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说课标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初中生物说课标范文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生物《细菌》说课稿

《细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下午好!

我是 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细菌》,新课标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和落实这一理念,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达成。

《细菌》一节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而本节课主要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以及繁殖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发展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为学生之后学习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进化、传染病以及预防等内容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初中生物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生物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维度教学目标:

首先,我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定为: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辨别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不同之处;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其次,在能力方面,通过生活实例,尝试推测细菌的来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细菌的营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本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所收获,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我将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定为:

1. 通过了解显微镜在细菌的发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同‘科学发展与科技进步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观点;

2. (并能够)探讨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结合课标,我将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定为“细菌的主要特征”,考虑到学生之后学习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我将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设为“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鉴于细胞个体微小,难以观察,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难点定为“细菌来源的探索历程”。

二、 学情分析

要把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教学行动上,教师还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对细菌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具备相关的前概念。也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

同时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细菌这类生物既熟悉又陌生,这使学生有足够的热情来学习本节课

但由于细菌个体微小,难以观察,这就为学生学习本节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

三、 教法学法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节课我将以情景驱动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思维的起点;以引导、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旋律,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引导学生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行对比,抓住本质特征,以达到对细菌结构和营养性的准确认识;并借助多媒体手段,化抽象为形象,最终突破重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 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提升自身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体。

首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将以“显微镜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过程中的重要性”为起点,向学生讲述显微镜的故事:“17世纪后叶以前,人们对于事物的了解还停留在用肉眼观察到的层面,直到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发明了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人们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科学家观察到了人体以及植物组织的内部结构,还发现了许多‘新的’生物”。并提出问题:“17世纪后叶以后,人们利用显微镜发现了哪些生物呢?”学生能够很容易说出“细菌、草履虫、病毒等微生物,“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显微镜下的一隅,来探索细菌世界的奥秘吧!”,从而导入新课。并进行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引导探究,突破重难点。

【细菌的发现】

在导入的基础上,我将结合图片,声情并茂的将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的过程娓娓道来,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细菌的发现过程,从而增强学生对科学发现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处于细菌被发现的激情中时,我再抛出新的问题:“那么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并举例‘新鲜的肉汤就会因为细菌而变质’来引导学生作出假设,然后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学生发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思考分析自身假设的合理性,以及该如何验证自己的假设,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随后,我再播放巴斯德实验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细菌来源的认识,驳斥“自然发生说”的观点,得出正确结论“细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最后向学生简介 ‘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的事迹以及成就。加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认识。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鉴于学生已经知道细菌个体微小的事实,因此我将通过数据对比“大约10亿粒细菌才只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来强化学生认识。然后通过展示几种不同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的形态大致可以分为球状、杆状、螺旋状。

“细菌有很多种类,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也可能不同,那么它们的结构是否相同呢?”我将以此为过渡,引导学生探索细菌结构。

关于细菌的结构方面,我将设置三个对比环节。

首先图片展示几种不同种类的细菌,引导学生讨论观察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学生观察过程中,我进行巡回指导,及时恰到好处的解决他们的疑惑,使他们通过观察交流,对比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细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基本结构。有的细菌有鞭毛,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

然后通过动画演示“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来引导学生发现细菌与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主要区别。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并着重强调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和遗传物质,在此基础上,我将核膜去掉,通过动画使学生直观了解细菌没有核膜,最终得出结论:细菌只有遗传物质,但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最后,图片展示细菌与植物细胞的结构图,通过提示:“植物有叶绿体,因此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来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细菌的营养性,并补充特例“硝化细菌”,帮助学生形成认识——大多数细菌为异养型。 【细菌的生殖】

“细菌是由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那么细菌是如何孕育后代的呢?”我将以此为过渡,引导学生回顾动植物细胞的生殖,思考细菌的生殖方式。待学生思考之后我再播放视频“细菌的生殖”,给学生以直观的画面感,这时候,学生将很容易得出结论:细菌靠分裂生殖,分裂速度非常迅速。当学生对细菌的分裂特定有了了解后,我再提出问题:“细菌快速繁殖是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那么当条件比较恶劣时,细菌会不会因此而死亡呢?” 然后播放“芽孢—细菌的休眠体”视频,带领学生总结:细菌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在不良环境中,细菌会形成芽孢,暂时休眠。因此它们分布广泛,无处不在。

【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在讲授完本节内容之后,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要点,并引导学生梳理各要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从而突破重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加理性的看待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我将给学生提供素材实例,组织“给细菌的一封信”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细菌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同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 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将采用提纲式板书,按顺序归纳要点,提纲挈领:

“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须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作为一名即将踏入教育行业的新人来说,我将以此为达到此境界而不懈努力。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七年级生物说课标说教材终结版1

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地站在这里和大家共同研讨新课标新教材,我 “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济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专题。我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一、 说课标

1、

2、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二、 说教材

1、 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及内容结构。

2、 知识和技能的立体整合。

三、 说建议

1、 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2、 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第一方面:说课标

1、课程目标

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

知识方面: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能力方面: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新旧总目标对比:

知识方面:将原来的“生产、生活”改为现在的“生活、生产”。生物科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尤其是初中生物知识首先应用于生活,其次才应用于生产,体现的新课标的严谨性。 能力方面:未变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增加了“创新意识”四个字,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教育的灵魂,增加了“创新意识”,更突出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学科的与时俱进。 可以看出实验版课程标准经受了多年的教学实践的检验,已经接近完美,改动不多。

课程具体目标及与旧课表对比:

知识目标:第一条加了“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生物学科的知识看似凌乱无序,实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上“生物多样性”之后使学科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并且在“生物多样性”的学习中能大大的加强学生保护生物和环境的意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第三条中,加了一个“和”字,体现了编写者对待问题的严谨性,使得科学与技术处于并重地位. 能力目标:第一段,将“工具”改成“用具” ,表达更严谨,用具比工具更广泛,可乐瓶都可以拿来做实验,使生物学科更贴近初中生的生活。第二段,所加进去的“鉴别” 体现了此段的精髓,鉴别是否是有用资料也是学生的能力之一,编者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思想在此展露无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新课标对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思想的教育要求由“培养”改为了“形成”,加深了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要求,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 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0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和活动建议组成。

今天我要说的是“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本专题是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与生物圈”这一主线进行设计编写的。在生物圈中绿色植物是作用最大的一个生物类群,它们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为密切关系。从生物圈的角度扼要介绍了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生理和分布。特别突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在教材的编排中重在让学生理解和领悟有关的生物学原理。本专题首先让学生了解生物圈有哪些绿色植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与人类有什么关系;然后以绿色植物中最高等、 2

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被子植物为例,介绍被子植物的一生;介绍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几大主要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为各种生物构建身体和进行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又包括四个二级主题: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对生物圈中有重大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保持水土;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教师可更好的把握教学的深度和范围,避免盲目拔高;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课程内容更改的部分内容要求:将二级主题“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的活动建议“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全改为“开展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人工授粉等活动。栽培一种常见植物,观察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生长发育以及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原来的建议更侧向于知识,改完后更体现出生物学科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出生物学科特色。

课程内容增加内容:将二级主题”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活动建议部分“增加了“为班级或家庭中的植物浇水、施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 第二方面:说教材

教材编写特点:统筹兼顾合理编排、力求采用“问题情景—形成知识、观念——应用——拓展”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通过“视野拓展 ” “课外实践”等形式进行介绍,激发兴趣、处理好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整合。

编写体例:教材是按照单元、章、节编排,每一节又包括:导学、正文、课外园地

每一节的导读都有情景创设,正文部分有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探究活动、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巩固提高, 课外园地有相关链接、课外实践、知识梳理部分。 教材里实验类型更明确,图片更清晰,这样学生不会做的时候可以模仿图片。 课外实践简单易行拓展学生知识面,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将教材图片取于生活情境,课外实践和知识拓展进一步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 知识结构和立体整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了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绿色植物的光合、呼吸作用、绿色植物遗传与变异、绿色植物进化、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这些知识。其中七年级上册包括了植物类群、生活、植物光合、

呼吸、蒸腾 、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知识,其余的知识生殖和发育 、遗传变异、进化分别分布在八年级上册和下册中。这样安排体现了知识的有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由外到内层层递进。

第三方面:说建议

教学建议:新旧教学建议对比:新课标增加了“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课标中明确标明学生应该形成的50个重要概念,这也是新课标与旧课标变化最大的地方。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首先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通过创设情景、小组合作、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引导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图中是我的学生正在探究校园中的绿色植物,将刚学习的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的知识相结合,这幅图是小组正在积极合作交流,这样的方式,既培养了兴趣,又锻炼了探究、合作、搜集整合数据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关注重要概念的时候,要注重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避免对概念的机械背诵。这是我的学生演讲,还有绘图比赛的方式,通过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加强和完善实验 4

