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文化论文范文

2022-05-13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酒吧文化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汗水》是美国非裔女作家琳恩·诺塔奇荣获2017年普利策奖的作品,讲述了去工业化革命背景下钢铁小镇雷丁上一群蓝领工人的故事。本文从斐迪南·滕尼斯的共同体的概念出发,聚焦剧中的地缘共同体——酒吧。

第一篇:酒吧文化论文范文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酒吧文化差异浅析

摘 要:中西文化之间的显著差异为文化交流造成了巨大困难。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引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增强。酒吧文化作为社会娱乐生活和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也逐渐得到发展。因此酒吧文化研究也越来越成为跨文化研究领域新的关注点。然而,由于中西方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中西方酒吧文化也有着明显不同,核心价值观是造成中西方酒吧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

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变幻,中国与西方世界都形成了各自独特迥异的文化。虽有共性,但二者文化差异之广、之深很难一一道来。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起源,并且二者的政治背景、经济基础、地理环境以及宗教信仰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些不同因素都促成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而跨文化研究正是与中西文化差异研究在这一点上相交叉。虽然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和当今的全球化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同西方世界的文化交流,但交流中的文化差异却不可避免。本文从跨文化的视角着眼于中西方酒吧文化的差异,通过分析文化影响认知这一理论,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并指出核心价值观是造成中西方酒吧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

对中国文化而言,酒吧文化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酒吧文化源于西方社会,有着深厚的经济背景与文化背景。19世纪时,工业革命在英国高歌猛进,一座座繁华的都市从地平线上拔地而起,蓬勃发展。仿佛在一夜之间,酒吧成了繁华都市炫耀展览的橱窗。其实不然,酒吧在西方社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以英国为代表。而在中国,一开始酒吧寥寥无几。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酒吧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于各大城市,于是一种“新文化”—酒吧文化在中国应运而生。本文将以英国酒吧文化作为西方酒吧文化的代表,与中国酒吧进行分析比较。

一、酒吧在中西方的发展历程

(一)英国酒吧的起源及发展

在欧洲,尽管酒吧十分常见,但悠久的酒吧历史当属英国。起初,酒吧只是人们聚在一起喝酒的场所。随着罗马人的入侵,道路两旁出现了很多小旅店,这便是酒吧的雏形。14世纪时,家庭式酒吧十分流行,如今在一些乡村也可以看到。那时的酒吧与近日不同,是劳动阶层的专属,而上流社会人士却很少光顾。18世纪时,酒吧衍化为公共场所,不再局限于公路沿线而已在全国范围得到发展。中产阶级,如律师、商人等开始到酒吧里交际、谈生意或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酒吧成了他们经常出入的场所。除此之外,女性也开始成为酒吧的常客。美国社会历史学家安德鲁·巴尔在《饮酒》一书中写到,19世纪以前,吧台只具有比较单一的付货、记账、收款的功能,并不是客人饮酒活动的空间。后来,人们发明了一种环形吧台,这种环形吧台所带来的快捷方便的服务很快便风靡起来,而这自然而然也带动了酒吧的迅速发展。

到了19世纪20年代,大都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商业也异常繁荣。尤其是零售革命对大都市的消费生活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并引领着都市消费生活的时尚。自然而然,商店作为都市的时尚空间,对市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逛商店已成为了时尚潮流。为了追赶时尚的潮流,迎合市民的消费趣味,改变落伍的形象,酒馆的经营者和设计者开始向商店寻求灵感,摹仿挪移商业柜台的风格。吧台从不显眼的角落进入到公共活动空间,登堂入室,大展风姿。照明设备和玻璃器皿的使用,使吧台成为非常炫目耀眼的商业柜台,酒馆也因此与大都市的商业时尚风格相互呼应,并与都市的商业消费时尚融为一体,成为大都市商业消费生活的重要场景和景观。酒吧变成了酒馆,不仅成为了具有独特功能的休闲消费场所,更是大都市展示商业时尚的美丽橱窗。

(二)酒吧在中国的引进与发展

中国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长期以来一直留存着杜康发明造酒之说。然而中国酒吧的历史却与酒在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不相匹配。中国饮酒与进餐密不可分,饭前饮酒与边吃边饮的习惯决定了中国人的喝酒场所,不是自家的厅堂便是外边的餐馆。而作为纯粹以饮酒为乐的场所—酒吧,却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代表着正宗的西方酒文化。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的交流也日益增强。中国不仅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酒吧作为一种时尚的消费模式在中国也日渐流行,成为都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初酒吧只是零零星星地出现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国际化大都市中,然而近十几年里,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使得大大小小的酒吧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于各大城市。不仅是在大城市里,在开封、安阳等二线城市里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酒吧,如布兰卡酒吧、过客酒吧等。作为休闲娱乐场所,酒吧在中国不断发展,无论是在酒吧环境还是在服务质量方面都较初期有了较大的改善。其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不短升级,酒吧业不断成熟。因此,在一些城市,酒吧已经被认为是城市文化的象征符号。

二、中西方酒吧文化差异

(一)西方酒吧文化

西方的酒吧文化以英国酒吧文化为代表。人们可以在《酒吧护照:旅游者酒吧仪俗指南》这本小册子中找到这样的忠告:“你如果没去过酒吧,那就等于没有到过英国。”这一忠告对那些想要领略“英国生活和文化核心部分”的人来说至关重要。但对于初来乍到的异国人来说,不了解英国酒吧的习俗可能会对酒吧的大失所望。英国酒吧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英国酒吧内没有端酒的侍应生,顾客得亲自到吧台去买酒。这一点听上去似乎让人感到不太方便,可事实上这一习俗却有着深刻的内涵。英国人素以其高冷尊贵的气质闻名。然而,酒吧为英国人改变其不愿主动与人亲近的这种情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在英国,和陌生人亲切地交谈被认为是完全适宜的正常行为的唯一场所可能就是吧台了。比如,排队的时候可以和其他等待买酒的人交谈,不需要刻意地介绍自己,随便聊聊天气、体育等都是与陌生人聊天的很好的话题。因此,酒吧的这种习俗是为了促进社会交往。

2.买酒时需注意的细节。英国人喜欢遵守秩序,但人们在酒吧里不会正式地排队。如果一同去酒吧的人比较多,那么就派一两个人去买酒就可以了,而不要一大帮人在吧台前闲聊堵着路。酒客们都是挤到柜台前等候,可酒吧服务员总是有本领知道该轮到谁了。轮到你买酒时,要尽量把“请”字挂在嘴边,以此来显示你对酒吧服务员的尊重。另外,买酒时不要吞吞吐吐犹豫不决,特别是在人多时让服务员等着。也不要等到最后才说要喝像爱尔兰烈性黑啤酒那样的酒,因为这种酒与其他酒相比,准备时间要长得多。

