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2022-04-21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农业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农村的发展空间很大,需要创业型人才越来越多,因此农业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通过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创业教育心理障碍,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问题是个长期问题,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措施,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篇1:

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创新研究

摘  要:在我国的教育结构中,高职院校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发展输出高素质一线技术性人才的重要职责。但也正是因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部分高职院校过分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忽略了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工作,一方面不利于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在现阶段强调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需要“适应性”地创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和“成才”。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职教育;素质教育;教育体系

目前,国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推进,多方主体对现阶段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技术型人才重要培养机构的高职院校亦是如此。在当下教育事业强调立德树人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创新发展职业素质教育体系,这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人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就将针对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创新进行详尽阐述。

一、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课程创新设计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高职院校承担的是一线技术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向行业和企业输送相关技术人才的任务,因此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需要重视课程的创新设计,让相关行业和企业参与进来,使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直接对接企业的需求,完成高职院校专业知识理论、职业素养、道德素养的定向标准成长[1],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课程创新设计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素养课程模块

除却文化基础课程以外,还需要增加企业认知、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等课程[2],重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养等,学时需要占据到总学时的30%左右,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职业知识课程模块

除却专业基础课程意外,还需要增加就业指导、职场安全和企业文化等课程,在增强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增强高职院校的就业能力,学时占据总学时的25%左右,这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针对性作用。

(三)职业能力课程模块

当代社会发展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除却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外,还需要增加阶段性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就业创业等等类型的课程,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学时占据总学时的35%。

(四)职业拓展课程模块

职业拓展模块也是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课程创新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增加学生社团、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的选修课程,重点针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学时占据总学时的10%。目前各项社会工作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要求学生素质拓展课程需修满十五学分,社会实践方面需要达到六分以上才能畢业[3],这对于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二、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校园文化品牌创新

校园文化会对学生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当代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需要注重校园文化品牌的创新,将第二、第三课程作为第一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可靠补充,促使高职院校学生全面成长。

(一)实施青年先锋工程

在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校园文化品牌创新过程中,需要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逐渐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譬如,可以开展“中国梦大讲堂”和“精英学子培训”等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强化学生的三观教育。教师在实施青年先锋工程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出学生骨干的力量,这既可以提升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效果,也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二)实施人文素质工程

众所周知,现代教育工作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因此在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校园文化品牌创新过程中,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实施人文素质工程,可以推进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建设,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快速提升。

(三)实施心理教育工程

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心理教育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创新过程中,需要重视心理教育工程的实施,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网络中需要能够实现咨询、辅导、宣传、教育、讲座等多方面的功能,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学生人格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要求和需求[5]。

(四)实施爱心助学工程

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需要覆盖到每一个高职院校的学生,包括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和具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为此需要实施爱心助学工程,在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爱心助学的同时,促进其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一点对于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创新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不同的高职院校也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三、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特色创新

(一)融入优秀文化

我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优秀文化,这些优秀文化在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创新过程中同样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当代高职院校在对育人体系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可以融入优秀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引导高校师生继承优秀革命传统,继承红色基因[6]。譬如,相关的高职院校可以实现传统文化人文景观建设,使高职院校中的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创新还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讲座活动,丰富优秀传统文化载体,久而久之,就能够使得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具有相对应的特色。

(二)融入企业文化

对于高职院校的职业专业教育工作来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紧密相关,而且在国内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创新过程中,需要持续性推进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促进准企业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学生职业素养与道德全面提升、学生角色全面转换[7],这对于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工作中,可以融入企业实践工作的文化和理念,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关的岗位经验,这对于未来高职院校学生适应实践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收获良好的效果。

(三)融入工匠精神

所谓的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综合,是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8]。在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特色创新阶段,可以加大宣传工作,广泛深刻地宣传《中国制造2025》,培训高职院校学生推陈出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出现了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高水平一线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为此需要重视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创新工作,制定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体系,持续稳定地向社会输出高水平的一线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艳珍,吴华润. “绿岛”模式:“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大素质教育创新研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1):34-38.

[2] 刘娜. 以“互联网+”大赛为抓手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培训,2021(01):41-42.

[3] 单锡泉,刘瑾瑜,姜伟强,等. 新旧动能转换战略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以潍坊职业学院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9):87-88.

[4] 陈玲云.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现状与创新对策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3):88-89.

[5] 郑文姬. 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协同创新发展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0(04):37-39.

[6] 颜世超,高昂. 高职院校“课程+活动+创新+实践”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与实施[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5):97-98+101.

[7] 付蕾. 現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创新[J]. 智库时代,2019(18):69-70.

