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案

2023-04-25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湘四上科学教案

新学期的话

教学目标

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谈话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恐龙动画。

教学过程

1、新学期的问候

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

3、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60人,分为12组,每组5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教师讲解上期期末测试试卷。(试卷内容略)

5、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习植物、动物、声音、水、信息方面的有关知识,锻炼我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并通过搜集的信息辅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进行科学探究。

6、播放恐龙动画,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

恐龙是大家最喜欢看的一种动物,然而现实生活中它却早已不存在了,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会科学的本领,我们也可以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恐龙的有关秘密,有没有信心把本学期科学学好? 让我们一同努力吧!

第1单元 植物生活的秘密 1。植物的身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通过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

1 湘四上科学教案

别人的介绍。

科学知识:

1、 知道植物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教学重点:观察的基础上思维加工归纳出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用具:观察记录表、凤仙花和其他植物图片。 学习用具:观察记录表

一、教学导入:

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活动 观察植物的身体

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观察,出示一张没有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

2、室外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

要求:观察时先整体后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爱护植物。

3、室内汇报观察后的结果。

4、概括。归纳: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5、学生竞赛:学生画一株完整的自己熟悉的植物图,标出植物各部分的名称。

6、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三、小结:

今天,通过观察绿色开花植物,我们知道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1、植物的身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学习资料查阅的方法,并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植物体各个器官的作用。

2、能设计实验验证资料内容的正确性。

2 湘四上科学教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2、学会与同学合作,体会明确的分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不迷信资料内容,培养合理质疑、积极验证的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植物的六大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教学重点:查阅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炼资料。 教学用具:课件。

学习用具:各种课外书、资料卡。

一、复习导入:

1、体问: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3、植物的各个器官有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二、活动 了解植物的器官 (

一、)查阅搜集资料的方法

1、你打算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实验、观察、请教别人、查书、看电视或报纸、上网等等。

3、教师小结:上述方法都是值得一试的方法,今天我们就采用其中的一种——查阅书籍,收集资料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4、怎样查找呢?老师将其过程制成了录像,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了解这个过程吧。

5、视频播放,学生观看。

6、提问:老师怎样查阅资料的?

7、学生汇报:书的类别——书名——目录——文章——段落——摘抄。 (

二、)制作资料卡

1、找到我们所需的资料后,我们如何处理这些资料?

2、学生回答:将资料摘抄下来。

3、摘抄时我们要注意一些什么?(简洁,篇幅较长的进行概括)

4、怎样保管好我们的资料,能让我们一目了然?我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方法——制作资料卡。

5、教师讲解怎样制作资料卡。

(

三、)布臵任务:查找资料,制作资料卡。

1、活动要求:全班分12个组,每两个组负责一种器官的作用的查找,注意方法,分工合作并制作好资料卡。

2、学生活动。

3、活动总结。

3 湘四上科学教案

(

四、)活动延伸 思考:资料卡上的内容都正确吗?我们能设计一些实验来验证吗?下节课就这个问题我们再研究。

2 根和茎的奥秘

科学探究

1、 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 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 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 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科学知识

1、 认识直根和须根。

2、 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3、 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 教学建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装臵。

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 (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 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

3、 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1~2小时浇足水。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我这里有一截植物,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4 湘四上科学教案

二、活动 观察植物的根

1、(出示示两种不同植物,豆苗、葱)老师这儿有两种植物,请小朋友看看他的根。

2、学生仔细观察:

3、提问: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认识直根和须根)

三、活动 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1、我们认识了根的种类,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学生猜测)

2、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3、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

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5、组装实验装臵。

6、教师出示预先组装的装臵,观察结果,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

四、植物怎样运输水

1、引发矛盾:根吸上来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内,根怎么没胀大,水到哪去了?

2、学生猜测。

3、教师出示提前2个小时浇水的盆栽植物,观察茎的截面有什么现象?

4、设计实验:

5、交流、完善设计方案。

6、回家做实验。

7、教师出示红芹菜,指导学生观察:(学会横切、纵切)认识导管,明白植物茎能运输水。

五、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探究验证了植物的根有吸水,茎有运输水份的作用。

2、神奇的叶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进行实验探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探究植物秘密的科学兴趣。

2、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向科学家学习设计实验的智慧,学习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在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中,能坚持观察和记录。

教学准备

5 湘四上科学教案 教师准备:CAI课件、长势基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

一、教学导入

动物和人类的生活都离不开食物,那么植物的“食物”从哪里来?(学生回答) 你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已经知道,可科学家们确用了200多年的时间才解开这个秘密,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历史。

二、学习科技史(接受式探究)

1、出示的课件讲述海尔蒙的实验。(接受式探究) 分析: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来自哪里?

结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一定是从雨水中获得的…

2、课件讲述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分析:小老鼠的生存与什么有关?

结论: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污浊之气,使空气变新鲜,“污浊之气”是二氧化碳(讨论得出:查资料知道变新鲜的是氧气,氧气可使小老鼠生存。)

3、小结:从这两个实验中你学到了什么?

从上述两个实验中学到了科学设计实验的智慧,也懂得了科学研究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三、活动1植物与阳光

1、过渡:植物的生活到底需要什么?

2、观察树木向阳面与背限面的长势

3、提出猜测:植物生长可能与阳光有关?

4、设计实验:选两盆同样的豆科植物。一盆放阳光下,一盆放黑暗中,观察一周,每天测好高度,作好记载。

5、课后或回家做实验,下周同一时间将植物带来比较,交流。(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长势基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按要求摆放在相应位臵。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每天做好记录。交待记录注意事项。)

3、神奇的叶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懂得植物的生活离不开阳光。

2、探究植物吸收的水分在植物体内发挥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2、进一步培养探究植物秘密的科学兴趣。

3、学会依据事实提出问题并进行合理猜想。

6 湘四上科学教案

4、在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中,能坚持观察和记录。

5、懂得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重要意义,珍爱那一片绿。

科学知识

1、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2、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意义。

3、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趣味事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CAI课件、长势基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卷尺、资料卡。 课前准备:用一个透明塑料袋罩在一棵盆栽植物上,用线把下面的袋口扎紧,把植物放在阳光下。

一、学教导入

上周我们进行了植物与阳光实验的探究,现在,我们看看探究的结果。

二、植物与阳光实验探究的结果。

1、交流:

2、实验的结果与我们的猜测一致吗?

3、课件补充:英根泰斯发现植物生长需要光的实验。

4、学生了解光合作用这个过程需要什么,产物是什么。(见书第7页倒数第二段)

5、讨论: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动物和人类有什么意义?

三、活动:叶的蒸腾作用

1、回顾植物体内水的运行过程。

2、提问:植物吸收的水分全部被用于光合作用了吗?

3、指导设计实验(课后观察)

4、观察教师课前的准备实验,说说看到什么现象发生?并解释?

5、借助课件认识叶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叶蒸发水分的作用叫蒸腾作用,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 意义:降温、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溶解在水中的养料的运输。

四、布臵作业:搜集植物器官的趣事。(在单元复习课前进行交流)

第2单元 多种多样的动物

1、动物的特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7 湘四上科学教案

1、能通过资料查询获取动物有关特征的科学事实。

2、能从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它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方面来进行研究。

3、能将搜集的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并且能够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活动中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体验“不同的动物却具有相同点,同是动物或同类动物却又有不同点”的辩证的观点。

科学知识

1、知道动物的构造特征是与它的运动、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课件,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身体结构方面的资料。

一、教学导入

1、请学生看单元页思考:美丽的大自然除了多恣多彩的植物外,还有大量形形色色的动物。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看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课件,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么?

3、要对动物运动的特点有更多的了解,让我们从下面的游戏开始吧!

二、活动1 模仿动物的运动

1、说一说,动物的运动各有什么特色?

2、模仿动物的运动。要求:选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进行模仿。 方法:每四大组,每组派一名代表,然后评比。

3、思考: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它们的身体结构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与身体结构的关系稍作阐述。

4、将课前查的资料和大家进行交流,补充动物趣事的表格。

三、活动2 比较动物的生活环境

1、学生观看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课件。 要求:请说出它们各自生活环境,并比较其不同。

2、交流动物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结构的关系。

以禽鸟类为例启发学生将动物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结构之间联系起来分析,出示:鸭足、鸡足、鹰足、鹤足,讲出它们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它们的足,从中发现规律。

扩展至更多动物,请学生根据习性简说它们的形态构造和特点。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动物,通过游戏和看课件,了解到了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是为了动物更好地生存。放学后,请同学们去搜集动物捕食方面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

8 湘四上科学教案

1、动物的特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资料查询获取动物有关特征的科学事实。

2、能从动物的身体结构与获取食物的适应性方面来进行研究。

3、能将搜集的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并且能够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活动中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体验“不同的动物却具有相同点,同是动物或同类动物却又有不同点”的辩证的观点。

2、能意识到动物器官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科学知识

1、知道动物的构造特征是与它的捕食方式相适应的。

2、认识动物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老虎、兔子和人的牙齿的图片的课件;分别写有动物名称的卡片、动物相应食物的卡片若干张。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动物捕食方面的资料。

一、导入

前面我们研究了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它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动物的食性。

二、活动3 认识动物的食性

1、游戏:把一些写着动物,植物名称的卡片发给大家,看谁能更快地为卡片上的动物搜到食物。

2、交流:结合搜集的资料,向同学表达动物怎样吃食的?

引导学生找共同点:动物捕食器官的构造是与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3、分类: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动物食性的分类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杂食动物

腐食动物

4、应用:课件出示动物中虎和植食动物兔子牙齿进行观察,再一次证实动物捕食器官的构造是与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三、拓展活动:爱护自己的牙齿。

1、观察动物牙齿过渡到观察自己的牙齿。

9 湘四上科学教案

2、阅读教材P13最后一段,了解牙齿。

3、强调牙齿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4、使学生意识到身体各部分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四、小结

1、知识小结: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的构造特征与运动生活环境,捕食方式相适应的。

2、学习情况小结: 活动出色的小组:

搜集资料较好,交流得好的小组:

2、水族的公民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认识鱼的外形特征,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描述。

2、能通过实验(或资料查询)探究鱼的身体结构是否与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珍爱小生命。

科学知识

1、认识常见的鱼及鱼类的外形特征。

2、认识到鱼类的身体构造是与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3、知道我国人民对鱼类的观察、认识和利用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各种鱼的生活习性和相应特点的资料(文字、图片、影像等)并进行加工。

2、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鲫鱼、玻璃水槽、毛巾、红墨水、滴瓶、注射器。

一、活动1 观察鱼

1、观察鲫鱼,找外表特征。

2、观看视频,找鱼类特征。

3、讨论特征与水中生活的作用。 鱼鳍:游泳

10 湘四上科学教案

鱼鳃:呼吸 鱼鳞:保护

二、活动2 研究鱼

1、再次观察,自主提问。

引出问题:鲫鱼的嘴一张一合,是在喝水吗?

2、讨论实验设计。

3、江报实验设计方案。

4、交流、完善你们准备研究什么?需要什么材料?打算怎么做?做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要求:实验的时候请把实骤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研究报告上。

5、进行实验

6、汇报实验发现

7、补充资料,加深理解,鱼鳃可以过滤水中的氧气。当水经过鱼鳃时,水中的氧气就渗入到了鱼体内,而二氧化碳就和水一起排出了体外!

三、拓展部分:

1、欣赏金鱼

2、拓展作业:搜集其其它水生动物的资料,制作资料卡片。

3、吃奶长大的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自主探究哺乳动物与哺乳方式相适应的器官特征。

2、能细致、敏锐地进行观察,能结合自己的观察提出问题,并据此开展更为深入地观察。

3、能根据观察记录和搜集的资料归纳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并据此判别其他动物是否为哺乳动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通过细心和深入观察获得发现所带来的乐趣。

2、意识到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科学知识

1、认识常见的哺乳动物及它们的共同特征。

2、认识到乳头是与哺乳方式相适应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1 湘四上科学教案

1、哺乳期的母兔和需要吃奶的小兔。

2、搜集更多的凸显哺乳或胎生特征的影像资料、情境图片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分组查阅关于哺乳动物的资料。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兔子吗?谁来说说?

