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职教论文

2022-04-18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职教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一、引言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强调自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渐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因此,中职财经类教师队伍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

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职教论文 篇1:

中职财经类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策略研究

摘要:为了提高中职财经类专业教师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本文从中职财经类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现状为出发点分析探讨,力求寻找中职财经类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财经类;专业教师;企业实践

一、中职财经类教师企业实践的现状调查

(一)受访教师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向江苏省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丰县中等专业学校、铜山中等专业学校、邳州中等专业学校等四所学校,发放调查问卷27份,回收有效问卷27份,有效率达100%。其中,男教师8人,女教师19人;本科占85.19%,硕士占14.81%;教师系列初级职称占11.11%,中级职称占33.33%,副高职称占55.56%;教龄5年以下占7.41%,5~10年占3.70%,10~15年占18.52%,15年以上占70.37%。

(二)授课前参加企业实践的情况

在调查样本中,中职财经类专业教师在走上讲台前,有17人没有企业或者行业一线的实践经历,约占62.96%,有10人在授课前有过企业或者行业一线的实践经历,约占37.04%,其中,企业实践时长在一年以内的有7人,企业实践时长1~5年的有2人,而5~10年的仅1人。

(三)持有非教师系列职业资格或者职称情况

大部分中职财经类专业教师具备非教师系列的从业资格或职称,仅有从业资格的占11.11%,有初级职称的占3.70%,有中级职称的占59.26%,有高级职称的占7.40%,另有18.53%的教师没有相关专业的从业资格或职称。

二、中职财经类教师企业实践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政策支持

目前,国家有相关文件提出对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企业实践要求,但缺乏相关的具体政策支持。例如:《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06)11号)要求中职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2年必须有2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实践。《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1)17号),把企业实践作为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

(二)缺乏机制保障

目前徐州地区的学校几乎全部实行绩效方案,按照教师的上课课时数计算工作量,而下企业实践的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没有在校工作量,影响了教师的各项考核和年度收入。为了不影响学校的工作,绝大部分教师选择在寒暑假进行企业实践,这就放弃了原本休息的时间,为了保证教师企业实践的积极性,学校也需要制定一定的激励政策。此次调查的受访对象在企业实践期间没有报酬,企业对教师的管理也比较宽松。教师在企业实践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学校和企业双方对于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的情况是否能夠及时沟通反馈,缺乏相关的管理机制。

(三)缺乏实践基地

由于财经类专业的特殊性,有些专业比较难以受到企业真正的悦纳,比如:会计专业。企业比较注重保守财务秘密,因此缺乏能够长期深入合作的实践基地。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会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都是通过私人关系。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大多也很难接触到企业的全套账务,主要从事出纳、材料成本、往来款项等的核算。也有的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主要整理文档,跑银行、税务局、医保处等,接触不到实质性的财务岗位,不能真正地顶岗实践。

三、落实中职财经类教师企业实践的策略

(一)政府方面

1.建立全国统一的职校专业教师技能标准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国家层面的职校专业教师技能标准,纵览全球,有些国家对此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比如,澳大利亚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资格框架体系,从国家层面规范了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澳大利亚具有全国的学历与职业资格体系(AQF levels& qualifications),一共分十级,四档职业证书。如果雇主需要招聘,就会发布要求相关专业的几级文凭和几级证书,例如:学历需硕士(AQF level 9),职业证书需三级(CertificateⅢ)。我国的各种按专业划分的从业证书和职称比较零散,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统一。

2.出台教师企业实践的相关政策扶持

企业是盈利性组织,接收中职专业课教师进行企业顶岗实践并无义务,也没有国家政策做硬性规定或优惠扶持。比如在《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备案管理目录(2015年版)》中的第巧条规定,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按100%加计扣除,是否可以参照此条,企业接收专业教师顶岗实践并支付报酬的,按企业支付给顶岗教师报酬的100%加计扣除,如没有支付报酬,按其他的计算标准,给企业一些实惠,让企业和学校实现双赢。

