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习型远程教育论文

2022-04-2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农村学习型远程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城市不断超越自我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村学习型远程教育论文 篇1:

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思考

摘 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大创新,但一些地方和部门也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学风不够端正、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学习制度机制不健全等制约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的“瓶颈”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深入推进,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举措,着力强化党员干部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中国共产党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以来,各级党组织从自身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毋庸讳言,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学风不够端正、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学习制度机制不健全等一些影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的制约“瓶颈”。有鉴于此,必须着力强化党员干部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向实践学习,科学安排学习内容,不断创新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健全学习制度机制,为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大创新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国际管理学领域的前沿理论之一。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我们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大创新。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提高思想认识为前提,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党组织的有效组织为保障,以广大党员的充分参与为特征,增强了各级党组织的学习力、创新力和执行力。

(一)把学习作为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因素和战略任务

学习力是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已成为一股世界潮流和主要特征。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应对形势变化、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推进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必由之路,为此,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决策,强调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1]的四项基本要求中,“科学理论”来源于科学的实践活动,要求在实践中检验知识体系的科学性;“世界眼光”要求一个人或组织只有改变心智模式,才能以新眼睛看世界,而心智模式则集中体现为组织的知识库存、集体记忆、规章制度;“把握规律”要求必须按照政党运行规律办事,掌握政党普遍规律与中国共产党特殊规律的统一,客观性是规律的基本特征。学习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各级党组织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对党、国家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第一要求来落实,作为履行职责使命的第一能力来锤炼,放在重要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实,抓出了成效。

(二)把学习作为履政勤政的政治责任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既不是把学习作为一般性的任务,也不是一般性地号召学习,而是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更好地造福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党学习是政党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政党的先进性、创新能力、执政能力、适变能力、政党绩效的提高、党组织和个人知识的增长、政党学习机制的形成等。 各级党组织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素养,不断增强了战略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确保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牢牢把握正确前进方向;通过学习,进一步焕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创造激情与活力,推动自我超越,不断增强了各级党组织的创新能力,使党的执政理念、体制机制更加富有活力;通过学习,进一步完善了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思路、措施和办法,不断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而带动全民学习之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学习,进一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把学习作为求真务实、做好工作的内在要求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工作。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是做好自身工作的前提。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重视学习、加强学习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呼声,更是执政的需要。学习所表现的真谛,是要有进取的情怀和对人民的责任。面对新的挑战和考验,各级党组织把学习的责任牢记在心,把学习的使命摆上位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鞭策自己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理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以知识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立足岗位学习,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创建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进一步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理论、学业务、学技能,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使党员能够成才、率先成才,构建一支觉悟高、技能高、业绩高和整体素质一流的党员干部队伍。

(四)把学习作为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以广大党员高度自觉的学习行动为基础,关键是要把党中央对学习的迫切需要转化为全党的自觉行动,变成党员干部的内在要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每个党员不落伍、不掉队之举。各级党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以理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以知识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广大党员强化学习是政治责任的意识,带着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把学习的过程变成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过程,增强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持续创新能力的过程,真正把兴趣、心思、精力放在学习上,放在提高干事创业本领上。

二、当前影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的制约“瓶颈”

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以来,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困难,成为影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的制约“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但一些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认识还不够高,行动还不够自觉,措施还不够得力,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淡化理论学习的倾向比较突出,认为“草鞋没样,边打边像”、“学与不学一个样”,对理论学习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导致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重要决策不了解,个别人甚至走向违纪违法、腐化堕落的深渊。

(二)学风不够端正,形式主义比较严重

据调查,一些单位组织开展学习,追求形式,搞表面上的轰轰烈烈,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变成宣传和表演,甚至当作一种造势,应付上级检查,不是真正带着问题学习,解决实际问题;一些单位常常以读报、念文件、开会讨论日常工作来代替学习,脱离实际,搞“空对空”、“坐而论道”,甚至七嘴八舌“侃大山”;一些单位对党的创新理论不是真学真懂真用,不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和指导实践,而把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当作一种“装璜”,武装“嘴巴”而不是武装头脑。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削弱了学习的效果,严重影响了一些党员干部学习的自觉性,也严重妨碍了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三)学习方法比较单一

从各地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活动情况来看,学习方式方法落后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原因。一些单位开展学习活动习惯于传统的阅读与灌输。习惯于追求大场面、大报告、大论坛。习惯于追求“大呼隆”,搞宣传发动“一个调”,组织安排“一刀切”,学习方式“一锅煮”。学习有“形”而无“神”,缺乏组织学习和团队学习,整体提高和互动不够,平等交流和观点碰撞不够,联系实际和思考研讨不够。与此同时,学习内容也单调空洞,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情况导致一些单位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学习氛围不浓厚,被动学习的情况比较突出。