3.适时地请人喝一杯是促进人际交往很好的方式。与陌生人交谈时,适时地请陌生朋友喝一杯,可以使你更好地融入酒吧氛围。如果是同英国的朋友一起,或是去酒吧和客户进行工作上的洽谈,那么提议的人会通常请第一轮酒。为了表示感谢,你也应该迅速的回请。当对方的酒还剩下1/4时则是回请的最佳时间。另外,在酒吧里千万不能给酒吧的服务员“小费”以示感谢。请酒吧的服务员喝一杯则是一种很友好的感谢方式,也很符合酒吧里平等的气氛。

(二)中国酒吧文化

在中国,酒吧文化同酒吧一样,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中国酒吧文化虽与西方酒吧文化有一些相似之处,如氛围平等、自由、随意,可也有自己独特的酒吧文化。酒吧文化在中国不可避免地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中国酒吧文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中国酒吧文化属于新型的娱乐文化。不得不承认,一开始人们去酒吧或多或少是源于一种“崇洋媚外”的心理。人们看重的是酒吧所带来的新鲜感以及酒吧文化中所包含的时尚因素。酒吧文化在中国代表着都市的繁华、活力与时尚,通常人们在一天的忙碌过后闲来无事会来到酒吧娱乐消遣。大城市里的人们可以在酒吧里找到一种情感归属感,同时也可以缓解巨大的生存压力。这一点与西方酒吧文化有很大不同。西方的人一般将酒吧当成社交聚会的重要场所,因此酒吧文化在西方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由此可见,中国人去酒吧的目的与西方人有很大不同。

2.中国人不习惯AA制,酒吧里也是如此。因此在中国酒吧里你很难看到英国酒吧里回请的情况。无论是聚餐或是去酒吧喝酒都是很重要的社交方式。中国人在酒吧里喝酒会抢着买单,以此来显示对友情的重视与对朋友的尊重。反而各自付账会被认为小气、斤斤计较,不仅会影响朋友间的感情,还不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3.在中国的酒吧文化里,往往会存在对酒吧理解的偏差。一方面,很多人将酒吧认为是高档消费场所。一些酒吧的收费标准确实比较贵,同样的酒水较正常价格可能会高出一倍,而且还会规定最低消费标准,这便使得酒吧离平民百姓的生活相去甚远。另一方面,人们对酒吧存在偏见,认为酒吧是色情场所。酒吧里的灯红酒绿以及震耳欲聋的音乐的确会让人产生疑惑。但是人们看待酒吧不能以偏概全。一些价格优惠、风格简单的“轻吧”在中国还是不在少数的。其实说到底还是中国人没有从观念上完全认可酒吧文化。

三、从跨文化角度分析差异原因

造成东西方酒吧文化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如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生活习惯以及民族的价值观体系等等,因此分析造成中西方酒吧文化差异的因素时可采取的角度也多种多样。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分析造成中西方酒吧文化差异的原因,通过分析文化影响认知这一理论,进一步解释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体系是造成中西方酒吧文化不同的根本原因。最后,通过对中西方不同的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阐释来说明其对中西方酒吧文化差异的影响。

(一)文化影响人的认知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其结果会受文化环境的影响。目前,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方面:认知的生理过程、心理过程和社会过程。就认知的社会过程而言,认知是社会文化的传承、积淀和创新。因此某一特定地域、民族的文化对其所处的社会范围内人类的认知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文化对认知成果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促成、引导或者约束的作用。由此可见,在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时,了解文化对认知的影响这一点十分重要。

然而,文化作为知识、规范、行为准则、价值观等精神或观念的存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文化的变化,人类的认知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社会的内部发展本身会引起社会文化进化。除此之外,文化迁移也是文化社会变化的一种。文化在迁移过程中必须面临文化适应问题,转变其固有的文化模式,适应新的文化环境。同时,在此过程中,人们并不会完全接受所有的外来文化,只有能为我所用、适应性较强、有积极意义的文化才能被接受。既然酒吧文化是“舶来品”,那么人们对其认知必然要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人们对其接受程度也取决于酒吧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相互适应度。在研究中西方酒吧文化差异时,中国固有的文化环境与酒吧文化的调整适应都是影响人们对酒吧文化认知的重要因素。

(二)核心价值观是根本因素

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而核心价值观是价值系统内最基本的比较恒定的价值观,在社会文化价值体系中居主导地位。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一旦形成,便会渗透到该民族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中,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支配人们的价值取向。因此处理文化差异问题实际上就是处理不同价值观的问题。不同民族对同一文化产生的不同认知也是源于其核心价值观的差异。中国同西方国家由于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经济方式、政治制度以及社会生活习惯,形成了不同的核心价值观。中西方核心价值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包括集体主义、“和”精神,价值评价标准上强调道德伦理;而西方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个体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评价标准上强调契约法治。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认知的社会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影响人们对酒吧文化的认知,而究其根本,其实是中西方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导致了人们对酒吧文化的不同认知,这种不同认知又导致了中西方酒吧文化的差异。

(三)核心价值观对酒吧文化的影响

核心价值观对一个民族的文化认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西方酒吧文化的差异根植于双方核心价值观的不同。酒吧文化在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而造成中西方酒吧文化的差异。本文只选取其中的两方面来说明核心价值观对酒吧文化的影响:

1.中国崇尚集体主义,而西方推崇个人主义。中国核心价值观包括集体主义并非偶然,集体主义是对几千年来中国集体主义思维方式的一贯延续,其核心是强调集体是价值的主体,个人意识服从集体意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中国人自古强调群体价值,这也与在中国长期以来占居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极力推崇社会的有序与和谐,提倡个人对群体的忠诚和责任。集体主义在酒吧文化中的一个典型体现就是中国人大多与熟悉的朋友一起去酒吧娱乐,到了酒吧也坐在一起。这样一方面交流起来更加亲近容易,不会显得孤单;另一方面有朋友在会有安全感,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解决,正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个人主义根植于西方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之中,历史源远流长。它不仅作为一种精神需求,更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深入到西方社会的各个层面,指导、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个人主义强调,每个人都是自我约束、自我包容并且理论上自足的实体,社会只是个人的集合体。因此西方人比较强调个体自由——他们来到酒吧进行社交,认识陌生的朋友,与他们开心地聊天,而不局限于已有的朋友圈。酒吧里的轻松平等的氛围更符合强调个人主义的西方核心价值观。

2.中国核心价值观强调伦理道德,而西方核心价值观更注重契约精神。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在价值评价上重视道德和伦理。在中国的核心价值观里,“和”精神、集体主义中都渗透着浓厚的道德伦理色彩。可以说,注重道德伦理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贯穿于人民的社会生活当中,是个人修养的主要内容,也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基于这种道德观念,中国人无论是在外吃饭也好,在酒吧里喝酒也好,去游玩也好,好朋友间总是抢着为对方付账,这不仅体现了“和”的思想,更体现了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重视亲情、友情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反而,各付己帐会被认为自私、小气、人情关系观念淡薄。因此西方酒吧文化中的AA制在中国酒吧文化中并不流行。与中国不同,西方核心价值观在价值评价标准上更强调契约精神。契约精神在西方社会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它以自由、平等、人权为基石,影响着西方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因此,西方的价值观念强调个人利益,崇尚民主、平等和自由,形成了以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的制衡机制为特点的契约法治社会,因此十分符合西方的核心价值的AA制产生、发展于西方就不足为奇了,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关系。

文化对人的认知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规范作用,而核心价值观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对人的认知更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跨文化角度来看,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某一文化的不同认知会导致该文化在不同地域产生差异。酒吧文化在中西方不同的发展历程对中西方酒吧文化差异的形成固然有着一定的影响,但究其根本,是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导致了中西方酒吧文化显著的差异。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西方酒吧文化差异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并对日后的跨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焕香.试论国内酒吧业的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S1):64.

