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家作品分析

2022-08-26

第一篇:当代艺术家作品分析

当代作家作品分析

路遥的《人生》与《平凡的世界》

高中的时候看的《平凡的世界》,大学时候再次翻阅这部近百万字的巨著,心中多了几分思考,这本书是不是就在写路遥自己,在写那些陕北的乡里乡亲,是不是就在写普通你我的真实生活。而当翻阅那本不怎么厚的《人生》的时候,书中高加林的再次回乡种地,不正是路遥的革委会主任被撤职的时候。

作为路遥的成名之作,《人生》这本书我看到了一样平凡的高加林。路遥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真正是在与命运赛跑,虽然《平凡的世界》字数与写作时长远远超过《人生》,但是路遥的早早逝去,却与这本《人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路遥在短短的十几个昼夜就将这部中篇完结,那种一气呵成的魄力是在中国的文坛是少有的,能在十几个昼夜中写出这部作品,路遥的生活体验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对只要是稍稍写点东西的人或者稍稍看点东西的人来说,文学本来就是生活,是作家的自己的生活,或者是作家周围人的生活。那种没有生活基础的文学,终究是不长久的。回顾路遥的一生,当他与北京知青恋爱的时候,不正是高加林与黄亚萍的爱恋,而当路遥将人生的重心从政治转移到文学的时候,不也是高加林被揭发回乡务农的时候吗,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在这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往常看过的很多作家的写作过程中,总会一稿二稿与审稿定稿。但是在路遥的《人生》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叫文学的霸气。在《人生》出版之前,路遥就曾坦言,“要么是巨大的成功,要么是彻底的失败”,在《人生》出版之后,路遥就这样一下子火了。

但真正让路遥达到文学巅峰的还是这部《平凡的世界》,路遥在前后六年中将自己的生命燃料燃烧殆尽,当1988年路遥扔掉那支伴随了他六年的圆珠笔时,这个不到四十岁的陕北汉子更像是一个操劳一生的老人,就路遥四十三年的一生来讲,这个时候也确实是到了暮年。在《平凡的世界》写完后的几年,路遥一直是在与病魔做着抗争。路遥的一生也确实印证了他自己的那句话,如果他的一生能有所成就的话,那肯定是在四十岁以前,但路遥自己肯定不会想到在书写完的三年后的一个平凡的日子,自己会与这个平凡的世界说再见。

而在《平凡的世界》的内容当中,在看了很多关于路遥的介绍后,我终于明白了那句作家们都会说的话,“文学来自于生活,但高于于生活,”路遥在写这部书的时候,曾为了写孙少平的在煤矿中的工作经历,亲自到煤矿上体验生活,虽然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但是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路遥还是经过长期的生活考察的。在很多与路遥接触人的回忆当中,路遥像一个取经的僧人,每每等到劳累过度的时候,才回到宾馆或是随便的一个地方休整一下,待到体力恢复,接着为了这部巨著奔波忙碌。在查阅了很多关于路遥的背景资料后,我感觉书中的那个孙少平就有很多路遥的影子。虽然不能说孙少平就是路遥,但是那种在小小年纪就要因家庭贫困背负的自尊心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据路遥的老师回忆,路遥在上高中时候的状况跟孙少平几乎是一模一样。虽然后来路遥很荣幸的当了县革委会副主任,但是在书中其他人物的身上还是能看到路遥的影子,可以这么说路遥更多的是在记叙陕北平凡人,而书中现实主义的痕迹更是非常的清晰。

我对这本书的另外一个感悟是,人无完人。虽然孙少安和孙少平都已经够优秀,但是人感情的那种丰富性被路遥用写实的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书中所谓的配角,像王满银这样的混蛋,生活中也是随处都能发现的,人们都说红楼梦将人写活了,写的非常丰满,但平凡的世界是将真正的人拉到书中来,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就能找到王满银,孙玉厚,田晓霞。甚至是双水村的那个傻子,我们的周围都随处可见。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但可能我们在别人的眼中就是那个王满银,那个孙玉厚,在某些方面连那个傻子都不如。

路遥的作品是对人生的感悟,对于像我这样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讲,他的作品会让我更好的认识世界,更好的认识人生。

第二篇:作品分析艺术概论

在塞尚的一生中,常常就一个题材画出多幅连作。他曾相继画过五幅同为打牌题材的作品,其中以这幅两个人打牌的最为出色。他在这幅画中以酒瓶为画面中轴线,使构图一分为二,两边形成对称均衡。画中人物与环境色调相互交接,变化丰富造成体积的坚实感和稳定感。画家为了避免形象的孤立,几乎不用连贯的轮廓线条,这样,人物就像桌子和背景那样,都仅仅是由一块块色彩组成,画中的一切结成一个整体。塞尚在这里以“变调”代替了“造型”,即以各个色区的有节奏的变换代替了形象的塑造。画家创造的色量使作品具有纪念碑一般的坚实感。同时画家又用明显的笔触作为强调画面结构的手段,也使画面增加了永恒的生命感。塞尚的人物画虽然无意描绘性格,但这幅画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却像它的情节动作一样被准确地表现出来。令人惊叹的是他在没有画出这两个人“骨架”

塞尚曽划过多付玩纸牌者题材的画,画上人物多寡不一(其中最大的一幅上,共画了五个人)。而最为著名的算是这之画两个人物的《玩纸牌者》。在这幅画中,塞尚将两个沉浸于牌戏中的普通劳动者形象,表现的平和敦厚,朴素亲切。虽然主题十分平凡,然而画家却通过对形状的细心分析及通过诸多形式要素的微妙平衡,使得平凡的题材获得崇高和庄严之美。在这里,相对而坐得两个侧面形象,一左一右将画面占满。一只酒瓶置于桌子中间,一束高光强化了其圆柱形的体积感。这酒瓶正好是整幅画的中轴线,把画面分成对称的两个部分,从而更加突出牌桌上两个对手的面对面的角逐。两个人的手臂的形状从酒瓶向两边延展,形成“w”形,并分别与两个垂直的身体相连。这对称的构图看起来是那样的稳定、单纯和朴素。全画充分显现了塞尚善以简单几何形来描绘形象和组建画面结构的。

构图,又叫章法,是把所画的事物安排在画面。它是画家在写生或者创作时,首要进行的就是构思构图。构图作为绘画最先的步骤,这个步骤开始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深入刻画和作品的效果

一、边框的选择边框是画面边缘的界定处。边框的形状是确定画幅内容的布置,高考中一般给出考生的试卷是长方形的画纸,只有两种边框构图的选择———横向或者竖向。取横幅好,还是竖幅好呢?关键是作画者所站的角度不同的取向而不同。角度的选择对画面的塑造有极大的影响。我们在使用有限边框时,应注意以下的问题:

1、 画面采用平行满构图,往往也要留出小小空角,使其透气亮白。在构思画幅形式时,也可以根据形与色搭配的深浅强弱使某一角具有深邃的感觉。

二、骨架的构建 骨架是画面结构的基本形式。我们在构建一幅作品时,首先以抽象概括的几何法,把即将要画的物象布局出来。骨架是画面各种形象的几何形的总和。从视觉心理上看,骨架不外乎让观察者产生两种效果:第一种是动态的,动态的产生来自骨架呈现出的“势”。“势”是各方向中最强、最有聚集的力。第二种是静态的,静态的表现出的力一般呈上下方向,而表现在左右两侧的力,往往是均衡的。在绘画中,画家常常把整体骨架构建一些比较简单的字符。如S、X、L、Z、C、T等字母样式。这也是我们后面要详述的“构图形式”。

