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2023-06-14

第一篇:中医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作 者:中华中医药学会 发布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ISBN:780231114 包 装:平装开 本:大16开 页 数:244页印 张:1次

内容介绍

本书内容包括ZYYXH/T1.1-2006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的中医内科护理常规、中医外科护理常规、中医妇科护理常规、中医儿科护理常规、中医骨伤科科护理常规、中医皮肤科护理常规等。

作者简介

姓名:中华中医药学会 作品:《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ZYYXH/T50-135-2008》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 157-2009》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肿瘤中医诊疗指南:ZYYXH/T136~156-2008》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

第二篇: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中医骨伤科护理常—— 1.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1.1 病室环境

1.1.1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1.1.2 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1.2 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1.3 入院介绍

1.3.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1.3.2 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1.3.3 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1.4 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

1.4.1 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1.4.2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1.4.3 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1.4.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1.4.5 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1.4.6 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1.5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1.6 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1.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1.8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1.9 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9.1 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1.9.2 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1.9.3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1.9.4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1.9.5 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1.9.6 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1.10 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11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2 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1.13 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14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14.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14.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15 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第三篇: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中医骨伤科护理常—— 5.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范文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5.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5.1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5.2 石膏固定前清洁患肢,如有伤口先清洁再换药。

5.3 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

5.4 上石膏当天需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5.5 四肢石膏外固定术后,抬高患肢以利消肿。

5.6 石膏未干固护理

5.6.1 石膏未干时,不应覆盖被物,如天气寒冷,盖被需用支架托起,以防石膏变形或折断。

5.6.2 尽量不要搬动患者,若需变换体位,要用手掌托扶石膏,协助搬移,忌用手指捏压。

5.7 石膏干固后护理

5.7.1 注意保持石膏清洁,勿使尿、便等污染。翻身或改变体位时要平托石膏,力量要轻柔均匀,避免折断变形。

5.7.2 密切观察伤口渗血及患肢血运情况,如石膏表面有血迹渗出并逐渐扩大,为持续出血征象,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5.7.3 石膏固定后可指导患者进行石膏内的肌肉舒缩活动和未被固定的关节、肢体活动。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5.8 注意加强石膏边缘及骨突部位的皮肤护理,如发现局部疼痛、红肿、瘀斑等早期压疮症状,及时处理。石膏过紧或松动、变形时,报告医师,及时更换。

5.9 拆除石膏后,按“骨折患者功能锻炼法”进行功能锻炼。

第四篇:新生儿科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与保养

一、电动吸引器使用操作规程与保养

二、心电监护仪使用操作规程与保养

三、复苏囊使用操作规程与保养

四、输液泵使用操作规程与保养

五、暖箱使用操作规程与保养

六、呼吸机使用操作规程与保养

七、HF-I呼吸复苏(器)囊使用操作规程与保养

八、复苏台操作规程与保养

九、经皮测胆仪操作规程与保养

十、PCT分析仪操作规程与保养

十一、微量血清胆红素仪操作规程与保养 十

二、血气分析仪与保养操作规程与保养 十

三、黄疸治疗仪操作规程与保养

新生儿科各类设备的操作规程与保养

一、电动吸引器使用操作规程与保养 1. 使用前,按安装、调试程序检查吸引器,确保其性能完好后,连接一次性吸痰管,即可投入使用。 2. 使用中,可以用调节阀将负压调节到需要的负压值,并经常注意贮液瓶中液位的高度,如果负压指针未上升则应检查、测试溢流装置。 3. 当一次吸引量不是很大时,一般不允许液体进入后贮液瓶。如果前贮液瓶液位上升至标定量时,应停止吸引,待倒空、清洗后再使用。否则吸引器会自动停止工作。 4. 操作结束,先关掉吸引器开关,再拔掉电源插头。 使用保养 1. 每日检查急救室电动吸引器上是否有浮尘(一用一消毒,未使用一周一消毒) 2. 吸引器瓶内贮有1/3含氯消毒液(一用一消毒,未使用一周一消毒)吸引瓶内用软刷清洗,清洗过程中切忌碰撞。 3. 使用完后,停机前,吸引管吸入少量的温水,以清洗连接管内残留物,必要时旋下溢流装置,彻底清洗。

