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配电技术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16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工厂配电技术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根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以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更好的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适应今后岗位需求培养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

工厂配电技术教学改革论文 篇1: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项目式模块化教学改革思考与创新实践

【摘 要】本文按照“课程体系工作过程导向化、课程内容项目化、课程教学一体化”的思路,优化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实践项目式模块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项目式;模块化;教学质量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与企业供配电系统和变电所直接对应,主要介绍企业供配电系统和变电所设计运行维护与检修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其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有较强的可控性,但却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更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为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创新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筆者结合自身多年供配电教学实践,探索了一套项目式模块化教学模式。

一、优化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按照“课程体系工作过程导向化、课程内容项目化、课程教学一体化”的思路,遵循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分析课程主要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归纳课程所需人才的素质、能力和知识要求,听取浙江图维电力能多家单位意见,围绕供配电系统职业岗位的关键能力要求,从适用的角度出发,共同制订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形成具体工作任务。在教学内容上简化与生产实际应用关系不是十分密切的理论知识和繁杂计算,实现知识结构的重构,通过项目教学的形式把各章节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到各个项目模块中,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实际应用。通过教学做一体的现场教学环境,使学生做到能说原理,会计算,知选择、会画图、熟运行操作,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涉及内容广泛,知识量信息量很大,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以实际项目设计为主线,可以有效组织教学内容,同时增强内容间的逻辑性和可理解性。按照这样的思路,笔者提出二种做法,一种是从一次电路分析到二次电路,穿插补充供配电运行维护和检修的相关知识,电气设备的型号、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内容,让学生掌握电气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供配电系统整体概念。并结合停送电操作、倒闸操作、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课程设计等各个项目模块。另一种参照刘介才老师项目化教材内容安排将授课顺序调整为:供配电系统基本知识、变配电所主要电气设备、变配电所位置的选择结构与布置、负荷与短路数据计算、供配电所主要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变电所主结线方案、供配电系统的保护及二次回路、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与检修试验。

三、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对职业学校学生分析的结果表明,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一般来说,其逻辑数理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而空间视觉、身体动觉及音乐节奏等方面的能力则较强,是具有形象思维的个体。教育研究和实践都表明,不同类型和不同智能结构的个体,对知识的掌握、学习情境的要求也具有不同的指向性。教学不应是普通理论的复制而应更多地表现为特定的个体的事情,应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与自己、与教师、与他人、与情境对话,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笔者认为大学教学应建立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全面发展。课程教学方法应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机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一)引导启发式教学法

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力后,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促使学生自主分析、探索方法、解决问题。如此,既可节约课时,又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加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

将项目分解成适合教学学时的几个子任务,分解工作量,使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如在变配电所主接线图设计阶段,要求学生根据指定的设计要求,设计不同的方案草图,并通过分析比较挑选出最佳的电路。

(三)现场考察法

让学生实地参观学院变配电房、综合楼、教学楼、实验楼等,使学生对配电室、配电柜、测量表计、进出线、配电线路、配电箱、配电电器、设备供电线路、用电设备及供电设备的工作有个直观形象的认知。然后要求学生画出变配电房、综合楼、教学楼、实验楼等位置分布简图,变配电一次接线简图,写出进出线电压、变压器型号规格、中性点接地方式等。

(四)情境教学法

有目的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明显的情感倾向和意志倾向。例如: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操作这个项目中,在讲解变配电所的送电操作时,引进一个教学情境:高压侧装有隔离开合和高压断路器,低压侧装有刀开关和低压断路电路中,为使开关的闭合电流减到最小,大家认为哪种送电操作方案是正确的呢?然后提出三种假设,让学生依据已有基础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产生竞争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兴奋学生思维。

(五)适时转换课堂活动,维持高效的45分钟课堂

不管教学方法有多好,课堂分析有多精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适时转换课堂活动十分必要。比如在短路计算及电器的选择校验模块中,在学生烦躁于繁琐的短路计算时,可以列举一个关于某继电保护设备所设置的整定值不合适,而导致的保护设备未能及时断开故障线路,从而导致整个干线全部停电,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例,让学生从计算的抑制状态转换为兴奋状态,进而保持积极的心态进入“设备的选择校验”子任务,使教学活动有序有效进行。这里必须注意的是,转换课堂活动,不是转换教学内容,课堂上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难点开展。

创新供配电课程教学理念,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运用任务驱动、启发引导、情境创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和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探索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介才.工厂供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陈胜军.改革课程体系突出创新能力培养[J].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

