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科普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2022-10-14

我国的科技馆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 历经30年的发展, 科技馆已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接待观众数量最多的科技场馆, 至2010年年底, 全国建成开放的“达标”科技馆总数达86个[1]。目前, 发达国家科技馆的规模和布局已趋于稳定, 美国和日本大致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 欧洲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 多数大中型城市或新建现代科技馆, 或改建原有的工业博物馆为科技博物馆。而我国的现代科技馆建设, 正处于大发展阶段。

科技馆的建设, 离不开科普产业, 因此我们首先需了解当前国内外科普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1 国外科普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科普产业主要承担着科技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与展品设计工作。国外有许多著名的专业公司从事展馆的总体设计和展厅的场景设计, 以及动手展品的研制, 同时一些科技馆或科学中心也进行科普动手展品的开发工作。

1.1 国外从事科普产业的著名公司

日本丹青社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于上世纪50年代, 专业从事展览展会、商业设施及大型项目规划等各种空间的展示策划、设计及施工制作等业务。主要的设计案例有日本科学未来馆、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新馆、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 以及浙江省科技馆、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广东科学中心交通馆等科技博物馆。

美国西屋设计公司 (West Office) 为科学技术中心、博物馆、文化设施等大型场馆提供专业的策划设计。主要的设计制作案例有:为香港科学馆提供展区总体规划, 包括200多项展品, 以及堪称世界之最高达22米的能量穿梭机;为台湾国立科学教育中心的“发现城”完成概念设计, 同时研制大量的互动展项。

英国哈雷·夏普设计公司 (Haley Sharpe) 是一家为博物馆、科学中心和旅游景点提供策划、设计和制作诠释性或互动性展品的专业公司。

德国汉廷根设计公司 (Huettinger) 是有50多年历史的展览工程公司, 主要的服务对象为交流中心、博物馆、科学中心、主题公园等。在展项设计和制作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参与了超过百项的展览项目, 能制作上千项的单独展品。

1.2 国外科技博物馆开发的科普展品

国外科技博物馆所从事的科普产业工作, 展品研发通常成为最重要的内容。

作为第一代科学中心的代名词的旧金山探索馆,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主要靠自己设计制作展品, 并不断推出新思路和新展品。还与政府教育部门合作进行中小学校教师培训, 每年有来自37个州的1万名教师参与了探索馆的展品设计活动。

一些世界著名科技馆在展品研制方面与时俱进, 永不停步。例如有百年历史的德意志博物馆1984年扩建航空馆, 1995年建分馆于波恩, 2003年完成新交通馆, 又设置儿童世界, 展示高新技术。

英国重视科技博物馆巡回展览的展品研制。例如“科学作品”与学生课程有关, 展品包括力学、电学、材料学、生命科学、生物学、声学、光学和能源等主题;“探索科学”是专为博物馆、图书馆、科学中心和游客中心设计的, 每两年研发一个新的展览[2]。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博物馆越来越重视临时展览的策划, 例如新西兰国家博物馆的恐龙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12名专职人员筹备两年, 策划引进了中国的恐龙展, 展厅内几乎是人满为患, 小观众还趴在地上做竞赛题, 场面火爆。

2 国内科普产业的基本情况

随着国内现代科技馆建设的迅猛发展, 我国科技馆展示设计与施工及展品研制相关公司亦应运而生, 且得到稳步发展。

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公司前身为1984年广州美术学院成立的“集美设计中心”, 1992年更名为“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公司”, 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 已成为中国高校系统“产学研”最成功的典范与标杆, 最具特色的文化创意基地。主要业绩为广东科学中心、浙江省科技馆、广西科技馆、良渚博物院、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与主题馆等科普场馆的展示设计与施工等工作。

北京众邦展览有限公司创建于1990年, 由最初的展览会、商场、企业展厅制作发展到以科技博物馆项目总体策划、展陈内容规划、布展环境设计制作为主的专业公司。主要业绩为参与了中国科技馆二期与新馆、重庆科技馆、黑龙江科技馆、吉林科技馆、贵州科技馆等科普场馆的布展环境设计制作等工作。

上海复旦上科多媒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 从事各类展示场馆的策划、设计、工程、管理及各类展项展品的设计制作。主要业绩为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的展示设计与施工, 参与上海科技馆、中国科技馆新馆、浙江省科技馆、宁夏科技馆、吉林科技馆的展品研制工作。

浙江科信科普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 为从事现代展示的专业公司, 经营范围涉及展品展项研发设计制作安装、科普场馆的规划设计等方面。主要业绩为浙江省科技馆、中国科技馆新馆、湖州科技馆、余杭科技馆、无锡博物馆等科普场馆的展项研发设计及制作安装等工作。

3 国外科普产业可供借鉴之处

与发达国家的科普产业比较, 国内的科普产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有不少地方值得借鉴。

3.1 展示高新技术和科学未来

日本科学未来馆于2001年7月建成开放, 是日本最现代的科技馆, 其展示的主题是为公众“描绘21世纪的新梦想”。展品研制和展示的基本方针是:以第一线科学家为中心来进行构思与布置;捕捉人类正在从事的科技活动, 以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为着力点;探索表现深刻的思想的形式;保持对社会与科技关系的持久关注;提供将科技变成容易理解的事物的方法途径[3]。

