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作用分析论文

2022-04-24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音乐表演作用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钢琴演奏是一种表演艺术,演奏者需要在演奏的瞬间将自己之前的钢琴练习结果进行表现。在这种短时间的展现内,集中体现了演奏者的演奏动机、表现欲望、记忆、联想、节奏控制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演奏者的心理情况对最终的钢琴表演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如何在演奏的时候将演奏者的心灵和身体充分结合,成为钢琴演奏者表演追求的目标。

音乐表演作用分析论文 篇1:

钢琴伴奏在音乐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钢琴伴奏;音乐表演;重要作用

钢琴作为一种弦乐器诞生于18世纪初的欧洲,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19世纪在欧洲绅士群体中普遍流行起来,成为艺术修养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標志。如今,钢琴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演奏乐器之一,活跃在各类音乐表演舞台上,以其灵活多变的节奏和丰富优美的旋律在音乐表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带给音乐表演创作者无穷的灵感来源,也为观众带来音乐表演的艺术享受。

一、钢琴伴奏与音乐表演的关系

在现代音乐表演中使用钢琴伴奏的情况非常普遍。一方面.钢琴以其强大的音乐表现力和影响力在各种音乐表演中应用广泛,是大众认知度最高的乐器之一,被称为“乐器之王”:另一方面,随着现代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钢琴以其较简单的基础入门演奏教学为卖点,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学习钢琴演奏,使得钢琴和人们对音乐的理解联系更加紧密。在音乐表演中如何合理巧妙地利用钢琴伴奏达到预期的表演效果.需要表演者对钢琴伴奏和音乐表演的内在联系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一)钢琴伴奏的起源发展

音乐起源于原始时期的劳动生产.甚至比文字的出现还要早。西方音乐文化发展要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巴洛克时期大键琴、小键琴等键盘乐器的成型可以看作是现代钢琴的雏形。钢琴伴奏首先起源于乐器的即兴演奏,随着17世纪艺术歌曲的发展,西方音乐对即兴演奏中伴奏乐器的音量、音色等功能的要求逐渐提高,在此背景下,意大利音乐家克里斯托弗(Bartolomeo Cristofori)制作出世界上第一架钢琴。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人们对音乐作品尤其是音乐演唱表演的伴奏部分不断创新。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将钢琴演奏用作音乐表演的伴奏,即钢琴伴奏开始蓬勃发展.之后的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钢琴演奏家和音乐家,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就是这一时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行者,除贝多芬以外,还有我们熟知的舒伯特(Franz Schubea)、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Chopin)、李斯特(Franz Liszt)等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把即兴演奏作为一种独立体裁,发展出即兴曲,舒伯特在音乐创作中就十分重视钢琴伴奏的应用,李斯特还常用即兴的方法表演民谣主题音乐。随着即兴演奏的发展,后期就演化出了钢琴即兴伴奏的形式.通过20世纪西方音乐的发展以及音乐表演对和声节奏等规律的总结.形成了现在钢琴伴奏的各种理论。近代以来,我国为了音乐文化领域的进步,引入钢琴并以钢琴作为重要的音乐创作工具,在音乐表演中加以实践,促进了钢琴伴奏的发展和应用。

(二)音乐表演美学阐述

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种类艺术的创作过程,随着作品的创作完成,就能获得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作曲家写完他的音乐作品之后,必须通过演奏家或者音乐表演者的介入,才能将音乐作品完全呈现出来,从而获得它的艺术审美价值。或者我们可以说,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美学是音乐表演者诠释出来的。就音乐作品和音乐表演的关系来说,音乐表演应该基于音乐作品本身,以符合作品特征的方式加以演绎。音乐作品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派别的音乐作品的表演方式和标准也具有多样性。因此在音乐表演中,把音乐作品风格的标准与表演的灵活性相结合,运用钢琴伴奏的方式,以钢琴乐器强大的适用性去包容不同音乐作品类型.可以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此外,表演者在音乐表演中如何阐释作品的意义,需要从音乐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考虑,结合音乐表演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也就是说,在音乐作品的共性特征中,加入表演者的灵感思维和个性体验,既可以丰富音乐表演的层次,又有利于音乐作品审美趣味的提升。

