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2022-04-21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苏教版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篇1:

浅析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亲和力

摘 要: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学、教材的亲和力成了当下教育者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相关研究、实践活动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与应用完美地体现了这种理念。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亲和力,探讨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编写与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 苏教版 高中数学教材 亲和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学者纷纷开展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活动,其中,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与应用走在了前端,典型表现则是整本教材的编写独具匠心,处处体现着亲和力,如必修一第一章集合的引言中这样写道:“蓝蓝的天空中,一群鸟在欢快地飞翔;茫茫的草原上,一群羊在悠闲地走动;清清的湖水里,一群鱼在自由地游泳……”[1]这样的例子在整本教材中随处可见,改变了传统教材中定义、定理、例题、练习的模式,使学生耳目一新的同时,体会到数学教材体现出来的浓浓亲和力。

一、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亲和力的表现

(一)引言生活化,既亲切又引发思考。

翻开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如果不仔细看,你就会认为这是语文教材,“蓝天下一朵朵白云、一片片树木、一片片草地、一群大象……”这样的场景,乍一看到,以为是语文课本中的插图,而其恰恰出现在数学教材之中,还是高中数学教材。当学生翻开数学教材之时,第一眼会感到自然的美,之后就会陷入疑问:“这幅图与本节课有什么关系?”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翻看之后的教材内容,再观看引言的图画,就会感受到自然界存在的一类类同样对象的群体,从而对集合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知,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必修二第一章学习立体几何的引言是“天坛、房顶、无言、围栏、招牌”,这些图形、图像的出现,不仅生活气息浓厚,带给学生亲和力,而且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简单易学的“问题串”。

教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必备工具之一,同时是学生学习的必备工具之一,之所以教材会有这么重要的地位,就其实质来说,是因为教材能帮助教师系统地讲解知识点、辅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传统教材的编写由于编写人员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掌握,并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思路指导教师、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导致学生自学困难。

在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编写者打破了以往编写教材的思路和理念,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创造性地设置了“问题串”,如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问题:“数学是怎样产生的?怎样学习和研究数学?数学有什么作用?”这样“问题串”的设置和应用,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学习的意义,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的价值等,从情感上亲近学生,增强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亲和力[3]。

(三)生活与自然的融合。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传统教材说教式的模式,而采用了引导式的方式,如以必修四三角函数的引言为例,传统教材中,“现实世界中的许多运动、变化都有着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现象,这种变化规律称为周期律”;在苏教版教材中,“日出日落,寒来暑往……自然界有许多‘按一定规律周而复始’的现象,这种按一定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称为周期现象”[4]。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苏教版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生活气息更浓,更贴近生活,使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同时,更关注生活,这比传统教材告诉学生什么是、是什么的生硬内容无疑具有更强的亲切感和亲和力。

(四)文化氛围浓厚。

数学教材具有强烈的专业性、学术性,使很多学生望而却步,然而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却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如每本教材的首页都是伽利略“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狄尔曼“数学也是一种语言……这是一种比任何国家的语言都重要的语言……”[5]。通过这些名人的阐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名人对数学的热爱与痴迷,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编写与应用的意义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成功,从一定程度来说,是因为教材编写具有创新性,这种创新性的表现就是突破传统教材生硬冰冷的内容、知识点,倾力营造出了浓厚的亲和力,而这种亲和力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还贴近自然,为学生重新认识生活和自然带来积极的影响。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与应用,使得学生学习学术性很强的知识时,体会到自然、生活的美,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学术教材的编写,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在当前教育改革攻坚阶段,如何实现既培养学生能力,又保证学生学习到学科知识的目标,成了摆在教育学者和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编写与应用的成功,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亲和力是一种创新,更是教育改革教材的编写方向。因此,研究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亲和力,就有了研究的意义。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具有代表性的教材编写示范,可以说,为全国各省市教材编写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之中亲和力的四个表现,即引言生活化,既亲切又引发思考、简单易学的“问题串”、生活与自然的融合、文化氛围浓厚,使我们在感叹教材编写的亲切宜人的同时,深深地受到了震撼,不仅为学生学习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而且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更难得的一点是,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与应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快乐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刚.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旁白”的价值实现[J].中学数学月刊,2014,3(1):64-65.