(四)学习制度机制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用脱节。缺乏有效的制度制约机制,特别是在评先评优、奖励晋级、提拔使用上缺乏激励,存在“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差一个样”的情况,理论修养、学习能力并未真正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严重影响了一些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二是缺乏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包括领导责任制、学习制度、必读书制度、述学考学制度、奖学制度、学用挂钩制度等,在一些单位并未真正建立和健全起来,学习的“软要求”没有形成“硬约束”。三是必要的学习条件和物质保障落实难度较大。一些单位的学习培训经费紧张,有的还十分困难,学习场所、电教设施等硬件及其它相关学习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特别是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投入不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影响了学习效果和质量。

(五)农村、城市社区和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困难较多

主要是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条件较差。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综合素质不高,学习活力不够的问题。在城市社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更是面临新的课题。流动党员、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离退休党员以及“两新”组织中的党员集中于社区,但学习却难以有效组织。据调查,在城市相当一部分社区出现了这些党员学习的“真空”。还有一些困难企业的党员学习也基本上处在“真空”状态。此外,基层党组织的工学矛盾也很突出,党员难集中,学习的覆盖率不高,尤其是一些单位人员脱产学习抽不出,调训有困难。

三、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上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与党中央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严重制约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深入推进,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举措加以解决。

(一)着力强化党员干部对学习的正确认识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又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优势和宝贵经验。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重大变化,党中央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任务提到了全党面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为此,要着力强化四个观念。

第一,强化学习是“决定性因素”的观念。《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1]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和加快开放开发的进程中,我们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只有加强学习,加快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步伐,才能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努力从国际国内发展的相互联系中找准方向,把握机遇;才能更好地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提高党员干部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复杂形势下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

第二,强化学习是“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的观念。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个领域知识更新大大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知识生产、知识传播不断加速,社会发展进步对知识和人才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时代的发展使党员干部今天需要学习的东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面临的学习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而紧迫。如果不能在学习上置身前沿、勇立潮头、抢占先机、掌握主动,就必然导致观念陈旧、思想落伍、知识老化、能力弱化、生活腐化,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

第三,强化学习是“政治责任”的观念。学以明志,使人通达。学习的过程,就是净化思想、明辨是非的过程。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起来的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最有创造力;用伟大理想和崇高事业追求凝聚起来的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最有凝聚力;用真理的力量、知识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和榜样的力量实施领导的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最有战斗力。加强学习、善于学习,是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牢记学习、加强学习,坚持经验在学习中总结,问题在学习中解决,正气在学习中弘扬,觉悟和能力在学习中提高,才能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从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第四,强化学习是一种“生存方式”的观念。不论是一个组织,还是一个人,要增强生命力,健康地生存和发展,都需要营养。这里的营养不仅包括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营养,在精神营养当中最重要的又是理想信念。我们党的理想从长远来说是实现共产主义,从现实来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作为共产党的组织、作为共产党员,就是为着这个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而生存和发展的。失去了理想信念,就等于失去了精神支柱,就等于丧失了生命。坚定的理想信念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向马克思主义书本学习中来,从向群众实践学习中来。

(二)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向实践学习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风建设。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就批评了“不注意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用”的不良学风,着重强调了“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2]。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1]从某种意义上看,不注重学习、学风不正是一切问题的根本性原因。因此,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切实解决好学风问题。

第一,要通过切实转变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观念来端正学风。要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思维能力、培养思维方式、把握科学方法、指导实践应用。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理论与实践不断结合的过程。只有在工作中学习,才能学得好学得真。只有在学习中工作,才能干得好干得实。要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要把自我学习与集中学习结合起来,把经常性的在职学习和制度化的脱产学习结合起来,通过锲而不舍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

第二,要以坚持向实践学习来端正学风。实践是最生动的课堂,蕴涵着最丰富的知识。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既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要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请教,集中民意,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和部门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并紧密联系自身的实际,有机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要认真总结和深入学习党的历史经验,把学习党的历史经验同学习运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同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及党的建设的现实结合起来,获取推动事业发展、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启示和精神动力。

第三,要大力继承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我们党所倡导的正确学风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关键在于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只有学以致用、用有所成,才能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使党员干部的学习切实同思想实际联系起来、同发展实践联系起来、同工作创新联系起来,立足实际,务求实效,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上下功夫,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的建设上下功夫,在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上下功夫。

(三)科学安排学习内容,不断创新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紧紧围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际和党员干部学习成长的需求,科学安排学习内容,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创新学习方法,以增强学习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把理论武装摆在突出位置。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理想信念动摇,甚至“不信马列信鬼神”,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与不重视科学理论学习、不注重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密切相关。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对科学理论的认知。党员干部只有坚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才能在灵魂深处坚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坚信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并坚定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第二,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这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在要求。党中央在《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积极推动党员干部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社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党员干部要在学习科学知识上走在前面,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思路、把握规律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本领域本行业的行家里手。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加强以群众路线为重点的工作方法教育,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实践能力。

