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团队最大的敌人

2022-10-21

第一篇:谁是团队最大的敌人

《谁是教育的敌人》读后感

暑假伊始,静下心来,拜读了郑杰和徐红两个教育名家合著的《谁是教育的敌人》一书。本书是以对话的形式就中小学教师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两人你答我问的对话中让我们走近教育现象,更深一层次去思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去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

郑杰,曾当过中小学教师、校长,现是自由教育者和撰稿人,著有《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学校的秘密》、《从校长到幕僚》等专著,因其观点新锐,被戏称为“另类校长”。

徐红,语文特级教师,现任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上海市实验学校是上海市教委直接领导的一所市重点学校,是一所集教育科研于一体的中小学十年一贯制的学校。

我想,这样的两位教育管理者必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教育更需要情感还是理性

徐红老师相信情感和直觉的力量。她谈到:理性是为感情服务的,因为爱教育我们才做教育、才做的好教育,这是一个前提。

而郑杰老师谈到了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情感驱使,男性比女性更能觉察到自己的理性,也能自觉接受理性的指引。他的观点是:

----价值观是理性的产物,是人类用理性进行澄清的结果。

----我从来不藐视情感,我认为情感是人类最美好的真实存在,因为有了情感我们才能体味到生命的力量。而我认为理性,也只有理性能够让人感觉到生命的意义。也就是说,价值观决定着我们为什么而活以及如何活,情感可以让人活的更好、更精彩。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性要高于情感,一个真正受过教育的人,会自觉地将情感之余理性的控制之下,让情感成为理性的奴仆,让情感俯仰理性的鼻息,让一切情感全都沐浴着理性之光。

----理智型的校长不是没有情感,习惯用头脑去分析,先辨别情况再采取行动。”

显然,在这些对话发现中,郑杰老师更能理性的看待教育管理,当然他也承认理性的教育也需要感性的管理。

学校是一个学习型组织

只有在学习型的组织里,才能让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真正融为一体。学习型的组织应该具备四个特性:开放性、民主性、合作性、自主性。这是他们的共同认识。但又在以下对话中一一验证,要达到“学校是一个学习型组织”这个目标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

----学校是开放的,教师和学生的头脑是开放的,学校信息是开放的;学校的内外资源要共享;那么人力资源的开放能做到吗?人才能进能出可以做到吗?学校解聘一个不称职的老师比留在一个优秀老师还要困难。

---- 学校中彻底的民主是没有的,在学校管理方面你不能彻底民主,否则你全听大多数人的意见很有可能导致失职。

----少讲团结,多讲合作。作为学校每一个自主团队,需要精神基础——团结,同样也需要在尊重多元化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多赢的合作关系,这样团队才能走出瓶颈,走向创新,更需要团结基础上的有技能、有方法的有效合作能力。

----在一个学校里若管得越多,相反人们做得会越少。急功近利的环境,教育专家推波助澜,参与制造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肥皂泡,领导管得越多,教师做得越少,同样,教师管得越多,学生学得越少。在大环境下要想独善其身很难,你很想做的事情常常不允许你做,而即使允许你做,技术条件又达不到。“一刀切”的管理与要求捆住了学校、限制了老师、害苦了学生,热情和创造力一点点被磨灭。

看到这儿,我不禁疑惑了,什么样的学校才能是一个学习型组织?

教育理念

----教育的好坏决定未来社会的状态,今天社会状态反映了以前的教育结果。目前乱象丛生的社会是我们多年教育失败的后患,同时,几天急功近利的教育必然会影响到现在的孩子,未来的社会。就目前状况来说,不可否认我们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讲是失败的,原因在于我们忽略了教育中最根本和最核心的东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拼命育分。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教育好不好,关键是看培养出来的人好不好。很多西方国家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教育的目的,把批判性思维纳入课程。新加坡在建国初期就将教育的目的定位为“培养好人”。我们的教育目标也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然而,事实却是教育目标成了纸上谈兵,“思品课”成了考试的科目,背诵代替了行为,学做两张皮,就连对教师师德考查也是通过网上答题的形式来完成。很多教师上课既无理念也无目标,只是带着教学内容,尤其是带着考试的内容进课堂。为高考而教(学)成了唯一的目的,成绩也成为唯一的评价衡量手段。

----优秀的老师有着牧师般或者宗教般的情怀,懂得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幸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为什么总是试图把草当树来种呢?