〔2〕龚佳.英格兰的酒吧[J].科学大观园,2007,(6):14-15.

〔3〕观凌.酒吧文化侃谈[J].中国对外服务,1996,(1):16-20.

〔4〕贾然然.当代中西方核心价值观差异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5〕李敏.浅谈中西价值观的差异[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192-194.

〔6〕秦秀娟.文化及其进化对认知发展的作用与影响[D].太原:山西大学,2006.

〔7〕许歆.英国酒吧的礼仪与习俗[J].英语沙龙,1997,(1):7-9.

〔8〕郑渊.中西酒吧文化比较.[J].消费导刊,2007,(9):222.

作者:崔钰萌

第二篇:诺塔奇剧作《汗水》中的酒吧共同体解体与重构

摘 要:《汗水》是美国非裔女作家琳恩·诺塔奇荣获2017年普利策奖的作品,讲述了去工业化革命背景下钢铁小镇雷丁上一群蓝领工人的故事。本文从斐迪南·滕尼斯的共同体的概念出发,聚焦剧中的地缘共同体——酒吧。通过引入社会学,移民史,劳工史的视角,分析了种族主义是如何造成酒吧共同体解体的悲剧的。戏剧的结尾人们达成了和解,并团结起来建立了跨越种族的命运共同体,传达了作者对于美国底层人民团结互助的期待。这部剧不仅反映了历史,更关乎今天的美国社会,给人们以警示和启发。

关键词:琳恩·诺塔奇;《汗水》;酒吧共同体;蓝领工人

琳恩·诺塔奇是美国著名的非裔女作家,也是唯一一位两度获得普利策戏剧奖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黑人,女性和社会边缘人物。2017年新获得普利策奖的剧作《汗水》的创作基于她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雷丁镇的采访,在那里她走访了无家可归的收容所,地方政府和工厂,创作了《汗水》这部剧[1]。剧中的主要人物是在工厂一起工作了十多年的好友,他们工作之余都泡在当地的小酒吧。当裁员的谣言四起,他们之间的情谊也开始布满裂痕。在经济压力之下,他们最终互相攻击。诺塔奇以一个酒吧共同体的破裂暗示了全国范围内更大的动荡,谱写了一曲“充满力量和同情的蓝领之歌”[2]。《汗水》是一部关于友谊,忠诚,种族,爱情和经济的剧本,在俄勒冈莎士比亚戏剧节和公共剧院外百老汇上广受好评[1]。

本文采用的共同体理论来自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nnies)。他1887年出版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将共同生活划分为以情感导向为基础的“共同体生活”和以利益导向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并从这两种生活方式中综合出了共同体和社会这样一对基本概念。共同体是根据人的本质意志形成的有机的整体,在共同体里人们有密切的联系和强烈的归属感,是“真正的持久的生活”[3]54。他们有共同的习俗、信仰或目标,主要通过血缘关系(家庭、宗族)或者历史形成的联合(村庄、城市)或思想的联合(友谊、师徒关系等)实现[4]79。根据联结关系的不同,滕尼斯将共同体归纳为三种: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精神共同体。地缘共同体主要基于共享的土地或空间的接近,通常区域较小、人数较少。《汗水》中酒吧是故事发生的主舞台,汇集了不同种族,性别,身份的社会草根阶层,构成了一个以蓝领工人为主的地缘共同体。

一、草根阶层的共同体

酒吧作为剧中人物主要的活动场所,将不同种族,肤色,性别的底层人们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草根阶层聚集的地缘共同体。美国的酒馆文化从殖民地时期便开始了,酒馆作为社会生活的中心,还通常担负着诸如商业、司法、行政等功能[5]114。至19世纪后期,美国的酒馆本质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美国内战的结束和大工业化时期的到来,北部地区作为美国工业的心脏地带,劳动力需求猛增,因而大量的外国移民和南部黑人涌入北部工业城市。中上层顾客的娱乐场所由酒馆转为豪华的私人俱乐部,而售卖廉价啤酒的小酒馆则成为“工人们的俱乐部”[6]13。《汗水》中的酒吧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雷丁市,一个衰退中的传统工业小镇,酒吧的招待是中年德裔白人斯坦,吧台助理是在美国出生的哥伦比亚裔年轻人奥斯卡。酒吧的常客们是三位在奥尔斯蒂德钢管厂的女性工人,非裔辛西娅,德裔特蕾西和意大利裔杰西。他们三人共事多年,情同姐妹,辛西娅和特蕾西的儿子克里斯和杰森也情同手足。斯坦是她们的前同事,因为生产事故落下残疾被工厂解雇。因而聚集在酒吧的众人们不仅是老板和顾客的关系,也是多年的好友关系。人们在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酒吧,形成了一个草根阶层的共同体。

酒吧是蓝领工人们沉闷贫瘠生活中的一片绿洲。对于辛西娅,特蕾西和杰西而言,酒吧是她们放松身心的最佳娱乐场所。进入工业化时期,生产方式由作坊式转为工业化大机器,现代化的工厂管理体系随之建立,要求工人们遵守纪律,严格守时,反对务工懒散。资本为了追求利益将工人异化为生产机器的附属物,辛西娅等在工厂底层工作的女性工人更是承担着沉重的工作压力,她们的身心都疲惫不堪。然而,她们的家庭却不是她们温暖的港湾,三位女性工人都经历了婚姻的阵痛。辛西娅的丈夫所在的工会被纺织厂拒之门外,失业压力下吸毒成瘾,身体干瘪,夫妻二人分居两年多,家庭账单都落在辛西娅身上。特蕾西的丈夫早年便去世了,留下她和儿子相依为命。杰西的丈夫在婚后不久抛弃了她,再娶了更年轻漂亮的女人为妻。这些关于男性的痛苦经历使她们内心充满苦闷,逃避家庭生活。“喝酒是美国的一种珍贵习惯,一种庆祝方式,一种悲伤方式以及一种摆脱边缘的方式”[7],酒吧的低消费和轻松随意的氛围使她们将空余时间都消耗在酒吧。成为酒馆常客(regular)是美国酒馆的一项重要习俗,它实质上意味着人们“建立了一种社会关系,它体现了非经济性的互助精神,工人借此获得情感共鸣”[8]113。相同的工作经历和情感生活使三人互相理解,彼此安慰,建立了深厚的姐妹情谊。酒吧有一台电视机播放着时政新闻和体育节目,还有一台唱片机播放着流行的音乐。在这样轻松随意的环境下,她们可以聚在一起谈论工作生活,聚会跳舞,尽情买醉或是庆祝生日。在酒吧里她们没有种族,肤色,性别,宗教的差异,可以畅所欲言,宣泄情绪,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和满足。

