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2022-09-13

历史学科作为实现并完成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 其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优秀人才。那么,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呢?笔者从以下两大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1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一直以来, 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 即历史研究是研究者们的工作, 中学历史教师只是简单的文化传播者。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者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所谓创新意识是指能够即时了解和掌握历史学科发展变化的脉络, 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材, 而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 机械地使用;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 控制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容、愉悦、向上的环境, 着力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些都是教师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 (2) 历史教师应该有求知求真的精神。例如, 现行的中学历史教科书, 已经经历了几次修订, 即使最新版的历史教科来也能找出很多的漏洞。只有敢于质疑, 才能带动学生, 调动学生参与与研究的热情, 提高学习兴趣。 (3) 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之余, 多关注一些重要历史现象的最新学术研究, 并恰当地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去, 带动学生一起学习研究。如果把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真理, 很难适应现在的高考形式, 也就无从谈起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意识, 培养历史学科的研究能力, 对于大部分中学历史教师来说, 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也应该尽力克服, 迎难而上, 为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中学历史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 才能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提供前提和保障。 (4) 中学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 只有这样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与思维的学生。

2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 加强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 这是培养学生历史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基础。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曾说过:“创新知识从何而来?我想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创造性思维。创新并非异想天开, 而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 运用创造思维, 举一反三, 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如果脱离了教材传授基础知识, 那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与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创新伟与能力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 更没有主次之分。如果轻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专注于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必然会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流于形式。历史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必须从扎实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入手。当然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 也并不意味着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而是通过各种方法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好的方法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一定程度避免了死记硬背带来的枯燥和学生的厌烦情绪, 而且还能提升兴趣,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说能够提出问题就是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的起点, 是创新思维的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就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要积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如在讲授“元朝的统治”这一节课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在向学生讲述了蒙古兴起后, 请学生各抒已见提出问题, “蒙古高原曾经生活过哪些民族?”“铁木真为什么会统一蒙古草原?铁木真为蒙古的发展做出过哪些贡献?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是怎样评价成吉思汗的?成吉思汗的命运如何?”等等, 这都是大家心中的疑问, 问题出来后, 让大家讨论, 尝试回答, 最后我又加以补充和总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 增强了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3) 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教师要有质疑的精神, 学生同样也需要。这种精神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具有重要价值。批判质疑是创新的前提, 缺乏批判质疑性思维的头脑很难产生创新的火花。创造型人才的人格特征一般有三个:即思维不被现成的结论所束缚;不相信正确的答案是唯一的;对专家学者的观点也会提出质疑。有鉴于此,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结论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 究竟这个结论是不是严谨, 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质疑的思维, 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方式可以分为采取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模式。这两种方式可以相互补充, 取长补短。长久以来, 中学历史教学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放在了课堂教学中, 而轻视了课外活动这一重要的方式, 这必然会影响到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课堂内学生可以对基础知识、历史发展的脉络和一些历史观点有些最基本的认识。而课堂外这一方式在时间的掌握安排, 具体的实践操作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强的灵活性, 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如进行研究性学习, 同学们自己确定研究方向, 亲自查找资料, 撰写论文等, 学生不仅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 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率, 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并且通过评价可以达到互相激励、启发、产生更多的新想法为目的;再如举行专题辩论赛,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学校和当地图书馆丰富的资源, 搜集相关的资料, 指导学生撰写辩论词以及辩论应注意的各项事宜。辩论双方的输赢并不重要, 重要的在于通过辩论前的准备和辩论过程, 掌握了大量的知识, 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精神与能力。

总之, 大力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与能力,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对于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以及人才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信只要教育者能够坚定信念, 勇于探索和付出, 一定会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创新思维精神与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界目前关注的热点,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大方面加强对学生创新与思维的培养:一方面是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高素质并不断改变传统观念培养自己创新思维精神与能力;另一个方面, 从把握好历史基础知识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意识以及挖掘第二课堂, 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思维与能力,基础知识,问题意识,第二课堂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创设问题情境突出科学探究下一篇:浅析庭审中询问证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