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体育事业发展

2022-12-01

第一篇:重庆市体育事业发展

重庆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张德江:发展职教

重庆事业单位面试热点

【解析】今年413联考中,着重强调了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未来的经济繁荣。重庆金标尺教育根据此热点整理出了张德江书记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讲话,广大考生可从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发展意义以及发展对策进行面试的准备。

张德江: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重大战略

据重庆日报消息 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5月15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一项重大战略,务必站在重庆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牢固树立抓职业技术教育就是抓民生、抓发展的思想,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力度,推动重庆职业技术教育大发展。

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存根,市政协主席邢元敏出席会议。

张德江指出,党和政府历来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把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摆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职业技术教育得到蓬勃发展。设立直辖市以来,重庆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扎实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全市职业技术教育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

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推动重庆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重庆正处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适应重庆特殊市情、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重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迫切需要,是重庆改善民生、实现充分就业的根本举措,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一定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大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统一思想,坚持不懈,全面推进,大力发展。

张德江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以转变观念为前提,彻底消除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思想障碍,打破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思想桎梏,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顺应市场规律,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与企业需要相衔接,注重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协调,切实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以质量为生命,把掌握技能放在首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批高质量实训基地,大力培养有道德有文化的技能人才。要以服务为宗旨,面向区域发展、面向产业发展,把解决库区移民、“两翼”农民和城市困难群体就业作为职业培训的重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以改革为动力,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关系,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办学体制,增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活力。

张德江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事关重庆发展全局的长远大计。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职业技术教育摆在战略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加强政策保障,加强舆论导向,同心协力,齐抓共管。要把职业技术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为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要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形成有利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要积极宣传引导,营造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重视、支持职业技术教育的浓厚氛围,努力开创重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黄奇帆对《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作了说明。他说,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关键是解决好技能人才“能就业、就好业、有奔头”。要在观念上重视技能人才,政策上支持技能人才,使用上善待技能人才,通过完善人才成长“立交桥”、加强职业培训等措施,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和专业布局,推动产教对接、校企合作,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在会上分别讲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主持会议并作了总结讲话。市领导张轩、何事忠、徐敬业、范照兵、徐松南、翁杰明、吴政隆、徐鸣、陈雅棠、吴刚、于学信等出席会议。各区县党委、政府负责人,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企业和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及培训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

市教委:六大重点项目促进职教发展

市教委主任周旭昨日在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上表示,“十一五”以来,我市职业技术教育“建体系、扩规模、上水平、强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高职在校生突破70万,累计为社会输送技能人才110万人,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6%、90%以上。

我市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是抓落实。周旭表示,市教委将着力完成“四大任务”:一是优化学校布局,调整专业结构,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优质学校、重点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三是推进产教对接,加强校企合作和国际交流,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四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同时,市教委还将实施好„六大重点项目‟。”周旭说,一是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项目;二是优质示范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建设项目;三是实习实训与技能竞赛基地建设项目;四是教师能力素质提升项目;五是重点建设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六是学生资助项目。

“各区县教育部门和职业技术学校,要用产业、行业和企业的标准来检验办学质量,破除„唯书本‟„唯学历‟的桎梏。”周旭指出,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改革创新、主动适应,还要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相衔接的职业技术教育通道。(记者 秦健)

市人社局:技工教育水平将居西部第一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昨日在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将坚持《决定》引领,构建技工院校发展新格局。到2015年,将全市技工院校由现在72所减至50所,在校生人数由目前的12万人增至16万人,校均规模不低于3000人,就业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

该负责人表示,在确保公办、民办技工院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支持10所国家示范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建设,牵头制定技师学院生均公用经费高于中职学校的补助标准。筹建市就业与职业能力建设研究院,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前沿研究,制定新兴职业标准,开发精品专业教材。推动重庆江南职业技术教育新城建设,引导优质技工院校向其聚集。通过3至5年努力,将我市技工教育综合水平由西部第三提升至西部第一。

人社部门要充分利用职能优势,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互认互通机制,引导人才培养向技能型、实用型、应用型转变;制定高技能人才在工资、带薪学习、培训、休假、出国进修等方面享受专技人才同等待遇的优惠政策;为技能人才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建立政府奖励表彰制度。

此外,人社部门将按照“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每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次。到2015年,全市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0万人。(记者 秦健)

巴南区:

江南职教城将建成“城校融合”典范

巴南区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巴南区将以建设江南职教城为抓手,着力打造新平台。计划用六年时间,把江南职教城建设成为集教育、实训、技术研发、居住、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城校融合”典范。

该负责人透露,江南职教城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集职业技术教育与教育云计算于一体,计划总投资495亿元,规划常住人口规模25万人,其中在校学生达15万人。计划引进重点职业院校26所、建设教育“云计算”产业园,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引导校企合作办学,推进工学结合,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对象,优化职教结构,构建高职、应用技术本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高端职教体系,为各行业提供高技能人才和各类教育资源。