二、心电监护仪使用操作规程与保养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2、打开电源开关,正确连接各监护导联线。

3、解开患儿衣被,暴露胸部,用酒精棉球清洁贴电极膜处皮肤,安放揿钮,贴电极膜,连接监护导线,确认监护仪电源接通。

4、安装心电导联,选择导联、波幅,调整心率报警上下限,选择范围。导联装置安放位置:白色(RA):右锁骨中线与第二肋之交点;黑色(LA):左锁骨中线与第二肋之交点;绿色(RL):右下腹;红色(LL):左下腹;棕色(V):胸电极(V1-V6)

5、Bp袖带连接:选择合适尺寸的袖带(新生儿宽度应为臂周长的50%,)连接袖带插座到侧面板的Bp插座上,并检查是否牢固,使用前将袖带内空气排尽,佩带时,将其展平裹于上臂表面,松紧适宜,设置适当的监测模式及报警上下限。

6、血氧探头连接:电缆线不能打折,扭曲,要定期检查传感器贴附位置,酌情更换贴附位置,设定血氧饱和度上下限。

7、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监护数据是否与病情相符,观察患儿贴电极膜处皮肤及血氧探头贴附处皮肤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及时完善各类登记。

8、遵医嘱停止监护时,查对床号、姓名,关掉电源,摘除电极膜,分离导联线,整理床单位,做好记录。

9、拨下电源线,用医用酒精擦拭监护仪和传感器表面,自然风干或用洁净、干爽的布清洁。 使用保养

1、清洁监护仪之前必须关掉并断开交流电源。

2、监护仪及其传感器表面可用医用酒精擦拭,自然风干或用洁净、干爽的布清洁。

三、复苏囊使用操作规程与保养

1、预检

这是确保使用时功能良好的必须安装,对型号、面罩大小、氧气浓度,尤其是安全装置等。

2、面罩的安装

以先放于颌下缘再盖没鼻子为好,用右手拇、食、中指压住面罩,无名指固定面罩于颌下缘,患儿颈轻度后仰,使气道畅通,达到封闭空间时,即可用左手指尖挤压气囊,操作者位于新生儿顶侧或左侧,加压给O2时胸廓必须同步随气体的进出而起伏。

3、频率与压力

一般通气频率为40次/分。压力则需要根据出生体重、肺顺应性和是否扩张三个因素决定,新生儿第一次呼吸约需30-40cmH20压力,甚至更高才可扩张肺叶(80cmH20),以后只需15-20cmH20压力即可,对肺顺应性差者需给20-40cmH20压力。

4、压力的掌握

不同的按压手法可获得不同的输入呼吸道压力,用拇、食二指按压气囊,压力约15-20cmH20,再多加一指按压,压力递增5cmH20。早产、低体重儿一般用15-20cmH20,足月、正常体重一般用25-30cmH20。

5、频率的掌握

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通气频率。 使用保养:

呼吸复苏囊的产品寿命为3年,每次使用完毕,呼吸复苏囊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先拆卸呼吸复苏囊,然后进行浸泡消毒。面罩和鱼嘴阀可采用高温高压消毒。若气囊破损或漏气,则应更换相应部位。 注意事项:

1、需做人工通气的窒息新生儿,必须先清除呼吸道污物,使气道不至受阻。

2、多次使用前,须对呼吸复苏囊进行检验,确保复苏效果。

3、使用于新生儿相适应的型号面罩和气管插管,避免在通气时漏气。

4、呼吸复苏囊使用前必须进行浸泡消毒。

5、不得用锋利的硬器触碰气囊,避免漏气。

6、塑料件均采用工程塑料制造,操作人员务必小心清洗放置,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四、输液泵使用操作规程与保养

1、部件构成

50ml注射器工作指示、20ml注射器工作指示、电池欠压指示、直流电指示、交流电指示、数字设置键、压块、注射器座(注射器圈边)、停止键、启动键、挡片、推头槽、摇板快进键、总量查询键、消音键、选择键、高低压显示器、注射完毕报警指示、残留指示、阻塞报警指示。

