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考试改革

2022-09-13

1 高校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 考试肩负着评定、反馈、预测、激励等功能, 对于高校教学的展开, 尤其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有着重要作用。但当前高校的考试制度较之于火热进行的素质教育推进呈现出滞后脱节现象。具体表现如下。

1.1 高校考试的目标偏向与素质教育的目的要求发生背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以学生为本,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就成为高校教育的旨归。剔除教师的全面主宰, 还原学生主体角色成为教育的共同呼声。但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形成的分数万能的观念, 由此导致考试目标发生偏离, 过分注重考试分数, 并以此作为评优评先的重头戏, 不惜以牺牲学生个性发展为代价, 从而对如潮般涌来的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表现得无所适从。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 高校对现行的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1.2 高校考试形式化严重、标准失衡, 有失规范, 与提升学生能力, 促进全面发展的考核目的悖反

由于高校教育教考不分, 由此科任教师主宰一切。更为严重的是, 给教学考核带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 沦为教师自导自演的独角戏。个别教师为了应付学校的教学测量, 甚至不惜圈画重点范围, 误导学生。而且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考试都没有固定系统的合乎专业规格的试题库, 由科任教师临时出题或长期固定题目, 造成知识陈旧, 单一匮乏:一般客观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较多, 而主观性发挥的余地不够。闭卷多, 开卷少。笔试多, 口试少。不仅如此, 考试的最终审阅亦是由科任教师来评定, 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寻求与教师的“契合”。再者, 考试试题审核完毕不再进行分析与讲解, 更是让考试的透明度与反馈度大打折扣。

1.3 高校考试没有建立管理机构与系统, 导致监督不够, 考核不公, 舞弊现象严重

高校管理机构与系统的缺失使部分教师不仅自身对考试一手操纵, 危害到教师的责任感与形象, 而且不能身教言传诚信德育, 无疑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而考试分数又直接与评优评先挂钩, 最终促成舞弊的恶性循环。这是对高校教育的极大破坏, 亟需改革。

2 高校改革的成效与误区

自素质教育推行以来, 高校考试也随之改革, 并取得了不少成效。首先, 高校转变观念, 逐渐以学生为主体, 扩大了考试的构成, 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这样, 既有利于日常教学活动的进展。因为平时考核占据一定比例, 又涉及平常测验、课堂表现、到勤率等一系列因素在内, 学生必然表现出单纯期末考核所未能发挥的积极性, 有利于知识能力的深积累;又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期末的负担, 并转变了对考试的认识:不再是单纯的一考定“终期”, 而是对素质的综合考察。其次, 高校考试形式、走向整合和多样化, 口试与笔试并存, 如英语四六级考试增入了口试的内容;开卷也日益增加, 革除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恶习, 提高学生的愉悦感, 发展其个性;活动课尤其是操作性强的考试内容增多, 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将知识迁移和应用到实际中来。再次, 部分高校开始组建考试管理委员会等来加强对考试管理, 尤其是对学生的诚信德育的管理。建立符合专业规格的考试题库提上日程, 而教考分离逐渐开始推行。由更高一级或者平行级别的专业人士精选题库和参与阅卷, 以避免科任教师一手操纵现象发生。而且在阅卷完毕后要求科任教师进行分析与讲解, 以此达到使学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无疑提高了考试的透明度, 又强化了考试公平, 还深化了学生的知识构架与能力范畴。而对考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设定, 在让科任老师深受监督与制约之余, 促进了教育公平, 对加强对学生的诚信德育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反过来, 则减少了舞弊现象的发生。

但高校考试改革并非一劳永逸之事。在改革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盲点与误区。首先, 在对于考试功能这一问题上, 其实还是素质教育相差甚远。高校虽然倡导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他们全面发展, 但期末考试还是稳居重位, 而且主观发挥性的东西非常少, 学生协助考核的成分不足。其次, 虽然调整了考试的构成成分, 增加了平时考核, 开卷、口试等内容, 但很多流于形式。再次, 学校考试管理还远非达到成熟, 系统的机构体制制衡性还有待提高, 德育尤其是诚信教育落实还有一定差距。

3 高校考试改革的趋向

随着信息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日益加剧, 上述考试改革误区的弊端已越发明显。因此, 新一轮改革亦提上日程, 笔者认为高校改革的趋向将侧重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 建立高校考试管理委员会, 加大对考试的良性宣传与管理。将素质教育的目的与考试评定、反馈、预测、激励的功效全面结合起来, 明确考试的性质与意义。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考试讲座、学习与探讨, 同时加强诚信教育, 从源头上断绝舞弊现象的发生。

其次, 全面清除应试教育的余孽, 尽快转轨到教师主导, 学生为主体, 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上来。彻底革除教考不分, 加强考试构成成分的多元性, 转移到由专题小组建立符合专业规格并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考试题库, 分离科任教师与阅卷评委, 加强对电子阅卷的运用, 力避主观个人成分。

最后, 高校考试改革将顺应时代要求, 丰富考试形式与内容。除了目前的自考、成人考试及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考试外, 将增加新的一些技能测试与测验, 加大对提升学生能力的考核范畴, 同时对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将加固, 如职场应变能力的考核也将加入考试改革的范畴, 考试的社会意义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

综上所述, 高校考试改革不仅是必须而且是必然的。在改革的过程中它取得了一些瞩目的成效, 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 全面发展了学生的身心, 发挥了考试为社会评定, 优选人才, 反馈教育发展信息的功能。但也存在一些盲点误区, 阻滞了改革的顺利进展。因此, 新一轮改革推进又上日程, 它将高校考试管理、教学模式转变、考试制度优化、考试与市场接轨摆到了重要的地位, 指示着高校考试改革的方向, 同时激励着高校:考试改革必将日益走上辉煌。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 高校考试改革势在必行而又如火如荼, 异彩纷呈又略显厘定不清, 因此本文立足高校考试改革, 拟从改革的必要性、成效与误区、趋向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与挖掘, 形成对考试改革的整体认识, 进而为促进高校考试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高校考试改革,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成效与误区,改革的趋向

参考文献

[1] 杨学为, 廖平胜.考试社会学问题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9.

[2] 廖平胜.考试是一门科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9.

[3] 黄晓丽, 沙野.论高校教学改革与评估[M].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7, 8.

[4] 李胜明.关于加强高校考试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探讨[J].职业教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血府逐瘀汤临床验案举隅下一篇:优化金融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