(三)钢琴伴奏与音乐表演的内在联系

关于钢琴伴奏和音乐表演之间的联系,音乐表演工作者应该以科学的理性思维去认识和分析.理解钢琴伴奏的存在方式和音乐表演的存在方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在音乐表演中应用钢琴伴奏的前提。既不能单纯地认为钢琴伴奏只是音乐表演的背景板.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微乎其微;也不能否定音乐表演中各演奏演唱部分配合的重要性,只突出钢琴伴奏的作用。因为音乐表演要呈现出来的作品是一个整体,所以不能把钢琴伴奏和其他器乐声乐的演绎割裂开。在音乐表演中的钢琴伴奏必须从音乐的旋律、节奏、结构、音量等方面配合或引导表演者的演绎,将音乐作品的内容风格、曲调强度等因素把控好,充分调动表演的张力和感染力,增加音乐表演的魅力。在科学认知的前提下,理清钢琴伴奏和音乐表演的内在联系,对于音乐作品的合理性阐释以及音乐表演的具体表现进行科学分析,尊重音乐表演的艺术性和创造性,结合具体音乐表演实践运用好钢琴伴奏,使钢琴伴奏能够在音乐表演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帮助表演者更好地完成音乐表演。

二、钢琴伴奏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分析

从音乐艺术的表达效果上看,钢琴伴奏的使用有利于提升音乐表演的整体质量。具体体现在钢琴伴奏可以明确音乐表演的风格基调,推动音乐表演的起承转合,提升音乐表演的艺术境界。重视钢琴伴奏在音乐表演中发挥的作用,要把钢琴伴奏巧妙地融入音乐表演中,创作出优秀的音乐表演作品。

(一)钢琴伴奏明确音乐表演的风格基调

音乐表演的艺术风格是音乐表演审美的重要范畴.音乐表演风格是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理解基础上的个性表达.所以在音乐表演中,风格基调就是整个表演的性格。“风格就是人本身”,类比人类性格,音乐表演的性格就是音乐表演本身,我们可以理解为风格基调对音乐表演的整体表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钢琴伴奏在音乐表演风格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节奏的节拍和速度方面。节奏快慢可以很明显地区分音乐表演的整体风格,例如日本音乐家久石让的作品,在不同的弹奏速度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听觉效果。以较慢的速度弹奏时,适合表现悠远绵长、舒缓优雅的表演情绪:以较快的速度弹奏时,则更适合表现活泼可爱、轻松明朗的音乐表演情绪。钢琴伴奏的不同节拍使用也会体现在不同音乐作品和音乐表演风格中,例如,我国新疆地区各民族的民歌音乐风格以节奏活泼鲜明的三拍子居多,讲究结构的对称,表达热烈欢快的情绪:而欧洲古典音乐如德国作曲家古斯塔夫兰格的《Dr Kleine Postilion》同样可以体现活泼欢快的表演情绪,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类型。可见将钢琴伴奏应用于音乐表演中对音乐风格基调的奠定意义重大。

(二)钢琴伴奏推动音乐表演的起承转合

在音乐表演的整个流程中钢琴伴奏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表演的开始阶段.钢琴伴奏为表演者定调以及铺垫表演情绪。在大多数音乐表演中,需要用钢琴等乐器进行音乐前奏的演奏。钢琴伴奏的前奏部分,可以为表演者明确音乐的曲调和节奏,使表演者在演唱或演奏之前预先进入表演状态,顺利融人音乐伴奏。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随着时间的流动.音乐表演会跟随乐曲的进行产生表演强度或状态的转变,尤其在乐曲的高潮部分,钢琴伴奏要配合表演者情绪和音乐作品的表达形式进行弹奏强度和节奏上的调整,帮助表演者将乐曲的表演效果达到最高潮。在高潮部分前后两段对称结构上,钢琴伴奏可以通过不同强度或不同音调节奏的演奏辅助表演者完成音乐作品高低起伏的过渡衔接,使整个音乐表演的过渡流畅清晰,衔接自然合理,提升音乐表演的整体呈现效果。例如,李斯特的《爱之梦》这首音乐作品在表演过程中,前后两部分的音乐风格有明显变化,前半段较抒情,后半段情感较浓烈,钢琴伴奏要控制这部分节奏转变的过渡,为后半段表演做铺垫。由此可见,钢琴伴奏在音乐表演中怎样进入,怎样持续,怎样转变以及最后怎样收尾对于表演感情变化和音乐性的起承转合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钢琴伴奏提升音乐表演的艺术境界