(二)学校方面

1.建设实训基地

(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由于很多企业不太乐意接收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进行顶岗实践,因此校内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目前,徐州当地普遍实行了会计电算化,几乎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用上了财务软件,而校内仿真实训平台的建设,可以基本还原企业的日常实务,教师可以在模拟实训室进行分岗位操作,体验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业务处理,对于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有很好的帮助。对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物流专业,实训平台的建设也可以满足专业教师提升专业技能的需求。另外,学校可以鼓励专业课教师开办自己的网店,学校也可以在校内开办超市,让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运营。

(2)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此次受访的四所中职学校,并没有建立财经类专业教师顶岗实践的长期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绝大多数教师通过私人关系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并无长效合作机制。这需要学校引起重视并大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可以签署校企双方协议,约定接收教师顶岗实践的合作期限、合作内容、合作形式等。大大提高中职财经类教师的企业实践效果,真正实现顶岗的功能和初衷。

2.多种形式补充

中职财经类专业教师去企业实践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教授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专业人才。顶岗实践是一种提升教师本人专业技能的有效方法,由于学校排课,“一个萝卜一个坑”,专业课教师很少有机会全脱产去顶岗实习,教师大多是利用寒暑假进行企业实践,因此,需要多元化的企业实践形式来补充。比如:聘请企业导师,与专业课教师结成师徒对于,形成稳定长期的师带徒关系,能够及时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允许和鼓励财经类专业教师自主创业、指导学生创业或社会兼职等等。

3.完善各种机制

(1)保障机制

保障中职财经类专业教师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正常权益,比如脱产顶岗期间,按照满工作量计算在校工作量,给予教师一定的交通补贴、误餐补贴等等。保障顶岗教师享有在校同等的其他各种待遇。

(2)管理机制

学校应该在教师企业实践的事前、事中、事后对教师本人起到管理督促作用,对合作企业起到协助管理的作用。

①制定企业培训实践方案,明确每次企业实践的时间、地点、人物、目标、内容、方式等。②制定教师选拔的标准,结合校内教学工作和教师个人情况,制定教师顶岗实践计划,既能保证学校的教学计划正常完成,又能促进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③制定企业的选择条件,教师顶岗实践去什么规模,什么性质,什么类型的企业,提供怎样岗位的企业?需要进行一定的筛选。在此环节中,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企业进行评估。④制定实践期间的考核标准,可以要求教师顶岗期间记录工作日志,每周向学校汇报工作情况,校方向企业不定期了解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等,学校制定考勤考核、能力考核标准。⑤设置机构或者专人管理教师实践事务,目前徐州市所有的中职学校都没有专设机构或者专设人员来进行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可以将管理机构设置在学校的人事部门、培训部门或者实习部门内,也可以由二级学院或系部自主设置专门的人员来管理本院系的教师企业实践事务。

(3)激励机制

学校对于专业教师的顶岗实践应当制定一些激励措施,比如:在同等条件下,本年度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具有评优评先、职评申报的优先权。

(三)企业方面

目前,徐州当地企业对中职财经类教师企业实践的接纳热情不高,主要原因:一方面,财经类某些岗位涉及企业财务秘密和商业机密;另一方面,企业最需要的是长期而忠诚的员工,培训教师不能为企业长期效力。这就需要企业转变观念,接受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是回馈教育、回馈社会的善举,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对于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義。企业可以与学校深度合作,学校邀请企业导师对专业课教师进行专项技能培训,企业也可以接受教师帮助培训员工等。企业和中职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合作,共同研发新的合作项目,实现双赢。

(四)教师方面

在此次调查中,受访教师基本都愿意去企业实践,但有顾虑,有的怕自己不能很好地胜任,会丢面子,有的担心占用过多原本属于自己的时间等等。要端正态度,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以谦虚、认真的态度去面对,正确理解企业实践的重要性,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业务素质,使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与职业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结合在一起.让企业实践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俞启定.“双师型”教师的定位与培养问题辨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8(4).

[2]宋鹤年,姚云霞,李晶.校内外“双联动”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

[3]龚光军,漆明龙.澳大利亚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的经验借鉴[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9(1).

[4]张小青.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15).

