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传播论文

2022-05-06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公共关系传播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的要:本文就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做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矛盾包括: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矛盾;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矛盾;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矛盾;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矛盾。

公共关系传播论文 篇1:

公共关系传播与危机公关在报纸品牌塑造中的作用

【摘要】在新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受到空前冲击,报纸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地位在被不断削弱。传统报纸要走出困境,报纸必须实现品牌化发展。本文从报纸品牌化的概念出发,论述了报纸作为主流媒体的公共关系传播原则及危机公关的重要性。

【关键词】报纸品牌公共关系危机公关

公共关系传播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双方信息沟通、交流的活动。报纸的公共关系传播,是由报社作为传播活动的主体,报纸的读者或者受众作为传播活动的客体,以报纸本身作为传播活动的手段,以某一话题、观点或信息作为传播内容的交流活动。报纸公共关系传播的目的是扩大报纸在受众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建设报业的品牌文化。其形式除日常的新闻发布外,定期举行专题活动已成为现今报业公共关系传播的主要内容。

一、报纸公共关系活动原则

1、报纸的公共关系传播策划必须符合报纸的品牌定位

报纸的公共关系传播策划必须具有目的性,根据自身的品牌基础和受众群体设计活动,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公共关系传播的目的。《闽北日报》就从自身的品牌定位出发,成功的实践了这个理念。《闽北日报》作为机关报,其宗旨是“高扬党性、走进百姓”,具有权威性,需要突出亲和力。2012年在《闽北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举办“我与《闽北日报》”征文活动,2013年又举办了“闽北日报小记者招募活动”走进延平实验小学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不仅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提升了报纸的美誉度,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受众的交流,受众的参与,增强了机关报的亲和力。

2、报纸的公共关系活动必须有受众的参与

任何报纸媒体,其传播的终极目的是让广大的读者受众获取信息,取得共鸣。读者参与不仅是报纸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报纸媒体公关关系传播的最终目的。通过发起活动,号召读者参与,增加读者对于报纸品牌的体验感,最终形成读者对于报纸品牌的忠诚感。《闽北日报》举办的读者节,就是通过该报读者受众的亲身参与,拉近了《闽北日报》与读者间的距离,体现了《闽北日报》为读者倾情服务的意愿。通过策划读者节这样的活动,《闽北日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3、报纸的公共关系活动要结合广告活动

报纸的公共关系活动和广告都是宣传推广、树立形象的手段,是一种营销传播的方式。尽管传播营销的目标有别,报纸公共关系活动是为了取得受众的信赖,增加报纸的知名度,提升报纸的公信力、亲和力,树立报纸作为媒体的形象,而广告的主要目的是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好感,激发人的购买欲望。但是缘于报纸的公共关系活动要针对广大读者受众,广告则要借助报纸媒体这样的大众传播手段,因此二者要紧密结合,才能使报纸的公共关系活动更有成效,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弥补的。①

二、报纸品牌的危机公关

1、媒体危机公关的特点

媒体的危机公关,是当媒体遇到有损于自身形象的事件时,媒体所采取的一系列与公众的沟通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将事件本身对媒体造成的形象损坏降到最低,甚至转危为机。媒体危机公关是媒体运用公关关系手段,挽救媒体形象的有效方式,在新媒介环境下,加强报纸的危机公关,显得尤为必要。在新媒介环境下,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媒体本身对新闻事件的反应速度更加快捷,媒体对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受众也更加复杂。在此情况下,报纸的危机公关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第一,危机的防范更加困难。商业利益对媒体的刺激,新闻从业者对爆炸性新闻孜孜以求,以赚取受众的眼球,提升媒体的利益,使得报业危机被触发的频率大大增加。媒体竞争的加剧,媒体竞争者之间的关注度提升,导致报业微小的失范,都有可能引起巨大的危机,对报纸品牌产生不良影响。商业利益的驱动和媒体之间的竞争,使报纸危机的出现变得十分偶然,增加了防范难度。

第二,报纸危机的发展速度惊人。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草根记者进入媒体,加之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缺失,导致网络媒体的信息驳杂而多变,且信息的复制和传播速度加快。受众的主动参与,随意发表意见和评论并在网民中的快速传播,使得报纸的危机发展速度快得惊人,会快速蔓延且放大,其在网络中自行消灭的可能性很小。

