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目标与计划

2022-12-20

无论是在新的时间周期还是新的任务周期,工作计划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该如何写好工作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班级管理的目标与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班级管理的目标与计划

班级目标与工作计划

财 经 系

13 财 务 管 理 9

班 工 级 作 目 计 标 划

财务管理9班

周林焕

2013年11月28日

班级目标与工作计划

财务管理9班

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干部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我班后班委半学期的工作重点仍旧是以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为基础展开,在工作中我们力求做到:院系的通知及时下达,准确的将院系的各项工作通知到每一个人,同时及时了解同学的需求并反馈到院系相关负责领导处,力求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信息渠道的畅通。在其它各项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力求同学满意,老师放心,达到学院的各项要求!

工作目标:

1、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

2、学生以学为本,力求班级整体成绩更上一层楼。

3、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4、在班、团委的带领下,通过大家的努力,争创文明班级。

工作计划: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委应结合本班的实际,制定出班级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因此,班级应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抓典型,树榜样,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激励机制,形成互争互赛的竞争氛围,让学生通过竞赛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

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委的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班委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班干部既要有管理能力,又要民主管理。因此每个干部都要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职责,及时认真的完成每一项工作。

四、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习成绩较为落后的同学得到及时的帮助,同时也能培养同学们的互助精神,增强同学间的友谊。树立学习第一的观念,培养良好学习氛围。本学期课程较多,我们要争取全班绝大部分都能过英语四级,鼓励同学考英语六级,靠教师资格证的全部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学习压力不小,但仍有少数同学未能重视起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组织班风学风教育活动,使大家将学习和考试重视起来,提高大家学习的主动性,督促大家抓紧课程学习,避免不及格现象的发生,形成互帮互学的学习气氛,争取使每一个人的成绩都有所提高。

五、共同参与文体活动。

班干部首先要积极宣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保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保证每一个活动我们班都积极参加。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定时组织一些活动。比如说每周一次班级的才艺展示,让尽量多的同学上台表现自己。也可以根据时事或者联系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事开展小的演讲,给大家发表意见锻炼口才的机会。除此之外还可以联系大家的喜好适当的组织一些活动,要以锻炼大家能力为根本目的。

六、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又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只要全体同学同心协力,把握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航向,我相信每个班级都会建设得越来越好。班委会班委会由班级干部和团支部干部构成,班级干部由班长带头的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劳动委员,纪律委员和体育委员组成,支部干部由团支书带头的副团支部书记(班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娱委员,和心理委员组成。

七、坚持三大方面的合理运作。

我们班一直都有一个愿望,就是让我们财务管理9班班成为财经系最好甚至全院最好的班级。为了向这个目标靠近,我们就加强班级管理工作。具体表现在考勤,宿舍管理,教室卫生,三大方面。严格考勤制度,保障上课和晚修的出勤率,严格请假制度,杜绝无故夜不归宿和旷课现象,具体由学习委员和生活委员及各寝室长负责,其他班委协助;加强宿舍内务管理,保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另外,加强对教室卫生的打扫力度,争取在期末获得“卫生班级”的称号。妥善管理班费,做到收支明细,帐目公开。合理开销。提高同学的安全意识,注意宿舍安全用电。班干部和各寝室长密切注意本班同学的学习、生活和随时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若我们的同学遇到什么困难,解决不了,希望能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

一、班委会的职责:

(1)制定班规,班级公约,班级工作计划,并组织全班同学贯彻落实; (2)组织同学开展学习竞赛及其他学习活动,帮助同学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质量; (3)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考勤,严格管理,培养良好的班风,带领全班同学争创先进班级;

(4)关心同学的生活,为同学服务,帮助同学排忧解难;

(5)协助辅导员组织开展班级各项考评、评优评奖及助、贷、补等有关工作; (6)明确班委会在班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监督作用:

①监督班级课堂和自习纪律

②监督班级卫生

③监督同学进行学习

④监督同学之间是否发生矛盾

提醒作用:

有同学犯了错误要及时提醒,不至于酿成大错。

各班委的具体分工如下:

班长:

1、班长乃是全班同学的领头羊,肩负着带动全班同学发展进步的重要责任,必须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起到表率作用;

2、班长要做好统筹工作,对于班级的事务要有明确的工作安排与计划,坚持每周一次班干部会议,总结本周工作,做好下一周工作安排;

3、班级的各项事务都要经过班长与各个班委的协商,班长还是同学们与辅导员沟通的桥梁,要及时的向大家传达系里的安排,及时向辅导员反映我们班级的情积极支持并协助好学习委员组建学习小组,带领各组组长组织学习活动,帮助同学们们更好地学习;

4、班长还应该树立好我们班级的形象,不论对内还是对外都要体现我们班良好的精神风貌。与此同时,班长还要协调好我们班与其他各班,各年级,甚至是各系的关系;

5、班长需要经常与班干一起分析、研究班级情况,直到他们制定工作计划,制定班级工作总目标,弄清完成各项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可供选择的方法等。

副班长职责:

1、协助班长抓好学习纪律、班风学风建设工作,了解同学在学习上的困难和要求,联合团支书、学习委员等相关班委计划并组织班内活动;

2、积极协助班长做好班级工作,班长不在时,行使班长权利,积极配合团支书工作;

3、做好每次活动出勤记录,做好汇总;了解班级同学获奖情况,惩处情况并做好登记;

4、将所有材料整合形成班级档案,每周一班级同学公示一次。

团支书职责:

1、作为一名团支书,首先自己要对我们的团组织,党组织有一定的了解,带领团委的干部多组织班级团会,使大家热爱党,了解党,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发展入党积极分子;

2、及时传达院里、系里团委会的思想,同时努力宣传由各级团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多组织各活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3、及时了解同学当中的思想动态,把握方向,并配合班长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

4、认真传达上级团组织的决议和指示,结合支部的具体情况,研究安排团支部的工作,组织班级的政治理论学习(团组织生活会),每个月一次(放在班会课时间),监督和协助宣传委员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宣传学校规章制度和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好人好事,班级风采等。

学习委员:

1、统一负责班级日常学习事务,经常与老师联系,关注学习部及学委群的通知,及时安排课代表、考试、考务报名工作;

2、协助任课老师课间整理作业,找出未交者,报出名单。经常与任课老师交流,向他们反映同学的意见和要求;

3、确认本班同学各任课老师电话、邮箱,整理完整后发给本班同学,负责班级课堂考勤,及时掌握迟到、早退、缺席者的名单,对本班出勤情况有充分了解,和班长、副班长一起狠抓考勤,制定有效方案,每周五班会后向副班长书面汇报每周考勤情况;

4、根据同学们的要求,组织开展班级学习竞赛,座谈,辩论等活动,以扩大同学的知识面。目的就是要提高大家学习成绩、带动大家的学习热情;

5、对于临时改课或换教室的情况要做到及时通知。组织检查、监督班级同学晚自习情况。积极配合班长,完成班长支书交予的工作。

生活委员:

1、负责班级生活方面的工作,为同学当好服务员,为班级当好保管员。

2、做好班级各项缴费工作,保管好班级经费和班费收支有关单据,做好班费的收支记录与管理明细,定期向同学公布班级经费的收支帐目,便于民主监督。;

