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训练能增强学生的理想和品质

2022-09-10

体育课的目的之一是育体, 二是育人。育体是基础, 是前提, 育人是目标, 是归宿。在实践课中, 通过练习, 进而对学生进行德育与智育教育。正如毛泽东同志说:“体育一道, 配德育与智育, 而德育智皆寄于体, 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 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可以看出, 体育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体育课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勇于创新的精神, 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在上排球课时, 向学生讲述中国女排如何取得“五连冠”, 足球课上讲述男足是如何历经艰辛, 终于挺进2002年世界杯决赛圈;篮球课上讲述有“中国长城”之称的NBA新科状元姚明在休斯敦火箭队如何威风八面。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球类和接力跑这些集体项目训练中, 可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 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 通过布置和收还器材、平整和规划场地等可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教育, 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通过教学比赛、达标拼搏的优良品质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1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体育教学时, 应注重在教师指导下, 依据恰当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相互评价。例如:一位教师教“篮球”这一内容时, 当教师教学生们练习三步上篮时, 有一个学生说:“我认为上一步并腿起跳双手上篮比你教的那三步上篮要好, 你教我们的那个数一、二起跳上篮未必比我这种上篮方式强!所以我还是习惯这样上篮”。本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 是以“健康第一”为宗旨的, 以“娱乐身心”为目的的。所以这位学生这样的练习与那个练习是一样的效果, 更何况这个学生积极参与了练习, 很尽兴, 已经达到了教学目的。再则那个动作也没有错啊, 按常理教师会批评学生没有认真学或是大大赞扬他有超前思维和社会模仿能力。然而这位教师不露声色地说:“大家认为刚才这位同学所提的问题怎么样?”有的说:“回答得好, 他能根据个人的特点, 发展自己的个性, 并且说得有点道理。”有的说:“他能把分析两个动作对他的优劣而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上篮方式。”这时, 教师笑着说:“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好, 刚才同学们评得同样很好, 这说明了同学平时留心观察别人的动作或是在电视里看到过这样的方式上篮, 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上篮特点, 不过我认为, 在篮球运动中, 应具体分析, 如果攻方处于有利的位置情况下, 用三步上篮比夸步急停上篮要快的多, 再说夸步急停一般应用于跳投或身体素质好的运动员扣篮。而他的那个动作就是夸步急停上篮了, 当然篮球运动中这也没有一个完全的界限的, 只要你熟练掌握其动作, 配合好个人的身体素质, 就都能流畅的完成这个上篮过程的。”这种相互评价, 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氛围,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 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同时培养和提高了鉴赏能力。

2 激发兴趣, 使学生积极参与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可见,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教学, 势必他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自然不会乐学。只有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具体适当的锻炼目标, 才能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在体育教学中, 根据学生客观的差异采取目标分层递进的办法,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秩序渐进的可接受目标, 可以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 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生练习跑步, 发展耐久能力的这一内容的教学中, 就可以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制订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为学习体会跑的基本理论知识如何克服生理上的反应 (动作的正确性、快慢节奏等) 及心理上的反应 (呼吸节奏、极点出现时的应变能力、坚定信心激发其毅力)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分目标: (1) 通过原地慢跑、摆臂、脚的蹬摆、呼吸调节来体会跑的过程中的各种感受; (2) 身临其境, 通过组织学生在跑道上慢跑进行体会各种动作以及呼吸的方法和节奏来感受身体对该运动的适应能力; (3) 将心比心, 通过体育骨干的现场示范表演, 展现出他们在跑的过程中的那种强壮的体魄你追我赶的那种不甘示弱拼搏精神, 由于这些目标层层递进, 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自身素质水准按分目标选择。这样做, 分解了学生对一听到要跑步就惊慌的恐惧心理难点,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 尤其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觉得我也能跑步了, 让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感到我能行, 下次运动会我也能参加了, 身体素质很差的学生也会呼喊助威, 融和了欢快的氛围场景。 (这种演示的安排跑程一般比考核距离短一些)

这些目标层层递进, 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自身素质水准按分目标选择。这样做, 分解了学生对一听到要跑步就惊慌的恐惧心理难点,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使学生效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 尤其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觉得我也能参加了, 使身体素质好的耐力型学生产生试一试就会成功的愿望。

总之, 为调动广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如:组织踢毽子、跳绳接力、接力赛跑、三大球的比赛、“灌篮高手”比赛等。在比赛过程中, 引导学生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风尚,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公平竞争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做到胜不骄, 败不馁。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摘要:在各种运动队的训练过程中,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精神, 树立为运动队争光, 为学校争光而刻苦训练的理想和意志品质, 通过参加各种社区劳动和帮助孤寡老人等可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关键词:体育训练,吃苦耐劳,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 建波.对体育课兴趣培养的认识与思考[M].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2.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几种提高机械加工效率的措施研究下一篇:经济法视阈下的中国证券发行审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