音乐艺术在表演中要体现艺术创作与表演相结合的艺术境界。很多表演艺术家和音乐表演者在表演时十分注重艺术的形神塑造,钢琴伴奏在表达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可以被灵活地运用到乐曲、表演以及艺术境界追求的各个环节,帮助表演者提升音乐表演的艺术境界。钢琴伴奏把有组织、有规律的节拍、节奏、速度、音高等音乐乐曲元素,同音乐表演者的表演效果相结合.演绎出不同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的音乐作品。音乐界流传着“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或“音乐无国界”的说法,的确,音乐艺术主要通过声音艺术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在音乐表演效果上,就是带给听众艺术审美上的享受。钢琴伴奏在音乐表演艺术塑造中.可以利用各种演奏技法为表演者提供足够灵活多变的施展空间,同时也带给观众或听众更多的音乐体验感受。例如,中国古典音乐技法美学中注重虚与实的结合,钢琴伴奏可以借鉴这种音乐美学概念,在“虚”的表现方式上,以无声胜有声的演奏技法作停顿处理,为音乐表演留白,同时也为听众提供宝贵的回味空间,提升音乐表演的艺术表现力。《月夜》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之间的停顿处理,使乐曲慢板转快板的衔接显得非常自然,好像紧要关头的深呼吸,为整个表演注入了更多的美学韵味。

三、钢琴伴奏在不同种类音乐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音樂体裁按照表演条件分,有器乐、声乐、歌剧、舞剧、歌舞等种类,在不同种类的音乐表演中,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都有具体体现。在声乐表演中,钢琴伴奏可以突出人声演唱的魅力;在器乐表演中,钢琴伴奏是衬托红花的绿叶:在歌剧表演中,钢琴伴奏是穿插其中的重要指引。在音乐表演中重视钢琴伴奏的作用,对于提升音乐表演水平十分重要。

(一)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体现

声乐表演是音乐表演最重要的种类之一。声乐表演要求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必须充满激情地对乐曲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即前文提到的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介入,继而有创造性地演绎音乐作品。所以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扮演着音乐表演的最重要角色,演唱者的演唱风格、声音条件、演唱能力以及对歌曲内涵的认知理解和表达是表演的主要内容。但是在声乐表演中依然不能忽视钢琴伴奏的重要性,因为对于演唱者来说,需要钢琴伴奏来表现乐曲作品的风格基调.演唱者需要在钢琴伴奏所营造的音乐氛围中酝酿歌曲的演唱情绪,也需要根据钢琴伴奏在乐曲不同阶段的引导和过渡部分调整演唱技巧和演唱风格。此外,对于演唱者来说.在演唱过程中难免出现临场发挥和演唱失误的状况.钢琴伴奏可以及时对这些音乐表演现场的意外状况进行修正和补救。例如,在演唱普朗克《爱的小径》这首作品时,演唱者和钢琴伴奏配合难度较高,钢琴伴奏在演唱速度变化较复杂的段落可以适当地调节弹奏速度,配合演唱者的演唱状态完成表演。

(二)钢琴伴奏在器乐表演中的重要性体现

器乐表演现场使用钢琴伴奏在多数情况下会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西洋乐器如小提琴,不管从音色还是演奏风格上,都比较适合使用钢琴伴奏来达到演出效果。在小提琴演奏中使用钢琴伴奏,始终要让小提琴的演奏占据整场演出的主导地位.钢琴伴奏在音色方面天然的适用性服务于小提琴的演奏。钢琴伴奏可以弥补小提琴音阶上的不足,使演奏的呈现更有立体感和层次感。此外,在小提琴表演中使用钢琴伴奏有利于小提琴演奏者对音准的把握和音乐情感的表达。例如演奏贝多芬的《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时,钢琴伴奏的存在仿佛神来之笔,为乐曲增添了丰富的感情基调,令小提琴的发挥更具艺术感染力。除西洋乐器外,我国民族乐器表演近年来也通过使用钢琴伴奏来表现民族乐器独特的魅力。钢琴伴奏在器乐表演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音准引导、音色配合和情感表达的丰满程度上,可以有效帮助演奏效果和艺术表现力的提升。