2、了解和掌握班级每个同学的家庭经济状况配合班长做好本班的贫困生工作,包括建立档案、办理助学贷款、安排勤工岗位各种奖助学金的发放工作;

3、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做好各项检查工作,本班宿舍的纪检情况有较清楚的了解,每天及时将宿舍违纪违规情况反馈给班级宿舍各舍长;

4、做好每次节假日的离校返校统计,及时汇报给辅导员;

5、定期和心理委员,宣传委员一起组织召开舍长会议,向各舍长宣传日常行为规范,积极监督管理各舍员。并向各舍长了解近期各宿舍出现的问题,作出详细会议记录汇报辅导员。至少每个月一次。

劳动委员:

1、协助班长做好课室值日安排等各项工作;每周汇报课室卫生出勤和执勤情况给辅导员和副班长;

2、组织学生完成辅导员及有关部门安排的突击性卫生及劳动任务;每次扫除的出勤、打扫卫生的质量情况必须有记录并及时班长及辅导员汇报;

3、配合宿舍长开展好宿舍卫生检查,以及值日安排工作;

4、负责班级公物的保护和保管,如有损坏,应及时查明原因;

5、负责班级的劳动卫生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带领班上同学为班级获得“卫生班级”的荣誉称号。

体育委员:

1、担任体育课的课代表,同体育课教师保持经常联系,协助任课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并及时反映同学们的意见和要求;

2、组织和发动同学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3、每周组织好本班同学参加一次体育活动,保证大家有更多的锻炼身体的时间,使大家有好的身体素质;

4、协助班委做好本班其它工作。

文艺委员:

1、主动了解全班同学的兴趣、爱好、特长,从中发现人才,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相应活动多组织文艺活动,比如一些节日的庆祝晚会、与其他各系的联谊晚会。

2、关注院里的各项文艺活动,宣传并组织同学们参加,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给大家才艺展示的舞台;

3、协助院、系相关部门的活动,和宣传委员一起做好各项宣传工作;

4、协助班级其他班委做好班级工作。

心育委员:

1、要多关心同学们的心态变化,对大家多一些关心。对于个别有些心理障碍的同学要发动集体的力量,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走出心理阴影;

2、心理委员要多看一些有关书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3、积极关注班级同学思想,学习,生活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汇报给团支书,每个月19日前上交心理动态月报告;

4、关心关注本班同学宿舍关系,班级关系等人际关系,协助生活委员开展舍长会议;

5、协助辅导员做好班级心理调查等各项工作,尊重他人、保守他人秘密的责任心。

宣传委员:

1、负责对本班的宣传工作,了解同学的思想状况和要求,提出宣传工作的建议,做好班级班风班貌的宣传工作;

2、积极响应学校部门要求,做好各项活动的宣传和鼓励班级同学积极参与;

3、对班上的活动或好人好事新人新事要有意识的宣传;

4、代表班级做好网络宣传,建立班级微博,班群等,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班级风采,班级好人好事等,组织做好班级通讯工作;

5、每个月向支部书记汇报工作情况。

组织委员:

1、协助班长、团支书分发、收取、整理各项证件及资料,保存好学院下发的管理规定和文件;

2、做好班级团员证注册、团员档案整理、团费收缴工作;

3、负责班级班会、班委会、团会、推优评优等各种活动会议的记录,每周一将整理好的会

议记录交给班长;

4、协助相关班委、团委工作的开展。

寝室长岗位职责:

1、实行寝室长责任制,对本寝室的学习、内务及作息制度等工作全面负责;

2、负责本寝室的值日安排,监督做好宿舍卫生,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检查;

3、了解、记录本寝室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或向团支书反应;

4、加强室友间联系,协调和化解室友间矛盾,在寝室里对文明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学习态度能起到引领作用;

5、时刻监督和制止寝室内出现违章用电或损坏公物等危险和不良行为的发生,做好寝室的财产安全等工作,保卫宿舍成员财产安全。

班级制度:

班会班级每周日晚上自修召开班会,由班长安排各班委轮流主持,全体同学参加。

班会内容如下:

1、总结上周工作,计划本周工作;

2、班会上要听取班级工作情况报告,公布表扬和批评决定;

3、班务会上传达上级有关指示和要求,汇报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实施方案,布臵工作,每个同学必须服从安排,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

4、班长支书根据每周辅导员定的主题开展班会;

5、班务会要充分发扬民主,对班级工作的重要问题要求全体同学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班委会:

班级每周召开一次班委会,时间定在每周五的班会前,由班长主持,全体委员参加,每次班委会要有明确主题。

1、班委会上各委员汇报分管工作的进展情况和职责完成情况;

2、班委会上要分析总结班级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共同讨论班级工作和同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确定对有关同学的表扬、批评决定,并提交班务会讨论通过;

3、班委会要讨论提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及实施方案,互相配合实施工作计划、措施或开展其他活动,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安排落实,并向班务会报告。

团支部会议:

1、每个月召开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团组织生活会),时间由团支书定,可以定在班会课时间或者周末等其他课余时间,由团支书组织策划负责,全体同学参加;

2、团支书带领班委做好活动策划、经费预算、场地租借等工作,活动紧扣辅导员每次给的主题,将主题融入到活动的每个环节;

3、活动形式多样,但必须在教室,画室,草坪,操场等学校规定范围内进行,确保同学安全且不能造成对其他班级的影响;

4、活动要求丰富多彩,能充分调动班级同学积极性,促进班级团结,增加班集体凝聚力;

5、组织委员做好活动记录,交给团支书。

舍长会议:

1、由班级生活委员主持,宣传委员和心理委员配合,邀请生管老师,班级各宿舍舍长参加,时间自己定,只能在课余时间,每个月至少一次;

2、生活委员将近一个月来各宿舍的纪检情况和各舍长说明下,表扬下优秀的宿舍;

3、宣传委员宣传宿舍文明以及安全知识;

4、和各舍长一起讨论宿舍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以上就是我们作为班干部的班级工作计划,我们要好好工作,努力为同学们服务,使同学们更加团结、友爱,使我们的班级更加优秀。

广东科技学院财经系财务管理9班

2013年11月28日

第二篇:第三章第一节班级管理过程与目标1

第三章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 第一节班级管理过程与目标

[教学方法] 学生读课本内容。

引导学生理解目标及班级管理目标。

理解班级管理目标分别与班级管理设计、实施、评价之间的关系。结合案例,老师讲解班级管理目标在实践中的应用。 介绍全国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

一、目标与班级管理 1.目标 2.班级管理目标

二、班级管理设计与目标 1.班级管理设计

2.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

三、班级管理实施与目标 1.班级管理实施的含义

2.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

四、班级管理评价与目标 1.班级管理评价的含义

2.班级管理评价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3.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目标与目的讨论 1.目标的内涵

社会组织系统的主体活动都有目标,目标是活动主体在进行活动前预先观念地存在于头脑中的设想或预期要达到的结果。

2.目标的特征:

预期性;指向性;主体性。 3.目标的功能: (1)导向作用。 (2)调控作用。 (3)评价作用。 (4)激励作用。 (5)聚合作用。 4.目标的分类

(1)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 (2)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3)总目标与分目标 5.目标与目的的关系认识

1958年,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全世界所接受。但到了1998年,这位管理大师却认为“目标管理”已经过时,他提出了“高举目的,降低目标”的口号。什么是目的与目标?