第二篇:体育事业发展工作思路

**年,全省体育系统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根本任务,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努力完成十二届全运会参赛任务,大力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南京办好亚青会和青奥会,为江苏“两个率先”作出新贡献。

(一)全力抓好十二届全运会备战参赛工作。一是咬定目标任务不放松

。紧紧围绕“争四保五”这一中心任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层层分解落实指标,做到队队有指标、人人有目标。加强参赛备战工作管理和分类指导,按照十二届全运会备战参赛工作整体计划部署,制定冬训、预赛、决赛分阶段工作方案,提高备战工作组织水平。加大金牌攻关力度,以提高组织程度和联合攻关效能为重点,强力推进训科医管一体化,做好对重点项目、重点人员的科研医疗和体能康复保障工作。二是狠抓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不松懈。始终坚持赛风赛纪“高压线”和反兴奋剂“零容忍”,严格遵守运动会各项规定,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获得精神文明代表团荣誉,展现江苏体育的良好形象。三是推动转型升级不停步。认真贯彻全省竞技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提高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和优化结构等问题,改革管理体制、竞赛制度、训练方式,尽快出台《竞技体育优化项目结构工作方案》、《省市联办省优秀运动队实施意见》,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省校联办省优秀运动队实施意见》、《加强篮排足球项目工作意见》。扎实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维护运动员切身利益。

(二)加快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整体设计我省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标准、责任主体和实施步聚,使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标准化、科学化。一是以大力推进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为抓手,构建面向城市社区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重点抓好新城区体育设施建设和老城区体育设施改造配套,主动融入城乡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健身步道建设,加强体育公园广场长廊、全民健身户外营地以及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确保今年70%的城市社区完成建设任务。加强各类体育组织或机构建设,经常开展有组织的健身活动或竞赛并形成制度。增强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进行国民体质测试,建成并开通电子地图,为群众提供体育场馆设施查询、健身咨询等服务。二是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更新换代、提档升级为抓手,努力提升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根据“城镇化”发展要求,对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进行深入调研、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加强乡镇一级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拓展健身活动功能和体育服务内容,确保公共体育设施与城镇建设同步发展。在充分听取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村级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向较大自然村和集中居住区延伸。积极推进镇、村两级体育社团组织建设,加大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积极发展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确保每个行政村或晨晚练健身点有1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万名体育教师培训工程要扩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比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送培训下乡。三是大力加强基层体育社团组织发展。大力发展个人和团体会员,积极发展协会所属健身俱乐部。加强体育社团建设和管理,发挥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切实做好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免费培训、发放服装和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四是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发展格局。省市县争取建立分管领导挂帅的多部门分工合作机制,推动各类人群体育协调发展。特别是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加强基层老年人体育设施、健身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健身活动。统筹安排好全年节假日体育活动,形成以晨晚练健身点为基础,以贯穿全年的节假日体育活动为平台,以各类体育社团为主体,充分展示体育在促进民生幸福、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地位和形象。办好全民健身网,推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三)以深化体教融合为发展方向扎实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一是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消除公办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规划和经费“两纳入”死角,抓紧研究出台“名校办名队”相关政策,促进更多业余体校文化教育向教育部门转移,做好运动学校学生升学“直通车”招生工作。促成有条件学校体育场馆和省属基地对学生开放。继续推进万名体育教师培训工程,办好全省青少年阳光体育联赛。与省教育厅共同推进高中联赛试点,提高中学生足篮排球、田径等项目普及度。二是切实加强业余训练阵地建设。加强三级业余体校和青少年奥林匹克俱乐部规范管理,促进创建标准与常规管理深度融合。研究出台“教练员进校园”相关政策,切实提高学校课余训练水平。加快改进业余训练教练员

轮训模式,坚持集中培训与分项培训相结合,并向县市区业余体校教练和省级体育传统校体育教师延伸。三是扎实推动业余训练开展。认真研究十八届省运会竞赛规程总则,特别是参赛资格等改革措施,进一步调整业余训练项目布局。坚持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强化后备人才培养输送。高度重视省级竞赛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营造和谐的业训环境。

(四)

