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大督查启动

2022-07-14

第一篇:国务院大督查启动

国务院第二次大督查启动 暗示中国经济什么问题

2015年05月14日 06:51来源:凤凰财经 作者:小报告 407

人参与 81评论

虽然目前国务院还未公布本次大督查的具体内容,但从中国政府网披露的消息可预知,简政放权将是督查工作的重心。

【相关报道】

国务院: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 国务院:推广PPP项目模式 鼓励项目直接融资 国务院:鼓励企业提升网速40%以上 推流量不清零服务 国务院推动重大项目尽快开工 但求无过官员要被问责 国务院第二次大督查就要开始了。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在5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部署了本次大督查的相关工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督查不要怕得罪人!督察组下去要担负这个责任,该办就办,奖罚分明!”李克强说。

李克强强调,督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用督查让政策“落地”。

虽然目前国务院还未公布本次大督查的具体内容,但从中国政府网披露的消息可预知,简政放权将是督查工作的重心。

首次督查为稳增长起关键作用

去年6月25日,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抽调100余人,分别对27个中央部委及16个地方省市展开了为期10天的督查。这场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为主题的大督查,规模空前,规格“史无前例”。

16个地方省市包括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北、江苏、山东、上海、浙江、辽宁、黑龙江、北京、河南、陕西、四川和重庆。 27个中央部委包括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银监会、人民银行、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教育部、科技部、水利部、农业部、环保部、住建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国资委、民政部、人社部、文化部、卫计委、保监会、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扶贫办、质检总局。

首次国务院督查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简政放权”政策的落实,被列为19项重点督查事项之首。发放给受督查部委及省区市的调查问卷中,10项问题的前4项均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

据中国政府网披露的部分消息显示,督察组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文件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分组走访调研、进行实地查看等多种方式开展督查。

督察组进驻住建部时指出,去年至今,住建部才取消和下放2项行政许可,“进度滞后,贡献率低”。7项非行政许可拟全部转为内部管理事项,这“不符合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等多个问题。住建部前部长姜伟新坦言:“这点到了我们工作不足中的要害。”

作为民政部选派的三名督查工作者之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每天早上七点会准时从家里出发,带着厚厚的材料赶赴受督查部委。晚上七点左右忙完后,他还要赶到单位处理部里的工作,回到家时,已是晚上十点后。“地狱般的充实日子”,詹成付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为期10天的督查工作。

7月16日,总理听取了督查组和第三方评估单位的汇报,会议也对在督查和第三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对国务院政策措施落实中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的通知》。

即使如此,督查并未全部结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期间,国务院办公厅又派出4个回访督促调研组。半个月后的11月27日,中办、国办联合对地方再次进行督查。

在今天的国务院常委会议上,李克强总结称,“现在看,去年上半年的督查是有效的,对全年经济保持合理增速起了关键性作用。”

经济下行督查需更接地气

昨日,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均不及市场预期,并处于多年来的低位。 1-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新开工面积同比降17.3%,商品房销售面积2638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54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7%。1-4月投资增速创下2000年12月以来最低,消费增速为2006年2月来低位。

此外,央行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8.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5个和3.1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低。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四月份经济数据令人失望,数据显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亟待宽松。国务院再次部署大督查,证明中国经济远未触底,高层将采取更大动作稳增长。

李克强提出,此次督查不能光靠“听汇报”,还要“下去看”。各督察组既要找创造经验的好典型,正面引导;也要狠抓不作为的坏典型,惩前毖后。

与首次督查主要通过座谈会“听汇报”相比,“下去看”料将会成为此次督查工作的重点,督查工作会更加接地气。

李克强强调,督查不仅要“督”地方,也要“督”国务院各部门。要突出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展开,坚决打通政策落实“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梗阻与障碍。“国务院定了新规:常务会通过的文件,7天内下发。你们部长办公会的文件几天能下发?部门联合协调的文件几天能下发?各地方、各部门都要主动作为、提高效率,真正‘动起来’。”

“该处理的要处理,确实不作为的,国务院通报批评,责令他向国务院做检查!”李克强说。

从季度GDP走势来看,去年

二、

三、四季度GDP增速分别为7.5%、7.3%和7.3%,今年一季度GDP增速降至7.0%。本次大督查能否促进经济企稳回升,还需拭目以待。

第二篇:县关于国务院大督查情况汇报

XX县关于国务院大督查 情况落实事项的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上下认真落实XX省长在省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领导小组(扩大会议)讲话精神,围绕清理陈规旧章、推进双创、落实十三五规划项目、扩大新兴产业领域开放力度、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总结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作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绿色产业发展新导向

(一)生态旅游业扎实推进

一是全域旅游顺利推进。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总抓手,编制了《XX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围绕“四项基本标准、八项工作重点”的创建要求,对全县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取得明显成效。成功举办全省、全市旅游发展大会,1-6月,全县共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0.8%,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1.6 %。二是乡村旅游全面发展。下长兴村精准扶贫项目列入全省首批智慧化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点。XX“真相乡村”休闲旅游带、“懈逅XX”特色民宿、XX花海、XX“美丽田园”、“野狼居”扎实推进。三是旅游招商成效显著。引进了总投资3亿元的XX毛竹精深加工产业园项目。