第三,改进集体学习形式,开展研讨式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强调团队学习,就是因为团队学习达到的目的能够超过任何成员的个人见解,人人都可以获得独自无法达到的见解,人人都是赢家。因此,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重视集体学习。集体学习应是研讨式的,避免正襟危坐,只谈大道理,或者只听传达文件,而是要开展自由平等的交流和研讨。在集体学习中,主题宣讲要有针对性地解答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务虚研讨要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党的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

第四,改进学习培训方式,开展互动式学习。加强和改进专题讲座、报告会、专题电视片、主题教育等学习教育方式,改变那种教条式、填鸭式的单一学习方法,积极采用互动交流、案例教学、现场观摩、拓展体验、自主选学等现代培训教育方式,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同时,党组织要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不能只顾学习,不注意总结;只顾量的增加,不注意质的提高。要重视反馈结果,对好的方面要继续发扬,不好的应及时改正,使学习良性循环起来。

(四)健全学习制度机制,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造良好条件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任务。为使学习的任务落到实处,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学习制度机制,使学习规范化,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有了制度机制,还要认真贯彻执行,坚决按制度办事。

第一,健全动力机制。动力机制是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蓬勃发展的力量,缺乏这种力量,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不可能持久地发展下去。首先,这种推动力来自学习主体积极向学的内在诉求,就是学习主体的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毅力和能力。 毅力和能力都是保持动力的必要条件。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通过自觉的引导把全体党员潜在的自我超越的欲望发掘出来,激发党员全面发展的愿望。这种愿望一旦激活,就会反过来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原动力。其次,这种推动力来自于社会氛围的影响力。政党活动的舞台是社会,党员是社会的一分子,整个社会的风气、价值取向,对党员具有强烈的影响。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就会促使党员提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对学习型社会建设起着示范的效应,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成效又会进一步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的发展。再次,这种推动力来自于组织领导的引导力。党组织、党的领导者的注意力,对党员行为的评价,领导者表率作用的取向等,是激活党员学习热情的强有力的催化剂。组织领导的这种引导力产生于对学习富有成效者的肯定,提高他们在党内的地位,就能促使他们的学习热情受到鼓舞,从而提升整个党组织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要建立激励机制。把党员干部学习情况的考核与干部的奖惩、评优、晋升和使用挂起钩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1]要采取具体措施,把这一精神真正落到实处,使学习有强大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这需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解决目前干部选拔工作中的“学与不学一个样”的问题,把学习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党员干部的重要内容,定期检查调研报告、学习心得的撰写和转化应用情况。要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把理论素养、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把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从而激励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重视学习、崇尚学习。

第三,要完善学习制度体系。使学习从“搞活动”到“抓常态”形成长效的学习机制。建立健全培训轮训制度,对党员进行分层次、有重点、全覆盖的教育培训,尤其是要加快建立健全基层党员的培训轮训制度。建立和完善集中学习制度,使集中学习制度成为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的一种有效载体,按照务虚和工作实践发展议题相结合的要求,保证领导干部集中学习、民主讨论、形成共识的过程能够始终置于决策之前。建立学习联系点制度,领导班子成员根据职责分工和分管单位,坚持检查督导或参加联系点单位和部门党组织的学习活动,并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建立健全学习成果转化机制,通过集体交流、媒体宣传、内参反映等多种形式,促进学习教育成果及时运用于党委和政府决策中。

第四,强化学习保障机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有条件的党组织,要优化和完善内部学习资源,建立教育培训基地,配备微机室、多功能室、图书阅览室、高标准教室,开辟党建网站,修建“信息高速公路”,编写各种培训教材,实行网上培训。各基层党组织要普遍建立自己的学习室、阅览室,为党员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要开发外部学习资源,使党员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在健全物质保障基础上,要注重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部门和行业培训机构学习、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作用。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加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学习教育网络建设,加强数字图书馆、数字出版物等网络学习教育平台建设,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党员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第五,完善指导基层学习的制度。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促进和指导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基层基础工作,对我们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党历来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特别指出,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在各级党组织中,基层党组织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工作最实,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基层政权是否巩固、基层社会是否稳定、基层工作是否扎实、基层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是否安居乐业,基层党组织是关键。这就决定了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中,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学习型党组织尤其重要。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帮助和指导,要通过“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扶贫帮困”等活动机制,切实帮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以制度化建设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28.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7.

责任编辑 何成学

(执笔人:韦英思、齐先朴)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 Deep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Party Organization

Research Group

(Party School of Guangxi Committee of the CPC, Nanning, Guangxi 530021)

Key words: the CPC; learning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作者:课题组

农村学习型远程教育论文 篇2:

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目标、路径和对策

摘 要: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城市不断超越自我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这一必然趋势,本文以宁波为例,谋划了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十大目标;规划了“融入式”、“带动式”、“联动式”三条建设路径;提出了完善治理体系、加强顶层设计、绽放社会活力、强化服务保障、激发发展动力等深化对策,以期为同类城市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目标;路径;对策

作者简介:陈曙(1971-),男,浙江宁波人,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叶忠海(1939-),男,浙江镇海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学习型城市联盟咨询专家,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及学习社会。