努力提高体育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着眼于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工作全局,立足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和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坚持整体谋划、重点培育,努力把体育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切实加强体育产业布局谋划和结构调整。重点扶助体育健身市场发展,鼓励以各类体育活动为主要载体的竞赛表演市场发展。推动“三带两圈”产业空间布局,制定分片推进实施计划,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科技、传媒等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制定体育产业集聚区(或功能区)指导意见,继续创评一批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并择优推荐国家级基地,有条件的市县都要打造体育产业集聚区。二是切实做好体育产业扶持引导。落实好我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实施意见》的相关政策,省级引导资金投入以健身服务业、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模式改革为重点,同时出台体育产业引导资金项目绩效评估办法,跟踪了解项目执行、资金使用和实施效果等情况,力争有限资金发挥更大效应。进一步推进体育场馆管理和运营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以体为本和公益属性,引入先进管理方式,整合优质资源,采取委托、连锁等多种经营方式,盘活现有本体产业这笔最大资产。三是体育彩票工作稳中求进。进一步完善体育彩票发行销售管理体制,大力推进体育彩票品牌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积极筹备虚拟足球、手机在线即开新玩法,争取早日先行先试,加强培训工作,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体育彩票持续健康发展,为体育和公益事业提供更大支持。

(五)扎实做好亚青会竞赛组织和青奥会竞赛筹备工作。一是全力做好亚青会竞赛组织和青奥会竞赛筹备工作。一方面加快体育场馆维修改造,确保按时保质完工。亚青会场馆核心团队在组建完成的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编制好场馆团队运行方案。另一方面加强竞赛组织工作,抓紧编制第二版单元竞赛训练日程,确定各项目亚青会技术官员,做好竞赛注册报名和竞赛器材采购等工作,精心组织好比赛,确保亚青会竞赛顺畅、精准、安全、精彩。二是扎实推进十八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抓紧成立省运会筹备工作协调组织机构,进一步明确省有关部门及省体育局部门职责分工和工作推进重要时间节点,加强与承办地的联系沟通和业务指导。三是实施“竞赛品牌工程”。从追求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重点打造水平高、影响大、效益好的品牌赛事,组织好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赛事。

(六)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体育强市强县创建工作力度,督促具备创建条件的市县主动查找薄弱环节,弥补缺项不足,争取2013年再创建一批体育强市强县。二是继续推进市县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督促尚未建成“两个中心”和“新四个一工程”的市县,早日开工建设,已经立项或开工的,争取按时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创造性地做好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导第

一、第二批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试点单位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实施意见逐条推进。省局有关部门加大典型宣传推广力度,并制定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四是联合统计部门运用专业人员和技术力量,加强体育产业、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体质健康测试、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基础数据统计,摸清“家底”,科学决策。

第三篇:争创省级体育强镇 发展农村体育事业

——三门县亭旁镇创建省级体育强镇工作总结

亭旁镇是浙江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位于三门县中西部,镇域总面积143平方公里,全镇辖106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201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93亿元,财政总收入1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近几年,国家重点项目甬台温铁路三门客站,投资4个亿的佃石水库相继建成使用,投资7亿元的74省道复线穿境而过,区位优势不断凸显。我镇被誉为“浙江省红旗第一飘”、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小康型老年体育乡镇。

近几年,我镇体育工作在上级有关职能部门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全体干部和广大群众共同努力,坚持全面贯彻《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开展创建省体育强镇为契机,以建设体育设施,繁荣农村体育为中心,以增强人民体质为基本任务。全镇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体育组织网络不断完善加强,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场地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体育社会化进程逐步推进,体育事业得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镇党委、政府决定在2011创建省体育强镇,并作为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来抓。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把体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写入历届党代会和人代会工作报告中,每年党政联席会议多次进行专题研究,从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支持。而且我镇还专门召开镇党委班子会议做专题研究,及时制定《亭旁镇创建体育强镇的实施方案》,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宣传委员具体抓落实,各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亭旁镇创建省体育强镇领导小组,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创强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我镇还把体育工作列入干部目标考核管理内容,与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挂钩。体育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评比和总结,通过正常性的检查,积极地推动了全镇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创强”作为一项全民工程。我镇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和远教平台、网络等各种有效手段,层层发动,广泛宣传,积极倡导全民健身全民参与,提高全镇人民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我镇开辟专题、专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和《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大力加强以全民健身为主题的各类文体活动宣传。在“全民健身月”活动中,我镇都专门制作宣传牌、刊出宣传栏、挂横幅标语。我们刊出宣传栏、悬挂横幅标语。每个健身苑(点)、体育辅导站、文体俱乐部等场所都为群众提供体育健身有关的报刊、杂志。积极开展体育骨干培训,我镇每年都积极组织力量参加省、市、县体育部门组织的体育培训班,今年年初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全省体育强县、强镇争创工作培训班,还参加了国民体质监测社会指导员培训班。镇里每年定期举办2期体育骨干培训班,到目前全镇各行政村共配有社会三级以上体育指导员70名。

三、增加投入,保障充分

我镇将体育经费列入镇财政预算,保证人均体育活动经费2元以上,并逐年增加。2009年实际体育支出经费15万元;2009年实际体育支出经费18万元;2010年实际体育支出经费22万元;今年6月举办了亭旁镇首届全民运动会,支出经费约20万元。此外,2011年是创强年,在往年的基础上,按实际需要进行核拨,并确保创强的各项经费落实到位。在镇政府预算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打紧开支,压缩其他办公经费,挤出经费专项用于健身活动经费,为搞好活动提供经费保障;通过与企业衔接,拉赞助经费,拓展经费来源;积极向县体育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申请体育器材设施、活动经费等项目落实。

