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影响

2022-09-12

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群体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一般为口语,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1]

校园流行语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语言形式,主要包括校园日常交流用语、课堂用语两部分。[2]校园流行语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 是大学生在校园范围内广泛应用的一种语言, 它是大学生在校园内交际的重要工具。它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某种生活状态、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的取向和动态,是特定时期大学生思想多元化的具体表现。

1网络语言是大学校园流行语的主要来源

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作为这样一个群体,大学生广泛使用的校园流行语的来源也是十分广泛的,主要包括了校园生活、电影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传媒以及网络用语其中网络语言是其大学校园流行语的主要来源。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作为一个娱乐、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并广泛渗入到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网络传播自身的优势,加上大学生又是上网大军。网络新词汇是很容易流传到大学生口中并得以传播的。例如:“神马都是浮云”,“我爸是李刚”,“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等网络语言,几乎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

网络语言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渗透:

1.1新闻事件、新闻人物

“躲猫猫”本是一种儿童游戏 ,即“捉迷藏”,后来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或隐瞒事实,或逃避监督,或暗箱操作,以不让人了解真情。词义来源:2009年2月,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中一名因盗伐林木被关入的24岁男子死去, 其死因却始终不能给出答复。“楼脆脆”事件回顾:2009年6月27日清晨, 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在建的13层住上海的一栋高楼整体倒塌故得此称号。宅楼,突然在几秒钟内连根拔起并“卧倒”。有人称这种楼盘整体倒塌事件为“第9大建筑奇迹”,许多人都前往参观。有网友因此将这一“景点”命名为“楼脆脆”。

1.2网络贴吧

2013年6月 ,一段讲述端午节由来的小学作文内容截图在微博网友中热传。这篇文章,最早由新浪微博网友“苏隐衡”发表于2011年11月14日。援引其中的一句话“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被作为网络流行语迅速传播, 短时间内成为了热门话题。2013年6月21日,暴走漫画出品的《暴走大事件》第七期中,主持人王尼玛在节目中连续多次引用“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用以表示惊讶与讽刺。

2013年6月28日 , 在百度贴吧“爱粽不粽吧 ”中 , 网友“水冥伶”(推断和微博作者为同一人)发表了一篇名为《开个贴说说我这几年的小学教书生涯, 顺便贴几张学生的奇葩作业》的文章,其中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作为“镇楼图”。

由于暴走漫画与百度贴吧的巨大影响力,“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被作为网络流行语迅速传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短时间内成为了热门话题。

1.3网络游戏及购物

“今天 ,你偷了吗 ? ”这也是一个因网络游戏而风靡一时的网络流行语。随着“开心农场”等游戏的广为流传,“偷菜”遂瞬间蹿红网络,席卷网友生活。于是,“你‘偷’了吗”便成为大家见面的招呼语。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进一步普及应用,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人们的网上行为之一。淘宝体是说话的一种方式,最初见于淘宝网卖家对商品的描述,其亲切、可爱的方式逐渐在网上走红并被用于诸多场合,以营造亲切、愉悦的氛围。例如:亲,熬夜不好哦!亲,包邮哦!亲,你有没有感觉,每一次完毕淘宝支付,我都想这么说话呢?亲,那咱们都换做用淘宝体说话吧! 等等。

2网络语言在大学生校园中广泛使用

大学校园是一个各种思潮文化交汇的地方。大学生是一个有着较高文化层次和参与热情的群体, 校园是他们拥有的相对较封闭的亚社会文化圈。在这个相对封闭的亚文化圈中,他们用校园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来排解压力和释放情绪。网络语言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课堂教学。

2.1 网络语言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2.1.1 大学生在日常交流以及网络聊天中使 用网络语言交流感情

大学生在日常的交流中常常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来交谈沟通。大家常常用“真给力!”来表达自己的赞赏态度。也常常用“坑爹啊! ”来表示对某个事件的不满态度。而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人们在交流过程中无法像面对面交流一样做到情感上的交流,于是采用一些类似表情的符号来传递情感。这些生动形象的表情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网民的由衷喜爱。例如:o(>﹏<)o不要啊;o(≧v≦)o~~好棒。

2.1.2 大学生在学校社团 、部门等课余活动中使用网络语言活跃氛围

在作为调查基地的浙江农林大学中首次在公开场合出现“亲”这个称呼 ,是在2011年的“新生争鸣杯”辩论赛赛场上 ,一位辩手以调侃方式称呼对方辩友为“亲”,从此“亲”这个称呼的使用就在校园内迅速泛滥。PK的不同缩写的含义也不一样,现在流传较广的是Player Killing, 原指在游戏中高等级玩家随意杀害低等级玩家的行为,后引申发展为“对决”等含义。浙江农林大学举办的“十佳歌手”、“非常新生”、“闪亮新主播”等比赛都运用了“PK”赛制,选手通过“PK”决出胜负。

