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与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30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语言文字与阅读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

语言文字与阅读教学论文 篇1: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思考与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程是什么”作出了明确的阐述。而其中出现最多的一个核心关键词组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与突破口了。

“语言文字运用”指的是把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和实际的运用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到的知识来加强自己在平时的写作和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活动的能力。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将伴随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去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现阶段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教学的现状

(一)一些网络上的阅读冲击了现实中的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手机网络已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网络上有很多自创的“新词语”影响到了我们的小学生,他们没有辨识的能力,一味地模仿网上的一些流行词汇,例如“累觉不爱”“给力”等等,这些都是不规范的用语,但是我们的小学生并不知道,他们把这些词汇运用到了平时的写作和语言表达中,导致了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停滞不前,也对语文用词规范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这是当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滥用阅读中学到的词汇和语言

在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运用现状中,我们的学生存在着很严重的滥用词汇、张冠李戴的现象,他们并不完全清楚某个词的意思,只是从字面意思进行猜测,然后就大胆地运用到了自己的语言中。举例而言:“上行下效”本是一个贬义词,可是学生只是看到了表面的意思,于是乎就出现了“小明的爸爸喜欢帮助别人,小明也上行下效,在学校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这样的语句,这就说明我们教师在语言运用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了学生的盲目模仿。

(三)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运用的积极性不高

在当前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并不高,他们觉得课堂枯燥乏味,学习语言也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所以不愿意去学习。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的年龄虽然在不断增长,但是语言的运用能力却没有相对增长,六年级的学生的作文只能写出平铺直述的文字水平。所以这种现状也迫切需要得到改善。

二、造成当前阅读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不注重网络阅读与现实阅读的区分

在当前网络语越来越流行的现状下,我们的小学生也被深深地影响到了,他们经常把从网上阅读到的一些词汇不加辨识地运用到了自己的现实中,导致语言运用出现了问题,可是我们的教师却很少去关注到这个点,总是认为只是一时的流行而已,没有必要去纠正,过一段时间这个词语不流行了学生也就不会再用了。由此导致了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滥用流行语,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同时也导致了语文学习成绩的不断下滑。

(二)教师没有教会学生先去理解阅读中的词汇再去运用词汇

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很提倡我们的学生去运用一些成语或者是文言文来给自己的语言增加文化底蕴。而学生积累词汇的来源正是阅读,有的成语能运用到这个场景中却并不适合于用到下一个场景中,但是学生却没有想那么多,而教师也没有及时地去告诉学生这些词汇如何运用,导致了学生出现了滥用的情况。一味地滥用词汇反倒降低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使学生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是用还是不应该用,应该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

(三)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寻找语言文字的价值点

学生之所以对阅读中语言运用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自己认为在阅读中学生应该记住的词汇让学生死记硬背,并不注重寻找发现文本中语言文字的价值点,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叛逆的倾向,他们不喜欢别人强加给自己的东西,也不喜欢别人强迫自己去做什么事情,所以必然不会喜欢这种教学内容与形式。

三、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

那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有效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呢?

(一)教师时常拿出网络上的阅读与现实阅读进行对比

现在网络上的一些阅读越来越流行,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拿网络上的一些阅读教材与现实中一些著名作家的文章进行对比,告诉学生什么是传统文化。我们不否定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一些影响,但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旧要去遵照用词的规范性,所以教师可以拿出一些网络上的用词不当的文章来与学生进行分析,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来运用语言,这样学生才能明白应该如何来对语言进行应用。

(二)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不要盲目模仿

我们有很多的阅读教材都是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和成语词汇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一味地告诉学生这是亮点,以后你们也可以運用到自己的写作或者是说话中,但是并没有告诉我们的学生应该运用到什么样的场景中,导致学生盲目模仿,所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我们的学生不能盲目模仿。举例而言:在进行《蟋蟀的住宅》这一文章的阅读教学时,有一句是这样的“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教师让学生记住了这个词汇,在接下来的生活或者是教学中,教师就会发现学生关于“随遇而安”形形色色的应用,有的地方根本不适合,可是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化底蕴开始滥用。所以我们的教师一定在让学生记住某个成语或者词汇的时候先告诉学生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避免盲目滥用。

(三)关注并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运用价值点。

1. 深入研读文本,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言为心声。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作者常常会对字词、句段、篇章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构成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特点。而教材中选编的文本大多文质兼美,对领悟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取舍上,往往令教师们难以抉择。特别是高年级教材,课文长,语言学习的内容多,40分钟的时间,如果你想面面俱到,也就意味着面面不到。一般情况下课文中80%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和合作学习掌握,只有20%左右的内容属于重难点。需要教师挑出来,问一问,讲一讲。所以在选取教学内容,以及特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得要多做一些“减法”。有“舍”才有“得”。我们“舍”掉了学生能读懂的内容,就是在为他需要“得”的训练赢得时间的保证。表面看教学内容是减少了,但教学效率提高了。一课有一得。一篇课文往往具有多方面的例子功能,我们要根据学段特点、文体特征、表达特点等方面从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最典型的作为学习的例子。又如《儿童诗两首》(五年级语文下册)中“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飞──飞到遥远的地方。”这种想象的表现手法,无不在给孩子们拓展语言元素体验的空间。