四、健全组织,建设队伍

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体育工作,党政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由分管社会事务的宣传委员分管体育工作,制定了《分管体育工作领导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镇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创建省体育强镇领导小组、全民健身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体育工作的宣传委员为副组长,各片分管领导为成员。出台了《亭旁镇创建省级体育强镇实施方案》,建立了体育指导站,配备了站长和专职体育干事,各村成立了体育指导站,配备了健身指导员,初步形成了领导小组——指导站——村指导员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同时,还注重体育制度建设,近年来,我乡共制订《镇体育指导站制度》、《镇体育指导站工作职责》、《镇体育档案人员工作职责》、《镇老年体协工作职责》、《镇体育档案归档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同时我们非常重视体育队伍建设,目前我镇共有邵上村、芹溪村、石头岙村、杨家村等十八个村成立了农村业余体育俱乐部,体育俱乐部配有台球室、乒乓球室、篮球场、棋类室、文体广场、全套健身活动器材等设施。全镇共成立了村级篮球队、排舞队、乒乓球队、腰鼓队、舞狮队、太极拳队等文体队伍共四十多支。每个活动场所都有专人负责,并聘请专业人士给予指导,每周安排固定时间进行训练,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竞赛和参加重大节庆的展示活动。极大程度地提高并带动了其他群众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增强了技能水平和竞技能力,提高了村民的身体素质。

五、积极推进体育设施建设

1、镇村体育健身设施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全镇新增篮球架65付,健身路径80套。高标准建成下叶村社区服务中心广场以及室内活动场地,为居民休闲健身提供了一流的设施和条件。

2、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管护得到加强。加强对镇、村体育设施的检查,建立了全民健身器材报修、维护平台,督促做好体育设施的维护,从而确保了镇、村二级全民健身器材的基本完好。

3、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得到提升。投入60多万元,对亭旁中学、中心小学的操场进行了改造,新建的操场均已投入使用。镇中小学都有标准田径场、篮球场,学校的场地设施坚持对社会开放,广受到群众的欢迎。

六、积极普及开展群体活动

1、加强体育骨干建设,做好各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全镇70名(其中:二级25名,三级 4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一批体育健身骨干,经常活跃在各类体育活动中,开展科学健身宣传、指导,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不断普及。举办太极拳、健身气功、排舞等培训班3期,培训人数175名,参加各级各类演出展示活动6次。邀请专家举办健康讲座6次受教育570多人次,全社会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

2、加强对镇体质测试站人员培训,组织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工作,高标准完成省、市下达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任务。

3、积极组织开展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体育健身活动,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不断增多。如亭旁镇组队参加“欢乐海洋”海洋趣味体育大赛,得奖九项,其中青蟹爬行、草福编制获第一名;组织开展亭旁镇首届全民运动会,共有32个代表队300余名运动员参加6个项目的角逐,声势浩大,群众运动氛围浓厚;亭旁镇老年体育运动会;亭旁镇中心广场每晚举办规模庞大,参与人员众多的排舞训练;下叶村、邵上村等村篮球参加三门县全县村级篮球赛;前楼等村参加三门县村级乒乓球比赛;石头岙村组织“五〃四”青年篮球友谊赛,象棋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系列体育活动。为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镇里动员和协助村、企开展乒乓球、象棋、篮球、拔河、健步走等比赛活动。与此同时,一批乒乓球、棋牌、健身舞等体育特色家庭也不断涌现。

4、学校体育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全面开展,拳击、篮球、田径等学校传统体育项目成绩不断提高。其中,亭旁中学拳击队每年在省、市各级比赛中获得各种奖项,也为高校输送了众多优秀体育特长生。

总之,我镇的群众体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得益于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得益于县体育部门的精心指导,得益于全乡上下干部群众的努力。对照浙江省体育强镇的标准,我镇自评分为119分。今后,我镇将以这次创建活动为契机,总结经验,加强领导,抓住机遇,鼓足干劲,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为建设和谐亭旁添光献彩。

三门县亭旁镇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20日

第四篇:发展体育事业 参与社会创新

发展体育事业 参与社会管理

健全以人文本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草稿)

——海宁市体育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启之年,是备战第十五届省运会开局之年,也是嘉兴市第七届运动会召开之年。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部门职能,积极承担责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以培养人才、争创佳绩为目标,加快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努力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