目标是说“干什么”,目的是回答“为什么干”,而手段和方法是

说“怎样干”。

在三个不同的概念中,显然“为什么干”是最重要的,它是方向、是灵魂。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或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要从事实层面(教、管什么)和技术层面(如何教、管)作出思考,更要从价值层面(为什么教、管)作出追问。

管理要考虑目标,但更主要考虑目的,所以管理是基于价值的管理。

教育组织和班级组织本身不具备归宿性和目的性的特征,人们接受教育不是为了教育或教育组织,而是为了人自身的发展。

人通过教育来提升与完善自身,进而通过“我”作用于现实生活,使现实生活变得更适合“我”的生存。

案例。《愚公移山》

愚公年事已高,但精神饱满,斗志不减当年。他发现太行、王屋两山挡住了自己家的去路,出行很不方便,于是下定决心,做出移山的决定,并立即带领家人干起来。愚公对移山的进程管得井井有条,始终充满信心,从没中断。他认为,自己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是不会再长高了,何愁移不走山?

从表面上看,愚公的决策完全正确。

问题在于,移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却很少过问。

移山的目的是为了找出路,过上好日子。而山连绵不断,靠一家人的力量,可能永远移不走。也可能移到后来,山没有移去,生态环

境却遭到破坏。

如果把“找出路”这个目的看得比“移山”这个目标更重要,愚公是否还可以作出另一个决策——移人?

这是一个决策问题,更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

二、班级管理目标

班级管理目标

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行动,任何管理都必须预先有明确的目标。目标是指某一行动所要过到的最终目的,或某项工作所预期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标准、状态。任何一个机构都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设立,任何一个人都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行动,任何管理都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

(1)管理目标是指对管理对象所期望达到的成绩或效果。也就是确定管理对象应当沿着什么轨道前进,最终应达到什么状态的目标标准。管理目标规定了管理方向,指明了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和预期效果,制约着管理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2)班级管理目标是对班级组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从本班级实际出发,通过设计、实施、评价等手段协调班级成员间的关系和配置班级资源而确定的管理活动所要达到一种理想状态和预期要达到的结果。

班级管理目标的价值及意义

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根据班级工作目标进行管理。目的是通过目标的激励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

展。班级目标管理的核心,是重视成果的评定。班级目标管理的特点,是以目标来指导行动,以目标的达成来评价其贡献的大小。一个具体的目标是人们实践活动的起点,并体现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和归宿中。目标是引导和推动人们在实践中改选世界、改选社会的精神动力。目标为实践活动指明方向,使实践活动带有自觉性;实践将目标付诸实现,使目标具有具体现实性。因此,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管理活动的起点与归宿,同时贯穿于管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管理活动的根本性问题,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也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班级管理目标明确了班级管理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班级管理具有活力地开展,支配着班级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无论是班级管理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班级管理活动,都必须受到班级管理目标的制约。

班级管理目标的优点和特点

1.班级目标管理的优点有:①把任务转化为目标体系,使班级每个组织、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学习工作目标,以目标来指导各自的行动,由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②改变管理只是班主任的事,动员全班学生和任课教师参加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实现所有学生和任课教师都参与管理理。③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以利于对工作的检查、控制和考核评价,从而保证班级工作的正常运转。

2.班级目标管理的特点是:①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管理。因为,班级管理目标是指班级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要达到的结果或效果。这就决定了目标的未来属性。因此,实现目标的过程是面向未来的过程。

②是一种系统整体的管理。工作目标是班级系统功能的集中体现,是评价班级管理成效的根本标准,抓住了目标也就把握住了整体。这就要求把班级的整体目标分解到各个学习小组,各个学习小组再分解到各个学生,共同为实现整体目标而努力。③是一种重视成果的管理。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讲求管理效益。班级管理的成果是指班级目标水平和目标达成度(即目标成果)。目标水平高,目标达成度高,班级管理工作有成果就大,反之就小。重视成果管理,有利于克服“做表面文章”的坏作风,有利于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④是一种重视人的管理。班目标管理,提倡目标要由全班学生充分讨论确定,所有学生都有实现各自目标的自主权。这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的成效。

班级管理目标的功能

1、导向作用。管理目标是为班集体树立的方向标,它对全班学生的活动、行动具有指引作用或指向作用。正确的管理目标能引导班级活动沿着正确轨道前进。相反,错误的管理目标,会使班级活动偏离轨道。班级管理目标一经确立就成为班级成员行动的方向。它不仅为管理者指明了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被管理者指明了活动方向和奋斗目标。因此,班级管理目标无论对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具有目标导向作用。班级管理目标使班级成员按照目标的要求控制自己行为的方向,修正偏离目标的行为,抑制不属于目标的行为。同时就成员的行动方式而言,既有个体的单独活动,也有组织的共同活动,班级管理目标是将个体聚合起来形成组织共同活动的根本因素。正是

因为有了目标的导向作用才有了组织集体的共同活动。

使集体目标成为全体成员共同的行动目标。怎样?以民主的方式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班级所有成员都以主人地位来决定目标,成员易于接受目标。小学生年龄小,对目标的理解有困难,班主任可采用形象化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目标。

2、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班级成员可起到鼓舞人心、激励精神的作用;二是对班主任可起到提高管理工作的自觉性的作用。班级管理目标一经确立,对班级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具有调控作用。班级管理目标贯穿于班级管理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并对每一个活动环节具有支配和调控的功能。同时,班级管理目标对被管理者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控制作用,使被管理者按预定的活动过程向着目标发展。

3、评价作用。班级管理目标是衡量和评价班级管理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班级管理目标起着一种准价值体系的作用,可以借助于班级管理目标去判断班级管理实践活动的社会价值。管理目标的标准作用,是指以目标为评价工作成效大小、质量高低的标准尺度。班级管理目标,必须有一个总体目标标准,在这个总体目标标准下,规定各项工作的具体目标标准。班主任和全班学生都要以这一套目标标准作为评价工作成效大小的尺度。

4、激励作用。目标反映人的需要和动机,反映人们的理想追求,是人性的应然性体现,是人们在一起共同活动的基础。但是,目标发挥激励的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目标成为行动者的理想,就会发

挥激励作用,由“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的理想和行为。因此,共同的目标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补足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班级管理目标如此,一旦被管理者和管理者意识到班级管理目标,并自觉地接受它的指导,那么,班级管理过程中,组织成员就会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更充足的干劲,更饱满的热情,更有效的相互合作来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

5、聚合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具有聚合作用。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自发地发挥聚合作用。只有班级成员自觉地追求这一目标时,才能发挥聚合作用。如何?班级管理目标要反映班级组织成员的个体发展要求,同时使班级成员在活动中的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让学生具有成就感。

三、班级管理目标的分类

1.学校教育目标与班级管理目标; 2.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 3.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4.总目标与分目标(文体目标、创建目标、学习目标)

1.学校教育目标与班级管理目标

学校教育目标与班级管理目标间的关系(区别与联系)。 联系。学校教育目标是规定了班级管理目标的方向,班级管理目标体现了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求,班级管理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在方向

上是统一的。二者都服从教育目标。

区别:学校教育目标是特定学校提出的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班级管理目标则是特定的班级组织的活动目标,是班级管理者为有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完成学校教育规定的教育任务,从本班级实际出发,所确定的一定时期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及所要达到的标准。

