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保险理赔知识结构论文

2022-04-17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车辆保险理赔知识结构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作者简介:葛胜升(1984-),男,安徽芜湖人,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汽车电子教研室主任,江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控制工程。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职汽车商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车辆保险理赔知识结构论文 篇1:

车险查勘定损岗位人员所需知识调查与分析

摘要:查勘定损是汽车保险理赔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质量取决于查勘定损人员的素质。本文从学生培养和公司员工培训两方面调研,分析了车险查勘定损人员所需的知识结构及内容,可使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优化课程内容,以培养符合汽车保险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查勘定损;问卷调查;企业培训;知识模块

一、引言

汽车保险是指以车辆为保险标的保险,其保障范围涵盖车辆本身损失及使用车辆发生意外事故所负的赔偿责任。自1980年国内保险业务恢复至今有30余载,汽车保险业务取得了长足进步。2000—2013年,我国汽车保险行业保费收入与赔款支出如图1所示。承保汽车保险业务的公司数量急剧增多,由最初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到现在发展为40余家。各家保险公司在各省、市、区等设立的分支机构数量更是庞大。公司性质有综合型的、专业型的,有全国性的、地域性的,有中资的、外资的。行业的发展与机构的增设,促使车险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

车险理赔是保险损失补偿、被保险人享受保险权益的环节,也是保险公司控制经营风险的重要环节。因此,保险理赔涉及被保险人和保险公司的两方利益,做好理赔工作对双方都有积极意义。而在车险理赔实务中,查勘与定损工作至关重要。为此,许多交通类院校纷纷开设了汽车保险方面的课程,以培养该方面的人才。

车险查勘与定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既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又能满足保险公司查勘与定损岗位的实际需求。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能在有限的学时内把查勘与定损的相关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使学生了解查勘与定损的过程,掌握查勘与定损的工作要求和技巧,从而能在该工作岗位上及早上手、顶岗。然而,目前各院校在查勘与定损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安排仍处于摸索阶段,究竟采用何种教学方式、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如何安排等,仍没有成熟的思路。

二、问卷调查与分析

机动车辆保险查勘定损人员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知识,保险公司比较有发言权。基于此,课题组对山东省开展车险业务的10家保险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

1.调查问卷的设计。课题组在与相关保险公司人员、在保险行业工作的毕业生、目前学习本专业的在校生等多方面人员进行交流的基础上,将机动车辆保险查勘定损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分为11个模块:风险知识、保险基础知识、机动车辆保险知识、法律知识、车辆知识、事故分析知识、人伤鉴定与赔偿、推销知识、保险职业道德知识、人际交往知识和其他知识。被调查者首先对问卷已设定的知识模块进行评估,然后对知识模块中应去掉的内容或应增加的内容进行填写,并根据工作需要表明是否有必要在培训中开设此类课程。此外,问卷中还设计了让被调查者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如果被调查者感觉所列知识模块还不够全面,可以补充新的知识模块和提出其他建议。

2.调查对象。被调查的对象均为保险公司里从事多年工作、熟悉保险业务的人员。限于课题组的精力和经费,调查对象仅限于山东省范围的保险公司,包括省级公司和市级公司。同时,为了能获得不同方面的意见,调查从两个角度展开:公司的管理者和查勘定损员。为能集思广益,每个公司被调查的查勘定损员一般为3~4名。

3.调查结果分析。从问卷反馈情况看,30家保险公司均对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了仔细地分析,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同意在培训中开设相关课程。其中,认为所列知识模块比较好或非常好的人所占比例比较大。认为不应保留的内容有:保险发展史、车险费率及推销知识模块;应补充的内容有:风险管控、道路事故处理程序、诉讼知识、强制三者险条例、车辆先进技术、维修工时、车辆故障分析;其他建议中数量最多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比例较低的知识模块,如人伤鉴定与赔偿、相关法律知识等。课题组分析其原因,认为调查人员的工作岗位为车险查勘、定损岗位,再加上对车险查勘与定损专业优势的印象,所以有比重较大的人员不赞成。针对此结果,课题组陆续与人保、太保、平安三家公司的高层负责人进行了电话调查,他们均认为,该模块知识非常重要,并且在保险公司中对该岗位工作也是非常看重的。如果想拓宽专业面可重点开设此类课程,若为完善汽车专业或车险理赔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可简单开设一门课程,让其了解该知识。