[2]徐辉.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亲和力感受体会[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5(3):31-31.

[3]乔祥敏.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新亮点初探[J].数学教学通讯,2015,1(36):54,60.

[4]李保臻,李艳.不同版本高中数学教材旁白的比较分析——以人教A版、北师版、苏教版“统计与概率”部分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9(2):51-55.

[5]黄轶,孙露薇.品味高中数学教材的“思考”栏目——以苏教版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5,7(33):4-5.

作者:于天举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篇2:

人教版、上教版和苏教版高中教科书在探究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

摘 要:从2000年课改至今,全国出现了各种版本的高中数学教科书,在大多数地区使用人教版教科书的情况下,上海和江苏等地区采用了自己编制的教科书,但是各种版本的教科书在内容的组织,内容呈现的顺序之间都存在着差异. 本文旨在通过对人教版、上教版和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组织及其呈现的具体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并试图找到这三种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各自特色、共性及存在的问题. 以期望通过这种比较研究,实现跨地区教科书资源的相互借鉴和相互利用.

关键词:探究;数学探究活动;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将“数学探究”列为高中数学内容的新增版块,并强调:数学探究应贯彻于高中数学课程中. 2004年10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并在其中明确指出探究性(研究型课程)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 《标准》和《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试行稿)》无论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强调了数学探究的重要作用,那么,很自然的一个问题是:这种数学探究重要作用是否也反映在教科书中呢?换句话说,数学探究在教科书中是如何呈现的?

然而从2000年课程改革至今,全国出现了各种版本的高中数学教科书,其中上教版教科书是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试行稿)》编写的,其他版本的教科书是根据《标准》编写的. 对于不同的教科书的比较可以有多种角度. 本次选择的是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 选择这个角度主要是基于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设立的重大课题“主要国家高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的子课题“对主要国家数学教材的探究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的比较研究”.

数学探究内容的呈现方式模型

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情,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究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 基于这一认识,从问题表述、提问方式以及活动形式三个角度建构对数学探究内容的分析指标.

(1)问题表述

针对“问题表述”将考察教科书如何向学生呈现问题情境或者数学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的探究. 在“问题表述”方面,分为“真实情境且需数学化”、“真实情境无需数学化”、“虚设情境”和“纯数学化情境”四个方面.

(2)提问方式

针对“提问方式”将从句式以及提问对认知的要求两个指标,分析教材如何促进学生猜测、探求或者解释、证明和反思等. 在句式方面,分为“陈述句”和“疑问句”. 在提问对认知的要求方面,我们分为“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和“反思性提问”三个方面.

(3)活动过程

在分析框架中,“活动过程”被分类为:解答活动、写作活动、阅读活动、实验活动等若干指标,并分别对这些指标进一步细化为二级指标,分析教材怎样通过活动的设计,鼓励学生探究.

当然,一些一般的特征也是需要分析的,这些特征包括数学探究内容在教科书中的顺序,在章节内容中的位置以及探究内容的功能和教科书对于探究内容的处理方式等.

样本的选择

这个比较研究中,所选用的教科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数学教科书(必修5)、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数学教科书(必修5)和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数学教科书. 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教科书在必修5中的内容和内容呈现顺序都是一致的,由于上教版的教科书的内容呈现顺序与前两者不一致,这里将人教版和苏教版教科书出现的内容相应地在上教版的教科书中找出来并进行统计分析.

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统计

数学教科书的探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正文中明确提出探究的探究专栏,课题学习中大量的探究内容,选学内容中也有很多探究的内容,此外习题中也有一部分探究类习题. 在这个比较研究中统计的探究内容包括教科书中所有的“探究”、“思考”、“?”、“阅读与思考”和“探究与发现”等明确提出探究的探究专栏,不包括习题中出现的探究类题目.

