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档案地质勘查论文

2022-05-04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人事档案地质勘查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信息化时代地质勘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突飞猛进,大量档案资料的利用越来越迫切,随之而来的方便、快捷、保密性强的档案数据库的建立也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地质勘查档案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人事档案地质勘查论文 篇1:

地勘单位离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建设、国防建设等国家建设工程离不开地勘单位的贡献。离任审计作为地勘单位发展建设中的重要组成之一,以考核活动与承包合同为依据,存在不少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简单介绍地勘单位离任审计的重要性,随后给出了当前我国地勘单位在离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问题的解决策略,以此来供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参考。

关键词:地勘单位;离任审计;问题及对策

引言

离任审计指的是审查、核实地勘单位法定代表人在任职期间内所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并对经济责任展开一定的分析,此举有助于规范并引导相关人员的经营思想与经营活动,因此离任审计工作对地质勘查单位而言意义非凡。然而现如今我国有关地质勘查单位的离任审计工作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严重滞缓相关单位的工作,有效地发现并解决离任审计工作任务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地勘单位离任审计的重要性

离任审计是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构成,国家法律法规近年来对离任审计的要求和方法在不断提升。因为地质勘查单位的数量随工程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多,离任审计依旧是经验总结的主要措施。单位领导人在离任时对自身的工作严格剖析,客观地判断出任期内单位部门与项目的联系和活动,可得出具有高价值性的结论,为其他地勘单位提供部分理念。不仅如此,离任审计的存在使得地勘单位存在制度保证、机构保障与人员保障。因为制度的存在,单位领导人在工作中更加意识到自身的规范问题,为保证日后工作的持续稳定性,领导人会自上而下要求员工的工作质量、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确保工作开展的权责统一性。审计工作隶属于监督工作,能够对地勘单位的部分行动监督审核,及时排查不合规范的部分,以防大方向上的错误。

二、当前我国地勘单位离任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内容的规范性弱

当前我国的离任审计工作是一项活动性质较强的工作,这也就意味着被审计工作人员整个任职期间内的工作情况都涵盖在这个审计的范围之中。然而审计人员的工作期有限,通常一个领导在一个地勘单位的任期时间超过审计人员的工作任职期,审计工作的交接与时间的间隔导致审计内容较容易出现偏差,有关人员不能借助审计内容全面分析被审核人员及其单位的工作状况,高价值性的经验也难以被总结。我国某建勘院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所企业发展程度一般,也是当地的国企之一,发展较为稳定

却难有大的突破,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换了超过5任的审计人员。审计工作从开展到熟悉再到最终的经验总结需要一定的磨合期,频繁更换加上市场的急速变动性造成审计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与国家政府最初的计划相悖。

(二)审计法规难以适应当前地勘单位

法律法规是离任审计工作的规范,相关人员在法律法规要求下开展审计工作,然而我国离任审计工作起步较晚,造成审计工作的弊端较多。例如当前我国众多地勘单位的离任审计工作只是一项书面上的工作,即有关法定负责人只是根据法律规范的书写要求,填写审计工作的任务单,根本就没有从实际出发,发现自身工作的优势与劣势,更没有对工作的合理性展开分析。因此离任审计工作逐步沦为一种形式性的任务,即使部分地勘单位审计工作人员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也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过程公开性,最终使问责的主体人员不明确,这种情况代表工作人员即使发现问题,也找不到解决的人员与措施,审计工作成为无用功。

(三)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步成为企业工作的辅助技术,但是我国部分地勘单位却不能很好地应用信息化技术,例如我国某地质勘查院,这所地质勘查单位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参差不齐,有关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也不高。因此很多时候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借助信息平台的优势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如在工作中NC系统和审计相关软件都不能及时更新,系统与单位发展规模不相适应,工作人员操作手法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审计工作的滞后性。此外,该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迟缓,信息系统构建速度较为迟缓,决策人员不愿耗费大量的资金构建信息系统,这也导致审计工作的效率大幅度降低。