三、 位置的安排位置,是指在画面中对物象的安排与布置。即是某物体的形布置于画面何处;某色涂摆在何处。这也涉及到画面分割和容量的问题。说到“分割”是指按意念所画的形与色,在画幅中安放的位置(物体所占有的面积)用几何形框出来。总之,边框、骨架和位置,三者之间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边框是以面的形态把骨架和位置制约于自身之中;而骨架以线的形态运动于边框之中并且对位置是实行控制;位置则以点的形态分布于边框之中和骨架内外。因而,在整个作画过程中,是对点、线、面的表现能力的调动与发挥。

四、画面的容量画面的容量是一幅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在画面上所占面积的大小。面积大小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一般来说,如果将一组静物布满于画面,顶天立地的,将会产生饱满丰腴,逼近观众,向外扩张等感觉。如果将物体画少些小些,四周留有余地,那么它的效果将会给人一种平静、安稳的感觉;如果物体小成点状,则有远去之感

五、对比 对比是在一幅整体画面中强调各个局部的差异(包括点、线、面的组织,形色的大小、强弱 1

等),使其固有特征更鲜明,并能使其既互相对立,又能和谐配合,通过这种相互的对比关系而产生由小见大,因高见低,以虚显实,以疏衬密,以暗托明的观察方式和表现方法,使得画面相得益彰。

1、形的对比 在自然界的物象存在很多不同的形状。从体积上来看,有大小高矮之分;从其的外形特征来看,有方圆、曲折和不规则之别

2、明暗调子的对比明暗对比主要是从画面上的黑白对比的强弱效果来讲的。我们可以通过画面明暗对比的合理布局,突出某一部分主体

六、均衡在绘画中所讲到的均衡,多指视觉上、心理上所感觉到的重量,以它来比喻物象的形状、黑白色块等在画面分布与安排的审美合理性,并非物理上的重量概念。均衡是构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大致可以分为:对称式均衡和非对称式均衡。

1、 对称式均衡 在画面上的视觉重量是相对于一个中心平衡点作均匀而对应的状态分布,来达到视觉平衡的效果,这通常叫作‘对称均衡’。一般在绘画构图上使用的对称,多属于近似对称。这种对称式的均衡具有简朴、静止、稳定和庄重的特点

2、 非对称均衡 非对称式均衡在视觉重量上不作均匀对称的分布,大量的均衡形式是多变的非对称的。要取得构图中非对称均衡,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探究:●利用色块面积的大小、深浅、疏密的变化来达到画面均衡。

七、 节奏和韵律 在绘画中,画面有变化就会产生节奏感,有节奏就有韵律。怎样才能让画面更有变化呢?一可以通过素描的明暗色调的深浅的变化达到其的节奏与韵律;二可以通过物体色彩种种的搭配来达到其的节奏与韵律;三可以通过物象的不同特征的刻画来达到其的节奏与韵律;四可以通过物象在画面的摆放也就是构图来达到其的节奏与韵律。

八、视觉中心 在绘画作品中,一般都有一个中心来表现对象相对突出的重点部分,这个部分往往是最精彩,最动人,也最经得起看。我们称之为画面的视觉中心或者趣味中心。如果我们把画面当作舞台的话,那么视觉中心便是舞台上的主角,其它内容都是为这个“主角”而服务。一般来说,视觉中心皆处于画面的中心部位,不宜太偏,当然也不宜过于居中,缺乏变化。 《泉》是安格尔众多人体艺术中最杰出的一幅。画家在40岁时曾构思过一幅《维纳斯诞生》,画中描绘一位体态丰腴、充满少女青春美的女神,她举起双手正在梳理刚出水的秀发,在她的周围簇拥着一群小爱神,天真可爱,有人说这幅画是表现画家对已逝青春的留念。36年后画家又重新构思创作了《泉》。

《泉》中少女的造型在整体上是遵循古希腊雕刻的原则,但更为细腻微妙。左边以高举手臂的转折处为顶点,身躯的轮廓是一根略有变化的倾斜线,它宛若一缕缓缓飘落的轻纱;右边则复杂多了,不仅水罐与抬起的手臂组成圆和三角的几何结构,胸部和腹部的转折起落也形成波浪式的曲线,这正好与左边的单纯与宁静形成对比。画家严格遵守比例、对称的原则,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到,少女的体形姿态遵循古希腊普拉特西克列斯发现创造的S形曲线美。

《泉》是安格尔一生追求的美神,也是他一贯倡导的“要拜倒在美前去研究美”的典范。西方一位评论家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衰老的产儿,她的美姿却超过了所有女子,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富有生气和更理想化了。”的确像画中如此完美的女子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在这幅《泉》中,安格尔把他心中长期积淀的古典美与写实的现实美完美地结合了起来。这幅画的奥秘在于画家表现了人体姿态从不平衡向平衡的变化,抓住了人体内部力的微妙关系,即左倾斜的双肩和向右倾斜的胯部、向上的用力和向下倾倒的水罐,前趋的右膝和后绷的左腿都体现了力而打破了平衡。在她身体的这种曲线运动中,展示出一种类似水波的曲线,这种身体的曲线使得那从水罐里流出来的直线形水柱相形见拙,通过这些形式,使这位恬静的少女比那股流出来的水柱更加具有活力。

古典主义画家从不表现人物的个性,这幅画充分体现了古典主义的精神和技巧。因此,画中人物面部毫无表情,这更加强了少女“无邪”的神态。也有人认为水罐的形状含有性意识。身体的动势表现出开放与禁锢的双重意义。安格尔的裸体画很少揭示人物内在精神,只注重形式和技巧,他善于把古典美和现实美融合在一起,这使他塑造的人体洋溢着自然的生气。画家自己曾说过:“要把美藏在真实之中,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大师决不是创造什么,不是制作什么,应该说,他们是看见了什么,并且探悉什么。”

一、顾恺之论“传神写照”的绘画思想

顾恺之(约346-407),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今江苏无锡),东晋杰出的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传世的论画著作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及《画云台山记》。这三篇论著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画论著作,也是研究顾恺之绘画美学的基本资料。

顾恺之青年时期曾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很受桓温的赏识,先后到过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地,饱览祖国壮美河山。四十多岁时又任荆州都督殷仲堪参军,殷“能清淡,善属文,每云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晋书·顾恺之传》”。顾恺之与桓温之子桓玄也有浓厚友谊,桓玄爱好书画,对名书名画巧为搜夺,顾寄存一厨画于桓玄处亦被夺取,恺之并不追问,自谓“妙画通灵,变化而去,如人之登仙矣。”后桓玄于荆州叛乱,刘裕平定叛乱后,大赦天下,恺之以艺术才华显名于时,被封为散骑侍郎。

顾恺之绘画思想的核心是他的“传神论”。他论“传神写照”集中在下面两段话: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休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世说新语·巧艺》)。