是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方向。我们总把草当成树来种。只要你踏进校门,不管你是花草还是树,反正都要把你弄成参天大树,这让学生成长得很痛苦。其实这个世界,既需要草的绵密青绿,也需要的花娇艳绚烂,以及树的苍翠挺拔。

教师的专业发展

----国外把教师由实习期到专家教师分为三个阶段:新手阶段、中间阶段和最后阶段。在新手阶段,允许教师有失误,在失误中成长;在中间阶段,教师积累了实践经验,能够自觉调节;最后阶段只有部分老师能够超越自我成为优秀的教师。

联想到对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目前都会参加一年的见习教师培训,同时学校也为新教师配备了学科导师和班主任导师,先从教学规范,教学模式,教学行为从一点一滴抓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们必须先“入格”才能“出格”,先养成规矩,才能突破规矩,教有定方是走向教无定方的前提。

----老师最欠缺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教学目标,方法和模式。集体备课和课堂观察能够使他们少走弯路、减少失误,减少才生手成为熟手的时间。

对于这一点,学校也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和课堂观察对老师的重要性,也是对教师校本培训的两大抓手。但总体而言,我们大多数教师缺乏专业意识,从来也没有认识到老师是个专业。另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有规律性,是有一定的阶段性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因此,培训更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当然我们的师训工作也在不断提高。

职业倦怠

---职业满足感的人有两个特点:一是有方向感,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为什么要到那里去;二是有可控感,能够将正在做的事情控制在自己能控的范围内。一名教师,如果没有自己的梦想,屈从急功近利的趋势,只能将教学僵化为完成固定的课本内容讲解,日复一日肯定会失去教学的热情和兴趣,职业倦怠成为必然。将教师职业当做一份事业的人则不一样,他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和创意并为此主动学习反思。

----职业倦怠与老师缺乏智慧和情感有关,随着岁月见长,老师失去了热情和创造力,尤其是在学校越来越像一架组织严密的机器的时候,教师待遇、评职困难和工作环境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职业倦怠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个学校如何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严峻课题。学校的文化、课程都需要老师的认同,凝聚力工程相当重要。

《谁是教育的敌人》中,虽然每次对话的篇幅不长,但智慧的火花、思想的碰撞处处可见。郑杰老师是个很有思想的人,从他与徐红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他这位“另类校长”的理智和深刻与徐红校长的温和和包容。这些对话体现了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和博大情怀,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对教育实践工作的新的思考。

在教育思想的碰撞中,在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中,在深邃而不失幽默、轻松但直抵问题本质的对话中,逐步理解了困扰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实际问题。随着对话的深入,对书中提出教育存在着两大敌人的观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统一思想”是教育的两大敌人。教育一旦从实际出发,那么教育的大问题便迅速被实际中的小问题所羁绊,最终葬送在功利世界里,失去梦想的光辉;教育一旦统一思想,则会使教育者失去思想和灵魂而沦为行尸走肉,也会使教育不幸再次成为政治或经济的奴仆和帮凶。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校长是一校之魂,一个学校没有了魂,这个学校就失去了办学的方向和目标。一个好校长应该把办出有特色的学校作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社会呼吁有思想、有胆识的好校长。

好校长成就好老师,好老师成就一所好学校。记住一所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记住了老师。不是说学校教育不重要,一所好的学校,它有好的学风、好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但有时候觉得,遇到一位好教师比上一所好学校更重要。好老师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是学校形象的代言人。好老师就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所在。因此,好校长更应该提供教师一个愉悦的环境、发展的平台。

第二篇:安逸是最大的敌人

30岁,一个让人惶恐的年纪很快来到了,他发现自己还没做好任何准备,就连最简单的尝试都没有经历过,他没有任何资历,当然也就没有朋友,没人愿意认识他。

如果你在年轻时没有得到“必须打起精神”的警示,你也会面临安逸带来的危险:一个没有危机感和上进心的人,眨眼间就会把人生最重要的时光变成白纸。它会摧毁你的人生基础,机会,朋友,运气,包括前进的方向!