2、兔子是否吃奶长大?

二、活动1 观察兔子

1、为了解决兔子是否吃奶长大这个问题,老师将哺乳期的母兔和需要吃奶的小兔带进了课堂,让我们来观察吧。提出观察的要求:保持教室安静,边观察边记录,观察两个方面:兔子的外型;兔子的乳头和吃奶的过程。

2、观察后的情况交流。

3、归纳:兔子是由兔妈妈生下来,吃兔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

4、还有那些动物也具有兔子这样的特点呢?(学生看课件)

5、归纳特征并建立哺乳动物的概念:像兔子、牛、熊猫这样由兔妈妈生下来,吃兔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我们叫它哺乳动物。:

三、活动

2、 哪些是哺乳动物

1、下面的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为什么?(学生根据资料回答) 海豹 蝙蝠 犀牛 青蛙 锷鱼 海豚

2、找生活中的哺乳动物?并说理由。

4、飞翔的精灵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针对飞翔的动物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资料等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对比观察,能发现鸽子、蜻蜓、蝙蝠等飞行动物翅膀的特点。

3、能设计实验探究鸟类羽毛的奥秘,能搜集有关鸟类形态结构特点的资料证实它们更擅于空中飞翔。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自主求证过程中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2、意识到证据充分才有说服力。

科学知识

1、知道翅膀是动物飞翔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

2、知道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知道羽轴根是中空的,知道羽毛的功能和种类。

12 湘四上科学教案

3、认识到鸟类除翅膀外,还有许多适于空中飞翔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鸽子(活体实物)、张开翅膀的蜻蜓和蝙蝠的标本、鸽子的羽毛和骨骼。

2、学生研究羽毛所需的放大镜、剪刀等工具。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鸟的适合飞行的形态特征的资料并做成资料卡片。

一、教学导入:

前面,我们研究了水中游的,地上走的和跑的,今天一起来研究天上飞的。(板书:飞翔的精灵)

讨论:什么动物可以称为“飞翔的精灵”?

二、活动1 观察翅膀

1、(出示鸽子、张开翅膀的蜻蜓和蝙蝠的标本。)观察鸽子、蜻蜓、蝙蝠翅膀,找出各自翅膀的特点。 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

鸽子翅膀:面积大,正羽形成结构繁密的平面,下面有密密麻麻的绒羽。 蜻蜓翅膀:狭长,膜质,前后翅长短相等,体表没有羽毛。

蝙蝠翅膀:由连前肢,后肢,尾部之间的皮膜构成的,体表也没有羽毛。

2、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羽毛的秘密。

3、研究鸽子的羽毛

学生设计实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羽毛问题。 教师发放器材和羽毛,学生研究。 汇报、交流后教师小结。

三、活动2 搜集鸟的适合飞行的形态特征的资料

1、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鸟类形态结构特点的资料。

2、课堂上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3、教师在交流中适时出示鸽子骨骼和其他材料,补充、丰富学生的证据。

四、总结

动物的飞翔,离不开与它运动方式相适应的身体构造。

5、珍稀动物的保护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引下自主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搜集关于珍稀动物及已有保护措施的资料。

13 湘四上科学教案

2、在交流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简洁、明了地表述,能认真倾听、客观评议。

3、能应用搜集的资料制作简报并进行动物保护的宣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活动中反思人类的过错,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科学知识

1、初步了解我国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动物的名称及特点。

2、初步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指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并分组分派任务,教师亦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资料的准备。

2、张贴学生简报的展板。

学生准备: 以组为单位,围绕同一个主题既分工又合作进行资料搜集。

一、教学导入

今天我们这节课让我们来开一个交流会,了解珍稀动物的保护。

二、活动1 搜集珍稀动物的资料

1、初步了解我国濒临变绝或已经灭绝动物的名称及特点。

2、讨论动物减少的后果

3、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

三、活动2 保护动物

1、了解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狩猎……

2、阅读指南车信箱: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没川县境内,是保护大熊猫的。 我国于2000年开始全面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3、制作保护动物的简报。

4、张贴简报。

第3单元声音 1辨听声音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4 湘四上科学教案

1、 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不同的声音分类,提出与声音有关的问题。

2、 通过辨听声音的有关活动,获取提出声音与物体相关的假设的事实。

3、 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声音的大小、高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与人交流,体验不同声音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2、认识声音在了解事物、相互交流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秘密的动机。

科学知识

1、 让学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调”的概念

2、 认识声音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锣和鼓,二胡、口琴、笛子等乐器,大小不同杯子、材料的不同或用于辨声的其它物品。

一、教学导入

歌声、琴声、雷声、机器声… 有的让人心旷神怡, 有的令人心烦意乱。 声音世界丰富多彩! 声音世界奥秘无穷! ……

声音我们都很熟悉,可是我们都知道声间产生的奥秘吗?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声音王国,交流我们听到过的声音,分辨这些声音差异,找出发出声音的对象。

二、分辨声音

1、学生倾听不同大小的锣声,高低不同的鼓声和锣声,同一强琴弹奏出结由高到低的音符,使他们从听觉上感性的了解声音的大小和高低之间的差异。

2、让部分学生想出办法让乐器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注意要求先让学生对比同一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再对比不同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要求将信息按教材要求填入记录表。 大小

高低

3、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同一物体会发出大小不同或高低不同的声音。(建构“音量”、“音调”概念。)

4、用其他物体发出大小不同,高低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分辨。

三、猜一猜发声物体的名称

我们来做一个猜声游戏,先展示放在讲台上的物品,再要求全班学生背向讲台,教师分别敲击讲台上的物品让其发怕同学们猜发声的物品的名称。

15 湘四上科学教案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观察发声物体的实验;

2、能通过对不同的发声物体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3、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图片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协作制作小乐器;

2、愿意把本组探究方法与结果其他组交流;

3、了解我国编钟的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

科学知识

1、能发现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口空瓶或饮料瓶、水、水槽、幻灯机。

学生准备:锣、鼓、音叉、皮筋、钢尺、文具盒、米粒、橡皮筋等。

一、教学导入

今天老师为每一小组带来了一件礼物,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是什么东西?猜对了才准睁开眼哟,(敲鼓)大家一下就猜到了,说明大家对鼓声很熟悉,除小鼓声,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做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使物体发声

1、要研究声音,就得制造声音,把老师给你们的小鼓拿上来,就鼓和你们身边的器材(尺子、文具、鼓)让它发出声音,并观察发声时有什么现象?

2、交流:你让什么发声了,看到了什么现象?

3、猜测:这些物体发声了,我们也看到了它们都动了,你认为声音的产生可能与什么有关?

三、观察发声的物体

1、同学们都说声音的产生与动有关,让橡筋发声,看看它是不是在动?如果动,仔细观察,它的动有什么特点?

2、橡筋发声了,它动了,它的动我们看得很清楚,但是有一些物体发声时现象不十分明显,如我们先前的鼓,再如音叉,你能否有办法让他们发声时的现象体现得更明显,让我们观察得更清楚一些。

3、小组讨论,交流后完善方案。

16 湘四上科学教案

4、学生动手探究。

5、汇报、交流。

6、归纳小结:固体振动产生声音。

四、探究液体、气体发声

1、教师演示液体发声实验: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

2、气体发声实验。

五、归纳概括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第二课时

科学探究

1、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图片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协作制作小乐器。

3、了解我国编钟的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

科学知识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皮筋、纸巾盒、空盒子(或铅笔盒)、水、水杯若干个、小口空瓶或饮料瓶、吸管、图钉等。(课前布臵学生带好相应的东西)

一、复习导入

1、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古人利用声音产生的原因制作了许多乐器。

二、指南车信箱:科技史阅读材料—编钟

1、了解编钟: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向学生介绍。

2、让学生说一说钟声是怎样产生的?想一想,怎样才能敲出由高到低的钟声?

三、活动 自制小乐器。

1、准备:

在制作小乐器前,将全班学生分成9个实验小组,每组为一个乐队。按所做内容命名。

2、设计:

请学生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什么样的小乐器;

17 湘四上科学教案

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小乐器; 引导学生确定初步的制作计划。

3、制作修改: 制作小乐器;

交流介绍各自制作的小乐器,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

4、展示评价:

开一个自制乐器演奏会,让每小组派代表用自制乐器在班上独奏,然后各小组合奏,其他同学评价。

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依据已有的经验和观察事实,对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作出猜想与假设。

2、通过探究声音传播的活动,发现空气、水、一些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把自己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

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教学准备:

水、水槽、音乐贺卡或小收音机、玻璃钟罩、闹钟、两用气筒等。

一、导入

我们听到过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入我们耳朵的呢?

二、活动1 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1、依据生活中的现象,你认为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

2、学生猜想: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物体传播。

3、对每类猜想进行实验设计:汇报、交流、完善。

4、学生进行实验。

具体每类实验可以分别按以下探究方式进行。 (

1、)固体:范例引领(可用教材P32第一幅实验场景图:桌面和空气传声情况的对比实验作为范例)→选定探究材料→按小组制定实验计划→小组合作实验→小组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物体中传播)→全班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归纳总结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18 湘四上科学教案

(

2、)水或液体:第一个过程:教师出示材料直观启发学生(石子、铃铛、水、水槽等)→学生讨论实验计划→发放实验材料→实验→汇报交流→得出初步实验。第二个过程:教师出示音乐贺卡(或收音机)和塑料袋→提出探究问题→假设→师生共同制订对比实验计划(音乐贺卡在水中和空气中传出的声音对比)→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

3、)空气:提出探究问题→假设→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师生共同制订对比实验计划(对比玻璃罩中的闹钟在抽气前后抽气后传出的铃声)→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三、小结

3、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听诊器的发明”科技史的学习,学习科学家客观严密、求真唯实的科学科学精神。

2、通过制作听诊器的活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激发学生课后探究不同物体传播声音本领的兴趣。

教学准备:漏斗、胶管每组一套。

一、导入

我们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有人利用声音传播的知识制作了能听到人体内声音的听诊器。

二、阅读听诊器的知识

1、学生阅读。

2、教师讲解:

1816年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了听诊器

3、学生谈体会,培养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求真唯实等科学精神。

三、制作听诊器

1、我们也学学林奈克制作一个听诊器。 材料:漏斗、胶管

2、用胶管试听心跳声音。

3、用普通的漏斗接上胶管做成听诊器。

4、用制作的听诊器听自己(或他人)的心跳。

5、交流问题:心跳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自己的耳朵中的?我们制作的听诊器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19 湘四上科学教案

4、控制声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控制声音的研究,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提出自己在控制声音方面的想法。

2、尝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声音的控制(放大和减小)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环保的意识,认识保护听觉的重要性。

2、感悟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

科学知识

1、知道声音可以被控制。

2、能够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的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弦乐器、音叉及共鸣箱、减少噪声标识的图片或实物或减少噪音危害的录像或投影等、耳朵结构挂图。课前搜集的各种减少噪声的资料。

一、谈话导入

声音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美妙的声音让人感到舒服,而有些声音却让我们感到烦躁不安,有些声音我们要使它变大,有些声音我们要尽可能使它减弱,那么我们怎样来控制声音呢?

二、活动1 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1、哪些情况下,我们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2、带着问题阅读教材34页中的4幅放大音量的场景图,启发学生寻找放大音量的主要办法:与声源、传播途径、传播距离、人耳处等因素有关。

3、交流方法:学生交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的设想和办法。

4、亲身体验: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用对比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想。

5、总结提升;交流活动中的发现,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使声音变大的方法。

三、阅读材料:噪声

1、阅读

2、哪些声音是噪声,噪声有哪些危害,控制噪声的意义。

3、激发学生产生自觉保护声音环境的动机。

四、活动2 控制噪声

1、教材35页的5幅图中,用到了哪些办法来减少噪声?