第三,危机可能给报纸带来的损失增大。由于网民的猎奇心理和主动参与网络评论,可能会使一个很小的事件,瞬间放大。如果不能及时妥善的处理,这种小事件在网络的发酵下,会损坏报纸的品牌形象,严重影响报纸的公信力。虽然这种事件不至于直接导致具有强大根基和广泛信任度的机关报、党报消失或衰退,但对报纸的冲击也较大,其品牌的重建和公信力的重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物质成本。

2、报纸危机公关的原则

在我国的媒介环境下,报纸所面临的危机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报纸媒体自身体系结构制度方面危机,这种危机源于报纸作为传统媒体,其自身内部系统与新媒体环境的不适应。解决这一危机,报纸媒体要根据自身发展的现状,进行自上而下的体系改革,才能适应媒体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偶发性危机,这种危机或许在媒体中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其往往也不是很大的事件,但是一经特定的诱因,会产生很大的危机。

纵观国内外的报纸媒体,其中不乏因为剽窃或假新闻案件,卷入媒体风波。如因《圣安东尼奥快报》记者马卡利娜·霍南德斯状告杰森·布莱尔而引发的《纽约时报》剽窃案②;2014年7月22日国内某报记者未经核实,转载网络“碰瓷男惨遭女司机径直碾轧”事件,后经核实,该事件纯属网络恶作剧,其事件本身发生在韩国,视频源于英国一网站。从这些案例的处理中,我们可以从中总结报纸媒体进行危机公关的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要做到快速反应。报纸在自身出现危机时,要迅速做出反应,第一时间向受众提供全部情况。必要时还需设立专门的危机处理中心,授权新闻发言人,与受众保持信息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交流中,媒体应拟定统一的传播口径和内容。只有在快速的反应中,才能拥有主动权,防止流言的蔓延和激变,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其次在危机公关中,要将公众利益置于首位。只有真诚的与受众沟通,才能取得受众的谅解,只有将受众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得到受众的支持。忠实的读者是报纸的最大拥护者和支持者,因为有了广大的读者,才有了报纸的发行和信息的传递,在报纸危机公关时,一定要坚持读者至上的原则,尽可能的向读者公布细节,让受众了解事件的真实内幕。有了广大受众的支持,才能将媒体自身的危机降到最低。

最后报纸媒体要长期预防危机的发生。在新媒体时代,危机发生的诱因变得复杂而不可预测,为了防止危机的发生,媒体应建立适合自身的危机预防管理制度。一来防患于未然,将自身危机扼杀于萌芽状态,二来当危机管理机制一旦被触发,能对危机作出及时的反应和处理。

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报纸作为传统媒体,已经失去媒体霸主的地位,在传统媒体时代牢牢掌握的话语权也开始分流。在这种情况下,报纸要在媒介取得一席之地,就需要维护自己的品牌,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公信力。而报纸品牌形象的树立和维护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为了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也需要有组织有策划的公共关系活动。同时,网络媒体的发展,草根记者的进入,网络媒体把关人的缺失,商业利益的诱惑,媒体竞争的不断炽热化,使得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危机此起彼伏,这就要求报纸在做好公共关系活动的同时,建立自身危机公关体系和制度。只有这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在报纸品牌建设的道路上逐步走向正轨,否则,盲目的跟风,无计划的活动不但对媒体的品牌建设作用不大,反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因为某一危机,使报纸多年在读者群中建立的公信力和美誉度跌入低谷。

总之,随着媒体竞争的不断升级,我国的报业也逐步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报纸的品牌化传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在报纸品牌化经营的实践过程中,将整体战略的重点放在内容的编排、热点新闻的抓取、媒体的融合、营销渠道等方面,而对公共关系传播的重视不足,对媒体自身危机公关认识不足。从目前看,指导报纸品牌建设的营销观念还停留在麦卡锡于1960年开创的4P理论,这种理念在传统媒体时代,真的是报纸媒体品牌建设的瑰宝,但是在当今新媒体时代,这一理论指导报纸的品牌建设,显得捉襟见肘,也导致了报纸品牌在建立与传播过程中事倍功半或是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必须用先进的品牌传播理论指导报纸品牌传播,运用公共关系传播的方式来塑造主流报纸的品牌,用危机公关的体系应对媒介的各种不测,走出一条主流报纸应对新媒介环境的创新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①倪宁:《广告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②刘勇,《当新闻成为丑闻:透视纽约时报造假》[N].《经济观察报》,2003-5-21

