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课余阅读教学研究论文

2022-04-10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培养学生课余阅读教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但目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等情况。文章立足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培养学生课余阅读教学研究论文 篇1: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摘要】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基本英语素养的重要任务。在当前素质教育深化推进的背景下,传统的分数至上的理论不再适用于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且越来越多的家长与教师也重视对学生思维模式的教育,教师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此外,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流、表达,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此,接下来本文以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探讨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以期给其他教师教学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  思維能力  培养途径

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也能让学生应用英语流畅的交流,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由于受到汉语思维方法的影响,中国式的英语屡见不鲜。由此可知,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思维具有深远的意义,让学生在应用英语理解与表达的过程中用英语想,而没有母语的介入被降到不明显的程度[1]。从初中阶段英语学科的课程来看,除了要给学生传授教学大纲的内容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接下来本文就这个课题进行分析。

一、初中英语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当前阶段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思想仍然存在诸多局限,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将英语教学定位在知识性教育方面,并不重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学生思维缺乏开放性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无法正确解读教材,又或者对教材的解读不深刻,教学内容极为闭塞,开放性不强。英语学科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封闭性,这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得学生的思维过于狭隘,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很难发挥自身个性,在没有得到张扬自身个性的基础上使得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被削弱,甚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束缚作用,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创造性。

2.学生思维引导过于薄弱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通过正确引导学生发展其思维能力。但是受到教师自身思想狭隘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存在严重的思维引导缺失问题,教师也很难结合学生思维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思维载体,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学生思维缺乏灵活性

当前阶段有部分教师存在严重的经验主义思想,教学方式落后,且主要以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为主,并没有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严重缺乏调动学生思维的机会。这些都会使得学生思维陷入固化境地中,这个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因此无法灵活开展英语学习活动。

二、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是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必然选择

从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来看,更注重于给学生传授英语知识,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能力,导致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2]。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师生之间很少进行互动,很难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被压制,无法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应用英语表达情感以及思想的能力较弱,无法发挥出语言的基础作用。

2.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必然要求

学生进入到初中阶段之后接触到英语学科,很多学生无法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与此同时,加上中西方思维习惯的差异学生也很难区分东西方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无法掌握英语句型、词汇以及段落,导致学生的英语成绩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滑情况。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意识到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主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以素质教育的观念为基础,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重视英语教学不仅能发挥语言教学的作用,还承担转变学生思维定势、拓展学生视野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3]。教师在课堂内外培养学生的思维也能为其清晰表达、准确判断与快速反应等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1.做好准备工作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与思维能力,很有必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的教学知识点与教学内容不单单要停留在教学表面,最重要的是要深入探讨所学的知识点。比如说以教学“How can you become a successful learner?”这篇文章为例,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不可停留在给学生讲解技巧与字面翻译等方面,要意识到这篇文章无论是题目还是内容都值得我们学习。教师在准备工作时应主动预测并判断做一个学习者的意义与品质,通过对比多种教案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与参与度,如此学生不单单是掌握局部的学习技巧,对学生学习教学材料、教学背景文化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也能进行串联与影响,那么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中也能熟练应用所学的知识。

2.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英语思维氛围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与外国相比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除了课堂上有英语氛围之外学生在课余时间很难有这样的机会,这无形之中给教师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带来较大的困扰。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应主动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并给其进行相应的训练,培养学生应用英语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4]。比如说可以让学生每天花几分钟时间对当天的天气、新闻等发表评论,也能让学生用英语看图说话让学生自设话题并应用英语表达。还能让学生应用广播中的英语节目培养、训练英语思维能力。好的英语思维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应用英语组织教学,尽可能做到用英语或者是没教过但是学生能听懂且能理解的英语进行教学,如有必要还可以结合形态语言、图片等方式精讲,之后将其还给学生,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练习,在练习中学习。笔者在教学中常常以讲台为舞台,鼓励学生表演,努力让其进入到角色当中,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其也可以应用英语思维接受语言知识。