基金项目: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宁波市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战略构想与推进策略研究”(编号:G16Y-10),主持人:陈曙;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委托课题“深化宁波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编号:NBTVU16-W01),主持人:陈曙。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20世纪末以来,我国已有近百个市(地)级以上城市先后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标并进行了实践探索,宁波市就是其中一个。宁波市作为一个文化源远流长的城市,一个经济繁荣的魅力城市,一个社会和谐的幸福城市,在新时期更需要通过深化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工作,来推动经济发展,来体现时代精神,来传承传统文化。现以宁波市为例,探索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目标、路径与对策。

一、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客观必要性

自《寧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明确提出“逐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教育”、“逐步建成‘学习型城市’”目标以来,宁波市积极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宁波终身教育体系框架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学习型组织建设初具规模,终身学习文化正逐步深入人心,终身教育法制化建设初入轨道。但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市民大众的学习热情和学习需求相比较,宁波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力度、进程、质量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不相匹配,市民对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有待提升,学习型城市“三大关键性要素”建设有待加强和深化。因此,深化宁波学习型城市建设势在必行。

(一)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宁波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之要求

“为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打下坚实基础”已作为“十三五”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两大目标之一。为此,宁波市提出“四个着力”的举措,即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着力打造港口经济圈、着力构建宁波都市区、着力提升国际化水平[1]。要实现“四个着力”,关键在于宁波市的人和人才的素质,包括创新素质、人文素质、开放素质乃至于国际化素质等,是否适应并能促进上述目标的实现。就具备创新素质而言,就必须激发宁波人和人才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才能,培育创新品格,这就离不开大力推进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城市。更何况,相对于传统型城市而言,“创新发展型”是学习型城市基本特征之一。创新型城市与学习型城市的本质特征是一致的,学习型城市是创新型城市的基础,创新型城市是学习型城市的发展。

(二)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之必须

宁波市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市化率,成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城市。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化,应包括物的城市化和人的城市化。前者,即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上的城市化;后者,即农民转化为现代文明市民。相对于物的城市化而言,人的城市化是农村城市化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中“新”的涵义,就是将“以人为本”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所在。换句话说,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同理,城乡统筹发展,既有物的统筹发展,又有人的统筹发展。宁波市要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城市,显然应是全面意义上的城乡统筹发展,其核心或者说重点应该是促进农民向现代文明市民转化。要实现人的城市化目标,社区教育、学习型城市建设,承担着“化人”的重任,促进农村人的素质转变,包括人的价值观转变、思维方式转变、社会劳动能力转变和行为方式转变等。据此,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宁波市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城市的前提、基础和关键所在,成为新型城镇化、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城市之必须。

(三)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宁波市实现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内在要求

《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未来的教育发展确立了目标,要在2020年率先形成学习型社会,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为实现发展规划的目标,继续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势在必行。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一则,可以促进宁波各级各类教育良性发展,有利于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制机制,有利于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有利于加强重视老年教育,以及各级教育的纵向衔接和各类教育的横向沟通;二则,可完善学习型城市的“构架”——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夯实学习型型城市的“基石”——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共同体,培植学习型城市的“灵魂”——终身学习文化[3]。这样,可有效地实现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所提出的目标。

(四)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所急需

当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二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来势猛;三是呈现“未富先老”的特点。宁波市人口老龄化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据预测,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020年底将突破160万、占比1/4,2025年将突破200万、占比1/3。面临老龄化的压力,如何科学而有效地减轻压力,乃至于变压力为动力?国内外成功实践证明,其中一个战略性的有效途经和举措,就是大力发展老年教育。这就对宁波市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提出了要求,即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要与老年教育结合起来。事实上,近10余年来,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有力地推动着老年教育发展。这是因为,要建设学习型城市,必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而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就离不开发展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是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学习型城市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急需,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有效之策。

二、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目标

根据宁波市“十三五”两大发展目标对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总要求、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以及国际社会关于建设可持续学习型城市的墨西哥声明,从宁波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现状出发,宁波市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总目标:到2020年,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得到完善,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共同体得以拓展和深化,终身学习文化蔚然成风,市民的学习参与率明显提高,宁波市逐渐成为一个学习、创新、生态交相辉映、充满创造精神和社会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城市。

上述的创建目标,可作下列的具体展开:

1.大多数宁波市民能将学习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成为市内大多数单位和组织的核心理念,全市形成浓厚的终身学习氛围,学习活动成为全市的时尚。

2.全市市民的学习权得到保障,城市能为每个市民提供学习机会,特别能保障和满足城市弱势人群的学习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

3.全市的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和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在组织课堂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探索团队学习、体验学习、远程学习等模式。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居民能够享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各地建成方便快捷的居民学习服务圈。广泛开展公民素养、养生保健、运动健身、人文艺术、科学技术、职业技能、生活休闲等教育活动。