“凡生人无有手揖眼视,而眼无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趣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象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魏晋胜流画赞》)。

这两段话一是强调在人物画的艺术形象中,目睛传神的重要性,二是指出“以形写神”必须注意人物形象和环境的关系,“神”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主体接物的动态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不过顾恺之“传神论”的根本问题是“形”、“神”相互关系的理论,由此而涉及艺术形象的本质、创作方法和审美标准等一系列重要绘画思想问题。

首先要谈的是形、神关系。这个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论,其覆盖面极广。它涉及哲学、养生、文学、艺术、美学等诸多学术领域,其核心是形体与精神的相互关系。就艺术形象的构成而言,其哲学渊源可远溯至先秦。在先秦的道家哲学中,老聃以“道”为宇宙万有的本源,“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老子·十四章》),又叫作“大象”。“大象无形”,这说明“象”比“形”的概念要大,它贯穿形而下的“器”和形而上的“道”,是有形与无形,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使精神进入更高的人生境界。老聃道论中关于“象”的概念,启迪人们在审美和对艺术形象特征的认识上,应懂得“美”不应囿于有限的“形”,而应使有限的“形”体现出内在的本体,并超出具象达到玄远的精神境界,这为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艺术形象特征的认识奠定了理论基础。庄周把老子的道论引向审美和艺术,他以无形的“道”为“至美”,“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庄子·田子方》)。“至人”就是精神上得到自由,达到审美最高境界而与“道”相冥契的人。从这一原则出发,庄周强调精神的绝对自由而贬低形体的意义,提出“形残而神全”和“外其形骸”(《庄子·大宗师》)的主张。在《德充符》中,他描写了一位相貌丑陋的哀骀它,此人由于能在精神上与道相契合,所以虽然“以恶骇天下”,却能得到妇女和国君的喜爱。庄周重神轻形的观点虽有其片面性,但也包含合理深刻的内核,这就是美丑并不止于外在形式,还有其内在的理性本质。

战国时期的稷下黄老学派,用“精气”来解释老子的“道”,认为“气”是生命的本源,是“神”的基础。稷下道家把道、气、神统一起来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美学中的形、神论,开“气韵生动”等艺术思想之先河。总的说来先秦道家在形神关系上都重视“神”对“形”的主导作用,对绘画思想的发展影响很大。

在先秦哲学名著中,《易传》关于“易象”的理论对绘画中的形神理论也有重要影响。“易象”是对客观事物的模写和创造。《易传》认为《周易》的卦象是“法象万物”、“观物取象”的结果。所谓“观物”指象天法地的全方位观照,是由感觉到思维的体察认识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取象”的目的。由“取象”所形成的“易象”不仅反映事物的外形,还要表现事物的内在性质、规律,以说明人事,启发思维。“易象”成象的这一特点,对艺术形象的认识有很大启发,它使人们懂得艺术不能停留在对物象“形”的模写上,还必须反映对象内在的本质特征,这实为后来“形似”与“神似”相统一思想之滥殇。《易传》还认为阴阳的矛盾法则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根本原因。“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系辞下》)。阴阳二气相感、相推、相荡而万物生焉。“易象”正是对生生不息的事物的存在、变化发展的反映,而不是僵死的符号,它启迪艺术不应呆板地摹写对象的静止形态,而应表现其内在生命力,揭示人的精神活动,所谓“神明”、“气韵”都只能从运动中把握,如果形体和精神都不动,还有什么“神韵”可言呢?这说明“易象”理论对审美意象

的认识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但是先秦哲学家的这些思想,由于历史的原因,并没有成为审美创造的直接原则,大批艺术工匠们是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摸索艺术形象构成中形、神的表现方法。由于形神的客观实在性决定作者在形象创造时不能不面对这一现实,从艺术史的形象系列看,战国时铜鉴上的《水陆攻战图》,情节复杂,人物形象生动,在形、神的表现上已达到一定水平。至于秦陵兵马俑的军阵场面,更给人以气势磅礴、形神逼真的强烈感受。这些卓越的工匠们,并没有在理论上给后人留下只言片语,但他们的艺术作品却给绘画理论以深刻的启发。最早把哲学上的形神论和艺术结合起来的是汉初《淮南鸿烈》的“君形说”,这个理论认为要使作品真实动人,富于美感魅力,只在摹写外形上下功夫是不够的,必须找出决定外部形象特征的内在因素,即支配“形”的“君形者”。只有神态画出来了,作品才有生气。此外《淮南鸿烈》还通过音乐演奏说明主体的神对驾驭艺术表现的重要性。“君形说”对于艺术形、神关系的论述体现了道家哲学对审美和艺术的影响,但它还不是一种独立的美学思想。经过两汉、魏晋在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经验上的长期积累,到了东晋的顾恺之才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传神”绘画思想,从而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形、神关系的理论基础。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传神论”的出现是历史的产物。玄学家宅心玄远,偏重神理的思想或“魏晋风度”正是老、庄哲学的继承和发挥。他们虽然主张“神贵于形”但也并不否定“形”的地位。如嵇康就认为“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养生论》)。从艺术理论的发展看,先秦两汉偏重“形似”的思想较为普遍,如韩非就主张绘画以形似为难。到了汉代,赋成为文学的重要体裁,它铺陈事物,犹重形似。正如沈约所说:“相如巧构形似之言”(《宋书·谢灵运传论》)。宋、齐时代的山水诗也偏重于山川形貌的描写,这就是刘勰所说的:“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文心雕龙·物色篇》)。应该承认文艺重形似的思想是合规律的,因为“形似”毕竟是审美传达的基础,也是首先被认识到的艺术创作规律。但要从“形似”的圈子里跳出来,自觉认识到“传神”的重要性,必须有一个理论的飞跃,必须有现实的要求。魏晋以来,“人的自觉”把表现个性和人的内在精神提到首位,从而促使重神思想首先在人物审美和绘画领域发展起来,这和当时玄学与佛教思想的流行是分不开的,玄学扩大了老庄思想的影响,庄周因追求精神自由而提出的重“神全”的理论,佛教传入后,围绕“神灭”和“神不灭”的论辩则从哲学思维上加深了对形、神关系的辩证理解。这就使先秦以来哲学上的形神论,艺术实践中关于形、神统一的审美创造经验,在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精神影响下汇集起来,从而使顾恺之的“传神论”成为体现这一历史必然的绘画思想。

顾恺之的“传神写照”论既是创作方法又是艺术品评的审美标准。他在评《伏羲》、《神农》的画像时说:“虽不似今世人,有奇骨而兼美好。神属冥芒,居然有一得之想”(《论画》)。这是说作者画出了伏羲、神农属目远望的神情,表现出这两位远古文明创始者治世的胸襟。从这里可以看出顾恺之评画首重神似,他自己在绘画中也把“传神写照”作为创作的指导原则,如在《画云台山记》中,他为张道陵设计的形象是“瘦形而神气远”。瘦型是仙人的体形,即世之所谓仙风道骨,但仅有此“形”是不够的,还必须画出“神气远”的特征,才能传达出仙人的精神风貌。在形、神关系上,顾恺之虽然接受了玄学“重神”思想的影响,但并没有走向舍弃“形似”的极端,他在创作实践中正确处理了形、神的相互关系,认为若“形”有小失,必然会影响“神”的表现,正如他所说:“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而神气与之俱变矣”(《魏晋胜流画赞》)。为了正确解决绘画中形、神的相互关系,达到“传神”的目的,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两个重要思想。