[8] 刘长新,王艳东. “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创新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01):3-4.

(荐稿人:杨海贤,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作者:高壮峰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篇2:

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分析

摘 要:农业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农村的发展空间很大,需要创业型人才越来越多,因此农业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通过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创业教育心理障碍,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问题是个长期问题,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措施,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关键词: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

作者简介:柴华(1979-),男,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农村各项事业取得的发展,农业科技人员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农业高职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在新的形势下农业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心理存在一定的障碍,与高速发展的现代农业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创业心理障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的首要问题。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3个方面。当前农业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通过建立包括心理教育在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帮助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更好的服务“三农”。从大学生创业心理干预角度看,创业思想干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才能形成完整的创业思想。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仅仅依靠学校工作是没办法完成的,还需要家庭的支持。政府在出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时,应该把农业高职院校与其他高职院校、本科院校放在同等位置上,保证农业高职院校能够和其他院校享受同等待遇,这样可以消除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

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农业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启动创业教育计划,农业高职院校需要完善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建立校内创业园区,设立奖励基金和风险基金,为农业高职院校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消除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从当前我国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现状看,创业的比例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创业规模较少,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较少。从根本上研究原因,可以看出,我国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高职院校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关注程度不够,针对农业高职院校创业新天地,很多高职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化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从而培养农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能创业、敢创业、创好业的良好氛围。

一、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与表现形式

从心理障碍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原因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反应。导致相关对象没有按照社会认为适应的行为进行相关活动。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主要是指大学生受到院校、专业、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产生一种创业畏惧心理,影响创业行为的产生和实施[1]。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立心理障碍同样受到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影响。大学生面临创业心理障碍的时候,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创业方面面临各种异常心理,导致其行为方式与正常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别。创业心理障碍在大学生创业的每个阶段都可能发生,通过总结可以看出,高职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

从情感障碍角度看,近几年农业高职院校加大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力度,采取一系列的创业教育策略。例如: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课程讲座、设置创业教育课程、积极有效的开展创业活动和创业实践等。从实际情况看,农业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在创业上还存在恐慌心理、抑郁心理、焦虑心理。真正能够投入创业的学生数量较少,这对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积极倡导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因此创业和就业需要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才能更好的带动就业,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品质,比如勇气、魄力、自信、爱心、领袖精神、合作能力、社交能力、诚信、创新精神、敏锐眼光等。同时,魄力、自信、勇气可以看成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石和动力。从实际情况看,农业高职院校吸引学生家长的关键因素是其以职业教育为中心,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容易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但是创业过程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仅仅依靠创业课程设置和创业讲座很难满足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从认知障碍角度看,农业高职院校的心理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过度的自我贬抑。很多农业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从高考的竞争中淘汰下来的,因此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在沟通、学习、组织、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上和本科生研究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其在创业实践和宣传过程中无能为力[2]。另一方面是夸大了创业过程风险,从创业特点看,创业通常是风险大成功率低,创业过程存在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教育部对创业成功率进行统计,100家企业成功的只有12家,大学生初次创业成功率只有2.3%,创业只有经历过挫折和痛苦之后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创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从行为障碍角度看,行为障碍主要可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农业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盲目创业情况,创业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既新鲜又刺激,现在社会各种媒体对大学生创业的宣传和报道比较多,因此容易让大学生产生一种幻觉。很多大学生认为创业既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又能实现财富人生的梦想。在这样的背景和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对创业的各种风险估计不足,没有进行全面认真的市场考察,导致市场定位产生一定的问题,对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3]。大学生在对创业市场考察不充分的情况下,往往会牺牲大量的时间,最终产生的回报是很低的,同时大量的专业课学习时间也被浪费。从创业的实际情况看,创业是需要一定激情的,同时创业也需要理性的思考和规划,这样才能保证创业能够顺利成功。另一方面是逃避创业,当前很多农业高职院校的学生,认为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毕业后工作是很容易找到的,通过随机调查发现,农业高职院校中只有20%的学生愿意自主创业,通过对农业高职院校进行创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尽管很多农业高职院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但是真正能够自主创业的学生很少,很多农业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是选择逃避。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部分学生认为创业有一定风险,很多学生认为创业是没有本事、找不到好工作的表现,最后放弃自己专业的表现,所以自己和家人都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

二、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解决措施

当前农业高职院校把消除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消除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需要政府、高职院校、家庭3个方面联动,三者相互协调紧密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从这3个方面特点看,农业高职院校是消除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的主体。家庭和政府在消除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方面起到辅助性作用。