(四)审计对象与责任不清

地勘单位多属于国有单位,因此离任审计人员多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然而国有单位的根本属性又导致部分工作决策人是党委人员,因此审计人员就很难通过人员的变动审计责任工作,同时审计工作也无法反映出决策的问题价值。并且审计责任不清,缺乏必要的标准范围。在离任审计工作中,存在很多主观性质的评价,审计人员只能通过成绩和问题划分好坏,外界市场与环境因素难以科学合理地界定,绝对化的评论也与现实不符。

三、当前我国地勘单位离任审计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规范审计内容

规范审计内容的前提是离任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加强离任审计工作独立性的措施有很多,例如我国某建勘院在多年的工作与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开始逐步规范相关审计内容。地勘单位首先根据当地审计工作人员的指导,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地质勘查相关工作,从内部完善离任审计任务。其次法定负责人从根本上意识到离任审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这样才能使得离任工作不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最后离人审计人员完善审计内容,根据地勘单位的特异性为其准备相应的指标数据,确保审计内容的高参考价值,并能更加合理地反映并反馈出地勘单位的工作核心与竞争的优势性。

(二)完善审计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審计相关法律法规条款可以从立法角度出发,也能从结果公示角度出发。例如人民代表在投票有关离任审计法律时,可以选择“先审后离”的离任审计制度,这样的法律制度能够使得审计工作更加贴合实际。审计工作与行业实际、企业内部发展状况相结合,力度更大、错误率更低、参考价值更高。不仅如此,确定相应法律法规内容时,有关人员可以适当加大审核内容的范围,虽然会加大审核人员的工作,却也能保证工作结论的有效性。此外,审计结果可以采取公示的方式以落实权责统一的原则,离任审计工作公示还能加强单位法人的守法意识,避免腐败现象的滋生,与我国当前防腐败工作要点相吻合。

(三)建立健全信息化

地勘单位可以从建立健全审计信息系统的角度出发落实单位的信息化水平,例如单位根据自身的规模特点选择NC系统和审计软件,积极投入资金引进部分平台。确保单位内部人力、物力与财力的相对一致性。不仅如此,地勘单位应当定时给工作人员安排培训工作,教导他们软件与平台的使用方式,确保内部人员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积极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性,借助信息平台及时获取国内外价值性的信息并分析出当前市场的变动模式,发挥审计工作的效益。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动态性的监测工作,审计人员可以借助平台及时了解领导干部和单位法人的离任审计工作,最终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四)明确审计对象及其责任范围

针对审计对象不明的问题,审计范围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即对党委领导也展开必要的审核,这样就可以做到全面管理,提高离任审计的准确性,加强单位内部的凝聚力。评价体系需往全面性的方向改进,审计人员充分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方法,保证审核报告结论的客观性,且结果精准涵盖问题的根本。

四、结束语

随着国家地质勘查单位的不断发展,离任审计的有关程序、实行方法都在不断改革并完善,有关单位与相关负责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并掌握最新型的技术手段,借此确保离任审计工作高效稳定地开展,确保审计工作的高质量与高效率性,最终有助于加快地勘单位转型步伐,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在此之中,及时发现离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完善工作的主要措施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月琴.试述地勘单位离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6,(20).

[2]林炳成.地质勘查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7,(12).

[3]杜瑄.地勘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7,(05).

[4]尹丛芬.浅析地勘单位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03):125-126.

作者简介:叶海英,赣南地质调查大队。

作者:叶海英 

人事档案地质勘查论文 篇2:

地质勘查档案数据库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制定

【摘 要】信息化时代地质勘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突飞猛进,大量档案资料的利用越来越迫切,随之而来的方便、快捷、保密性强的档案数据库的建立也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地质勘查档案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地质勘查;数据库;建设

近年来,地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突飞猛进,大量的地质勘查后形成的数据资料利用和保密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随之而来的方便、快捷、保密性强的档案数据库的建立也势在必行。因此,加快档案信息的自动化系统建设,实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网络化、数字化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提高档案系统整体功能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手段。

1.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作用

1.1无纸化办公的出现,使地勘单位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诸如地质设计的起草、图纸的编写、图件的修改、原始资料的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网络中进行,这样,资料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资料也自然以机读文件形式存在,这些档案资料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地质勘查工作者将面临更多的机读形式为载体的档案。不失时机的提供有价值的原始资料信息,必须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使得机读形式的原始资料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使基层地质工作者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由此可见,档案数据库的建立是原始资料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1.2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可以缩短二次原始资料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地勘资料的时效性