(三)钢琴伴奏在歌剧表演中的重要性体现

歌剧以其独特的演出形式可以类比戏剧,对整场演出的舞台音乐背景、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戏剧性有综合性要求。在歌剧表演中,表演者需要把自己的唱段与伴奏相结合表现戏剧冲突,钢琴伴奏在歌剧表演中的使用经常贯穿始终。首先,钢琴音量的控制需要结合剧本中具体情境作调整,用来配合不同表演者的不同角色人物塑造,而根据表演不同角色的演员唱腔的不同.钢琴伴奏也需要在具体桥段中控制音量,表达相应的或抒情、或热烈、或紧张、或伤感的人物情绪。其次,在歌剧表演中表演者的临场发挥需要背景音乐的配合.因为现场表演的细节处理不可能保持完全一致,表演者会由于各种原因对表演进行局部调整,钢琴伴奏在整场演出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钢琴伴奏基于演员的现场表演和演唱,自由灵活地调节伴奏速度和强弱转变,与表演者配合完成演出。另外,歌剧的前奏和问奏部分可以使用钢琴伴奏,在表演者表演之前进行气氛渲染和环境铺垫,提高整场演出的完成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表演中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体现在表演的各个环节。对于音乐作品本身来说,钢琴伴奏从音准和基本旋律等方面为表演定调,是音乐表演顺利进行的基础:对于演唱或演奏的表演者来说,钢琴伴奏利用演奏节奏、速度的调整和音量强弱变化的控制帮助表演者在具体细节和重要节点上正常发挥,提升音乐表演的感染力:对于观众或听众来说,钢琴伴奏的间奏独白或配合表演的背景衬托,大大提升了整场演出的呈现效果,让人们感受到音乐表演带来的艺术美感。

作者:潘弦

音乐表演作用分析论文 篇2:

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对钢琴演奏者的作用分析

摘要:钢琴演奏是一种表演艺术,演奏者需要在演奏的瞬间将自己之前的钢琴练习结果进行表现。在这种短时间的展现内,集中体现了演奏者的演奏动机、表现欲望、记忆、联想、节奏控制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演奏者的心理情况对最终的钢琴表演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如何在演奏的时候将演奏者的心灵和身体充分结合,成为钢琴演奏者表演追求的目标。本文在阐述音乐表演心理素质内涵和结构特征,以及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分析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对钢琴演奏者的作用,并为如何提升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詞:音乐表演 心理素质 钢琴演奏者

音乐是一门音响艺术,音乐活动的完整化包括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几个部分。在这些部分中,音乐表演是音乐艺术创作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充分显示出音乐的生命力。音乐的表现离不开表演,音乐表演是指演奏者将乐谱上的符号转化为一种具有生命气息的音响运动。这种活动的实现需要演奏者来作为媒介支持。音乐是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音乐作品的创作在本质上源于人的心理活动。演奏者的心理状态对最终的音乐表现效果具有影响意义。根据钢琴演奏发现,钢琴的学习不是完全顺利的,练琴的过程是曲折的,由此会让人们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会影响人们的钢琴学习。在钢琴考试和公开演奏之前,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演奏者虽然在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实际发挥效果却不理想。由此可见,钢琴的演奏不仅需要良好的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基于此,本文对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对钢琴演奏者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一、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概述

(一)内涵

音乐表演心理素质具有心理素质研究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音乐表演自身艺术活动的特点,是通过对表演者表演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艺术化来实现的。在本质上,钢琴音乐表演者的表演是由音乐艺术在各种表现形式、各种性质决定的。钢琴音乐表演者的心理素质结构是指以钢琴演奏表演艺术活动为中心的演奏者情感体验、情感表达为一体的,能够和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能力、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情况等进行动态组合的结构。