2.待机

将泵后电源开关置ON,听到嘟一声响表示内部电路自检完毕,泵处于正常待机充电状态。

3、注射器安装夹

(1)将抽满药液连上连接管、头皮针及排出空气的注射器放入注射器座中,注射器圈边必须卡入注射器座与挡片之间。

(2)捏紧推头及摇板,移动推头至注射器推杆尾部,将注射器推片卡入推头槽中。

(3)当所有参数设置完毕,按启动键,再按快进键,待头皮针尖出水后关机,将针头插入静(动)脉再启动泵即开始输注。

4、速率设置

(1)利用6只数字设置键可在数字显示器上设置所需输注率数据。 (2)设置只能在停机状态下进行,开机后调速键全部锁定。

5、限制量设置

(1)停机状态下,按一次选择键处于限制量调节状态,这时可从6只数字设置键在LED数字显示器上设置一次输注的限制量。开机后该数据锁定,这时按选择键SELECT仅可查看所设限制量。

(2)任何时候同时按消音键和选择键所设置的限制量为0。

6、快速推注

为安全起见,快速推注在Stop下进行,快速推注有两种情况。

(1)输入量不计入总输入量——Stop状态下,1S钟后连续按两次fast。 (2)输出量要计入总量——Stop状态下,同时按fast和∑,这时LED显示器动态累计泵输出量。

7、总量查询

(1)任何状态下按总量查询键都可以查看已输入病人体内的药液量。 (2)任何状态下同时按总量查询键及消音键使累计总量复0。

8、报警提示

(1)残留提示;(2)注射完毕报警;(3)阻塞报警;(4)限制量提示;(5)电源线脱落报警;(6)电池欠压报警;(7)当按快进键后,2min内忘了按start,2min后泵发生嘀嘀嘀…提示声,该提示声可按消音键暂时消去,但2min后提示声又起,也可按Stop完全消去。

9、泵的固定

改变固定夹在泵上的安装位置,可使泵夹在垂直水平放置的支杆或床挡上。 使用保养

1、清洁输液泵之前必须关掉并断开交流电源。

2、输液泵表面用拧干的清水抹布清洁,禁止接触水源,以免损坏电路。

五、暖箱使用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

1、接通电源,根据患儿病情设定温度,按设置键使设置指示灯发亮后,按上升或下降键进行调节设定温度,选择好合适的温度后,按设置键直接进行控制模式,实时温度显示窗显示传感器实测温度。

2、培养箱预热2小时后,将患儿置培养箱,关好挡板插销,以防止发生挡板意外打开的现象。

3、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状况(每30分钟至少1次)及体温变化(根据病情监测),在设备无故障的情况下,根据患儿病情及环境温度随时调整培养箱温度。

4、如果培养箱发出“断电报警”“风机报警”“超温报警”“偏差报警”“传感器报警”等警告信息时,不要使用培养箱,有关的维修服务应该由合格人员进行。

5、在使用过程中,不要使前正门挡板长时间处于开启状态,以免影响培养箱的实际温度。

6、在使用过程中,不要把衣被或毯子放在婴儿周围,或放在空气循环通道,以免影响婴儿的安全和培养箱的性能。

7、为了保证培养箱的稳定,在使用过程中锁定脚轮;为防止发生碰撞,培养箱与其他物品之间间隔距离保持30厘米以上

8、按照婴儿湿度要求,添加蒸馏水,并每日更换,患儿出院后,水箱干燥保存。使用中的培养箱内外每日用消毒液擦拭2次。

9、连续使用的暖箱每周更换一次并用消毒液彻底擦拭、更换床垫。

10、患儿出院后,切断电源,更换床垫,进行终末处理,以待下次使用 清洁与消毒:

1、输液软垫、床隔板密封条、垫圈、窗塑料套的清洗——放入合适的容器内倒入适量的消毒液(含有效氯500mg/l)进行浸泡、消毒。浸泡完毕后(30min)用无菌水冲洗,然后用干净布或纸巾擦干。