4.全市的教育资源的整合度、开发度、共享度显著提高。城市各类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显性的教育文化机构教育资源,100%面向城市社区开放,社区居民能充分共享;隐性的社会非教育机构教育资源,城市社区能积极开发和利用;社区居民中的教育资源,能了解掌握并作为宝贵资源充分运用;无形的教育资源,城市社区能自觉总结提炼并加以利用。

5.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基本覆盖全市,学习型机关创建率达100%,学习型社区创建率达70%,学习型企业创建率达50%;各类学习共同体数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涌现出一大批学习创新型组织和学习创新共同体。

6.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内外协调的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得到完善。

7.社会活力得到解放和增强。志愿者队伍数量和质量得到较大幅度增长和提升,城市市民能在学习型城市建设全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社会组织活力得到激发,民营企业积极介入,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共同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新格局。

8.形成和健全学习型社会建设保障的长效机制。市、区两级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和学习型城市建设促进委员会”;《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得到完善及其实施细则得到制定;以及建立和完善学分银行制度、质量保障制度、评价监测制度、激励表彰制度和队伍建设制度等。

9.全市市民对全民终身学习的知晓度、认知度、参与度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物质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全市居民的幸福指数、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得到明显提高,城市的和谐程度进一步增强,全市步入生态型、健康型城市。城市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明显高于其它城市。

10.城市的开放度、国际化进程达到国际化城市的基本要求,多元先进文化融合度领先于其他城市。

三、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路径

(一)融入式路径:把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融入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进程之中

从系统论角度来看,宁波市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是个母系统,学习型城市建设则是个子系统。作为子系统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必须置于和融入到宁波市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总体建设之中,并以此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总背景、总动力、总条件,才能有效地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实现以学城建设为基础,“多城共建”的新格局,从而使宁波市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二)带动式路径:以城带乡,城乡一体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

当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城镇化战略概括十六个字,即“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宁波市来说更是如此。宁波市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就提出,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反哺能力、带动能力。这对宁波市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来说也不例外,何况,在这方面宁波市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未来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健全”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城市辐射性功能、示范性功能和服务性功能。

(三)联动式路径:区域间统筹兼领、联动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

与全国一样,宁波市学习型城市建设不同程度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这种区域不平衡性,规定着宁波市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必须贯彻区域分异原则,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根据整体相关原则,又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不同类型区域间联动式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为此,宁波市的中心城区、农村地区、边远山区、沿海岛区之间,需建立和健全统筹联动的长效机制。

四、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对策

(一)改革宁波市学习型城市建设模式,完善治理体系

1.转化宁波学习型城市建设模式。建设模式是学习型城市之“要件”,根据党和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建设管理的目标、社会民众的内在意愿,以及国际社会城市管理创新导向,从目前宁波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际出发,应进一步由政府统包式的单建模式转为由党政主导下的“多力合一”的共建模式,发挥党政主导力、市场调节力、社会参与力、教育支撑力、基层社区和单位自治力和社会民众主体力的协调互动、优势互补[4]。

党政主导力在构建学习型城市中起着宏观调控作用,具有编制规划、立法和制定政策、统筹协调、经费保障、督促检查等职能,由微观直接组织学习活动转向宏观调控和保障,并调动和整合各方力量参与建设活动。市场调节力在构建学习型城市中起着调节作用。通过市场的内在机制,调节学习型城市构建中供方与需方的关系,以及调节学习型城市建设与其他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社会参与力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起着助推作用和中介作用。社会力量发动组织起来后,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项目和教育培训项目,同时社会组织还可在政府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之间起中介作用。教育支撑力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中起着教育基地和专业支撑作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让社会民众共享,学校主动与社区沟通,乃至于“学社融合”,支撑学习型社区构建。基层社区和单位自治力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中起着基层社区和单位的自治作用。在创建学习型社区和单位中,基層社区和单位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充分发挥着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等作用,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奠定基础。社会民众主体力在构建学习型城市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最终价值取向在于促进社会民众的全面发展,其建设必须依靠广大社会民众,在参与建设全过程(设计、实施、监督、评估等)中,社会民众作为主体,充分发挥着创造力[5]。

2.完善宁波学习型城市治理体系。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告诉我们,要形成一个充满活力、高效率的治理体系,就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和封闭性原则,宁波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尤为如此。完整的学习型城市治理体系应由多个子系统构成一个彼此独立、相互联系、有机整合的管理网络。

决策系统是学习型城市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理活动的方向和成败,正确的决策是正确管理控制的首要条件。为此,当务之急,宁波市要建立市、县(区、市)、乡镇(街道)三级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促进委员会,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决策职能。执行系统是学习型城市治理体系中的执行机构部分,它的任务是执行决策中心的各项决定。执行系统在“纵向”和“横向”关系上均应职责分明,各谋其政,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职能,有序地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参谋咨询系统是学习型城市治理体系中的参谋部,为决策系统提供决策咨询。该系统的机构由该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实际是一个智力优化的专家群体。监督系统是学习型城市治理体系中的履行监督职能部分,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执行的有效性和符合目的性。其主要职责是,通过事前监督,防止决策机构作出不科学的决策;通过事中监督,防止执行机构及其人员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出现偏差;通过事后监督,查明执行效果,若有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责任者,并分析决策本身的可靠程度。反馈系统是学习型城市治理体系中的信息反馈部分,这里主要是指控制信息反馈的组织系统,即信息机构。该系统的机构是反映决策的执行情况和执行过程中需要解决问题的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信息反馈,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进行控制和调节活动提供依据。