(二)特征

1.心理素质结构再现性特点

钢琴音乐演奏者的演奏活动是艺术形式再现的过程,演奏者在进行钢琴音乐演奏的时候,需要借助音乐表演的乐器、周围环境来进行。在演奏之前,钢琴音乐演奏人员需要对所要弹奏的音乐作品进行了解,之后结合自己的认知来表达音乐作品。钢琴演奏的目地是通过音乐演奏者的表演,设定一定的音乐情境对音乐作品进行恰当的表达和再现。在某种程度上,音乐演奏者赋予了音乐作品鲜活的生命。在呈现给受众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往往体现了表演者的个人气质、性格特点等。

2.心理素质结构的对象性特点

钢琴演奏者需要借助音乐表演来展现自己的音乐情感和对音乐的感受。每一种情感体验和情感的表达都具有对象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钢琴演奏者对作品产生的独特性的情感体验,作品成为主题情感的重要表达对象。演奏者作为表演的主体,将自身的情感表现在了演奏对象的身上,赋予了演奏对象性格和独特的属性。

3.心理素质结构的调控性特点

钢琴演奏者表演音乐时的心理素质结构调控性主要表现在从空间角度和时间角度对艺术形态下所有情感体验的一种持续过程中情感转换时的不同心理状以及音乐表现的不同心理强度。在时间角度上,钢琴演奏者的情感体验和延续是表现在音乐表演者所显示出的一种虚幻的时间表象。在空间角度上,钢琴演奏者的情感体验和延续主要体现在声音在虚幻空间中的深度变化。时间和空间角度的调控都依赖演奏者自身的生理调控。

4.心理素质结构的适应性

钢琴演奏者在音乐表演中,心理素质结构存在的适应性因素是音乐的行为、音乐的形态和音乐的意识。首先,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行为为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结构做好了表演之前的准备,为钢琴演奏表演中心理过程的变化提供了专业的心理适应性能,主要包括了钢琴演奏的专业技术适应以及钢琴演奏的艺术表现适应。其次,音乐表演的形态为钢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结构提供了艺术性的心理适应性。音乐表演过程中的声音也是音乐心里情感的一种外在化表现形式,借助创新性的音乐韵律和音乐美感存在,体现了一种独特性的音乐演奏审美特性。最后,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结构适应性还体现在审美中的职业化心理适应性,具体表现在艺术性、专业性和职业性几个方面。

二、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的理论依据支持

(一)情感表现理论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现,音乐艺术作品在本质上是音乐艺术家创造的一种具有主观性的体验报告。音乐艺术家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和个性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一种主观感受。可见,音乐是一种人类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的语言。人类情感集中在音乐的形式中,也加深了音乐自身的本质。在十九世纪的后期,也就是音乐中音的概念本体论发展时期,从音乐演奏者自身的心理素质结构上看,演奏者在展现自身音乐技能的同时,也构建了音乐演奏的心理素质。音乐演奏者以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为基本中心,在演变中逐渐发展形成了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情感表现理论。

(二)有效的活动素质理论

心理学家将有效的活动素质理论的第一种划分方法是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几个方面。有效活动素质理论的第二种划分方法主要是根据音乐演奏主体的个人意志和心理行为活动的内容将心理素质细分为意向、智能、身体素质和个性化的心理。第三种划分方式是有效心理活动素质理论发展必备的一种素质,这种素质又被细分为对主体活动影响的一种倾向、个人发展目的方面的素质、主体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影响。

有效活动素质理论对音乐演奏主体的心理发展动向和心理发展目的素质一般包括演奏者的情感表达、情感体验心理素质。其中,能够对音乐演奏者一系列音乐表演活动产生影响的是心理适应性素质,对音乐演奏者个人演奏活动进行有效调控的素质一般和演奏者个人素质有关。