酒吧對于奥斯卡而言是他融入美国生活的跳板。奥斯卡的家庭来自哥伦比亚,一个不发达的拉丁美洲国家。同大部分拉美裔美国人一样,年轻的奥斯卡没有高学历又没有工作技能,因而只能从事一些服务类、体力劳动类职业。在美国北部传统工业区,工会的力量相对强大。出于对工人阶级权益的保护,这些新移民们无法进入工厂同当地工人们享受同样的福利待遇。尽管酒吧餐馆等场所的服务工作通常工资低劳动量大,但由于对员工的学历工作能力要求很低,于是成为新移民们融入美国社会的首位选择。一方面,这个低门槛的工作可以维持奥斯卡的日常生活开支,帮助他在美国社会生存下去;另一方面,在酒吧等地方可以接触很多美国当地人,更快地融入美国文化,从而为改善职业状况作准备。

对于斯坦而言,酒吧是他安身立命的场所。斯坦作为最早移民的宾州的德国人的后裔,早已经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斯坦原本是钢管厂的工人,三代人都在工厂的底层工作。他们忠诚于雇主,像一颗齿轮勤勤恳恳工作。正如斯坦所说:“我从没想过在其他地方工作”[9]36。斯坦对于蓝领工人身份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但是资本家却只把他当作榨取利润的工具。由于工厂管理层对生产安全的漠视,在一次生产事故中,斯坦失去脚趾变成了残疾人,便被无情的赶出了工厂。蓝领工人是美国收入稳定,福利有保障的阶层。在克里斯想要辞职时,斯坦就曾劝他:“很少有人离开奥尔斯蒂德,因为你再找不到比这更好挣的钱了”[9]30。失业又身患残疾的斯坦失去了收入来源,只能从事一些低收入的服务行业工作。在这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酒吧为斯坦提供了一个避难所。尽管酒吧招待不如蓝领工人有社会地位,但却是沦为底层人物的斯坦的安身立命的最佳途径。

酒吧对于共同体中的人们而言也是一个“消息中心”。工人们在沉重的工作压力下,很少有心情去读报看书,关心社会新闻。此外,她们几代人都在当地工厂工作,认为这种生活方式会一成不变的传承下去。因而,外界社会变革的相关新闻主要通过酒吧的电视和斯坦的解说传递给顾客们。

斯坦:你明天醒来的时候可能发现,你们工厂所有的工作都搬到墨西哥了,无论如何,这就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特蕾西:这他妈的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听起来像是一种泻药(laxative)。

斯坦:你不看报纸吗?

特蕾西:你竟然看报纸?

斯坦:是的,我看。

特蕾西:好吧,我不看报纸,可以吗?我有阅读困难症,谢谢[9]20。

此外,人们之间也常通过闲谈交流工作生活上的消息。同事弗雷迪自杀,工厂招聘低级管理人员,辛西娅当选仓库管理员,工厂将部分机器转移到墨西哥等等消息都是在酒吧传播扩散开来的。而工厂偷偷在哥伦比亚社区招聘工人的消息是奥斯卡告诉特蕾西的,正是这个消息让人们开始产生失业危机感与不信任危机。诺塔奇用酒吧电视播报的新闻节目和天气节目将场景串联起来,并且通过酒吧中人们谈话内容的变化,向读者清晰地展示了事情是如何失控的,人们的关系又是如何一步步恶化,最终导致酒吧共同体衰亡的。

二、种族仇恨的撕裂

《汗水》这部剧最大的社会背景是美国的“去工业化革命”,即美国由工业社会步入服务社会的过程。在去工业化革命的影响下,美国北部传统工业区出现了大量工厂倒闭、搬迁、转产和大批工人结构性失业的现象。为了躲避成熟的工会,降低用工成本,制造业纷纷迁往美国南部和海外地区。克林顿政府在1993年签订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法案更是加剧了工业资本的外逃,“有了这狗屁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他们明早就可以把整个工厂搬到墨西哥去,而在那里像你这样的女人会站上十六个小时并且很高兴能赚到他们所付的钱的一小部分”[9]72。“工厂成了经济动荡的核心,造成的损失不仅仅以美元计算,而是以稳定的社会关系计算”[10]100。诺塔奇在戏剧创作过程中调查发现,雷丁居民在2000—2008年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而且当地的种族人口发生了变化,各种族之间高度隔离。于是在《汗水》这部剧中,她生动地展示了在工业流失和种族构成变化对人们生活和情感的影响。通过对当地德裔,非裔和拉美裔三大种族的族裔史分析,解答了为何蓝领工人酒吧的人们,在经济压力下将矛头错误对准了与自己肤色族裔不同昔日好友们。

在酒吧这个地缘共同体内,主要以德裔美国人为主。斯坦,特蕾西和她的儿子杰森都是德裔白人。根据德国人的移民史和融入美国的历程,德裔美国人应当被看作是雷丁的本地人。从历史上来看,德裔美国人是宾夕法尼亚州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族群;17世纪,为了寻求宗教自由,德意志国家的小教派教徒来到北美殖民地。早期的德意志移民大多将宾夕法尼亚视为首选居住地。“18世纪早期,德裔人口已占宾夕法尼亚州的三分之一”[11]25。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东北部开始工业化,需要大量工人。19世纪德国人如浪潮般涌入美国,数目和规模堪称当时之最。在1820——1880年间,德国移民以305万成为美国的第一大移民群体,超越了英国移民的92. 6万人[12]302-305。这些到来的德国人,为当地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德意志移民中有很多是技艺出色的工匠,这些人给美国带来各种手工技术。工商界里德裔人才辈出。他们通常是家具、钢琴制造业和房屋建筑中技术熟练的工人”[11]37。斯坦和特蕾西祖上三代人都在当地的工厂勤勤恳恳的工作,是建设雷丁的铺路人。从身份看,德国人成功融入美国社会,被同化为美国人。在德国人400年的移民历史中,他们一直竭力保持德意志文化和民族特色,但这并不被美国社会接受。美国虽然是一个移民国家,但并不认同族群的多元的文化,坚持单一语言和文化特征。经历各种波折,德裔将德意志民族特色完美地融入以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社会,成功转变为美国人。