作者简介:

孟扬,江苏省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徐州。

注:本文为徐州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财经类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策略研究——以徐州市几所中职学校为例”(项目编号:ZKG210,主持人:孟扬)的成果之一。

作者:孟扬

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职教论文 篇2:

粤港澳大湾区中职财经类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一、引言

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强调自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渐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因此,中职财经类教师队伍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此外,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为中职财经类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良好契机。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大湾区的经济优势、国家策略和教育资源,培养更专业更高质量的“四有”教师。

二、粤港澳大湾区财经类教师队伍发展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大力发展经济,非常迫切培养出一批实践性强的中职财经类学生。因此,培养一支专业理论性强、社会实践性丰富、师德崇高、对教育充满热情的教师队伍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在大力发展大湾区基础经济和金融事务的前提下,完善教师队伍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弊端。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财经类课堂对于刚进入中职的学生来说,学习内容过于专业,知识过于抽象难以内化。以会计为例,如果单纯的课本讲授法和PPT辅助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还是依赖于专业教师的自主选择,有的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课程开发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培训,缺乏一定的新教学方法指导;有的年轻教师,虽然受过教学方法的相关培训,但缺乏教学经验。因此,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是财经类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教学形式过于统一

相关调查发现,财经类教师运用PPT授课方式较为普遍。如果教师只是将书本知识单纯转化为PPT的简单方式,以会计专业为例,学生是无法真正理解“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等知识的。一方面会计课程专业性强,知识相对而言比较枯燥无趣;另一方面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将大大降低教学效率。

3.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足

中职生大多被认为是后进生,他们是一群文化功课基础较弱的孩子,同时他们大多活泼好动,也成为教师心中的调皮孩子。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内心敏感细腻,需要教师心理上的关注和辅导。而财经类的教师大多是财经类专业毕业的应届生,专业理论知识较强,但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对于如何引导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主要依靠经验积累。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还是相对较少的,这个现状值得所有教师深思。

4.专业实践能力欠缺

中职财经类教师大多为会计专业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的应届学生,在岗位日益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中职教师的选聘也更加严格。“双师型”教师是当前教育的重要课题,以会计专业为例,虽然应届生的理论性知识较强,或者已经获得含金量较高的注册会计证书、注册税务师证书等相关证书,但实践经验较少,无法真正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工作中。因此,在教授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现象常常存在,中职财经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欠缺是目前教师需要提升的重要方面。

5.引进教师人才渠道少

中职财经类专业引进人才的渠道比较单一,为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招聘的绝大多数教师源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的学历虽然较高,但缺乏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仅凭着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去摸索教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劳动密集型城市群,如何扩大教师人才引进渠道,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渗透未来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是中职财经类教师队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中职财经类教师队伍发展的策略

鉴于上述,加强对中职财经类教师队伍的探索建设,寻求一条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培养道路,建立具备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迫在眉睫。以下探讨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背景下,依托珠三角的地域特点,从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师德建设、完善教师准入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五个方面入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从而提升中职财经类教师的综合能力。

1.加强校本培训,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校本培训是提升教师队伍课程教学方法的最佳途径,也是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每所学校都定期组织课程教学方法培训课程。再者不定期邀请相同专业的新老教师进行交流,探索最佳授课方式。一方面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教学实践上指导青年教师;另一方面老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用新的教学理念丰富课堂学习氛围。最后,丰富校本培训方式,通过“两课两赛两做”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两课”包括教师主要教授的一门课程以及一节公开课;“两赛”包括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师技能大赛和体现教师指导能力的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两做”包括教师参与一个课程建设活动和一个科研项目。作为新时代财经类教师,一方面应当结合财经类专业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每一章节的知识结构,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新教学方法。

2.融入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任务驱动做中学,开展新型的混合式在线教学,这将是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一方面能够直观便捷地感受知识的真正内涵;另一方面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财经类知识对于中职生来说略显困难,而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实力、大数据技术以及教育资源都是相当充裕的。因此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如微课、MOOC、VR/VR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