3.搭建思维活动平台,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转变课堂地位,使教师从课堂中心地位转变,将课堂还给学生,立足学生课堂主体,为学生搭建更为活跃的思维活动平台,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机会,赋予学生更多平等话语权,解放学生思维,给其思维更多的生长空间与机会。比如说在词汇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联系教学思维,因此很难将词汇有机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思维能力发展需要为基础引导学生建立不同词汇之间的联系。比如引导学生自主归类与运动有关的词汇,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运动类词汇的联系,逐步摆脱单个词汇学习,解放学生思维。同一个词汇的学习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语境,深刻理解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改变当前阶段学生死板教条的词汇学习现状问题,发展学生思维。

4.注重教学预测,激发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对学生学习英语来说具有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也可以直接作用在完型填空与阅读理解中。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教学预测达到预期的培养学生预测技能的目标。以学生的阅读学习为例,笔者有意识的教导学生以预测方式为主进行阅读学习[5]。比如说以教学live与eat为例,笔者让学生试着预测“How we live”与“what we eat”,如此很多学生也能联系到“food and lifestyle”,之后再结合在游戏中的Daniel与Kitty进行简单对比,快速帮助学生找到相关的主题。通过理解每个单元的大标题以及进行探索推测,学生在后期的阅读中也会留意标题的影响,保证提升学生把握文章主旨与文章大意的能力。

5.适当提问,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英语教师应于课堂上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讲解英语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以此为基础创新教学模式。同时,在讲解文章时要把握合适的时机,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融入到英语学科的学习中。比如说教师给学生讲解了英语学科的知识点后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其应用英语介绍文章讲解的主要内容,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结合英语教材中提出的不同问题引导学生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思考。如此,教师也能在课堂上建议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其逐步提高自身思维能力,最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6.组织课文表演,活跃学生思维

英语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学习中只有学以致用才能更好地把握英语学科的精髓[6]。因此,教师若能在教学中以教材内容基础组织学生表演模拟,那么就会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而学生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改编加工,将其转变为富含趣味性的情景剧或小品。比如在学习与风俗礼仪有关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礼仪会谈,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参与活动中,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给枯燥的英语课堂注入更多乐趣,让学生在表演中逐步强化对英语的记忆,突出了学生的创新想法。

结束语

综上,教师要意识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以学生为基础,重视以生为本,坚持持之以恒的努力,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应主动融入教学实践,无论是分析对话还是解答问题都应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方法,让英语成为思维的工具,这也是素质教育模式下英语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焕芳.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20):196.

[2]范火英.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10):56-58.

[3]胡春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12):94-95.

[4]張红霞.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决策[J].留学生,2016(2X).

[5]李宏卫.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4):78.

[6]付利芬.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散文百家:下,2017(1).

作者:李瑞琴

培养学生课余阅读教学研究论文 篇2: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摭探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但目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等情况。文章立足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究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要转变阅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丰富阅读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期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教学方法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兴趣;习惯;策略

自主阅读能力是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后,就会极大拓宽知识视野,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以及写作素材。同时,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自主阅读能力,还会直接影响到其语文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甚至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学习,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与魅力,从而不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立足学生的具体情况,深挖教材内容,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对人才要求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而会学习、善学习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语文教学的重点从“知识的传递和储存方面”向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方面转变,从灌输知识向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探究知识转变。而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自主阅读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容之一。在网络时代,各种各样的诱惑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其无暇阅读,无暇学习,而这种情况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基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平和的心态,从阅读中实现知识的积累,并逐步提升自身更新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重结果,轻过程

受 “应试教育”影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部分教师过于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及考试成绩,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将考试内容作为讲解的重点,在讲解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强化和练习,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解过程、接受过程关注得较少,对于学生感悟能力、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关注得较少。长此以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2.重教法,轻学法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重教法,轻学法”的现象,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其主宰课堂,重点讲解阅读内容,而较少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久而久之,极易对枯燥、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产生厌倦感,甚至影响到语文学习兴趣。同时,还会产生思想上的懈怠感,即在阅读文章时只是泛泛地读一遍,而不愿意主动思考、分析。很显然,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分析探究能力。