2、培养箱恒温罩的清洁

用清洁剂彻底清洁所有表面,包括孔和凹陷的地方以及所有操作门、窗,然后用干净的布或纸巾擦干。

3、温控仪的清洁

用干净的布蘸些清洁剂清洁面框上下和左右两侧,特别要小心清洁空气温度传感器的表面,然后用干净布擦干(不可阻塞温控仪背后的热风输送孔)。

4、床垫、婴儿床、床隔板的清洁

用清洁剂彻底清洗所有表面,并用干净布或纸巾擦干。

5、空气净化材料

二个月更换,在安装新的净化材料前,用清洁剂/消毒剂清洁过滤器和盖。

6、水箱的清洁

往水箱内倒入适量的清洁剂/消毒剂,彻底清洗水箱所有表面、凹陷的地方。

六、呼吸机使用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

1、将infant Flow Advance牢固安装在杆架台上。操作前检查激励器、传感器接

2、口和所有辅助设备的完整性。

3、将医用空气和氧气软管连接到infant Flow Advance驱动器,然后接到高压源。

4、将infant Flow Advance驱动器电源线连接到一个合适的插座。

5、连接患者回路和infant Flow发生器。

6、设置加热型呼吸湿化器的预定输送温度,并打开电源。

7、选择尺寸合适的头套。

8、打开一个发生器组并将其连接到回路中。选择最大尺寸的接触器。使之适合婴儿的鼻孔(对于套管)或鼻子周围(针对面罩)。正确连接后,鼻腔套管应位于鼻孔内,且套管与鼻子之间要留有一定空隙。发生器组件不能从婴儿鼻子上拨起或引起婴儿鼻子变形。面罩应紧贴在鼻子周围,不应压迫婴儿的面部或与婴儿的眼睛或嘴部相接触。

9、将套管或面罩连接到发生器上。

10、使用infant Flow驱动器后部的开关灯打开infant Flow Advance电源。

11、闭合患者接触器。

12、使用流量计下面的旋钮将气体流量调整到81pm,确认压力读数为5cmH2O。如果不能达到5cmH2O,检查呼吸管路与连接是否泄露。

13、当设置好CPAP压力时,应按下CPAP图标下面的按钮。闪烁的“?”变对号。

14、当有O2 %有刻度的控件来设置所需的FI O2。

15、患儿置辐射床,酌请清理呼吸道,清洁鼻腔,摆好体位。避免在头部建立静脉通道。

16、将发生器连接到患者和头套上。确保选择了正确尺寸的接触器,且将整个组件与婴儿正确连接。使用适合婴儿鼻孔或鼻子周围部分,并可密封起来的接触器。酌情对鼻腔CPAP流速进行微调,直到显示器读数为规定的水平。

17、如果需要呼吸暂停监控或trPA,将腹部呼吸传感器连接到“传感器接口”,并将“传感器接口”连接到infant Flow Advance激励器上。

18、使用治疗设置屏幕设置。

19、每隔2小时对婴儿进行以下各项检查:鼻子刺激和隔膜变形、皮肤刺激和压迫性坏死、由于缺乏湿气造成鼻子粘膜损坏、胃部胀气等。

清洁与消毒:

1、气源过滤网

从压缩泵取下,用清水冲净表面尘埃,待干放回原处。使用过程中,24-72h清洗一次。

2、管道部分及鼻塞鼻罩

清水清除管壁内污物,甩干后浸入戊二醛中30min,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晾干待用。连续使用24-26h需更换消毒。鼻塞及鼻罩用清水清洗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

3、加垫湿化器

塑料部分清洗和消毒与上述管道部分相同;金属与电器加垫部分,用清水冲洗干净。

4、外壳

以消毒液清洁,并擦干,注意及时清理轮胎部分污垢。

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证: 呼吸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渗出性肺水肿、心源性肺水肿、伴有呼吸衰竭的肺炎、多发性的肺不张、吸入性肺炎、化学性肺炎

呼吸支持:早产儿呼吸暂停、暂时性呼吸困难、支气管软化 呼吸治疗与呼吸支持:过渡撤机、防肺不张、呼吸暂停 禁忌证: 体重小于1000G、先天隔疝、呼吸衰竭晚期或中枢性呼吸衰竭、肺气肿时、气胸、呼吸为无效呼吸者、腹胀严重者、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颅内压(ICP)>20mmHg、休克循环量不足时应慎用

七、HF-I呼吸复苏(器)囊使用操作规程

1、预检

这是确保使用时功能良好的必须步骤,对型号、面罩大小、氧气浓度,尤其是安全装置等。首先将呼吸复苏囊进行正确连接,挤压气囊时瓣膜应有良好的开启状态,用手掌挡住面罩,挤压气囊时掌心会感受到气体的压力,此压力达到2.92-3.92Kpa(30-40cmH20),或当面罩全部堵住时听到限压阀被冲开的响音,不挤压时气囊充盈回复迅速,氧气皮管与气囊氧气入口处连接良好。