所谓“以形写神”指通过对人物形体的描绘来传达人的性格、学识、气质等精神特征。这是在绘画上关于形、神关系的科学命题。顾恺之在分析人的形体和传神的关系时,认为眼睛是最重要的,他说:“传神写照,正是阿堵中”(《世说新语·巧艺》)。刘邵也说过:“征神见貌,情发于目(《人物志·九征》)”。眼睛是情感的窗户,只有把眼睛画好,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相传他二十余岁为南京瓦棺寺作壁画,最后为维摩诘像点睛时,居然“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万钱(《历代名画记》引《京师寺记》)。”于是声名大振,传为佳话。

顾恺之作画除重视目睛传神外,对能表现精神面貌的其他面部特征也很注意,如为裴楷画像时,在脸颊上“益其三毛”,以表现其“俊朗有识”,“神明殊胜”的风神。

为了达到传神的目的,顾恺之非常重视对人物神态的动态把握。人的精神风貌从根本上说是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姿态动作总有其针对性,这就要求作者善于领悟和和抓取最富于表现力的瞬间,才能达到“悟对通神”的目的。如他在评荆轲刺秦王一画时:“于秦王之对荆卿及复大闲”,即在被刺杀的急迫时刻,把秦始皇画成安闲的样子,这是很不真实的,当然不能传神。这就是他所说的“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察也(《论画》)”。

为了表现画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顾恺之十分重视人物画的背景处理,相传他为谢鲲画像时,把谢画在岩石间,人问其故,答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自大’,此子宜置丘壑中(《世说新语·巧艺》)”。顾恺之是抓住谢鲲津津乐道的“山林志趣”来表现他的精神特征的,即以典型的环境来强化典型性格。

传神不仅要善于“以形写神”,还要善于把刻画个性特征与艺术想象结合起来,为此,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的思想。他说:

“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魏晋胜流画赞》)。” “迁想妙得”是从绘画的难易提出的。万类之中,以人物的风神最难把握。要表现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不仅需要深入体察对象的内心世界,还需要想象和技巧。所谓“迁想”就是在审美经验和情感的基础上,通过艺术想象形成能体现对象精神风韵的意象。从顾恺之短短的这段话中还体会到,他认为画山水、狗马也需要“迁想”,任何离开主体情感的纯客观描绘,或拘泥于“形似”而不能大胆想象,都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特征,不能发掘出“美”来。顾恺之所创作的《洛神赋图》,颇能说明其“迁想妙得”的美学思想。这幅名画取村于曹植的《洛神赋》,相传曹植爱过一个叫甄氏的姑娘,但被曹丕夺去,甄氏抑郁而死。曹植为此感伤不已。有次路过洛水时,梦见甄氏来和他相会,遂感而作此赋。赋中抒发他对洛神爱慕之情和人神相隔的惆怅。顾恺之作《洛神赋图》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重现原赋意境,画中洛神多次出现,或凌波回顾,或遨游云间,或与曹植在一起,真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皎若太阳升朝霞(《洛神赋》)”。画面远水泛流,洛神衣带飘飘,含情脉脉,似来又去,表现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惆怅,与伫立水边具有贵族诗人风度的曹植的神情相呼应。这幅画在我国绘画史上可能是绘画与文学相结合的早期范例之一。中国画重视诗画结合,若不善于艺术想象,这种结合将是不可能的。

顾恺之“传神写照”思想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和审美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这一命题的提出,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美学理论水平,后来逐渐扩大到美术的其它领域,影响甚为深远。

谢赫是由齐入梁的南朝画家。曾在宫廷任职,善画人物、仕女、兼善品评。他的《画品》据考订成书于梁大通四年(532)之后。现在流传的版本都是明代刻本,分两部分,第1部分为序,其中提出“六法”:“

一、气韵生动是也;

二、骨法用笔是也;

三、应物象形是也;

四、随类赋采是也;

五、经营位置是也;

六、传移模写是也”。第2部分为对古今画家们画艺成就的品评,共分六品,即以6个等级品评自三国曹不兴以来画家27人,因系后人辑录而成,文字上难免脱误。经用《历代名画记》对校,知原书所品评的画家,尚应有顾景秀。对于谢赫“六法”的句读与含义一直在研究中,各家看法未尽一致,但普遍认为“六法”是在顾恺之《论画》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系化的结果,是对以前绘画实践的全面总结,具有进步意义。谢赫提出的“六法”经唐代张彦远的阐发,对历代绘画创作与理论探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般书法作品的表现形式都不外乎工稳的与写意的、具象性与抽象性的有机结合。书法风格,作为艺术业已成熟的书法家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表达方式,这种“自我”的印记也就更加鲜明。在书法风格成熟的艺术中,这种“自我”的印记不是偶然的幻想和主观随意性的流动,而是如同黑格尔所说的那种艺术独创性的表现。“独创性是和真正的客观性统一的,它把艺术表现里的主题和对象两方面融合在一起,使得这两方面不再互相外在和对立。从一方面看,这种独创性揭示出艺术家最亲切的内心生活;从另一方面看,它所给的却又只是对象的性质,因而独创性的特征显得只是对象本身的特征,我们可以说独创性是从对象的特征来的,而对象的特征又是从创造者的主体性而来的。”总而言之,书法作品中表现了“自我”并不等于就形成了风格,然而艺术风格则必须打上“自我”的鲜明印记。风格正因为具有这一鲜明的基本特征,所以“自我”对艺术的成败就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自我”决定风格的特征,独特的表现手法不是创立风格的必要条件。那么有什么又制约、影响着“自我”和独特的表现手法,从而也制约、影响着风格的形成和基本面貌呢?这不能不归结于个人的积累。积累、熏陶,改变和造就着一个人的审美观,从而,积累也制约和

影响着他独特表现手法的确立。多读碑帖,博涉姊妹艺术,尤其是书、画、印、文的互相滋补。 昔人云:“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故君子借古以开今也。”意思即为前人的成就,用作后人借鉴;我们既有借鉴,又不重蹈老路,要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艺术来,这对创立书法风格是颇为可取的。历史是流动的长河,书法艺术的发展像接力赛跑一样,靠一代一代的接替前进。从这种意义上说,后人总是踏在前人的肩上向高处登攀的。任何书法艺术的创新,都离不开传统书法的基地。中国书法,传统深厚,历史久远,自有比较系统的表现特征和特有的美学思想。如果对中国书法了解不多、不深,甚至抱以偏见,希图在自己的空地上创立新风格的书法,是难以成功的。对于中国传统书法的借鉴,不可只限于对前人笔墨技法的学习,而要把中国书法作为一种民族艺术来进行全面深入地理解和研究

第三篇:中国当代文学史重点总结(作品分析、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散文分析

杨朔,擅于以饱满的热情抒写新时代,以真挚的感情,来赞扬普通劳动者。以《雪浪花》为例,赏析杨朔作品特点:1.杨朔擅于于平凡事物中捕捉诗意,通过巧妙的联想,发掘其深刻的思想,“咬”老渔民独特是生活经历,和老一辈英雄乐于奉献的气概。2.写景抒情,点化人物,创造深邃的意境。3.联想巧妙跑,构思精致,笔势曲折。

刘白羽,以《长江三月》为例,来赏析刘白羽散文特点:《长江三月》是一种日记体游记,从重庆→(经三峡)武汉→揭示了生活的哲理→人生是用走向黎明的过程。内容:描绘沿途的见闻和感受,歌颂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1.写景抒情的手法多样,笔墨酣畅,淋漓尽致,瞿塘峡——险峻壮美,西陵峡——水急滩多,巫峡——幽深秀丽,2.恰当的引用资料,表现当时时代风貌,历史变迁,增强了人文景观特色。

神女峰的传说,杜甫的诗歌,王昭君的故事,3.语言上辞藻华丽,笔势铺张.