(二)有机休闲农业稳步发展 继续坚持市场导向,确定有机白茶、有机水稻、有机竹笋、有机果蔬、有机畜禽为支撑产业。一是稳步建基地。大力推进XX镇、XX山镇稳步推进全镇域有机农业,因地制宜打造有机白茶、有机大米、有机竹笋、有机果蔬、竹林鸡、苗木繁育等基地。目前,全县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已超过13.6万亩,其中有机白茶3.4万亩、有机水稻0.6万亩、有机竹笋8万亩、有机果蔬0.5万亩。二是努力壮龙头。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式,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推动特色产业扬优成势。重点引进了“一亩农庄” “香檀山茶业”“山夫农业”等一批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共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家、其中省级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50家、其中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省级7家;家庭农场6家。三是创新示范带动。按照“一次规划、分项实施、逐年建设、滚动发展”的方式,引导乡镇分步建设集特色种养、观光休闲、养生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示范园。目前,全县已建成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园11个、其中万亩以上达4个,“香檀山”、“悟怡”2家白茶基地被列为“第七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一亩茶园”茶叶基地被评为首届“全国生态茶园示范基地”,XX县被批准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二)低碳发展格局初步显现

按照区域、资源等优势,以绿色发展倒逼产业集聚,打造低碳工业体系,三大工业集中区格局显现。着力打造以新云峰木业、大庄竹制品为龙头的XX竹木精深加工集中区;以圣农食品、华谊食品为龙头的XX生态工业集中区;以及以珍展鞋业为龙头的XX(XX)机械鞋帽产业集中区。大庄项目整体搬迁已经签订搬迁意向合同,大庄的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产品和技术已列入2017年《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同时,加大XX工业集中区清理闲置土地力度,规划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通过调查摸底,确认了1宗闲置工业用地和3宗低效工业用地,已有3宗清理处置到位。XX面包产业城项目扎实推进。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一是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百越民俗文化村、XX面包文化产业园建成开业,文化因素注入XX大旅游。二是健康服务项目扎实推进,狮子山养老基地主体完工,御龙湾养老公寓开工建设。三是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建成XX电子商务孵化园并投入运营。四是不断壮大金融服务业。开设小额贷款公司、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运用“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等政策破解融资难题。中国建设银行重新在我县开展业务。

二、坚持环境保护新理念

1.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一是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投入治理经费2000余万元,继续推行“城乡一体、直收直运、日产日清”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模式。全县所有的生活垃圾全部运输到XX垃圾填埋场处理,无害化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同时,强化日常考核、月度考核和季度考核,完善“一月一督查通报、一季度一通报排名”的督查调度机制,出台了《XX县农村生活垃圾县级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XX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考核细则》以考核推动我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正常运转。二是开展雨污分离管网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了城区、重点镇、中心村、人口聚集地的雨污分离管网设施建设,完成6个乡镇的路网、管网规划。

2.大力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制定了《XX县“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年)》和《2017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2018年安排 91个新农村建设村点,在全县10个“十三五”贫困村、26个行政村部分村庄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并落实挂点帮扶单位。大力推进316国道沿线和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工程。全县村庄环境整治共拆除空心房、危旧房、违章房3.25万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900余处。

3.大力开展“净空、净水、净土”污染防治行动。一是持续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各项措施,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二是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制订了《XX县2018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明确目标和任务、落实重点项目和责任,按照计划开展各项工作。三是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了《XX县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2018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措施等。2018年,按照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全县矿山布局,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县政府制定了《XX县矿山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严控新增对生态环境有破坏的采矿权和探矿权,“关停并转”已有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矿山,确保现有花岗岩开采矿山在今年底前全部无条件退出。

三、开创可持续发展新制度

1.完善绿色生态审计制度。结合《XX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试行)》,形成《XX县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责任情况考核、审计工作方案(试行)》《XX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制度》。初步形成了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为基础、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责任情况为手段、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为保障的绿色生态审计制度体系。

2.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自然资产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执行《XX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有关规定,与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强了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资产的行为。今年以来,已组织多次大型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制作各种宣传资料10000余份、宣传手机短信4000条,在保护区内重点区域路旁制作并埋设了40块防火宣传指示牌。

3.建立健全生态环保综合执法体系。落实联席会议,建立了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责任机制。制定了县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执法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国土局、市管局、城管局、环保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公安局等单位作为成员,具体负责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执法的协调督导,调整充实县环境保护监察大队职责任务,明确县环境保护监察大队在全县生态环境监管和执法中的牵头作用。为彻底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执法中力量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建立联合执法信息通报、联合办案、案件移送以及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初步形成“分工负责、统一监管”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机制。同时,建立了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及环境监管日常巡查机制,组建XX县环境保护巡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巡查办,网格责任人员、专职环保员和环保信息员按照职责,对辖区内生态环境、排污企业、信访案件、污染纠纷、环境安全隐患、违法建设项目、饮用水源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情况定期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制止环境违法行为,并向上级网格或所属片区环保人员报告。