2、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3、学生交流分析结果

4、师生共同归归纳减少噪声的途径或方法

5、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办法减少噪声。

20 湘四上科学教案

4、 控制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比赛的形式探究隔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小组之间的合作意识。

科学知识

1、了解一些隔音材料。

2、保护听力的知识。

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隔音比赛的材料:鞋盒、棉衣、废纸、毛巾、保温桶、泡沫塑料、玻璃瓶、小闹钟或音乐贺卡等。

一、复习导入

哪些声音是噪声?生活中有哪些办法减少噪声?

对于噪声,我们进行一次阻隔噪声的比赛。

二、隔音比赛

1、怎样使用闹钟传出来的声音更小?用什么材料?

2、明确比赛要求:

制定评价标准

制定初步隔音方案:(用什么材料,怎样组装)

制定实验方案:(展示、介绍各小组的设计方案)

3、教师提供实验材料

4、学生分组实验:

三、拓展活动:保护听觉

1、课前搜集损伤听觉的资料。

2、课堂上交流。

3、做保护听觉的游戏。

4、教师小结:保护听觉的方法: (1)避免各种噪声。

(2)预防耳道感染。

(3)避免耳周高气压的影响。

21 湘四上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 信息的传递

1、信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够搜集有关信息传递史的资料。

2、 能够制作资料卡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科学知识

1、 了解信息的作用。

2、 知道传递信息的常用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与信息传递方式有关的书籍、空白资料卡。

一、教学导入:

1、谈话: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与外界沟通,互相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意思。

2、课件中出示生活中几种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的图片,提问:图片中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3、我们还不知道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让我们通过搜集资料来了解吧!

二、活动1 搜集信息传递史的资料

1、学生搜集资料:教师分发给每组相应书籍,让每组学生查找,信息传递方式。

2、进行资料的汇报:你们组都搜集了哪些资料?

3,交流:这么多传递信息的方式,你能对它进行简单的分类吧?

4、课后完善:除了刚才大家搜集到的这几类方式,还有一些我们没有找到,请同学们回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搜集。(在课堂上没搜集到的或搜集不具体的由老师作详细交待,提供相关网络或书籍名)

5、指导制作资料卡:

教师出示空白资料卡,指出资料卡内容要点应突出此种传递方式存在的时间,具体操作方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具备条件最好配以图片。

6、布臵任务:

组内分工,对各类信息传递方式的资料进行补充并制成资料卡。

22 湘四上科学教案

1、信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制作资料卡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2、 体验一些残疾人的不便,并能关心、帮助他们。

科学知识

1、知道传递信息的常用方式。 学生准备

资料卡、耳塞、布条。

一、教学导入:

课前,我们让大家制作信息传递的资料卡,现在,让我们进行交流交流。

二、活动2 制作信息传递的资料卡

1、将搜集资料制成的资料卡出示出来。

2、展示评价: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釆用全班交流与小组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让每个学生有展示交流的机会。

3、交流讨论: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各种方式按照年代排列顺序分析,讨论资料卡呈现的信息传递的方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优点和缺陷,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

4、讨论:信息传递的历史可分为哪几大阶段。

5、阅读指南车信箱:指导学生用指南车信箱中的内容对学生的划分结果进行规范。

三、拓展活动,隔绝信息

1、过渡:同学们表现很好,我想奖励你们,让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分组做塞耳朵、捉迷藏的游戏)

2、讨论:游戏中你有什么体会?

3、可见听觉、视觉上的信息对我们很重要,而有一些人—盲人、聋哑人他们都无法接收外界这方面的信息,你会怎样帮助他们呢?

2、书信和标志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23 湘四上科学教案

1、会用简单的方法书写密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在写密信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写密信的材料。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出示简单的传递信息的视频。(一段是远古人类用语言交流而成功狩猎的视频;另一段是古时候快马加鞭送军情的视频。)

2、能说说这两幅场景中传递信息的情形吗?

3、你能说出他们传递信息方法各自的优劣吗?

4、教师小结:很久以前,人们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结绳记事的简单方式传递信息。这些简单的方式容量小,传递距离短而且不能长期保存,而书信可将信息传递的范围更大,信息传递的量更多,信息传递的距离更远。

二、活动1 写密信

1、过渡:教师提问:假若视频中送信员携带的军情十分重要,要防止泄露,你有什么好法子?

2、古人很聪明,他们发明了一个好方法—写密信(课件出示古人写密信的过程)

3、你们想不想也学古人的方法,在课堂上来写写密信?

4、学生领取材料进行活动。(以小组为单位)

5、活动基本完成时,教师问:我们的活动有趣吗,此时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6、教师简单讲解写密信的原理。

7、小结:从写密信的活动中,我们知道这种方式可以用文字传递信息,而且信息的内容可以保密。

三、指南车信箱

1、阅读。

2、了解用明凡写密信的方法。

四、搜集资料

1、过渡:其实,古人很聪明,除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还有很多其他写密信的方法,你想知道吗?

2、布臵任务,课后搜集资料并交流。

2、书信和标志牌 第二课时 活动 认识常见的标志

24 湘四上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设计并制作标志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在制作标志牌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

2、乐于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科学知识:知道常见标志牌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标志牌、要用标志牌的几处场景。

一、认识常见的标志

1、这节课我们学习标志牌,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播放有各种标志牌的录像)

2、提问:你见到了几个标志牌?

3、每个标志牌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课件打出刚才所看到的标志牌)你都明白吗?(由学生一一讲解出每个标志牌代表的信息,不完善的地方教师补充)

二、标志牌的特点

1、出示禁止烟火、禁止吸烟两个标志牌提问:这两个标志牌有何不同?

2、通过比较,总结标志牌的特点:简洁、醒目、美观。并体会颜色传递的信息。

三、设计标志牌

1、看课件:要用标志牌的几处场景。想想应该用什么标志牌。

2、你能否为学校当中的小草设计一个标志牌。

3、讨论设计方案:设计时你应该注意什么,你准备用什么颜色?图案或文字。

4、学生设计标志牌

5、作品展示、评价

四、拓展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还需做一个标志牌,自己设计做后,并放在相应处。

3、电报与电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搜集电信的资料,并制作资料卡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5 湘四上科学教案

2、 学习科学家们为科学事业不断探索的精神。

科学知识

1、 知道电信给人类带来的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亨利、莫尔斯发明电报的故事。

一、导入

电报和电话的出现可以使人们远距离,快速地传递信息,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了解电报和电话的历史。

二、活动1 搜集电报和电话资料

1、出示“信息”一课中学生制作的资料卡,按照时间整理出与电抱、电话有关的资料。

2、教师补充资料:课件出示亨利、莫尔斯发明电报的故事。

3、科学是发展的,只有短短100来年,电话就有如此快速的更新换代,你能回家再查查资料,了解现在最新颖的移动电话有什么特点吗? (第二节课时进行简单汇报)

三、了解专用电话号码。

1、了解专用电话号码,及其使用的情形。

2、教师讲解随意拨打专用电话号码造成的影响,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电话。

3、电报与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设计简单的电报译码本,会与同学们做发电报的游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 学习科学家们为科学事业不断探索的精神。

科学知识

1、知道摩尔斯电码。

2、了解发电报的基本流程。

一、导入

还记得发明电报的故事吗?今天让我们一做做”科学家”,也来发一发电报吧!

二、活动 发电报

1、学会发电报:

26 湘四上科学教案

(1)了解“莫尔斯电码”:发电报最早用的电码,它是1844年由美国的一位画家莫尔斯设计出的著名且简单的电码。电码符号由两种基本信号和间隔时间组成的:短促的点信号“.”读“滴”;长信号“一”,读“哒”,时间长度约为“.”的3倍。

(2)了解译码本:游戏中的译码是用2个数字表示,实际的用4个数字表示。 (3)掌握电报的流程:编码—发送—接收—解码 (4)学生游戏(按45页的译码本练习发电报)。 a、先按“莫尔斯电码”进行“滴”“哒“的时间把握 b、训练0—9 10个数字的把握。

C、训练译码本中的单个字。 用译码本中的字组成句子,将它发给你的伙伴。

2、用其他方式发“电报” (1)用握拳表示“.”,伸手掌表示“一”。 (2)用手电筒亮表“.”,灭代表“—”

(3)讨论用其他方式发电报,拓展学生思维。

三、阅读指南车信箱

渗透现代数字通讯工作原理。

4 信息时代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搜集有关信息应用的资料,并制作资料卡片。

2、 能合理想象并描绘未来通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互联网,避免其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

科学知识

1、 能举例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知道正确地使用互联网络。

教学准备

课件。

一、谈话导入:

1、讨论:信息传递的技术在工作、军事、生活、科技等方面的应用。(课件出示相应场景)

2、现在,信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

27 湘四上科学教案

二、活动1 搜集现代信息资料

1、课件出示P47的图片,提问:这些信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2、让学生出示前段搜集的资料,交流:你认为现代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

3、教师补充介绍较有趣味性的信息传递方式。

4、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称现在进入了“信息时代”?

5、布臵任务:课下搜集你还不知道的现代信息方面的知识。

三、活动2 正确使用互联网

1、交流讨论互联网的作用:

自己曾经利用互联网做过哪些事情,怎么做?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还希望互联网能发挥哪些作用?

2、正确使用互联网: (

1、)带学生进入电脑教室进行方法指导。 (

2、)讲非法网站对青少年的危害,提高学生道德上的警惕性。

四、活动3 畅想未来通信。

1、课件出示:烽火站传军情、快马传军、电话传信息、互联网传递信息等几种方式。讨论你通过比较这几种方式,感受到了什么?

2、随着科技发展信息传递方式势必不断更新,未来的人们将怎样传递信息?

3、学生想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第5单元 水的变化

1、不翼而飞的水—烧开水

科学研究

1、会做水沸腾的实验。

2、通过观察测量记录获取沸腾实验中的信息,经过整理、分析解决问题。

科学知识

1、认识沸腾现象。

2、知道水的沸点及沸腾时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汽。 情感态度价值

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使学生意识到通过多次实验才能做出实验的结论。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水沸腾时的主要变化。

28 湘四上科学教案 教学难点: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实验中获得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酒精灯、火柴、铁架台、试管、水、档记条、记录表、一次性纸杯。

一、导入

我们天天喝开水,烧开水在家熟悉吗?请大家回想一下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有哪些变化?

指名让学生回答。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可是只有这样一些变化吗?在烧开水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什么变化,水开时会产生什么现象?今天老师为各组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也来烧一次开水,好不好?(板书:烧开水)

二、活动 烧开水

1、定性观察。

(1)明确实验目的 (2)认识实验装臵

(3)动手前的提示 :

1、静静观察记录变化。

2、注意安全 (4)学生实验

(5)根据记录汇报

2、定量观察

(1)提出问题:水沸腾后温度是多少?温度会继续升高吗?水会少吗? (2)设计实验方案

(3)交待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沸腾时的度数,水有没有变化,注意安全。 (4)学生实验

(5)停止实验:水少了吗?少了的水哪儿去了?是不是真的不翼而飞了呢?

三、分析析整理:

1、教给学生分析方法

2、学生讨论,交流

3、总结:今天,我们烧了两次开水,知道水加热会变成水蒸汽,同时,我们也认识了沸腾这一现象,知道水沸腾后尽管再加热,温度也不会上升。

四、拓展:

回家用纸杯烧开水

第二课时 不翼而飞的水

科学探究

能设计简单实验来研究水的蒸发,能进行因果关系的判断得到通风、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的结论。

29 湘四上科学教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作风。

科学知识

1、知道水能通过蒸发跑到空气中去

2、知道通风、加热等方法能加快水的蒸发。 学生准备

水 无盖玻璃瓶与有盖玻璃瓶、记录笔。

一、导入

在自然状态下,晾晒的湿衣物会慢慢变干,池塘里的水会慢慢减少。我们能解释这种现象?