三、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转变阅读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尚小,对外界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小学阶段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状况、接受能力,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出发点,及时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并自主进行阅读、分析、探究,从而达到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及学生主体阅读意识同步提升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很多学生没见过爬山虎,对爬山虎较为陌生,因此,很难真正感受和理解文中对爬山虎的描绘。而教师如果以口头讲解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山虎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很难让学生产生真实的体验,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关于爬山虎的视频、图片,让学生对爬山虎产生直观的认知,加深对爬山虎的印象。这样,学生就会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观看视频和图片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分析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的,并对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进行总结。当学生对爬山虎的脚形成深刻的认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形成独特的感悟,体会大自然的美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就文章内容进行深入讲解,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再如,《囊萤夜读》是一篇篇幅较小的文言文,对此,学生的学习难度相对较低。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并让学生借助课本中的注释及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文章大意,然后挑选几名学生讲解自己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以准确把握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囊萤夜读》的动画视频,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形成更直观、更准确的理解。在学生观看动画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文中语句,让学生再次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这样,在增添文本阅读趣味性、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形成独特的感悟。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掩耳盗铃》《画龙点睛》《对牛弹琴》等文言文小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閱读的乐趣,并爱上阅读。

2.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提升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理解感悟能力,尤其是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阅读范围的扩大,其所接触的知识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及感悟能力。但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小,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都处于发展阶段,学习能力也各有不同,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为保证教学效果,促使各层次的学生均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在阅读中获得乐趣与进步,教师要充分把握班级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在认知、知识接受、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然后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促使全体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阅读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感悟文本内容,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对文本内容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当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后,就会进一步激发出阅读的内在动力,并逐步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观潮》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指导学生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文章分为三个不同的部分,思路清晰地进行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结束后,教师可就文章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阐述自己的阅读体会、理解的文章大意以及文章表达的情感,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在这样的自主阅读活动中,学生反复阅读、分析,充分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就会激发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

3.丰富阅读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应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40万字。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十分有必要,而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个性特点、学习情况来制订阅读教学计划,采取多样阅读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例如,在完成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要文章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的学习。

首先,组织学生以自主讨论的方式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以此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交流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交流热情与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喜好、掌握情况及理解能力,然后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其选择合适的、有代表性的寓言故事书,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如《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等。每月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活动,组织学生就阅读情况、理解感悟进行交流、探究。“读书交流会”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与阅读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产生思想碰撞,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内容。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并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认知思维模式。

另外,适当的比赛和竞争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为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可以开展不同主题的读书月活动,并在“读书交流会”上评选出本月的“读书小状元”,即评选出阅读总量多、阅读效率高的学生。这样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要单纯以阅读量为标准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而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真正将阅读行为内化成学生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非单纯为了比赛而阅读。在日常阅读教学评价中,教师同样需要注意对学生的评语,避免单纯地以好或不好、多或少评价学生的阅读行为,而应细化评价内容,让学生从评价中获得对自身的正确认知,了解自己在自主阅读中的优势及不足,从而逐步提升自主阅读能力。例如,对于坚持写读书笔记的学生,教师可以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对于喜欢分享阅读感悟的学生,可以予以“理解独到”的评价。细化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爱上阅读。

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引导,同时也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这也就要求教师做好相关指导工作,可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分享关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相关文章,或组织家长参与班级“读书交流会”活动,以此提升家长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认知,促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引导孩子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帮助孩子养成自主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可与家长建立联动阅读机制,由家长对孩子的自主阅读内容进行记录,并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通报阅读情况。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引导下,学生可在心中埋下热爱阅读的种子,将自主阅读变成习惯,并逐步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基于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转变阅读教学方法,丰富阅读教学手段,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感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秀琴.自主讨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0(18).