教学一直是我们学校努力地方向,这是我们的生物实验室和生物探究室。教学同时还要落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评价建议:我进行学生评价的时候要注意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既要考察学生对生物知识、生物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要考察学生生物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要把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表现纳入评价内容之中。坚决避免过去那种将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评价内容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是我在评价学生的参考依据,这个表格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成绩,这是我们的生物课堂检测本,利用学生自评和互评,关注过程的评价,这是我们的社团活动记录,更关注学困生的发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进行总结性评价。这是我的学生制作的植物标本,学生在演讲、在小组合作,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和他们的活动成果都可以成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依据,这些更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教师学生、图书馆、校园课程资源、学校教学设备、当地资源、网络信息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教材开展生物教学的主要依据,是生物教学资源的核心部分 。教师应当对其进行深入钻研,灵活运用,让其最大限度地服务教学。

图书馆是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以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校园中的动植物,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学校的教学设备是我们进行生物教学实践的有力保障。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鼓励学生上网查询获取大量的生物资源。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以上是我说课标说教材的所有内容,无论是课标分析还是教材解读或者建议的实施,我们都应该遵循一个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相信我们会做的更好。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初中生物新课标培训考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生物课标的全称是

2.生物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

3.生物课程要实现的三维目标是、 、 。

4.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各

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得出结论

和。

5.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是标准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个一

级主题。

6.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_________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_______________为主

要目的必修课程,是教育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7.通过中学生物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8.生物课程标准共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第三部

分(内容标准)和第四部分()。

9.在生物课标的实施建议中所提出的四条教学建议是:

(一)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

性,

(二)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加强和完善教学,

(四)落实科

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10.学习目标的内容标准中使用的“描述”和“概述”两个行为动词,分别属于知识性目标

要求中的水平和水平。

二.判断

11.《标准》中素质教育的对象只限于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

12.“探究式学习”就是简单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3.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

性的进行教学。()

14.在一堂课中,探究式学习应贯穿于教师的全部教学活动中。()

15.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放任学生,自由发展。()

16.生活经验也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17.“注重过程”的意思就是教师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讲清结果,更要注重讲清解决问题的

思维过程。()

18. 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体验为主,系统知识掌握为辅。()

19.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20.课标中“运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这一条目属于技能目标要求中的独立操作水

平。()

三.简答

21.《生物课程标准》课程的理念是什么?

22.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和生物学发展三个方面,《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

它们是什么?

23. 课程改革的课程总目标是什么?

24. 过去,我们认为,评价只有分等级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具有哪些功能?

四.学科教学实践

25.教学设计题: 请你做一个关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教学设计(原文另印) 要

求:

1、按三维目标的要求列出教学目标;

2、说明重点、难点;

3、你对完成教学任务

所作的分析。

第四篇:生物必修Ⅰ人教新课标 6.4细胞的癌变说课稿

《细胞的癌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细胞的癌变》。 我从6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包括4点: 1.教材地位

“细胞的癌变”是新课标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中第六章第4节的内容。

本章的思路使学生了解细胞的完整生命历程,同时了解细胞的癌变是细胞生命历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癌症既是生物学热点,又是医学界与社会的热点,因此,本节课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范例。 1.2 教学目标 1.2.1知识目标

描述癌细胞的特征;

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致癌因子; 说出癌症治疗方法。 1.2.2 能力目标

讨论如何预防癌症;

学会搜集并整理从书籍、报刊及网络等途径中查询的相关信息;

学会更好的与他人合作; 拟定健康的生活方案。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癌症病人,增强社会责任感; 形成健康生活的态度;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正确对待癌症。 1.3 教学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我将癌细胞的特征、癌症的预防确定为本节教学重点。 1.4 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及其关系

第1页

说学生

我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关注名人,对生活中熟悉事物易接受;在知识方面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细胞学知识,有利于本节课的开展。

但学生不能将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很难使知识内化成指导他们健康生活的准则,并在情感上认同;在专业术语、抽象知识理解方面存在缺陷。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整合能力。 说教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创情境、谈话式、讲故事及归纳法等,以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感受一堂难忘的生命教育课。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癌细胞特征的学习,我以事例、图片、flash等方式进行引导和启发;癌症的预防与生活相关,我让学生通过查资料、讨论、等自主得出结论。

难点知识是本节课的新内容,且比较抽象,我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变抽象为形象。 5.1 联系生活,引入主题

这是本节课第一亮点。

一首《感恩的心》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同时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可贵。 我引用名人事例,既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及兴趣,又引起同学们对健康的关注,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对癌症深恶痛疾,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从而使学生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之中。 5.2癌细胞的概念