四、下一步措施

下半年,我县将根据计划安排和省市工作部署,继续抓好国务院省市要求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一是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强调度、落实责任、倒排进度、全力以赴推进我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各项工作。二是加快提升全域旅游品质。重点推进御龙湾等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争取XX面包文化产业园年底开工建设。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结合有机休闲农业发展、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加快推进XX“真相乡村”休闲旅游带、XX山秀美乡村旅游带、怡川山庄、XX有机现代小镇、等项目建设,着力将乡村旅游业培育成为XX旅游发展新亮点。四是全力加大旅游设施投入。重点加强全县旅游标识系统建设;支持旅游景区发展旅游演艺,切实做好旅游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建立健全XX县旅游商品名录,着力推进深受游客欢迎的旅游商品的研发。

(二)持续稳步发展农村经济

一是大力推进有机农业发展。持续稳定和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搞好良种培育和供应,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进一步完善加快绿色有机休闲农业的发展意见,深化全县域有机休闲农业总体规划,细化落实“一核四区九庄园”总体布局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指导全县有机休闲农业发展。二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巩固历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坚持乡村与相关部门联动,长远规划、长效管理和务实推进并举,注重环境整治,突出形象提升。以道路沿线村庄为责任整治单位,大力开展国省道及景区沿线村庄整治提升活动,打造建筑整洁、环境优美的绿色生态走廊。

(三)持续扶持重点企业发展

一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园区服务体系,积极推进XX工业园区 “两园一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构建完善的工业园区服务体系。注重园区配套生活服务、休闲娱乐设施,不断完善和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全面打造良好的工业园区人居和创业环境。二是加速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争取XX毛竹产业园完工投产。三是优化帮扶企业举措。一如既往帮助企业解决用地、融资、用工等实际困难。进一步做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县领导挂点帮扶全覆盖工作,深入企业帮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重点做好银企对接工作,畅通信贷渠道,增强银行放贷信心。

(四)持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一是完善旅游城市基础设施。突出景区与城区互动,不断完善以县城为中心的旅游交通体系,建好城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农村公路改造、危桥改造工程,确保抚草线县道升级改造项目年底开工建设。二是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城东迎宾大道景观带、新建自来水厂及管网改造等项目建设。三是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强化城乡环境保护意识,深入开展县城中心城区交通秩序、违障建筑、卫生环境专项整治,促进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不断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五)持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加快完善城乡公共设施。重点完善交通、道路、给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设施。实施好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新农村建设、镇区防洪工程、农村公路等公共设施项目。二是加快提高民生服务水平。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不断提高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就业率、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农村和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力度;不断增加扶持个人创业贷款数额和民生工程地方财政投入。全面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和幸福指数。

2018年7月15日

第三篇:国务院大督查全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自查报告

市安监局 2018年8月1日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决策部署,始终牢牢扭住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在全市不断强化党委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主体三个责任,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安全稳定。

一、落实党委、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情况

我局充分发挥安委办职能,协调督导市、乡、村、部门全部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通过发放学习资料、聘请专家授课等形式,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并按照《规定》要求,全面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安全生产责任。调整了我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组成人员,由市委书记任安委会第一主任,市长任安委会主任。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工作要求,党政一把手带头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通过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专题会议等形式,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对重点工作实行每月一调动,半年一考评。同时,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市、乡两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全部落实行政一把手担任安委会主任,市、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性带

队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排查隐患,落实责任,防范事故,共同肩负起“为政一方,保一方平安”的工作责任。

二、落实行业部门监管责任情况

一是持续不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今年以来,安监、公安交警、消防、住建、质监、教体、卫生、环保、交通运输等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在本行业、本系统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攻坚行动,道路交通专项整治、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打非治违等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隐患,确保了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在危险化学品方面,我局召开了危险化学品行业隐患排查动员会,4个执法中队分片对危险化学品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全面检查。对17家存在安全隐患的成品油经营、储存企业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对7家整改不到位和隐患较大的加油站进行了处罚。对全市1528辆危货运输车辆逐一进行核查验收,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责令立即停用。在烟花爆竹方面,市安监、公安、工商、质监、供销社与各乡镇办事处密切配合,全面开展地毯式排查,共出动3800余人次,查获土地雷、礼花弹、无证无标示土鞭2110箱。依法查处烟花爆竹非法生产储存窝点1个,非法经营和储存窝点7个,追究法律责任2人,行政拘留非法经营、燃放人员65人,有效避免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消防安全方面,公安、质监、住建、城管、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对181家大型商场、学校、网吧、医院、宾馆、 2

洗浴中心、养老院、幼儿园等公众聚集场所进行隐患排查,对16家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清理疏散通道,备齐灭火器材,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市交警大队加大对城区交通路口、国省道危险路段的检查力度,明确专人负责,实行24小时监控。认真开展涉牌涉证、酒后驾驶、旅游车辆、校车、大型客车等重点车辆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在建筑施工方面,市住建局加大对无证无照、非法施工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施工企业进行了安全设施、安全管理大检查,对2个存在较大隐患的施工单位,责令停业整顿,立即整改,复查合格后方可恢复施工。

二是编制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我局从实际出发,在认真征求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现有机构与职能相统

一、部门“三定方案”和职能相统

一、职能和责任相统

一、明责与追责相统一的原则,形成了《任丘市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清单》(草案),现已报市委、市政府审议。