二、活动2 悄悄逃跑的水

1。学生解释在常温下水慢慢干的现象:

沸腾时水少了是水变成水蒸汽跑到空气中去了,水慢慢地干了,水是不是也变成水蒸汔跑到空气中去了呢?

2、设计实验来检验学生的解释是否正确

实验器材:水(水槽)无盖的玻璃瓶与带盖的玻璃瓶及记录笔

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并让学生将实验方法填在P52的实验记录表中):在一样大小的玻璃瓶内注入同样多的水,做好水位记号,一个敞口另一个加盖,摆放在同一地点,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玻璃瓶内水的变化。

3、学生组装实验,然后将装臵摆放在教室的一个固定的地方,要求学生定时观察并做好记录,下周再在课堂上来做实验总结。

4、总结:在常温下水会变成水蒸汽,这种现象叫蒸发。(补充填好实验记录表)

5、填表:

沸腾 蒸发 相同点 水 水蒸汽

不同点

1、加热到某一温度才发生

1、在常温下发生

2、水迅速变成水蒸汽

2、水慢慢地变成水蒸汽

三、拓展活动:怎样加快水的蒸发

1、同一件湿衣物,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干得比较快?(学生看P52的图) 明确:毛巾挂在打开的窗口干得比较快,因为打开的窗口通风。 晴天的裙子比多云天干得快,因为晴天太阳大

2、想一想,怎样做能加速水的蒸发?请说理由。

3、要减少水的蒸发,你又将怎样做?

30 湘四上科学教案

2、飞回来的小水珠

科学探究

1、能制定较规范的研究计划来指导研究杯盖内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2、学习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会控制实验变量。

3、会分析对比实验的因果关系,得到水蒸汽遇冷凝结的结论。

4、能用实验来探究云、雾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针对杯盖内出现和小水珠的事实敢于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与大家合作进行研究。

科学知识

1、认识水蒸汽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2、 知道云、雾、雨、露是水蒸汽遇冷凝结形成的。

3、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实验变量。云雾的成因的探究。

一、实验导入

实验:教师在杯子里倒入开水,让学生观察杯盖后,再将杯盖盖在杯子上,1-2分钟后再打开杯盖,让学生观察杯盖内的小水珠,提问:你能猜想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吗?

二、活动1 研究小水珠的由来

1、教师引导:水被加热时,水可以变成水蒸汽,那么水蒸汽遇冷后,会变成水吗?

2、学生猜测:小水珠是水蒸汽变的。

3、设计实验方案:

4、讨论、交流、完善:

明确: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培养器内的水的温度有不同,其他条件都一样。

5、学生实验

6、交流实验结果:

1号培养器倒入热水没有水珠。 2号培养器倒入冷水有水珠。

7、结论:水蒸汽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8、进一步明确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若让对比的实验的条件有两个以上的不同,最后我们能顺利地得到实验结论吗?

三、拓展活动:自然界中水的凝结现象

1、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会形成云、雾、雨、露等常见的自然现象。

2、我们来造“雾”

根据P55方法教师演示。

3、认识雾的成因。

4、雾的形成与云的形成相似,只是云飘浮在高空

四、布臵作业:

课后探究露的形成。

31 湘四上科学教案

3、结冰了

科学探究

1、会测量水凝固成冰时的温度(冰点)0℃。

2、能用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探究霜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取于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与大家合作进行研究。

科学知识

1、知道冰、雪、霜、雾淞等都是水的固体形态。

2、认识水在0℃时会凝固成冰。

3、知道霜是水蒸汽遇到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变成的冰。

教学重点:水的冰点。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霜的成因。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大烧杯、试管、水、温度计、金属筒、碎冰块、食盐、湿毛巾。 课件:冰、雪、霜、雾淞的图像资料。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冰、雪、霜、淞的图像资料。提问:你能对这几种结冰现象进行描述吗?

2、我们还知道自然界有哪些结冰现象?

3、学生交流。

二、活动1 我们来造冰

1、水结冰需要什么条件?

(1)提问:从图像资料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明白水结冰需要寒冷的条件)

(2)继续提问:寒冷到什么程度水才会结冰?(学生回答说0℃会结冰时,教师反问:是这样吗?让我们用实验说明问题)

(3)自由讨论:我们怎样模拟这种环境?(让学生明白模拟实验是在模拟自然条件下获取的现象重现)

2、按P57方法做实验,看一看水在什么温度下才会结冰。 (1)在杯内放入冰块,并测量冰的温度。

(2)在杯内加入食盐,测量冰、盐混合后的温度。

(3)将盐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冰,盐混合物中,当试管里出现冰时测量试管里的温度。

要求:实验过程中填写好实验的记录表

3、汇报实验中测得的温度。

4、结论:水在0℃会凝固成冰。

三、拓展活动:探究霜的成因

32 湘四上科学教案

在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寒冷夜晚,有时会出现霜。这是怎样形成的?

1、猜测:可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汽变成的。

2、设计实验

3、学生实验

4、实验结论:知道霜是水蒸汽遇到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变成的冰。

四、阅读指南车信箱

地球上的冰雪世界—南极与北极。

4、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表示自然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水在自然界里是不断变化和运动的,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

科学知识

通过分析水的三种状态互相转化以及有关的自然现象,使学生认识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运动。

学习用具:“朋友”对对碰的游戏道具。

一、导入

在自然界中,水的形态有哪些变化?

二、活动一 “朋友”对对碰

1、活动前人员组织

全班60人,分为12组 每组有冰、水、云雾、露5种角色,每人按其中的一种角色。

2、游戏奖惩规则:

做对每人奖一颗星,做错罚一颗星,看哪组星最多,评为最优活动小组。

3、游戏过程: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互相找“朋友”在找的过程中,要说出找“朋友”的理由来;第二过程是找“家”,在地面上画三个圆圈,分别写上“气态”“液态”“固态”最后由持“条件”板的同学找到自己站的位臵,并说明理由。

4、学生游戏。

5、小结:把游戏用图示的方法记录下来:

33 湘四上科学教案

三、活动二: 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说一说:哪一些地方有水?

2、思考:江河湖海里的水从哪里来? 地下的水从哪里来? 天空中的水从哪里来? 植物的水从哪里来?

3、学生观察图:你能说一说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吗?

第6单元 搜集信息,让我大开眼界

1、 我们这样搜集信息

科学探究

1、回顾本学期经历的研究活动,总结提炼“搜集、整理信息”的经验,使学生能相对系统地认识“搜集信息”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效促进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2、知道搜集信息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反思,乐于与他人交流,能正确对待他人意见。

2、意识到信息搜集和处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能正确使用资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不迷信权威的质疑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白纸(各组一张)

学生准备:学生把本学期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大致分类的整理。

一、教学导入 交流:本学期来你们搜集到了哪些资料?说一说这些资料获取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二活动 搜集信息经验交流会

1、从刚才大家的发言中知道本期来,我们在搜集信息方面收获不少,下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交流。 小黑板出示交流的方面:

(1)我们曾经搜集到哪些方面的信息? (2)我们通过哪些途径获取这些信息的? (3)这些信息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帮助?

(4)我们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34 湘四上科学教案

要求:请按小黑板上的要求,小组内交流,然后,请你们把小组的经验都写在一张大总结记录表上。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进行概括和整理,并评出搜集信息最多的小组和经验丰富的小组。

3、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和汇报我们知道:

(1)搜集信息是获取科学研究资料的一种有效途径。

(2)搜集到的信息可以给我们的研究以帮助和启迪,但并不是都可靠的,有些需要我们再次通过实验等手段去验证。

(3)搜集信息的方法有很多,有釆访、查阅图书资、实验、现场观察等等,根据途径的不同,可靠程度也不一样。

2、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科学研究

1、能根据相应的研究主题,选择和运用搜集资料的各种方法展开相对自主的研究。

2、能以合适的方式,比较清楚的表达和交流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探究,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爱思考,能在研究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科学知识

知道恐龙曾经是地球上的一种生物,了解科学对恐龙灭绝原因的各种猜想,意识到生物的生存,包括人类的生存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

教学准备:各种有关恐龙的图片或资料。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恐龙的视频动画)。你认识这一种动物吗?

2、很久很久以前的时期,恐龙是地球上的霸主,但是后来却灭绝了……

二、活动1 搜集恐龙的资料

1、看了刚来的动画和老师的讲述,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2、刚才大家提了许多的的问题,我们就来通过查找资料研究,“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的问题。

3、讨论:你可以到哪些地方通过哪些方式搜集到恐龙的资料?

4、展开资料搜集活动:带学生去电脑室从因特网上查找资料。

5、召开辩论会;

(1)课件播放科学家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所作的猜测。 (

2、)刚才大家搜集了资料,就你们组掌握的资料,请你说一说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注意,理由要充分哟。

3、各组对自己的发点发表看法,并适时对其他小组观点提出质疑。

三、布臵作业

以你们的观点为主题,围绕主题搜集证据,出一期手抄报。

35

第二篇: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四 年 级 下 册 科 学 演 示 实 验 教 案

1

目录:

1、观察种子怎样长成小苗

2、观察小苗的生长

3、观察花、观察果实

4、观察鸡卵

5、测量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通过的距离

6、力的作用

7、蜡烛熔化实验

8、初探金属生锈的实验

9、金属与锈

2

实验

一、观察种子怎样长成小苗

实验准备:种子——小苗——大树——果实幻灯片 实验过程:

1、认识种子的多样性。

请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搜集的种子。让学生感受到种子的多样性,教师可以适当指出。

2、观察激发兴趣。

学生观看一个幻灯片:一粒小小的种子逐渐长成参天的大树、结出香甜的果实。

为什么种子如此奇妙?

3

实验

二、观察小苗的生长

实验过程:

1、 课堂指导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小苗逐渐长大将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观察内容。

其次,组织学生讨论观察方法。教材第6页出示的观察方法是用直尺测量小苗的高度,数叶子的数量,用绘图纸(网格纸)测量叶子的大小、宽窄。

最后,提醒大家观察的同时要记录下观察数据。

2、 课后观察、记录

注意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同时栽种一盆小苗,当小苗生长到某一阶段后,教师适时提醒同学观察、记录、交流小苗的生长数据。鼓励学生在其余时间保持自由观察的兴趣。

注意:整理数据的活动可以在小苗生长到一定阶段之后,开花结果之前,结合本单元第3课内容进行教学。

4

实验

三、观察花,观察果实

实验准备:一盆开花的植物、一盆挂满果实的植物等。 实验过程:

1、 花的记录

(1) 生交流第一次发现花蕾的日期,观察并记录花蕾的变化。

(2) 填写种植记录三。

(3) 师:一株植物一生中会开多少朵花? (4) 学生讨论交流,填写种植记录四。

2、 观察果实。

师:植物开花一般会怎么样?我们来观察辣椒果实的生长位置和外形特点。

生观察后交流,并画出辣椒果实。

3、 比较花和果实的数量,并画出花和果实数量统计图。

4、 数种子

师:数一数,一个果实中有多少粒种子?

