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022-09-14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 经典诗文则是其中内涵精深、意蕴高远的瑰丽奇葩, 是我们每个人成长和发育的丰厚土壤。诵读经典诗文, 可以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感悟到诚实守信、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而这种精神与美德的载体就是各种书刊杂志, 十多年来, 我们始终坚持开展读刊用刊活动,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得到全面提升。

1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长期广泛的阅读积累, 可以为孩子搭建起成长进步的阶梯, 使学生获得道德上、精神上、情感上的文化浸润。因而, 在每学年度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和语文教研组制订的阅读计划中, 确定目标, 让每一位学生走向阅读天地。明确将课外读作为重要活动予以安排。要求所有年级 (尤其是非毕业班) 对学生的阅读量确定硬性指标, 每学期至少要把课本中推荐的名著读完。另外, 每一位学生自愿订阅不少于一种 (本) 报刊杂志, 完成一篇课外练笔或剪报、评报。各备课组针对学生实际, 研讨并实践课外阅的“终南捷径”, 做到有研讨、有教案、有实践, 形成一整套可资借鉴的成功范式。在走向课外阅读的过程中, 一种美妙的修养和德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身心, 进而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在引领学生走向向阅读天地的过程中, 我们长效规划, 让每一位学生拥抱报刊杂志。我们认为, 报刊杂志, 承载着传承中华文明、开启学生智慧、丰富精神生活的历史使命。课外阅读也决定着学生后续发展的内在潜力。对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具有奠基作用, 学校不断开展课外阅读的研究活动, 通过故事会、演讲比赛、手抄报展评、读书笔记展览、作文竞赛等各种活动为载体, 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学以致用, 稳步提升。我们还将利用学生在诵读经典活动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和能力, 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学校文化氛围。每个班开辟一块《语文园地》, 用于呈现平时学生优秀的习作或手抄报;鼓励学生创写励志勤奋、热爱生活、奋发有为的名言警句, 张贴在教室醒目位置;我们要在原先为校园植物花草写简介的基础上, 尝试为其他植物写一段话, 将知识与做人有机融合起来;我们要在学生集中行走的过道里设计文化长廊, 让学校每一面墙都具有教育功能;我们要在学校正常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上, 拓展延伸到社会、家庭, 让学生对读书读报产生浓郁而强烈的兴趣;我们要在学校电子备课室开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专栏, 及时上传课外阅读的最新感受;在学期末, 开展师生共读、共同成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营造“师生共进”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2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瞧悴

语文学习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新课标强调要在“丰富语言的积累”上下功夫, 并明确规定在七至九年级要完成“不少于24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也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立足课堂, 让每一位学生感受阅读魅力。在长期的课外阅读实践的摸索中逐渐认识到:语文教学, 应“立足课内, 走向课外”, 以课堂教学为轴心, 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

为了保证课外阅读活动落到实处, 学校教学处将课外阅读纳入校本课程计划, 在课程安排表中, 每周专门开设一节阅读活动课。在阅读课上, 学生或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寻找诵读欣赏点, 或在教师推荐之下自主选择经典书籍, 或是在课内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拓展延伸。“生活化的语文学习, 个性化的阅读写作”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示。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 我们一方面使用了市教育局教研室编辑的《初中语文阅读欣赏》《初中语文早读课本》等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 另一方面, 我们也举全校语文老师之力, 编写了校本教材《走进美文》。同时, 《初中生世界》等一批有影响的课外读物也走进了学生的视野, 同学们在阅读文本的字里行间留下阅读的痕迹。“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附中的学生, 茶余饭后有了充实生活的精神营养, 在课前三分钟演讲里有了引经据典的素材, 在与人辩论时又多了一份充盈与坦诚。

为了探讨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我们发动语文组同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最新的语文报刊杂志中的相关文章, 逐渐对阅读活动的开展有了较为明晰的思路。“个性阅读”的要义, 在于让学生在读中赏, 在赏中悟。读、赏与悟是其重要的环节, 读, 应读得酣畅淋漓, 声情并茂;赏, 该赏得透彻入骨, 百花齐放;悟, 该悟得意境深长, 回味无穷。阅读要锁定目标, 凸显“语”字。学生在教者搭建的平台上, 尽显睿智才情, 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变得璀璨而耀眼。

在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的同时, 我们还通过开展各种活动,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教研室推荐的课外阅读材料中, 按照以主题为单元的编排体例, 拼装组合、拓展阅读;在名著诵读中, 学校先后开展了“春天, 我们走进《西游记》”“《水浒传》故事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汇报会”“走进童话世界”等活动, 学校还注意根据主题阅读活动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展示活动形式多样:或办手抄小报, 或通过展板展出, 或广播优秀的养成日记……学校每个月评选一次“阅读之星”, 并在当周的升旗仪式上隆重颁奖。在学校艺术节中, 举办以课外阅读为主要内容的朗诵比赛和专题表演。平时, 我们还利用集会、午间广播、校园电视作为平台, 向学生传播展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 从而涵养他们的品格, 促进他们人文精神的成长。这样的活动, 不仅是一个结果的展示, 更是一个过程的体验。

3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打火阑珊处

学生在进行经典课外阅读的过程中, 依靠教师的学法指导, 灵活掌握读书方法: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批注、做读书笔记等。起始年级, 我们侧重兴趣培养, 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名著, 学会圈点勾画, 坚持撰写读书笔记, 坚持摘抄, 积累优美句段, 形成最基本的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学生阅读水平逐步提升, 书写简单的点滴感悟, 到学写人物点评、事件评析, 并把这样的人、事放到社会背景下综合辩证地评价, 逐渐使学生成为一个社会人;高年级, 则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综合研究性学习, 学生在读刊用刊后, 自选课题, 自行组织, 开展有针地性的研究活动。

阅读与写作结合。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学生在阅读时, 会产生写写试试的念头。课后让学生把阅读时学到的写作方法, 及时地运用到写作中去。阅读了一组优美的描写春景的文章, 我们让学生写《春天的校园》或《春天的田野》;阅读了想象类诗文, 就让学生写《假如我当……》或《假如我再活三天》。学生课后练笔应作为机动作业, 不要统一要求;练习题目以小型、片段为主, 倡导学生写放胆文、创新文。每学期下来, 每位学生的课外练笔的总量在一万五到两万字之间。

长期的阅读积累, 长期的练笔创写, 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总共举行的九届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比赛中, 学校先后有13名学生获得省级现场作文的资格, 其中获一等奖7人, 二等奖3人, 三等奖3人。在《初中生世界》举办的中学生作文大赛中, 先后十多人荣锋特等奖、一等奖。学校“鸣柳”文学社先后荣获“全国百佳中学生文学报刊”称号和“江苏省优秀中学生文学社”称号。针对学校近年来作文教学成绩喜人的现状, 学校先后编写了两本作文校本教材《聆听花开的声音》《总道花开是平常》。

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阅读融入血液, 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畅游。我们相信:持之以恒地让学生沉浸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 终会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 进而发展为完美的人格、品性, 终会使我们的文化得以弘扬、光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讨城市桥梁病害和养护维修相应措施下一篇:浅析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