手工信息加工工作模式是:选矿区范围——查找有关原始资料——绘图——写报告。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方式,即从地质报告形成到出队踏查时间长,浪费资源,造成信息失效,严重影响了原始资料的应用价值。地勘单位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地质工作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快速的找出所需原始资料,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形成地质设计和各种图纸,加速了找矿的进度。

1.3地质勘查单位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使信息成果多份拷贝

近两年国家下发了多个文件,要求各地地勘单位将地质找矿成果共享,这样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同时,我们也可以与其他兄弟单位联合勘查找矿,利益共享,一举多得。

2.地质勘查档案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试点,调查分析,数据库在建设中最主要有:领导重视不够,不能统一认识,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不能协同配合;不能面向应用,建立“活库”,在评价中不能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来考核数据库的“活性”;不能突出重点,个数据库还只是单一库还不能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录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有增长活力的部门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上了日程,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这就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建设也是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档案作为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面对这种挑战我们档案工作者应积极应对,我们要不断学习科学知识,逐步掌握信息技术为档案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基层地质勘查单位近两年来虽说也在积极地建立自己的档案数据库。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发现,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都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我们迫切需要能使档案信息顺利地与最新技术接轨,虽然“信息高速公路”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但我们地质勘查单位急需这样的一种适合客观形势的变化和要求的劳动电子化的工作方式。

3.地质勘查档案数据库建设策略

3.1优先建设自用率高的档案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地勘单位的档案室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提高社会对档案利用的效率。

3.2分级著录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级别进行著录,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3分层著录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3.4加强管理

新的归档方法是以档案工作的现代管理为前提的,没有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不具备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也是不能胜任工作的。对文件级档案管理,业务人员要加以正确认识,不仅要加强新的档案整理办法,而且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要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除了计算机及其配套设施必须跟上外,首先必须强化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变静态档案信息为动态信息,搞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次,要加快开发和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同时,要通过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现有的各种档案进行(下转第198页)(上接第74页)数字化处理和存储,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当然加强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和人才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条。所以说,抓好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队伍是奠定档案事业长足进步的根基。要加强人才专业培训,吸收各方面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壮大充实档案信息服务的人才队伍。地质勘查单位档案数据库建立的一个关键环节,即计算机技术队伍的建立。推进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关键是人才。加强培养教育,造就一大批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已被广泛关注。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的骨干力量是计算机技术队伍,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当前有些单位的队伍不稳,有人才流失现象。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是一个重要课题,希望本单位领导能有计划组织我们这些基础档案人员进修,掌握信息技术的新知识,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的为地勘找矿工作服务,总之,地质勘查单位档案数据库的建立一定会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好更高的平台,为我国的地质找矿事业锦上添花,其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参考文献】

[1]何筠红.在线共享的自由百科全书[J].新世纪图书馆,2006(4).

[2]潘姝.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9(6).

[3]高湘洪.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档案时空,2007(12).

作者:张梦荣

人事档案地质勘查论文 篇3:

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 要] 人事档案是个人身份、学历、资质等方面的证据,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特色之一。但在许多基层单位的人事档案工作中,存在大量不同程度上的问题,需要解决。通过人事档案工作者的努力,不断探索、实践,解决存在的问题,改进人事档案工作,让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 人事档案;档案管理;研究

人事档案里记录了个人的经历、学历、技术职称、社会关系、奖惩等情况,能反映个人的工作表现、德才能绩,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个人历史记录,是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在对人员考核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是一种专门档案。人事档案对人力资源开发、人才预测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才政策制定方面也有积极意义。我国人事档案通过档案工作者的能力,已经在人事档案管理和提供利用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使人事档案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相当大的发挥。但随着不断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传统的人事档案在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因此要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人事档案充分发挥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人事档案材料内容质量不高,首先给人感觉千人一面,缺乏个性。人事档案应全面、详细地反映一个人的各方面情况,但实际是许多材料内容空洞、多形式主义、尽是套话,能反映个人当前情况、技术专长、业务能力、道德品质的很少。造成的原因有收集的对象范围太窄,只注重领导人和高层干部的材料收集,忽略了收集普通干部职工的资料;对人事档案材料的后续补充不及时,人和事每天各方面的情况都在发生变化,人事档案必须把变化、增加的新内容、新材料、新信息及时补充进去,有利于人才选拔,做到人尽其才。其次是鉴定审查工作把关不严,档案内容失真。有些人为谋私利,篡改档案内容,人为造假,使人事档案的真实性无从保证。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于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政治思想觉悟低下,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再次是人事档案整理不按要求做,整理不规范,给档案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最后是观念上重政治轻业务,在人事档案里反映个人政治思想方面的多,反映个人业务能力的材料相对很少,不能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基本情况。