2、面罩的安装

以先放于颌下缘再盖没鼻子为好,用右手拇、食、中指压住面罩,无名指固定面罩于颌下缘,患儿颈轻度后仰,使气道畅通,达到封闭空间时,即可用左手指尖挤压气囊,操作者位于新生儿顶侧或左侧,加压给O2时胸廓必须同步随气体的进出而起伏。

3、频率与压力

呼吸复苏囊通气频率根据临床手控调节进行28-120次/分。一般通气频率为40次/分。压力则需要根据出生体重、肺顺应性和是否扩张三个因素决定,新生儿第一次呼吸约需2.92-3.92Kpa(30-40cmH20)压力,甚至更高才可扩张肺叶,有时高达7.84 Kpa (80cmH20),以后只需1.47-1.96 Kpa (15-20cmH20)压力即可,对肺顺应性差者需给1.96-3.92 Kpa (20-40cmH20)压力。

4、压力的掌握

不同的按压手法可获得不同的输入呼吸道压力,用拇、食二指按压气囊,压力约1.5-2 Kpa (15-20cmH20),再多加一指按压,压力递增0.5 Kpa (5cmH20)。压力越高进入呼吸道气体越多,不同胎龄、体重、日龄新生儿潮气量是不同的,所用的压力应有区别。早产、低体重儿一般用1.5-2 Kpa (15-20cmH20),足月、正常体重一般用2.4-2.9Kpa (25-30cmH20)。

5、频率的掌握

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通气频率。提高频率可增加每分钟通气量,在尾端接上储氧气袋的情况下还可提高氧浓度,从而提高Po2和降低Pco2。

清洁与消毒:

1、呼吸复苏囊的产品寿命为3年,产品寿命期是指产品自放行之日起至产品需做报废处置的周期。

2、每次使用完毕,呼吸复苏囊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先拆卸呼吸复苏囊,然后进行浸泡消毒。面罩和鱼嘴阀可采用高温高压消毒。

3、若气囊、送气阀、集气袋破损或漏气,则应更换相应零件。 注意事项:

1、需做人工通气的窒息新生儿,必须先清除呼吸道污物,使气道不至受阻。方能使用本呼吸附属囊进行做人工通气复苏。

2、多次使用前,须对呼吸复苏囊进行检验,确保复苏效果。

3、使用于新生儿相适应的型号面罩和气管插管,避免在通气时漏气。

4、呼吸复苏囊使用前必须进行浸泡消毒。

5、不得用锋利的硬器触碰气囊,避免漏气。

6、塑料件均采用工程塑料制造,操作人员务必小心清洗放置,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呼吸机的清洗和消毒

呼吸机消毒的总原则:

呼吸机消毒种类可分为患者使用时的日常常规更换消毒和撤机后的终末消毒两种,常规消毒更换的时间不应过于频繁,同一患者使用时每48h更换一次,呼吸机的内外部分彻底消毒和灭菌。

呼吸机的清洗和消毒方法:

1、需要清洗的呼吸机部件:

(1)呼吸机的主机外壳和压缩机外壳,用清洁的软湿布轻轻擦拭即可,每日或隔日一次,必要时用消毒液擦拭。

(2)空气过滤网,包括空气压缩泵和有些主机中可清洗的空气过滤网:将过滤网从机器中取出,用清水洗净表面尘埃后,再用力甩干或烘干,然后放回原处,一般每48~ 72h清洗一次,无需常规消毒。