辛西娅是非裔黑人,但是她和特蕾西姐妹情深,他们的儿子也情同兄弟。美国社会的黑白差异似乎在她们身上并不存在。然而从美国黑人的迁移历史来看,美国北部工业区的黑人同当地白人工人确实有过一段斗爭历史。美国的黑人是通过奴隶贸易从非洲到来的,人口集中在南方地区。美国内战结束以后,黑人奴隶获得了解放。二战爆发后,美国军事工业对劳动力需求猛增,大量黑人涌去了北部和西部的大都市的制造业工作。由于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和偏见,黑人的城市化遭到了白人强烈抵制。黑人数量的急剧增加,加剧了城市中就业机会的竞争,加深了白人对黑人的敌对和歧视。美国黑人在20世纪50-60年代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黑人民权运动和种族暴乱,才为美国黑人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和政治权利。尽管从辛西娅和特蕾西的身上,已经看不到黑白种族矛盾的影子。但是随着当地的经济崩溃,白人对于黑人的不信任又被激发出来。特蕾西和辛西娅之间的矛盾最终由工作竞争升级为种族冲突。

奥斯卡是哥伦比亚裔美国人,属于拉美裔,也可以称为西班牙裔。拉美裔进入美国比较晚,属于新移民群体。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批拉美裔族群开始踏上美国土地淘金,其中以墨西哥人为主体。现在拉美裔已经是美国最大的少数族裔群体。绝大多数拉丁美洲移民在美国过着比较悲惨的生活。拉美裔居民普遍文化程度低,使用母语西班牙语,不懂英语,很难融入美国白人文化。美国企业家利用拉丁美洲移民难于寻找工作的机会肆意进行剥削,他们从事的劳动主要是以前黑人从事的收入最低的繁重劳动,集中于服务业和建筑业。拉丁美洲移民以聚落生存方式为主,他们的聚集使美国社会出现了较多的社会问题,如暴力犯罪、吸毒、种族冲突、贫困等一系列非常棘手但又亟须解决的社会弊病。因而拉美裔如同历史上黑人一样,在美国通常受到白人的歧视。在特蕾西眼中,奥斯卡是如同空气一样不可见的存在。大多数时候,他都如同舞台背景板一般在酒吧里默默的工作。除了斯坦之外,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也没人会为他的服务说一声谢谢。有一次当酒吧众人谈到弗雷迪的房屋被烧毁时,特蕾西冲奥斯卡说:“你们波多黎各人在雷丁到处放火,你知道的吧”[9]21。面对特蕾西的挑衅和歧视,奥斯卡只能忍气吞声,并不敢正面回击。

去工业化给雷丁镇的工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工作岗位越来越少工资越来越低。“这些工人认为世界应该是像工厂的装配线一样运行,永远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10]102。找不到出路的本地白人工人将一切归咎为后移居雷丁的非裔美国人和拉丁美洲人的错误。在种族仇恨的驱使下,特蕾西的不滿造成了酒吧众人的肢体冲突,最终的结果不仅将众人之间的情谊彻底撕裂,还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走向。

特蕾西和辛西娅之间友谊出现裂缝开始于辛西娅成功申请到了仓库管理员的岗位。辛西娅同特蕾西都是高中毕业就进入钢管厂工作,她们在生产环境恶劣的工厂底层共同工作了二十多年。特蕾西认为自己的祖辈建立了这个城镇,作为本地人的她比非裔的辛西娅更具有资格得到这个岗位。

特蕾西:我的家族已经在这里生活很久了。从二十世纪就开始了,好吗?他们建造了我现在住的房子。他们建造了这个城镇。我的祖父是德国人,他能建造一切东西。橱柜,上好的家具,任何东西。他有一双令人惊叹的手。强健,厚实,绝对的结实。……我的祖父是个真正的人物,一个工匠[9]49。

辛西娅的当选让她不解又不满,她将原因归结于辛西娅的黑人身份。“我打赌他们想要一个少数族裔的。我不是有偏见,这几天事情就是这样的。我有眼睛,他们能获得减税之类的好处”。[9]48特蕾西认为是政府的种族保护政策使得辛西娅的黑人身份具有了特别的优势,工厂能利用非裔员工获得税费减免的好处。这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美国本地白人对于国内的种族政策是不满的。在辛西娅进入管理层不久,工厂便开始转移机器到墨西哥,并开始在当地的拉丁裔社区招工,以求降低用工成本。随后工厂甚至将工人们拒之门外,要求重新谈判用工合同。罢工的工人们要求辛西娅同她们一样站在同一立场上,保持“蓝色”精神。辛西娅作为一名黑人,相较于她的白人朋友经历了更多的歧视和压力。在工人好友和优渥工作之间,为了能体面的生活,经过艰难的心理斗争,她选择保住自己辛苦争取的工作。她的选择被朋友们看作背叛,愤怒的情绪使她遭遇了朋友们的口诛笔伐。资本家的对于黑人工人的提拔成功瓦解了工人之间的黑白联盟,辛西娅成为工厂树立的转移仇恨和注意力的靶子。她自己也感慨“我不知道他们给我这份工作是不是故意的,把我定成目标,他们好待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9]77。事实上,无论谁得到这份工作,一场关于黑白肤色的种族冲突都会爆发。

一直默默地在酒吧工作的奥斯卡成为悲剧发生的关键人物,成为造当地经济困境的资本家的替罪羊。特蕾西对奥斯卡的仇恨始于奥斯卡越过罢工封锁线进入到奥尔斯蒂德钢管厂当临时工。因为拉美移民使用西班牙语,工厂便利用这一点在拉丁裔社区张贴西班牙语的招工海报,绕过了工人和工会的注意。尽管工厂开出薪资比本地工人低,没有任何福利保障,要求的工作时间也更长,对于生存艰难新移民而言依然是最好的工作机会。有了廉价的劳动力来源,工厂便对本地工人提出了降薪裁员等等要求。为了保护自己利益,特蕾西同朋友们都参加了工会组织的罢工活动。他们设立封锁线,阻止新移民进入工厂工作,要求同工厂谈判。但是这样自发的罢工抗议并不能阻止工厂雇佣新移民们。当特蕾西在酒吧遇到了要辞职去工厂的奥斯卡,她的怒火被点燃了。毫无疑问,当他们之间的愤怒完全爆发时,没有人会毫发无损[13]。奥斯卡有了同特蕾西一样的工人身份,也不再对特蕾西忍让。两个人的口角冲突随着杰森的加入变成了肢体冲突。斯坦和克里斯见状上前劝阻,失去理智的杰森失手将棒球打在了斯坦的头上,斯坦倒下时又将头磕在吧台上,血流了一地。