从表1中可以看到,人教版、苏教版和上教版教科书在探究内容的数量有差别.人教版教科书在数量上超过苏教版和上教版教科书一倍之多. 这说明人教版教科书的探究内容不仅相对比较集中,而且在训练强度上也要超过苏教版和上教版教科书.例如,在三套教科书都含有的“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一章中,人教版教科书的探究题总量为19题,而上教版教科书中只有6题,苏教版教科书中只有5题. 因此,仅仅从数量上看,在同一课题上的探究内容的训练强度,人教版教科书的探究内容数量分别是苏教版教科书的两倍多和上教版教科书的三倍多.

如果说,探究内容总题量可以反映教科书的探究内容在数量上的水平高低,那么,我们更希望通过数学探究内容在教科书中顺序,在章节内容中的位置、探究内容的作用以及问题表述、提问方式和活动形式等方面来刻画探究内容的呈现方式的特征. 为此,根据各个指标的水平划分,对三种教科书的所有探究内容逐一进行鉴定并统计.

从表2中可以看到,探究内容在人教版和上教版教科书都集中在章节内“中”的位置,比例分别占各自教科书探究内容总量的67.8%和88.8%,人教版和上教版在章节内“末”的设置差别比较大;差异最大的是苏教版教科书,与人教版和上教版教科书不同的是苏教版教材基本将探究内容在“首”“中”“末”三个位置平均分配. 从具体的探究内容看,上教版教科书中属于探究内容的题目主要出现在例题旁边的“?”部分,而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探究内容更多地出现在两个新知识点的连接点上.

(2)《标准》中对于数学探究的功能有明确的阐述“数学探究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的产生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的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等. 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把探究内容的功能指标细分为四个水平:导入新知、承上启下、归纳总结和拓展应用. 其中“导入新知”是指该探究内容在探究内容下方的讨论涉及该探究内容的功能;“归纳总结”是指探究内容在本文仅仅是对上面的文本做总结的功能;“承上启下”是指该探究文本一方面涉及文本下面要讨论的内容,另一方面对上面文本进行总结. 根据各个水平的划分,对三种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功能进行统计,统计数据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到,人教版、苏教版和上教版教科书对于探究内容功能的体现是有差别的;人教版和上教版教科书更注重探究内容的归纳总结作用,而苏教版教科书更强调探究内容的拓展应用功能;上教版教科书中起导入作用的探究内容在数量上为0.在具体的教材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上教版教科书对于新知识的导入更多的是直接进入新知识的讲解,没有一定的探究内容作为辅助学生学习思考材料.

(3)人教版、苏教版和上教版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处理方式

在查阅数学教科书探究内容的过程中发现:教科书对文中所设的探究内容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有问无答和自问自答两种. 有问无答是指数学教科书在探究内容给出探究问题后,文中没有给出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和结论. 自问自答是指数学教科书在探究内容后,文中给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或结论.其中自问自答包括“只有结论”、“有过程不完整且无结论”、“过程不完整但有结论”和“过程完整且有结论”四种情况.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三种数学教科书对数学探究的要求. 根据对探究内容处理方式的划分,对三种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处理方式进行统计,统计数据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到,人教版、苏教版和上教版教科书对于探究内容处理方式的体现是有差别的;虽然人教版、苏教版和上教版数学教科书对于探究内容的处理方式主要集中在“有问无答”和“过程完整且有结论”两个方面,但是在各自所占的比例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上教版在“有问无答”这个方面的比例远超过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教科书所占的比例. 另外,在“过程完整且有结论”这个方面,人教版和苏教版教科书中所占的比例比上教版大. 通过对三种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处理方式的分析,可以发现处理方式的选择与教科书中对于探究内容的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4)人教版、苏教版和上教版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问题表述

探究内容的问题表述主要是从问题表述的情景性方面判断.在问题表述方面,分为“真实情境且需数学化”、“真实情境无需数学化”、“虚设情境”和“纯数学化情境”四个方面. 在本文中,真实情景且需数学化是指探究内容选自真实或模拟真实情境(包括真实生活、文学作品、科幻作品等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情境),需要将这些情境数学化进行探究. 真实情景无需数学化是指探究内容选自真实或模拟真实情境(包括真实生活、文学作品、科幻作品等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情境),无需要将这些情境数学化,便可进行探究.虚设情景是指能显而易见地为了将数学现实化而虚设的数学问题情境. 纯数学化情景是指使用数学语言表述探究问题,无关真实情境与虚设情境. 这四个方面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问题表述情景的类型. 根据对探究内容的问题表述方式的划分,对三种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表述方式进行统计,统计数据如表5所示.