(3)呼吸机内部不可拆卸的电子元件,其表面的灰尘可用小功率吸尘器轻轻吸除或用专用吸球轻轻吹气去除,不能用消毒液浸泡。

(4)传感器如流量、压力等传感器为呼吸机特殊电子零件,不能用水冲洗液不能用消毒液浸泡,只能用70%酒精棉球小心擦拭。

(5)湿化器的电器加温部分和温控传感器的擦头的金属部分用清洁的软湿布擦净,不能用消毒液浸泡。

2、需要消毒的呼吸机部件:凡是连接于患者与呼吸机之间的螺旋管、连接头、接头、湿化器、雾化器和呼吸瓣等均应彻底消毒。消毒前应先彻底清洗,将其中的分泌物、痰痂、血渣和其它残留物彻底清除,然后消毒,消毒时各种连接部件应脱开,以达到充分消毒目的,消毒后经蒸馏水冲洗晾干备用,整个消毒过程避免物品的再次污染,消毒后的物品部件存放于清洁干燥的无菌盘内待用,常用的消毒方法有:药物浸泡消毒法、高压蒸汽消毒法、气体熏蒸法。我院常用1000mg~1500mg/L有效氯浸泡30分钟,冲洗晾干备用。 (1)日常消毒:指长期使用呼吸机时所进行的工作,通常是每日清洗呼吸机表面一次,并将与病人相连接的呼出气管路拆下消毒,同时更换上新消毒后的管路继续工作,另根据具体情况,每周拆卸消毒全部管路、湿化瓶,并更换备用管路继续工作,主机的空气过滤网需每日清洗,以防灰尘堆积,影响机器散热。

(2)特殊感染物品的处理:

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可采取一次性处理,用一次即丢弃,也可用2%戊二醛中性溶液浸泡10h,用蒸馏水冲洗晾干,送供应室进行高压灭菌或环氧乙烷气体熏蒸消毒。

(3)终末消毒:是指停用呼吸机后的消毒处理,这时需将呼吸机的所有管路系统逐一拆下,彻底消毒后,再按原结构重新安装、调试。

第五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各种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架子工

⑴架子工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

⑵钢管脚手架应用外径48~51毫米、壁厚3~3.5毫米的钢管,长度以4~6.5米和2.1~2.3为宜。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和裂纹的不得使用。

⑶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发现脆裂、变形、滑丝的禁止使用。 ⑷钢制脚手板应采用2~3毫米的Ⅰ级钢材,长度为1.5~3.6米,宽度23~25厘米,肋高5厘米为宜,两端应有连接装置,板面应钻有防滑孔。凡有裂纹、扭曲的不得使用。

⑸钢管脚手架的立杆应垂直稳放在金属底座或垫木上,钢管立杆、大横杆接头应错开,要用扣件连接拧紧螺栓,不准用铁丝绑扎。

⑹单排脚手架的小横杆插入墙内不得小于24厘米,伸出大横杆外不得少于10厘米。通过门窗口和通道时,小横杆的间距大于1米应绑吊杆;间距大于2米时,吊杆下需加设顶撑。

⑺脚手架的负荷量,每平方米不能超过270公斤(2.7KN)。如果负荷量必须大,应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架设。

⑻脚手架两端、转角处以及每隔6~7根立杆应设剪刀撑和支杆。剪刀撑和支杆与地面的角度应部不大于60度,支杆底端要埋入地下不小于30厘米。架子高度在7米以上或无法设支杆时,每高4米,水平每隔7米,脚手架必须同建筑物连接牢固。

⑼架子的铺设宽度不得小于1.2米。脚手板必须铺满,离墙面不得大于20厘米,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脚手板塔接时不得小于20厘米;对头接时应架设双排小横杆,间距不大于30厘米。在架子拐弯处脚手板应交叉塔接,垫平脚手板应用木块,并且要钉牢,不得用砖垫。

⑽翻脚手板应两人由里往外按顺序进行,在铺第一块或翻到最外一块脚手板时,必须挂劳安全带。

⑾上料斜道的铺设宽度不得小于1.5米,坡度为一比六,防滑条的间距不得大于30厘米。人行通道宽度不小于1米,坡度为一比三。

⑿脚手架的外侧、斜道和平台,要绑一米高的防护栏杆和钉18厘米高的挡脚板和满挂密目式安全网。

⒀在门窗洞口搭设挑梁(外伸脚手架),斜面与墙面一般不大于30度,并应支承在建筑物的牢固部分,不得支承在窗台板,窗檐、线脚等地方。墙内大横杆两端都必须伸过窗洞两侧不少于25厘米,挑架所有受力点都要绑双扣,同时要绑防护栏杆。

⒁拆除脚手架,周围应设置围栏或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看管,禁止入内。拆除应按顺序由上而下,一步一清,不准上下同时作业。