一、重备战参赛,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一是做好注册,奠定基础。运动员注册和预报名是参赛的基础。按照浙江省运动员注册要求,组织人员参加了浙江省青少年运动员注册培训班,从3月份开始对全市青少年运动员开展了注册,共注册各项目运动员509名,其中十五届省运会适龄运动员352名,为顺利参加青少年比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巩固原有业余训练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形式发展重新进行布局,各项目人数也做了适当调整,充实了体育后备人才队伍。积极探索体教结合,拓宽训练渠道,逐步健全市少体校、训练项目定点学校、社会团体承办三个层面的体育训练网络,不断壮大训练队伍,培育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使整个训练布局调整工作全面落实到位。

三是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备战之初,我们制定了完善的备战实施方案,确定了各训练项目争分夺牌目标。从备战到进入赛场,我们自始至终咬定目标,重视教练员、运动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顽强拼搏意识,号召运动员敢想敢练敢拼,发挥最佳水平,赛出最佳成绩。多名运动员在参加全国和省级青少年比赛中成绩优异,争金夺银,并在嘉兴市七运会青少年部的比赛中,以180.02枚金牌、399.02枚奖牌以及3948.2分的团体总分稳获金牌数、奖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一名。

二、重活动开展,不断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一是组队参赛省市群体竞赛。我们组织各体育协会选拔优秀运动员,积极参加省市举办得各级各类群众体育竞赛,增强地区之间的体育交流,展示群众体育发展成果。今年以来,我们已陆续组队参加了浙江省首届体育社团运动会、浙江省首届海洋运动会和嘉兴市七运会大众部比赛等群体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在丽水举行的浙江省首届社团运动会轮滑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以17金、11银、12铜,团体总分327分的成绩获得嘉兴市七运会大众体育部奖牌总数、团体总分第三名;在浙江省首届海洋运动会中获得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和四个三等奖;另外,还参加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踏白船比赛获得金奖和铜奖。

二是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青少年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我们与教育局联合举办了2011海宁市学校体育竞赛的9项比赛,参赛人数达1021人次;体育协会活动各具特色,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举办协会传统赛事10余项;镇(街道)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和全民运动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召开机关第十一届运动会等活动。另外,我们还举行了全民健身展示、健身场所免费体验、羽毛球比赛、三人篮球争霸赛等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

三是承办国际国内大赛。按照“政府协调、部门联动、社会承办、市场运作”的办赛工作思路,承办了2011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2011中国职业斯诺克巡回赛海宁赛区比赛、2011年VOLVO中国公开赛华中资格赛等国际国内大赛。目前,中国海宁国际轮滑节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将在10月1日至7日举办多项顶级国际性赛事和轮滑活动。通过赛事承办,提升了海宁市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水平,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了海宁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重培训宣传,不断壮大体育人才队伍

一是加强社会体育骨干队伍的培养。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发展,培养一批指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健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裁判员显得尤为重要。今年以来,我们接连举办了海宁市台球裁判员、海宁市轮滑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海宁市游泳教员、救生员等培训班,共有140余人取得相应的体育资格证书。根据嘉兴市体育局要求,对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了信息注册登记、汇总工作,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成为了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是广泛开展社会培训,普及健身方法。我市各体育协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社会培训,普及健身方法,为群众服务。如市武术协会常年在少年宫开展少儿武术培训,以增强少儿身体素质,培养良好意志品质;市体育舞蹈协会成立以来长期举办成人、少儿体育舞蹈培训。棋类协会以海宁棋院和学校为阵地举办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培训班;海宁市游泳馆和各乡镇游泳池开展少儿游泳培训,培训学员2000余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此外,各体育社团还派出体育骨干在居民小区、市民广场、公园等场所义务教授体育锻炼方法,深受群众欢迎。

三是加强体育宣传,增加全民健身意识。全民健身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体育宣传不仅有利于营造全民健氛围,而且有利于增强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我们十分注重宣传工作,与各类媒体保持紧密联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黑板报、宣传窗、图板等进行体育法规、健身知识和活动的宣传,增强群众体育意识。积极订阅《中国体育报》、《体坛报》等体育健身报刊杂志,经常在省级、市级相关报刊、网站、媒体发表体育活动信息。此外,还经常性组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开具运动处方,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受到群众广泛好评。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广覆盖的体育宣传活动,使全民健身观念深入人心,体育健身意识得到普遍提高。

四、重设施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一是通过创建进一步提升全民健身设施水平。积极开展创建活动,经过广泛发动,层层推荐,28个村申报创建浙江省级小康体育村,2个社区成功创建嘉兴市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并申报浙江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4个村申报创建浙江省村级俱乐部,1农村社区申报建设浙江省中心村体育休闲公园。通过创建推动各行政村、社区大力加强篮球场、乒乓球室等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以进一步提升村、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水平,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