从2008年的场景中可以看出来,这场冲突不仅使斯坦后半辈子只能活在轮椅上,还给杰森和克里斯带来了八年的牢狱生活。为此,辛西娅和特蕾西彻底决裂,不再往来。见证了一切酒吧不再是人们逃避现实的绿洲,而是充满了愤怒,悲伤,愧疚回忆的场所。当事人们都不愿意再回到酒吧,不愿意再面对过去痛苦的回忆。酒吧这个共同体失去了联结人们的功能,因而也就解体了。

三、命运共同体的转向

诺塔奇是非裔美国剧作家,但她从未忘记她笔下的白人工人阶级人物的人性,即使他们的经济问题引发了他们潜在的种族主义倾向。“当爱与恨,以及想要打击和安慰的冲动,在险峻的平衡中摇摇欲坠时,“汗水”是它最泥泞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诺塔奇笔下的角色,以及扮演这些角色的演员们,展现出了悲剧性的人性”[13]。剧中有很多这样的时刻,白人工人们在不满和愤怒中依然选择了给予身边人善意和安慰。特蕾西凭借家族的历史自视甚高,脾气急躁,在得知黑人好朋友辛西娅赢得了管理层岗位后,她不快的一个人躲到走廊抽烟。碰到她所歧视的奥斯卡问她借一支烟抽时,特蕾西愤怒地教训了奥斯卡一番,后来又改变了态度,把他先前要的香烟给了他。也正是因为这个举动,奥斯卡提醒特蕾西她们工作的工厂正背着她们在拉丁裔社区招聘临时工。在辛西娅的生日聚会上,失业的特蕾西向开除她的工厂管理层一员辛西娅抱怨自己的遭遇,但是在沉默一阵子后,她还是讲起了两个人曾到大西洋城游玩的快乐时光,沉浸在两人的友谊之中。在该剧的开场,克里斯和杰森都出狱后的2008年,克里斯向他的假释官讲述了他们出狱后第一次见到杰森的情景。此时的两个人命运有了不同的转向。杰森在脸上纹了象征着“白人至上”雅亚利安兄弟会的文身,克里斯则向宗教寻求安慰。诺塔奇描述的见面时刻充满紧张不安,克里斯的指甲甚至扎进了手掌,让人以为两人会互相攻击重演八年前的一幕,但是令人惊讶的是,他们最后拥抱了彼此。

尽管《汗水》描述了充满绝望,愤怒和暴力的四分五裂的酒吧共同体,但在悲剧的基调下,仍然有着闪耀着人性温暖的时刻。当社会无法照顾每一个人时,取而代之的是人们互相照顾。斯坦作为酒吧的招待,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幽默的长者和预言家形象。他没有美国本地工人的优越感和白人至上种族观念,无差别的为酒吧助理奥斯卡和顾客朋友们提供帮助和照顾。在杰西沉溺酒精喝得醉醺醺的时候,他收走杰西的车钥匙,找朋友们开车送她回家。在辛西娅被朋友们当作叛徒的时候,他愿意听辛西娅讲述自己因为肤色而遭遇的辛酸艰苦经历,理解她的两难处境。在特蕾西的生日会上,他陪着特蕾西跳舞,请三位女工们喝酒。对待身为拉美裔的奥斯卡,他也能做到理解和尊重,将奥斯卡看作酒吧共同体的一员。在奥斯卡被顾客刁难时,他总是以家长的形象出现,替奥斯卡解围。对于奥斯卡的辛勤工作,他尊重并对之表达谢意。斯坦对奥斯卡的态度与工厂管理层对员工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斯坦的受伤也是为了保护奥斯卡免受杰森的攻击。在成为众人混乱暴力的意外受害者之后,斯坦的生活由备受他帮助的奥斯卡所拯救。奥斯卡放弃了进入工厂工作,留在酒吧接替斯坦的招待工作,同时照顾行动不便的斯坦。在斯坦还是个钢管厂工人时,是同事弗雷迪在生产事故中关闭了机器,保住了斯坦的腿没有被轧断。从斯坦的经历可以看出,在社会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一直都是生活在底层的工人们,社会边缘的移民们在互相帮助对方,他们的生活才能扛過一次又一次的意外冲击和风险。他们共同面对没有保护网的残酷社会和唯利是图的资本家的压榨,如果把矛头指向身边人,只会带来更多的伤害,只有携手互相帮助,传递善意,才能编织起为自己兜底的保护网。

酒吧共同体的破裂主要源于工人群体中的白人对黑人和新移民群体的仇恨和暴力,然而在八年伤痛之后,同样经历着种族主义隔阂的年轻一代人之间却诞生了爱与救赎。杰森的冲动给克里斯带来了八年的牢狱之灾,中断了他的大学教育计划和人生理想,因而克里斯对曾经的好兄弟杰森满怀愤怒和痛苦。假释官伊万告诉克里斯,“原谅是更为轻松的那一条路”[9]108。克里斯转向宗教寻求安慰,试图宽恕过往的伤害,结果他发现面前是“一扇又一扇的紧闭的门”[9]108。杰森始终痛苦地被愤怒和无助裹挟,在种族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两人意外相见时,缠绕着他们的肤色梦魇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朋友情谊。正如伊万所说:“大多数人认为是内疚或愤怒最终会摧毁我们,但我从经验中知道,是羞耻吞噬我们,直到我们消失”[9]109。于是二人决定重回酒吧面对当年的错误。当年参与冲突的三个不同族裔的年轻人在酒吧重逢,面面相觑。斯坦的出现打破了沉默的局面。行动迟缓听力受损的斯坦在擦桌子时不慎将清洁布掉落,是当初误伤斯坦的杰森跑过去帮他捡了起来。从这一微小善意的举动中,杰森感受到了互相帮助的力量。他为奥斯卡多年来照顾斯坦表示谢意。克里斯和杰森说不出话来,但是歉意闪烁在他们的眼睛之中。“四个人坐立不安的在这断裂的团聚之中等待着下一刻的到来”[9]112。

通过对《汗水》中悲剧中的人性,人们互相照顾的温暖以及年轻人之间的爱与救赎的刻画,诺塔奇向我们预告了一个新的命运共同体即将到来。命运共同体中的人们以血泪的经验感受到超越种族,肤色,民族的命运共通性。“100多年来非裔美国人一直用这种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处境:‘我们感觉被边缘化了,我们感觉被忽视了,我们觉得自己被剥夺了权利’”[14],但是在雷丁,这些话开始被中年白人男性工人用来描述自身的处境。而人口上逐渐占据优势的拉丁裔移民及其后裔,则在重复20世纪的黑人群体的遭遇和命运。“事实证明,所有种族和族裔在经济上被剥夺权利的人有很多共同之处,这就是政客和公司老板如此热衷于挑起冲突和激起不满情绪的原因:一个支离破碎的反对派更容易被操纵和压制”[15]。命运共同体中的人们在放下种族仇恨,直面往事痛苦的过程中感受到爱与救赎的力量,在相互支持和相互帮助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它为一个被痛苦的选举撕裂的国家提供了一条疗伤之路。如果我们都能效仿诺塔奇富有同情心的智慧的榜样,走出我们的舒适区,拔掉耳塞,我们所有人都会受到帮助”[15]。共同体中的人们“离灾难只有一步之遥,反之,离救赎也有同样的距离。但后者将需要更多的工作”[16]。