(作者:闽北日报社记者)

责编:周蕾

作者:许斌

公共关系传播论文 篇2:

浅议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

摘的要:本文就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做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矛盾包括: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矛盾;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矛盾;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矛盾;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传播 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传播

一、公共关系传播成为职业培训机构宣传的一种有效手段

公共关系产生于西方工业社会,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关系。对于公共关系的认识,学界对其也有不同的界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里,我们把公共关系理解为:一个社会组织为了推进相关的内外公众对它的理解、信任、合作与支持,为了塑造组织形象、创造自身发展的最佳社会环境,在充分尊重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利用传播、沟通等手段而努力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

传播是连接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的桥梁,是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运用一定媒体或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分享。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公共关系活动就是以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为主要方法的一种组织与公众交流行为。

当前,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终生学习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迫切需要,职业培训日益成为人们再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面对竞争激烈的培训产业,传统的宣传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了,职业培训机构纷纷采取公共关系传播的方式加强组织的宣传。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存在着信息的个性与共性等方面的矛盾。

二、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

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矛盾性影响到职业培训机构形象的传播,这些矛盾包括: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矛盾,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矛盾,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矛盾,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矛盾。

1、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的矛盾

信源,即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从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应当具有全员性的观念,即公关传播的信源应该是职业培训机构的全体成员。这一观念对内能提供职业培训机构的凝聚力,对外能表现职业培训机构的良好组织形象。在与客户的交往过程中,职业培训机构员工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客户对机构形象的认知,影响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而在实践中,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信源的个别性现象比较突出。有些职业培训机构看不到良好的公共关系传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领导不重视,员工不参与。大多数人认为公关活动是可有可无,即使要开展,那也只是专职公关部门或专职公关人员的分内事。这些现象显示了职业培训机构全员公关意识淡薄。

面对公关传播信源的全员性与个别性的矛盾,职业培训机构需要采取灵活措施,积极培育全员公关传播意识,并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言一 行中,从而形成一种无意识的职业习惯,树立机构良好的精神风貌。职业培训机构全员公关意识是一旦形成,将会给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带来长期的、深远的和积极的影响。

2、公关传播信宿的广泛性与单一性的矛盾

信宿,是指接受并利用信息的人。公共关系传播的信宿是社会公众 ,社会公众以数量不等的群体或个人形式存在,并形成对组织以不同影响的环境。如果把社会公众看成是一个系统的话,那么这个系统是由内部员工 、消费者 、政府部门、新闻媒体 、社区居民 、合作伙伴 、竞争对手和其它利益团体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动态稳定的统一整体。因此职业培训机构在开展公关传播过程中,必须善待社会公众中的每一位成员,注重公关传播的广泛性。

然而在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实践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对象过于单一,主要选择政府和知识消费者,而对媒体、社区居民 、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其它社会公众缺乏关注,致使公关传播活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公关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面对这一矛盾,职业培训机构在公关传播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公众因素,加强与不同类型的社会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达到公关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3、公关传播着眼点的长远性与近期性的矛盾

在当前培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状态下,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宣传的需要,因此很多职业培训机构也热衷于公关传播。然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培养才行。特别是在职业资格培训市场,虽然我国教育部、人事部、信息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务院各部委都做了职业资格认证相关方面的规定,但是持证上岗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特别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对社会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其次,用人单位对持证上岗的认识也不够。因此,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不能一味考虑眼前的利益,而应注重传播的长期性。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职业培训机构的领导或者工作人员认为开展一两次大型的公关传播活动就能迅速地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客户就会迅速认可自己的培训项目,过于注重公关传播的近期利益。这就造成了公关传播的长远性与实际操作中的近期性的矛盾对于职业培训机构来讲,公关传播活动不仅是一项近期的活动,更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充满艰难与坎坷的系统工程。每一次具体的公关传播活动都只能看成是通往长远目标的一个环节。用公关传播活动来塑造组织形象的道路是没有尽头、没有终点的。职业培训机构要将每一次活动,每一天工作都看成是公关传播的一种表现形式,踏实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情,立足长远,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任务。

