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庆市潼南区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2022-09-11

中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华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历经五千年岁月洗礼, 通过代代中医药专家薪火相传, 不断发展创造, 成为独特的民族瑰宝, 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进入现代社会其开发利用越来越宽广, 除用于人类、畜禽疾病的治疗、预防外, 还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香料等行业。

中药产业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产业, 是我国医药经济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 国内外医药市场的迅速变化和发展, 给中药产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中药材已走出国门向世界扩展, 绿色、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让出口行情看好。随着科技进步, 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和现代技术不断融合, 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野生天然药材远远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当前, 许多地区将中药产业作为结构调整和行业转换的一大方向, 作为后续支柱产业、高新产业或战略产业来培育和扶持。各级政府和国内外投资界发展中药产业的热情持续高涨, 我国中药产业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群体产业体系。所以, 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抓住机遇, 创新思维, 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 既是对人类的贡献, 也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可靠路径, 更是潼南区支持特色效益农业生产发展的具体体现。

1 发展优势

1.1 地区优势

潼南位于重庆西北部, 东邻合川、南接大足、西连安岳、北靠遂宁, 是中国革命先驱杨公、共和国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故乡。幅员1583 km2, 辖20个镇、2个街道, 人口100万。渝遂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和国道“319”、省道“205”穿境而过, 距重庆50min、成都100 min车程。境内地貌属盆地浅丘, 涪、琼两江穿境而过, 水电资源藏量14万k W, 天然气储量3000亿m3以上。是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 是重庆主城最大的蔬菜保供基地。近年来, 潼南区立足实际, 以特色效益为核心,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建设西部绿色菜都, 蔬菜、油菜、柠檬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一, 实现农业总产值67.82亿元,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82元。共有各类农机具32万台 (套) , 农机总动力63万k W, 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6%。

1.2 资源与自然条件优势

潼南区地处北纬30°附近, 地形地貌属川中丘陵地貌区, 地貌主要有方山丘陵、馒头状丘陵、坪状高丘和河成阶地地貌, 以方山丘、馒头状丘陵为主。其中中部低丘陵占幅员的44.3%, 北部中丘陵占幅员的28.2%, 沿江平坝地占幅员的17.0%, 南部中深丘陵占幅员的10.5%。

境内群丘起伏, 土田庶衍, 山泽弥望, 坡地梯土重叠, 沟谷水田交错, 土壤类型主要有紫色土、黄壤、石质土、砂土和潮土, 以紫色土在境内分布最广, 其具有矿物成分复杂、养分含量丰富等特点, p H值在4.6~8.5, 适合多种中药材种植。

自然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 各月空气相对湿度在75%~88%;夏无酷热、冬无严寒, 无霜期长, 少冰雪, 多云雾, 年平均日照数为1228.4 h, 日照率27.7%, 被划为全国低日照区之一, 海拔多在250~500 m, 年平均气温17.9℃, 年均降水量980 mm, 非常适宜中药材正常生长发育。

据资料显示, 潼南区野生中药材品种多达295种, 这与本区丘陵荒坡众多, 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植被覆盖率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代表性药材及中药行业用量较大的品种有:杜仲、川黄柏、枳壳、黄精、金银花、丹参、白芷、川芎、白芨、石斛、附子、半夏、金钱草、瓜蒌、蜈蚣、乌梢蛇等, 均为中药生产企业和中药饮片的主要品种, 销售市场前景广阔, 发展潜力大。

2 发展现状

最近4年以来, 按照2011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的文件要求, 潼南区中药材产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 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截至2016年上半年, 全区中药材栽培总面积2163 hm2, 种类16个, 产量1.32万t, 创产值8958.9万元, 其中, 丹参、金银花、白芷、枳壳、黄精和黄柏的种植面积分别为133, 113, 73, 133, 313, 783 hm2。区内有较大规模的种植基地5个, 专业从事中药材种植的企业与合作社30余家, 从业人员360余人, 主要分布在太安、崇龛、双江、小渡、田家、米心和桂林街道等镇 (街) , 其他镇街有零星分布。

灵芝的室内栽培试验与推广已初见成效, 拥有专业从事灵芝生产的企业1家, 年可生产菌包3万袋, 收获灵芝干品2000 kg、孢子粉150 kg。重庆康迪药业有限公司于2005年在潼南区工业园区建成投产, 该厂规模、设施设备及现代化程度在西南片区处于领先地位, 是重庆市规模最大的、最先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 目前加工产品有900多种, 有覆盖全国18个省市的营销网络。重庆宽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独立取得中药材外贸出口资质, 种植的中药材多花鸡头黄精经药检所鉴定各项指标已全部达到出口标准。公司现租赁药材种植基地133 hm2, 已种植白芷20 hm2、黄精13.33 hm2、白芨3.33 hm2、瓜蒌16.67hm2、香桂20万株, 同时, 公司已为小渡、卧佛、双江、崇龛、柏梓、上和、桂林、寿桥9个镇街的药材种植企业提供了种苗和签订了中药材回收合同, 目前9个镇街道已签订种植533 hm2。潼南区山里来黄柏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潼南区率先试验推广黄柏、黄精和瓜蒌的套种模式, 现已在双江、卧佛、崇龛、龙形、桂林等镇乡示范推广200 hm2, 年可生产黄柏种苗100万株, 均无偿提供给潼南区内热爱中药材返乡民工、创业大学生和贫困户创业致富。