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情况

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承诺制和标准化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机制为手段,通过开展讲座、培训、典型带动、督促检查等形式,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了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班组和每一个岗位。在528家重点企业中广泛开展第五轮安全生产承诺制建设,使企业以向社会、向员工、向政府承诺的形式,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引领企业规范安全管理,

实现企业“五落实五到位”(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组织机构、安全管理、报告制度五落实;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五到位),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信访、维稳、环保等多项工作压力较大,使得有的乡镇、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摆布上忽冷忽热、忽松忽紧,甚至有个别乡镇、部门口头上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骨子里麻痹大意、心存侥幸。二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不强,一些企业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的观念,仍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然而制度制定后仅仅停留在文字上或挂在墙上,应付检查,没有切实按照所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去开展相应的工作。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调度,着力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加大组织协调督导力度,全面深化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全部建立台账,落实整改监管责任人,确保隐患整改动态“清零”。保持行政执法严打重罚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扎实做好暑期汛期重点行业领域工作,针对当前各行各业进入生产经 4

营活动繁忙和暑期汛期高温高湿、暴风雷雨天气增多的特点,突出抓好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大排查大整治。加强人流、物流、车流的安全管控,抓好旅游出行、防火安全,严防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同时,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第四篇: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自查报告(州科技局)

海西州科技局关于国务院大督查

重点任务的自查报告

根据《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面开展自查迎接第五次国务院大督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承担重点工作自查如下:

一、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情况

(一)出台激励政策措施,激发科研人员活力

出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海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海西州推进青海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更好的激发了科研人员的活力。

一是对州内从事自然或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上一年度以第一作者身份州内机构名称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发表过专业技术论文的科技工作者,一次性给予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于其自主选题开展研究、聘请研发人员等科研活动,其中正高级职称 10 万元,副高级职称 5 万元,中级职称 3万元。

二是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认定并在我州较好转化的省级科技成果技术,州财政通过年度科技拨款一次性补贴100万元,并给予研发团队奖励20万元;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认定并在我州较好转化的国家级科技成果技术,一次性补贴200万元,并给予研发团队奖励50万元。

三是设立海西州科技创新奖奖励资金,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盐湖化工、煤化工、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成果的组织与单位予以奖励。

四是对培养或从州外引进高层次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给予特殊经费支持,并给予科技项目资助。除中央、省财政给予引进人才相关补助外,对财政供养单位,州财政按省财政补助标准的50%对相关团队人员进行科研经费补助;对非财政供养单位,州财政按相关团队成员年薪的30%-60%进行资助,最高资助60万元。对培养或从州外引进的其他人才享受特殊支持政策。

五是为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对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收入免征所得税、增值税。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 500 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 500 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居民企业转让 5 年(含)以上非独占许可使用权取得的技术转让所得,纳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技术转让所得范围。

六是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下放科研项目预算调剂权、简化项目任务书和预算书,落实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取消绩效支出比例限制。尊重科研人员智力价值,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取消绩效支出占间接费用比例限制,切实增强科研人员的获得感。项目承担单位可以在核定的间接费用比例范围内,统筹安排绩效支出,并与科研人员在项目工作中的实际贡献挂钩。

七是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离岗创业期间,继续发给基本工资和冬季取暖费用,其他福利待遇单位和离岗人员协商确定。

(二)深化改革,强化科技工作者服务工作

一是加强了组织机构建设,出台了《海西州科协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市、县科协组织建设,并配备领导职数和专职工作人员,确保县以上科协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发挥好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联系科技工作者长效机制。

二是改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方式方法,建立“三畅型”科技人才联系服务方式。多渠道、多方式搭建顺畅、通畅、舒畅的联系服务平台,鼓励举办行业性新技术、新成果展示展览活动,促进行业科技成果信息汇聚交流,搭建科技信息服务、企业创新服务、科技洽谈和交易平台。

二、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情况。推进双创的经验做法和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探索。

(一)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不断完善。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有效集成创业服务资源,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

(二)重点服务平台项目加快建设。重点推进众创空间和创客平台建设,德令哈工业园综合产业区创业基地、海西创业服务大厦、柴达木绿色产业园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及产业孵化园、格尔木工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云之上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三)深入开展“双创”活动。打造德令哈市“青年创业街”,格尔木市创业孵化基地和格尔木市创业园分别获得“青海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和“青海省优秀创业孵化基地”称号,出版发行《海西中小企业期刊》,中小企业海西网正常运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中小企业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四)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认真落实软件信息、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科技服务、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相关的政策措施,积极与省级相关部门沟通衔接,海西创业孵化基地和海西州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3600万元,为进一步加快我州“双创”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产业政策环境。2017年,落实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5079.6万元,海西州特色农产品检测检疫中心、熔盐传蓄热研发中心、盐湖机电计量检测研发服务平台等7个检验检测、研发设计项目得到重点支持。

三、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

两年来,全州累计实施科技计划项目89项,资助资金1.27亿元。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资助资金345万元;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9项,资助资金9857万元;州级科技计划项目47项,资助资金1000万元。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9项,州级科技进步奖26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58项,州级科技成果25项,授权专利319项。