班级管理目标的工具性目标。

班级管理的最终结果是不断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最终也只是教育目标的一种工具性目标。班级管理目标是教育目标的辅助性目标。班级管理目标围绕着教育目标而展开,通过追求教育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最终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班级管理目标有两类,一类是直接为教育目标服务的,如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目标。一类是间接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服务的,或者说起保障作用的,如制度规范目标。

2.班级管理目标中的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

班级管理的个人目标反映的是个人发展需要。班级管理的社会目标反映的是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需要是指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个人需要;社会发展需要是指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社会需要。

少年学生是未来的希望,对少年学生的培养要求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既有以国家为代表的社会发展需要,也有以学生个人发展为代表的个人需要。学校教育目标一般是由特定学校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是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具体体现了一定社会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反映了一定社会的具体要求。在我国,班级管理的社会

目标与个人目标并不是绝对矛盾和对立的,而是可以统一的。班级管理目标既不排除社会发展需要的制约,也不排除个人发展需要的目标。

3.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案例。

学生受生理、兴趣因素的影响,往往缺乏执著追求的精神,不容易感受成功。因为失败而消沉,进而缺乏进取精神。这时,(1)班主任老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确定近期努力的目标且目标实现的难度不大,并辅之以必要的约束制度。(2)学生通过围绕目标定计划,就有了行动的指南,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实现目标的行动中,(3)再加上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所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就容易实现了。以学生宿舍管理为例。假如,你们接手的班级基本上都是寄宿生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每次的宿舍管理评优总是榜上无名。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的你如何做?有一位班主任主任是这么做的。

向全班同学提出三步走的目标:(1)一周内,无明显的违规行为严格按时作息,基本做到不扣分;(2)一月内,每个寝室均能评为文明宿舍,争创规范宿舍;(3)一学期,确保实现宿舍管理先进班级的目标。为实现这此目标,注意深入寝室、调查研究、现场指导,对学生在思想上进行耐心教育,行动上强行入轨。由于有了奋斗方向,再加上管理措施到位,第一周目标顺利实现。接着我利用学生的成就感,乘势而上,及时引导,使得第二步、第二步目标都如期实现,成为了

全校宿舍管理考评的排头兵。由此我深深地认识到:目标决定前进的方向,是实际行动的指南。

阶段性的近期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有助于使形成学生“我行”的意识。有了自信心也为实现下一目标激发出了热情,增添了力量,鼓足了干劲。有了前进的力量就如同插上奋进的翅膀,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多的挫折也能承受。例如,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注意为学生“树梯子”。学生每登上一级,都予以及时的鼓励,学生越爬越有劲,越爬越自信。具体措施如下:(1)找部分优秀生认真地谈心,分析各人的所长所知,引导学生制订近期目标,激励他们在原来成绩的基础上提高10分、20分。学生都超额完成既定目标。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发动,让学生明白,只要努力,就完全有可能实现理想。(2)及时引导学生制订中期目标。由于有上次的成功,学生们都树立了必胜的信心,经过努力第二步目标如期实现。(3)每次考试后,我都及时地进行总结,因势利导,学生们越学越有劲,越学越会学。学生都感受到了目标所产生的激励力量,随着所订目标的一个个实现,刚开始时,班级的成绩在全年级相对滞后,由于引导学生制订分期目标,班级管理面貌迅速改观。我们班级从此也跨入了先进的行列,荣获了“学习先进班集体”的光荣称号。

每一次成功都能蓄积前进的动力,使学生在新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由于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收获了努力的硕果,学生们都能更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班级管理既省心又出成果。常规管理一竿到底,宿舍管理一马当先,学习

管理一着不让,全凭采用目标激励法蓄积了前进的动力并取得了成绩。两学期的期末综合考评,班级都被评为了“先进班集体”。

目标渐进法在班级管理中能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但是制订目标要实事求是,要结合学生实际,既不能是唾手可得,也不能成为空中楼阁,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指导学生怎样“跳”的作用。

4.总目标与分目标(略)

五、小学班级管理目标案例

第三篇:目标管理在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英语教研室

李拼兰 人活着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间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目标。

——列夫·托尔斯泰 一 制定目标的重要性

目标是方向,她会告诉你要到哪里去;目标是前进的动力,在你无力的时候结你带来希望;目标是导航的灯,为你燃起生命的火焰;目标是老师,时时提醒你要勤奋。人生如果没有目标就如航船没有航线,永远无法靠岸,规划目标并实现目标是体现人生价值最直接的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有着教育的挫败感,对学习没有什么信心和兴趣,,学生有着做一天小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这给职业学校的目标培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通过课堂等各种渠道让学生明确职业的准备期不是在毕业实习阶段,而是从学校的选择和专业的选择开始的,从而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如何学习,学到何时;让学生明白职业学校的人生和此前的人生是截然不同的,唯有树立这样的目标才能激发学习的热情和提升学习力。 二 我班的目标实施 我班是电会班,电会班的同学大多数比其他专业学生相对来说要更加努力一些,因为每个人心中有一个目标,要获取会计证或助理会计师证。尽管同学们心中都有这一个目标,但大专的学业有三个学期,对于每个人来说,每个学期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

我们班每个学期开学学生必须写个新学期计划,期末要求每个人写一分自我总结。第一个学期,我们的整理目标是10月份的成人高考,我们请了07模具班的同学给我们班在晚自己补数学课,我在早自习补英语课,经过大家的努力,我班成人高考通过了17名同学。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会计证和助理会计师。同学们又投入了紧张的专业知识学习中。在第二个学期,我班自主增加了第七节自习课,大家的目标是会计师及助理会计师证。5月份证考完了,学生就觉得自己没事可做了,想出去赚钱了,有很多学生都想转业余上班。这个时候,我给大家做思想工作,我对同学们说,尽管我们专业证考完了, 可我们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的。我们不断要加强文化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及各方面的素质。鼓励大家参与学校或社会实践活动。在暑假期间,我班大多数同学都做了暑假工。第三个学期,我们班的目标是加强自已各方面的素质培养,为就业做准备。我在网上搜索了上海,北京,湖南等地的会计专业招聘要求,希望大家按照要求来加强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三、目标管理步骤

一、制订目标,埋下希望的种子 在这个环节,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楚本学期班级的总体目标,要求学生的目标不能游离在班级总目标之外。在学生自定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二、重读目标,纠正偏离的航线

学生的目标一旦确定,我们就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加以监督。因为学生往往在制订目标时激情澎湃,对自己很有信心。时间一长,他们可能会将自己的目标忘得一干二净,我们要随时随地提醒他们。同时,学生在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很多挫折与失败,这时,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帮助,并予以鼓励,不要让他们丧失信心。

三、回顾目标,重扬前行的风帆

学期结束时,我们要对本期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首先,让学生反思自己本学期的目标是否实现,并写一份学习总结。然后,我们要对本期目标实现得好的同学予以表扬,对差一点的同学我们也要予以肯定,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人生目标是学生腾飞的翅膀。一名怀揣梦想的学生,他的生活一定是很充实的。有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方向;才会有前进的动力。爱默生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第四篇:企业目标与计划管理概述