秦牧散文特点:深刻是思想性,丰富的知识性,健康的趣味性,以《花城》为例赏析秦牧散文特点:1.深刻我思想性,通过61年花市盛况赞扬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歌颂了劳动人民,洋溢着强烈的自豪感,2.丰富的知识性。通过解说员向人民介绍各种奇花,民俗学家介绍了南北方春节习俗。3.健康的趣味性。细腻逼真的写花,介绍赏花的情趣和相关知识。启示:劳动创造美,生活中蕴含着美

第一次文代会是当代文学的起点。

1. 背景:让从中国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以来逐渐被迫分离在两个地区的文艺工作者进行大会

2. 时间:1949,7.12~7.19,郭沫若批准地点:北平。824人参加

3. 主要内容:①深刻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经验,特别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

后的解放区文艺工作经验,报告: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②确立全国文艺工作方针与方向,以毛泽东在延安座谈会撒谎能够的讲话作为我们新中国文艺发展的方向。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③除了确定思想领导外,确立了组织领导。成立了“文联”(中国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郭沫若“作协”(中国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

4. ①承前启后,拉开了当代文学序幕。1949.7月②彻底的结束了文艺工作者被分割局面。当代文学

含义:1949新中国成立至今大约半个多世纪发生发展消长在中国大地上的文字,只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它限定在“中国大陆”的这一区域之中。

发展历程:1.1949~1948:当代文学史奠基与开拓时期(艰难发展)2.1949~50年代中期:对新的时期,新中国新生活的歌颂。3.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致力于社会主义文学的完善

4.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非常”时期5.1979~至今:新时期文学

特征:一..文学形态变化。建国初30年,现实主义单一美学形态。多元美学形态:现实主义的复苏发展,现实主义引进二.文学本体变化1.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2.作品本身,题材由窄变宽,主题由单一到多元a.初30年题材多局限哥们,战争和农民题材,后20年题材范围扩大b.前30年主题多集中于比较集中明晰的重大社会政治主题3.艺术类型塑造:由单一到复面

双百方针:指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该方针是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目的的,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研工作领域的表现,文艺工作者在为工农兵服务的前提下,可以运用自己认为最好

的方法来创作。在该方针的鼓舞下,文艺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逐步活跃起来。

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当中,必须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贺敬之 抒情短章:特点:多描写具体生活场景,表现诗人深刻的内心感受,高清细腻,注重遣词造句,如《桂林山水歌》具有民歌的风味

《回延安》赏析,真实抒发革命赤子对延安的感谢与赞美之情。从内容层次上分5层:1层:直抒胸臆,着重刻画刚踏上延安时的激动心情。2层:回忆在延安的成长经历。3层:延安亲人欢聚的动人场面。4层:参观延安,写延安城秀丽的风光5层:别延安,与在延安相结合

艺术特色:1.立意高构思精巧。2.抒情节奏快慢适中3.成功运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 长篇政治抒情:多取材于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气势粗犷豪放,洋溢着火热的政治激情,具有极强的宣传鼓动性,多采用楼梯式和交错式。

《放声歌唱.》1956年歌颂党的的伟大与英明,艺术特色:1.从现实追溯历史,2.抒情方式迂回曲折3.歌颂祖国不仅流于空洞的口号,而是化抽象为具体

《雷锋之歌》1963.3艺术特色:抒情方式独特,政论、形象与激情相结合,通过“我”来感受雷锋的英雄主义精神。

闻捷

《天山牧歌》内容:1.主要写新疆的美丽富饶以及神奇的自然风光,表现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历史变迁,英雄人物等。2.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将爱情与劳动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操相结合a.劳动产生爱情如《苹果树下》b.爱情使人产生精神动力 如《告诉你》《夜莺飞去了》c.青年人对爱情忠贞不渝,如《舞会结束以后》。

艺术特色:1.鲜明的民族色彩和浓郁的地方风情,2.擅于抓住人物瞬间的心理活动.3.创作手法再现式,设置简单的情节和人物,抓住富有情趣的生活片段从中提取诗意

郭小川

创作阶段:1.准备阶段《平原老人》2.爆发阶段:《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将军三部曲:《月下》《雾中》《风前》3.成熟阶段:《甘蔗林—青纱帐》《厦门风姿》《昆仑行》《两都颂》4.抗战阶段:《团泊洼的秋天》《秋歌》

诗歌内容:1.抒情诗A.记叙革命的战歌。《甘蔗林—青纱帐》—继续革命,永葆青春。《团泊洼的秋天》—政治思考,思想觉醒。B.祖国人民的赞歌《厦门风姿》《秋歌》2.叙事诗a.讴歌纯真的革命爱情b.歌颂我军高级指挥员

艺术特色:1.具有特色的诗歌语言a.饱含哲理的警句b.融古诗词,民歌,口语与一炉,创造出古为今用民为文用。2.新颖独特的构思,大胆的想象3.不拘一格的诗体。50年代:楼梯式—半自由体—民歌体—像散去的新自由体。60年代:新辞赋体

杜鹏程《保卫延安》

内容:本书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人民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它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延安保卫战的历史背景。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和以周大勇为代表的一大批指战员的英雄形象,歌颂了人民战士高度的阶级

自觉性和英勇的献身精神,构成了一幅壮丽的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

历史地位:“英雄史诗”

主题:延安保卫战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彭德怀的英明指挥,广大指战员的浴血奋战以及周边群众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共同的结果,是一曲人民军队的战歌

人物形象:以周大勇为中心,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群相。彭德怀:富有韬略的军事家,平凡的人民公仆。 《保卫延安》历史地位:英雄史诗的美誉 史诗:本指古代长篇叙事诗,当代以重大的历史事件为基础塑造英雄形象,相比之下内容宏大,篇幅较大,气势磅礴充满了神话色彩,引申为能够全面反映历史时代优秀的长篇叙事性作品。精神体现:1.以雄伟的气魄反映了延安保卫战。描绘了人民解放军战争的壮丽画卷。