(二)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营造终身学习文化氛围

1.及时编制宁波市学习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有目标、有计划、科学而有效地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需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发展蓝图。其中,包括高标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积极拓展和深化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继续深入营造终身学习文化等三大关键性要素建设,以及学习型城市的队伍建设等,并将学习型城市建设逐步纳入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考评主要指标之一,作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建立以创建学习型城市为基础的“多城共建”的内在机制和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以学习型城市建设为基础,与“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多城进一步建设,加以整体性规划、整体性定期研究、整体性督查评估。为了使学习型城市建设规划有法可依,应尽快制定《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实施细则。

2.进一步营造终身学习文化氛围。文化,是城市的气质和灵魂;学习文化,又处于整个文化的基础性、全面性和战略性地位。其中,终身学习文化,不仅是学习型城市之“灵魂”,而且是整个城市发展的精神支撑力、创造力和活力的源泉。据此,必须把终身学习文化的营造,放在学习型城市乃至整个城市建设的优先地位。从宁波市的实际出发,拓展和深化终身学习文化的营造,更是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点。从文化结构学视角,可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立体式深入营造终身学习文化。不仅如此,在深化营造终身学习文化过程中,要发扬宁波市教育与文化融合的特色,与发扬宁波市”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优秀传统,发扬开放兼容、崇文厚商、创业创新、诚信务实为主要特征的甬城文化结合起来,与宁波市构建“东亚文化之都”有机结合起来。

(三)发挥主体性和培育社会性,绽放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社会活力

宁波处于空前的社会变革时期,大量人口处于流动和非组织状态,要达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境界,仅靠党政力量是远不够的,必须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依靠社会力量共同推进[6]。

1.重在充分发挥社会成员的主体性。要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就要解放和增强构成社会的个体的活力,发挥每个社会成员的主体性。“人是主体”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内容和体现,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就要发挥社会成员的主体性。何况,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城市及其人的发展,社会成员主体性的发挥,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天职”,也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根本保证。要充分体现社会成员的主体性,就要提高社会民众参与度,包括参与的广度、深度和高度。要充分体现社会成员的主体性,就得巩固和发展志愿者队伍。社会志愿者是公民自主性人格的体现,是社会成员主体性的充分反映,是学习型城市建设最具生气和活力的象征。要充分体现社会成员的主体性,就得优化对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服务。人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也是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元推动力。

2.重在进一步培育社会性。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社会领域曾长期依靠行政力量发挥作用,社会生活的运作也依赖于行政系统,这就造成社会的自组织能力很弱,甚至社会本身的存在空间也被行政力量挤压得十分狭小。这种行为惯性在宁波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一方面,党和政府强有力地推进;另一方面,社会性缺乏在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宁波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就要重在培育社会性。要培育社会性,首先要强化“社会性”这个基本的核心概念。要培育社会性,就得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组织问题多次强调,且专门指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7]要培育社会性,就得促进学习共同体的生成。学习型城市的基石,不仅有各类学习型组织,还应有各类学习共同体。据此,在宁波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除要继续加强创建社区各类学习型组织外,还要加大对学习共同体(学习团队、学习联盟等)的培育力度。

(四)健全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强化终身学习服务保障

1.优化终身学习实体服务平台。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是学习型城市之“架构”。尽管宁波市已形成终身教育体系框架和终身学习平台,然而离高标準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终身教育体系内部一体化方面,要着力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纵横整合的一体化教育体系;在终身教育体系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要着力使所构建的一体化教育体系必须与外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与改善相协调;在优化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方面,要着力延伸和完善终身学习平台。

在初步建构起市、县(区、市)、镇乡(街道)、村(社区)四个层级和由学校、行业、社区、网络四大系统组成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应当继续在下列三方面努力。首先,面上延伸拓展。在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重心向下、面向基层的原则,不断将终身学习的网络铺设到市民家门口,通过发展实体的庭院课堂、睦邻点、家庭學习点、社区读书读报组等载体,使居民就近方便地接触到学习活动。其次,质上内涵发展。密切各层级间的联系,树立教育服务意识。明确各层级的职责与使命,实现各层级间的有效衔接与相互沟通,优化整个体系的运作效果。三是完善终身学习在线服务平台。吸纳云计算、大数据、慕课等新技术和“互联网+”的新理念,搭建终身学习在线服务平台,满足并引领居民的学习需求。通过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资源库,发展网络教育,包括网上课堂、网上学校、计算机支撑的合作学习服务系统,推进数字化学习方式,开展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建设数字化学习型社区,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