三、培训计划调查

为掌握车险查勘定损人员所需知识结构的情况,课题组对多家保险公司针对车险查勘定损人员的培训内容进行了调查,包括新员工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表1为某保险公司培训学时占比。

四、知识模块构成分析

综合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多家保险公司的培训计划,查勘与定损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保险知识、车辆知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知识、相关法律知识、职业道德知识、人伤鉴定与赔偿知识等。

1.保险基础知识,包括风险含义、风险要素、风险种类、风险特征、风险管理含义、风险管理程序、风险管理方法、保险定义、保险要素、保险特征、保险分类、保险功能、保险发展史、保险合同、保险原则、保险销售、保险承保、保险理赔等内容。

2.机动车辆保险知识,包括车险概述、车险条款、车险费率、车险承保流程、车险核保业务、车险理赔、车险事故现场查勘、车险事故损失确定、车险赔款理算、车险理赔案例分析、车险风险控制等内容。

3.法律知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代理机构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内容。

4.车辆知识,包括车辆构造、车辆电器、车辆维修、诊断检测、车身修复、汽车配件、车辆管理、报废标准等内容。

5.事故分析知识,包括车辆事故类型、事故成因分析、事故现场印迹分析、正面碰撞事故分析、车辆追尾碰撞事故分析、车辆侧面碰撞事故分析、车辆倾翻事故分析、车辆坠落事故分析、车辆水灾事故分析、车辆火灾事故分析、车辆碰撞事故损失分析、车辆水灾事故损失分析、车辆火灾事故损失分析、车辆盗抢事故损失分析、免责事故损失分析等内容。

6.人伤鉴定与赔偿知识,包括人体结构、医疗救治、伤残鉴定、赔偿标准等内容。

7.保险职业道德知识,包括职业道德形成与发展、地位、基本理念、基本规范、实施与监督等内容。

8.其他知识,包括推销知识、礼仪知识、交谈技巧、摄影知识、绘图知识、驾驶技能等内容。

五、调研结果对高等院校汽车保险课程教学的影响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运用技术等专业均开设了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在教学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任课教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把查勘与定损的相关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让学生了解查勘与定损的过程,掌握查勘与定损的工作要求和技巧,从而能在该工作岗位上及早上手、顶岗。该调研结果对高校教师明确学生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时等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导意义,这对高素质车险查勘与定损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极大地促进。

参考文献:

[1]赵长利.车险理赔人员知识结构探讨[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6,(7):44-45.

[2]赵长利.高素质车险理赔员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时空,2006,(11):30-31.

[3]赵长利.案例教学在汽车保险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交流,2009,(5):72-73.

[4]李景芝,赵长利.汽车保险理赔[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2.

[5]杨秀芳.《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特点与教法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3,(3):105-107.

[6]董恩国.《汽车保险》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82-83.

[7]李景芝,赵长利.机动车保险查勘定损人员培训探索[C].2011中国保险学会学术年会入选文集,2011:146-149.

作者:赵长利 李方媛

车辆保险理赔知识结构论文 篇2:

浅谈高职院校汽车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葛胜升(1984-),男,安徽芜湖人,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汽车电子教研室主任,江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控制工程。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职汽车商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汽车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汽车后市场已逐渐成为一个富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的汽车商务管理与服务人才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关键词:中国经济 汽车后市场 汽车商务 管理与服务人才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的迅速提高,中国的汽车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近两年来我国的汽车年产销量均突破千万大关,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突破1364万辆,乘用车产销首次超过1000万辆,中国已经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2010年中国在1-11月的汽车销售去年同比增长34%、近1640万台,据预估,截止2010年底,中国2010年度销售总量将突破1800萬台,从而刷新目前由美国保持的2000年年间销售1740万台的世界纪录。汽车消费市场发展迅速,人才市场上该类专业人才根本无法满足如此巨大需求。同时社会对 “汽车保姆”、汽车租赁、二手车交易评估师等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培养汽车商务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2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随着汽车销售量的迅速增加,汽车后市场已逐渐成为一个富有发展潜力的领域,汽车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大汽车厂商、销售企业不断增加经销商4S店的数量,而对于经销商4S店而言,构建一支好的销售、服务队伍也就成了关键,而汽车后市场是一个人才和技术密集的行业,该行业要求拥有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根据这一市场变动,各院校紧随市场发展变化而调整办学方略,纷纷开设了以汽车维修接待、保险服务、配件供应、维修保养、汽车用品等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汽车服务类专业,引导学生关注消费者在使用汽车过程中所发生的与汽车有关的费用、养护、零配件、美容、改装、油品等服务。