(三)认知因素、个性化因素和适应性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理论

认知因素、个性化因素和适应性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理论是由专家以实证的方式在借鉴了他人的心理机能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主要从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的角度对心理素质结构进行新的构建,对音乐演奏者个人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认知因素、个性化因素和适应性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理论强调行为因素对音乐演奏者心理素质结构活动的基本导向作用,适应性因素着重体现了音乐表演的一种角色化特点,着重体现在艺术性角色、社会性角色和专业性角色几个方面。另外,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对音乐演奏者的心理素质结构具有不同层次的划分意义,且理论重点强调的是个人的生理方面特点,能够更好地通过音乐演奏实现情感的表达和情感心理素质的构建。

三、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方式分析

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的重点是钢琴演奏者表演情感素质的构建,一般体现在情感表达和情感的体验。而情感的体验细化包括了情感的感知、对情感的记忆、对情感的想象以及情感直觉体验等多种方面的素质。情感表达的心理素质包括了对情感表达的选择、匹配、协调以及相互影响等。音乐演奏者心理素质中的基础是演奏者的表演认知,一般体现在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对音乐作品演奏所要营造情境的认识以及钢琴演奏者的自我认知等几个方面。另外,演奏者自身的个性特点也能对其音乐表演的心理素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关乎心理素质功能之间的协调实现,一般包括心理调控素质、音乐演奏者的表演动力和心理坚持等几个方面。音乐演奏者的表演适应性一般是指将音乐表演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和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对音乐的特征进行表示以及在表演过程中和其他元素之间的适应,包括音乐演奏者的角色适应、音乐演奏职业适应等。

四、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调节

由上文的叙述可以发现,钢琴音乐演奏者个人心理素质会对其音乐演奏的过程和演奏效果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在钢琴音乐演奏者的个人心理素质中也具有个性化的气质、性格以及情绪变化等特点。钢琴音乐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在某种程度上是自信心、好奇心、认知能力、对待突发状况承受能力的综合性心理品质体现。音乐演奏者心理素质的形成一方面是先天,一方面是在个人的学习发展中形成的。钢琴演奏者想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在钢琴演奏的练习中排除自己练习的心理障碍,以良好的心境进行钢琴演奏,从而实现最佳的钢琴表演效果。

(一)针对钢琴音乐演奏高原期的心理调节方式

钢琴音乐演奏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影响学习进度的阶段,一个是钢琴练习没有进展的阶段,一种是钢琴练习中间阶段出现的高原期。第一种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上一般能够克服,第二种阶段往往是和钢琴练习者自身大脑神经、肌肉紧张程度有关,不能通过外界的力量来实现缓解。另外,在钢琴音乐演奏学习的心理适应性活动中,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挣扎心理、恐惧心理、逃避心理等都是钢琴演奏高原期的不良心理反应。高原期出现之后需要演奏者从思想上正视这个问题,尽自己的努力来缓解心理和生理上的烦躁疲惫,以一種轻松、良好的心态克服钢琴演奏练习的高原期。

1.改变自我认知,实现对自我的科学认知

首先,对自我价值正确评估。克服钢琴演奏练习的高原期需要对自身形成清楚的认知。要认识到,钢琴的练习是一种复杂化的过程,在练习的过程中会遇见各种问题。为此,需要钢琴演奏者在多加练习的同时,对自己的钢琴演奏水平形成清楚的了解,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适当的练习。其次,改变不合理的练琴理念。钢琴演奏的练习需要脱离绝对化的要求,即不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完全以自己的意愿来考虑问题,而是需要对现实因素进行考虑。最后,保持钢琴练习的自信心,对自己的认知态度进行改变。在钢琴演奏练习的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练习问题,都需要时刻保持自信心和练习的勇气。钢琴演奏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会出现身心疲惫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钢琴音乐演奏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巧之后,钢琴乐曲自身对演奏者能力的要求提升,在演奏动作变化大的情况下,演奏者学习的强度也会增加,以至于大脑长期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进而引发心理上的疲劳。对于这种疲劳演奏者需要将自身技术掌握情况和钢琴乐曲特点进行结合,找出问题予以克服。

2.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首先,钢琴演奏者要抛弃学习的杂念。钢琴演奏者的演奏需要全神贯注的进行,不能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学习和练习心态。其次,要以积极的心态进行练习。在遇到钢琴演奏练习的瓶颈阶段,需要演奏者能够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

