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后反思

2022-07-16

第一篇:黄山奇松教后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让学生来理解课文。教学目标定位好后,如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成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呢?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以读书为主线。

苏教版小语教材特别注重“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朗读作为学习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我要求学生自由读,然后让学生深入学习迎客松,通过课文插图感悟文中“枝干遒劲”的意思,利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的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细读品味,读出感情,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这样,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二、重视图文结合。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有插图,插图的内容都和课文有一定联系,是一种不错的资源。在《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有三张插图,我从网上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三大奇松及其他黄山奇松的图片,将之放大。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巧用插图的:

1、 让学生看迎客松图和送客松,仔细观察他们的枝干,理解词语“遒劲”、“蟠曲”等词语的意思。

2、 让学生看图展开丰富的联想,出示自己搜集到的黄山奇松的集锦图,让学生模仿书中的句式,看图说话、写话。 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三、注重迁移运用。

由模仿到创造,由完成老师设计的“形成性”作业,到主动运用于说、写实践,并积极向课外语文活动延伸,这是苏教版在注重迁移运用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课上还安排了仿照第二自然段描写三大名松的写法描写其它黄山松,这也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写作迁移运用,进行写的训练。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还有:

(1)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是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展开的,在教学三大名松的环节,我在想能不能分组来学习三大名松,然后小组选成员来汇报,给学生以更大的讨论交流的空间。总之在不断地反思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2)在设计时,我有意识的让读写结合在我的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如我在设计教学第三自然段段时,我先让学生说说“黄山的松千姿百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再让学生读相关的语句,接着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还有哪些姿态。然后让学生欣赏图片,进行小练笔:

“ 黄

姿

态;

。有它

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以这样的句式练笔。可遗憾的是因为时间的关系,这小练笔只能放在第三课时去完成。

第二篇:《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狗街镇华兴小学 潘永宏

我认为教学《黄山奇松》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松树的“奇”。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对奇松的情,主要是从奇上产生的。在引导学生领悟迎客松奇时,我突出重点,防止教学程式化。悟其情,就要鼓励学生议论纷纷,对课文有多元的理解。因此,在学生看完迎客松的图片,读完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之后,我就安排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的想法,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侧重领悟迎客松的奇。

另外,我在教学中还重视图文结合。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有插图,插图的内容都和课文有一定联系,是一种不错的资源。可是,我们经常会忽略插图的存在,而不好好利用这一资源,这是非常可惜的。在《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有三张插图,我从网上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三大奇松及其他黄山奇松的图片,将之放大。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巧用插图的:

1、让学生边看迎客松图边读文,感受迎客松的奇,再做做迎客松伸出手臂欢迎宾客的样子。

2、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区分老师手中的两张图片哪张是陪客

3、 让学生看图展开丰富的联想,假如你就是陪客松,会向大家介绍黄山的哪些风光。

5、 最后,出示其他黄山奇松的集锦图,模仿书中的句式,看图说话。

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写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写话,先学句子,还是先看图,在不同的课文中,就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每一篇课文的插图都有其利用价值,它是一种很不错的教学资源,上课时巧妙利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备课的时候不妨也把它当作其中一项内容认真对待。 松,哪张是送客松,并用文中的话说说理由。

4、对照图说一说,热情的送客松对离去的游人会说些什么 。

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第三篇: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一江春水

骏马行千里,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因为学生的亲身经历较少,几乎就没有学生去过黄山,连我也没有去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我凭借文本和教材中的几幅图片帮助学生感受奇松的千姿百态、“四绝”,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学生的喜悦激动之情洋溢在脸上,而我在教学过程中也随同学生一起游历了黄山的山山水水,享受了黄山奇松的美呀,教学反思《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让学生懂得抓住重点词语来品读感悟,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并且注重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不但要关注文章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及标点符号,初步领悟了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第四篇:黄山奇松)

洋思语文课教案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书写。 ③ 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

④ 朗读品味,体会黄山松之“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饱经风霜”。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黄山奇松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3分钟)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美文——《黄山奇松》。 (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谁能用一两句话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黄山?(交流后出示)一起读:

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3、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这黄山松到底奇在哪儿,引得人们对他特别偏爱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美文。

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①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书写。③ 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④ 朗读品味,体会黄山松之“奇”。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 (7分钟)

1、出示自学引导

(一):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记生字词。

·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有读错字音的,请其他同学举手帮助更正。 [如有读错字音的,则说停,并引导学生更正,教师板书] [可能读错的字音:枝干 多音字:gān 干脆,不相干gàn 树干 干部 写在书本上]

2、出示生字词及文中四字词语:(检查预习)

誉为 陡崖 玉屏楼 宾客 屹立 卧倒

闻名于世 情有独钟 潇洒挺秀 充满生机 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 姿态独特 枝干盘曲 千姿百态 神奇秀美 ·这些生字词谁会读? 再请一位。

1 ·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谁来读?(一人一行) 一起读。

3、给你一分钟时间记字形,准备听写词语。

听写词语(玉屏楼 宾客 饱经风霜 充满生机),写在自备本上。

4、以最快的速度对照屏幕,同桌交换批改。 检查反馈:全对的举手。

三、二读课文,理清脉络 (3分钟)

1、出示自学引导

(二):二读课文,快速浏览。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思考:是什么原因令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

2、谁来说说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段呢? 第三段?

