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人教版教案

2022-11-20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鸦片战争人教版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鸦片战争人教版教案

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人教版

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

、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改趋势,修订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3、根据本第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根据本第页“活动与探究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小表演活动: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仪式上双方代表的对话(可自由发挥)。

巩固小结

、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进行“接龙复习”,并完成第3页“自我测评”。

2、指导学生完成本第页“练一练”。

3、提醒学生预习第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二篇:附录一: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抗日战争

一、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新疆人民的抗日斗争、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理解新疆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贡献;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像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3)新疆虽然不是抗战的前线,但作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各族人民积极参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说明新疆各族人民一直把新疆当做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教学准备

搜集与抗战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和相关文字材料等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学情分析

本教案专门针对双语班学生而设计,不需要挖掘过深,重点是通过结合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理解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新疆的爱国热情。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

六、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新疆人民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七、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南京大屠杀的老照片,直观面对日本的暴行。提问:这是那次战争?你对这场战争了解多少?(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看书找到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日本侵华的原因、时间、过程。

一、日本侵华的原因:

(1)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 (2)经济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摆脱经济危机。 (3)外部原因:国际社会的绥靖之风和国共内战。

二、日本侵华的过程:

1894——1895年甲午战争侵占台湾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全境 1932年“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1932年3月建立伪满洲国 1935年华北事变威逼平津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三、全民族的抗战

1.两个政党的领导:“七七事变”之前通过“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蒋介石已经同意“联共抗日”。中国共产党吸取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必须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所以抗日战争,是一场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全民族抗战。 2.两个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3.两条路线:国民党领导的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

和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抗战路线(发动群众) 4全民族的抗战: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全国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民族、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共赴国难,投身于民族解放的伟大洪流。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全国各族、各阶层人民的最广泛动员与参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实现的。 5.新疆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面对日本的侵略新疆虽然远离战场,但新疆各族人民并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积极参与爱国救亡的活动,将新疆变成了支援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变成了沟通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重要渠道。《新疆日报》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四日发表电文:“我们新疆虽然因为地方处得偏远一点。但这里十四个民族的四百万同胞,是无时无刻不在怀念你们,而亦无时无刻不在努力于后方的抗战建国工作,新疆同胞都懂得,中国只有抗战胜利了,才能有个人的胜利。因此他们正在准备着一切贡献抗战。”

(1)新疆人民积极捐款捐物

新疆各族人民积极地为内地捐款捐物。新疆政府用民众所捐巨额款项购买飞机,新疆用这种方法先后为抗战捐献国防飞机一百五十四架。 (2)为抗日前线运送军用物资

作为抗日战争期间唯一的陆上交通线,新疆将苏联的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内地战场。这是抗战交通线中开放时间长,运送物资最大的一条血液线。抗战以来,这条线运送苏联援华物资约6000多吨,985架飞机, 82辆坦克, 1300门大炮, 14000多挺机枪以及弹药、设备和装备,其他各种配件更是不计其数。后来所新开通的印新驿运线,条件更为艰苦,途中需经过两座海拔5000多米的山峰,新疆少数民族为了确保这条生命线的畅通,确保物资的安全运送,所作出的贡献可想而知。

(3)中国共产党培养特种兵的军事基地。

中国共产党把新疆当做战时培养特种兵的后方基地,培养的这些军人回到战场上,为抗战乃至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新疆的这段历史完全说明,自古以来新疆并不是隔绝于内地的独立国家。尤其是近代新疆各族民众保家卫国的热情更说明,新疆各族人民的血液中是奔腾着爱国主义的因子的,只要条件成熟,这份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毫不逊色于内地民族的。这些历史都说明,极端暴力恐怖分子企图将新疆与内地割裂,企图歪曲历史的宣传都是纯属欺骗。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2)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3)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苏联的援助、美国的原子弹); (5)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展示材料,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后回答: (1)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

(2)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心,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3)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小结: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百年反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还是因为这是一场发动全民族参与其中的全民族抗战。而新疆作为战争的大后方也做出了新疆人民自己的贡献,是战争胜利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这是值得我们新疆各族人民骄傲的,也证明了新疆各族人民在历史上是反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没有统一就没有今天安定的生活,没有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就没有幸福美好的今天。

第三篇:九年级历史第14课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人教版(模版)

亿库教育网

http:// 第14课

美国南北战争

一、知识结构:

1、原因:(1)根本原因:南方的奴隶制度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南北双方矛盾不可调和:①北方发展资本主义,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南方却使用黑人奴隶(劳动力问题)②北方需要大量的工业原材料,南方却把大量工业原料运往英国(原材料问题)③北方需要把工业品销往南方,南方却从英国进口工业品(市场问题)④北方要保护关税,南方要降低关税(关税问题)

二、斗争的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三、战争过程:

1、起止时间:1861年------1865年

2、导火线:1861年,

就任美国总统

3、开始标志:

年,南方几个蓄奴州组成

,宣布

,挑起战争。

4、为扭转战争形势,林肯政府采取的措施:

年,

颁布了《

》和《

》。(内容、影响)

5、转折点: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

6、结束:年,

南北战争以

方的胜利而告终,美国恢复了

7、结果:取消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

,有利于美国

的发展。

四、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五、特点:以内战的形式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