表5人教版、苏教版和上教版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问题表述

从表5中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到,人教版、苏教版和上教版教科书在探究内容的问题表述上的设置比较欠缺,基本上集中在“纯数学化情景”方面. 相比之下,人教版和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的探究内容表述的情况比较相近,但是这两种教科书与上教版的分布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真实或模拟真实情景的无需数学化方面.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虽然在《标准》中强调“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但是从统计的数据来看,三种教科书中以出现“真实或模拟真实情景”的数学探究内容与“纯数学化情景”的比例少很多. 因此,如何在数学教科书中加强真实情景中的探究内容,将探究内容的问题置于有意义的“真实或模拟真实情景”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5)人教版、苏教版和上教版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提问方式

本文中探究内容的提问方式主要是从探究内容的提问句式和提问要求这两个指标来分析. 提问的句式主要分为疑问句和陈述句两个方面.其中疑问句指提出问题并询问情况,含疑问语气并在书写时句末用问号;陈述句指陈述一个事实或者说话人的看法并在书写时句末用句号. 在提问要求方面主要从探究内容问题开放与否和设问的反思性考虑. 对于数学开放题的定义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本文中的探究内容的开放性问题是指一个探究内容的问题,如果它的答案不唯一或者有多种解法,反之则为探究内容的封闭性问题. 文中的反思性设问是指对已有知识的结论或过程反思的问题. 根据对探究内容的问题提问方式的划分,对三种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的问题提问方式进行统计,统计数据如表6所示.

根据表6中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探究内容的提问句式方面,三种教材基本的句式都是以疑问句为主,陈述句为辅,而且疑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比例比较接近.

我们着重观察探究内容在提问要求方面的差别. 在《标准》中,对于探究内容有“有助于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体验数学研究的创造的激情”、“探究课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等要求. 根据表6中的“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中的统计数据发现,在实际的教科书中,“开放式提问”在三种教科书中所占的比例都比“封闭式提问”要高,其中人教版教科书中开放式提问比封闭式提问高出44个百分点.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开放式提问”的问题中发现,开放式的提问更多地倾向于结论的开放.在反思性提问方面,我们也可以发现人教版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同时三种教材对于反思性提问更倾向于对结论的反思.

小结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对人教版、苏教版和上教版三种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在探究内容的位置、功能、处理方式、问题表述和提问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结果.总体来说,人教版、苏教版和上教版数学教科书在探究内容呈现的方式上,无论在探究内容的表达方式数量上和比例上都是存在差异的. 但是三种数学教科书之间也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例如教科书对探究内容的处理方式都倾向于有问无答,在探究内容的问题表述上都倾向于纯数学化的情景.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结果只是一些基于特定样本的统计推断,或者说,是一些初步的假设,其真实性仍需进一步检验. 本文中我们仅仅是通过统计的数据来说明三种数学教科书中探究内容存在差别,没有对差别存在的原因以及这些差别是否会对数学教育的其他方面(如教学风格、数学信念等)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揭示.

作者:应丹蓉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篇3:

对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旁白”的科学认识

摘 要: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基于新课改的精神,把握新课改的本质,在教材中设计了旁白,通过旁白实现了对正文知识的补充与延伸,同时增强了数学学习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本文阐述了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旁白设计的原则,重点探讨了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旁白的作用。

关键词: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 旁白 设计原则 作用

我国在2004年全面实施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基于新课改的精神,充分把握新课改的本质,基于创新的手法与新颖的视角对高中知识进行了充满艺术性的设计,集中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一和必修四中设计了“旁白”,本文针对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设定的“旁白”进行分析与探讨。

