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论文

2022-04-17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推行会计委派制的试点工作中,应重视和研究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有关问题,特别是要注意研究和处理好推行会计委派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贯彻《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及改革财政管理制度的关系问题。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论文 篇1:

新时期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有效策略

摘要:很多事业单位都不能对会计监督机制提高重视度,会计监督职能的缺失等会使社会经济受到损失。本文主要对新时期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建设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社会经济;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产生是建立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做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确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近些年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下面,本文将对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做具体分析。

一、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内涵及标准

(一)会计监督的内涵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在我国政府部门资金帮扶下,国家为了特定的社会公众利益而进行的公益性服务部门。我国事业单位鉴于内部组成、机制构建存在一定复杂性,其在发展过程中将必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并且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是服务性质的,为社会公众提供必要的服务是事业单位最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对盈利不是非常看重,并且单位内部大部分的运行资金都是国家下拨的。这样一来,将使事业单位中的各级工作人员存在消极懈怠、不积极进取等不良工作状态,如果国家对这些部门监管不严甚至会出现私吞公款等严重违纪现象。针对上述问题,事业单位构建出严格的会计监督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二)会计监督的标准

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不能随意开展,要在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下开展才能更加规范、符合国家各项要求。为此,会计监督的依据主要是国家出台的各种制度、条例、法规等,在《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事业单位监督的依据作出了详细介绍,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内容,分别是:国家的财经法规、规章制度;会计法律、国家统一的会计法规;各省、市、直辖市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会计法》中的相关制度进行补充;各级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预算、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等。

二、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要求

首先,事业单位开展会计监督机制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是权衡个人、单位、国家三者间利益的重要平台。为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要严格约束自身行为,始终遵循服务宗旨,将业务的重点放在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监督机制的制定更为具有人性化、规范化;要高效使用国家下拨的资金,对资金进行划分,明确资金使用的重点,做好资金使用的记录,主动承担起国家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

其次,要不断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条件进行强化。明确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建设中各级人员的责任,不断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从而防止出现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由此,做好资金的使用与人员的监督,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制定事业单位监督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三、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不足

(一)会计账簿设置不合理

会计账簿的设置是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最基本的会计工作。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在会计账户设置上不够全面,账簿的使用不够规范,缺少统一印制的会计账簿,还有一部分单位根本不设置总账簿,无法对一些明细账目进行准确的核对,不能平衡并控制好设置的账务;单位内部的现金使用账单常与银行存款账单混在一起记录,并且一个账本使用多年,很多信息不能确保准确性,账簿在启用上不能随时填写上“经管人员一览表”这一内容,目录也经常被忽视,如果会计人员出现调动或者是轮换,经管人的责任划分将不明晰;账簿登记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乱涂、乱抹甚至是书写错误经常发生,不利于会计信息或数据的准确记录。

(二)会计核算不合理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种类不断增多,并且单位性质不能实现统一,为此,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开展上手段也存在差异,内容上有诸多不同,账目与报表的核算不能真实反映出单位资金使用情况。在我国当前事业单位核算制定下,以及我国事业单位资金流动性的增多下,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在核算制定上存在诸多困难,在核算制度确立上过于单一,不能真实的反映出事业单位实际的资金流动情况,更不能明确记录事业单位与其他行政单位的经济往来情况,为真实的掌握事业单位财政状况造成了阻碍,不利于事业单位资金效益的充分发挥。

(三)会计人员能力不足

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并且对会计人员职业素养有一定要求,必须要能够具备事业单位认可的专业技能才能使会计工作开展的更为规范、科学。由此,会计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了会计工作开展的质量。但是,随着社会中会计专业人员的增多,再加上会计监督工作的不到位,致使会计人员的能力良莠不齐,并且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性大,不能集中做好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导致会计人员能力弱化。