(二)提升钢琴演奏者自身心理适应能力的策略

1.提升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的策略

首先,钢琴演奏者要形成科学正确的钢琴演奏表演观。钢琴演奏者演奏的基本素质是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钢琴演奏。对待钢琴演奏的结果要抱以轻松的心态。其次,在钢琴演奏的实际操作中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钢琴演奏者的演奏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表演观念外,在平时的练习中也要有意识地去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在日常的练习中提前预演感受比赛的紧张氛围,从而在真正的演出中提升演出成功的概率。(1)钢琴演奏者要坚定自己的钢琴演奏意志力,即能够在演奏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克服困难,坚定信心进行演奏。(2)集中注意力进行钢琴演奏的集中训练。根据钢琴演奏者的演奏心理分析可以发现,钢琴演奏者的临场表现和注意力是影响钢琴演奏的重要因素。一些钢琴演奏者在台上表演的时候无法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干扰,为此,需要采取措施提升钢琴演奏者演奏的集中性。比如可以静坐思考。每天在钢琴演奏练习之外,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闭眼静坐,同时在脑海中回想之前的钢琴演奏练习片段,对之前学习的钢琴演奏内容进行巩固。另外,还可以进行抗干扰的练习。钢琴演奏的抗干扰练习主要表现为对抗外界和自我注意两种。在钢琴的正式演奏之前,除了要对之前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回想,还需要安排小范围的观众模拟现场演奏。(3)适当地进行心理练习。心理练习主要是指摆脱钢琴和乐谱,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在脑海中回想之前钢琴演奏的动作。心理练习是一种假想性的练习,在具体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条件的限制。(4)加强沟通,提升钢琴演奏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钢琴演奏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从而在真正演奏现场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真正的实力。(5)为学生的钢琴演奏创造更多的演出机会。钢琴演奏者第一次上台演出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水平。为此,需要教师为学生安排更多演出练习的机会,为学生的钢琴演奏积累舞台经验,锻炼学生钢琴演奏的心理素质。

2.钢琴演奏者现场演奏的自我心理调适

第一,演奏之前的心理准备。在钢琴演奏上台之前,需要借助一些技术手段来完成演奏准备,做好心理上的演奏准备。对于平时钢琴演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模拟性的训练,从而在心理上帮助学生克服演奏表演紧张的心理。(1)演奏之前保持轻松的心态。在钢琴公开演奏之前,演奏者需要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这种了解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对自己演奏水平认识之后,为了保持演奏的最佳兴奋点,需要在演奏开始之前的几天多进行练习。同时,练习的频率要适当。(2)对于怯场心理的克服。钢琴公开演奏中怯场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为了客服这个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对怯场的心理进行克服。常用来克服怯场的方法有自我心理暗示法、“吃”的方法、呼吸调节法以及文字辅助手段方法。

五、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演奏中的心理素质对钢琴演奏的最终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钢琴演奏本身体现的是一种复杂化的心理过程。为了带来更好的钢琴演奏效果,在钢琴演奏的时候需要对钢琴演奏心理因素可能会受到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保持轻松的心态、灵活的头脑、坚定的信心,并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钢琴演奏的心理素质,为钢琴演奏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洋.谈钢琴演奏者音樂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J].黄河之声,2014,(04):37-38.

[2]刘洋.音乐表演心理素质构建对钢琴演奏者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4,(10):133-134.

[3]沈光耀.论钢琴演奏者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构建[J].北方音乐,2016,(04):56.

[4]罗宇佳.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韦希.当代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中国高师音乐教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赵娟.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翁怡.音乐心理视角下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艾希.钢琴演奏者心理调节与心理素质培养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3年.

[9]张倩倩.影响我国儿童钢琴表演焦虑心理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程铂.高等音乐院校本科钢琴伴奏能力培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1]张蓓蓓.关于钢琴音乐表演艺术的几点美学思考[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12]牟茗.美学分析在钢琴音乐作品演奏“学”之环节的运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作者:刘美环

音乐表演作用分析论文 篇3:

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现状研究

[摘要]钢琴教学在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

作者:刘 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气设备故障分析论文下一篇:音乐院校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