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022-09-11

1 遵循认知规律, 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创造思维

对初中学生来说, 他们对身边的物理现象充满了好奇, 心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疑问, 并且有动手实验探究的强烈愿望。这些都为老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在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仍然存在只注重学习的结果, 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 就很难谈得上创造思维的培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 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 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 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 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例如, 在物理教学中穿插介绍伽利略敢于怀疑、不盲从权威的思想;学习牛顿的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结合我国当代的物理学家为祖国的强大而奋发拼搏的生动事迹, 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热情, 这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2.1 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 培养创造思维、创造能力, 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所以,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应改变传统实验教学那种对基础知识的传承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过分强调的模式。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 开设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题目, 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设计去进行实验探索, 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意识置于实验教学活动中。当前实验教学虽然对传统的方法有所改变, 但为完成教学任务, 仍然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 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因此, 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2.2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的实

验方法

(1) 把教给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列为教学目标。物理实验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观察实验”法、“控制变量”法、“建立模型”法、“理想化”等各种方法,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科学的研究方法, 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将会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2) 以科学方法组织实验教学, 让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 使学生能够从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其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其学习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在演示实验中, 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 进行一些创造设计。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 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通过创设条件, 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探究“电路连接”的课题时: (1) 教师事先把三盏灯串联在一起, 开关闭合后, 三盏灯都亮了。 (2) 提出问题:不拆电路能否只让一盏灯亮, 另外两盏灯不亮? (3) 学生分组探究, 寻找方法。 (4) 交流结论, 互相补充。学生们不但可以得到短路的方法和定义, 还会探究出把串联改为并联的方法。通过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 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 在探究中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用设问、反问作示范,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 随着问题深入探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由于知识、经验不足, 是幼稚的, 甚至是错误的, 也应当保护这种积极性, 指出其积极合理的成分, 使他看到自己的成绩, 增强参与的勇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 就应该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尝试实验探究、调查访问、展开联想等方法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比如:在探究“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有学生问:从实验现象中得到, 电压变大时, 电流变大, 说明电阻变小。因此, 电阻与电压有关。应该肯定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 然后再通过实验来证明电阻与电压无关。这样做, 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电压、电阻、电流的关系, 还能激发学生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兴趣。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 有学生问: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吗?在探究“浮力大小”时, 学生说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并举出一些事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探究是否有关, 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方法, 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 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 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 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3 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学生在学习中会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 通过小制作、小发明, 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 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不仅培养了他们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资料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创造思维和促进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如:制作“纸锅”来烧水;“杆秤”称质量;“高度计”测高度等。一位参预过小制作, 小发明的同学谈道:小制作, 小发明是个人兴趣、个性特长最好发展的方式, 是一种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综上所述, 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 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时, 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 遵循认知规律, 尽力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愿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探索, 总结得出一个结论:在面对新世纪挑战的时候, 我们的学生缺少的不是知识, 也不是刻苦的精神, 而是创造的能力。为了能培养出问鼎诺贝尔奖的天才, 也为了能在新时代涌现出可以使中国走向富强的一代有为的科技工作者, 作为一名教师, 应当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造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中学物理教与学[Z].

[2] 阎金铎.应教给学生研究物理学的方法[Z].

[3] 周久磷.利用解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4]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Z].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分支井钻完井系统综述下一篇:浅谈老年人心理和精神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