四、新时期下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有效策略

(一)实施会计检查监督

首先,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检查监督工作。事业单位出现的内部监督不良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工作人员对单位的依赖性过大,要想避免发生这些问题,就要将会计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领导间的利益关系消除,从而避免发生违法乱纪现象。此外,加强会计检查监督还要依靠完善、健全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构建出完善的会计机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其次,要不断加强与完善外部检查监督。事业单位要随时与其他经济监督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并要加强政府的监督力度,利用政府的威慑力约束事业单位中各级人员的行为。政府部门在审查并监督会计工作过程中,要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有深入了解,及时掌握最真实、最有效的数据信息,使财务检测更加真实、到位。此外,要对外部相关人员对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检查,对相关工作进行强化,进而确保监督工作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使监督单位的权益得以保护。

(二)严格核算会计经费

事业单位要想使资金利用更加合理,明确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就要做好会计经费的核算。首先,严格遵循“以收定收、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的核算原则,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经费科学核算,核算过程中,要明确事业单位一个季度内或者年度内的各项项目经费支出情况;做好经费支出的管理,构建出严格的经费开销审批制度,按照固定经费开支报销程序与开支审批制度核算会计经费;坚决杜绝经费浪费情况;对各项经费进行统筹管理;不断提高核算前的经费监督能力;构建起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物资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分析考评,以便及时了解经费开支情况,通过对经验的总结能够提高事业单位会计经费审核的准确性。

其次,要规范会计核算方法,适当的增加核算科目,使会计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经费开支标准,使经费支出的渠道得以规范。可以在核算体系中设置“上级补助收入”与“上缴上级支出”科目。当前,大部分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核算都不能对上级单位经费补助收入进行准确的核算,只有通过采取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才能减少出现事业单位滥用钱物的情况。

(三)提高会计人员能力

事业单位中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通过参加考试招录进来的,这一部分人员的个人素养与职业水平较高,能够很好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开展本职工作,但是,依然有一些工作人员是通过私人关系招录进来的,这些人员的个人素养则有高有低,尤其是会计工作,对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与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在工作上要足够细心才能避免出错。为此,事业单位要想确保会计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更加规范就要做好人员的选拔与培训。

首先,在会计工作人员的选拨上,要对这些人员的工作素养、职业道德进行评定,并做出综合的评定分析,从而依据这些内容选拔出职业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会计工作人员。与此同时,要定期轮换新一批的会计监督人员,轮换的目的是确保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全面了解本单位的各项工作,对财务流程以及单位的经营成果更为了解与关注。

其次,要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业务与会计知识的学习与培训,通过培训教育使会计人员的个人素养增强,进而提升整个事业单位的业务能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事业单位得以稳定、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对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内涵、监督工作开展的标准、监督机制落实的要求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并深入探讨了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在核算、账簿设置以及人员管理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会计机制建设。为此,本文结合这些问题,从会计检查监督、会计经费核算、人员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建设的策略,在这些策略引导下事业单位会计机制将更加健全、实现事业单位的有序、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劲华.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中国经贸,2015(4):195-195.

[2]刘玉廷.《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新形势下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里程碑[J].会计研究,2010(9):3-8.

[3]吴奇修.启航新征程 监督再进行——关于财政部门会计监督工作的一些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2(4):12-15.

(罗化芬:云南省曲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罗化芬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论文 篇2:

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摘要】在推行会计委派制的试点工作中,应重视和研究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有关问题,特别是要注意研究和处理好推行会计委派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贯彻《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及改革财政管理制度的关系问题。

会计委派制度是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我国一些地方针对会计监督严重弱化,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采取的一项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措施。会计委派制度作为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人员管理的重要制度,对我国会计监督机制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正确处理推行会计委派制度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问题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尽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是要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严格的内部责任制度,规范的经营管理行为,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在国有产权制度功能没有完全到位,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健全,所有者权利缺位和经营者权利越位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规范企业行为就有必要对国有和国家控股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度。会计委派制度是会计工作深层次的改革,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善监督机制,规范会计秩序的有益尝试。因此,在目前继续推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工作中,要注意区别国有与非国有、企业与非企业、城市与乡村会计人员的不同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处理好试行会计委派制度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在企业进行会计委派制度的试点,要选择国有和国家控股企业,采取委派财务总监的形式来试点。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或企业集团向所属企业委派财务总监,以国有股东代表身份进入监事会,监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但不担任企业的财务负责人。