3.正确认识中职生,加强教师道德建设

爱因斯坦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的“才 ”通过学校招聘教师的过程中已经通过考核,而教师的“德”是贯穿于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生涯。中职生作为一群文化功课较为落后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因此,要加强教师的道德建设,作为财经类教師,首先在进入中职学校任职前,新教师应当多了解中职生这一群体,加深对中职学生的认识;其次,在任职过程中,学校应当定期召开加强师德建设的例会,通过表彰个别教师关爱学生的事迹,给全体教职工树立正能量;最后每学期教师针对自身班级上学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并写出汇报和感想,加强校领导对教师的监督,促进教师对学生进一步的关爱。

4.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完善教师准入机制

目前“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没有权威性的定论,经过文献梳理,钱力涛,谢丽丽(2019)认为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为“三结构论”——“双证书论”“双能力论”“双融合论”。完善教师准入机制是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为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招聘教师时要严格审核每一位即将上岗的教师。一名合格的财经类教师,首先要具备“双证书”,一证是财经类证书,二证是教师资格类证书;其次,要具备“双能力”,同时具备教师和技师的职业素养;最后将两种能力相融合,成为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粤港湾大湾区的建设,对青年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未来中职财经类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5.聘请优质校外兼职教师,合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表示:高职院校的发展,关键要靠人才,高職院校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资源的竞争。高职院校如此,中职院校更是如此。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各市之间协调发展,错位竞争,人才资源流动,才能增强大湾区的活力。因此“大湾区”为中职财经类教师队伍建设搭建了平台,也创造了新的机遇,未来,中职院校可在大湾区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招聘到优秀的校外兼职教师。

聘请优质的校外财经类教师,是扩大中职财经类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例如会计事务所的优秀员工,掌握最前沿的会计咨询和工作实践经验;财政局的工作人员,深度了解最新的会计政策和文件;金蝶公司的技术或开发人员,熟悉财务软件的新功能和分享大数据给财务带来的便捷;粤港澳三地教师交流学习,拓宽教师们的学术视野等等。

参考文献:

[1]封淼令,陈海珍,李丽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索[J].职业,2019(35):72-74.

[2]郭跃辉.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教研一体化”发展的策略与路径[J].课程教学研究,2020(02):66-69.

[3]谈华丽.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专业建设规范化探究——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3):26-30.

[4]张宇萌,谢薇.建设世界一流湾区需打造一流湾区教育——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教育创新高端论坛会议综述[J].现代教育论丛,2019(01):91-96.

[5]陈晓华.教师职业能力在中职会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与提升措施[J].财富时代,2019(07):225-226.

[6]张嘉敏.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究——以《原始凭证的审核》课堂教学为例[J].财会学习,2019(25):213-214.

[7]黄桢菊.中等职业学校财经商贸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尝试[J].新课程研究,2019(17):72-73.

[基金项目:2018年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般项目“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201709K15)。]

责任编辑 何丽华

作者:倪珍珍

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职教论文 篇3:

现代学徒制视阈下中职林业专业教师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探索

【摘 要】本文以桂林林业学校为例,探索现代学徒制视阈下中职林业专业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策略,提出通过构建教师社会服务的便捷通道、开展社会技术培训、变革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建设专业团队、技术交流共享等措施,提升中职林业专业教师的社会化服务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 现代学徒制 林业专业教师 社会化服务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根据《广西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示范专业基本条件》的要求,中职学校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社会服务功能是示范专业基本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提升本专业能力的客观要求。中职学校应与地方企业紧密联系,既要推动自身的发展和创新,又要促进当地教育经济协调发展,更应增加中职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为行业、企业提供相关的生产、技术服务,为地方企业提供先进的工艺技术等,帮助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而在这当中作为职业教育的传播者和创造者的教师,提升其社会化服务能力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桂林林业学校为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视阈对中职林业专业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进行探索。