四、结语

通过引入滕尼斯共同体概念,本文讨论了工人阶级酒吧这个地缘共同体在美国“铁锈带”小城镇雷丁经历的解体与重构。结合去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以及对雷丁不同族裔的移民迁移史的考察,可以看到种族主义产生的信任危机和仇恨将共同体撕裂成不同的痛苦个体。八年后的重逢时刻,人性的本能和爱的力量使他们感受到命运的共通性,于是选择在困境中团结互助,一个新的跨域种族肤色的底层人民命运共同体诞生。“就像酒吧经常出现在像《汗水》这样老式的,具有社会意识的戏剧中一样,剧中的酒吧不仅存在于宾夕法尼亚的雷丁镇,而且是一个更大世界的缩影”[13]。

这部剧展示了2000—2008年去工业化革命影响下的雷丁镇工人阶级的生活图景,但对于2016年至今的美国社会仍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诺塔奇说:“这部剧成功的部分原因在于,尽管它发生在2000年,但它仍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今天的美国”[17]。2016年“政治素人”唐纳德·特朗普意外赢得美国总统大选,而2015年上演的《汗水》则恰好解答了疑问:谁是特朗普的选民?《汗水》反映了美国工业衰退城市的中产阶级白人的愤怒和恐惧,他们正在失去身份认同感和优越感,他们想“让美国再次伟大”。而特朗普高举“反全球化”“反精英主义”和“美国优先”的旗帜,将自己作为“沉默的大多数”的代表,抓住了长期被忽视的中产白人的不满和诉求,从而吸引了“铁锈带”白人蓝领工人阶层的广泛支持,成功入主白宫。诺塔奇以戏剧的方式,承载了本应该在美国大选期间被认真讨论的问题。作为移民历史悠久的国家,美国国内存在的共同体很难完全脱离多元文化的拼贴和影响。诺塔奇说,她写这部戏是为了“搭建沟通的桥梁,营造一个共鸣的环境”[17]。剧中预示的即将到来的新的命运共同体或许可以为困境中挣扎的美国底层人民提供新的希望。

(指导老师:王艳玲)

参考文献:

[1] CLEMENT O. How Broadway’s?Sweat?Became an Award-Winning Play[N].Playbill,2017-03-05.

[2] ROONEY D. 'Sweat' Theater Review[N].Hollywood Reporter,2016-11-3.

[3] [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體与社会,林荣远,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 张国芳.滕尼斯“共同体/社会”分类的类型学意义[J].学术月刊,2019,(2):78-85.

[5] 李小雄. 酒馆——十七世纪马里兰社会的中心[J].美国研究,1993,(1):109-120+5.

[6] POWERS M. Faces along the Bar: Lore and Order in the Workingman Saloon, 1870-1920[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8.

[7] CHEEVER S. Drinking in America: Our Secret History[M].New York: Twelve,2015.

[8] 刘丽华. 酒馆文化与美国男性工人的业余生活(1870-1920)[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111-117.

[9] NOTTAGE L.Sweat[M].New York: Theatre Communications Group,2017.

[10] 黄洁.戏剧《汗水(Sweat)》中的美国去工业化革命草根形象[J].戏剧文学,2019,(6):99-104.

[11] 余瑜.德意志美国人同化历程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

[12] United States, Bureau of the Census,

[13] BRANTLEY B. Review: ‘Sweat’ Imagines the Local Bar as a Caldron[N].The New York Times, 2017-03-26.

[14] MILIERD H. What happens when factory jobs disappear? Playwright Lynn Nottage investigates in 'Sweat'[N].Los Angeles Times, 2016-10-28.

[15] MCNULTY C. Who are These Trump Voters? For a Thoughtful Portrait, Turn to Playwright Lynn Nottage's 'Sweat'[N].Los Angeles Times,2016-11-09.

[16] JONES C. 'Sweat' at Goodman Theatre: Lynn Nottage's Pulitzer Winner Set in a Factory Town is Now in Chicago—and Better than Broadway's[N]. Chicago Tribune,2019-03-19.

[17] GELT J. Lynn Nottage on Her Pulitzer Win for Drama: “I’m representing for women”[N].Los Angeles Times,2017-04-10.

作者:龙芃君

第三篇:基于经营性实训的《酒吧经营与酒水服务》课程教学

摘 要:以经营性实训为基础,从课堂内学习实践教学和课堂外经营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对《酒吧经营与酒水服务》课程以体验式教学法进行了实践教学设计。

关键词:酒吧经营与酒水服务;经营性实训;体验式实践教学设计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2011年市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旅游管理类课程体验式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113261;主持人:罗达丽)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罗达丽(1979-),贵州威宁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等。

课程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课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因为它关系到以应用能力为主导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本文结合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以经营性实训为基础,对《酒吧经营与酒水服务》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进行总结,以期能对旅游管理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有所裨益。

一、经营性实训

经营性实训场所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一种。生产性实训的重点是在生产性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对于经营性实训而言,则重点强调的是“全真的经营性”。校内经营性实训是在全真的经营性实训场所中,通过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全真的经营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学习与就业无障碍对接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体验式实践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所提,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体验式教学摒弃了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着重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体验内容的真实性,通过学生参与包括课前设计、课中学习、课后评价的所有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由学习的被动接收者变成了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和参与者,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体验式实践教学一方面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另一方面着重虚拟和真实场景的有效结合,通过课堂学习——校内模拟实训——校内真实项目实训的模式层层递进,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做到与理论教学的有机配合,以实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三、基于经营性实训的《酒吧经营与酒水服务》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一)充分体现课程特点

《酒吧经营与酒水服务》课程涉及到酒水制作、酒水服务及酒吧经营三个部分,因此,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不应仅停留在酒水制作部分,学生也不应仅仅掌握酒水的制作技能,而应该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熟悉不同酒水的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同时,我认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是重点和关键,这就需要学生熟悉酒吧经营的各个环节,并对经营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酒水制作技能是基础,酒水服务技能是延生,酒吧经营能力是目的。

(二)结合专业特点及学生特点进行设计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旅游业涵盖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交通、饭店住宿、旅游会展等行业,具备综合性强、关联度大、涉及面广、服务要求高等特点。作为为旅游业培养人才的旅游管理专业很显然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是一个社会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通过学习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饭店住宿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外事接待单位等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广的专业服务管理人才。