二是大力实施潮乡少儿习泳计划。为普及游泳技能,保护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2011年我市实施潮乡少儿习泳计划,采购并安装了9个拆装式游泳池,实现了乡镇游泳池全覆盖,对于开展少儿游泳培训和群众健身服务提供了硬件保障。游泳池的有序开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力度。市体训馆、体育场等公共体育设施常年对外开放,截至目前,共接待锻炼人数30000余人,承办、协办、组织各类群体体育活动40余次,受到了广大群众一致好评。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召开了六所试点开放学校工作会议,研究总结开放经验,以进一步完善开放措施和办法,积极稳妥推进学校体育设施有序、安全、逐步向社会开放。

五、重协会管理,不断完善体育服务网络

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管理。体育群团组织在社会管理中有独特的优势,是指导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力量,也是体育参与社会管理的润滑剂。我们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浙江省社会团体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海宁市体育社会团体管理办法》,使协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专门成立了社会体育指导中心,负责体育社团管理工作,对全市各单项体育协会进行年检年审,定期进行财务检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和社团评估定级工作。坚持协会重大活动和事项的报告制度,对各体育组织机构领导班子调整、召开代表大会、举办、承办的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等均进行事前审核,并全程管理指导,促进各体育组织活动有序,管理规范。

二是健全社团机构,完善组织网络。体育协会、社团、俱乐部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十分重视发挥这些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积极稳妥推进体育社团实体化进程。各级体育协会积极发展会员、开展活动,举办各类体育比赛、跨市体育交流和体育展示活动,加强体育协会间协作力度,团结凝聚了体育人群,使得体育社团更好发挥参与社会管理功能。目前,我市已拥有1个体育总会,12个体育总会分会,19个单项体育协会和3个民办非企业体育社团,共有团体会员342个,个人会员26055人。通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各体育社会团体及其分支机构为促进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服务水平,扩大体育组织的覆盖面,完善和健全体育工作网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 乡镇体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篇一:争创省体育强镇汇报材料

发展体育事业 构建和谐东源

东源位于青田县东北面,距县城19.5公里。全镇总面积86平方公里,共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19863人。2010年我镇实现工业产值7.8亿元,工业项目总投资6500多万元,是青田县重要的阀门工业重镇。同时,也是著名“七君子”之一,我国首任粮食部部长章乃器先生的故乡。

近年来,随着东源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对体育文化事业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长。为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需求,繁荣我镇体育文化事业,我镇就把争创浙江省体育强镇当做重点工程来抓,先后投入500余万元用于体育文化事业,文体工作有了显著改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一、领导重视,保障体育事业发展

自开始创建省体育强镇以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创建省体育强镇的工作,多次召开体育文化专题班子会议。

(一)成立工作小组,确保组织领导。为了争创省体育强镇,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科教文卫副镇长为副组长,党政办、社会事业办、老年体协、教育、企业等部门的负责人为组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镇文体指导

站负责具体工作。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正常运行,保障了每创建工作环节的顺利完成!

(二)落实体育资金,提供经费保障。为了确保争创省体育强镇的经济有保障,镇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作为体育活动的专项经费。2008-2010年我镇用于体育活动的专项经费逐年大趋势的增加。对于村级体育设施采取镇里财政投入为主,村里负担部分的原则,积极落实体育资金,保障全镇体育文化事业有序开展。

(三)纳入党政工作议程,保证争创工作顺利进行。镇党委政府将体育文化工作纳入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争创工作顺利进行,主要工作:

1、将体育文化事业发展列入“十一五”规划;

2、将体育文化事业经费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确保体育文化事业经费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

3、落实体育文化事业人员编制,专职专用;

4、把基层体育文化建设列为镇村两级干部工作考核,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大投入,完善体育设施建设

一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就很重视文体健身场所的硬件设施投入。

(一)完成镇文体活动中心的建设工作。2009年我镇共投入447余万元,新建了占地2900㎡融群众健身、娱乐、休闲于一体的镇体育文化中心,室内拥有一座标准篮球场、 100多平方米的棋牌室和多功能厅,室外放置适合不同年龄层的健身器材。同时投入400多万元在镇区防洪堤新建了1000㎡的群众健身场所,合理分布着羽毛球场、门球场、旱冰场等,周边绿化草坪环绕,环境优美、舒适。此外,全镇各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配备也迈上了新台阶,全镇29家规上企业纷纷建起篮球场、乒乓球室、健身房等设施。

(二)完善各行政村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我镇虽然地处山区,但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到2010年底,全镇13个行政村,村村达到文化阵地建设标准,村村拥有文体活动场所。

截止目前,全镇13个行政村拥有22个健身点,总面积超过20000㎡,远远超过了人均1平方米的标准。全镇拥有健身广场4处,篮球场13个,健身活动室3处,乒乓球室12处,共安放健身路径23套。基本实现“哪里都可以参加运动、哪里都有运动人群”。