(一)制订出台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

制订印发了《海西州人民政府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支持格尔木、德令哈工业园(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政策措施》,《海西州推进青海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的若干措施》、《海西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十二条措施的通知》、《海西州十三五期间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实施方案》、《海西州柔性引才引智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着力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截止目前,我州已建立了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星创天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各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创新型企业3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65个,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重点实验室4家、企业孵化器 2 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农业园区4个、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型企业22家,院士工作站6家,格尔木工业园科技孵化器1家,柴达木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格尔木市昆仑梦工厂众创空间2家,这些机构在企业科技研究、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深入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继续聚集国内外科研院所、大学、企业、用户、设计等科技资源,实施国家、青海省以及海西州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攻克高镁锂比盐湖卤水吸附法、萃取法、膜法等多条提锂工艺、水氯镁石制金属镁、水氯镁石氨法制备氢氧化镁、镁水泥制品等资源开发关键技术,形成了以镁、锂产业链为代表的盐湖化工特色循环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低品位难开发固体钾盐浸泡式溶解转化技术、深层卤水钾盐开发等钾盐高效利用技术的开发,支撑国家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和盐湖创新型产业集群持续发展。

(四)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作用

截至2017年底,依托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引进人才7名;通过实施海西州“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引进各类人才76名,引进团队6个。通过实施省“千人计划”和州“百人计划”等人才工程,共有5名海西高端人才入选青海省“千人计划”培养人才;有51名本地人才和2个团队被确定为海西州“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培养人选(团队)。这些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集群产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五)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 围绕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依托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院士工作站,实施了一批生态保护重点领域科技项目,在木里煤田江仓矿区通过渣山坡体稳定和高寒矿区植被恢复的土壤基质处理、草种筛选、栽培技术、混播筛选、喷播技术、推广示范等方面集成试验示范研究,共完成6个试验区1公顷和1个试验推广区2公顷,完成示范推广面积130.7公顷,植被恢复区盖度平均达到70%以上。通过柴达木盆地盐湖区盐生植物改良土地盐渍化机理研究,确定柴达木盆地盐湖区及其周边地区内盐渍土类型,评价出盐生植物的降盐能力和幅度平均值,以及盐生植物降盐能力由大至小的变化序列等,为进一步开展采用盐生植物有效防治盐湖区域内土地盐渍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实施“柴达木盆地主要生态系统生态耗水规律研究”该项目通过综合运用站点观测、小区监测、遥感监测、数学建模等多种手段解析了柴达木地区(流域)的水文-生态耦合效应,开展了柴达木地区不同植被类型耗水规律的综合研究,测算了柴达木盆地的生态耗水量,定量揭示了柴达木地区“降水→地表水→土壤水→植物需水”的转化关系,构建了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为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一)实施激励政策措施,激发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热情

一是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认定并在我州较好转化的省级科技成果技术,按照州委、州政府制定并出台的《海西州推进青海省贯彻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的若干措施》,州财政通过年度科技拨款一次性补贴100万元,并给予研发团队奖励20万元;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认定并在我州较好转化的国家级科技成果技术,一次性补贴200万元,并给予研发团队奖励50万元。

二是设立海西州科技创新奖奖励资金,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盐湖化工、煤化工、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成果的组织与单位予以奖励。

三是实施小微企业“小升高”助推计划。在省财政奖励基础上,对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认定的小微企业,州财政给予一次性补贴10万元。对企业首次发明专利给予申请费、代理费全额补贴。

四是对建设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工程中心、科技孵化器、产品检测中心、大宗产品交易中心等,州财政通过年度科技拨款一次性补助不低于100万元;对新认定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科技孵化器、产品检测中心等技术研发、产品检测平台项目,州财政一次性补助500万元;对新晋升为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科技孵化器、产品检测中心等技术研发、产品检测平台项目,州财政一次性补助1000万元。

五是对培养或从州外引进高层次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给予特殊经费支持,并给予科技项目资助。除中央、省财政给予引进人才相关补助外,对财政供养单位,州财政按省财政补助标准的50%对相关团队人员进行科研经费补助;对非财政供养单位,州财政按相关团队成员年薪的30%-60%进行资助,最高资助60万元。对培养或从州外引进的其他人才享受特殊支持政策。

六是为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对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收入免征所得税、增值税。通过这些政策与措施的激励,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扶持和壮大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企业。

(二)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018年以来,海西州把知识产权宣传当作提高民众认知知识产权的重要举措,深入企业、学校、乡镇、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一是通过组织开展“4.26知识产权日”知识产权宣传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普之冬等宣传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

二是组织协调省知识产权局、省科技厅成果管理办公室等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在我州开展专题讲座,建立知识产权局专家和企业的联系,帮助企业开发、转化和申请专利,培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截至目前,分别在德令哈、浙江宁波举办国家创新工程师认证、专利挖掘与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转化运用专题培训班三期,为相关单位与企业培训人员170余人。

三是利用我局门户网站,设立成果与专利专栏,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发布专利政策和信息。

五、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激励方面:

一是政策宣传尚显不足。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科研人员创新的政策,但是在政策的宣传工作上力度不够,导致广大科技工作者没有真正了解掌握相关政策。近年来,政府部门出台实施许多人才新政,提出人才工作、生活条件、科研经费、住房等方面优惠政策,激发了企业人才创新工作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二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紧缺。海西特殊的地域自然环境,导致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正确的人才观,对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等方面研究不够成熟,很难吸引、留住科技创新人才,这已成为我州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限制和影响了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够充分,尚未形成浓厚的社会气氛,在具体政策的落实上还不够到位。

(二)双创方面:

一是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创新社会氛围不浓。对“双创”重要意义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战略思维和长远考虑,引导创业主体进行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创新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引领、鼓励创新的举措不多,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还不够,缺乏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是财政投入不足,引导作用发挥不够。创新投入不足,尤其在具有开拓性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没有发挥出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

三是创新动力不强,创新能力存在差异。近几年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与市场竞争力虽然逐步增强,但其自身用于科研的投入仍显不足。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回报率预期不高,简单扩能多,开展综合利用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科技创新动力不强。以盐湖深度开发、特色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较活跃,与其他领域的科技创新差距逐步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人员和研发平台等科技资源,相对集中于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差距加大。

四是创新创业人才不足,领军人才紧缺。我州创新创业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低,企业中存在高素质创新人员少,且大多走向政府、企业领导岗位或外流;中层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以维持生产为主,生产一线员工,大多缺乏技术职业培训,文化教育程度较低。尤其是各行业高层次领军型科技人才缺乏,导致创新不能持续、系统推进,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无法得到解决。

五是创新创业平台不足,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海西虽然建设了一些“双创”平台,但其总量不足,领域不广,创新不够活跃,创新创业的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诸多平台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三)重大技术改造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偏重、偏粗、偏短”。基于柴达木盆地的资源优势,以盐湖化工、石油化工、金属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优势逐步弱化,产业结构偏重状况突出,多为原材料加工型,抗风险能力不足,产业价值链低端,科技含量较低,致使经济效益难以提升。

二是产业集群实力不强。部分产业的集聚态势基本形成,但产业集群水平不强。企业间的产业关联、配套企业建设和服务型企业建设都有很大提升空间。由于配套企业实力不足,并在生产周期上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企业偏向于在内部延长产业链、构建循环经济系统。由于专业物流、咨询、会展、法律等配套企业数量较少,多数大型企业被迫建立较为完整的配套服务系统,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缺乏专业性。

(四)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一是科技局作为成果与专利的知识产权的管理部门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成果与专利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由其他业务科室进行代管,致使知识产权工作协调和管理机制不完善,各项管理工作不到位。

二是各级领导对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

三是在产业培植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目标导向,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的意识淡薄。 四是企业和事业单位掌握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较弱,缺乏知识产权管理的专业人才。五是全州缺乏专利代理和服务中介与第三方机构,无法为相关单位与企业提供专利代理与申请服务,没有专利代理人及专业服务团队。

六、对策建议

(一)立足实际,发挥好人才作用

一是结合我州各领域企业普遍存在高端人才严重缺乏,人才流失的现象,向企业宣传我州科技创新政策、人才新政,鼓励企业利用好政策,立足自身实际,在政府政策大环境下,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推荐申报《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海西州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青海学者》等人才引进培养项目,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人才方面的问题。

二是加强与省科协的联系,继续做好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发挥好牵线搭桥作用,加强院士工作站之间的联系,鼓励有需求、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积极申报建站,争取数量、质量上统筹推进,发挥真正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配合州人才管理部门落实好对院士工作站相关支持政策,加强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力度。

(二)增强创业活力,拓展众创空间

一是落实政策,营造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围绕我州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不断提升科技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 优化空间布局。紧紧围绕我州四大传统产业与五大新兴产业,结合产业分布、发展特点及实际需求,合理布局建设“双创”平台。格尔木市、德令哈市、西部三行委重点依托循环经济实验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盐湖化工、新能源、特色生物等优势产业的创客空间、创新创业中心和 “双创”示范基地,充分释放产业技术需求,有效对接上下游产业链条。乌兰县、都兰县重点依托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服务站、特色旅游等载体,在农村建设星创空间,将众创空间引向农业农村。天峻县重点依托生态环境保护、智慧生态畜牧业、特色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双创”平台。

三是发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一区四园”集聚效应,结合自身实际与特点,突出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创业园、创业街、创业社区、创客空间等多种形式创业创新载体,积极引导企业内部众创,推动各类创业孵化载体与创业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发挥互补优势,打造创业者交流平台,推进创业者联盟、创业沙龙等创业者组织建设,加强创业者之间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有条件的企业成立创新创业团队并为内部员工提供资金、技术和平台,培育内部创客文化,开发创新产品,提升市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深化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级推进供给侧结构向改革政策措施,加快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扎实做好盐湖提锂、金属镁一体化重大产业项目,力促一批新项目投运达产;深入开展调研分析,加大运行监测调度力度,把主要精力、骨干力量向企业发展倾斜,切实为规模企业搞好协调服务;进一步强化对接工作,确保省内、州内上下游企业、产品和原料之间的无缝对接。全面推动百项创新攻坚和百项改造提升工程年度投资任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二是进一步强化工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格尔木工业园工业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工程、柴达木绿色产业园创业基地、格尔木工业园科创中心、乌兰特色生物产业园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工业园“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孵化模式的配套服务能力。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大力培育和发展配套试验区主导产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主导产业延伸加工和配套生产性服务体系发育,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和环境,充分释放稳增长潜力。