师指导学生把辣椒切开,为学生准备好镊子、手套、白纸,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数种子,以免伤害学生的皮肤和眼睛。

学生讨论:通过自己的观察数据,想到了什么。

5、 整理我们的植物种植记录

讨论小结:播种、发芽、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收获种子。

5

实验

四、观察鸡卵

实验准备:鸡蛋等 实验过程:

1、明确观察方法及要求。 ①、观察方法

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鸡蛋。首先指导学生利用放大镜观察鸡蛋的外壳;再指导学生把鸡蛋从中间敲碎观察卵壳膜;最后指导学生观察卵白、卵黄和胚盘。

②、观察要求

鸡蛋打碎后要把卵白、卵黄和胚盘放到培养皿里,既注意了教室卫生,又便于观察。

2、学生观察。

教师提示学生要把观察中的发现用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3、指导学生了解鸡蛋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在学生观察记录鸡蛋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教师讲述鸡蛋的结构和功能。

6

实验

五、测量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通过的距离

实验准备:小车、棉线、皮尺、秒表等。 实验过程:

测量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在不同时间通过的距离

1、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⑴、计时、报时(需要什么工具?多久报一次时?今天我们就10秒钟报一次时吧);

⑵、测量距离(用什么工具量距离?小车在运动的时候好不好测量?怎样做既不会影响小车的连续运动,又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呢?(做记号)用什么做记号?做完记号以后再来测量小车到达的位置);

⑶、拉小车; ⑷、做记录

2、演示实验:

⑸、哪个小组先来试试,让小车运动起来,并测量它每运动10秒钟,运动到什么位置。

⑹、大家分一下工吧。 ⑺、学生进行合作测量。

⑻、评价:你们觉得这一小组的做得怎么样?

3、交待实验要求后学生动手实验。

4、师生共同总结交流:

大家来看这些曲线图,你能发现什么吗?(线条都是上扬的) 时间与距离有什么关系呢?(运动时间越长,运动的距离越远)

7

小车每个10秒钟内运动的距离一样吗?(不一样) 哪个时间段运动的距离长一些?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曲线的坡度陡一些 做减法发现每个时间段内通过的距离不同)

一个时间段内小车通过的距离长,这就说明小车在这个时间段内运动的速度快。

8

实验

六、力的作用

实验准备:小铁球,木质斜面(斜面要比较长),条形磁铁;人们生产生活中应用力的图片。

实验过程:

1、体验

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人人都要参与、要有秩序,要明确每一种体验活动的操作方法。

让学生带着思考进行体验:向对方用力时,对方有回应吗?如果有回应,和你用力的方向一样吗?

人与物体可直接感知的力:进行“提水”、“推门”、“掰手腕”等活动。

物体与物体之间须间接感知的力:进行“压海绵”、“用磁铁改变运动小铁球的快慢和方向”等活动。思考:“力使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交流:力对物体可以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先进行组内的交流,然后再组织全班的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帮助他们认识到:提、推、拉、压、吸引都是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大小和方向,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9

实验

七、蜡烛熔化实验

实验准备:蜡烛等。 实验过程:

1、从青铜器的生产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怎样制作一个蜡星星?

2、蜡星星的制模:提示可以用厚纸制作。

3、嘱咐学生注意安全,小心烫伤。

4、学生完成制作。

5、评价总结制作情况。

10

实验

八、初探金属生锈的实验

实验准备:铁丝、细砂纸、吸水纸、小塑料盘、生锈的金属与没有生锈的金属(铜、铁、铝)、图片等。

实验过程:

1、选定一个研究方向

2、设计对比实验

3、实验探究并观察记录(课后)出示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供学生观察验证的一组对比实验(潮湿与干燥)并已经能够看见结果的材料。

4、通过其他途径进一步解决问题 查阅资料:金属生锈的其它原因。

11

实验

九、金属与锈

实验准备:细砂纸、吸水纸、小塑料盘、生锈的金属。

实验过程:

1、对比观察一种金属及金属上的锈并做好记录

指导观察方法:用细砂纸擦铁质部分;比较软硬的办法:刻画,比较刻画后的痕迹深浅。

学生观察后汇报,然后讨论:铁锈还是铁吗?

2、对比观察多种金属及金属上的锈并做好记录

3、初步得出研究结论并据此判断其它物质变化的类型 引导学生得出:锈是某种金属发生了变化后所产生的新物质。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将物质的变化尝试按“是否产生新物质”进行分类,并对前一课的物质变化的例子进行又一次的判断和分类——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例如:蜡烛熔化、热胀冷缩、水的三态变化、剪开布料、木头做成家具、食盐的溶解等都属于形态上的变化(即物理变化);金属生锈、和水泥、泥土烧成砖都会产生新物质(即化学变化)。

第三篇: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1年下期

一、指导思想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实践体验为途径,通过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活动,增强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文明习惯。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性强。从上学期的科学活动情况来看,学生对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但由于学生还有许多对科学课的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以前对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更强了,对“科学”也很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着重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充分展开教学过程,让科学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实在每一课的教学活动之中。

2、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研究,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

体系。

3、适当扩大单元规模,使学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深入研究重要的科学概念。

四、教材分析

四年级《科学》上册由“植物生的秘密”、“多种多样的动物”、“声音”、“信息的传递”、“水的变化”、“搜集信息,让我大开眼界”等几单元组成。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课时安排

1、植物生活的秘密2课时

2、多种多样的动物2课时

3、声音2课时

4、信息的传递2课时

5、水的变化3课时

6、搜集信息,让我大开眼界3课时

7、总复习

4课时

第四篇:湘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我长大了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别来接我》,并能深情地唱出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2、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深情地演唱歌曲《别来接我》。 教学难点

歌曲的衔接及恰当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是四年级的孩子了,很多的事情我们都愿意自己解决,可是也有的孩子有的想法却不敢和家长交流,他们用歌声来向爸爸妈妈倾诉,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播放CAI,学生聆听歌曲《别来接我》。)

二、进入主题

1、交流、讨论

师:你觉得刚才这首歌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歌中的小朋友唱出了对家长的心声,我们来和他们比比,看谁表现得更好,好吗? (播放《别来接我》音乐及画面,学生边看边听自由表现。)

2、学唱旋律

A、学生分别用mu、lu等母音跟琴模唱。 B、学生跟琴轻声识读乐谱。

C、采用比赛的形式,比比谁的读谱能力最强,能识读一乐句也很棒!

3、学唱歌词

A、学生轻声跟唱歌词。

B、以小组形式分乐句自学歌词,再互换学唱。 C、请部分学生当“小老师”带唱或采取一帮一的形式。

4、指导演唱

指导学生用“心”去演唱,以情带声,用最美的歌声表现内心真挚的情感。

(小博士 顿音记号:顿音也叫断音。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奏)得短促而有弹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情感的升华

师:同学们,就要到“三八”妇女节了,你们想对长辈说些什么呢?能将今天所学的歌,采用表演的形式把自己的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行吗?

1、分组排练

(学生分组自由练习,由小组长负责,老师整体调控,分组指导。)

2、综合表演。

A、鼓励学生大胆表演。 B、评价

师:对刚才的表演你有什么感触?如果要让家长肯定的想法,你觉得自己或他人还有什么不足,又该如何改进? (学生自评、互评。) C、拓展引申

a、拓展:平时家长是怎样娇惯你们的?

b、引申: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将如何做才能让长辈放心呢?(学生自由发言,老师作鼓励性、表扬性小结。) c、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我怎样长大》,并从中体验到合唱的乐趣。

2、能认真聆听《幻想飞行》,感受乐曲情绪,并用形体动作或画画的形式将自己的想象展示出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定向

1、动一动

随音乐《春天在哪里》进教室,师生问好。

2、听一听,看一看

小树招手说:小朋友们,你们瞧,我长得多高啊!

(课件播放动画:小树苗长高)

3、演一演、唱一唱

师:(播放《小树长高了》。)小朋友现在分成三组,每组唱一个声部,扮演三个成长段的小树,唱《小树长高了》,演绎一遍小树长高的过程。

师:小树是因为有了“音乐雨露”的灌溉才健康快乐地长大。“音乐雨露”是甜美的,那么你们的声音能不能和“音乐雨露”一样甜美呢?我们来试一试。

二、引导掌握

1、听一听

师:小树想知道自己究竟要怎样才能长大,于是就问“蓝天伯伯”。 (课件展示:小树和蓝天的对话情景,同时播放歌曲《我怎样长大》。)

2、哼一哼

师:我们如果学会唱这首歌,就知道小树是怎样长大的了。我们一起来,随着音乐用“啦”唱一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吧。 (学生随旋律用“啦”跟唱第一部分。)

A、三拍子节拍:引导学生随三拍子律动摇摆,像是随风儿飘动的小树。

B、每句句尾五拍、六拍长音:引导学生将长音唱成树叶随风摇曳所发出的声音。

3、奏一奏

师: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二声部合唱,大家随琴轻轻唱一唱高声部。 师:低声部旋律也很优美,希望你们能使出自己的乐器----竖笛或口琴,用它们来吹一吹旋律。

(课件播放音乐,老师用电子琴,学生用竖笛或口琴跟奏。)

4、合一合

师:下面将你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唱高声部,一部分吹奏低声部,大家一起合作表演,好吗?

师:有没有同学可以把乐器吹奏的旋律唱出来呢?让我们来试一试把高低声部一起唱出来。

5、唱一唱

A、老师指导唱曲谱。 B、学生从头至尾唱曲谱。 C、学生填词跟琴演唱。

第四课时

一、听赏表现

1、说一说、听一听

师:小树不怕风不怕雨健健康康地长大了,那你们呢?想不想和小树一样长得高高大大的?

师:你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长大了,带着幻想去飞行,让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望吧。

2、画一画、演一演 (学生随音乐表现)

师:你们边听音乐,边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把长大后的美好愿望告诉大家,可以用画的方式,也可用动作造型来表现,看看你们中间有哪些“未来之星”。

四、评价总结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唱歌曲,还认识了班上这么多的“未来之星”,收获真不少。

第二单元 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感受春的音乐形象,

体验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轻松愉快地与他人合作演唱二声部歌曲《春风》,用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能收集有关春天的歌曲和诗歌,并积极参与活动《春天歌会》,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用甜美自然的声音轻松愉快地与他人合作演唱二声部歌曲《春风》。 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找春天

1、春景图

导语:当严寒的冬天离开我们,银装素裹的世界悄悄换上绿装。看,冰雪消融,柳树的枝条吐着嫩芽,轻轻摇摆,花朵含苞待放,小草也从泥土中探出了小脑袋,小鸟正舒展着翅膀,高兴地在天空翱翔。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呀!在这充满朝气的春天里,我们的春天歌会正式拉开帷幕!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CAI展示: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课件展示:春天的歌、春天的诗

导语: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春天的歌曲?来,唱一唱。

3、唱一唱

4、读一读

小组朗诵后,学生自由朗读。

二、听赏感受---听春天

1、初听《春》

(课件播放《春》第一乐章。)

导语:许多歌曲和诗歌都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在下面这段音乐中你能听到春天的声音吗?(感受乐曲情绪,并展开想象。)

2、了解乐曲背景与作者生平 A、诗歌

(春天来了,鸟儿歌唱,无限欣喜,迎接春光。泉水淙淙,微风习习,好似喃喃细语。天空乌云笼罩,电闪雷鸣来把春报,转瞬间风停雨止,鸟儿重又歌唱。)

B、教师结合课件介绍作者及小提琴套曲《四季》

3、复听《春》

讨论:乐曲中用的主要乐器是什么?模仿了什么的叫声?

4、随乐哼唱

三、歌曲表现---唱春天

1、春风的歌(学习歌曲

1、2乐句) A、听春风 B、学春风 C、唱春风 提出声音要求

2、小树、溪水和花儿的歌(学唱

3、4乐句)

导语:春风高兴地跑来了,小树、溪水和花儿都欢迎它的到来。你们

听,它们是怎样表示欢迎的? ①、听一听 ②、学一学

请学生学学小树、溪水和花儿欢迎春风的样子。感受音乐形象。 ③、唱一唱

3、春天的问候(学唱高声部) A、教师范唱歌曲最后一乐句。 B、学唱歌曲高声部。 C、师生合作演唱声部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听赏了维瓦尔第《四季》中的《春》,学会了《春风》这首歌,从中领略了春的绚丽、春的生机、春的豪情,愿我们每一位同学在这美好的春天里都有一份新的收获、新的喜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歌曲《春晓》,并有感情地演唱。

2、能够用朗诵、演唱、配画来表现《春晓》的情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教学。

2、演唱歌曲《春风》。

3、让学生回忆以前所熟悉的诗歌。

二、赏析

1、想一想这幅画面最象哪首诗的意境? (课件展示画面。)

2、说一说不同的意见。

3、提问:诗中的“晓”是什么意思?