4、公关传播信息的个性与共性的矛盾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經济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世界各国政治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以及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明显。与此同时,当今时代也是一个多元化或者说是个性化、差异化的时代,如政治多元化、经济多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等等。两种趋势同时并存,两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面对这一趋势,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不仅需要遵循职业培训行业的相关政策,而且需要不断创新,善于塑造独特的组织文化,从而提高职业培训机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实践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形式过于呆板 ,缺乏特色,难以引起职业培训机构内外公众的广泛关注。在职业培训机构公关传播方式中,“物质公关”相对较多,对人性的关注则相对较少。另外,有的职业培训机构也狭隘地认为公关传播就是迎来送往,喝酒干杯等等。在公关传播活动中,有的职业培训机构甚至采取有违社会公平竞争秩序和伦理道德习俗等手段,刻意贬低竞争对手,欺骗社会公众。

面对这一矛盾,职业培训机构的职能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创新精神对机构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当前人们对职业培训的需求强烈,但职业培训机构众多,竞争激烈,任何一个职业培训机构唯有创新,才能赢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首先职业培训机构的职能部门要鼓励创新,奖励创新,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提拔。其次,要在职业培训机构内部形成一种善于学习、积极学习的组织氛围,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第三,要采取灵活措施加强职业培训机构的平行沟通,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碰撞思维的火花,分享创新的乐趣,从而在职业培训机构内部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

总之,目前职业培训机构的公关传播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还存在着许多矛盾。面对这些矛盾现象,职业培训机构要善于承认矛盾、认识矛盾才能更好地分析矛盾、解决矛盾,达到塑造职业培训机构良好形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秦启文:《现代公共关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秦启文:《形象学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作者:刘 鹏 任玉兵

公共关系传播论文 篇3:

试论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传播中的基本原则

摘 要:政府公共关系在传播应用中,应不断秉持自身的工作原则,并且深刻理解与扩展其中的内涵与意义,这也是开展工作的坚实基础与有力保障。本文从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传播中的基本原则的解释和应用着手,试图探讨了在此原则与框架内工作的科学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府 ;公共关系;传播;原则

在当前急速发展的传播环境中,政府机构作为一个公共组织存在于整个社会的较为复杂的公共关系网络之中。作为一种以各级政府为主体,并且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客体的一种特殊的公共关系所存在,其影响力也是空前的。当前我国正逐步走入风险型社会,社会矛盾和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不仅进一步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也对政府公共关系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党的十八届三种全会提出“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党和国家事业总目标之一”,这也进一步强调了多元化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因此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在传播中所涉及到的職能和原则也需要进一步的升级和完善。

一、系统化与制度化原则

在协调政府与民众关系,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以及促进双向沟通方面,公共关系的传播手段应用正逐渐趋于成熟,并不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相较之欧美国家的政府公共关系能力,我国在政府公共关系这个领域涉猎较晚,对政府公共关系的系统性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传播中的政府公共关系应用从全局上来看,应遵循系统化原则,使传播的内容协调统一,不容易出现信息不平衡、不对等的疏漏。在具体应用上来看,系统化原则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全要素”,即把握与关注涉及到政府公共关系的所有相关素材,进行全盘的掌握和监管,制定详细的公共关系战略计划,以使各个部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系统应对、协调统一。其次是“全媒体”,当今新媒体高速发展,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平台不再一如从前,仅仅依靠传统媒体的单一渠道进行信息发布,而是双向互通的传播模式,各种媒体发布渠道相互作用,政府传播的信息时间大为缩短,而且路径多、范围广,视觉形式上内容也更加复杂多样。政府不仅要重视报道相关形象的所有媒体,这较之之前数量大为上升,在监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又要利用好相关媒体运作的平台,从整体上统筹把握,并从全局上积极引导与合作共赢。最后是全流程,如若只有过程之前的计划安排和牵线搭桥,整个政府公共关系的流程不做具体安排的话,就无法有贯穿始终的科学监管,因为在政府形象的传播过程中,细节尤为重要。一个纰漏就会酿成政府形象的负面效应,随之在公众心理产生隔阂和障碍。

为了适应政府改革和公众的需要,政府组织的公关工作应加快制度化建设。各级政府相继设立新闻发言人,虽然在这方面开了个好头,但政府公关绝不仅限于此,它包含众多内容和方面,需要和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服务功能的加强及自身工作效率的提高紧密结合,并作为政府的一项日常基本工作,进行通盘考虑,形成相对完善、系统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制度化的建设也符合当前国家行政管理改革的背景,在“放管服”改革的深化推动下则更需要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的建设。“放管服”改革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这也是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制度化和政策导向,同时政府在保持良好的民众关系的同时,要构以民为本的公共关系运行机制,摒弃“官本位”,真正实现“民本位”的传播思想理念。