第二,人档分离现象日趋严重,“无头档案”增多。随着频繁的人才流动,人档分离也日趋增多,出现了大量的查不到当事人下落的人事档案,即“无头档案”,这种档案的出现是由于:人员主管机关变动与档案的流动未同步进行;人事档案转递工作不准确;人事档案的收进转出登记制度不严,不定期进行检查、核对;人事档案的占有权造成人档分离,许多单位人为地限制人才流动,管死了人事档案,影响人才合理流动,致使人档脱节。

第三,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在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的情况下,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

一是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上实行分散的多部门管理,这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事政策制度不太适应。在市场经济下,人事档案不必要分散于各部门管理,而是要相对集中,选派少而精的人来管理。人事档案要集中保存,避免分散于各部门造成的损毁、丢失。人事档案分散管理易造成职责不清、互相推诱,不利于档案的查找。

二是管理体系上仍按传统的三大类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今的人事制度改革,三大类是干部档案、工人档案以及学生档案,而干部档案的使用面过宽,过去,在各种部门、单位不论工种,普遍使用“干部”一词,在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后,干部的概念发生了变化,这些人的档案不能再按干部档案的管理体系来管理。企业里的干部档案与工人档案不应分开管理,应统一归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过于单一,除干部档案外,其他类人事档案体系不健全,对人员的选拔和任用不利。

三是档案随人走的管理方法,与市场经济下对人事档案的需求不适应。档随人走导致的人事档案被篡改、损毁、丢失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要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杜绝档案随人走出现的不良后果。

四是实行封闭式的人事档案模式,已不能适应人才信息相互交流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才的自由流动,就不能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人事档案管理还要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现代化、数字化管理。

根据以上的问题,结合人事档案管理的实际水平,对档案的内容、管理方法和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

(1)人事档案材料的质量要得到保证,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的档案意识,了解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搞好人事档案工作。(2)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得到提高,档案工作者在科学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情况下,要加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政治、科学、业务、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的素养,更新观念、锐意创新,主动提供准确、全面的人事档案,爱岗敬业,为人事管理工作服务;(3)使人事档案材料具有个性化,补充反映个人全面素质和业务考绩方面的档案材料;(4)提高档案工作质量水平,还要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让人事档案工作做到依法管理,还应该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要重点预防和处理“无头档案”,这是人事档案管理的难点问题。健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制度,树立高度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严把人事档案收进转出登记关,定期检查核实。对“无头档案”先要认真鉴别档案材料是否具有保存价值。再通过仔细分析,认真查阅档案人的下落。通过多方努力查询,还是找不到下落的“无头档案”,可根据有关规定转当事人原籍档案馆保存。

人事档案管理体制要顺应时代发展、适应时代要求。改变原来的分散多头管理,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如县级机构各机关的人事档案,不必分散管理,可交县档案馆统一管理;规模较大的机关、企业、学校等的人事档案也不必分散在各科室、部门,要集中由档案室统一管理。建立宏观和微观的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完善“重新建档”行为,兴利去害,向个人有条件地开放人事档案,建立起社会化的开放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是对现今的人事档案管理提出的要求,全面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人事档案作为一种专门档案,所具有的真实性和动态性,是各级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了解和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和信息源,是人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相联系的桥梁。目前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们要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加快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使其很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朱玉媛.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社会化、开放式管理[J].北京档案,1999

[2]曹中伟,叶丽新,吴军.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2002

[3]张子睿,李映天.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浅析[J].兰台世界,2000

[4]朱玉媛.我国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体系之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1999

作者简介:翟 清,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测绘队。

作者:翟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光缆敷设数字电视论文下一篇:外语电化教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