三是以拓展延伸产业链为目标,支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促进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培育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在七大产业领域形成若干个产业链完善、配套齐全、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积极争取国家、省、州重点节能低碳专项资金、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技术改造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资源综合利用工程项目专项资金等各级各类专项补助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建立灵活、规范的企业制度和决策机制,采取政企合作、国有资金参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市场化引进和应用,形成一批专优特新的中小企业,实现“由专至精、由精至强”,壮大产业基础。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

一是建立健全我州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人员,落实工作经费。

二是继续加大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指导企业研制开发转化专利技术,加大对专利成果的立项和资金支持,提高专利的申请量。以创建高新技术企业为载体,加大高新技术专利的研发,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五篇:XX县农业局关于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

XX县农业局

关于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工作进展情况的

按照XX县督考办《关于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工作上报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承担的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聚焦优势特色产业,调整优化农业业结构。县政府制定了《2018年XX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将调整的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作物和品种,并明确责任人。2018年,全县25个乡镇将新增新建和改扩建种养殖基地(小区)项目475个,预计总投资将达到10.1亿元,将新建牛舍24.9万平方米,新增养牛规模将达到3.8万头;新建蔬菜冷棚4128个,日光温室510个;建设中药材基地36个;新建草莓冷棚1830个,日光温室30个;建设食用菌基地12个;建设杂粮基地65个。完成压减籽粒玉米面积38350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6.5%。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33.47万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5.26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6.27万亩,草莓种植面积6700亩。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上半年新争取和续建项目10个,总投资23476.2万元,其中国家和省投资15130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全县新建圈舍14万平方米,青贮窖池1万立方米,贮草棚0.8万平方米;新修田间路28.64千米,新打机井、梅花井及配套102眼,配套移动喷灌16800亩,稻田防渗渠节水工程3200亩,干砌石护地坝2.7千米,浆砌石护地坝1.71千米,干砌石泄水沟0.4千米,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条件,为农业增产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推进“三权分置”,释放土地供给活力。全县完成承包土地测绘69万亩,相关工作正式进入全面扫尾阶段,预计年底前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到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7.8万亩,占全县农户家庭承包面积(59.1万亩)的31%,涉及农户4.2万户。通过土地承包流转,全县5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达到473个,这些经营主体规模化种植,有效促进我县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同时,不断培优农业龙头企业,指导合作社规范运行,引导支持家庭农场有序发展。上半年共认定家庭农场19家,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63家。

4、注重科技推广,提高农业效益。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沟通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县优势产业全产业链技术水平。今年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23个,推广应用技术成果26项。全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2%,农业科技普及率达到98%。今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2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2000余人,培训科技示范主体167个,普训农民6万余人次。

(二)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

1、完善农业综合管理云平台,提升信息化水平。一是建设XX县大数据农产品监管平台,把全县139个规模肉牛养殖场,蔬菜、草莓、中药材种植基地全部纳入监管平台,做到远程智能操作和监控,实现“基地生产-基层区域站全程监管-县农产品检测中心检测-信息汇总分析发布”一条龙式多元化推广模式,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服务,让我县的新型经营主体真正实现“智慧共享”。二是开发牧易管理系统,使产业摸底调查、扶贫攻坚建档等大量繁重复杂的基层基础工作纳入轻松的电子化管理。

2、构建农技推广云平台,打通服务农户“最后一公里”。依托省“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平台”和“农技宝”云平台,开通农技推广云平台网络建设移动终端272户,其中:确定了76名农技指导专家、农技管理员10名和技术指导员84人,102名优秀科技示范户作为网络平台的信息员。信息员可充分发挥平台实时、快速、便捷、互动的功能,定期发布农技信息,通过实时视频、图片,及时对农户生产技术、疫病防控、病虫害防治进行“零距离”指导。

3、推进农产品追溯平台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正式启用并运行省农产品追溯平台,该系统集服务监管人员与农产品生产者和广大消费者于一体,实现了监管工作和农业生产活动的精准化、实时化、痕迹化管理,为落实监管责任、生产者主体责任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实施信用管理、追溯管理奠定了基础。目前,已经录入相关监管单位12个,录入区域站10个,录入相关监管人员31人,录入监管对象174个。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全域牛、两河稻、御道菜、东川游、西川药”的总体产业发展布局,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和2018年实施方案。各乡镇均已建立结构调整台账、绘制产业发展蓝图,真正将产业覆盖到地块、到人头,建立了“一本账盯到底、一张图要结果”的工作推进机制。县、乡、村三级要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部门、乡镇、村组的责任,明晰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同时,抓紧签订产业结构调整目标责任书,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底考核。

