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

2022-10-2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 是教育的第一资源, 是提高全民教育质量的保证, 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和根本性的作用。所谓“将欲立人, 先求立师”。如何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 形成一支有崇高道德素质的教师队伍, 直接关系到人才队伍的培养, 关系到党的教育事业发展, 关系到国家的前进和民族的希望。因此, 党的十六大报告特别强调指出,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这既是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 又为高等学校加强师德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此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以教书育人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本文对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可行性做部分的研究和探索。

1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主阵地, 其根本任务是大批的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 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 是否具有一支思想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重要标准。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是教师是灵魂统帅。因为德是修身之本, 安身之命, “无大德则不能成大器”, “以道德当身, 故不以物惑。”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人, 要具有特定社会的道德规范, 作为教师更要具有超乎普通群体的道德要求。“经师易遇, 人师难逢”。教师不仅授业更要传道, 不仅学高, 更要身正。

(2) 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师德, 即教师的职业道德, 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概括。一个人在一生中最重要且为以后的人生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时期是学生时代, 而在这一时期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教师的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由此可见, 师德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高等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地, 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主导性全局性作用。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被看作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大力培养广大教师的师德意识和人格品味, 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 对于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育人使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坚持教育创新, 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道德水平, 显得尤为重要。

(3) 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具有时代性的意义。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 我们党和国家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加入WTO后, 高校同样面临着与国际接轨的问题, 东西方文化相互交错、相互激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需要与时俱进的思考。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师德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 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一个社会不同时期对师德建设的内容、形式、要求是不同的,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那就是师德水平的高低, 从某种意义上讲, 代表了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程度, 代表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形象。因此, 加强师德建设刻不容缓。搞好师德建设是学校履行社会职责所在。要发挥高校的组织优势和特点, 通过广大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 大力推进群众性师德建设活动的开展, 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爱生敬业的浓厚氛围。

2 加强师德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坚持崇高性导向与师德底线相结合原则。一方面, 高校师德制度建设, 应当与时俱进, 不断增强时代感, 坚持崇高性导向。提倡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光荣感, 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 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 站在时代的前列, 志存高远, 爱岗敬业, 忠于职守, 乐于奉献, 这些优秀品质应当成为在高校校园师德建设过程中提倡和发扬。另一方面, 要实事求是, 坚持师德的底线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师考核规章制度, 将师德内容纳入到教师考核中, 形成教师道德考核评价的最低标准。一旦逾越这个标准, 在教师考核中被评判为不合格, 以保证师德制度的实际效果。

(2) 继承传统与加强创新相结合原则。我国教育传统历史文化悠久, 早到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教师伦理道德标准。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品格特性, 其中不耻下问, 知过即改;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厚德载物, 为人师表等经典思想, 蕴含着中华传统教育文化深刻意义, 如何加以辨证得吸收和继承, 是当代教师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这些经历千百年历史检验积淀下来的师德传统的丰富、完善、创新、成为对师德建设, 教育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师德理论体系, 在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 加强对传统思想的创新, 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 文化的热点, 社会及时代经济的变革, 推陈出新, 这样才能使师德建设跟的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适应建设高水平大学发展的需要。

3 加强师德建设的几点方法措施

(1) 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教师的教学工作决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并不是只要有科学技术知识而不管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的人都可以担负教学工作的。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而神圣, 正在于他是国家、民族先进思想和科学真理的代表和传播者。历史证明, 只有教师掌握了丰富的马列理论知识, 才能焕发出强大的教育生命力, 成为教育学生有利的思想武器, 才能担负起培养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合格人才的重任。

(2) 加快教师德育制度保障工作, 尽快把学校德育纳入法制轨道。高校对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应建立制度规范的约束和保障, 高质量的德育教育是孕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基础。学校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明确制定教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使广大教师和管理部门有章可循;要完善并严格实行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制度和必要的奖惩制度。把落实教师思想道德规范与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和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和条件。改变高校普遍存在的重业务、轻思想政治、品德修养的倾向。在课程计划的基础上, 可以对每门课程任课教师的思想作风、敬业精神、治学态度、师德修养、知识结构、业务素养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以督促、激发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的自主意识。

(3) 加强高校教师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这是思想建设的重要方面, 也是道德建设的基础。优秀的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 忠诚教育事业, 敬业爱岗。以培育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 既教书又育人, 恪尽职守, 潜心业务, 精心施教。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明礼诚信, 严于律己, 团结合作。高等院校要从“育人”的高度旗帜鲜明地提出行为规范、道德境界的较高要求。大力提倡教师的自我道德修养, 激发他们投身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情, 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道德建设要靠学习、宣传、讨论, 开展多种活动, 道德建设也要靠社会实践、社会舆论和典型榜样的力量。应当通过参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挂职锻炼等方式, 还可发挥一些治学严谨、品行优秀的老教师的作用, 在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 也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4) 师德建设的要结合本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 有针对性地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 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以德育人、以德修身。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开展多样的师德学习。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文件, 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学校教职工中开展了《工会法》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知识竞赛, 评选优胜者和优秀组织单位。邀请教师代表座谈, 畅谈学习的体会和收获。通过十六大报告的学习, 增强广大教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 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抵制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迷信与各种伪科学的自觉性;加强教育法律法规学习, 提高教师依法从教、依法维权的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文件学习, 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素质教育思想学习, 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5) 树立师德典型, 发挥示范作用榜样的力量。通过评选、表彰、宣传师德标兵, 树立典型、模范, 带动教师群体, 将对师德建设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这些优秀的师德标兵, 能感召和影响一部分教师的思想行为, 往往体现在他们与学生交往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 教书育人, 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 保护学生权益,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对学生严格要求, 耐心教导,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重视学生道德养成,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指导学生健康成长。这些优异的表现无疑将成为教师群体中的主流想法和作为, 影响着一批又一批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对在教师群体中形成一个积极健康的师德氛围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高校弘扬德育教育是教育发展繁荣的必经之路,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 不断总结经验, 增加改革与创新, 形成高校教职工德育建设的长效机制, 是我国高等教育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

摘要:建设高水平的大学, 就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师德 (teacher’s ethics) 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和保障。当前重业务、轻德育的状况在高校教师中表现的较为突出。本文通过对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的分析、呼吁国家、社会、高校重视教师的德育建设, 并对师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及加强高校教德建设的方法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关键词:高等教育,德育,思想道德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04-10.

[2] 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 2007-08-31.

[3] 钱伟长.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考[M].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0, 1.

[4] 潘懋元.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两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 1996 (2) .

[5] 邱伟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学校德育极为重要的任务[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 (2) .

[6] 张高明.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教师师德散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2 (2) .

[7] 李金良, 李正权, 等.经济体制转型期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 发展趋势和对策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时代推进政府会计改革的思考下一篇:浅谈彩票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