农业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有效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从根本上预防和消除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从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角度看,创业教育体系是一个综合性体系,不仅体现在大学生创业课程设置和创业培训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提高大学生创业技能上面,同时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还需要得到关注,从根本上培养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健康心理,最终达到消除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的根本目的[4]。农业高职院校应该设立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中心,在创业过程中,需要把心理咨询和创业指导紧密结合在一起,既要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同时还要把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干预和预防贯穿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保证大学生创业能够得到顺利进行,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创业心理障碍已经成为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的一个绊脚石,需要从根本上移除它,创业教育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建立系统模型,系统模型应该包括4个层面。一是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和创业意识,保证大学生能够运用更多的创业知识,其主要包括商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概论、市场营销、公司创建、企业战略、竞争分析、创业计划、创业融资等方面,同时还需要对客户关系、创业案例、税收等方面知识进行认知,通过创业案例分析可以让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关注创业,这是构建农业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关键一步。二是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措施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习惯,最终形成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社区、大学生创业竞赛等创业实践模式,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的多层次合作。通过竞争、合作、组织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和信心。通过竞争可以更好的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根据个人知识结构和偏好制定培养计划。创业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组建团队,设计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可行性的创业方案,在制定具体方案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模式。三是对企业进行扶持、孵化,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对大学生进行全面发展产生重要性作用,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5]。四是提高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健康水平,心理障碍会给大学生创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农业高职院校在解决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高校需要建立大学生创业干预机制,培养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坚韧性、果断性、合作性、独立性、适应性素质。

政府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除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问题,政府需要和学校结合起来,采取支持和鼓励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问题是一个普遍性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培养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消除大学生创业的恐惧心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需要家庭给予物质帮助和精神帮助,这对其消除心理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已经形成,农业高职院校本身是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专业化、职业化人才,因此创业能力培养是农业高职院校的责任,需要建立有效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机制,促进农业高职院校在创业路上拥有更多的资本,拥有最优化的资源,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责任编辑:方 涵)

参考文献:

[1]舒卫华、王小娟.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9,(04).

[2]王东.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误区探析[J].科技资讯, 2006,(05).

[3]钟彦峰、李强.关于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的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4).

[4]孙丽秋.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探析[J].华章, 2009,(19)

[5]冯峰.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作者:柴华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篇3: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

摘 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由于高职院校存在心理咨询工作成效不高、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缺失、学校院系班级三级管理网络联动不畅、课堂欠缺针对性和开放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对薄弱。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有效地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提出改革课程教学、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管理体系、打造高素质工作团队的基础上,指出要开展督导评估,以评促改,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规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改革路径

作者简介:王美娟(1979-),女,江西吉安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高等职业院校为培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需要的高技术、高素质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审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薄弱环节,这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亟需采取积极的措施,建立心理教育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以及心理健康良性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咨询工作成效不高

当前,全国各高校都积极地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开展了日常的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但是不少高职院校因为心理咨询教师水平的局限性,对学生心理问题欠缺正确引导,心理咨询室的开设没有实现常态化。此外,一些学生有心理问题但是不愿意去咨询,有的甚至不知道心理咨询室的地址;一些学生虽然进行了心理咨询,但是因为没有理想的效果而对心理咨询的教师产生了不信任感;还有一些学生主动咨询,却遭到同学歧视以及嘲讽。针对此类现象的出现,细思极恐。对于多数高职院校心理咨询而言,仅仅局限于个体咨询,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学课程但却与心理咨询分离,心理咨询专职教师仅仅局限于在咨询室工作。还有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对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但其主要目的并不是及时地约谈问题学生,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尽早地解决,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仅仅是为了应付工作检查[1],部分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较低、敷衍工作,并没有将心理咨询工作良性开展,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作用有效发挥。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讲的主阵地,是高效、快速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主渠道[2]。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文件要求高校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学生的公共课程,并且还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延伸课程。然而,有调查显示,尽管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是却安排了较少的学时,课时数远远达不到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似乎仅仅是为了敷衍“交差”。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根本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

(三)三级管理网络联动短路

教育部明确发文要求高校应有健全的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各级各部门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而一些学校虽设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但因为各种原因经常性地出现联动的短路,不能有效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一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不顺利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划分清楚三级网络管理的权责;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应付检查,虚构三级网络管理机构,实际工作中根本不存在这些机构;还有一些高职院校轻“防火”重“救火”,因为在短时间内还没有出现心理健康恶性事件,故而忽视三级网络间的常态化联动;一些高职院校虽然配备了相应的工作场所和人员,但却形同虚设,长期没有真正地启动工作。短路的三级网络联动,不仅可能使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陷于空白之中,还致使心理健康教育疲软,陷入被动地对层出不穷的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治疗的窘境,给学校的正常发展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可预料的负面影响。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不足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是其中不乏存在较多的问题,急需得到解决。

