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人员论文

2022-05-16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安全管理人员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人事档案的管理应实现社会化管理,改进原来的档案管理办法,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第一篇:安全管理人员论文

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转变初探

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转变是许多人需要面临的问题。对于企业及技术人员个人来讲,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转变都是可行和有效的,但在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样也会影响到最终的转变效果。可以说有效修正这些问题,将是实现岗位有效转变的关键。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技术创新,技术专业人才是企业的重要成员。专业技术人员往往具备企业其他人员不具备的专业背景,因此,其有更多机会成为企业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可以较为准确的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紧跟企业发展步伐。一部分技术人员在一家企业任职超过一定年限后,就会自然而然走上管理岗位,成为企业管理层的一员。部分科技型企业其中高层管理人员有近八成是技术岗位出身。从技术岗位走出的知名企业家也有很多,如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联想公司的柳传志。虽然专业技术人员转岗成为管理人员是完全可行和合理的,但这个身份转换过程却并不完全是一帆风顺的,在现实中许多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转型过程中充满了艰辛。

笔者所在公司近十年来,新增人员多是通过大学本科毕业生的选聘而进入公司,这部分员工保持具有头脑灵活、沟通能力强、接收新事务快的优点。在经过转正定级后的三至五年内,这些人员已经迅速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并有部分人员在工作中显露出一定的管理才能,而这部分人员如何成为一名称职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是目前一个重要问题。

一、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变的困难

影响专业技术人员角色转变的因素很多,在这些内外部因素中,笔者认为思维意识和角色定位是较为根本的因素。

1.思维意识

人的身份转变成功与否由思维意识决定。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技术人员首先会逐步转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而这时候其思维意识的转变是非常关键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思维往往停留在技术创新和研发上,其职业价值观集中于自身的技术价值,而管理人员的思维一方面要体现在技术创新上,同时更要突出管理思维,团队领导思维。一些技术岗位出身的中层管理人员,在职务晋升初期,其思维意识并没有完全转变,大部分人都将在技术领域的成绩作为自我价值的体现,但缺乏管理思维意识的缺陷逐渐就显现出来了,对物的管理难度要远远低于对人的管理,习惯于创造的技术人才,将会遇到转型中思维意识层面上的困难。

2.角色定位

专业技术人员转型成为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其管理的职责和管理角色的定位并不明确。首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其更愿意去解决问题,通过主动和积极的方式去实现技术创新,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技术团队的一份子,在技术岗位上,技术人员更多的是去执行和自主研发,而一旦角色产生变化,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了中层管理人员,其岗位职责将发生明显变化。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来讲,其专业背景中一般都是缺乏管理相关知识的,也就是说缺乏必要的专业、系统的教育经历。之所以专业技术人员能够被提拔成为一名管理人员,也正是因为其具备成为一名合格中层管理人员的潜力。专业技术人员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出现角色定位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管理背景,没有掌握管理的要点,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管理的责任感,没有明确自身的管理职责,工作视线依然停留在具体业务工作上,而没有转移到管理职责上。

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变的侧重点

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变是企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需要面临的问题。对于公司管理层和专业技术人员自身来讲,如何实现角色转换,明确岗位职责,发挥岗位作用将是专业技术人员在岗位转变过程中需要注重的内容。可以说岗位转变是建立在意识转变基础之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要主动去适应新的工作,明确岗位职责,积极主动去融入新的工作岗位,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的突破。

1.转变意识,主动适应新工作

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思维意识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专业技术人员被任命成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首当其冲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要实现意识的转变,在坚持爱岗敬业的职业规范基础上,技术人员要在保持自身创新意识的同时,提升管理意识和团队意识。中层管理人员在企业当中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作用,是中层力量,企业的决策最终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实效。因此,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主动去适应新的工作,做好企业决策的领悟和执行。一旦新任管理人员能够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那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将会驾轻就熟,工作实绩的提升只是时间问题。