1.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旁白”设计的原则

1.1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设计的总体原则。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设计的总体原则是基于层次性、兴趣性和基础性三个方面。基于一个核心,多种选择,多个层次。利用基本教学要求这个核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学生在对核心内容掌握扎实之后,按照需求,进行多种选择,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素养及最优的发展。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总体设计示意图

1.2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旁白”设计原则。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旁白”实际上是对正文进行的解说,对正文起到支撑、传承的作用,因此,具有启发性、亲和性和前瞻性。对于旁白的定位必须准确、合理,需要设计在最需要的地方,最关键的地方,通过教材的“旁白”一方面能够实现和正文内容互相映衬,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内容广度与深度的延伸。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旁白”设计突出了教材内容的渲染、剖析,从而拓展了知识的内涵与外延,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旁白对知识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有效的补充与延伸,启发了学生自我思考的兴趣,加大了学生对知识感知的深度。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旁白”的设计的出发点是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利用教材的旁白,通过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的设置,使得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满足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教材中旁白的设计,要基于对数学发展规律反映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结合的基础上,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旁白”的设计,需要为教师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旁白的设计能够使得教师基于新课标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

2.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旁白”的作用

2.1通过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旁白”,能够对现实中的概念进行诠释,从而使得数学问题与生活紧密联系,凸显数学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通过教材中的“旁白”,使得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能够将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融入到数学学习中,使得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世界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与科学价值。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有利于学生正确数学观的形成。

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一中,在第53页的例题5,题设条件“某种储蓄按照复利进行利息计算……”,该例题中出现了“复利”这一概念,对“复利”这个概念,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一中给出了如下“旁白”:“复利是将前一期的利息与本金相加,把两者的和作为本金,然后进行下一期利息计算的一种利息计算的方法。”通过上述旁白,对金融术语“复利”进行了有效阐述,从而使得学生明白实际上数学是源于生活并且为生活服务的,利用旁白对学生利用数学这一工具进行实际问题的求解进行引导,能够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

2.2通过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旁白”,能够对教材正文的核心知识点起到烘托、延伸的作用,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点拨。事实上,旁白的设计并不仅仅是单纯地对正文内容进行简单介绍,更不是进行图解说明,旁白实际上是对正文知识的烘托、完善、延伸,对正文知识的隐性、显性的外延与内涵进行揭示,同时展示正文蕴含的数学思想,从而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追求的愿望得到满足。通过旁白,学生在对知识体验感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完善,有利于核心知识的构建,同时能够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四中的第73页中是关于向量平行坐标的运算知识。一般情况下,设向量a=(x■,y■),b=(x■,y■),(a≠0),当a∥b,那么就有x■y■-x■y■=0;反之,如果存在x■y■-x■y■=0,也有a∥b成立。教材中向量平行坐标运算知识的旁白是这样设计的,如果a=0,因为0和所有的向量都平行,所以x■y■-x■y■=0是成立的,也就是说x■y■-x■y■=0,是a∥b的充要条件,不用对a≠0进行限制。通过上述旁白,对向量平行运算这一核心知识进行有益补充与完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3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旁白”具有注释与特殊说明的作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一第46页中对对数的运算公式进行介绍时,设计了旁白“本书中除非特殊说明,底数的字母都是正数”。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四中第56页对于向量的介绍中使用了如下旁白:“本章内学习向量均为平面中的自由向量,与起点的位置是没有关系的,只是与方向和大小有关。”通过旁白可以知道,向量属于自由向量,和有向线段是不同的,与物理中的矢量也不相同。这些旁白对数学教材无疑起到了注解作用。

3.结语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旁白不但使得正文内容生动有趣,而且承载了对知识的发现历程,旁白使得正文知识更加突出、醒目。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的教材,凝聚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同时也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补充完善,从而使得教材能够真正凸显我国课程改革的理念,使得新课标下的教材日益完善完美。

参考文献:

[1]单墫.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一和数学必修四[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谢增生.对新课标下高中教材的几点思考[J].中学数学研究,2007(11):38-41.

[3]张琥.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习题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数学教育学报,2012(8):68-72.

作者:刁仁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经济学应用性研究心理学论文下一篇:基于流行音乐的音乐教育论文

热门文章

苏教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