1.在现有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缺失开放性的教学过程。虽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所采取的方法灵活多样,但是通常情况下都是在教室中开展教学活动,教室的局限性致使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存在一定局限,学校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的效果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可能被充分地激发。

2.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存在欠缺。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没有摆脱“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模式,仍然是教师作为主讲人和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将少量的活动训练或者是书面作业布置给学生去完成,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当前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学所采用的仍然是普通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3]。近些年虽然出现了全新的高职高专教材,但是其内容仍然没有多大改变,而且缺乏直接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點以及培养目标来设计教材内容。

(五)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有效开展并真正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但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现象。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忽视对学生的“软实力”培养,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偏重对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培养,重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而对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1.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多数是本科学历,且其中只有少数是真正的心理学专业毕业,很多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转岗而来,甚至未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拥有心理学硕士尤其是博士学位的心理教育教师在高职院校中更是屈指可数[4]。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2.心理健康教育生师比过高。依据相关规定和标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和普通高等教育大学生的数量比例应该是1:5000,然而伴随着高职院校学生规模的不断地扩充,专职教师却不见增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数量没有达标,师资紧张、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增大,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中力不从心。

3.高职院校的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且存在较大的流动性。一般来说,辅导员或班主任是构成高职院校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主要成员,而在高职院校中专职从事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只占极少数,大部分都是由专业课的教师担任,教师成员的不固定[5],使得难以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工作能力。

4.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系统性长远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人才引进计划中不受重视,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也是缺失的,通常是在教育主管部门有强制性的培训任务分配时,心理教师才会有机会参与专业学习和接受相关培训。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路径

(一)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抓手,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开展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应该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教学改革的开展需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需依据心理学的规律,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开展[6]。教师要整合以及合理筛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识别、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调节技能,还需要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将学校的大学生生活事件、校园广播、集体活动以及心理咨询室等教育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大胆地将学生引出教室,突破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及动机,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样的教学改革,在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还可推动校园文化、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联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促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勃勃生机有效激发。

(二)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充分支持

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深刻认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及重要性,立足培养新世纪复合型人才的战略高度,将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地列入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议程中,统筹安排以及长远规划,在物力、财力以及人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除此之外,学校的领导还应该及时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更新办学思想及教育观念,将学校一切可用的教育资源积极地整合起来,重视针对所有学生的优秀心理素质的培养,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7]。

(三)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

高职院校应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机构作为核心枢纽逐步地建立和完善起来,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建立校内外专业机构及时援助、学生广泛自主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管理体系,学生工作者努力配合,校团委积极支持、学生处实际牵头。从而促使心理健康教育运行的协调,形成合力,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明确的指导思想、可靠的组织保障、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及可行的制度保障。

(四)打造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

要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及科学性[8],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效、规范以及科学地运转,高职院校就应该着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

1.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了鼓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应该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促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焕发活力与生机[9],激发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建立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为了促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稳步提升,应该建立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关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增强教师奉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归属感、价值感、成就感和自信心,通过学习培训稳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3.严格把控专职教师“进口”关。对于我国目前高职院校不断增长的学生人数,以及增长缓慢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有计划地引进人才,不断扩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尊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律,将专职心理咨询人员的比例逐步上调,并按照专业化的要求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提升专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严格选拔专职教师。

在当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存在心理咨询成效不佳、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缺失、师资力量薄弱、课程教学有待改进以及三级管理网络联动短路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积极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打造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科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管理体系,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除此之外,教育部门还应开展有效的督导评估,科学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办事公道、坚持原则、政策性强以及专业性强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专家队伍,建立常态化的评估监督机制,将评估的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学校,限期整改,适当推行奖惩举措,切实做到以评促改,从而积极推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该项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亚云.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9-122.

[2]周虹.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17):135-136.

[3]姜珂.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5(8):94.

[4]张丽花,罗建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21-122.

[5]熊怀芳.基于辅导员视角谈高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培训,2016(4):166.

[6]方瑗.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亚太教育,2016(26):77.

[7]彭晓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对策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90-93.

[8]马中宝,李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2):80-83.

[9]姜永志,孙海钟.社会表征理论视域下心理研究的人本主义回归[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200-203.

责任编辑 肖称萍

作者:王美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习者移动学习网络教育论文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