六、影响:

1、积极影响:书商

2、消极影响: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们受到不平的待遇

七、北方失利的原因:1北方家乡的是正义的战争

2、军民的英勇战斗

3、林肯政府及时采取措施,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

4、南北经济实力的悬殊

5、人心所向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八、林肯的贡献:

1、主张废除黑人奴隶制度,颁布了

亿库教育网

http://

第四篇:【历史】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人教版必修1)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与理解:

识记: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义和团与清军的抵抗。 (2)综合应用与拓展:

A.分析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近代中国受屈辱的原因 B.结合现实问题,探讨近代中国的历史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C.拓展题(见后)。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课前自学、搜集资料、分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在本课时实施研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辨证观、主次矛盾观、联系法、对比法;

(3).情感体验:民族自尊心、痛恨罪恶、追求正义与和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战争性质,将其升华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祖国的未来,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坚定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结合条约的内容分析战争的影响

【教法手段】

多元互动:多媒体(视听作品)、设置问题、引导研讨、分组讨论、发展性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以壮国威”,你知道这幅对联说的是谁吗?至今,这位中华民族的英雄依然威严地屹立在黄海海面上。你看:他头戴花翎,手举望远镜、海风猎猎,披风飘飘;他曾有过两次获救的的机会,可是,他却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

第 1 页 共 5 页

曲“我在阵地在”的豪迈篇章。„„今天,如果你来到刘公岛,你会看见他——邓世昌, 一位中华民族的英雄男儿!

思考与判断:为什么说日本发动这场甲午中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一、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1.时间:1894年7——1895年2月

2.背景: 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野心不断膨胀,制定了“大陆政策”,利用朝鲜爆发起义,挑起战争 3.经过:主要战役及民族英雄 (1)丰岛海面之战 (2)平壤战役——左宝贵 (3)黄海大战——邓世昌 (4)旅顺、大连战役 (5)威海卫战役

4、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2)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5.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二、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1.八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2.《辛丑条约》内容及其影响

(1)内容: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允许名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2)影响: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3.义和团与清军爱国将士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 【难点突破】

1.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此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 2 页 共 5 页

(1)《南京条约》中被迫割让香港岛,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辽东半岛、澎湖列岛以附属岛屿,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相继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而《马关条约》则赔款2亿两白银。清政府为偿付巨额赔款,一方面加紧搜刮人民,另一方面大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南京条约》开放东南沿海五口通商,《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一步向内深入。

(4)《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适应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要求,西方列强援引“利益均沾”条款获取同样利益。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榨取巨额利润,并且利用关税特权,严重排挤和摧残着中国的民族工业,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以上四个方面比较可以看出,《马关条约》在每个方面对中国的侵略都比《南京条约》更加深化,它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例1]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出列强侵华的主要趋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埠通商到割占领土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解析]不同时期条约的内容,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南京条约》签订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的侵略方式主要是对外进行商品输出。而《马关条约》签订时的19世纪末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这一时期列强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资本输出。

[答案]D 2.列举19世纪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最主要影响。

(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例2]《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这主要是指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第 3 页 共 5 页

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所谓半殖民地半封建秩序完全确立,指的是清政府将所有的国家主权都丧失殆尽,但依然又保留了政府机构,完全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答案]C

3.如何评价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

(1)这个口号是在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形势下提出的。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化,即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群众反抗帝国主义侵略。

(2)局限性:“灭洋”具有盲目排外,“扶清”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人们对清政府施展种种阴谋手段的警觉,最后上当受骗,被清政府所出卖,成为义和团的一个沉痛教训。 [例3]下列结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析]本是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结合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进行分析、评价。此题可用排除法来解决。D项的迷惑性最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确实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扶清”却不能反映当时中国社会依然存在的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这一组主要矛盾。

[答案]D 【小结】

学习历史、反思历史、借鉴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开创未来。今天,我们学习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段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吸取经验教训,这样,先辈所受的屈辱和所流的血泪才是有价值的。也只有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发展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和平崛起的宏伟目标。

【教学反思】

历史教育应该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课程内容的整合应体现现实性、实践性、探究性的特点。本设计就是试图在探究性方面作出尝试,突出史学"学以致用"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思考现实问题的方法。讨论围绕一个大的中心:如何避免被动挨打的局

第 4 页 共 5 页

面?让历史告诉未来。贯穿一条线索:控诉—>反思落后的原因->接受教训->树立正确的观念->确立正确的策略和方法;设计了两大问题,展开研讨。

本设计注重的是思维的扩展,教师引领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中反复穿梭,极大的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实施过程中,突出的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挖掘方面,稍弱一些。而且,由于时空跨度大,要求教师有极高的驾御课堂的能力。

第 5 页 共 5 页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复习提纲(人教版)(推荐)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复习提纲

(人教版)

第1

鸦片战争

一、知识结构:

、时间:18406—18428

2、侵略者:英国

3、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4、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6、影响:见“重点内容提要2”

二、重点内容提要:

、简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⑴时间:1842年

⑵签订国:英国侵略者和中国

★⑶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央企班组长考试试题下一篇:油品知识及质量管理

热门文章

鸦片战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