3 存在的问题

3.1 种植零散、规模小、种类杂

潼南区的中药材多以小规模零星种植, 基本没有统一的规划布局, 这给产业的做大做强造成阻碍。虽有一定数量的规模经营农户, 但整体规模小, 且仍以各家各户的小规模经营农户为主, 生产还是处于小规模、低水平、低效益的庭院经济状态, 即使是有一定规模经营户, 也存在有种类多、品种杂、规模不一、“小而全”、专业化程度低, 规模效益不明显, 市场竞争力不强, 季节性、结构性余缺相当突出等问题。

3.2 技术力量薄弱, 种植技术落后

从业人员大都文化水平较低, 接受新技术、新科技能力不足, 多是依靠经验种植, 田间管理较为粗放。加之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少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理论与实践跟不上产业的快速发展, 难以开展中药材生产的技术培训、技术推广与技术指导, 使整个行业的技术、服务处于较低水平, 从而导致产量和质量都不高, 阻碍产业的发展。

3.3 加工企业匮乏, 产品附加值低

各种植基地和种植户多采取老式的烘干、晒干等方法对产品进行处理, 不仅效率低, 而且残损率高, 不能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 同时很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和品牌的创建。

3.4 行业组织有待进一步加强、规范与提高

目前, 中药材产业的中介服务组织已注册成立, 但仍存在组织松散, 规模小, 实力弱, 有名无实, 不能施行有效行业管理, 作用不明显, 政府支持有限等问题, 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同时, 仍需加强引导, 强化各类服务体系建设, 以利充分发挥对分散农户的引导、组织和服务功能。

4 发展思路

潼南区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倡导下, 中药材种植产业有了快速的发展, 但从种植品种、龙头企业参与程度、市场对接情况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情况分析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以我们掌握的市场需求情况看, 有必要加以引导和调整, 以期获得更好的收益。

4.1 以政府相关部门、重点企业、药材生产合作社、种植大户共同组建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的产业联盟

目前, 潼南区农业、林业、扶贫等部门都有一些扶植资金, 但基本上是各司其职、各行其是, 没有形成合力;中药龙头企业虽然有积极性, 但资金有限、品种有限;药材种植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苦于找不到适销对路的品种, 盲目种、碰运气销售。应尽快建立政府有关部门、龙头企业、种植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参与的中药材种植深加工产业联盟, 用市场化的手段把几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序地使用资金, 打造几个优势道地品种, 创出本区药材资源的品牌。

4.2 发挥中药材种植联盟优势, 以商招商

潼南区知名药企有康迪药业、宽田农业公司, 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药材基地, 已经在当地形成一定的优势, 特别是黄柏、黄精、白芨等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在潼南区可以大力发展。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吸引国内大的中药企业到潼南来建立中药材基地, 以商招商, 实现药材基地共建共享;关键是做好前期工作, 摸清国内重点中药企业的需求, 把潼南的药材资源嫁接到全国。

4.3 利用好发展的历史机遇, 在绿色崛起中发展潼南的中药材产业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绿色经济, 而中药产业是符合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的, 中药是典型的连接一、二、三产业的健康产业, 作为国内新兴旅游农业区我们要主动出击, 盯住知名的中药企业和科研单位, 在潼南建立知名专家实验室、中试生产基地, 把潼南的资源优势变成大品牌优势, 在人民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等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4 因地制宜, 积极探索发展潼南区中药材种植特色与模式

根据潼南区中药材资源现状和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 潼南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开展好前期调查研究, 大胆探索、谨慎求证, 遵循“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原则, 做好科学论证和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潼南区山坡地资源较为丰富而大多处于闲置状态这一现状, 发展道地中药材, 利用果园发展林下种植, 既能保护生态, 又可获得效益。在已经发展起来的这16个种类基础上, 遴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 请业界专家实地考察, 求证可行性, 筛选质量稳定, 市场风险小、经济效益好、种植管理粗放的大宗药材, 减少在品种选育种植方面的盲目性。中药材种植是农业特色产业, 应将该产业纳入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 与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鼓励发展杜仲、厚朴、黄柏、枳壳、银杏、辣木等高大乔木的种植, 实现林药并茂、药材两用, 既绿化山川、美化环境、改善生态, 又可成为农村经济摇钱树。同时, 积极推广立体种植技术, 因地制宜发展林药、粮药套种技术, 采取农作物间套种药材、药材间套种其他药材, 利用田边土角、荒山荒地见缝插针种植木本、草本、藤本药材, 提高土地利用率, 实现增产增收。

综合分析潼南区的自然资源条件, 结合提出的发展思路, 建议未来可大力发展川黄柏、黄精、白芨、石斛、瓜蒌和枳壳等, 适度发展丹参和附子, 保护性发展半夏和金钱草, 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范化、市场化、多样化。

摘要:截至2016年上半年, 重庆市潼南区中药材栽培总面积2163 hm2, 种类16个, 产量1.32万t, 创产值8958.9万元。黄柏、黄精、丹参、枳壳、金银花、白芷种植面积较大。区内有较大规模的种植基地5个, 专业从事中药材种植的企业与合作社30余家, 从业人员360余人, 主要分布在太安、崇龛、双江、小渡、田家、米心和桂林街道等镇 (街) 。分析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以政府相关部门、重点企业、药材生产合作社、种植大户共同组建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的产业联盟;发挥中药材种植联盟优势, 以商招商;利用好发展的历史机遇, 在绿色崛起中发展潼南的中药材产业;因地制宜, 积极探索发展潼南区中药材种植特色与模式。建议未来可大力发展川黄柏、黄精、白芨、石斛、瓜蒌和枳壳等, 适度发展丹参和附子, 保护性发展半夏和金钱草, 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范化、市场化、多样化。

关键词:中药材,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重庆市潼南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绿色植保理念下的病虫害防治下一篇:多种金属元素掺杂对TiO2柱撑膨润土材料结构及吸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