2.强化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保障措施。加强相关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和志愿者为数量主体的终身教育队伍。同时,组建一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咨询专家队伍。建立和健全专职教学和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专业职务评聘制度,其在薪酬待遇、业务进展、专业职务评聘等方面享有同类学校人员的权利和待遇,从队伍上保障深化学习型城市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学习型城市建设同样如此,理论上不清醒,工作上就会左右摇摆。要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应用研究、国际比较研究。

(五)加快学习相关产业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激发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动力

在知识经济浪潮下,学习产业和文化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在现代城市发展中进一步凸显,学习和文化的经济功能正逐步被认同和发现,学习和文化产业引领未来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发展共识,“宜居之城”、“学习之城”、“文化之城”将是宁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宁波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应及时打通学习、文化领域与经济领域的隔离,使学习相关产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使学习型城市建设与创新创业有机结合,激发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持续动力。另外,应加大对终身学习的实体、设施和资源建设的投资力度,打造宁波学习品牌,以投资拉动相关行业发展,满足市民学习需求并带动相关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7.

[3]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Z].2014.10.

[4]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制定宁波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Z].2015.12.

[5]关于征求《宁波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Z].2015.8.

[6]叶忠海.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4.

[7]叶忠海.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与探索[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1.

责任编辑 王国光

作者:陈曙 叶忠海

农村学习型远程教育论文 篇3:

农村村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探析

摘要:为切实加强农村村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当前应重视采取的对策是: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加强村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规范设计;完善村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紧密联系实际,确定科学、适度的学习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选派和培训学习骨干,成为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带动力量;创造和改善改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学习氛围等。

关键词:农村;学习型党组织;思想认识;制度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新任务。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应是一项上下齐动,全党参与的活动。党的建设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党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党员素质的提高,与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关系密切。充分发挥农村村级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在基层形成争创学习型党组织、争做学习型党员的良好局面,这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是增强我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基层党员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的客观要求。农村党员分布范围广,学习条件相对较差,而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责任重大,因此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应当受到足够重视。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最近对沈阳农村部分农民党员进行了专门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2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14份。通过数据统计,反映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我们加强农村村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基本情况评价

(一)总体情况较好

首先,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所提高。在调查农村党员对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是否必要一题中,有约77.6%的人选择了“十分必要”和“必要”。在调查农村党员对“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政党这些概念的理解程度”一题中,有将近74.3%的人选择了“了解”。其次,农村村级党组织的执行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表现为执行信念更加坚定;执行制度和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执行的成效更加突出。再次,农村村级党组织的公信力有了较大提升。调查表明,沈阳市农村村级党组织积极利用多种学习途径,通过组织文体活动、公益活动、讲座,开展爱心捐助、扶危济困活动等渠道,关心农民身心健康,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大力推动民主管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积极想办法、寻找解决思路,显著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力。

(二)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对学习缺乏足够的重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由于条件所限,有些农村村级党组织正常活动运转困难,重经营轻学习的现象仍然存在,还没有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ilwTAA摆到应有位置。农村基层党组织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指标上,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停留在“喊起来重视,工作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在调查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这一概念的提出时间一题中,只有45.8%的人能准确回答出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在调查沈阳市农村党员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相关信息是否是出于主动获取一题中,只有40.7%的人表示是主动获取。

其次,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学习靠自觉,也要有制度约束。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需要进行长期坚持的任务。根据调查发现,这些年来,沈阳农村村级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逐渐开始加强制度建设,并形成了一些学习制度,但这些制度大多较为松散,表现为原则性较强而具体约束欠缺,执行过程不严格,尚未建立起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使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不能做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在调查农村党员对“所在单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最突出问题”的看法一题时,制度上的不健全位列第三。

再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形式载体和方法手段有待进一步创新。农村党组织的活动方式通常是上传下达学习文件,形式呆板僵化,方法陈旧,脱离实际,枯燥单调,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解决农村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调查农村党员“最希望的学习形式”一题中,短期集中培训、在职教育以及专题研讨交流、网络学习等形式成为最期待的学习组织形式,反映出新时期农村党员对于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多样化的迫切需求。

最后,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调查发现,一些党员干部将学习理论和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做得不够到位,有的甚至学用分离、知行不一。在调查“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哪方面最薄弱”一题中,选择“与岗位职责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比例最高,达到31.8%。在调查“您所在的党组织作用发挥情况如何”一题中,“片面强调党建工作忽视具体业务”的选项率最高,达到34.1%。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首先,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已进入了一个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打破了中国农村长久以来的封闭状态,新的中国农村的社会联系网络正在建立。某些党员干部经不住市场经济的考验,有的理想信念动摇,对前途丧失信心,有的人生价值观错位,有的党性原则丢失,为个人谋取私利,这些现象对农村党建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对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其次,某些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从调查结果来看,某些农村村级党组织的上级党政领导人和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存有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对农村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如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建设上,忽视或不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就农村村级党组织自身方面,虽然有的制定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相关学习制度,但学习计划不够明确,学习内容不够合理。农村党员自身对学习重视程度还不够,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没有把学习摆到重要的位置。