安稳的生活是成功的大敌,享受生活是失败的第一步,是你的人际圈逆向萎缩的开始?因为你正在失去做人的资本。

你需要记住的:

安逸的心态总会为你制造一个在不知不觉中错过重要机会的环境。 你不仅将失去非常关键的机遇,还会错过某些对你很有帮助的人,你生命中的贵人,他从窗外经过,你却正在房子里闭着眼睛沉迷享乐。

因为安逸,你将失去危机感和掌握方向的迫切感。

你认为自己现在很年轻,一切还来得及,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定可以找到人生的目标,并且在需要的时候,把事情做得很好。于是你分分秒秒都在浪费时间,在声色犬马中停下脚步,停止自己人生的成长,并意识不到这是错误的。

当安逸?态主宰你的大脑时,生活马上就会糟糕起来,你将失去对自己的真实判断。你的机会正在流失,朋友越来越少,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无助的人,可你的脑子却还做着不切实际的春秋大梦!

殊不知,人生最重要的就是20几岁这个阶段。此时的每一天对你都很重要。

你要对自己定位——这些年来我学到了什么,这些知识可以做些什么?

你要对未来做分析——社会是什么样的,它需要我做什么?

你要做好充足准备——我想做什么,我能怎么做,我还缺什么,我需要怎样寻找机会,如何结识那些对我很有帮助的人?

如果你缺乏这样的心理准备,即便现在活得很舒适,感觉不到有什么风险,实质上却是让自己掉进温水煮青蛙的陷井。

告别安逸:决心有多大,成就有多高

当你决心钻出热被窝时,温度一定会上升?,你的皮肤一定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寒冷!

当你开始蔑视安逸,那么安逸的心魔将无法寻找到你内心的漏洞,它只好乖乖地撤退,并且远离你的生活!

如果你觉得目前的自己是幸福的,有一个温暖的家,一份还算可以的工作,谈及成功之类的话题,你就皱起眉头,谈到一切开拓自己人生的行动,你便感到厌烦和抵触,那么如无意外,这一生你将平淡无奇地度过。

布鲁斯•麦克莱兰(Bruce MacLelland)在他的《想象力带来富有》(Prosperity Through Thought Force)的书中,提出了“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You are what you think, not what you think you are)的概念。

每个人内心的渴望都会产生吸引力,积极的渴望产生积极能量,吸引更多的积极能量;消极的渴望产生消极能量,吸引更多的消极能量。能量无处不在,它伴随我们的一生。你看不到它,但伸手就可以抓到它,它可能是创造性的,亦会是摧毁性的!它的性质,取决于你当时的状态!

一个创造性的人,他的周身布满创造性的能量;

一个自卑的无所事事的人,我们在他脸上甚至可以看到死神的颜色!

他在摧毁他自己,也会摧毁任何一个走近他的人!是的,事实就是这样的,一个游手好闲、自甘堕落的人对他自己和我们都是危险的。

无数的事实正在验证我的观点,亲爱的读者,如果你不相信,尽可以去查证那些励志心理学书藉或者任何一个国家的有据可查的调查案例。

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这辈子基本不会做成什么大事,而一个希望有所成就的人则有很大的机率在某一天实现他的理想。

听着越来越奇妙了!可事实就是如此!这不是命运的安排,如果你相信占卜或者宿命,那就是错误的,是你找错了方向和解释,这一切都是由你内心的渴望决定的,所有的奥妙都在你自己的身体内。

当一个年轻人展望自己的将来时,你会建议他想些什么?

下面的三个选择题是我认真向年轻人推荐的,因为这对他将非常重要: 你对改变命运有多少兴趣,你的成功几率就有多高!

1、面对未来,你是害怕失败还是渴望成功?

2、你认为野心和安逸哪一个对现在的自己更重要?