交流问题1后出示:每段大意:1. 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2. 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3. 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一起读

3、那么是什么原因令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

板书:奇( 擦去题目中的“奇”,用红色粉笔写一个大大的“奇” )

四、品读课文,体味黄山松之奇 (20分钟)

1、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味黄山松之奇。

2、出示自学引导

(三):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构段方式,用“‖”给这一段分层。

[ 分对则说说理由; 可能有学生分四层则引导:这一段主要介绍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分别是哪三棵名松?(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你再看看这一小节开头,想一想它是怎样的构段方式?(板书:总 分 三大名松 )]

(出示第二自然段。红色“‖”分层)

3、出示三大名松图片:给大家带来了三大名松的图片,你能认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松吗?

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松树,迎客松谁来说? 陪客松? 送客松?

4、出示自学引导

(四):细细品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你从哪些词句中品出了它的神奇?(圈划词句,在旁边写写批注)。

5、交流: (先来看看迎客松,哪些语句让你感到了它的神奇?)

迎客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姿态优美:能用文中的语句说说它的姿态美吗?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谁能把它读美了? 师评价: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啊,难怪会吸引那么多游客!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注意加上动作做一做姿态优美的迎客松。 这就是“迎客松”名称的由来。

2 ·枝干遒劲:你知道“遒” 的意思吗?(就是矫健有力) 你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迎客松生命力旺盛) 请你读一读第一句,读出它旺盛的生命力。

·饱经风霜:谁知道饱经风霜的意思?(饱:充分;经:经历;风霜: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想一想,这个词一般是用来描写什么的?(写人) (出示饱经风霜的人物头像)这就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

谁能用饱经风霜来说一句话?(例:人们那被晒黑的~的脸上,显出严肃而紧张的神情。 ) 而文中用它来描写迎客松,同学们知道吗,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狂风吹,暴雨浇,雷电劈,骄阳烤,积雪压,但它却仍然是——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一起读好第一句话,表达你对它的赞美!

·如今,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给“乃至”找个近义词?(甚至) 找近义词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代表、象征” 可见迎客松在黄山的地位,在游人心中的地位! 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小结:同学们,迎客松的神奇,就在于它姿态优美,生命力旺盛,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 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神奇。

陪客松:“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绿色的巨人: (奇在它在岩石上生长竟然如此高大挺拔!生命力顽强!)

·陪同: (拟人)

细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独具匠心。游人累了,可以靠着它歇一歇;热了,可以在它树荫下纳凉;下雨了,可以在它身下躲雨,多贴心的陪客松呀!

·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送客松:“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姿态独特,枝干盘曲:与众不同

·天然盆景:“盆景”见过吗?人工培植的常绿植物,借助绳子捆绑等外力进行盘曲,得到人们想要的优美姿态。而送客松的优美姿态却是自然形成的,真是——神奇!

·长长的“手臂”是指——(枝干)。

同样是“手臂”,比较一下,和迎客松伸展的姿势有什么不一样?谁来给大家做个动作?

3 ( 注意:告别 ) 就请你读一读这句话,加上动作,展示送客松的姿态。

形若其名!不愧是“送客松”! 谁再来读?

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迎客松向游人道别时的依依不舍,情意浓浓。 一起读。

4、小结写法:赏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都被深深地吸引,细细比较描写三大名松的语段,你有什么新的发现?(都用了比喻、拟人的表达方法) 是呀,这样的描写形象生动,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五、背诵积累 ( 6分钟)

1、这样生动的描写,让我们记在脑海中。

出示:背诵积累:初步背诵第二自然段。(三大名松中可选一两种你喜欢的松树描写背诵,看看提示,读一点,背一点,背不出来的,再看看书, 5分钟后,比谁背得多。) (总写)——(分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出示第二自然段填空,检查背诵 (不熟练的地方可以看看书) 指名背诵一人一节。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 。楼前 。

迎客松 , ,虽然 ,却仍然 , 。它有一丛 ,如同 ,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 ,乃至 。

陪客松 ,如同 ,在 。 送客松 , ,游人把它比作“ ”。它向山下 。好像 。

六、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黄山三大名松的神奇,而黄山松成千上万,可谓千姿百态。想见见它们吗? (幻灯片放映黄山奇松图片)

小练笔:选择你喜欢的几棵松树,模仿课文中三棵名松的写法,用一段话写出它的特点。(注意用上总分的构段方式、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16 黄山奇松