据最新统计,2009年11月的汽车行业招聘岗位是2万多,而2010年同期就翻倍增长到5万多,在东风日产芜湖福兆专营4S店调研过程中,该4S店副总经理则提醒说,今年汽车销售行业呈现出了暴涨,由此也使企业在人力需求上大幅增加,为此新招收了不少人,但是仍然有大量的人才缺口。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各类汽车经销商4S店数量在不断的扩大,而每家专卖店都需要至少配置5名从事汽车销售的“销售顾问”和10名从事提醒服务、跟踪服务等售后服务的“服务顾问”。 但由于汽车消费市场发展得太快, 人才市场上数量非常有限的该类专业人才根本无法满足汽车销售服务行业的巨大需求。随着汽车普及度的提高,社会对 “汽车保姆”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同时,租赁和二手车交易市场也在不断升温。长租、代驾、自驾三大汽车租赁业务在国内已有10亿美元的规模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租赁车辆需求将达到30万至40万辆;世界上发达国家汽车二手车交易量远远高于新车交易量,而我国二手车交易量虽然低于新车交易量,但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上二手车评估师奇缺。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的汽车商务管理与服务人才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3高职院校汽车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3.1汽车商务人才的知识与培养目标。

汽车商务,包括汽车商务管理与服务两个方面。汽车商务管理人才应掌握的汽车营销、售后服务、维修技术、检测、装饰美容、金融、保险、汽车文化、等汽车产业中下游相关知识、了解从新车使用到报废回收全过程的相关技术问题、掌握汽车营销策划金融保险等市场方面的问题,拓展因汽车带来的能源消耗、有害物排放、废弃物环保等方面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汽车商务管理人才不仅应掌握基本汽车技术的操作流程、服务标准,而且兼备汽车营销、金融知识和传统文化及人文素养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销售技巧和管理技巧,其作用是扩大汽车产品的市场认知度、维护汽车生产企业的形象与品牌、开拓汽车产品消费市场;汽车商务服务人才是在掌握一定汽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汽车常规维修及保养、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与过户、其他汽车服务等方面知识的人才。

汽车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汽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汽车商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从事汽车营销与销售、商务活动策划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商务管理人才。

3.2技能培养,将职业资格证考试内容融合到课程体系中。

将职业资格证考试内容融合到课程体系中。除获得毕业证书外,还要取得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证书和汽车营销职业资格证书,将职业资格标准中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学生学习相应的课程和实训技能鉴定。

3.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汽车商务实训、实习基地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其特点体现在培养目标的实用性,专业设置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此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还体现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现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与生产结合,可使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资源互用,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学校应积极与汽车销售服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

汽车4S服务站工作人员可分为车间内人员和车间外人员,如今,车间外人员比例越来越高,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长之中。例如:汽车营销岗位群包括汽车采购、汽车库管、销售接待、汽车销售、一条龙服务、售后回访等岗位;维修服务岗位群包括前台接待、三包索赔、保险理赔、维修跟踪等岗位;增值服务包括汽车精品销售、汽车美容、汽车改装、保险销售、代缴税费等等岗位。这些岗位,并不仅仅存在于汽车4S服务站内,而是广泛地存在于各种汽车服务和商务企业中。为了更好体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搞好汽车商务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毕业后竞争力,扩大就业面,对高职院校来说,设立汽车商务实训、实习基地是非常有必要的。