3、假如十年后的你和今天没有任何区别,你是否能够接受这样的人生?

渴望成功的人,他会努力捕捉每一个机会,于是机会就像被花粉吸引的蜜粉,纷纷向他跑过来;

害怕失败的人,他会习惯地对自己说:“只要不跌倒就可以了,所以我坚决不能冒险!”正如他所想,他讨厌机会,机会也会离他远去。 有些人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就已经学会了自我麻醉:“这样就不错了,我不能太辛苦!100万和50万对我来说没有区别!我觉得当下的自己不需要改变,因为向上爬总是有风险的!”

因为这个想法,他们很自然地放慢脚步甚至停下观望。这样的人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还不错,在做人方面一直比较成功,因此不需要去认识更多更有品位的人,也不需要太把机会当回事。

努力做事情有什么用呢?他觉得对他这样的做人比较好的人来说,没什么实际意义。就算有人过来对他说:“嘿,我欣赏你,愿意去做我的销售部主管吗?”他也可能摇摇头,耸耸肩,非常绅士地回答:“不,我想休息一下。”可是事实上他并没有这样浪费机遇的资本。

我敢肯定,当他拒绝一个销售部主管的职位时,一定会有超过四个以上的朋友选择离他远点!

对这三个问题做出不同选择的人,10年后他们之间的差距一定是天壤之别!

●30岁之前太安逸,30岁之后就会没有动力

有一天,一头猪到马厩里去看望他的好朋友老马,并且准备留在那里过夜。天黑了,该睡觉了,猪钻进了一个草堆,躺得舒舒服服的。但是,过了很久,马还站在那儿不动。猪问马为什么还不睡。马回答说,自己这样站着就算已经开始睡觉了。猪觉得很奇怪,就说:"站着怎么能睡呢,这样是一点也不安逸的。"马回答说:"安逸,这是你的习惯。作为马,我们习惯的就是奔驰。所以,即使是在睡觉的时候,我们也随时准备奔驰。"

选择安逸还是准备奔驰,一开始就至关重要。一个满足于现状的你,只能够停留在最初的阶段,不仅不会有大的发展,而且还可能被淘汰,失去发展的动力。

在非洲尼日尔特内雷地区沙漠中,生长着一棵金合欢,有1800年的树龄了,虽然主干已弯曲,树身伤痕累累,绿叶也不多,但生命力旺盛,年年生枝发芽,是那里唯一生存下来的一棵树,尼日尔人视其为"神树"。

科学家曾对它进行研究,发现那里的气候条件绝不适合金合欢树的生长。沙漠终年干旱,日夜温差极大,天气几乎难以预测,几分钟前骄阳似火,几分后却忽然转变成狂风暴雨,有时还夹带冰雹、风沙。"神树"能存活千年,确是奇迹。

自从"神树"成名后,经过的车队与骆驼队都会自动自发地维护它,主动修剪残枝败叶,在它根部堆土,并拿出珍贵的饮用水为它灌溉,最后还竖立屏障遮挡风沙和冰雹。可是,条件好了,它却死了,让人遗憾。

1800年来,这棵树已习惯了恶劣的生活环境,由于人们善意的爱护和溺爱,这棵树不必再与环境抗争,结果反而丧命。它不是死于风沙、干旱、高温、严寒、冰雹的摧残,而是死于人们的精心护理,死于安逸的环境中。

30岁之前的你太安逸,没有风吹雨打,就好比温室里的花朵,只会越来越娇气,一经风雨就会凋零。这样的几十年的安逸生活已经让你丧失了适应外界环境的意识,30岁之后的你怎能还有动力?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从安逸的环境里走出来,去接受外界的风吹雨打。要像水手那样去勇敢地面对大海,在惊涛骇浪中扬帆前进。

30岁之前安逸的生活会让你滋生懒惰的念头,最终会让人失去向前发展的动力。30岁这个人生分水岭,正是你放弃舒适环境、直面人生打拼的绝佳时机,所以请你积极进取,以此获得最大的人生动力。