2.具有历史真实性,突出战争的激烈性。“一个脚印一身汗,,一寸土地一滴血”3.艺术上,材料取舍恰当,主要突出青化砭伏击战,蟠龙镇攻坚战,长城线突围战

梁斌《红旗谱》

主题:反映农民由自发到自觉的曲折斗争过程,揭示一个真理,中国农民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有组织的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人物形象分析:1.朱老忠:具有“三性”的农民,革命性民族性时代性,跨越两代由慷慨悲歌的侠义之士到共产主义战士,既有农民英雄的豪爽精神,有有共产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鲜明爱憎,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真正展示了农民英雄坚韧英雄的风采2.严志和:胆小怕事,性格较好,勤劳善良3.运涛,江涛:在党的领导下成长起来的新一辈农民,既继承了父亲优良传统又接受党的教育。

艺术特色:1.地方色彩浓厚{自然的社会的}2.采用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手法来刻画人物,以一系列的故事来表现3.内容上的民族气魄与民族风格,小说描写三十年代发生在冀中平原的革命风暴,既有民族传统,又有时代特色

如“燕赵风骨”,指燕赵人民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的品质与品格,其本质是反抗,品格是守信,美德为见义勇为,新的历史条件下转变为共产主义思想下的反抗。品格要阶级意识支配,美德为在革命原则纪律下的勇敢。

红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柱。红岩精神永存!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主题:真实再现了革命胜利前革命烈士与放革命分子之间的艰苦战争,有力的鞭挞了敌人凶恶残暴的本质,悲情讴歌了共产党人坚韧的斗争精神和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

艺术特色:a.取材上既法于历史又高于历史。b.结构严谨宏大,情节错综明晰,主线:狱中的艰苦斗争。副线:地下党积极组织战争,游击队的斗争。C.人物形象塑造独树一帜。如江姐,机警干练,特别细心,对革命战友关怀无微不至。如许云峰,受人尊敬的成熟的地下党领导,塑造了众多英雄群体为革命舍生取义的红岩精神。

杨沫《青春之歌》

作品的自传色彩:自叙传小说,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情感经历作为讲述对象的小说。1.林道静与杨沫自我形象的对照a.家庭出身b.情感经历c.革命经历。2.作品的内在结构:两条线索:一条是林道静如何从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知识分子成长为具有革命的战士,另一条是以林道静的内心世界为中心,写其爱情生活与情感经历。第一条线索(三次决裂):①与封建家庭

决裂②资产阶级和小资的决裂③与自我决裂。第二条线索:“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革命”3.心理描写:a.通过细腻的情感变化表现人物性格。B.通过情绪变化来揭示人物内心冲突。C.采用主观的视角。

思想意义:1.塑造了众多不同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有力的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知识分支只有投身革命才能找到出路)2.战士了林道静的成长道路,给读者以启示,成为无产阶级战士需要经历艰苦的磨练

讨论:矛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a.反应历史,符合事实。B.林道静是一个典型的成功女士柳青《创业史》

与赵树理小说比较:赵树理的小说大众化,民族化。六七你跟受苏俄文学传统影响,讲究宏大的结构与思想的深度

主题:以强烈的历史意识和真实的阶级意志,通过描写梁家父子两人不同的创业道路及其结局,概括了中国农民的生活经历,反应了他们改变苦难命运的强烈愿望,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共同富裕的集体化道路,翻身解放的农民才能真正的走上创业道路

怎样理解创业史是50年代生活的一面镜子

1. 反映了50年代初中国农村的社会面貌2.揭示了农村合作化的本质特征。两种思想斗争:

个人—集体,资本主义—社会主义。3.塑造了梁生宝崭新的农民英雄形象,坚忍不拔无私无畏,温柔稳健谦虚脚踏实地的实干家4.具有史诗的规模和特点:①做到历史的广度与深度的结合②囊括了农村各阶级各阶层的众多人物③采用了史诗的结构。

伤痕文学

含义:是在新时期文学发展过程中,率先以勇敢的不妥协的姿态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文学,是奉党和人民之命积极投身思想解放运动,实现拨乱反正时代任务的文学

思想审美意义:1.第一次闯入题材的禁区“文革”提出重大社会问题,产生重大的社会效应。

2.塑造了悲剧人物与悲剧性格,复活了悲剧艺术悲剧美化,中国文学史上的生命3.在当代文坛史上第一次高举现实主义旗帜恢复其原貌。 刘心武《班主任》

主题:以勇敢的姿态发出文学思想解放的先声。发出了救救被四人帮坑害的孩子的呼声。 人物形象:宋宝琦,文革时的新文盲。谢惠敏:(小左派)工作积极,品行端庄,但思想僵化,头脑简单,失去自我(对四人帮的恨基于老师对孩子的爱)。爱:①宽容的态度在冲动中要克制②理解的医院,肯于理解与自己不一样敌对的人③感化的信心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获得矛盾文学奖,以农村为题材的伤痕力作,反映50年代合作化到70年代农村的一个矛盾,严格的按照生活本来面目,暴露“四人帮”文革对农村经济建设的破坏,更强的表现一种现实精神

内容:①许茂老汉生产上走上正轨②金东水与许秀云的结合,与郑百如的斗争③许茂老汉与金东水郑百如之间的关系一部力作

主题:描写了许茂一家的悲欢离合。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关系,概括了70你爱年代中期农村矛盾与斗争,实质上揭示了“七年**”给农民造成生活贫困和农民的不幸。

人物形象及意义:许茂:倔强固执自私狭隘的农民第一个走回头路。意义:批判了当时极左路线,对人民精神的一种摧残和性格扭曲。徐秀云:饱受生活磨难,但坚韧顽强对生活充满愿望“外柔内刚”。意义:寄托作者一个希望“好人一生平安”的美好愿望

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A.故事层,写章永璘与黄香久在艰窘,情况下结合又离异的故事,孤男寡女因性压抑与情感需求走道一起,又因为种种矛盾最后分手B.寓言层:性的叙述是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精神压抑和生存处境的一种言说C.哲理层:用嘴具体的事物暗示最抽象的道理

古华《芙蓉镇》

创作背景:人生经历,创作素材来源

内容: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湘南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

主题含义:从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文革”前后十几年命运的升沉变迁,从他们的个性不同程度的被扭曲、被异化,来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来反思民族的历史。

成就:82年获茅盾文学奖。85年谢晋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多项国际大奖。富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内容:该小说叙述的是某重型机器厂经历了十年**后,乔光朴赴命当了厂长,大刀阔斧的整顿队伍,建立新的生产秩序和奖惩制度,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公精神,很快改变了全厂的涣散状态,扭转了生产被动局面。

人物形象:乔光朴。开拓精神的两个方面:一是他雷厉风行、大刀阔斧、说干就干的快刀斩乱麻的作风——时间精神。二是他严格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数字精神。

高晓声

作品把握:1真实的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历程,深刻揭示了造成他们悲惨命运的政治。经济。历史及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等深层根源。同时写了社会变革中带来农民心理和性格的变化2.坚持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塑造了中国灵魂的农民,善良,朴实,敦厚——>劣根性。3.成功借鉴西方小说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莫言的《红高粱》

1.小说的精神主体是强烈的生命意识,对带着原始野性、质朴强悍的生命力的赞美,对自由奔放的生命形式的渴望。2.交织着强烈的悲剧和反讽的美感。3.容纳了大量的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对军事小说的突破。1.突破了军事小说,是战斗文学的狭隘模式,使军事文学社会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将军事社会历史真实的战斗与人民联系起来,使作品有时代纵深感和历史感。2.突破军事小说无冲突的论调,大量揭露了我军内部的矛盾。3.塑造了当代军人的形象,突破英雄神化的模式,不是将其当做神,而是将其当人来写