二、正确处理推行会计委派制度与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审机制的关系问题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实质上就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它是单位为了确保以有序和有效的方式实现管理目标,保护资金安全,防范、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和完整,及时编制和公布可信的会计信息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控制程序。对单位的会计控制体现在外部和内部。外部控制是来自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控制,它要维护的是社会公众、债权人、行业或国家的利益。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单位内部对自身经济活动进行自我监督约束的一种自律性行为。因此,在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中,要结合建立和完善对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监督约束机制,处理好会计委派制度与强化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关系。在目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执行还不到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单位经营管理水平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的情况下,必须在国有和国家控股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试行会计委派制度。但是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会计委派制度的试行不能使会计凌驾于单位之上,偏离自己的位置;二是要注意内部会计监督与国家行政监督、社会审计监督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模糊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国家行政监督、社会审计监督的职能界限,造成监督的混乱。特别是在推行会计委派制度的试点企业,更要注意会计委派制度与企业会计监督的关系问题。除了试行会计委派制度以外,还要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国家行政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的力度,从内部、外部两方面对企业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

三、正确处理推行会计委派制度与贯彻《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关系问题

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不但对强化会计监督,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使会计人员完全单位化,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国家监督权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形成了单位负责人向国家负责或向所有者负责、会计人员向单位负责人负责的责任体系。这一变化使单位负责人成为单位会计执法的第一责任人。只要单位出现违法会计行为,首先追究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这样由原来会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共同监督变成了单位负责人自觉的守法。试行会计委派制度的目的也是通过稳定会计人员的地位,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不受干扰地正确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经济政策,提供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维护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因此,在推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中,要结合贯彻《会计法》和新的会计制度,注意处理好试行会计委派制度与贯彻《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关系,在《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会计委派制度的有关内容和方式,研究试行会计委派制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使推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工作成为推动贯彻落实《会计法》和新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正确处理推行会计委派制度与改革财政管理制度的关系问题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财政的基础是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会计管理对维护国家经济秩序,规范社会经济生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目前,我国已进入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在旧的管理方式逐步被舍弃而新的管理模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过渡时期,特别是在当前会计监督乏力,会计信息失真状况比较严重,预算外资金管理失控的情况下,将试行会计委派制度与实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衔接起来,不但能解决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预算外资金管理松弛等问题,而且还能推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中,要结合实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处理好试行会计委派制度与改革财政管理制度的关系,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在各级财政部门设立会计集中核算的机构,对行政机关和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进行统一会计管理,变原单位管理为统一集中管理,为进一步改革财政体制,构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框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贾 琨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论文 篇3:

农发行会计监督之我见

摘 要:当前社会经济中,农发行的会计监督有所薄弱,不能更好的服务经济秩序,笔者从会计监督的内涵、弱化环节中找出一些原因,给会计监督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关键词:会计;监督;职能;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会计的职能不断增多,但其基本职能始终是核算与监督。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会计监督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会计监督工作不容乐观,会计监督的弱化、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国有资产流失、单位内部职务犯罪、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等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困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和发展会计监督职能已刻不容缓。

一、会计监督的实质内涵

会计对于社会经济越来越必要和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较好地满足了人类社会日益增长的“自控”与“外控”的需要。自控是指对自己行为进行约束,力图使本单位取得最大的效益;外控是指总体对个体行为的管理,从而保证个体行为真正服务于总体目标的实现。一部会计发展史,正是不断提供综合经济信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活动(总体与个体)自控与外控需要的历史。而现代会计以其特有的系统、全面、及时、规范的货币性经济信息,有效地保证这广泛存在于现代经济中的个体经济活动“自控”职能和总体经济活动“外控”职能的实现。前者,表现为会计信息对人们经济行为的引导、制约;后者,表现为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乃至宏观管理的保证、促进。我们把两者概括为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基本形式。据此认为,会计监督表现为在会计工作中对经济行为的引导力、制约力和对管理的保证力、促进力。这里是会计监督的基本含义。总之,会计监督是指通过调节、指导、控制等方式,对客观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有效地进行考核与评价,并采取措施施加一定的影响,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二、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的原因