一、企业目标与任务

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目的。我们在第二章中讨论企业的经济性特征时已经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有两个根本目的。一是争取获得最大利润,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二是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商品流通企业由于它的行业特点,它的第二个目的主要是通过组织商品流通或提供流通服务来满足社会需求。

企业的目的是抽象的,而且是没有时限的。靠这种抽象的目的,无法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不能激励职工努力工作,因为抽象的目的不能具体地规范人的行为,即不能解决每个人干什么和如何干的问题。为了具体地规范人的行为,必须将抽象的企业目的变成具体的目标。所谓目标,是指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实现的明确、具体的目的,如某公司十年内使自己的地位处于全行业之首、明年的销售额比今年提高5%、两年内使流通费用降低2%,等等。企业目标常常是量化的,因为量化的目标便于理解,在目标实现过程中也便于衡量和比较。但也不能过分强求量化,有些目标量化比较困难,只能用模糊的概念来表达,机械地量化可能使目标偏离实际。如质量目标中的服务态度,用优、良、差等模糊概念表示很容易理解,量化就不太合适。

既然一个企业的目的是多方面的,而且一个目的的实现通常需要多个目标来保证,如要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该公司至少要达到一定的经营规模目标、利润水平目标和服务质量目标等,因此,使目的具体化的目标更是多元的,企业目标的多元化形成了企业目标体系。从总体上看,企业的目标分两类,一类是经济目标,另一类是社会目标。

企业目标具有时限性。企业目标是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要实现的目的,所以它必须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即时限性。因此,凡谈及企业目标,都必须有一个时限概念。只有具有时限性,目标才可进行比较。从时限性看,企业的目标也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近期目标,另一类为远期目标,或称战略目标。

实现企业目标的途径和方法称为企业任务。从内容上看,它比目标更加具体和明确。例如,某公司以明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人民币作为它的经营目标,它决定再增加5个分店,采取广告促销策略,通过改善服务赢得更多顾客等,则是它明年的工作任务。任务虽比目标更具体,但并不像目标那样一定需要量化,而应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二、计划与计划工作

1. 计划

所谓计划,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未来行动方案。计划有时也称预算、规划等。一般把用金额表示的项目计划称为预算,把具有较长时限的计划称为规划。

计划的形式,通常是用数据加文字说明写成的一种书面文件,它是通过计划编制工作制定出来的。计划的类型不同,它所包含的内容会有些差别。一份完整的企业经营计划应该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报告期的计划执行情况,包括计划完成的结果、完成或未完成的原因;编制计划的依据,包括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经济形势、企业的客观条件;计划期应达到的目标;实现目标的措施、手段和其他有关说明。

由计划所表示的内容可以看出,一份计划实际包括了企业在计划期内要达到的目标和要完成的任务,这是计划方案的核心。

2.计划工作

计划工作也称计划管理,它是指预测未来,设立目标,决定政策,选择方案以期经济地使用现有资源,把握未来发展获得最大组织成效的活动。计划工作就是要解决实现组织目标的六个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做什么?谁去做?在什么地方做?在什么时候做?怎样做?由于企业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下运行的,企业资源也是有限的,计划工作实际是在外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约束下,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措施。它包括对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数量上进行综合平衡,在时间上合理安排,以及使企业内部结构和企业行为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协调,保证目标的实现。

可见,企业的计划工作可看成是一种管理方式和手段,这种方式和手段是围绕行动方案的制定而展开的,计划工作的结果就是提供一份完整的计划。

3.流通企业计划工作的重要性

从宏观来讲,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大系统,在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生产技术复杂、劳动分工细、生产的专业化程度高,部门间、企业间和生产环节间的协作十分密切。在这种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各种生产要素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必须有合理的结构,才能相互协调,使整个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商品流通企业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介地位,它连接着生产和消费,特别是从事生产资料流通的物资企业,它连接的是生产和生产消费,物资流通环节的混乱必然造成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失调,这就要求流通企业必须加强计划性,减少或消除这种失调,国民经济这个大系统才能稳步发展。对于流通企业本身,加强计划工作,主要是为了减少失误,提高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计划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明确的目标。美国企业家理查•S•史罗马(Richard.S.Sloma)在《无谬管理》一书中指出:“对一件方案,宁可延误其计划之时间以确保日后执行之成功,切勿在毫无适切的轮廓之前即草率开始执行,而终于导致错失该方案之目标。”任何行动,如果没有目标,行动就是盲目的。盲目的行动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计划工作以计划的形式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目标。这一目标既是企业其他管理活动的依据,也是领导者、管理者衡量经营管理效果的标准。企业的组织设计必须以实现企业的目标为基本准则。领导和管理者要以计划目标为依据进行指挥和控制,出现问题也是对照计划目标进行检查和调整。企业安排生产经营任务,实际是对目标的分解和落实。可以说,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展开的。这就是计划职能被称为管理首要职能的道理。

(2)加强计划管理可减少风险损失。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因素的变化十分活跃。处于这种环境中的流通企业,它的经营状况将受到瞬息万变的经济因素的影响,因而会遇到各种风险,如价格波动、供求失衡、金融市场的变化等。加强计划管理,可以通过事先科学预测和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全面分析,制定出具有科学依据和可行性的行动方案,从而避免大的经营风险。而且,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还可通过经常的检查和调整,进一步遏制不良后果的发生。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通常要制定几套计划,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

(3)加强计划工作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计划工作,通过各种资源在数量上的综合平衡和空间、时间上

的合理安排,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浪费,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资金的有利利用,对流通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一份周密的计划可以通过资金需求与现金流量之间的衔接,保证资金需要,也减少了资金浪费。

(4)加强计划管理可使各部门之间更好地协调配合,发挥综合效应的作用。企业综合效应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结果。企业很小时,企业内部的协调比较简单,可以没有计划。现代化大规模企业,由于内部协调关系比较复杂,必须通过计划作为部门间协调配合的协议,使各部门步调一致,发挥综合效应的作用,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企业总体战略

一、企业战略管理

(一)概念

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设计、选择、控制和实施,直至达到企业战略总目标的全过程。

战略管理涉及企业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诸如企业的经营方向、市场开拓、产品开发、科技发展、机制改革、组织机构改组、重大技术改造、筹资融资,等等。战略管理的决定权通常由总经理、厂长直接掌握。

企业经营管理是在战略管理的指导下,有效利用企业资源,组织企业全体成员努力实现战略目标的全过程。经营管理的决定权一般由副总经理、副厂长掌握。

表6-1说明了经营管理和战略管理的主要区别。

表6-1 经营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区别

经营管理战略管理

1。关心已建立的企业管理目标。1。关心新目标和战略的识别与评价。

2。所经营的目标通常为大量的过去2。新的目标值得争论,对其实施,企业几乎

的经验所证明,是有效的。没有什么经验。

3。经营的目标可以分解为企业各执3。战略的目标通常着重考虑的是企业的

行部门的具体子目标。生存和发展。

4。最高领导人较多关注的是企业经4。最高领导人较多考虑的是影响企业生存和

营手段的应用。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变化。

5。最高领导人能较迅速地了解经5。几年以后,最高领导人才能知道战略目标

营目标的执行情况。的执行情况。

6。为了完成经营目标,企业将规定一6。企业战略计划中,一般没有用物质手段

系列奖励的办法,刺激企业员工的刺激员工积极性以完成战略目标的内容。

积极性。

7。企业与竟争对手之间所存在的“比7。企业家要探索和思考许多新的领域,过去

赛规则“,对于有经验的领导来说的经验已经不可能适用,也不可能把握“

是熟悉的,能把握局势的变化,也新的比赛“。

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8。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很快就能反映8。在一定意义上说,战略中的问题是抽象的,