池莉《烦恼人生》印家厚烦恼:半夜孩子跌下床的慌乱,晨起洗漱解手排队的无奈,带儿子挤月票的拥挤争吵,评奖金只得了个三等奖的恼怒,对徒弟雅丽一往情深表白的恍惚,食堂吃饭吃到青虫的愤懑,为父亲祝寿准备礼物的奔波,住房的拥挤,经济的拮据„„零零碎碎地写出了生活的本色,本色的生活,道出了我们这个社会一个微不足道的工人过日子的辛苦与无奈。

女作家的构成

1.五六十年代已经知名:宗璞《红豆》茹志鹃<百合花>。杨绛《老王》郑敏2.已届中年而在‘文革后’期才表现创作活力:张洁《沉重的翅膀》谌容,霍达等3.大多生于50年代初:(经历文革上山下乡运动知情: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舒婷,张抗抗,铁凝《哦,香雪》,残雪,刘索拉4.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创作方法独特,如池莉,方方,毕淑敏,迟子建《秧歌》5.80.90年代开始形成创作特色:林白,陈染《世纪病》

朦胧诗的思想意义及诗学贡献

1.设个写作上对个体精神价值的强调,是中国诗人第一次以个人的声音表达我们所说的思想与情感,表达了社会历史的独特思考。2.强调语言“异质性”表现了某种程度的语言的反叛拒绝所谓的透明度,拒绝与单一符号系统的合作。

北岛:主要表达一种怀疑和否定的精神,以及在理想世俗中的争取对缺乏人性生活内容的拒绝《回答》《迷途》

舒婷:通过内心的映照来辐射外部世界,捕捉生活现象所引起的情感反映,探索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致橡树》《神女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顾城:愿意使用简单平易的词和句子,擅于捕捉生活中细小的感觉,从个人感触中表达对生命的体验《远和近》

第四篇:当代艺术毕业生就业择业分析

随着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的突出,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而在冷静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之后我们发现:由于人才市场供求信息不畅,供需双方观念不同,导致供求双方供需结构不相称,出现了“有位无人”和“有人无位”的现象。

(艺术生的就业定位)

艺术生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近几年,就业压力更是加大,造成这种现象的有几方面原因。

首先,学生方面,面对高考压力,许多学生和家长将目光投向了艺考,其中以美术生居多,艺术理论的学生也呈逐年递长的趋势。艺术考试所要求的文化课分数低的优势,吸引着大部分无力考上本科而对本科向往的学生,很多考生和家长没有认真分析的情况下,盲目地以为只要上大学就行,专业无所谓,因此在考前一年甚至几个月仓促拿起画笔开始学习,只为能在考试时多一份保障。而作为学生来说,有些人是为了高考而被迫学习艺术,本身并不喜欢艺术,考上大学之后,才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或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觉得很无所适从,越学越没劲,有一些人渐渐地放弃自己,沉迷于网络,也有一部分人,在经过思虑之后,决定退学重新考一门自己的学科,这些每天都自怨自弃的学生,当然不可能把精力全部集中到学习上,自然不可能有所作为,在社会上找工作碰壁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他们无形中却扩大了艺术生的队伍,将艺术生的整体水平拉低,俗语说就是“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

而另一方面,艺术生对高校的吸引力也很大,很多高校看准了艺术生这一块肥肉,扩大招生。高校专业设置错位,教育质量下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另外,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一些高校为了填满大学四年课程时间,竟把很多与本专业不相关的课程安排进来,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又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因此教出的学生也难有能适应社会需求的。

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缺失。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显示:在西部地区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平均数为3.1%,而在东部地区平均数为6%,西部地区远

低于东部水平,人才十分紧缺。但大学生在就业时仍会首先考虑沿海和东部地区,统计资料显示,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学生人数仍然较少。

大学生不良心态包括焦虑恐慌心理、消极悲观心理、盲目“屈就”心理。调查结果显示40%的大学生认为经济危机会影响就业,28%的大学生认为金融危机会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影响。16%的大学生认为会造成大学生经济层面的过多考虑,从而走入经济误区,又有16%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

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但这两个渠道并不能保证求职的安全性,带有很多诈骗成分,最怕的就是不但工作没找到,反而别不法份子坑了一笔。因此这两个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用人单位的挑剔.现在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企业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应届本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适应,才能成为胜任那个工作岗位。毕竟刚刚毕业的学生,是一张白纸,除了学校学的很书面的理论知识,哪来到工作经验,又有谁能提供给他们工作经验呢,这不是很矛盾的事情吗?再者,社会上对艺术生的需求本来就少,但是高校对艺术生的输出供大于需,造成市场的严重饱和,造成一些质量好的艺术生也难于找到工作。

大学生缺乏求职技巧.很多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学生本身和学校以及社会的因素共同促成了艺术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

从某一艺术院校九七,九八,九九级某一专业学生共160人毕业情况来看,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考研,另20%的学生在各大电视台或报社任职,还有10%的学生成为老师。剩下的零零散散的在公司或是政府部门任职,这是十年以前,此后的就业形势一年不如一年,尤其近几年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据《齐鲁晚报》记者从山东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获得的信息,在对该校2004年5000余名毕业生就业签约情况的统计中,往年招生趋冷的地理等专业,就业率(包括考研)达到80%以上,就业形势相当不错。数学、化学甚至达到90%、96%。与此同时,以往属于招生热门的音乐、体育、美术,就业形势则较为严峻,当时签约率都不超过45%。即使加上一部分个人创业的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数量之低仍然令人担忧。

在工资方面,艺术生的投入成本要比一般学生高很多,回报是不是也同样高呢?不见得。

平面:中等城市本科毕业生月收入1000左右,北京1500起~2000,工作1‘2年后稳定3000左右,人员较饱和。较适合女生。

环艺:比平面多500~1000,比较辛苦,需要体力,需要较强的交流能力。 动画:北京做2D和3D的,2000起,一般在3000左右,做后期月收入4000左右,适合女生。

如此看来,是不是学艺术真的就是自寻死路呢?也并不见得。

在艺术生就业困难的大形势下,如何让自己更好的就业,成了艺术生最为关心的问题。其实,艺术生也有自己的优势——应该看到,与基础学科相比,艺术生平时有更多机会做兼职,所以艺术生在校期间完全可以利用兼职的优势,多培养动手能力,了解社会对艺术生的需求,早为就业铺路。此外,艺术生要注意保留平时的作业或好的作品,这对找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从目前的情况看,艺术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进入企业和公司工作。比如设计专业,毕业后一般进入设计公司工作。另外,毕业生完全可以自主创业,而且艺术专业灵活多样的特点决定了比较容易创业。不少艺术毕业生自己注册成立了设计工作室,从事广告牌设计、广告制作等一系列业务,也是就业的渠道之一