4、吟诵

(个别学生、全班、老师)。

三、学习歌曲

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 (观察老师的演唱表情。)

2、教师带唱一遍。

3、学生跟琴用lu轻声哼唱。

4、师生接唱。

5、情绪处理

(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很自然地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朗诵跟合唱速度一致。)

四、起舞作画

1、以《春》为题,以绘画或自己喜爱的的方式表现诗歌的情感。

2、教师巡回指导。

(课件展示《春晓》的音乐。)

3、评价

(分组互相看,说说自己画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最喜欢这张画的哪一点……)

五、小结

老师小结,评奖,在乐曲中结束新课。

第三单元 草原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附点八分音符,能在《小马跑来了》的活动中采用各种身势动作正确地进行节奏表现。

2、能学会《大雁湖》,并随音乐吹奏《大雁湖》。 教学重点

1、演唱《大雁湖》,吹奏《大雁湖》。

2、学习附点八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

师:同学们,让我们唱着歌儿进教室吧。

(引导学生随着《我是草原小骑手》边唱边拍手进教室,在座位上站好。)

师:来跟着老师动一动。

2、师生问好

二、导学铺垫:游戏“我跳你猜”

师:同学们,从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和咱们律动时的动作中,知道咱们今天这节音乐课将要走进哪个民族吗?对于蒙古族,你们了解多少呢?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师:既然大家对蒙古族了解这么多,我们来玩一个“我跳你猜”的游戏。老师跳一个蒙古族舞蹈动作,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如果能跟着老师学一学,那就更好了。 A、“挤奶”动作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在蒙古族的舞蹈中会出现挤奶的动作呢? (课件展示草原上牛羊满地的风景,老师随风光片介绍。) B、“抖肩”动作 C、“雄鹰展翅”动作 D、“骑马”的动作

三、新课教学

1、节奏活动《小马跑来了》 A、小马跑来了(初听与模击节奏)

师:蒙古族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在马背上生活,马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好伙伴,在每年的那达慕大会上,都有赛马的项目,瞧,有三匹小马过来了

(课件展示:三匹小马分别拖着三条节奏出现。) 第一匹: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第二匹: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第三匹: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B、认识附点八分节奏 C、节奏练习

2、歌曲《大雁湖》 A、初听歌曲

师:刚才草原牧民用歌声表达了他们对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这儿有一群小牧民也唱起了他们自己的歌。 (全班同学聆听《大雁湖》。) B、读谱 C、跟唱

3、吹奏《大雁湖》

四、总结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歌乐声中,老师再一次感受到了蒙古族文化的美丽。让我们在这动听的音乐中结束这堂愉快的音乐课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学会演唱《可爱的羊群》这首歌曲。

2、能学会跳简单的筷子舞,并随乐表演舞蹈。

3、能认真听赏《牧歌》,感受草原的宽广与美丽。 教学重点

从听《牧歌》、唱《可爱的羊群》、跳筷子舞这三个内容中感受草原美丽的景象。 教学难点

学跳筷子舞 教学过程

一、清晨的草原

1、听赏《牧歌》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段音乐,想象一下你到了哪里? A、初听第一段(感受基本情绪和意境)

师:你觉得刚才的音乐美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呢?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请同学们说说聆听音乐的感受。) B、复听全曲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其中的一个乐段,现在我们来完整地听赏一遍。如果你觉得它很美,就随着音乐动一动。另外,这个乐段一共被重复

了三次,如果你能记住它,能否在它第三次出现时用噜轻轻地跟着它哼哼。

(全班聆听全曲,教师引导学生随乐律动,并在第三乐段时轻声哼唱主旋律。)

C、视唱主旋律,介绍《牧歌》

师:这是草原牧民用歌声来描绘的美丽的草原,所以这首歌曲就叫《牧歌》,是根据内蒙古长调民歌改编的无伴奏合唱。让我们再唱一唱它的主题吧。

2、读谱唱歌 A、模唱

师:刚才的无伴奏合唱展现了草原美丽的景色,那么现在我们也来用美妙的声音表现清晨的草原,首先请大家听一听这段旋律,然后再用“噜”来模唱。 B、识读乐谱

(课件展示《可爱的羊群》的乐谱。) C、为音乐配画

二、欢腾的草原

1、用筷子为歌曲伴奏

师:为了加强这种欢快的感觉,让我们用筷子为《可爱的羊群》伴奏好吗?

师:刚才跟着老师用筷子伴奏的时候,除了筷子互相敲击之外,老师还敲击了身体的哪些部位?

2、介绍筷子舞及蒙古族的其他舞蹈

师:刚才你们随老师敲击身体的不同部位和进行身体韵律的变化,是不是使我们的动作具有了舞蹈的韵味?其实,老师带大家跳的就是蒙古族人民非常喜爱的筷子舞中的典型动作。

师:蒙古族人民不仅能骑马射箭,而且能歌善舞,他们的传统舞蹈有安代舞、顶碗舞和筷子舞。今天我们就来跳一跳蒙古族人民特别喜爱的筷子舞吧。

(老师随《可爱的羊群》音乐范跳。)

师:这些动作你们熟悉吗?其实,我们只要把上节课“我跳你猜”环节中学到的动作和我们刚才敲击筷子的动作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筷子舞。

(师生一起随乐跳筷子舞。)

3、表演筷子舞

三、总结

师:照耀大地一天,太阳要回家了。忙碌了一天牧民们也要回家了,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唱起歌跳起舞,踏着夕阳回家吧。

第四单元 大海摇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轻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海娃的歌》,并能在身势造型《海娃的歌》中担任一个角色,配合歌曲进行表演。

2、能安静地听赏《大海和辛巴特的船》,养成聆听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用明亮、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海娃的歌》,并在身势造型《海娃的歌》中担任一个角色,结合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清晨欢乐的海-----学习歌曲《海娃的歌》

1、听音乐,玩游戏,学习歌曲旋律 A、音乐游戏----抓尾巴

师生在《海娃的歌》的旋律中进行游戏。 B、音乐游戏----浪花飞起来 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音乐游戏。 C、模唱旋律

师:你能学着海风轻轻地唱一唱吗?请用“噜”模唱。 老师启发学生用其他声音来模唱。 学生探索用不同的声音模唱歌曲旋律。

2、学习《海娃的歌》的歌词 A、聆听范唱

(课件播放《海娃的歌》的音乐,组织学生安静地聆听。) B、试唱歌词

师:你能试着唱一唱歌词吗?不会也没关系,将不会唱的乐句记下来,大家互相帮助。

(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随着音乐轻声唱歌词。)

3、创编身势造型《海娃的歌》 A、讨论造型方案 B、各组进行身势表现 C、身势表演

二、深夜神秘的海----《大海和辛巴特的船》

1、介绍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的背景,了解主题音乐。

2、认识“辛巴特”其人,听赏《大海和辛巴特的船》。

师:夜深了,海面上泛起阵阵波光。你们听,多美的音乐呀! (老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初步聆听乐曲《大海和辛巴特的船》。

三、课堂小结

师:音乐中的大自然是美丽多变的,时而欢快,时而宁静,时而又神秘莫测。我们学会了演唱并表演了《海娃的歌》,也聆听了《大海和辛巴特的船》的美妙音乐。只要你细心,你就能用音乐表现身边的一切。下课。

(课件播放《大海和辛巴特的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大海摇篮》,能随音乐哼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并结合音乐游戏表达自己的感受。

2、积极参加“破译密码”的音乐活动,能准确找到每个乐句的结束音。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玩游戏

游戏说明:将P21三条旋律分别制作在形状为海洋动物的卡片上,但每个乐句都缺少终止音,学生听着,边哼唱边选择正确的终止音填在卡片上,形成完整的乐句。 补充练习:

A、6 3 3 1 | 2 3 6 | 6 2 1 5 | ( )- || B、5 6 5 3 2 | 1 1 2 | 1 3 2 | 1 6 1 2 1 | ( ) - || C、3543 3543 |5 2 2 | 2432 2 432 | 3 1 ( ) ||

二、复习《海娃的歌》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听赏与跟唱《大海摇篮》

师:风轻轻地吹来,欢乐的海渐渐平静下来,海面就像摇篮一样轻轻地、静静地摇。我们一起来做“大海摇篮”的音乐游戏吧。

1、老师带领学生在音乐中作听赏游戏----“大海摇篮”。

2、学生在《大海摇篮》的音乐中,和他人配合玩听赏游戏。 游戏说明:将学生分成海浪、小船组,在舒缓的歌曲声中,表现海浪轻轻翻动,小船轻轻穿梭在大海上,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小船也在海面上高低起伏,变化动作。让学生在音乐游戏中玩一玩,感受音乐情绪的不同。

3、跟唱《大海摇篮》

引导学生通过与《海娃的歌》的比较、分析,体验到《大海摇篮》所表现的那种恬静的美、深情的美、演唱音色的柔美。

四、课堂小结

第五单元 音乐家舒伯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听故事的活动中,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能认真听赏钢琴独奏曲《军队进行曲》,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情绪;能在听赏音乐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积极参与表现。

3、能用柔美的声音深情地学会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馨、

甜美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

学生随着《军队进行曲》的音乐在教室律动。

师:在欧洲,有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你们知道是什么地方?维也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CAI,教师随画面介绍。)

二、观看连环画-----《少年舒伯特》

1、导入

师:在维也纳,诞生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等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众多音乐家中的一个,他就是著名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2、学生观看连环画 A、看一看 B、说一说

师:看了这段连环画后,你了解了舒伯特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小结:

三、听赏乐曲-----《军队进行曲》

1、导入

师:刚才我们了解到,舒伯特一生创作了998部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都来源于生活。一次,他看到家乡凯旋归来的军队后,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非常好听的作品。下面,请大家来听一听其中的一段。

21

2、听赏第一乐段

(课件播放《军队进行曲》第一乐段。) 师:听了这段音乐后,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解放军、士兵等。)

师:大家觉得这段音乐的节奏感和情绪是怎样的? (课件展示:节奏鲜明 情绪是雄壮有力的) 师:让我们用“嘣”唱唱主题音乐。

3、听赏第二乐段

师:让我们接着往下听,听一听这段音乐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课件展示乐曲第二乐段。)

师:你觉得这段音乐与前面那段音乐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课件展示B===音乐情绪===热情的) 师:请大家一边唱一边随着音乐挥挥手。 (课件展示B段主题乐谱。)

4、听赏再现乐段

(学生选择适当的方式参与表现。)

5、听赏全曲,参与表现

师:下面请大家完整地将整首乐曲听一遍,请你随着音乐的变化选择适当的动作进行表现。

师:这首乐曲一共有三个乐段,其中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重复,这样的乐曲结构我们称它为带再现的三段体。

6、总结

22

师:这首乐曲就是舒伯特创作的《军队进行曲》。乐曲描写的是士兵在行进中的雄姿和人们在街头欢迎凯旋而归的士兵的热闹场面。)

第二课时

一、学唱歌曲----《摇篮曲》

1、讲述故事

师:舒伯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但他的一生在贫穷中度过,他整天吃不饱,穿不暖。有一天,又冷又饿的舒伯特已身无分文,他不得已走进了一家饭馆,静静地坐在饭桌前,拿起了一份报纸看了起来……他看到了报纸上的一首诗,感动得热泪盈眶。(老师深情地朗读第一段歌词。)