再次,缺乏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顺利发展只有具备了高素质、高文化水平的人才支持,才能成为可能,但现实情况下,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缺乏数量足够、质量优秀的人才。从农村内部培养优秀的、能够领导广大农民党员和农民群众共同学习政治理论、经济建设、农业科技文化等知识的人才,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确有困难;基层党政部门对人才的培养和支持程度还比较有限,使建设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缺乏人才支持。

最后,农民党员整体素质较低。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我国广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落后、农民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再加上农村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当今中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现代化水平不高,在接受新观念、增加新技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独立获取和分析信息、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带来很多阻碍

二、加强村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首先,县、乡党政部门要提高对农村学习型党组织建

设和开展党员干部学习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改变过去过于强调经济建设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过分注重学习形式忽视学习效果的做法,把建设农村学习型党组织和促进基层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高度重视,加强指导和监督,积极深入基层指导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其次,农村村级党组织和农民党员自身,要增强新时期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正确处理好追求物质利益和理论学习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把对各种理论的学习摆在应有的位置。党员干部要学会有效地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向实践和向群众学习的热情。要在工作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进行工作,两者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互相提高。最后,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校的作用,在调查“您更希望参加哪类机构的外送培训”一题中,选择“党校”一项的比例最高,占到39.5%。

(二)加强村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规范设计

建设好村级学习型党组织,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备、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我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党内生活制度,这些制度本身就是很重要的学习制度,在建立学习型农村村级党组织中,要充分发挥这些制度的保障作用。首先,建立行之有效的基层党组织学习制度。推进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进程中,要围绕“终身教育”与“综合教育”的学习理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团队学习目标、团队学习计划以及行之有效的执行方案,做到用制度管学习、促学习,促进党员之间交流学习内容、学习收获并取长补短。其次,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教育培训制度,建立起多样化、多渠道、立体式的教育培训制度。包括制定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农民党员的教育培训计划、进行参观考察、专家学者专题讲座、开展专题研讨活动等制度。

(三)完善村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

首先,要完善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机制,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供保障。县乡党政机构应有专门负责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农村村级党组织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领导带头。其次,要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建立队伍管理机制、建立培训管理机制、建设宣传推进机制等。再次,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学习考核评估制度,以考促学、以考促用。最后,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引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竞争机制,制定出一整套创建基层学习型先进党组织、学习型先进党员的考核奖惩制度和办法。健全理论与实践结合机制,检验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检验村级党员干部实际工作能力有无提高。

(四)紧密联系实际,确定科学、适度的学习内容

针对农民党员的基础条件和实际工作特点,应当确定适度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比较通俗易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理论素养的相关知识;指导实际工作的科技知识等。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实践、新要求。应在学习时政理论、提高思想认识的前提和基础上,不断拓宽学习内容的广度,特别要结合农村基层工作实际和农民党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和掌握党的现行农村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致富以及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内容紧紧围绕“基础性、应用性和前沿性”的特点。

(五)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农村村级党组织应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在学习方式、方法、途径、载体上进行探索创新,使学习活动更加喜闻乐见,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易于接受,更加富有成效。首先,基层党组织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的过程中,创建一个开放、互动、浓厚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方便党员干部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共享;要通过构建的学习平台,结合自身工作需要,选择灵活的方式方法,学习有用的知识,扩大自主学习的空间。其次,要改进过去单一化、模式化的学习方式、方法和途径,增强学习的吸引力。除传统的会议学习、读书看报外,可以综合运用专题调研、主题宣讲、专题讲座讲坛、报告会、专题电视片、主题学习教育、读书会、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参观考察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途径。最后,要充分积极利用网络教育、远程教育为农村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

(六)选派和培训学习骨干,使其成为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带动力量

农村村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带头人、学习骨干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要进行“派送人才”。县、乡党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建设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人才支持力度,把那些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并了解基层工作的人才派往农村搞建设,带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党员进行有效的学习,传递知识,启发思想,开拓思维。其次,要重视“就地取材”。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掘农村党员干部自身潜力。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如基层党校学习、远程网络教育和各种培训班等增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尤其是村级党组织“一把手”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领导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活动的骨干力量。再次,大力“开发人才”。最后,务必“留住人才”。

(七)改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对基层党员的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应当为农民党员的学习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包括提供必要的学习场所、选择和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开展必要的考察和调研活动、进行总结和交流等。为此,应当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设备,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展,物质条件逐步改善,在经费的安排使用上,应当舍得投入,适度投入。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投入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学习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形成学习有用、学习有效、学习光荣的氛围,引导农民党员积极参与,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李纬玉,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0,(5)

[2]钟爱保,陈伟金,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刍议[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0,(4)

[责任编辑:王建武]

作者:赵兴宏 胡立洲 赵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实验室教学分析论文下一篇:新课标教学高中物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