[3]宋定珍.提高《供配电技术》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作者:祝小红 江金兰

工厂配电技术教学改革论文 篇2:

开放教育《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摘要:根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以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更好的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适应今后岗位需求培养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开放教育;课程改革;工厂供配电技术

项目名称:辽宁省成人教育学会2015年度成人高等教育专项科研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LC1536

《工厂供配电技术》是该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等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工厂供配电方案设计、电力设备维护与检修、工厂电气照明等内容。这是一门融合物理学、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拖动等多学科的一门综合性实用性极强课程,同时,作为一名电气技术人员,学好本门课程是保障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是教学中的重点,同时又存在极大的难度,是日常教学中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科。

1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1.1重新分配教材内容

将教材原有内容分布打破重组,便于学生理解。以往教材内容分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与兴趣的培养,现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教材内容分为7个项目、16个任务,如表1。通过改进项目的分布,使学生更好的具备电力系统识图、变配电容量估算、高低压用电安全知识、电力线路的安装与排故、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供电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等技能。

1.2增设企业现场教学环节

本门课程实践性很强,单纯依靠校内条件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充分理解,特别是高压配电装置和元件,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不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的思维,引入企业现场教学尤为必要。为了使学生对供电系统和配电装置的有直观认知,教师事先与校外实训基地沟通,专门预留一些设备,以备我们参观,同时还会预留一些企业工人为学生们现场演示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每次观摩过后,学生都表示受益匪浅,更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以及对行业动态的了解。

1.3评价考核

评价采用实验考核和期末考核两种方式结合进行。其中实验考核在平时的实验课上进行,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核为开卷笔试,占总成绩的50%。

实验考核的重点为器材的辨识,系统设计等,教师在实验课上随堂打分。期末考核采用的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计算题4种题型。重点为文字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分析方法和操作方法。

2因材施教

实行学情分级制度,按照电工基础课程的期末得分,进行初步分级,分为基础班与高级班。定期进行测验,可掌握学生最新学期情况,让学生在基础班与高级班之间随学习情况调整。基础班适当增加电工基础的知识,高级班直接讲授工厂供配电技术知识。这样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基础,实现因材施教。

3建设配套学习资源库

要求任课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设备运行原理。能提高课堂效率,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源上传至校园网,供师生下载浏览,使学生充分了解本门课程。

在校园网建立视频学习专区。将理论、实践教学视频、企业设备运行演示等视频内容上传至校园网;学生通过自己的学号进行登录,即可在PC、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进行浏览学习,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解决了课堂教学空间上的局限性。

建立网上练习专区,加强模拟教学工作力度,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习的知识,课后在网上也能进行练习,特别是对实践教学的模拟,能够改善当前相对薄弱的实践教学局面。

4 结语

此次对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扭转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现状,使本门课程的教学逐步走向科学有序、与时俱进的良性轨道。使学生不仅实现认知目标,同时也实现了相应的技能目标与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情感目标,形成较强的生产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刘介才.工厂供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刘雁高.项目式教学在高职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02).

[3]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宋恺,硕士,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工厂供配电技术的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吴琳,硕士,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电子技术的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

作者:宋恺 吴琳

工厂配电技术教学改革论文 篇3:

工学结合下的《工厂供配电技术》项目化教学设计

摘  要:为加强学生对《工程供配电技术》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该文以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为项目化课程培养目标,根据项目化教学特性进行教学方法优化,以工厂变配电所电气设计项目进行实例分析,提出高职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一体化项目教学改革的措施,按照教学做一体化项目要求编写教材,精心设计每个项目教学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能够很好地改进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工学结合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  项目化教学

《工厂供配电技术》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设的职业技能课程,是研究如何安全可靠、保质保量地保障工矿企业所需电能的供应与合理分配问题,学生应学会使用操作电气设备,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矿企业供电方面的技术问题。随着工厂供配电的发展,需求更多的电气技术人员从事供配电系统的管理运行,提高学生对《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的理解,尽早熟悉工厂供配电环境成为教学改革方向。以往的工厂配电技术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感觉不易理解,应打破传统旧教材,结合高职的教学改革,本着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原则进行项目教学改革。该文结合高职学生基础较弱的特点,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1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简介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是供用电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能进行供配电设备的安装,能够进行用电监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对工矿企业变电站设备进行操作、维护,能够独立完成变电站倒闸操作等相关核心能力的重要作用。