出来,这些问题比较具体,对于有要延续一段时间后才能知道,并且可能

经验的管理者来说也较熟悉。是不熟悉的。

企业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订、战略执行、战略控制等过程。以下对它们进行简要说明。

(二)战略制订

1.战略制订的依据:

(1)外部环境分析:深入细致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正确制订战略的重要基础,为此,要及时收集和准确把握企业的各种各样的外部环境信息,譬如,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计划,产业发展与调整政策,国家科技发展政策,宏观调控政策,本部门、本行业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顾客(用户)的情况,竟争对手的情况,供应厂家的情况,协作单位的情况,潜在的竟争者的情况,等等。

(2)内部条件分析:分析本企业的人员素质、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产、供、销、人、财、物的现状以及在同行业中的地位,等等,明确本企业的优势和薄弱环节。

2.战略制订的程序:战略制订一般由以下程序组成:(1)明确战略思想;(2)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3)确定战略宗旨;

(4)制定战略目标;(5)弄清战略重点;(6)制订战略对策;(7)进行综合平衡;(8)方案比较及战略评价。

(三)战略执行

为了有效执行企业制订的战略,一方面要 依靠各个层次的组织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协同配合和积极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综合计划、各种专业计划、预算、具体作业计划等等,去具体实施战略目标。

(四)战略控制

战略控制是将战略执行过程中实际达到目标所取得的成果与预期的战略目标进行比较,评价达标程度,分析其原因;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纠正偏差,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实践表明,推行目标管理是实施战略执行和战略控制的有效方法。

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进行战略调整。建立跟踪监视市场变化的预警系统,对企业发展领域和方向,专业化和多元化选择,产品结构,资本结构和资金筹措方式,规模和效益的优先次序等进行不断的调研和战略重组,使企业的发展始终能够适应市场要求,达到驾驭市场的目的。

二、企业总体战略的组成

(一)战略指导思想

战略指导思想是指导战略制订和执行的基本思想。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导向,需求驱动,尽力满足社会需求。随着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运转的轴心不再是国家计划,而应该是市场,企业要围绕市场运转,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千方百计满足市场需求,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2.依靠品种、质量、成本取胜。适应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企业要改变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3.实现系统整体优化。企业是一个由各个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诸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与合理配置,实现系统整体优化,协调和平衡各个局部与局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相互适应关系,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善于竟争,优胜劣汰。企业要进入市场竟争体系,适应优胜劣汰的激烈竟争,充分调动和运用自己的各种资源,在竟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5.长远观点,放眼未来。制订和实施企业战略都必须具有长远观点,切忌急功近利。不断改造内涵,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强企业后劲。

6.以人为本,依靠全体职工。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真正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充分依靠和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去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期内总体发展的总水平和总任务。它决定了企业在该战略期间的总体发展的主要行动方向,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

确定战略目标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象明确。有预期服务的对象,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结果;(2)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对企业预期达到的结果,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内容。在定量指标方面,有产品产量,净产值,销售收入,新产品开发品种种类,产品质量性能,劳动生产率,利润,其它经济效益指标,技术改造项目,人才培训,职工福利,等等;(3)时间限定清晰,并且保证长、中、短期目标相互衔接协调。

(三)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是指企业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方面或关键环节。它通常包含两方面的含意;战略优势,战略劣势。

战略优势是指企业在较长时期内,在关系全局经营成败方面拥有强大的实力、丰富的资源和优势地位。它是企业在激烈的竟争中取胜的法宝。优势实力主要指企业在吸引顾客,争夺市场方面具有超过竟争对手的实力,这反映在人力、技术、资金、经营能力等等方面。优势地位主要指企业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处于新兴产业,拥有特许经营权,享有优惠待遇,具有良好形象,等等。企业应该力求建立和发展多种战略优势,形成完备的战略优势系统。

战略优势系统是企业的各种战略优势紧密联系有机结合的整体。优势系统的构成要素,就是各种战略优势,如技术优势,产品优势,质量优势,价格优势,营销优势,等等。优势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的特征。优势系统的功能是指它在保证竟争取胜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企业要努力保持和增强战略优势,形成良性循环。

战略劣势是指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中难免出现的薄弱环节,需要在资金、人力、物资、技术和管理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达到综合平衡,使劣势逐渐转化。

战略对策是指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它包括从属于企业战略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方针、策略和措施等等。战略对策要做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真正落到实处。

计划的实施控制

一、 控制论与控制系统

1.控制与控制论的概念.

所谓控制,是指施控主体对施控对象施加的一种能动影响或作用,以保持或改变对象的某种状态,使其达到施控主体预期目标的活动。简单地说,系统(或系统要素)之间有目的的影响或干扰就是控制。没有目的的影响或干预不能称为控制。像雷电、台风等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就不是控制。

计划的实施控制是一种管理控制。所谓管理控制,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人们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发展的需要而重新拟定的标准,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衡量和评价,并在出现偏差时予以纠正的管理活动。根据国防审计组织关于“内部控制作为完整的财务和其它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方程程序和内部审计。它是由管理当局根据总目标而建立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化,具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的、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的解释,管理控制又属于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

作为一门科学的控制论(Cybernetics),它是由美国的数学家维纳(Norbert Wiener)创立的。维纳1948年发表的《控制论》一书,标志着控制论的诞生。控制论是一门研究生物系统和非生物系统内部通信、调节和控制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控制论开始只是把机器或动物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随着控制论理论和应用的发现,控制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社会现象、经济现象中的控制,通信和调节问题。现代控制论的应用已发展为多个分支,如工程控制论,生物控制论,经济控制论、社会控制论、智能控制论等。

控制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是两个方面:(1)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系统都是信息系统,具有信息变换的过程。信息的联系是客观世界存在着的一种普遍联系,任何耦合运行系统这所以能够保持自身的稳定性,正是由于它具有获得、运用、保持和传递信息的方法和功能。(2)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系统都是反馈系统,控制系统都是通过各种反馈来达到控制目的的。控制系统使输出信息回输,形成新的输入,以补偿输出存在的偏差,达到控制目的。

经济控制论是运用控制论的原理及方法,研究和分析经济过程的一门学科。经济控制与工程控制论和生物控制论相比较,一个重要的本质特征是:人的因素起重要作用。在经济控制论系统中,施控主体是人,施控对象是人所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实际是对人的行为实施控制。

从以上管理控制和经济控制论的要领可以看出,管理控制属经济控制论的范畴。

2. 控制系统

实现控制必须有两个系统或系统要素,即施控系统要素和受控系统要素。由施控和受控系统组成的系统称为控制系统。控制总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的。对施控系统来说,它有一个发出控制信息和接收信息并执行控制的问题。因此,施控系统可进一步划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控制信息的发出部分,称发控系统。另一部分是执行部分,称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直接控制受控系统的输入。对一个具体的系统来说,执行机构有时很难具体的划分出来,它和发控系统紧密连为一体。在管理控制中,这种施控系统往往是与管理机构融合在一起的,即管理机构就是施控系统。根据上述控制系统的结构分析,管理控制系统一般可用图5-2的结构框图表示。