2.明确职责,积极转换角色

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岗位转型失败的实例中,很多都是因为技术人员无法明确岗位职责而导致了角色转换失败。公司想要顺利实现专业技术人员向中层管理人员的转变,首先要做好引导工作,为新任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专业培训,丰富这部分人员的管理知识,同时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管理岗位的职责,进而实现角色的转换。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自身来讲,要对照岗位职责,查找自身不足,进而有针对性的去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发挥优势,将在技术岗位形成的主动创新能力应用到管理工作中,从而积极主动去参与并实现管理、实现团队的有效协作,真正发挥公司中轴的作用,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贵州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作者:王宁

第二篇: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保障流动人员合法社会权益

[摘 要]人事档案的管理应实现社会化管理,改进原来的档案管理办法,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档案管理

1 人事档案的概念、内容

人事档案是指党和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在人事管理实践中记述和反映人的经历、学识水平和德才表现,并以个人为单位,按一定的要求和方法加以整理,由指定部门集中统一保管起来,以备查阅和利用的历史记录。其主要内容主要是由人力资源、组织、薪酬等部门在培养、选拔和使用人员的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是个人参与社会方方面面活动的记载和个人自然情况的真实反映。人事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规范管理机构,确保人事档案完整、真实、安全

1996年人事部下发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明确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以下简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但现在出现了人事档案多头管理的现象。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加上高额的存档费,现在很多部门、企业都在公开或私自管理人事档案,除人力资源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外,失业管理部门、社会保险机构、一些社会团体也在管理;国企在管,一些私企也在管,一些民办中介机构利用各种名目也在管,甚至把保管档案当成了谋利的手段,并不惜恶意竞争,严重阻碍了人才的正常流动,也造成了人事档案纠纷的大量发生。所以人力资源执法部门应该坚决取缔这些不合法的档案管理单位,统一由人力资源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中心来管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障流动人员的合法社会权益。

3 理顺和拓宽档案材料的收集渠道,不断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内容

由于企业规模不一,管理水平高低不同,对人事档案材料的重视程度也不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采集比较困难,所以要求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在做好日常档案材料收集的同时,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一是将员工入档材料的范围和内容印成书面通知发到各企业,定期与企业人力资源部联系。二是在关键工作环节收集资料,如在流动人员办理用工登记时收集“职工登记表”;申报职称评审时收集“职称评审表”;年终考核时收集“年度考核表”和工资登记表等。三是与相关政府部门联系,收集档案材料。如人事考试部门组织的各类社会化资格考试登记表、司法部门组织的律师资格、职业资格鉴定部门组织的各类资格登记表等。四是流动人员本人要珍视自己的人事档案,在单位或其他部门忽略自己人事档案材料的存档时,要及时提醒单位为自己材料入档,同时自己也可以将自学考试学生登记表、资格认定表等相关材料送到档案管理部门办理鉴定、入档手续。

4 更新观念,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发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价值,使它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和市场经济建设

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存档人员基本信息统计制度和定期分析制度,研究分析流动人员基本情况,掌握流动人员的数量、专业、结构、分布、流向等方面的情况,为上级制定人才资源宏观调控政策提供支持。

5 探索创新,实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

人事档案信息是动态的、变化的信息资源,既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又要保证数据的规范、统一。针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特点,需要开发一套通用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实现在档案管理终端和客户端建立起高速度、高流量、高安全的档案查阅信息系统,为人事档案的开发使用提供更为安全便捷的服务,也能够使人事档案真正“活”起来,成为社会化共享的人才资源信息库。

作者:马爱萍

第三篇: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技巧

关键词 护士长 护理管理 技巧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担当重要角色,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问题。护士长不仅要处理好服从理性规律的“物”的管理,同时还要处理好受心理因素支配的有感情的“人”的管理[1]。因此,护士长必须是具备 “管理型干部”和“技术型干部”双重性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管理效能,达到理想的管理目标。

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理念

注重人性化管理;在一切管理活动中,应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自身得到全面发展。护理管理者的理念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护理发展。现代护理管理理念要遵循“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和为了人”的重要原则,护士长对护士实行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必须以护士为中心,加大情感投入,增强服务意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使每个护士的潜能在科室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公开和公正

作为护士长一定要公正,否则易引起护士与护士之间,护士与护士长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在护士长有限的权利范围内,可利用激励资源,同时要善于发现先进思想和事迹,进行宣传和表彰,激发每个护士的工作热情、事业心、责任感,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2]。