懒惰是事业成就的最大敌人,别梦想着什么都不做,等待着天上掉馅儿饼:这样的机率可以说是几乎为零。

30岁之前太安逸的生活会磨灭你的意志。

骆驼是一种生命力很顽强的动物,它从不在恶劣的环境下怨天尤人,也不是坐等着救星的来临,它知道要在艰难的环境中存活下去,只能靠自己。

于是,它渐渐长成了适合沙漠中行走的脚掌,用高耸的驼峰储存足够的水分和能源,在千里大沙漠中一步一步向前。

一个人的成功是练就出来的,这种练就就是你努力奋斗、敢打敢拼的意志,就像骆驼一样。

没有一个人是天生就拥有成功的素质的。但每个人都具有成功的潜质。一开始,成功者也只是一块粗坯,只是在生活的磨炼中,一点点去掉了不成功的痕迹而已。 有耐心雕琢自己的人,走向了成功,练就了成功的本领;

而那些只会享受的人,则是无限度地放大了自己身上不成功的痕迹,他们不肯雕琢自己,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

成功的创业者,都有一种骆驼般坚韧的劲头,而这种劲头正是你30岁之后源源不绝的动力。

第三篇:读后感-最大的敌人

最大的敌人

——读《鹦鹉鱼的睡衣》有感

“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开始读到这句话的时,我还很不理解,别人是外人,是最有可能成为你敌人的人,而自己怎么会伤害自己呢?在我读过这篇文章之后,我才明白其中的真谛。

文章讲述了一种生活在地中海的鱼——鹦鹉鱼,由于鹦鹉鱼能够互帮互助,所以一般的危险奈何不了它们,但这并不意味着鹦鹉鱼永远没有危险,因为它们怕死,他们想白天有同伴救它,晚上同伴睡着了怎么办?于是它们像蚕吐丝一样织成一件“睡衣”包裹在身上,这确定可以令它自己高枕无忧,然而这睡衣织得在牢固,以至于它们早上醒来要花很大力气才能从睡衣中钻出来,有时候,鹦鹉鱼病了,晚上睡在睡衣里,醒来时却没有力气撑开睡衣,这就麻烦了,因为同伴会以为它在睡觉,不便打扰。

鹦鹉凭着团结的力量甚至可以逃过聪明的人类的抓捕,却被活活困死在自己纺织的牢笼里,可见鹦鹉鱼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于外界的伤害,而是作茧自缚的自残,动物如此,人类亦然。

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是个“宴会狂”,他并非是被毒死的,因为那时毒药的药效还很慢。事实是,亚历山大在过量饮食后突然病倒,并在10天后离世。无独有偶,瑞典国王

阿道夫在一次宴会中狂吃海喝,还不忘享用14份甜品,最终搭上了性命。

亚历山大大帝和瑞典国王都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但作为一代帝王,他们没有被其它国王消灭,没有被夺权者暗杀,而是由于放纵自己贪食的欲望,暴饮暴食,活活撑死。他们的遭遇和鹦鹉鱼一样,都能抵制外界的侵害,但在危险过后,都无法逃脱自己制造的监狱,一步步走向毁灭。

“我们都是囚犯,不过有的是关在有窗的牢房,有的就磁在无窗的牢房里。”纪伯伦如是我闻说。这名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失败并不是败在别人的手中,而是败在自己的脚下。惟有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克服身上的弱点上,才能将自己解放。

第四篇: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看过《动物世界》的人都会知道,在非洲草原上,不管是跑得最快的狮子还是跑得最慢的羚羊,要逃避死亡的追逐,首先就要战胜自己。它们必须越跑越快,因为稍一松懈便会成为他人的美味餐点。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也不乏因无法战胜自己而失败的身影。古代,项羽失败后,愧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乌江。有人说:项羽最大的失误,就是在鸿门宴上未听从谋士范增之言,以至放“虎”归山,招致最后的失败。对此我并不赞同。细读史书,透过一幕幕细节,就会清楚的发现,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他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领袖气质。这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却不具备一种帝王的气度。他真正的失误不在于杀没杀刘邦,而是误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点上,就算他于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也一样会败于像刘邦这样的人手中。