迎客松

热情欢迎

三大名松

陪客松

陪同观赏

送客松

依依不舍

第五篇:黄山奇松

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的美文,课文以生动细腻的笔触介绍的黄山四绝之一的奇松,并分别介绍了奇松的三大名松,突出了黄山奇的特点。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自然段先总写游人对黄山的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分别写三大名松,从而突出黄山奇松“奇”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总写黄山松千姿百态、神奇秀美的特点。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生动形象,并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好教材。

说学情

《黄山奇松》是五年级的一篇课文,五年级的学生是属于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对课文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但要让学生深层次去理解奇在哪里,还是有点欠缺,这就需要老师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屹立”、“饱经风霜”来造句。 3. 通过品读课文,了解黄山奇松三大名松的特点,感受黄山松的美和奇。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我将把了解黄山松的奇作为重点,由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所以我将把感悟三大名松的姿态美作为难点。 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本堂课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质疑启发法。学法我主要运用圈、划、读、悟法。

说教学过程

这一课的教学我预设用两课时来完成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顺课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感受黄山松的奇。

下面我重点讲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第二课时我准备安排四个环节:复习导入、精读感悟、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 复习导入,创境质疑

1. 复习词语:出示词语:誉为,陡崖,屹立 情有独钟,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等,然后请学生借用几个词语来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复习不仅检测了学生上一节课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还在交流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把握关键词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同时也为这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2. 质疑导入:在学生初步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导读提示非常明确: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有三大名松,今天你还想知道什么?随后在学生的问题中删选出“三大名松奇在哪里”?成为老师讲授新知的切入点。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直面文本,整体回顾整篇课文。

遵循教学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教学方法。

(二)精读感悟

1.精读第1自然段。学生齐读,引导学生从“天下第一奇松”“四绝”词语中了解黄山闻名于世,人们对黄山四绝中的奇松是什么态度,划出文中能概括的词语:情有独钟。引导学生知道情有独钟是什么意思?表现在哪?引出下面一句,处处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从这里可以初步感受黄山奇松的特点是潇洒、挺秀。从“处处”这个词可以体会到黄山奇松的多,所以人们对黄山松更加情有独钟。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文字。 2.精读第2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所以我第一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三大名松的图片。第二自然段先是总写玉屏楼前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创设情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三大名松的特点。

第二步是分别介绍这三大名松。这里用到的是总分的方法。 第三步先介绍迎客松时,让学生读一读介绍迎客松的句子,把能概括迎客松特点的词语画出来。

第四步让学生再次读读,找到:姿态优美、枝干遒劲、充满生机、郁郁苍苍、黄山的象征这些词。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词语的气势。那么文章是怎么具体写迎客松姿态优美、充满生机的?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它有一丛„„”在这里,引导学生了解比喻句的用法,把迎客松的枝干比喻成主人的手臂,那么为什么比喻成手臂呢,因为迎客松是欢迎游客的到来,正如好客的主人在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比喻形象生动贴切。指读多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这位迎客松如此好客的结果怎么样?最后引出迎客松在黄山的地位。是黄山奇送的代表,整个黄山的象征。

第五步,我将设问学生,可不可以把黄山奇松的代表和黄山的象征调换位置。引导学生了解两者的关系存在递进因而不能调换。

第六步,让学生总结出迎客松奇在姿态,奇在生命力,奇在好客。并引导他们总结作者在描写迎客松的时候,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方法,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也要学会运用这种方法。

第七步,通过对迎客松的精读,我会让学生用上述的方式,自主学习陪客松和送客松的描写,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第八步,引导学生了解陪客松如同巨人,送客松枝干蟠曲的特点。所以为什么会给三大名松命名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就是因为他们的姿态像是在迎客、陪客、送客。齐读三大名松的文字。让学生总结三大名字的特点,培养他们概括归纳的能力。

最后,总结第二自然段的写法是总分。引出黄山松只有这三种松吗? 这就自然过渡到第三自然段,黄山松千姿百态。学生齐读,引导学生认识“或”的意思是“有的”。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表现在哪?“它们„„”从这个省略号可以看出,它们的姿态还有很多种,从而又能突出黄山松“千姿百态”的特点。这些黄山松的作用是?装点着黄山,使黄山更加神奇秀美。再次让学生有感情的读读这一段文字。

(三)总结升华

课文学到这,你有什么收获?利用板书引导学生。

1. 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让学生回顾课文,整体把握文意,使文章得到升华 2. 说说这篇课文的表达手法,渗透到写作方法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拓展延伸

1.默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2.选身边一种景物,运用文中学到的写作手法,写出它的特点。 说板书设计

黄山奇松

迎客松

情有独钟

陪客松

千姿百态

送客松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黄山奇松》的说课稿,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还会根据学生特点和课堂的生成作适当调整,谢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所设计调研报告下一篇:黄群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