二、真实性与公开性原则

公共关系旨在以事实信息为前提,进行沟通与传播。可以说,没有事实为基础进行的信息传播即是虚假、无力的,同时也脱离了政府服务于民的工作准则,因为“真实原则是政府形象塑造的底线,也是政府形象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保障”(唐钧,2016:75)。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来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脱离了事实谈建立公共关系,就相当于纸上谈兵,完全的动摇了政府公共关系的建立基础,其关系的构成也是摇摇欲坠、不堪一击的。与此同时,信息的真实性对搭建政府公共关系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将客观、真实的信息发布既可以显示政府的担当和公正,又是公民对政府信赖度建立的源泉,可以说真实性原则是建立政府良好信誉的根本条件。可以说在当前的媒体传播环境中,各种视觉与艺术技巧的纷至沓来让人眼花缭乱,但它们仅仅是传播过程中的手段和工具,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无法动摇事实为基础的底线。从实质上来看,政府公共关系只有依托真实情况进行舆论宣传和引导才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这也是我国政府的工作准则——讲真话,办实事,也才能真正的和公众实现良性真诚的互动沟通模式,从而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最大程度的消除隔阂和误解。

公开性原则要求各级政府机构对所从事的政务工作和当前的权利运行情况以及未来规划,向社会和公众进行公开透明的展示,以接受公众的监督反馈,从而集成全民积极参与的工作模式,这也是当前民主政治的潮流和趋势,从而提升公众对政府工作进一步的理解、支持和协作。公共关系的真实性与公开性是相辅相成的,建立在事实为基础上的公开,才能进一步树立民主、透明的政府形象,从而推动政府管理目标的实现以及公共关系的积极推动。在2011年曾有一张风靡一时的领导干部的合成痕迹明显的照片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来自四川会理县关于通乡建设公路的新闻报道中,三位领导被PS合成到了公路之上,众多网友提出“新闻作假”、“作秀”等的质疑,对当地政府以及政府领导的形象起到负面化的消极作用,这也同时警醒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手段必须以求真务实为基础,否则将适得其反,造成难以弥补的破坏性影响。

三、长效性与沟通性原则

政府公共关系的塑造其目标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的美誉度和信任度,不能仅仅只是临时性、应急性的举措做法,只是在突发事件或者需要来临时才有所动作,必须要追求长效原则。因为公共关系的建立并不是朝夕之事,而是必须经过长期的规划和打磨,才能够实现的。因此,政府公共关系要经历的四个阶段也质关重要,从信息分享道感情沟通、态度转变再到引起行为,这整个过程中,不仅在向大众传递信息的同时不断夯实政府公共关系的工作成效。政府公共关系既是一种长期的、持久的在互动中不断塑造的双向互动关系,切忌在其中抱有短视的心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等工作态度是运用的禁忌。长效性的工作原则要求政府机构在涉足公共关系相关活动的初期就制定好长远规划,做到有步骤性的开展工作,并设置长期和近期的阶段性工作战略目标,以扎实稳步的推动政府公共关系的相关工作。然而,在具体推行政府公共关系的长效性工作的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难以规避的短视行为,因为,从短期收益的角度来衡量,确实会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从而忽略长期的目标的实现。所以,建议政府不断树立以民为重的行政理念,并不断完善建立行政的绩效考核制度。并且以战略目标与公众满意度相结合作为参考依据,不断完善公共关系的长效性工作体制。

当前媒体变革的时代中,沟通的运用具有广泛而重要的意义。首先是政府已不是之前单一的传播者的角色而存在,双向沟通打破了传统的政府公共关系,而是使得政府在传播——公众反馈——调整的机制下不断校正自身的行为。在此传播与沟通的模式的运用之上所塑造的政府公关形象,具有显著的服务型特征,并且有利于和谐关系的营造。其次,双向的沟通不仅符合当前的时代要求,也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利器。它可以使得公众的意见有了输出和表达的平台,同时使得政府在决策方面不断提升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高慧军,黄华津. 新时代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优化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19(6):16-21.

[2]韩培培,温明振. 新时代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J]. 2020(3):115-11, 119

[3]刘梦琴,刘智勇. 论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J]. 软科学,2012,26(1):59-61,67.

作者:郭木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单位制度创新论文下一篇:知识分子沉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