近代,天京变乱可以说是洪秀全的滑铁卢之战。倘若进京后洪秀全领导班子能够摒弃农民阶级身上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缺点,最后也就不会发生手足相残,努力多时的成果最终付之东流。

现代,薄熙来因为各种罪最终锒铛入狱,或许仍然有人会对此找借口声称“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认为他会犯下如此错误是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拜金主义所致。然而为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有最美村官、教师这样为人民服务的身影,为何薄熙来身为身居高官却不能像这些人一样呢?仅仅是环境所致么,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他能够坚持原则,能够战胜自己心中的贪欲也就不会有如此闹剧。

相反,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最终会顺应历史潮流,赢得结局。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有人说多亏他有了一个足智多谋的范蠡和一个貌美天仙的西施。然而这只是一个有利的条件之一而已。倘若勾践在被打败后就一蹶不振,怨天尤人,那么哪怕来的是大罗神仙,他最终也只是个扶不上墙的刘阿斗。所以关键还在于勾践战胜了自己。

保尔柯察金战胜了自己,让世人看到了他那钢铁般的意志;张海迪全身高位截瘫,自学四门语言,成了着名的作家;霍金虽然瘫痪,却成了众所周知的宇宙之父……这些人,他们之所以取的了成功,都与他们战胜自己分不开。

人要想打败他人和困难,就必须先战胜自己。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很多人常常把战胜自己看做是一件无法实现的事情,所以自己才是那一道最大的魔障。对于在深海航海的船长而言,最大的困难不是汹涛怒浪,而是他是否能够克服害怕,冷静地识辨方向;对于在首次操刀的医生而言,最大的困难不是机器设备,而是他是否具备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坚持到手术结束。

所以请记住: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战胜了自己,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面试要建立自信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从外表看,我是个极其普通的女孩,这一点在我去参加面试的时候感受最深,在一群穿着颇有品味,皮肤娇好的女孩和女士群里,我倒显得有点鹤立鸡群。也许是觉得自己不可能被录用的缘故吧,那天面试的时候我没有像过去那样紧张,出乎意料,我成了72名应聘者中仅被录用的4人之一。

面试给了我成功的喜悦,更给了我成功的思考。过去我习惯于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外表普通稍差、性格内向、不擅言词的人,并且常常把头脑中的这个信号超常放大,所以只要是应聘带有人际交往色彩的职位时,背上都像压着一座山,还没等别人说什么,自己就先自认不行撤退了。这次面试成功让我总结出了一个原则,那就是,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充分利用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战胜不足带来的心理障碍,在实践中尽可能改正可改正的不足。

我的这条原则在以后的销售推广中兑现了。我在去单位做产品推广的时候,尽量不去想自己是个皮肤不好、不擅交往的人,而是以一个美容顾问的身份,发挥自己的医学优势,以向顾客分析皮肤新陈代谢的过程为基础,介绍皮肤保养的原理和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入了对公司产品的宣传,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发展了一大批客户,在所有推广人员中业绩排名第二,自己也获得了几千元的销售收入。

一步步成功的经历给了我更多的自信,我不再为自己的外表和性格而自卑。在做化妆品推广的间隙,我第一次找到地区卫生局的局长,向他介绍了我在本科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我工作、处理问题的方式与特点,并表明了我希望早一点到卫生系统做本行业工作的愿望。又一次出乎意料的是,在这次交谈的二十几天后,我收到了地区卫生局人事科科长的电话,她通知我到卫生局机关报到!

值得一提的是,我到卫生局工作后的两个月的时间内,还经常有原来化妆品公司的客户找我定购产品,她们说一看我就知道是个憨厚的人,她们信任我!这也是我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外表居然成了一个优势。

写这些主要是想提醒朋友们,不要为自己身上一些缺点和不足而烦恼或自卑,更不要让这种心理成为击败自己的工具,或许它正是你有而他人不具备的优势。要学会利用自己的优势,到实践中去建立自信,你将发现到处前面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沈志秀)

来源:21世纪人才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宿舍装扮大赛策划案下一篇:时尚杂志与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