本知识点在课程标准中没作要求,因此只从条件、实质、表现结果进行分析,使学生对癌细胞有初步的了解,癌细胞的图片使学生获得对癌细胞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重点内容癌细胞的特征打基础。 5.3癌细胞的特征

该知识点是本节第一个重点,内容相对较简单,通过癌变细胞与正常细胞图片的比较,提高学生识图、归纳和表达能力;

通过讲述海拉细胞,激发学生联想,引起学生兴趣; 相关动画使学生更深刻理解知识点,同时为课堂增添趣味。 5.4细胞癌变的原因

本环节我将原癌基因比作车间的运行机制,将抑癌基因比作惩罚纪律,使学生对难点有形象深刻的认识。 之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老年人易患癌症,进行知识深化,并引导学生关爱老人,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第2页

举例生活中不良习惯可能导致各种癌症,使本节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引出本节课第二个重点内容:癌症的预防。 5.5癌症的预防

作为本节最重要内容,且与生活息息相关,我采用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从生活各方面总结出保健良方 ,既对知识有很好应用,又体现对生命的热爱。

此时,本节课达到高潮,同学们意气风发,热烈讨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5.6 癌症的治疗

通过讲述癌症治疗方法的副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学欲望,激励学生立志除癌。

在此,我选用一则关于一名癌症晚期病人运用心理疗法成功战胜癌症的故事,在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多方面启发教育,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 5.7 愉悦总结,及时反馈

本节知识点零散,我将带领学生回忆浏览本节内容,使零散知识点系统化。

在课堂反馈环节,我通过简单练习采用分组竞答的方式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给予表现突出的学生适当奖励,这是本节课第三个亮点。竞答既使课堂显得紧凑、集中,又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竞争意识,还使得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应用。

5.8 课后活动

结语:有效预防癌症,使学生对癌症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提出有规律生活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后活动。 该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查询资料等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分组合作使得学生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将知识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体现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理念。

最后是板书设计,我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把握本节的重难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不当之处望多多指导,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莅临指导

第3页

第五篇:学习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

初中生物培训心得体会

本次有幸参加生物培训,经过老师们几天的新课程培训及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结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重新学习和认真总结,本人感触颇深,具体心得总结如下:

一、对于新课标的认识

1、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

新课标和新教材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例如“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通过分组做发豆芽的实验,再分组讲出由学生自己归纳的关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水分、空气、温度。在做发豆芽的实验的同时,请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发的豆子有多少发了芽,又有多少不发芽,同时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通过探究实验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培养了操作技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和新教材强调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分析,把握知识系统内部的关联和转化,促进知识、技能、思维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以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生物学教学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

机网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生物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互动起来。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的精神。

3、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例如:《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一节进行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时,一名学生问到:"老师,我认为种子的萌发一定要土壤,因为我见过农民种小麦、玉米、黄豆等种子时,都是把种子埋入土壤里,种子才能萌发出来? "我认为种子萌发不一定需要土壤,因为我妈妈生黄豆菜时,是把种子捂在被子下的潮湿的脸盆里。 "另一名学生紧接着辩解到。需要探究的问题在学生的疑问中产生了。经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解决了有争议的问题。在新课程课堂上象上述这种针锋相对的提问情况经常出现,老师趁机发动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这样开始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激烈的争论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求把实验到落到实处

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也是新课程评

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

5、重视课堂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

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至用吗,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比如:在播种种子之前为什么要浇地、翻地?为什么每个品种都有它固定的播种季节?为什么在小麦的"扬花期"遇到阴雨天会减产?移栽树苗时为什么要多带些土坨?为什么在小麦即将成熟时下一场雨也会造成减产?贮藏粮食时,为什么要晒干?为什么新疆的哈蜜瓜格外香甜等等问题,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争论、在老师帮助解决了,学生的那种成就感溢于言表。

二、对于新教材的认识

新教材的内容与时俱进,图文并茂,精选了一些反映生命科学最新进展并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等息息相关的内容,尽可能精简课堂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1、内容上的变化

把一些与现在的学生关系不大的、内容较难的、学生理解起来吃力的部分内容删去。如:七年级上册就删去了《计划生育》、《人粪尿的处理》、《空气质量与健康》等三节的内容;较难理解的原子知识也删去了;而与遗传有关的基因、染色体、DNA等移到了八年级上册;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合并为一节内容;某些章节的题目

也发生了改变,重点突出了对概念的理解;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整合,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学生容易接受,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形式上的变化

总之, 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新课程将以创新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勇于创新。新课改教师要先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充电,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成熟的生物教师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调查报告的写作范文下一篇:初中生励志警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