环境

┌-------------- ┐

| ┌-----┐干扰|

输入||施控系统|输出

受控系统

人、财、物|||| 产品、服务

| |控制 ||

| |信息 ||

| |||

| |||

| | 发控系统 ||

| |||

||│|

|└----------┘|

|标准信息|

└--------------- ┘

图6-2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控制实际是一种选择,是施控主体根据目标状态在受控系统的状态空间中进行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实现了使受控系统状态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这恰恰是因为发控系统由于获得输入信息,并转换成控制信息,驱动执行机构的结果。可见,信息在控制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维纳从控制论的角度提出了信息论,并把它作为控制论的基础。他认为,控制系统也是一种信息系统。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如果反映输出的信息不对输入产生影响,则控制系统是一开环系统,否则是闭环系统。前面讨论的控制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即输出的信息对输入不发生影响作用。在实际控制问题中,如果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考虑,绝对开环的系统是不多的,大量存在的是闭环控制系统。在闭环系统中,系统通过输出对输入发生影响作用。输出对输入发生的影响作用称为反馈。存在反馈作用的控制系统称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是控制的又一基本观点。由于反馈的是信息,而不是其他,所以从这一点看,控制与信息更是密不可分的。考虑了信息反馈以后,控制系统可用下面的图5-3来表示。

环境

┌-----------------┐

| ┌-----┐干扰|

输入||施控系统||输出

受控系统

人、财、物|||│产品、服务

| |控制 ||

| |信息||

| |||

│ |│|

发控系统|

| |│反馈信息|

||│|

|└-----┘|

|标准信息|

└-----------------┘

图6-3反馈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二、管理控制与计划的关系

计划制定出来以后,就要组织实施。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的原因,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偏差,如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计划时对内部条件的估计不足,或者由于任务执行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等都会引起计划执行时发生偏差。为了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必须实施控制。

管理控制与计划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计划不仅确定了组织的目标,还制定了实现目标的措施。从计划的角度讲,这些措

施是对计划执行过程的规范和约束,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但从控制的角度看,计划中的措施又是控制的手段和方式,同样也是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实际上,一切有效的控制方法同时也是计划方法或计划本身,如预算、程序,它们既是控制方法,同时也是计划。

计划是控制的前提,控制是计划实现的保证。计划为控制提供了依据和标准,没有这些依据和标准,控制就不可能进行。控制对计划的保证作用,是因为控制工作要经常地将计划实施的结果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进行改进,使生产经营活动始终运行在计划所规定的轨道上,保证了计划目标的实现。

控制为制定新一轮计划提供了依据。在多数情况下,控制工作是一个管理过程的终结,又是一个新的管理过程的开始。控制中发现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在制定下一轮计划时,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从而使新一轮计划更加符合实际。

韦里克( Heinz.Weihrich)合著的《管理学》中,把计划工作和控制工作看成是一把剪刀的两片刃,没有任何一刃,剪刀就没有用了。孔茨(Harold.Koonntz)和海因茨计划与控制的上述关系,表明控制与计划是两个不可分离的两个职能,正如哈罗德

三、管理控制的类型

控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下面仅对从管理角度进行的分类作一简单说明。

1.按控制结构分类

按控制结构可将管理控制分为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

集中控制是在系统中只设一个控制机构,上层主管领导授权给下级部门的领导,由下级部门的领导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实施控制。如实行事业部制的企业中,各事业部对自己的进货、销售价格等均有自主决策的权力,这对总公司来说就是一种分散控制。由于分散控制必然形成权力结构和组结构上的多层次,所以也是多级控制。

分散控制也称多级控制,即在系统中设有多层和多个控制机构,上层控制机构对下一级控制机构进行控制,各下级控制机械则对本身系统进行控制。如M型组织结构就属于这种控制类型。

2. 按信息反馈分类

按控制过程中是否存在信息反馈,可将控制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管理控制中,大量的是闭环控制。如通过用户对商品质量的反映来决定对供货厂商进行选择;通过销售月报反映销售收入下降,商店及时采取促销手段以增大销售。这些均属于反馈控制。

3.按控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时刻分类

控制可以在计划执行之前,通过设置控制程序,执行程序达到控制目的。这种控制称为事前控制,或称程序控制。事前控制是根据预先设置的程序进行的,与输出无关,所以它也应属于开环控制。如职工上岗前的岗位培训就是事前控制。控制也可以在计划执行的现场进行,这叫现场控制或称事中控制。如主管人员现场指导营业人员的销售活动,发现不符合标准或违反规定,立即予以纠正。控制还可以在计划执行已出现结果或出现部分结果时才开始进行。这种控制称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是以输出的结果为依据进行的,如果反映输出结果的信息对输入产生影响,它就是一种反馈控制。

控制分类的结果如图5-4所示。

在现实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常常不是单一地采用一种控制方式,而是多种控制方式同时进行,构成一个复合控制系统。

图6-4管理控制分类

四、管理控制工作的步骤

企业管理中的控制工作十分广泛,如生产(作业)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资金控制等。控制的对象不同,其控制的方式和具体方法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无论控制的对象和方式方法是否相同,但根据控制的原理,控制工作的过程是基本相同的。最有代表性的控制是反馈控制,其控制过程由三个步骤构成,即确定控制标准,衡量绩效与发现偏差、纠正偏差。

(1)确定控制标准。控制必须以一定的标准为依据。标准是评价工作绩效的尺度。管理控制的标准一般是由计划提供,或是由计划目标分解而成,有些计划目标可直接用来作为控制标准,如销售量、利润率等。但有时由于控制的内容不同或为了可操作性,计划指标并不能直接作为控制标准,需要进行分解或转换处理后方可作为控制标准。例如,经营计划中对营业利润率提出要求,而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所以将营业利润率转化为营业利润和营业收入作为控制标准会更为方便。

又如,服务质量的目标在计划中常用模糊的概念表示,如优质服务、用户满意等,这些模糊概念作为控制标准不易变量,需要对它们进行量化。优质服务可用很低的差错率来表示,“用户满意”可用用户投诉次数表示。这些标准均要通过统计测算予以确定。

(2)衡量绩效与发现偏差。衡量绩效是对计划执行的实际结果进行度量、统计、汇总,按照与控制标准相应的指标,准确地反映计划执行情况。在衡量绩效的基础上,将实际达到的指标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偏差。这偏差是后面纠正偏差过程中改变输入或调整系统结构的依据。因此,衡量绩效和计算偏差务必实事求是,数据必须准确。这一阶段工作的关键是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信息必须及时、准确、可靠,对信息中的虚假部分必须排除。信息的收集包括信息反馈,如通过用户收集产品质量信息,通过财务报表反映利润和成本费用情况。所以,企业管理中的控制多数属于反馈控制。

3.纠正偏差。发现偏差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偏差。纠正偏差,就是执行控制。纠正偏差首先应该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原因可能是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也可能是计划目标定得过高,不切合实际;还有可能是执行者的人为因素,如投机行为等。分析原因是纠正偏差的关键,原因找准了,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就是根据偏差的大小和形成的原因,或调整输入,或改善系统结构,包括组织结构、人员调配、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等,使偏差得以消除。