[2]金雪超.小学低年级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05).

[3]張常荣.悦读与阅读——谈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0(13).

[4]徐轶.基于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20(12).

[5]吕云霞.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01).

[6]张丽娟.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9(33).

[7]陈朝蔚.构建“学导相融”的语文课堂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6(16).

[8]徐芹.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4).

[9]丁燕倩.浅谈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模式”中的问题设计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18(05).

[10]刘冬梅.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7(27).

[11]康佩珊.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探究[J].教师,2017(27).

作者:卢月秀

培养学生课余阅读教学研究论文 篇3:

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摘要]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评价,反思过去的教育行为,使教师明白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要从自身做起,让学生头脑中充满问题,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这需要教师给学生信心与胆量、氛围与情境、时间与空间、智慧与方法,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以能问、善问为荣。笔者围绕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课题,从教师的角度谈认识,希望通过抛砖引玉引起同行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质疑 提问 理念 创新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指出“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十分注重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然而,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培养出的学生最大的缺点是: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即不善于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李政道也说过:“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在新课程全面铺开的今天更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切实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在学习中的反思

什么样的教师是一名好教师呢?我过去一直认为应当是“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学内容“讲深讲透”,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问,让学生提不出问题的教师就是好教师。因此,十几年的教学生涯里我都在这样努力做一名“好教师”。今天,以新的教学理念来重新审视,这种“好教师”的标准就与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格格不入了,其教学模式是把学生完全束缚在教师的视野范围内,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的权利,压制了学生自由探索、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欲望。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中,不敢逾越雷池半步。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是不能适应21世纪知识爆炸时代的需要的。不会质疑,就不能有创新,就只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模仿。若如此,中国要成为有实力的经济强国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在反思后的省悟

为什么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只注意学生“做答”,而不注意学生“学问”呢?我认为,首先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认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师的事,学生只需要接受与模仿,对学生的见解、问题视而不见。甚至有些教师反对学生提问题,不准学生提问题,认为学生提问题扰乱了教学进度,扰乱了学生们的思维。其次是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驾驭课堂的能力有限,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不足,难于应付当今信息时代的学生,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不敢大胆放手,怕学生提出的问题自己回答不上来难堪。我们要想改变这一现状,要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要,就必须抓住这次课程改革的机遇,迎接挑战。要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1 准确定位教师的形象。知识经济时代教师的定位不应只是纯粹的“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师生是学习的伙伴,倡导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2 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通过教学过程实现的。教师要敢于“放”,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概念让学生建立,思路让学生讲解,疑难让学生议论,规律让学生寻找,结论让学生得到,错误让学生分析,小结让学生总结;要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学生独立探索真理,真正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方法,学会思考问题,学会提出问题。

3 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精心雕琢每一节课,要多角度、多方案,还要多投入,肯下功夫。要对教学活动计划安排得周密、详实,并能围绕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列出多种化解难点的方法,供课堂教学中选用;要根据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随时调整、校正和自我控制,最终达到能准确地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根据教学后的实际有意识地进行监察、评价和反馈,并能从多方面寻找问题原因,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灵活的补救方法。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教师还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教学基本能力,教师才能自信地走进课堂,勇于进行教学创新实践,才能积极鼓励学生敢思敢想、奇思异想,引导学生进行发散、逆向、求异、创造性思维,也才能自信地面对会提出于奇百怪、各种各样问题的学生,成为发现“千里马”的“伯乐”。

三、在省悟后的行动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自主提出一个问题要比教师提出十个问题更有意义,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正像美国教育家布鲁巴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近年来,笔者在对学生“主动质疑”、“提出问题”的培养上进行了一些教学研究和实践。