1995年日本制定科技法, 其中一项基础计划就是建立日本科学未来馆, 未来馆没有采用自然馆与科技史馆那样的展示方式, 而是成为向人们展示日本最尖端科学技术的陈列窗。其使命就是要实现这样一个社会, 即“让每一个人都展望未来。共同构筑智慧生存的机会”, 并指引公民探索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 在理解科学的前提下与未来对话, 正如其LOGO上标语所说的那样:“了解科学, 世界会因此而改变。”这是日本科学未来馆建馆宗旨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3.2 贴近公众生活的展览

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伦敦科学博物馆, 除了藏有的火车机车、船舶、蒸汽机等工业革命中的珍品, 牛顿、法拉第等著名科学家使用过的各种仪器, 还有大量内容贴近生活的展品, 例如儿童厅的潜望镜、滑轮组、送料机等动手展品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美国的Explorit科学中心以“让观众体验与生活有关的所有的科学议题”为自己的使命, 通过展览设计让观众进行探求式和创造性的展览活动, 并留下个性化和充满乐趣的难忘经历[4]。

3.3 增加智能化与互动性

新西兰国家博物馆中生物标本采用声、光、电等展示手段, 并增加了科普内容:按钮昆虫发出鸣叫声并显示发声的原理;用装有复眼的面罩让观众体验昆虫复眼的功能;运用虚拟现实的手段, 增设参与性展品, 如与鸟一起飞翔、高山滑雪、划艇、帆船、骑羊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展项;时光隧道展厅, 跨越时空的旅行, 飞越惠灵顿, 潜行太平洋;模拟新西兰户外活动;在激光中体会未来世界。

展馆除了传统的内容, 还富有时代的特色, 互动性强而大受欢迎。

3.4 信息的多样性与及时性

日本未来馆的标志性展品, 是贯穿一楼到五楼巨大天井中央悬挂着的直径为6.5米的地球仪, 表面粘贴着100万个LED (发光二极管) , 能反映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内容。例如可以反映出24小时前卫星拍摄的全天地球气象情况, 或者是模拟过去与未来的地球温室效应变化情况;它不仅能反映出地球的情况, 还能反映月球和太阳的情况[5]。

4 结论

2013年6月, 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束为在《以科技馆为龙头和依托, 实现我国公共科普服务能力跨越式发展》的报告中提出科技馆体系的概念:立足我国国情, 以科技馆为龙头和依托, 通过增强和整合科技馆的科普资源开发、集散、服务能力, 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的建设与发展, 并通过提供资源和技术服务, 辐射带动其它基层公共科普服务设施和社会机构科普工作的发展, 使公共科普服务覆盖全国各地区、各阶层人群, 具有世界一流辐射能力和覆盖能力的公共科普文化服务体系。

以上报告给我们提供了明确的信息, 除了各级实体科技馆, 还有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 数字科技馆, 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处于各种不同规模与不同层次的科普产业都可以大有作为, 扬长避短, 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 开辟自己的一片天地。

科普产业应经常思考的问题:密切关注国外科普产业的发展动向, 积极借鉴国外科普场馆的展示设计与展品设计的先进理念与丰富经验;加强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 跟踪科技前沿动态, 捕捉社会热点, 使之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应明确从展览的选题、策划、设计、制作的全过程都应把教育性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于考虑, 而不是简单的科学原理的展示;应借鉴国外科技馆办展览时设置的供老师学生使用的指导手册, 充分考虑展项跟学校课程的关联, 以及体验方式与科学知识的拓展延伸等内容;为充分发挥科技博物馆的社会作用, 应更加重视警示内容, 例如, 文物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护等都是科技博物馆面临的迫切课题[6]。

摘要:科技馆的建设离不开科普产业。介绍国外从事科技博物馆策划设计的专业公司, 国外科技博物馆的展览策划与展品开发, 以及国内科技馆展示设计与施工及展品研制公司的现状与发展, 通过寻找它们之间的差距, 阐述并研讨国外科普产业可借鉴之处。最后得出为建设我国的科技馆体系, 国内科普产业公司应密切关注国外科普产业的发展动向, 积极借鉴国外科普场馆展示设计与展品设计的先进理念与丰富经验;经常思考跟踪科技前沿动态与捕捉社会热点, 把展览的教育性作为考虑的重点, 展览跟学校课程及科学知识拓展延伸相结合, 充分发挥科技博物馆的社会作用等方面的重要结论。

关键词:科技博物馆,科普产业,现状与发展,借鉴与思考

参考文献

[1] 全国科技馆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科协“十二大”事业发展规划重点研究专题.2010.

[2] 方家增.常设科技展与巡回科技展的设计:中英科技馆论坛的启示之三[C].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期刊, 2005 (10) .

[3] 赵兵兵.日本、韩国科技馆考察见闻[J].科技馆杂志, 2003 (21) :7-20.

[4] 梅根·伊丽莎白·康齐拉斯.朱兵, 等, 译.什么才是“现代科技博物馆”[C]//中美科普与科技馆创新交流报告会论文报告集.浙江省科协, 2008 (10) :48-53.

[5] 中岛义和.日本科学未来馆面临的挑战[C]//全国科技馆创新与发展研讨会论文报告集, 2009.

[6] 方家增, 陈四敏.科技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探索[J].科普研究, 2009 (1) :46-5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消费者网购的维权之路下一篇:气体脱硫装置设备腐蚀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