一、林业专业教师的社会化服务背景

(一)林业专业教师的社会化服务现状。桂林林业学校现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丙级资质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林业专业服务社会工作。学校与国有荔浦林场、北斗星测绘公司、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桂林分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展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累计完成林业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13篇。学校积极主动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与广西来宾市象州县林业局、梧州市蒙山县林业局、桂林市平乐县林业局每年进行伐区调查设计多项。近三年来,学校师生完成了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案件鉴定、林地落界、道路勘测设计、工程测量、园林规划等技术服务30 多项,以多种不同形式为社会发展进行服务性质的活动,为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引入现代学徒制培养林业专业教师的社会化服务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而林业职业教育是技术实施型教育,在教学中应以实例教学结合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实施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引入现代学徒制,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实习、应用、发展知识的过程。因此,经集体研究,桂林林业学校决定以区示范专业林业专业为试点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结合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进一步提升林业专业主动服务当前广西经济发展,尤其是提升林业专业教师能力的社会贡献度。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桂林林业学校依托现代学徒制特点,充为利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服务平台、森林资产评估服务机构,开放教学、积极促进专业建设,将在技术培训、变革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组建生产和教学团队、课程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增加技术开发与服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二、提升林业专业教师社会化服务能力的策略

(一)构建教师社会服务的便捷通道——校企合作平台深度发展。现代学徒制是学校教学制度与传统学徒制的重新组织,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的身份相互交替,企业有学校名师,学校有企业专家,突破体制与机制上的瓶颈,解决学生(员工)、教师(师傅)在企业与学校的时空限制问题,使校企融合发展。教师利用自身的专长和社会上个人名气,为企业吸引过来生产项目,教师作为师傅踏入社会,招工即是招生,不仅能帮助学校解决招生困难,还承担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校企共同制订学生(员工)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各专所长,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共同开发教育资源,使校企合作纵深发展。例如,组建现代林业技术服务专家咨询服务团。以桂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桂林市林业设计院、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单位高级工程组成专家咨询服务团,参与学校课堂教学和技能指导,鼓励学生加入专家咨询服务微信服务平台,安排师生到企业进行现场施工技能训练,提高了学生(员工)培养质量,并为教师社会服务提供一条便捷通道。

(二)开展社会技术培训。广西各县林业局、林业企业等都会有适时提高员工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及新员工培训的需求,桂林林业学校先后承接过相应的培训,培训效果不好,教师服务能力不高,但这并不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高所致。究其原因,根源在于对员工培训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还未完全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培训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仍是以知识的系统性作为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而林业行业员工急需的是岗位工作任务能力培训,基于岗位工作流程组织培训内容,缺乏系统学习和训练,强调了“职业性”却弱化了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由此可见,技术培训面临的难题是林业专业“知识高等性”和“职业性”有机融合的瓶颈。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专业课程体系和岗位工作任务,重建培训载体,将教学内容的重组。如进行数字林业信息化管理实战培训,其核心决定于 Arcgis 林业数据处理专题图制作实战技术培训,可以高质量地建立起林業 3S 信息管理系统,替代传统林业管理,实现了林业管理现代化,为林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训教学内容的确定,我们不仅要以造林规划设计、林地更新、二类调查等数据处理为案例教会学员使用 ArcGIS 软件某些功能处理林业相关业务,还应熟悉整个软件其他功能,否则学员就缺少解决软件问题上的能力;还要在林业管理方法、数据空间信息管理、数据共享、数据处理和林业档案管理方面能力方面进行提升,真正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参与培训的老师不仅懂得数字林业信息化管理,而且擅长此方面教学内容的重组。