2.1.3 大 学生在贴吧 、论坛以及私人空间 、微博等使用网络语言来抒发情感

随着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热播,剧中的台词也因其“古色古香”、包含古诗风韵而被广大网友效仿,并被称为甄嬛体,不少观众张口便是“本宫”,描述事物也喜用“极好”、“真真”等词,瞬间,“甄嬛体”红遍网络。大学生们也在各种公共以及私人空间运用“甄嬛体”。例如《学外语版》:方才察觉自己未来的英语水平再提升空间极是微小,私心想着下一步得大力提高一下汉语能力,从而定可中外兼修, 方不负恩泽, 对于学贯中西想必也是极好的!大学生通过这些网络流行语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2.1.4 大学生通过网络流行语来进行自我定位

在大学校园内“高富帅”、“白富美”、“屌丝”、“矮矬穷”等词广为流传。大学生们也通过这些流行语对自己进行定位。大家常常用“高富帅”来形容周围那些又高又帅又有钱的男生,这些男生往往对女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而“白富美”也是众多男生追求的对象,这些女生往往皮肤好、家境良好、相貌出众,有足够的吸引力。而“屌丝”则是指那些集自卑、辛酸、自嘲、恶搞于一身的人。

2.2 网络语言在大学校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2.2.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网络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对于学生而言是个相对比较严肃的地方,因此,课堂有时显得沉闷和压抑。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很多大学教师现在开始尝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用网络语言, 这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这样的形式也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某个汉字,比如用“果酱”来代指“过奖”,用“稀饭”代指“喜欢”。有时也会用一些转变词意的词汇,如“耐看———耐着性子看”等。在大发感慨时还会时不时来上一句:“神马都是浮云”、“这太给力了”等等。如此一来,课堂的气氛就变得很轻松很和谐了,这也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2.2.2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使用网络语言增添说服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网络语言, 相对的学生在回答问题也会使用网络语言。学生是接触、传播网络语言的主要群体,因此使用网络语言的频率远高于教师。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或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引用网络语言使自己的观点表达更形象、更具说服力。有些比较有个性的学生会直接引用当下比较流行的网络语言表达自己的主张。比如:“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打败你的不是天真是无鞋”等。这些创造性网络语言的使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也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乐趣。

2.2.3 网络语言活跃了课堂氛围 ,使得教学相长

如今的大学生,追求个性,蔑视传统,对网络语言的运用更是带到了课堂上。有时候师生交流时恰当应景地加入一两个网络语言,便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感染力,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

于老师而言也是同样道理, 在课堂上使用网络语言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减少代沟,增加亲和力,使教学相长,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具有现实意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明显提高。

3网络语言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影响

网络语言是大学校园流行语的主要来源, 网络语言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影响也就更为深入。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特点也受网络语言的影响,两者之间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多 样性

网络语言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字母的缩略化、文字的谐音和转义、使用符号、数字化等。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大学校园流行语也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有的为单个的词或短语, 有的为句子,有的编成民谣,有的用英文表达或英汉夹杂,有的则以数字形式出现。以词或者短语形式出现的校园流行语占了绝大多数。如:枪手、中枪、给力、高富帅、白富美、屌丝等等等。以句子形式出现的多为套用、仿用名言、网络流行语等。如“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xxx,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等等。

3.2 新奇性

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独特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自由的空间, 因此网络语言具有新奇性的特点。因此,深受其影响的大学校园流行语也具有新奇性的特点。一是旧词赋新用。如,“天才”是“天生的蠢材”的意思;“蛋白质”指“笨蛋+白痴+神经质”;“可爱”则是“可怜没人爱”的意思;二是使用创造新词语。比“灌水”指一个人随便乱发文章。网虫”指痴迷的“网络爱好者”。还有像“网站、网址、网龄”等等。 “网”作为常用的词根被广泛运用,可以说是天下尽在一“网”中。

3.3 简 明性

网络语言一般用字非常简洁。寥寥几个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就可将意思表达清楚。网络语言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缩短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在实时聊天时,网民们经常利用缩写或者一些符号来加快语速。相对地,大学校园流行语也具有简明性的特点。字母词的使用频率在校园内更高,学生们受自身知识和网络语言的影响,喜欢运用字母词来表达意思。如GG(男孩)、MM(女孩)、CET(英语四级)、BT(变态)、TMD(他妈的)等。缩略语的大量运用也体现了校园流行语简洁的特点。比如:学工办(学生工作办公室)、大英部(大学英语教学部)、研究生(烟酒不离身的学生)、特困生(特别喜欢睡觉的学生)、外院(外国语学院 )、毛概 (毛泽东思想概论 )等。