课程知识目标包括工厂供电基本知识、短路电流及其計算方法、电力负荷等。能力目标主要包括看懂发电厂的原理图,会进行简单的电力负荷计算,具有对供配电设备的安装、检修能力。职业素养目标包括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设备调式做到准确迅速,养成稳重的做事风格。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引领,课程实施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结合的办法进行。课堂教学主要教授情境相关知识。实训教学采用集中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分组实训,教师保证学生安全,纠正严重的错误操作,由教师进行现场评价。

考核为平时成绩与期末闭卷考试,项目实训占20%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课后作业等部分组成,项目实训根据学生实训表现分为优良、及格与不及格等级评定,重点考核基本知识技能的运用。

课程评价由学生评价、企业专家评价、学生考取特种电工操作证的通过情况等部分组成。评价全面反映出项目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效果,根据课程评价进行针对性的改进[1]。

2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设计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供配电技术专业知识技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主要从事供电值班员工作,教学改革以供电值班员岗位满足的各项要求为课程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具体包括能力目标、基于企业文化的素质目标。针对课程目标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以变电所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确定学习项目,将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内容设计为5个项目。依据项目化教学特征进行项目化教学优化,使学生能够流利地与实践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境模拟是根据教学改革设计的虚拟情境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情境,模拟情境过程,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取知识。情景模拟教学法的优点是不受场地约束。多方案优化是项目决策分析的关键,针对案例进行多方案讨论分析,多方案优化主要依靠安全性,质量要求方面指标判断设计方案特性。让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案例的总结能力。

项目化的实施需要一些知识储备,课前提醒学生做好相关知识的积累,发挥当代学生信息化知识丰富的特点。学生为能在课堂中更好地发挥,需要进行一定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课后写出项目新的,使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总结,为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提供基础。

考核方式随着项目化教学发生较大的变化,需要实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记录学生在每个学习情境中的表现。考核更加注重平时各教学环节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测评,为防止过多的考核造成学生挫折感,增设补考加分机制,在课后总结进行加分弥补,进行综合评价。

3  《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措施

3.1 按教学做一体化项目要求编写教改教材

应打破传统旧教材,结合高职教学改革,本着项目引导的原则编写教改教材。结合课程改革,由学校、行业专家共同合作开发教材编写。教改教材在内容上为双证融通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在专业培养目标指导下,将课程内容与技能认证需要结合,每个专业课内容由课程编写小组从企业生产实践选题,做到根据学生需要教学,重视职业技能训练。

教改教材加强新技术的介绍,书中图例尽量采用最新的《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国标,内容包括供配电系统电气主接线、短路电流、抵押架空线路、供配电系统的保护,、电气照明等[2]。

3.2 精心设计项目化教学

依据教改教材设计项目教学内容,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的柔性化与职业化,体现以技能为主线,将技能知识融入到理论知识中。具体过程包括任务描述→任务材料清单→工作原理→工做任务过程训练评价→故障检修评分。

实施项目化教学法,开展项目载体、学生主体、工学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结合实际工作过程,做到教学情景是真实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在教学中利用校内实训场所,做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化。让学生通过明确任务、任务实施等学习活动,掌握职业技能。由学生自己设计实施,学会与人协调配合。

3.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结合教改教材开发丰富的教学视频,通过共享的课程资源库,将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升学习兴趣,使在课内外随时反复学习,加强个性化教育。

目前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职业标准与课程衔接不够,实验实训基地经费投入不足,根据技术发展需要,需增加一批具备新工艺的实验实训设备,目前双师型师资队伍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课程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课程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足。

3.4 课程教学改革实施

《工厂供配电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必修课程,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项目化教学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手段,基于项目式教学方法的课程设计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课程内容涉及包括供配电系统一次设备、供配电系统的调试、运行与维护。

10kV配电变压器选择,参观企业总降压变电站,了解电站的布置作用,了解供电岗位设置,配电变压器的选择要求能按项目要求选择变压器的类型。配电变压器竣工送电前检查,能按项目严格逐项检查[3]。

学生以运行值班工作形式完成变电站运转检修工作任务,使学生对倒闸操作规程有了更为清楚的掌握,学生更加熟悉生产中安全的组织措施,学生的学习目的更为明确,更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项目指导中,增强了学习氛围,营造互动活跃的学习氛围。

4  结语

该文根据企业岗位需求作为项目化课程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特点间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工厂配电所电气设计项目教学进行分析,《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能够较好地改进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郭英芳.《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40-42,70.

[2] 郑媛.《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交际,2015(9):244-245.

[3] 老盛林.工厂供配电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当代职业教育,2015(1):55-56,60.

作者:季思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弱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论文下一篇:三甲医院农村合作医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