1 调查分析学生在“质疑问难”上的阻力

笔者针对学生能否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进行了调查问卷,召开了学生座谈会,进行了个别学生的跟踪、访谈。从调查数据及访谈结果来看,学生在“质疑”上有三“不”,即:不敢提问,不愿意提问,不会提问。从学生反映出的“三不”来分析,学生缺乏质疑、不敢提问的主要阻力还是来自于我们的教育和教师本身。要想改变与时代不和谐的音符,教师必须积极行动起来,针对学生不敢提出问题的原因,转变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式。

2 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首先,我积极创造条件,利用课上课下搞了大量的学生数学实践活动,譬如:通过“每月一报”的问题大讨论,使学生有勇气、有信心提出问题;通过课堂“每日一问”,使学生敢于提出“刁难”、“钻牛角尖”的问题;通过学生每天记“数学日记”的学习反思,使学生具备直觉、洞察能力、见微知著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好问、敢问、深问的习惯。

其次,我非常关注学生课后作业的提问。我有这样的感受与体会: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遇到困难,主动向教师请教提问,我们一定要认真倾听,细致给予解答,要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千万不要有不悦之色。否则,学生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找老师问问题,以致问题越积越多越不敢问,学习兴趣淡然,甚至会不懂装懂。所以,对于主动请求帮助的学生,教师要平易近人,认真辅导,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再次,我更注重与学生课余时间的交流。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抛开“师道尊严”的外套,要让学生感到你和蔼亲切,善解人意,乐于低下头与学生交流。特别是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媒体的出现,学生了解新信息、新事物有时可能比老师要快得多,所以老师要主动与学生相互质疑问难,共同探讨,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融洽了师生关系,也形成了教学相长的氛

围。特别要注意的是,学生有时提出的问题你不一定马上能准确回答出来,千万不能强不知以为知或强词夺理压制学生,最好是向学生讲明白:“我不太清楚,容我想~想,让我们一起去查一查资料。”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合作研究、共同探索,通过师生互动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教师是他们学习的合作伙伴。所以我们教师不管何时何地时刻都要想着如何来激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努力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尊重、合作交流,积极营造一个自由思考、讨论学习的民主氛围——轻松、和谐、心理安全。

还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质疑精神、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问、爱问。

3 让学生带着更多的新问题走出课堂

(1)给信心给勇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最适合学生学好知识、激发创新意识的。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为他们随时都有冒着被教师指责和惹同学发笑的风险。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不以权威者、裁判者和命令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其次要创设宽松的民主环境,给学生充分的信心,营造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氛围,给学生足够的勇气;再次,对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的学生,要及时予以肯定与激励,使学生真正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成功中又增强了提出问题的信心。

(2)给氛围给情境,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提问则是“点燃”引发学生个体内部这种“固有需要”的导火索。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课堂氛围,一个是问题情境。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消除对问题的恐惧。往往学生问题的产生和提出又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直接产生强烈的提问意识。学生自己有意无意地提出问题,这不仅仅是思考的结果,更是能力发展的动力。通过教师巧妙设计的问题情境,整个课堂形成了“思维场”,使学生产生疑惑,从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提出不能理解或表示疑惑的问题。学生们在肯定、否定、鉴别、比较中学会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难。

(3)给时间给空间,激励学生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依靠学生内心的创造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有机会、有时间、有空间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题,交流问题。不要怕教学进度完不成,教学内容只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建立。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单看知识讲了多少,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思维密度如何、思维深度如何、学生独立提出了几个问题。

(4)给智慧给方法,教给学生提出问题

学习数学的过程,自始至终都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而“问题”则是数学思维活动的目标、活力和作用。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提出问题,在复习旧知识中提出问题,在概念的学习中提出问题,在进行课后小结中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走出课堂,循序渐进地培养与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创新教育”这个字眼出现频率最高的今天,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难以完成的。因为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实践证明,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培养,既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独创之见,又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小山主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2 靳玉乐 宋乃庆 徐仲林主编《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3 刘 兼 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4 哀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

作者:李俊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企业所得税制立法研究论文下一篇:防范护患纠纷护理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