3.4 诙 谐性

诙谐性是网络语言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大特点。网民的相对年轻化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网民们苦心构思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叛逆的网络语言,营造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大学生是接触和创造网络语言的一个重要主体,因此在大学校园之中使用的流行语也就兼有网络语言幽默诙谐的特点。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 。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都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诙谐性的特点。又如,你真是个“天才”,貌似是赞扬,其实它的意思是:你是个天生的蠢才,创造者认为利用“反语”表达本意,更能增强话语幽默讽刺的意味。

3.5 时 效性

网络上新兴词语层出不穷,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的典型代表, 是指那些在网络上由网民们约定俗成并广为流传的语言表达方式。时效性、趣味性、普及性是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特征。所谓时效性, 是指许多网络语言都是源于特定的网络事件而迅速走红,“很黄很暴力”既是出自于北京某校学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的一句话,也是对“艳照门”中阿娇“很傻很天真”的调侃。校园流行语的一大特性就是时效性。校园流行语不像语言中固有的词汇意义那么稳定。这些新词汇或新词意只是在一段时间内比较流行, 具有一定的流行周期。例如从2011年的“伤不起”、“hold住”,到2012年很火的“正能量”、“元芳 ,你怎么看”, 再到2013年“女汉子”、“土豪 ”都说明大学校园流行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3.6 粗 俗性

在网络中,网民的身份是隐蔽的,可以扮演任意的角色,说话时也可以随心所欲。有些人为了发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或者是满足自己的低级趣味,往往在说话时显得肆无忌惮。在网络语言不断追求个性、不断创新的洪流中,语言的粗俗化成为了满足一帮人低级趣味的工具。深受网络语言影响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也会使用这些粗俗的网络语言。这使得大学校园流行语中也充斥着许多粗俗、轻佻的语言,像“TMD(他妈的)、WBD(王八蛋)、P(屁)、NQS(你去死)、SHIET(狗屎)”等等。

4网络语言对校园流行语影响的启示

4.1 网络语言的使用反应了大学生追求自我 、张扬个性的一面

在我国的网民群体里, 绝大多数是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他们蔑视传统,崇尚创新,追求另类,张扬个性,这是网络语言产生的根源之一; 而将网络语言在网络之外使用, 就成为他们自认为个性、时尚的标志。

大学生追求独立的人格,不愿被贴上雷同的标签,厌恶循规蹈矩,千篇一律。如今的在校大学生年轻、知识层面较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极强。面对网络语言这样一种发展迅速、传播范围广泛并且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新兴事物, 大多数的大学生是乐见其成的。从积极的方面讲,网络语言在大学校园的广泛使用显示出大学生独特的交流方式,反应了他们敢想敢做、勇于创新和追求自身价值的一面。其中一些词语更是丰富了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很强的概括性, 为话语表现内容增加了弹性,留出了较大的想象空间。

4.2 网络语言的广泛传播也反应了大学生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怀疑

随着网络的普及,微薄、贴吧等媒介越来越被人们用来关注社会上的重大事件, 越来越多的反应社会的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这些网络语言幽默风趣,又具有明显的讽刺意味。例如曾经风靡一时的“躲猫猫”、“范跑跑”、“我爸是李刚”等反应社会现状的网络语言,以及最近网上广为流传的李天一、夏俊峰等让人瞠目结舌的案件。可以看到,每当引起大众高度关注的社会事件发生时,就会产生网络流行语。而在这过程中,网民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出很多看似戏谑无厘头却处处隐含深意和讥讽的网络语言。这折射出人们对公权的不信任和对更多事实的渴求,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人们对无力改变这一结果的无奈。

4.3 网络语言的低俗化对大学生和汉语造成负面的影响

网络语言在大学校园中迅速传播发展,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一些人认为网络语言中的负面词汇过多, 它在校园中的广泛使用会造成校园语言的良莠不齐, 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会有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一部分学者认为,虽然不乏有出彩、精辟的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但更多的是杂乱无章、粗俗的网络语言,且难登大雅之堂。这是对母语的玷污和不尊重,是一种不健康的苗头。

适时适度地使用网络语言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如果使用过量,且不分场合的话,就会引起理解的错误和他人的反感。网络语言中存在许多反常规的语言,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些不符合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交流的困难。其中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将网络语言大量运用到作文中。语言形象生动是写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如果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大量网络语言,使得文章语法逻辑杂乱,随意性强、错别字较多,语言啰嗦且没有实际意义,这会严重干扰阅读,让人不知所云。因此,在使用网络语言时,我们要怀有审慎的态度。

摘要: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作为接受新事物能力极强的一个社会群体——当代大学生自然成为使用网络语言的主力军。网络语言对于大学校园流行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语言,大学校园流行语,影响,启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网络经济背景的财务会计管理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