(二)加大资金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整合资源,合理安排涉农资金,对调整玉米种植结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给予项目倾斜。县政府制定了《XX县2018年促进扶贫产业全覆盖若干政策》(X政发[2018]1号)文件,在农业产业补贴上,对新建舍饲存栏肉牛5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圈舍建设上按照140元/平米的标准予以补贴。对新建集中连片标准日光温室10个以上,冷棚30个以上,种植蔬菜和水果,每个使用面积0.8亩以上,且每个暖棚带动一户贫困户或三个冷棚带动一户贫困户,能够实现三年内每年每户增收3200元的,按照日光温室3万元/个、冷棚5000元/个的标准予以补贴。同时,可按照日光温室5万元/个、冷棚5000元/个的标准予以“政银企户保”贷款支持。对新建集中连片300亩以上,发展桔梗、苍术、黑柴胡、枸杞、黄花、大蓟等产业的,给予600元/亩种苗补贴。

(三)强化服务指导。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基层,搞好组织协调,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加强技术指导,改进服务方式,引导农民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确保广大生产者掌握新作物、新品种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帮助解决结构调整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引导农民改变种植习惯,尝试种植新品种,同时推动土地有序流转,鼓励农民通过各种形式联合,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农民绝大部分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守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而且越是贫困群体,这种情况越发突出,进而给产业发展带来很大难度。二是基层科技人才短缺和年龄老化,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地方的“土专家”更少之又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合区域站基础设施较差,办公场所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与蓬勃发展的产业之间的矛盾凸显。

(二)缺乏大型龙头企业。我县农业产业大而全,但长期处于原始粗放的生产状态,农产品大多数以原材料方式销售,附加值不高。产业扶贫受市场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虽然有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但缺乏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加工深度不够、研发能力低,新产品开发少、包装差,质量档次不高,加工转化和增值不高,同时许多龙头企业大都是自己建生产基地,和农民种养殖联系不够紧密,在解决贫困户长远稳定收入方面还不够。

(三)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目前,全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千余家,但组织化程度不高,管理不规范,达到规范要求标准的不到百余个。很大一部分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没有利益关系,只是松散型的自我技术服务团体,缺乏组织能力强、懂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有限。

(四)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相对较低。虽经几年努力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对于山东寿光等全国知名度高的农业大县、农业强县来说,我们的品牌多是一些地域性品牌,对外知名度不高,难以形成大的规模带动效应。

(五)农业产业发展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个别村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还依然存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设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化肥增量等面源污染。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科学发展中加以解决。

四、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一)加大投入力度,扶持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多渠增加农业特色产业资金投入并扩大其投入范围,对基地建设、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冷藏设施建设、市场开拓和品牌创建,采取政府推动、市场主导、金融支持、科技支撑、企业和农民投入的方式,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一是要持续加大专项资金对农业特色产业支持发展力度,逐年加大投入标准;二是要放宽对农业特色产业的贷款优惠政策和贷款额度,探索实施基地担保抵押和财政贴息制度;三是有效整合扶贫、农业、林业等部门的相关产业发展资金,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投入;四是要鼓励多方引进外资和社会资金,通过合作、合营、租赁、合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开发,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资融资渠道。五是持续发挥扶贫资金作用,延长贷款年限,认真解决农民和农产品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二)加强品牌宣传保护,提升综合竞争力。一是以县为单位,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集中整合培育、包装推介一批“隆”字号农产品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扩大“XX草莓”、“XX肉牛”等品牌的影响力。注重整体包装营销,通过各种渠道,特别是在京津甚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力的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形成品牌优势。二是加大对企业参加全国“绿博会”、“农产品交易会”等活动的资金扶持,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并积极探索在京津冀的大中城市定期开展推介活动。三是结合红叶节、草莓文化节等旅游资源,开展“XX肉牛”、“XX草莓”、“XX大米”等为主题的各种文化旅游活动,扩大品牌效应。

(三)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企业产品宣传和包装,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二是加大对企业在贩卖、销售、运输等环节的扶持力度。探索建立企业按照订单以保护价收购农产品补贴制度,促使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联接、利益合理分配的产业发展良性循环机制。三是抓好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在培育壮大传统规模种养殖基地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范围广的新型种养殖基地(场),使其发挥 “排头兵”作用,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增收。

(四)突出与京津合作,实现XX特色农业优势互补。要以天津、迁安等对口帮扶为契机和平台,突出农业成果转化、农业产业对接和生态旅游观光等,加快实施贫困户发展肉牛、建设生猪基地等的合作项目进程,努力打造对口帮扶示范区。以食品加工园区为窗口,不断扩大合作交流范围,全面提升农业合作层次,努力在招商引资、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合作,特别是农业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物流业、观光休闲农业等领域取得新突破。要积极构建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和鼓励与企业、大专院校和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农业推广单位携手合作,建立农业产、加、贸一体化合作模式,研究开发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五)创新服务机制,提升特色农业服务水平。要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着力完善区域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着力解决基层农技人员缺少和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要以两河流域为重点,与落实河长制相结合,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结合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扎实做好农业环保工作。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我县与京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对接与合作,拓宽我县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农村市场信息化建设,利用农业业综合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购销对接等服务。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种养大户、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农民等领办或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适时开辟绿色通道,在金融支持、税收、用地、用电等方面予以支持。

2018年7月17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共享发展保障民生下一篇:岗位练兵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