三、全民动员,营造创建工作氛围

创建省体育强镇是一项形象工程,也是一项全民工程,为提高全镇居民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创建省体育强镇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落实创建工作的计划和实施意见。

(一)通过全镇动员大会,号召全民关注。2010年6月,我镇召开了创建省体育强镇动员大会,13个行政村的两 委干部、镇文体负责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全体机关干部参加会议。会上创强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宣传发动工作,强调创强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全体干部都要认识到位,精力到位,措施到位。创强工作要有清楚的工作思路、坚强的工作措施、科学的工作方法。

(二)通过积极宣传,号召全民参与。创建工作中,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是重点,健全农民体育组织、落实体育事业经费是保证,广泛开展农民体育活动、切实抓好宣传营造创建氛围是关键。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创强”工作动员大会,宣传“创强”工作积极意义,并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共张贴标语56条,发放宣传资料3000份。同时部署各行政村及镇属单位多作宣传,认真开展健身知识的讲座,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提高体育运动水平。

四、精心组织,丰富群众文体活动

(一)组织培养体育骨干,带动群众参与。要丰富群众文体活动,就必须要有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要有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就必须要有体育骨干带头。2009年开始,我镇就采用了“村企文化互动,共建和谐家园”的新措施。通过让镇、村、企三家体育队伍结对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这些镇级文体骨干的文体水平,还解决了这些文体骨干的经费困难。除此,我镇还积极组织镇体育队伍参加县、市各类培训和比赛,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的水平和能力。

目前,我镇已有腰鼓舞、医疗保健操、功夫扇、门球等4个特色体育项目,拥有乒乓球队、篮球队、腰鼓队、舞蹈队等共10多支体育运动队,拥有队员近500人。同时,我镇成立了门球、篮球、健身气功、气排球、老年体育等5个制度健全、组织有序的民间体育协会。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全镇上下呈现出“全民运动,快乐健身”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多样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体活动,镇党委、政府坚持每三年举办一次全民运动会。每年由镇文体指导站牵头,群众自发组织开展的各类文体活动在5次以上,内容涵盖蓝球、象棋、乒乓球、门球、老年气排球等项目。每年还举行“三八”节“国庆”节趣味运动会、“六一”小学生运动会、“九九”老人节运动会,以及春节农民运动等活动。

2007年和2009年,我镇成功承办了两届县老年人运动会,项目涵盖健身球、门球、跳棋、气排球等。活动增进了与兄弟乡镇的文体交流,大大增强群众体质。2009年,东源镇组队参加全县首届农民运动会,并取得团体总分冠军的好成绩。运动员在比赛中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参赛风格,对推进全镇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五、加快发展、构建和谐东源

浓厚的体育活动氛围,良好的体育场地设施,有力的推进了我镇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吸引了大批的体育爱好者 篇二:2016老年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2016老年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老体协的指导下,我镇以县老年体育精神和《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体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加大措施,强化落实,进一步健全组织,坚定信心,增强活力,推动了我镇老年体育工作的较快发展。现将我镇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委重视,为老年体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老年健身活动涉及面广,涉及人多,要搞好这项工作,必须为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镇党委、政府领导十分重视,一是将老年体育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并多次在全镇各级会议上强调,一定要从政治和经济的高度来熟悉开展老年体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党政主要领导还经常听取老年体协的,及时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二是把老年体育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镇党委、政府在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引导老年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大力开展推广了导引养生功、门球、太极拳剑等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活动项目。三是把老年体育工作纳入了今年的年终考核,年底按照老年体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打分,做到老年体育工作有计划、有考核、有总结,从而确保了这项工作的积极正常开展。

二、健全组织,确保老年体育工作正常开展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老年体育工作正常开展创造条件。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马俊华任主席,组织委员刘浩洋、退休老干部崔本润为副主席,组织、宣传、民政等7人组成的老年人体育协会,切实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调度。二是村级建立了由支部书记任主席,村两委各一名委员及离退休干部职工3—5人组成的老年体育协会。到目前,全镇40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老年体育协会。

三、建设阵地,为老年体育活动搭建平台

场地是开展活动的载体,为此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村和学校负责人会议,亲自研究部署,安排场地,先后修缮兴建了老年体育活动中心,敬老院、王府庄小学和郭楼小学门球场。二是镇党委、政府要求全镇40个行政村根据本村实际建立了老年体育活动室,并把各村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了乡镇建设规划。到目前,全镇已有35个村建立了老年体育活动室。三是在镇敬老院安装了老年健身器材,建起了门球场、棋牌活动室等,县慈善总会还捐赠了健身器材,总计投资2万元。镇里每年还拿出6000元,除举办竞赛活动,还为老年人购置健身活动书籍和门球棒、门球等活动器材,为老年人创造了良好的健身条件。做到了活动有场所,健身有器材,保障了老年体育活动的经常开展。