2、学唱歌曲 A、体会歌词 B、朗读歌词

(课件播放《摇篮曲》伴奏做背景音乐,师生共同有感情地朗读。) C、教师弹奏范唱歌曲,学生感受歌曲意境。 D、学生哼唱旋律 请大家划拍哼唱旋律。 E、比较演唱,解决难点依音

23

F、演唱歌曲,体验角色

师:让我们一起学着妈妈的样子,一边摇着摇篮,一边用温柔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二、歌曲之王----舒伯特

1、其他歌曲介绍

师:大家知道吗?舒伯特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600多首歌曲。他创作的歌曲既继承了前人的艺术成果,又把歌曲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所以,人们把舒伯特称为“歌曲之王”。让我们来听一听他最具代表性的几首歌曲。

(课件展示其他歌曲画面及音乐主题。)

2、音乐家小卡片

师:虽然舒伯特1828年就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六下的音乐却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人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音乐家小卡片”,让我们用小卡片的方式记住舒伯特,记住他的作品。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地填写,好好地保存。下课。 (课件播放《小夜曲》,学生随音乐领取音乐小卡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鳟鱼》、《鳟鱼五重奏》,了解其音乐形象,体验、辨

24

别音乐情绪的转变,并能积极参与表现。

2、能认真聆听《幻想飞行》,感受乐曲情绪,并用形体动作或画画的形式将自己的想象展示出来。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听赏《鳟鱼》

1、初听与思考

(学生聆听《鳟鱼》,并思考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和意境。)

2、交流与归纳

A、学生交流对歌曲的理解。 提问:歌曲中出现了几个角色? 歌曲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B、老师小结:《鳟鱼》是舒伯特写的一首富于戏剧性的艺术歌曲,创作于1817年。当时他才20岁。歌词取材于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他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欺诈,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恨,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3、复听全曲

师:请大家再听一遍,听一听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情绪变化。

4、再听全曲

(边听音乐边表演《鳟鱼》。)

三、听赏《鳟鱼五重奏》

25

师:舒伯特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1819年,舒伯特创作了《A大调钢琴五重奏》,因为该曲的第四乐章是根据歌曲《鳟鱼》写成的,所以又叫《鳟鱼五重奏》,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播放音乐《鳟鱼五重奏》,学生聆听。)

四、评价总结

师:今天,我们大家再一次感受了舒伯特音乐的魅力,收获真不少,同学们也可以利用因特网去查询更多有关舒伯特的作品,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第六单元 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可爱的家》,并能与他人一起用深情、和谐的声音合唱这首歌曲。

2、能认真听赏萨克斯独奏曲《回家》,感受乐曲蕴含的对家的眷恋之情,初步了解萨克斯管的音色特点。

3、在一系列音乐活动中,能大胆尝试与同学合作,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

一、听赏《回家》

26

1、学生听歌曲《可爱的家》进教室。

2、初听《回家》片断

师:同学们,请你们先听一段音乐。

(课件播放萨克斯曲《回家》片断及相关画面。

师:介绍萨克斯。萨克斯属于西洋木管乐器,它的音色柔和优美,表现力极为丰富,被称为“迷人的乐器”。谁能模仿一下萨克斯的动作吗?

(随音乐模仿吹奏萨克斯的动作。)

师:听到这首深情、悠扬的曲子,你有什么感受?这是一首著名的萨克斯独奏曲《回家》。你们能记住其中的1--2句了吗?能不能哼唱一下?

(随音乐轻声哼唱主题旋律。)

3、复听《回家》

师:让我们再听一遍,跟着音乐一起来哼一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唱《可爱的家》的旋律

过渡语:老师和同学们一样,也想和回家了。让我们踏着这条音乐之路一起回家吧。

27

(课件播放旋律。)

1、学唱齐唱部分旋律 A、学生听一遍旋律。 B、随琴声唱一遍旋律。 C、跟音乐一起唱一遍旋律。

2、学唱合唱部分旋律 A、聆听合唱部分 B、再次聆听 C、分组自由学习旋律 D、合唱旋律

三、学唱歌词

1、整体听赏 (播放歌曲。)

2、读歌词

A、学生听歌曲后说出歌词,并读一遍。 B、师生一起深情地读四句歌词。 C、随音乐完整地再读一遍歌词。

3、唱歌词

A、分组学唱高、低声部歌词。 B、高声部同学练唱,低声部同学倾听。 C、低声部同学练唱,高声部同学倾听。 D、合唱歌词

28

4、歌曲情绪处理

A、完整合唱歌曲,老师及时指导评价,表扬鼓励。 B、老师指挥,再次合唱歌曲。

四、评价总结

(课件播放《可爱的家》作为背景音乐。)

1、说说自己的家

2、珍惜家庭之爱

师:说到自己的家,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回去,我们都有一个小家庭,在学校里,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大家庭。无论在哪里,人与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互相关心,都要珍惜这份家庭之爱,让我们从小就学会关爱家人,关爱他人!

(学生唱着《可爱的家》离开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和同学一起用独唱和伴唱的形式跟唱《鲁冰花》,感受歌中蕴含的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2、能与同学合作进行“对暗号进家门”的节奏游戏,并从中体验到快乐。

3、结合音乐意境参与“我的家”的表现活动。

29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每天上完课都要回家。有一天你忘带钥匙了,幸运的是家里有人,回想一下,你是怎么敲门或喊门的?

(课件播放家的情景画面。)

二、对暗号进家门

1、挑选节奏感比较好的学生上台表演。

2、在黑板上记录学生进家门的“暗号”

3、出示丁丁家的情境画及进家门的“暗号”:(节奏谱) X X X | X X X | X X X X X | X 0 ||

4、把学生分为儿女组、父母组、爷爷奶奶组进行节奏游戏。

三、听赏与跟唱

1、播放影片《鲁冰花》片断。

(让学生边听边看,了解歌曲的大致内容及背景。)

2、讨论:

A、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B、运用了哪几种声乐演唱形式?

3、随乐跟唱歌曲的童声伴唱部分。

4、分组创设场景参与表现。

四、活动“我的家”

师: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引导不知道父母生日的同学回家询问并记住,以增进家庭感情。)

30

第七单元 江南小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上波音和下波音,并能在歌曲演唱中准确运用。

2、能用抒情、柔美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教学重难点

感受江南小曲的风格,能声情并茂地演唱《茉莉花》。 教学过程

一、走近江南

1、导入

师:吟诵《忆江南》。

2、交流

学生谈谈所了解的江南。

3、揭题

师:今天让我们去感受委婉动听的江南音乐吧。(板书:江南小曲)

二、游历江南

1、田间跟唱

师:同学们,现在正是插秧季节,你们看,不少人正在愉快地劳动,嘴里还唱着秧田歌。让我们去听听吧。 (课件播放《拔根芦柴花》的音乐。)

A、听赏与感受

学生听赏《拔根芦柴花》的范唱音乐,然后老师范唱不带波音的《拔

31

根芦柴花》,让学生说说这两种演唱的不同之处,体会波音的妙处。 B、认识波音记号

师:江南的小曲如同江南的山水一样柔美、婉转,人们给音乐加上不同的装饰音来表达他们细腻的情感。在这首秧田歌里,波音的运用增添了乐曲欢快的情绪,更好地表达了劳动的欢乐。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a、学习波音的名称、记法、演唱演奏方法===用口哨吹一吹 b、再次播放《拔根芦柴花》,让学生聆听,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完成教材上的练习。 c、跟唱

2、庭院咏花

师:江南的花多、花美早已闻名天下,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多〉中公主的主题音乐就取材于中国的一种以花命名的江南小曲,你知道这种花的名称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到苏州的庭院中去观赏茉莉花吧。 A、赏花

(伴随着优美的《茉莉花》背景音乐,展示一朵朵洁白的茉莉花,让学生观赏,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茉莉花。 B、咏花

师:茉莉花以它独特的芬芳美丽和朴实无华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的不同地域都流传着不同曲调的《茉莉花》。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是江苏民歌《茉莉花》,请大家欣赏。

32

提问:这首歌是用什么声音和情绪来演唱的?

(课件展示:柔美、抒情的声音; 喜爱、赞美的情绪演唱;) a、学唱

用闻花香时吸气的感觉随琴哼唱旋律。

学生自主划拍视唱旋律,找出难点,师生突破,然后跟琴依谱唱词两遍。

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绪来演唱,才能把歌曲表现得更完善? 老师归纳

全班声情并茂地把歌曲完整地演唱两遍。 C、拓展

师:我国还有很多地方有题为《茉莉花》的民歌,学会了江苏的《茉莉花》后,我们再来听听《东西南北茉莉花》,请同学们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听赏《东西南北茉莉花》,请学生在听到有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部分轻声跟唱。

老师小结:同样是赞美茉莉花,但由于我国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性格、习俗的不同,因此在音乐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南方音乐柔美清秀;北方音乐热情高亢。这正是我国民歌的地域性特点。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江南小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奇葩,它那抒情、委婉、细腻流畅的特点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以后,老师将带大家去更多

33

地方,去感受风格各异的民族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和同学合作,自主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并能随《采茶舞曲》的音乐跳一跳。

2、能积极参与听赏古筝独奏《茉莉芬芳》的活动,再一次感受江南小曲抒情、委婉、流畅细腻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江南的美景甜歌,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享受江南。

二、听赏《茉莉芬芳》

1、聆听古筝独奏曲----《茉莉芬芳》 (课件展示茉莉花盛开的江南美景。)

2、说一说

A、听到乐曲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B、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

C、让熟悉古筝的学生说说古筝的音色特点,介绍演奏古筝的姿势,并学一学。

34

3、动一动(主题欣赏) (引导学生创设场景参与表现。)

A、随乐曲动一动,想象自己正在美丽如画的湖畔一边演奏古筝,一边欣赏美景。

B、想象自己坐在西湖的游船上欣赏着江南美景。 C、随乐哼唱主题音乐并参与表现。

三、听赏《采茶舞曲》、活动《采茶舞》

1、情境导入

师:作为一个江南人每天都在这种美景中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而当漫山遍野都长满翠绿的新茶时,江南的人们会做什么呢?美丽的江南又将出现怎样的场景呢?让我们去看看吧。

2、听赏《采茶舞曲》

A、引导学生说出乐曲的情绪以及采茶时的热闹场面。 (课件展示:采茶场景)

B、随乐曲,试着模仿课件中采茶动作表现乐曲中的情境。

3、活动“采茶舞”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江南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还加入了他们采茶的队伍。其实采茶是很讲究手法的,手法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到茶叶的质量。让我们来学一学他们采茶时的动作吧。 A、试着学一学“采茶舞”的动作。 B、随乐曲跳一跳“采茶舞”。 C、编一编、演一演、评一评

35

(引导学生自主分组创设采茶的场景。)

4、全体学生齐跳“采茶舞”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聆听了江南小曲茉莉芬芳,还在听赏采茶舞曲的同时,加入了采茶的队伍,跳了“采茶舞”,又再一次共同领略了江南的美景,感受了江南人民采茶时的热闹场面,收获可不少。

走进江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轻快优美的演唱《茉莉花》。

2、在听赏与跟唱歌曲的过程中,能自信的跟唱歌曲,并能唱准波音记号,积极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重点:学唱《茉莉花》与听赏跟唱《拔根芦柴花》。 教学难点:唱准波音记号。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电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伴着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的音乐,师生一起做拔芦柴花的动作进教室。

36

二、引导掌握

(一)说江南看江南

师:老师在课前请同学们分组去查找收集与江南有关的一些资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同学们劳动的成果,各小组亮出你们的自信吧。 分组指名回答 第一组 江南的风俗 第二组 江南的名胜 第三组 江南的特产 第四组 江南的音乐 CAI相机展示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完成资料的收集和查找。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表现自我,还能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个性品质及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获取多元文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讲述、展示自己了解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信、大方的表达和表现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江南探究欲望的目的。

(二)唱江南

跟赏与听唱《拔根芦柴花》

师:各组同学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江南的知识,让我们大开眼界。的确,江南是个人杰地灵地方,江南人民是那样柔婉、细腻。现在,让我们来感受江南人民劳动的景象吧。 学生欣赏江苏北部地区人民拔芦柴花的情景。

37

(课件播放歌曲MTV《拔根芦柴花》,普通话版。学生跟赏歌曲一遍。) 说一说,做一做

师:刚才大屏幕上的江南人民在干什么? 指名回答。

师:谁来模仿人们劳动的样子?你能唱一唱其中的某一句歌词吗?解释芦柴花。

请2─3名学生回答。

师:刚才的这首江苏民歌叫《拔根芦柴花》 (课件出示歌单)

3、找一找,唱一唱

师:仔细看曲谱,有你不明白的知识吗? (学生看曲谱,指名回答。)

师:让我们请出知识渊博的小博士吧。 (出示课件,了解上波音、下波音。) 师:让我们来唱一唱带有波音记号的乐句。 (学生跟音乐唱2遍,难点的地方带唱几遍。) 师:假如我们不带上波音记号,会是怎样一种效果呢?