掌握全科每个护士的素质、特点及心理活动

护士长应对每个护士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要知人善用,使人尽其才得心应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她们的潜能,根据不同岗位和责任对护士技术水平、专业能力进行合理分配使用,发挥她们的专业技能和特长。有利于增加工作责任感和成就感。

营造宽松环境

护士长在管理中,工作上有机的把“严”与“情”结合起来才是严格要求的前提,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尽全力为护士排忧解难,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护士,要以诚相待,做护士的知心人。在批评护士、处理问题时要讲究艺术,根据问题性质和护士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做到应该事实求是,以理服人。要确信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重要的是鼓励优点、克服缺点。任何时候都不要伤害护士的自尊心,即使有了差错,也应避免当众训斥、责备[3]。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护士长在医院处于多方位、多层次、多类型的人际交往中,既要组织、领导本病区护理工作,又要参与管理病区的行政事务。所以,护士长在工作中必须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作为护患的代言人要正确处理好护理部、科主任、医生、护士、患者及其他人员的关系,与其他病房护士长的关系,与辅助科室及后勤服务部门的关系等,应充分体现协调性和目标一致性的原则[4]。

注重整体水平提高

要经常组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以拓宽知识面,采取考试、考核、以老带新的方法。对不同年资护士进行不同的培训。毕业1~3年的护士,主要是学好三基训练要求的基本功,巩固在校所学的知识,以融会贯通。毕业4~5年的护士,则缺什么补什么,以自学为主,组织讲座,参加学术活动等。毕业5年以上的护士,除自学外,应压重担,选送深造等。

严把护理质量管理

建立病房护理质控小组:护士长作为基层一线的管理者,要把握自己的管理角色,要学会授权,发挥集体的作用,充分调动科室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主,4~5名主管护师或护师参加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每个月对科室的整个护理工作质量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对检查情况一一登记。质量小组成员由护士长根据科室护士的工作能力、性格特点,合理安排她们负责不同内容的质量管理。

落实环节质控措施:危重患者、特殊患者要进行床头交接班,了解当班护士对患者病情是否全面掌握,病情观察是否重点突出,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护士长坚持查房:护士长查房即晨晚间查房、业务查房、行政查房、下班前查房。对专科护理提出指导性意见,对年轻护士提出专科知识或相关知识方面的问题,加强和巩固她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行政查房是护士长深入病房,由患者反映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态度、环境设施存在的问题、患者的需求和意见等。护士长通过晨间、晚间、下班前查房等一线的深入了解,充分掌握病房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防范措施及注意事项。

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管理:重视护理文件书写:在抢救患者时护士要及时做好抢救记录。护理记录务求真实、准确、完整,严格按照《病歷书写基本规范》书写。同时做好护理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严防涂改、造假。

按期进行质量反馈:每个月召开1次全科护士会,反馈护理部质量检查通报、病房质控小组检查情况、护士长行政查房中患者反映的问题及好人好事,充分肯定成绩,表扬优秀,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达到质量持续改进,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制订可行的护理计划

根据护理部的工作计划,制订出本科室具体的护理工作计划并确保实施。制订工作计划应确保实施。并从实际出发,但可根据情况变化作必要的修改。计划必须提出明确的要求、方法、程序、注意事项,使执行者知道应该怎么去做,每项计划都要具体落实到人,实施最佳方案,取得最优效果,达到人人职责分明,事事有人管理。

及时完成各种记录

本人要及时完成护士长手册,差错登记,护士长业务查房和管理查房,座谈会记录,讲评考核记录,参加科内会议或护理部会议记录,输血、输液反应登记,教学记录等。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高质量生命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从而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向高标准、高层次发展。高质量的护理取决于护理管理者的科学管理。随着护理管理的发展,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 余凯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71.

2 王淑萍.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体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版,2010,12(34):273.

3 刘海英.浅谈护士长的素质与护理管理技巧的培养.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4(14):1297-1298.

4 张新红.护士长素质及护理管理技巧探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370-3371.

作者:余翠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育教学经验论文下一篇:电子产品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