3.4 文、理结合的知识结构

汽车商务专业主要以汽车营销、旧车交易、汽车配件营销、汽车租赁经营、汽车美容、汽车装饰、润滑油(液)经营以及汽车消费业务为一体的专业,该专业包括汽车文化、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法律常识及应用基础知识、车辆识别与估损资料使用、汽车构造、机动车定损、碰撞分析与估损的电子化技术、交通事故现场查勘、汽车保险基础、车险理赔流程、车险索赔与理赔技巧、经典交通事故与保险理赔案例分析等。

该行业要求拥有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我国的汽车商务从业人员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理工科出身的“技术型人才”,对于汽车较为了解,但是对于营销知识掌握较少;另一类是学营销出身的“理论型”人才,对于营销理论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对于汽车产品却是一窍不通。这两类人才想要进入汽车销售服务行业都需要很长的适应期。而如果能在学校里将汽车技术和营销理论同时掌握,那么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入这个行业。要把汽车商务教学的内容定位为基层商务工作人员的上岗技能,它既不是技术工种的技能,也不是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而是商务岗位的动手技能,例如汽车贸易的管理和模拟、汽车配件商务的管理和模拟、三包索赔和保险理赔的管理和模拟等,其中既包含一些简单的商务基础,也包含一些经验知识和实用技能。

3.5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教师是实施教学的关键

教师必须对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有深刻了解,才能对学生进行传授。然而汽车商务所涵盖的内容不但复杂,而且多变。随着知识、技术生命周期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常常出现教学内容比现实情况滞后,甚至相悖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够胜任工作。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要寻找相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办法,除了在本校培养一定比例的双师型教师外,派教师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从事汽车营销、维修接待、保险理赔等工作,对整车商务的运营、配件商务的运营、汽车维修的基本流程管理、汽车保险理赔、三包索赔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商务礼仪等进行深入具体的学习。这样有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企业工作的运行模式,逐渐建立与企业共同参与教学的机制,在共同确立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建设实训基地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具体可行。

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建立与行业专家与企业骨干的通畅的联系管道,在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会聘请一些行业专家和企业骨干授课并作指导。

本文就高职院校汽车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目前这方面人才市场需求量较大,汽车销售与服务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正在不断走向成熟,随着汽车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对汽车商务管理与服务人才的依赖程度也随之提高,迫使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杰.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的汽车商务教学实践.理工高教研究,2007

[2]张凤娇,戴建国.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环节设置的研究.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

[3]张向文.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8,2(1):104-106.

[4]孙东升.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研究概述[J].汽车工业研究, 2006 (12): 3-6.

作者:葛胜升 陶玉贵

车辆保险理赔知识结构论文 篇3:

高校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关系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研究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系,找出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和不足,并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其专业特点出发,提出强化传统优势,拓展专业内涵;依据综合理念,修订个人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式,强调职业化训练等建议,从而为高等院校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培养和在校生的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就业状况

1998年,教育部面向2l世纪新专业目录修订后,原“铁道运输专业”更名为“交通运输专业”,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要求[1],全国各高校对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很多未开设交通运输专业的高校纷纷开设了交通运输专业。目前,全国先后有100余所院校设置了交通运输专业。

这些年来,高等院校在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培养方面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很少有关于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系的研究。本文以江苏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为例,针对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对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一、 江苏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概况

(一) 专业基本情况

2002年江苏大学开始招收首批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交通运输专业是我校开设的一个特色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运筹学、系统工程学、交通运输组织学、运输市场营销学、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和物流管理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能从事交通运输,汽车运用与管理,汽车维护与营销,物流企业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分为三个方向:交通运输管理、汽车运用工程和物流工程。

首先,交通运输管理方向的学生主要学习交通工程学、交通运输工程学、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城市客运组织与管理等基本理论和知识。毕业生具有从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从事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试验与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从事交通运输系统技术设施及技术装备设计与开发的初步能力。学生就业主要面向运输行政部门、大型生产企业、大型运输企业,主要从事公路、水路、铁路的行政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企业客货运管理等工作。

其次,汽车运用工程方向的学生主要学习现代汽车技术及其应用服务的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毕业生具有现代汽车检测诊断和维护修理的基本技能,具有汽车市场营销、保险理赔、信息咨询、状况评估和车辆管理等能力。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汽车及零配件生产和营销

