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三区出砂油藏水平井挖潜研究

2022-09-12

1 油藏基本情况

辽河油田曙三区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 其开发目的层系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四段杜家台油层, 该区的油层埋深为950-1700m, 含油面积为19.0km2, 石油地质储量为2244×104t, 标定的石油可采储量可达736×104t, 油层有效厚度平均为12.7m, 空气渗透率平均为1.071μm2, 纵向上渗透率变化大。孔隙度为27%, 粒度中值为0.1603mm, 泥质含量为13.85%, 储层胶结疏松, 油藏出砂严重。区块由次级断层分割形成7个小断块油藏。经过几十年注水开发, 油藏停产停注井多, 井网不完善, 剩余油开采难度加大, 开发效果越来越差。

2 油藏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油藏出砂严重, 注采井网不完善

受曙三区自身地质条件的限制, 该区有一半以上油井及注水井有过出砂历史, 出砂现象始终制约着该区块的开发效果。近年来的油井出砂情况统计表明, 严重出砂井占整个区块油井的一半以上。由于出砂极易造成套管损坏, 进而导致停产、停注井多, 原有注采井网被破坏。

2.2 油藏储量动用不均衡

受井网完善程度和油藏非均质性等影响, 平面和纵向上的油藏动用程度极不均衡。平面上, 井网完善程度的不同使得采出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纵向上, 受储层非均质性强的影响, 储层动用差异较大。

3 部署水平井的可行性分析

3.1 水平井开发技术成熟

水平井技术在国内外应用多年, 是高效开发油气田的有效手段, 水平井技术可增加油层的泄油面积, 进而提高油井产量, 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水平井技术适用于多种油藏类型的开发。多年来应用实践证明, 水平井技术已经成为油藏中后期挖潜的重要技术手段。

3.2 部署区域构造较落实

水平井部署区域选择在曙三区杜28块边部, 该区块构造形态为由北西向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 地层倾角为9-14°, 油藏埋深为1200-1530m, 地质基础情况较为清楚。

3.3 储层发育稳定

曙三区杜28块发育杜家台3套油层, 其中杜Ⅱ11、Ⅲ4油层发育较好, 油层平均厚度为3.2m, 以杜Ⅱ11分布最为稳定。井区目的层油层平均厚度为3.2m, 最大为5.0m, 最小为1.7m, 单层厚度为2.9-7.4m。

3.4 部署区域有一定产能且水淹程度低

部署区域直井的初期日产油平均为10.7t/d, 单井累计产油1.96'104t (表1) 。且杜28块边部未出现水淹或弱水淹, 是有利的目标区。

3.5 部署区域具备一定地层能量

从杜28块2口井测压资料分析来看, 部署区域由于长期处于停产状态, 油层具有较好的压力水平。曙3-2-01井杜Ⅱ组压力为10.2MPa, 压力系数为0.72;杜Ⅲ组压力为10.2MPa, 压力系数为0.7。曙3-3-001井杜Ⅲ组压力14.0MPa, 压力系数为1.05。

4 实施及效果评价

经过对油藏地质情况摸底分析, 结合近年来的其他同类区块的应用效果, 在曙三区杜28块共部署实施3口水平井, 同时, 为了防止油层出砂, 在完井上采用星孔烧结防砂筛管完井工艺, 配套采取转注3口直井措施, 完善区域注采井网, 形成直井、水平井组合开发方式。

水平井实施过程中经过多次轨迹调整, 钻遇率到达85%以上。3口水平井投产初期日产液为71.4m3/d, 日产油能力达到49.2t/d, 含水31%, 目前日产液为39.3m3/d, 日产油为21.3t/d, 检泵周期达到215d, 累计生产原油10252t, 取得较好的生产效果。实施水平井后, 区块日产水平从原来的198t/d上升到238t/d, 采油速度从0.33%上升到0.34%。

5 结语

5.1薄层水平井实施过程中, 由于随钻技术及其误差的制约, 目的层确定难度较大, 应尽量采用先进的地质导向技术。

5.2完井工艺的合理选择是区块水平井成功实施的关键, 影响区域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生产直井严重出砂, 在对储层物性特征及完井工艺充分认识的前提下, 合理选择了星孔烧结防砂筛管完井工艺, 有效解决了主要开发矛盾。

5.3杜28块北部储层发育较连续, 且范围较大, 仍有一定的水平井挖潜空间, 可以继续部署水平井。

摘要:曙三区是辽河油田典型的稀油出砂油藏, 因出砂严重造成停产、停注井较多, 加之目前井网不够完善, 造成剩余油开采难度较大。通过认真研究该区地质条件, 在区块剩余油相对富集、水淹程度较低区域部署水平井挖潜, 并完善注采系统, 形成直井、水平井组合的开发模式, 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关键词:稀油,出砂油藏,水平井,注采井网,曙三区,辽河油田

参考文献

[1] 黎文清.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M].第3版,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

[2] 韩清华, 薛巨丰, 等.水平井与直井相结合开发营93断块中低渗透油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 10 (3) :55-56.

[3] 许国民.疏松砂岩油藏二次开发方式研究与实践[J].特种油气藏, 2012, 19 (2) :82-8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降低环氧乙烷吸收塔物料损失的方法分析下一篇: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