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更是重点发展动漫产业,山东省更是力求在几年之内发展为全国的文化大省,在动漫产业方面颁布了许多优惠的政策。这对于艺术生特别是学设计和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只要掌握3D和玛雅就可以混一口饭吃。同时城乡居民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上升,人们需求更多的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的享受,家居的设计也就成了重中之重。装潢,室内设计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

从艺术毕业生本身来说,也存在着问题。艺术生青睐于自由职业,拥有自己的事业。很多艺术生选择了“北漂”、“独自闯荡”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一些时尚类专业的毕业生多会选择自主创业,如一些绘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般不愿进入固定单位,而喜欢自主创业或成为自由职业者,这样不仅能自己安排时间,同时也能获得较高收入。音乐表演、舞蹈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些人会组建自己的表演团体或者成立公司。这种工作方式,虽然自由,也令人羡慕,而且某所高校招生办主任李强老师也说“艺术类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不同,他们的就业不能定格在有没有和用人单位签约,很多艺术类毕业生选择自己做事,自己工作的方式,其实这也是就业。”但是,真正成名的人不多,大部分人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甚至成为啃老一组。

并且现在很多人对艺术类学生多少都有些误解,认为艺术类学生具有其特殊性,一般他们的交际和人际圈相对来说较广,所以看待问题的眼光和其他专业学生不同,相比之下,他们不容易安于现状。面对就业难的问题,艺术生也要放下姿态,认认真真的工作。

根据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及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供学校或同学们参考。

1. 大学生自身情况的思考

1) 尽早给自己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应该从大一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的指导,而不是等到大三,大四。同时,大学生自身更应把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认真按规划执行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具体的步骤可以有: ①客观认识自我。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通过自我分析,根据优势,推断自己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与机会。找出其中偏差,提高自我。 ②明确选择方向。大学生要明确自己该选择什么职业方向,这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四项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来定,即选择自己所爱的原则、择己所长的原则、择世所需的原则和择己所利的原则。 ③规划未来。职业道路选择与自我提升发展计划,必须制定一个详尽的自我发展规划来匹配职业道路选择,使自己提升。面对发展迅速的信息社会,有必要根据自身实际及社会发展趋势,把理想目标分成若干可操作的小目标,灵活规划。

2) 接受客观现实,适当调整就业预期。僧多粥少的情况下,竞争的加剧必然会冲击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大学生必须认清当前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接受现实,适当调整就业心理预期。

3) 全面认识自我,找准求职定位。大学生应该对自我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要客观全面的分析自身能力与职业兴趣,一味地追求“高就”难以实现就业,而盲目“低就”也不利于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

4) 增强自身素质,提升核心竞争力。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渊博的知识,灵敏的反应,良好的职业素养。二要培育和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比如过硬的操作能力、出色的口头表达、多学科的复合型知识等。

2. 经济形势对就业的思考

1) 积极主动,“早”字当先。早预期,早行动。前期预料不足使得不少同学在求职中非常被动。据权威人士预测,金融危机仍在蔓延,远没有停止。这也给来年求职的同学很好的启示,凡事要做好准备,早打算,早行动。

2) 提高形势分析能力,注重收集信息。今年的就业机会比往年有所减少,此时,分析形势,收集信息的能力不可或缺。学校论坛,学工网,以及JOB网都有大量的就业信息发布,同学们要学会从这些信息中收集与自己求职相关的内容并加以利用,同时,可以作为判断形势或者直接进行求职的资源。

3. 学校培养模式的思考

1) 加强实践教学投入,促成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从理论教学转变,要求学校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操作有机协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具体做法上可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校内大力建设实践性团队活动,兴办科技产业,专门工作室等,在校外建立合作教育体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或与企业联合办学等,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真正自主创业的学生极少,2007年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不足1%。除了大学生自身创业意识、知识能力的原因外,学校和政府的工作也有待提高和改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特别是IT行业等新兴产业里,今天学到的兴许明天就会被“刷新”。所以,硕士生贬值了,而一些“没多少文化”的高级技工却炙手可热。博士也在贬值,在很多企业,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薪金呈金字塔倒挂的格局。所以,尽管拿到毕业证书了,你还得不断的学习,才能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说着说着后学历时代就这么来到了。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重新制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

就业竞争。这需要广大毕业生尤其是家长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适度选择,以多种方式努力实现广泛就业。

第五篇:A如何进行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分析

评析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是阅读训练和语文阅读能力考查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一、评思想内容文学作品的内容,包括题材、主题、人物等。评析一部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首先要看作家选取了什么时代的什么具体事件,作品塑造了什么样的典型形象,其文流露出作家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而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重点评析这一主题的社会意义,即对人民的教育作用。为了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和社会知识,了解作家的生平和思想。因为文学作品既是时代精神的写照,同时又是作家人格的表现。要正确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必要时还应当联系作品所反映的那一时代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生平与思想。例如,剖析《百合花》的思想内容,我们可以从两个平凡朴实的人物,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读起来催人泪下而又耐人寻味。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诗意的叙写中铺叙了战争的残酷,描绘了革命战士的英勇牺牲精神。让读者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反映三年解放战争的一个生活小插曲,可学生却可以“借一斑而窥全豹”,深切品味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真实内...... (

思想内容:结合作者生活背景和写作背景,从以往从作者的作品中总结出来的个人风格和思想,有条理的阐述。答艺术特点时,先指出艺术特点并说明其本来作用,再谈在文中或诗中的具体运用分析,最后说明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达到什么效果)。

写作特点包含有艺术特色,艺术特色只是写作特点的一部分,也就是凡是回答的艺术特色都可算作写作特点的一部分。但是在回答的时候,你可以都尽量多答一些,语文是见对给分,你写的多了而且合理的话就酌情给分,多写一点,何乐而不为?

二者都须通观全文,凭着自己的语文和语言敏感性回答。例如,艺术特色可以看作者是否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增强气势,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是否用了很多典故、诗词歌赋,或者通篇就是一个小故事来说明某个意思。 写作特点可以说作者采用了倒叙手法,三段论,也可以把他的艺术特色写上去啊。同时要结合作者来看,可以说他这篇文章风格沉郁,文字优美;或者文字平淡,朴实无华;字字珠玑,回味无穷。

你可以瞎掰嘛。好的文章总是有一些共同点的,多看看参考答案,寻找相似点,自己也弄个回答问题的模板出来。像上面我自己写的东西,就是我个人的模板啦。多积累,多总结,要灵活。

概念辨析:语言特色

写作特色

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这些有什么区别?语言特色也就是语言风格特点,应该说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色,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各有特色,不同的作家也各有自己的语言风格。 写作特色是一篇文章中有着区别于其他文章独特的文字组织结构,句式和生动的细节描写,用词讲究,准确而得体,洗练的字词,新意另局格调,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一篇文章特色。我们有了自己的写作特色,文章就会更加别具一格、更加吸引人、也更加有感染力。

艺术特色也称“表现手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古诗鉴赏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题目,二是作者的有关情况(尤其是和作品关系密切的情况),三是浏览诗词时引发的联想,这些诗词很可能对深入理解诗词有推动作用,四是作者的写作风格。从这四个方面来赏析一首诗歌才能全面的了解这首诗,单单从语言方面来鉴赏是不够的。

写作特点有哪些?

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党风廉政监督员管理下一篇: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