上述是针对反馈控制而言的控制过程。对于开环控制或事前控制,本计划期内就没有纠正偏差的问题。但由于控制与计划构成了循环回路,如果把制定下一期计划联系起来考虑,那么制定下一周期计划必然要考虑上一周期实际结果与计划目标的偏差,这也构成了反馈控制系统。实际的情况是,无论是反馈控制还是开环控制,人们会随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发现问题

就会纠正,计划周期也不会那么严格固定。因此,绝对的开环控制是很少见。

五、管理控制的实现形式

从控制的概念来理解,管理者对被管理的对象所施加的有目的的影响和作用就是控制,所以管理活动都可看成是控制活动。这样看来,控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仅讨论几种常用的控制实现形式。

1.人事控制

人事控制是通过人事安排和人员培训达到控制的目的。职工是企业的根本,职工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企业计划目标的基本保证。“因事用人”是企业用人的基本原则。企业在选择安排人员时,应使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与工作性质相适应,能力应与责任和权力相对称,避免由于能力不足或责任性差而造成工作失误。如果职工的素质和能力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应对其进行培训,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然后才能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去。

人事控制一般属于事前控制,但如果考虑到对不称职的人员,一经发现就进行撤换,那就是反馈控制了。

2.组织结构控制

组织结构控制是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使企业内部的部门或个人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相互拨调的有效运行机制,在这种机制下,使每一项业务的处理过程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是由一个部门或一个单独办理,而是由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个人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例如,差旅费的报销必须由部门领导审批、财务主管审核、会计员制证、出纳员报销和分管会计记帐;商品到货必须实行由验货、点数、开单、入库、记帐系统环节组成的验收入库程序。组织结构控制的关键是授权,授权形成的权力结构应使企业中的每个部门和个人既具有完成本职工作的职能权力,但同时又要受到一定的监督和约束。一个部门或个人行使职能权力总是要被他人被监和督约束,包括企业的最高层领导者也是如此,否则就会失控。

3.规章制度控制

规章制度是一个企业内全体员工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法则和工作准则。它虽不像国家的法律法规那样具有强制性,但在企业内部执行起来,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约束力。规章制度要求职工必须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各项标准和技术规范,严格按工作程序办事,认真履行职责和工作计划。规章制度中的奖励制度还能激励职工努力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保证计划的实现。惩罚条例则使职工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消除计划实现的障碍。

4.审计控制

审计是对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进行认定,客观地获取和评价证据,以确定那些认定符合既定标准的程度,并传达结果给利害关系人的一个系统过程。审计作为控制手段,“利害关系人”就是施控主体,包括高层领导者、部门主管或实施控制的管理人员;“既定标准”可以是计划目标,也可以是其他的绩效标准。

审计通常分为财务报表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经营审计。财务报表审计是以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为既定标准,对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获取和评价证据,看其是否正确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合规性审计是以政府法规和企业内部的规则为既定标准,对企业的财务或经营活动收集和评价证据,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经营审计也称业务审计,它是以计划目标为既定标准,对企业或部门的经营活动收集和评价证据,判定其达到计划目标的程度。这类审计也称为绩效审计。从审计内容看,三种审计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控制对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经营审计适于对经营计划实现结果的控制,合规性审计适于计划实施过程的控制。

5.检查评价控制

检查评价是最传统的,也是最为直接的控制手段。它是领导或主管人员亲自到现场收集和了解信息,掌握工作进度和服务质量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分析原因,迅速判断并做出处理决策。这种控制手段的特点是,领导者在现场能掌握第一手资料,避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衰减,提高信息沟通率,有更好的控制效果。但是,检查中容易造成领导者对工作过程干预太多,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有时也容易产生形式主义,下级往往采取应付态度,为迎接检查做表面文章。

6.报告方式控制

报告方式控制是由计划实施者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领导或主管人员详细汇报计划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及收效,预计或能出现的总是等情况,领导或主管人员根据报告提供的信息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一种方式。随着企业规模和经营业务范围的扩大,领导受精力的限制不可能太多地到现场进行检查评价,这时采取报告方式控制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目标与计划管理培训心得

邮储银行利辛县支行

目标与计划管理

培训心得

11月27日,我行组织了一次关于目标管理的培训,无论在观念上还是理论上都让我获益非浅,以下是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目标的制定

目标管理看起来简单,但要把它有效地付诸实施,需要我们对它有详尽的了解和认识。目标管理和其他各种决策和计划工作一样,如果我们拟订目标得不到必要的指导方针,不了解决策和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公司的基本战略和政策,那么我们就无法制订出正确的目标,也就无法发挥目标管理的作用。

目标有时可能是难以确定的,特别是对于目标的主次优先难以确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理解我行的宗旨、使命,认识影响组织发展的各种因素,并依据科学的程序来确定目标。

与行里的宗旨和使命相比,我们目标一般是短期的,几乎在所有实行目标管理的组织中,所确定的目标都是比较短期的目标。但是我们的目标必须通过行里的目标来进行分解制定,保持与行里目标的一致,而不脱离行里的目标。

目标管理要取得成效,必须保持其明确性、稳定性和有一定的灵活性,目标经常改变,只能使目标失去原来的意义,失去一个明确的方向。但是可以根据新的认识和发现,环境的变化对目标进行修正。这样能使自己的目标方向更明确、更容易实现。

二、目标的实施

尽量不要说“因为„„所以没有达到目标之类的话”,完不成就是完不成,先承认失败再检讨自己。说这些话就是一种推卸责任,是一种狡辩。世上共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在不停地“表现”,另一种人是在不停地“狡辩”,所以从现在

邮储银行利辛县支行

开始,必须慢慢地培养自己的习惯,人都是由思想到触动再到行为最后养成习惯的,现在亡羊补牢应该不算晚。

要负起责任,所谓自信心就是由责任开始的,作为一名管理者就必须负起责任,要树立信心也必须负起责任。责任是执行力的动力。

目标要量化,要分阶段,不能光看到终点。我想目标要分阶段这个道理我很久以前就懂,但是昨天才对此有更加生动的理解,因为其实目标真的很重要,结果固然重要,过程也重要,要每月、每周、每天、每个过程的量化,这才是目标的分阶段。以前自己的目标,制定得很模糊和笼统,都是些做好什么什么工作,

还有,通过昨天的课,我更深刻的了解目标管理的意义,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目标。

通过目标管理,使各项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避免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和被动状态,避免形式主义和无效工作;通过目标管理的系统分析,提高计划工作的科学性和整体协调性,充分发挥自己内在的潜力和积极性,共同实现整体目标;解决控制的两个难点,即指出控制标准即是目标、控制手段即是自我控制;有助于增强全体组织成员的团结合作和组织的凝聚力。

三、目标的总结和下一个目标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是海尔目标管理中很经典的语录。“到了我这,事情该结束了”,不能像美国西部的“传水桶”一样,把问题传给别人。

目标完成后要对完成情况做总结,并制定下个目标。今天的目标今天必须完成,今天完成的目标必须比昨天有质的提高,明天的目标必须比今天更高才行。通过制定目标-实施目标-总结目标-制定下一个目标-实现行里总目标。

2010年11月28日

信贷部—李晓绪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办公用房清理整改方案下一篇:百货商场稽核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