企业、汽车维修企业、汽车保险和金融企业、汽车运输企业等。

再次,物流工程方向的学生主要学习物流基础工程、物流新技术、物流管理、物流企业规划设计等内容。毕业生具有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的应用开发与系统规划设计的能力,熟悉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与科学分析方法,能够从事有关现代物流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物流工程设计、运作维护及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开发与管理。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物流管理部门、大型企业的内部物流部门、科研院所、物流企业等,主要从事物流策划、线路设计、方案优化、营销等组织、管理工作。

(二) 毕业生就业情况

江苏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从2006年至今已有四届毕业生,以这四届毕业生就业数据为基础,按毕业生直接报到的单位进行区分,毕业生主要去向分为以下五类[2]:

第一类:政府运输管理部门。主要包括省(市、区)、地、县的交通局及其下属的公路局、运管局(所)、公路稽征处等。

第二类:汽车行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生产、改装、维修、检测、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

第三类:运输企业。毕业生主要从事道路、水路等运输行业的普通客货运输、大件货物运输、集装箱运输、国际货物代理的运载设备管理、运输组织等技术管理工作。

第四类:考取研究生。毕业生考上研究生的专业包括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车辆工程等。

第五类:其他。包括到保险公司(汽车保险理赔现场查勘定损岗位)和非交通运输行业就业,毕业时回生源所在地人事部门进行二次就业以及毕业生到不需学校提供就业协议书的单位就业等。

按照以上五类的标准,2006—2009年四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结果如表1,其中

2006届毕业生数量为40人;2007届毕业生数量为28人;2008届毕业生数量为50人;2009届毕业生数量为50人。

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50%左右在汽车行业就业,10%左右考取了研究生,不到10%在运输企业就业,极个别学生在政府运输管理部门就业,超过20%的学生在非交通运输行业就业,几乎没有毕业生去物流企业,主要因为随着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的逐步成熟,物流企业不再需求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生。

从学校特点来分析: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是以车辆工程为依托建立起来的,专业背景是车辆工程,很多课程的设置都是围绕汽车运用工程方向,所以,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主要集中在汽车运用工程方向,因此,毕业生就业主要还是主要围绕汽车行业。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分析:汽车行业有很多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一些重要岗位工作,一部分毕业生已经进入了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汽车行业口碑一直很好。总的来说,包括汽车企业在内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特别是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都是比较满意的,同时,业内人士都知道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是以车辆工程为依托建立起来的,所以,很多汽车企业愿意招收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生。

二、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分析

(一) 调查表设计与调查的实施

调查表设计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名称、联系电话、单位性质、企业详细地址、接收毕业生人数等,以此来了解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就业单位情况;第二部分是对用人单位满意度的调查,包括对目前已接收的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情况的调查和对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满意度调查[3-4]。

调查主要在历年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展开。调查采取向单位发送问卷和电子邮件,填写后收回或发电子邮件的形式。调查于2009年3月到2009年6月进行,共计发放问卷35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回收率为80%。

(二) 调查数据分析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人单位对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等满意度情况如下:

1. 对毕业生综合满意度(单选)。

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是满意的,其中有几家单位非常满意,没有不满意的情况(见图1)。可见,我校培养的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是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并且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2. 对毕业生基础知识的满意度(多选)。

用人单位对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在英语、计算机应用和社会知识这些工具技能型的基础知识掌握方面基本满意(见图2)。同时,也说明英语、计算机应用和社会知识这些工具技能型的基础知识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学生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我校学生在英语、计算机应用、社会知识和管理知识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3. 对毕业生专业知识的满意度(多选)。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汽车检测诊断、汽车营销方面知识满意度比例最高(见图3), 由此可见,根据社会需求,用人单位普遍要求学生掌握汽车检测诊断、汽车营销方面的知识,这与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汽车运用工程方向是一致的。同时,对其他专业知识,如交通安全、交通管理、汽车保险理赔等也要有不同程度的掌握(见图3),这是由于当今社会对交通运输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也对我校交通运输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对毕业生能力的满意度(多选)。

对于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用人单位对其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满意度较高,对其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满意度较低(见图4)。由此可以看出,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但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这是我校学生培养环节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5. 对毕业生素质的满意度(多选)。