⒂拆除脚手架大横杆、剪刀撑,应先拆中间扣再拆两头扣,由中间操作人员往下顺杆子。

⒃拆下单位脚手杆、脚手板、钢管、扣件、钢丝绳等材料,应向下传递或用绳吊下,禁止往下投扔。

⒄脚手架搭设完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

注:钢管脚手架应参照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执行。

五、钢筋工

⑴钢材、半成品等应按规格、品种分别堆放整齐,制作场地要平整,工作台要稳固、照明灯具必须加网罩。

⑵拉直钢筋,卡头要卡牢,地锚要结实牢固,拉筋沿线2米区域内禁止行人。人工绞磨拉直,不准用胸、肚接触推杆,并缓慢松解,不得一次松开。

⑶展开盘圆钢筋要一头卡劳,防止回弹,切断时要先用脚踩紧。 ⑷在高空、深坑绑扎钢筋和安装骨架,须搭设脚手架和马道。 ⑸绑扎立柱和墙体钢筋,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和攀登骨架上下。柱筋在4米以内,重量不大,可在地面或楼面上绑扎,整体竖起,柱筋在4米以上,应搭设工作台。柱梁骨架,应用临时支撑拉牢,以防倾倒。

⑹绑扎基础钢筋时,应按施工设计规定摆放钢筋支架或马镫架起上部钢筋,不得任意减少支架或马镫。

⑺绑扎高层建筑的圈梁、挑檐、外墙、边柱钢筋,应搭设外挂架或安全网。绑扎时挂好安全带。

⑻起吊钢筋骨架,下方禁止站人,必须待骨架降落到离地1米以内始准靠近,就位支撑好方可摘钩。

九、电工

⑴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5台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50KW以上者,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反之,则应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⑵严格按照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采用“TN-S”供电系统,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确保临时用电安全。

⑶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应根据当地的要求作保护接零或作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

⑷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处作重复接地外,还须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⑸建立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档案,认真收集有关资料。

⑹配电箱应标明其名称、用途,并作出分路标记,门应配锁;所有的配电箱、开关箱应每月进行检查和检修一次。

⑺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电或断电,并禁止带电操作,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应定期检查,校验。

⑻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急救,电气着火,应立即将有关电源切断,使用泡沫灭火器或干砂灭火。

十、电焊工

⑴严格按照“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原则对电焊机设单独开关,并将焊机外壳做好接零保护或接地保护。

⑵焊钳与把线必须绝缘良好,连接牢固,更换焊条应戴手套。在潮湿地点工作,应站在绝缘胶板或木板上。

⑶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或管道上施焊,焊接带电的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焊接贮存过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件,必须清除干净,并将所有孔口打开;在密闭金属容器内施焊时,容器必须可靠接地,通风良好,并应有人监护。严禁向容器内输入氧气;焊接预热工作时,应有石棉布或档板等隔热措施。

⑷把线、地线禁止与钢丝绳接触,更不得用钢丝绳或机电设备代替零线。所有地线接头,必须连接牢固。

⑸更换场地移动把线时,应切断电源,并不得手持把线爬梯登高。 ⑹必须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扩散区施焊时,应经有关部门检试许可后,方可施焊。

⑺工作结束,应切断焊机电源,并检查操作地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十

一、起重工

⑴操作、指挥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

⑵起重指挥在指挥时应站在能够照顾到全面工作的地点,所发信号应事先统一,做到准确、宏亮、清楚。

⑶塔式起重机专用的临时配电箱,应设在塔机附近,电源开关应合乎规定要求。行走式塔机的电缆卷筒,必须运转灵活,安全可靠,不得拖揽。

⑷操作前应检查行走(行走式塔机)、变副、吊钩高度等限位器和力矩限制器等安全装置以及吊钩保险装置是否完备,确认其正常后方可上机操作。

⑸高度限位器仅作危险状况时的高度保护作用,而不能作为自动开关使用。

⑹龙门架与井字架的停搁装置在下料时应处于工作状态,严禁随意拆除。

⑺吊篮仅作载货使用,严禁载人或人货混装。

⑻应经常检查各安全装置,确保其灵敏可靠,在安全装置失灵的情况下,严禁使用设备。⑼设备安装后,必须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并取得准用证后方可正常使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职业化形象与商务礼仪下一篇:怎样当好一名财务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