四、培训骨干,搞好辅导,将推广普及工作落到实处

老年体育活动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内容,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建会之初,我

们成立了以退休体育教师为骨干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从中选拔了10多名工作热情高、组织能力和号召力比较强的同志,参加县里举办的指导员、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学成归来后,组织他们到马店、王府庄、郭楼、阳坝等活动站点,继续办班培训新的骨干。几年来,先后举办导引养生功培训班20多期,门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20多期,太极拳剑培训班10多期,培训学员300多人,这支队伍象滚雪球式的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全镇共有导引养生功骨干69人,门球教练员、裁判员17人,门球队7支,太极拳剑表演队员76人。这些老同志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不计报酬,顶酷暑,冒严寒,风雨无阻,精心辅导,为老年人体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余热。退休老师张兴洲,虽然身患关节炎、胆囊炎,但依然坚持辅导工作,十几年来,由他举办的导引养生功培训班就有16期,培训学员100多人,他还是门球教练员,经常组织四面的老年人参加门球活动。

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提高活动质量,巩固发展成果 为进一步开展好老年体育活动,我们在推广普及,巩固发展和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一是举办老年体育竞赛和表演活动。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坚持每年举办导引养生功、门球、太极拳剑等活动各一次,并利用春节联欢会等重大活动,让老年体育骨干登台献艺,为他们提供切磋技艺、展示风采的机会。二是搞好研讨,提高辅导水平。我们相继成立了导引养生功、门球、太极拳剑等多个研究小组,研究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学习理论,钻研技巧,研究解决辅导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辅导水平。三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我们不仅参加县、市举办的比赛活动,还组队到兄弟单位学习交流技艺和工作经验,同时还邀请县老年体协的领导以及教员前来指导帮助,以此加强交流,增进友谊,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活动质量和工作水平。四是坚持座谈会制度。每月一次座谈会,我们请那些锻炼时间长,收效比较明显的老同志谈体会,谈看法,进行现身说法,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的行列中来,使老年体育活动不断巩固发展。

六、典型村工作情况

现我镇老年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比较好的村有郭楼、王府庄、马店等村。一是各村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任主席,热心老年体育事业的老干部和老年人组成的老年体育协会。二是有健全完善的组织制度。三是建立了一支老年体育队伍,如:王府庄村成立了一支太极拳剑队伍。四是有固定的活动场所,郭楼村和马店村都建立了老年门球场。 篇三:乡镇老年体育工作的总结 -----镇老年体育工作的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我镇老年人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社区建设为核心,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全面推进老年体育工作,不断创新老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丰富全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使全镇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善领导机制,为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发展老年体育事业,组织建设是关键。为将我镇老年体育工作推向新高潮,镇党委决定设立老年体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组织实施老年体育相关工作。我镇原有老年人体育协会和老年体育科学学会16个,今年又新增加4个。已建立镇老年健身体育辅导站,并按要求在每个行政村都建立老年体育辅导小组,做到“三网”配套。这些组织的建立,有效推动了我镇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成立老年文体表演队,为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推力 在镇老年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村老年体协都纷纷组织成立老年文体表演队,成功激发了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情。其中以----健身舞蹈队、----村腰鼓队和----龙灯队三支老年文体表演队的带动能力最强,并产生明星效应,吸引了大批老年人参与相关健身项目。

三、加大经费投入,为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 本,我镇共投入“两会”的活动经费---万元,其中镇政府投入---万元,自筹---万元,社会赞助---万元。建立“两会”成员误工补贴制度,规定误工按每人每天补贴---元,并派专人负责监督实施,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位。

四、完善基础设施,为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托

为改善老年文体活动场所不足的局面,各单位采用修建和改建的方法共设立老年文体活动中心----个,总面积---㎡,其中室内面积----㎡、室外面积----㎡。随着社区基层设施的日渐完善,为我镇开展老年人体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使得老年人能够更加主动、更加自由、更加多样的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

五、注重宣传推广,为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动力

一年来,工作小组注重向老年人宣传推广体育健生、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方面的知识,采用讲课的形式共进行----次宣传活动,出版了----期相关的宣传刊物。

六、完善服务体系,为老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有了良好的硬件环境,我们又在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上继续下功夫。镇老年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每位服务干部都主动与老同志联系进行摸底,根据他们不同的兴趣和特长,组建各类老年文体组织,积极开展门球赛、象棋赛、文艺展演、自我保健知识竞赛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七、再接再厉,不断进取,掀起老年体育工作新高潮

今后我镇将继续发扬热情奉献的精神,不断探索老年人活动新路径,拓展老年人活动新领域,真正做到态度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积极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努力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良好氛围,推进我镇老年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共-----镇委员会 -----年---月---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下一篇:中秋节活动方案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