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特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文化基础不够扎实, 学习能力较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懒散随性,自制能力较差;个性突出,自我意识强,叛逆心较重;看重眼前利益,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乐观自信,善于自我展示。上述特点,既有让学校和教师为之眼前一亮的优点,也有我们为之头痛的缺点,《酒吧经营与酒水服务》课程在实践教学设计,需因势利导,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将其优点和潜力最大化的发挥和挖掘的同时尽可能的将缺点加以正确引导。对于高职层面的旅游管理专业而言,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正确的服务意识是对学生的培养重点,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和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酒吧经营与酒水服务》课程在实践教学设计中应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相吻合,在对学生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在全真的环境中凸显实践教学的体验性

《酒吧经营与酒水服务》实践课程设计应以体验式实践教学为核心,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着重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将体验式实践教学与校内经营性实训室相结合,让学生在全镇的经营环境中体验各个岗位的不同及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角”,成为实践教学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在经营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达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的目的。

四、基于经营性实训的《酒吧经营与酒水服务》课程体验式实践教学设计模式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酒水服务》课程,均在校内经营性实训酒吧完成,对本课程的体验式实践教学设计分为课堂内学习实践和课堂外经营实践两部分,具体如下:

(一)课堂内学习实践教学设计

1.课堂内学习模块及情景设计。

(学习情境1)洋酒知识及服务礼仪:学习目标(掌握国外六大著名蒸馏酒[白兰地、威士忌、金酒、朗姆酒、伏特加、龙舌兰酒]基础知识和服务礼仪);讲课学时(6学时);实训学时(10学时);实训方法(现场练习,课堂内技能比赛);

(学习情境2)鸡尾酒制作及服务礼仪:学习目标(掌握鸡尾酒调制方法和经典鸡尾酒制作要领及服务礼仪);讲课学时(4学时);实训学时(6学时); 实训方法(现场练习,课堂内技能比赛);

(学习情境3)咖啡制作及服务礼仪:学习目标(掌握单品咖啡、意式咖啡、花式咖啡的制作要点及服务礼仪);讲课学时(6学时);实训学时(10学时);实训方法(现场练习,课堂内技能比赛);

(学习情境4)中国茶知识及冲泡方法:学习目标(掌握中国茶基础知识及各类茶的冲泡方法);讲课学时(6学时);实训学时(8学时);实训方法(现场练习,课堂内技能比赛);

(学习情境5)酒吧及咖啡厅服务标准:学习目标(掌握酒吧及咖啡厅的服务流程、服务规范及服务标准);实训方法(师生共同设计模拟实训场景,分小组角色扮演,完成酒吧及咖啡厅服务各环节)’讲课学时(4学时);实训学时(6学时)

(学习情境6)酒吧及咖啡厅开业筹备:学习目标(掌握酒吧及咖啡厅开业筹备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讲课学时(2学时);实操学时(4学时);实训方法(以开一家校园咖啡厅或酒吧为实训项目,分小组完成开业筹备相关事项,并用项目汇报的方式对实训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2.课堂内学习情景实施过程。对于上述学习情境,在实践教学中,将其按照六个步骤进行分解操作,即准备(信息收集)、教师讲解(理论讲解及操作示范)、情境设计(师生共同设计实训场景)、实施(分小组进行实训)、检查(小组自查、组间互评)和评价(各小组代表组成评委组评价,教师综合点评,总结反馈)。整个实施过程,除理论讲解和操作示范外,其余环节均由师生共同完成。

(二)课堂外经营实践教学设计

1.课堂外经营实训情境设计。

(实训情境1)酒(水)单设计:实训目标(掌握酒单设计的要领、酒水定价方法、酒水选择等知识);实训方法(分小组对社会酒吧酒单进行调研,对现有校内经营性实训酒吧酒单进行分析,完成校园酒吧的酒(水)单设计);

(实训情境2)原材料采购及库存管理:实训目标(掌握酒吧及咖啡厅原材料采购和库存管理的相关事项);实训方法(以定期岗位轮换的方式,让采购与仓储部员工熟悉酒吧及咖啡厅原材料采购和库存管理);

(实训情境3)促销及营业推广:实训目标(熟悉促销及营业推广的各环节);实训方法(以定期岗位轮换的方式,由营销部员工提出定期促销及营业推广计划与方案,并付诸实践,于期末由各小组代表与教师一起对各小组促销与推广效果进行评价);

(学习情境4)日常经营管理:实训目标(熟练掌握咖啡厅及酒吧各岗位所需技能,熟悉日常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各小组成员能顺利完成校内经营性实训酒吧的正常经营);实训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别承担不同岗位工作,并定期轮岗);

2.课堂外经营实训实施保障。

(1)经营性实训室营业时间与学生上课时间错开。根据学校市场的特点,经营性实训场所的经营高峰普遍为每天下午至晚上,遵循该规律,我院校内经营性实训酒吧上午上课,下午和晚上固定经营,在不影响学生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做到教学与经营性实训相结合。另外,对学生采取分组轮流排班的方式到实训室进行实训,既保证了经营的连续性,又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学习和休息时间。

(2)引入企业管理模式,设置相应岗位,按照酒吧/咖啡厅工作流程及标准进行全真实训。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参照企业标准,在部门和岗位设置上与相同规模企业保持一致,并制定相应的岗位工作职责、服务流程、质量标准和学生实习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合适的运行管理机制,以实现在形式上和实质上的“全真”。

(3)采取“老带新”基层轮换,管理层相对固定的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根据晋升制度,提拔符合要求的高年级学生在实训室顶岗带薪实习,采用老带新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其主管能动性,逐步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老师和企业督导把关的经营管理模式。

(4)学生参与经营实训项目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校内经营性酒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参与到各实训项目的设计之中,增强学生的被认同感和自豪感,让其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实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传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三)考核评价设计

基于经营性实训的《酒吧经营与酒水服务》课程考核,应注重考核方式与体验式实践教学的主旨相契合,传统的试卷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已经不能客观的反应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笔者所教学生中,有一名同学在传统的笔试考核中,成绩一直不理想,但在实训室的经营实践中,对采购、酒水制作、促销、库存管理等日常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均能积极参与并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毕业顶岗实习中,对实习岗位很快就上手,并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很显然该同学的实践能力并不是传统的考核方式能反应的。因此,《酒吧经营与酒水服务》课程的考核需配合模块式教学,采用课堂考核、实训过程考核、经营实训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其中,考核的评定者也不再仅局限与教师一人,还应包括小组长、领班和顾客。

五、结束语

通过比较我院近几年《酒吧经营与酒水服务》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笔者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我院学生通过《酒吧经营与酒水服务》课程的学习与实训,以及到校内经营性实训酒吧实训,能够熟练掌握酒水制作、酒水服务的基本技能,并熟悉了酒吧与咖啡厅的经营各环节,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与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通过上述实训提高了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社交礼仪》、《餐饮管理》等相关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目前,在毕业的学生中,已有一名学生在筹建自己的咖啡厅。

参考文献:

[1]罗达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内涵及其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教育研究,2011(8).

[3]韦玉芳.教育技术在高职《调酒与酒水服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2011(11).

责任编辑 何颖萍

作者:罗达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学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内科护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