从毕业生具备的素质看,用人单位对其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团队精神、敬业精神的满意度比较高,其选择数占调查总样本数的比例均超过了45%,而对思想政治、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满意度不是很高(见图5),说明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团队精神、敬业精神等方面是比较满意的。同时也说明,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更强调“做事先做人”的原则,只有先做好人,具备基本的素质,热爱所从事的职业,诚实守信,具备职业道德,相互协作,才能发挥潜能,做好事情,体现自身价值[5]。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2006—2009年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100%,且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都很好,说明我校培养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令人满意的,同时也是受到用人单位肯定的。但是,我校交通运输专业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是以车辆工程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很多专业课程都是围绕汽车运用工程设置的,而汽车运用工程方向的专业课程又不如车辆工程专业,造成了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生在汽车行业的就业竞争力不如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同时,又由于交通运输管理和物流工程方向的专业课程相对较少,造成了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生在交通运输行业和物流行业的就业竞争力不如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

从用人单位对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等满意度情况分析,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在交通安全、交通管理、汽车保险理赔等方面的知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毕业生的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锻炼;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敬业精神、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需要进一步培养。

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和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特点出发,提出以下建议:

1. 强化传统优势,拓展专业内涵。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应当在强化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拓展专业内涵,一是继续强化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优势,即加强汽车运用工程方向的培养;二是要以综合交通运输理念为指导,不断强化和发展在交通运输管理领域的传统优势地位,做到从单一运输方式(如道路运输)向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公路、铁道、水运)转变;三是增加运输经济方面的内涵,拓展专业新的发展方向。

2. 依据综合交通运输理念,修订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全国交通枢纽建设的步伐,道路、铁道、水运、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需要大量既掌握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又熟悉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运输管理人才。因此,交通运输专业必须适应社会需求和趋势,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不能再局限于单一的运输方式和组织管理模式,应当根据我校的情况,将其他运输方式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将运输经济或企业管理、技术管理等内容纳入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交通运输理念和实际能力,才能使我校交通运输专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 调整培养方式,强调职业化训练。

交通运输专业既包括与汽车、火车、轮船及其他运输机械相关的“硬件”,也包括运输组织、运输经济、市场营销、安全管理、售后服务等“软件”,同时,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也有“软硬兼顾”的特点,这就需要交通运输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化训练。这些方式包括:

第一,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按照“两个结合,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的原则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两个结合”指的是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三个层次”是指基础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和综合教育实践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是指从大一开始到大四,每年都开设实践课,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去实践和学习[6]。

第二,结合用人单位需求,增强毕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转变毕业设计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积累的过程,将岗前培训作为毕业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整毕业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必须结合就业单位要求或就业意向,与指导教师共同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规范毕业生在就业单位(或自联单位)完成毕业设计,通过校内指导教师和就业单位指导教师的双重指导,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和针对性。

第三,聘任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增加参观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建立有实际意义的实习基地,强化实习质量。让学生通过深入行内企事业单位,并通过兼职教师的引导,熟悉工作流程,了解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增强实际动手能力。

第四,组织、指导和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如物流师资格考试和汽车维修中级技工证、汽车经纪人资格证、汽车营销师资格证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叶勇,邵毅明,饶惠.基于就业态势分析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思路调整方案[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63-67.

[2]马驷,王琳.国内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39-43.

[3]刘明星,曾萍.从用人单位的视角分析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及培养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0):163-164.

[4]杨正伟,张鸽盛.对研究生人才的社会需求特征研究[J].科技信息,2007(1):177-178.

[5]王欣.高校人才培养的顾客满意度研究——以河北省本科院校为例[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8:42.

[6]王歙萍,潘国俭,姚林华,等.专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4):29-33.

(责任编辑马双双)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duate Employment and Social Needs:

A Case Study of the Transportation Specialty of Jiangsu University

ZHOU Weiqi, LI Zhongxing, WANG Guolin

(School of Automobile & Traffic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Key words:transportation; production of talents; social needs; the status of employment

作者:周卫琪 李仲兴 王国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物流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论文下一篇:混凝土搅拌站车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