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的原因很多,既有体制、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单位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自身的原因,归纳一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執法环境差执法环境差执法环境差执法环境差 单位经济活动中的许多违法违规行为,如贪污、挪用公款、提供虚假会计报告等,往往是单位负责人所为或由其授意、指使、强令而实施的,而会计人员是单位负责人领导下的工作人员,其经济利益由单位负责人所掌握和决定,不具备履行监督职责所需的独立职权。如果会计人员坚持原则,往往受到单位负责人和其它方面的阻挠、刁难甚至打击报复,其打击报复的手段隐蔽,具有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政府部门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许多问题不了了之,严重挫伤了会计人员严格执法的积极性。(二)小集团利益驱动小集团利益驱动小集团利益驱动小集团利益驱动 会计监督职能是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而本单位许多不法行为的发生,如提供虚假会计报告来偷逃税款、粉饰业绩等,直接关系到单位的小集团利益,与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自身利益也密切相关。因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就会出于小集团利益甚至个人利益驱动而放弃职守,或者知情不举、通同作弊,或者监守自盗、以身试法,使会计监督职能名存实亡,其正面作用失效,甚至会转化为针对外部监督的反监督力量。(三)时效滞后时效滞后时效滞后时效滞后 长期以来,对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只局限在经济活动发生以后进行监督检查,以此把关堵口、照章办事,保证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而且事后监督往往是被动的,使会计监督成了哪儿有问题查哪儿的“救火式”行为,常常又是查了也于事无补的“马后炮”。会计职能这种时效上的滞后性,使人们对其存在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导致会计监督职能日益弱化。(四)方法落后方法落后方法落后方法落后 传统上的会计监督方法,主要是查对帐目、清查财产和计算分析,如审核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合规,将帐簿同凭证、帐簿、报表核对是否相符,清查财产物资实存数同帐面结存数是否相符,计算分析各种价值指标以考核经济活动的效果,等等。而这些传统的查帐、对帐方法只能是保证会计核算“帐平表对”的手段,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使会计职能的发挥大打折扣。

三、加强会计监督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体系建设强化法律约束机制,使会计监督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我国已颁布了新的《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为执法部门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会计监督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使会计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主要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监督的主体虽是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但单位内部监督的成败取决于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取决于单位负责人是否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实质是内部管理、内部控制的体现目的是有效地依法处理会计事务保证会计工作质量。为了这个目的和规范不合法的会计行为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内部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会计法》规定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会计人员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带头执行会计法规做到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应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对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举办会计专业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多种形式的学习班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使会计监督得以有效执行。(四)加强社会监督,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社会监督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单位的会计事项进行客观、公正、全面评价对受托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为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地位务必将现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同挂靠单位脱钩,自主管理,依法经营成为独立承担社会和法律责任的社会中介组织,从而保证会计师事务所不受权力干扰。这样才能使社会监督保持其公正性也才能使注册会计师负起经济警察的职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五)内控制度要执行到位。(1)从严抓落实。完善了内控规章制度的建设并不等于万事大吉,关键在执行,以彻底改变以往“重建设,轻落实”的现象。在执行制度中不得随意增减或“偷工减料”,严禁逆程序、跳程序操作,一定要按程序操作,对每一项业务要确保工序流程循序完整,步步到位,不论是简或繁的操作程序,都应以防范风险为长期目标,以避免差错为近期目标。(2)责任到人,制度管人。要按照每一项业务至少有两个岗位或两人以上参与记录、核算和管理的要求,根据按各自的工作性质,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内控职责和各个业务工作环节的操作规则,建立岗位责任追究制和内部自律控制机制,从而实现一级对一级负责。

参考文献

[1] 杨隆骞. 从会计监督到会计监督机制的确立[J]. 辽宁财税. 2000(06)

[2] 刘春蓉. 对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监督机制的思考[J]. 中国卫生经济. 2003(08)

[3] 胡小平. 对会计监督机制的探讨[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3(01)

[4] 练红. 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之管见[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作者:陈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现代企业机制审计分析论文下一篇:营销稽查工作电力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