(三)变革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现代学徒制中“工”与“学”的交替,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多元化的教学空间,要做到工学合理衔接,在教学管理上要实现校企共同参与的“一切为学生更好地发展”柔性化管理模式,要依据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要组织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能准确把握学生发展的特性,合理组织培养学生过程的“工”与“学”教学,更需要具备较强的与企业沟通能力和良好的社会服务态度。简单地说,就是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做什么工作,就与企业共同承担完成好某项擅长的工作。林业专业的学生,有的适合做外业踏查,有的适合做设计或数据处理,等等。例如,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提高专业学生的技能,桂林林业学校与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桂林分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利用公路建设占用林地合作项目引入现代学徒制模式进行培养学生。现代学徒制强调的是“做中学、学中做”,学校与企业达成长期合作意向,为企业每年承接的新建或改建一级公路、二级公路项目,桂林林业学校林业专业师生完成 100 公里左右的林地可行性研究。林业专业学生只要在校期间完成 CAD、计算机基础、数据透视汇总分析、森林植物等林业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他们就可以到实际生产服务一线岗位上,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接受训练和开展工作。教师挑出适合外业踏查的学生参与项目外业调查,一般情况一个指导教师或者企业指导教师每人带领 2-3 个学生为小组进行。教师挑出擅长数据处理的学生参与内业工作,让学生在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共同完成收集与整理外业材料,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形成一份“图、文、表”项目占用林地可行性分析报告,最后由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给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整个过程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要求,工学交替,个性化培养,确保完成任务的质量,也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四)建设专业团队,技术交流共享。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需要专业技能更强的一支教师(师傅)队伍,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校内,需要建设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提升团队自身的“双师”素质。在校外,建立高效、可持续的科技创新技术资源共享平台与合作交流平台。以开放共享为核心,以整合集成为主线,加强林业相关院校、企业与桂林林业学校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共享,引导外部创新资源为我所用,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促发展的合作机制,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核心课程体系、信息技术资源库、实训资源库建设提供服务。依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协会,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贵州林业学校、福建三明林业学校等 13 所高职院校和 5 所中职院校以及 15 家企业打造中国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前沿技术、产学研合作、国际交流合作、信息交流五大平台,有效整合了在校生的职业教育资源。不定期开展教学管理人员互访、职业技术教育交流、社会实践交流、林业类或专业类教师互换及课程对接、学分互认、互派学生、师生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等合作交流,形成中国—东盟职教联盟合作交流常态机制,联合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师资,提升教师在行业中的社会服务竞争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师的社会化服务手段。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时间空间的交替,社会服务面向的多元性,更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对外,借助校园网站做好社会服务项目宣传和业务洽谈;对内,学校借助微信、QQ 平台完善教学管理系统,提高学徒制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让教师从传统教学脱离出来,在拥有更充裕的时间服务社会过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把难点、重点问题制作好微课,上传到微信、QQ 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工学交替过程,让每位学生(学徒)拥有一台数字化终端设备,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完成课程系统的学习,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遇到的困惑问题学生可以随时上传,教师(师傅)及时进行解答,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下转第69页)(上接第59页)要求学校教师(师傅)及时总结当天的工作情况,学生(学徒)总结当天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

(六)提升林业专业教师社会化服务的拓展延伸。林业专业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无论是教学上,还是社会化服务上,都需要强大的信息技术能力支撑。因此,由林业专业教师牵头,积极引导有实力的计算机专业青年教育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教学信息资源和综合服务能力,打造了一批林业职业教育数字林业信息综合能力人才。例如,计算机专业教师通过培训并参与主要针对当前资源调查现状及基层实际,围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的管理以及技术细则、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剖析,公益林落界成果管理、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方案的编制、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工学交替中,他们从管理层面和数字林业技术操作层面进行了补充和协助,实用性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化服务效果。在林业专业教师带领下,今后会有更多专业的教师开展更多的社会化服务。

林业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林业行业、企业参与桂林林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林业专业设置与林业产业需求对接,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是推进桂林林业学校林业专业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推进桂林林业学校林业专业社会化服务进程的必经之路,是提升本专业教师社会化服务能力的重要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邱翠榕.现代学徒制下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J].新课程研究,2016(2)

[2]王子南.现代学徒制与我国职业教育整合的探索研究[J].职教论坛,2013(31)

[3]朱能军.中高职课程及教学内容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術教育,2013(29)

[4]刘 凌.试论中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J].职业技术教育,2007(6)

[5]张惠君.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问题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3(15)

[6]苏付保.高职院校服务社会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柳州师专学报,2014(4)

【基金项目】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林业专业社会化服务的研究与实践”(20150105)。

【作者简介】蒋莲艳(1970— ),女,广西桂林人,桂林林业学校高级讲师。

(责编 江月阳)

作者:温中林 蒋莲艳 蒋冬生 陈造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计仿真实训教育资源论文下一篇:我国管理会计作用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