(让学生通过比较。再次体验波音记号,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

4、听一听,演一演

聆听用江苏方言演唱的《拔根芦柴花》。

师:刚才的歌曲是用江苏方言唱的,你听懂了吗?能唱一唱吗? 学生用方言跟唱《拔根芦柴花》,并进行参与表现。

38

(可用各种方言唱、用手势动作表现、分组展示等。)

设计意图:《拔根芦柴花》是一首节奏欢快、旋律优美的歌曲。它能引起学生不由自主地用身体活动去感应音乐,获取音乐带来的快乐。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自己对歌曲进行直观的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学生为主,提供一个舞台参与活动的表演,让学生唱得开心,演得投入,在轻松愉快热闹的课堂气氛中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创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表现自我,还能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个性品质,加深记忆。

第二课时

学唱歌曲《茉莉花》

1、导入

劳动的歌声刚落,这边的又传来了咏花的歌声,你听…… (课件播放MTV《茉莉花》)

2、哼唱歌曲

师:歌中唱的是什么花?你也想歌唱茉莉花吗? (指学生回答,跟音乐哼唱)

3、歌曲表现

A、你觉得这首歌的情绪怎样?

39

(指名回答)

B、你怎样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尽量让学生多说,多参与。) C、有感情地演唱《茉莉花》。

设计意图:利用音像,创设一个美的情境,感受景美歌美的意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强烈的学歌欲望。歌曲表现环节,让学生自己通过感受,说出表现方法,从而让学生能用柔和、圆润的声音演唱《茉莉花》。

(三)赞江南

师:我们看了江南的景,欣赏了江南的音乐,也唱起了江南的歌,现在你对江南有什么话说吗? (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和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课堂小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音乐宝库中的一颗奇葩。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去发现更多的民族知识。下课。

40

第八单元 月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地听赏乐曲《彩云追月》,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月夜之美,能背唱音乐主题。

2、能用明亮的声音、欢快的情绪学会演唱《萤火虫》,体验在月夜玩耍的乐趣,并在演唱过程中认识下滑音,能正确地运用在演唱中。 教学过程

一、优美的月夜----听赏乐曲《彩云追月》

师: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做,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同学们,你们喜欢月光皎洁的夜晚吗?下面请你们先听一首描绘月夜的乐曲,再回答老师好吗?

1、听赏

(课件展示音乐,学生聆听乐曲《彩云追月》,想象画面。)

2、赏析 A、介绍

课件展示:《彩云追月是表现月夜美景的中国乐曲。 B、听赏

让学生边听边看,并说一说乐曲表现的情境。 C、讨论

师:你们通过刚才的听赏,觉得月夜之景美不美呢?你们喜欢月夜吗?

41

3、演唱 A、导入

师:你们都说月夜很美,也很喜欢月夜,那我们就来唱一唱《彩云追月》的音乐主题,表现月夜之美吧。 B、视唱

课件展示:音乐主题乐谱,教师弹奏音乐主题。

二、欢乐的月夜----演唱歌曲《萤火虫》

1、导入

师:月夜是美丽的,我想,在这样的夜晚玩耍,感觉一定不错,而且还会有一群会发光的小精灵陪伴我们呢,那将是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呀。 猜谜===揭谜

2、听赏 A、听赏

(课件播放《萤火虫》。) B、讨论

师: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们感到歌曲的情绪怎样?

3、学唱歌曲 A、弹奏歌曲旋律 B、提示与思考

师:在默唱曲谱中你们遇到了休止符和新的音乐记号了吗?这些音乐符号在乐曲中起了什么作用?请同学们思考。

42

C、发现与探讨 学习下滑音记号 D、小结

下滑音表现了小朋友在月夜赶路回家时,一脚深一脚浅的情形,休止符表现的是萤火虫在夜晚飞来飞去,一闪一闪,时亮时灭的情景。 E、带唱旋律 F、师生接唱歌词 G、启发与想象 H、指导表演

三、静谧的月夜

师:月夜不但美丽有趣,而且还那么的神秘,令人向往,真想登上月球去探个究竟。

(课件播放音乐《小白船》,学生边休息,边聆听。)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聆听了乐曲《彩云追月》,演唱了《萤火虫》,收获真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和同学合作读谱演唱《小白船》。

2、能积极参与唱一唱歌曲《月亮》的活动,想象夜空中美好的情境。

43

教学重点

读谱演唱《小白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下月球。

(课件播放现代人登上月球的画面。)

二、唱一唱

1、静听歌曲《月亮》。

2、老师弹奏歌曲旋律。

3、随乐演唱

(引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来表现一月亮升起的感觉。)

三、读谱唱歌《小白船》

1、情境导入

师:有这样一个传说叫《嫦娥奔月》,嫦娥偷吃了仙丹以后,随着云儿飞到天上,看到蓝蓝的天空里,有个象小白船一样的月亮,,月宫桂花树下一只白兔在玩耍,她飘呀飘呀,度过银河水,走向云彩国,前面就是闪着金光的灯塔。

(老师讲述的时候随机展示画面,最后音量放大。)

2、听一听 A、听旋律的感受 歌曲有什么特点? 抓住旋律特点再次聆听。

44

B、随乐曲哼唱旋律。

3、唱一唱

A、随琴填词哼唱。 B、随琴演唱。 C、有感情地演唱。

四、课堂小结

第九单元 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情感、速度、力度和表情学会演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2、能够和同学合作完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简单表演。

3、能积极参加以上音乐活动,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

一、情感激发

学生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中进教室,像参观革命纪念馆一样,安静有序地绕教室一圈。

(课件展示五星红旗、红军帽、红缨枪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呢?你们了解红缨

45

枪吗?

二、歌曲学习 将歌曲进行分段处理 第一段:叙述性段落

1、听音乐故事

师:十一岁的王二小每天都和小伙伴在山上放牛,可是有一天…… (课件播放歌曲第一乐段。)

2、说一说

师:歌曲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怎样来唱的呢?

3、学一学 A、模仿演唱 B、学唱歌谱

(用“lu”哼唱全曲----用唱名视唱全曲----突破难点)

4、唱一唱

第二、第三段:故事起因

1、师生探究,讲故事

师:二小到哪儿去了?在熟悉的音乐中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同伴是怎么说的。

(课件播放故事发展情况:敌人扫荡村庄,二小被抓。背景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

师:故事发展到这里,情况危不危急?如果你在场的话,会是什么心情呢?

46

2、唱一唱,比一比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唱呢?

(学生分成几组,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再选择合适的方式演唱。) 第四段:二小机智斗敌人

1、剧情设想

师:二小被抓,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你是王二小,被敌人抓住要你带路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2、歌曲学习 A、说情节

B、身势创作,激发情绪

3、歌曲表演 A、表演设计 B、表演故事

4、唱一唱 第五段:二小牺牲

1、激发情感

2、进一步激发感情

3、唱一唱 第六段:怀念二小

1、朗诵动情

(课件播放音乐,老师朗诵旁白。)

2、跟唱歌曲

47

3、完整地演唱全曲

第二课时

三、歌曲表演

师:二小的故事讲完了。现在我的心情很激动,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也一样。歌曲有五个段落,现在我们分成五个小组,每个设计表演一个段落,看看谁能把王二小的英雄事迹表现得好。 学生分组设计并完整地表演歌曲。

四、课堂拓展 (课件展示画面。)

师:其实在我们新中国成长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有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有被烈火烧死的邱少云、还有誓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等,他们都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五、缅怀英烈,结束全课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不仅有抗战时期的红缨枪、红军帽,还有和平年代的红领巾,作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让我们用队礼向英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48

第十单元 地球歌

教学目标

1、能与同学一起,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手拉手,地球村》,表达小朋友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并选择打击乐器和节奏为合唱伴奏。

2、能意识到地球的环境危机;在听赏《天鹅》的活动进一步感受“地球的美”,更加热爱地球,自觉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地球的灾难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段。

1、看

(课件展示龙卷风、洪水、冰川等给地球带来的毁灭。)

2、谈

师:谈看完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地球的灾难。

3、想

二、保护地球

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面对这些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难道在此等待灾难的到来吗?不,我们决不能看到自己温馨的家遭到破坏,保护地球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让我们齐心协力保护地球。

1、说出我们的愿望(歌词教学) (说 编 念)

49

2、歌唱我们的愿望(二声部学习) (听 奏 唱 编 唱) 唱第二声部:A、跟琴分组视唱

B、全班同学在二声部音乐里找到自己的声部演唱。

C、用la跟琴演唱两声部,要求用高位置演唱。

3、实现我们的愿望(歌唱全曲) A、聆听全曲 B、哼唱全曲 C、演唱全曲

三、美丽的地球村

师:有了同学们的帮助,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小天鹅活过来了,请听,它在悠然自得地游泳呢。

1、初听《天鹅》

学生闭目聆听音乐,想象天鹅悠然自得的神态,感受大提琴柔和的音色。

2、知识讲解

对照课件展示的大提琴图,认识大提琴的结构。

3、哼唱《天鹅》

4、表演《天鹅》

四、心中美丽的地球村

师:同学们,地球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它,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相信,在同学们的保护下,我们

50

第五篇:湘教版四年级美术窗口教案

第七课窗口

课型:绘制课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

3、情感目标: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 教学难点: 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 教具准备:课本、绘画材料

教学方法:讨论法、活动、总结、讲解、指导、启发与鼓励等。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程:

1、展示窗口图片,了解窗的作用。

2、揭示课题——《窗口》

3、认识不同时期的窗户形式,了解窗的历史。

二授新课:

自主探究

1、你家的窗户是什么样的?透过窗口可以看到什么?你喜欢自己家的窗户吗?为什么?

2、展示欣赏造型多变、风格各异的窗户。

3、讨论分析窗的结构。 (窗户分为外框、窗格及装饰等)

4、变一变:窗框有哪些形状的变化?窗格可以怎样变化?

5、分析材料哪种材料适合做窗框或窗格? 感受想像、欣赏提高

1、欣赏几种窗户,说说它们的特点。想一想,打开这扇窗,窗外会有怎样的景色。

2、课件欣赏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漏窗:设计师巧妙地依据风景设计窗口,达到引景的效果,使窗与景相得益彰,收到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3、对比欣赏不同的窗口,选出其中你喜欢的并说出理由。

4、为窗户搭配合适的风景。

三总结:

1、教师评价学生在整个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表现,重点评价自主研究、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等方面。

2、大家谈谈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与体会。

四作业要求:

尝试设计一个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窗框造型,并画出相称的窗格。 根据本组窗户的风格设计窗外美景。 进一步添加装饰。

五作品展品

1、同学互评:每组评出最佳设计方案粘贴在展板上,并介绍其设计构想。

2、教师点评,学生进一步完善设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现货白银三大投资技巧下一篇:县监察委员会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