2. 微观细读,品味有意义的语言现象

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带领着学生从看似一目了然的文本上深入进去。进行微观细读,从而发现有意义的语言现象,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既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又可以为阅读教学储备精神食粮。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一课中,人物语言的描写看似寻常,但实际上却颇有匠心。廉颇的语言里一口一个“我……”“他……”,而蔺相如的语言里却句句不离“我们……”。文中的这样几处小小的人称,就彰显了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在《草船借箭》一文中,周瑜话里的那个“赶”字,为他下面进一步向诸葛亮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而埋下了伏笔,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3. 模仿表达方法,善于迁移运用

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练习,有助于扭转语文教学重阅读、轻表达的倾向,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解决阅读教学效率低的问题。

如课堂片段练笔。《穷人》(六年级语文上册)一文中桑娜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是进行阅读推想训练和学习心理活动描写的极好材料。学习本段后,可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遇到过的焦急、忧虑或害怕的生活情景写一段话。可以是篇章练写。如《北京的春节》(六年级语文下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表达方法的典型文章。学习本文应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上这种方法写一写家乡的传统节日或一次课外活动过程。可以是改换文体。如剧本《半截蜡烛》(五年级语文下册),学完课文后,可让学生从《半截蜡烛》的前一篇课文《晏子使楚》中任选一个故事,改写成剧本,从中感受不同文体的不同表现力。诸如此类的模仿迁移写作,就是语言文字运用增值点的有效实现。

作者:霍子聪

语言文字与阅读教学论文 篇2: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与运用

摘 要: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能参与式地阅读,还要用阅读活动激发学生保持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发展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与运用,这就须教师多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从乐学角度营造气氛,以学生兴趣为基本点,用合理的阅读文字训练与运用任务更科学合理地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方向,开展全面有效的教学,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兴趣、能力和学习、教学效率等皆有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参与式;语言文字;训练活动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中进行参与式语言文字训练任务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根据,我们应该抓住“从做中学、乐于学、善于学”等思想精髓,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设计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训练运用的活动环节,加强任务设置,以任务使得学生更好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用具体文字读写等任务锻炼其思维和能力,而在不断参与阅读读写等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则能很好地让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双边活动得以发展。

一、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學现状

首先,课堂管理没有和新课改接轨,学生参与阅读课堂的机会少,语言文字训练与运用几乎没有开展。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上课时,管理过于随意,思想过于传统,几乎没有进行新课改时期的参与体验式教学,忽视学生在阅读中发展语言文字运用与训练的过程。如,有的教师直接找几个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就自己分析课文,让学生做笔记,然后背生词、背课文。或者放课件给学生观看,然后就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画葫芦开始学习语文知识,背诵生词等要点,几乎没有参与体验活动,教学任务不明确,落实也不到位,学生综合能力没有发展。

其次,传统阅读教学方式使学生收获不大,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没能得到发展。在平时的交流中,有学生反映:“老师,我很仔细地去学习和背诵语文课文和生词知识了,我买了很多练习题进行训练,也会背很多,可是,我每次做题中思维都是混乱的,阅读中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不够准确和完整,应该怎么提升自己的语文呢。”通过观察发现,在我班上,学生学习较低效,无目的、思维陈旧,无创新、想法不切实际,天马行空,也不知道如何参与阅读活动,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学习,所以收获很少。

第三,农村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较强,在参与阅读活动时,很多学生需要教师引导,而其中一些学生是贪玩好耍的态度,几乎没有认真根据阅读任务进行讨论、总结、发言,只是看着其他人进行探究实践,这样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运用等能力发展自然得不到提高。

第四,农村教师在阅读教学任务设计时不符合农村学生的身心需要,教学任务难度没有把握好。在小学时期,农村学生的心理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见闻、理解等都比较狭窄,教师若是仍然把死板的方式用来管控阅读课堂中的学生行为,用不符合学生身心的语言运用活动任务指导学生学习,势必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而在活动设计上,不少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身心情况,只是为了开展活动而设计了难度大、任务多的参与阅读活动,这样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也不能发展学生的兴趣。

二、设计活动任务的根本原则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任务根本原则是围绕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合学生兴趣、生活经历等进行设计,教师围绕生活中学生经常遇见、看见的一些生活实例,结合小学语文课标和教学知识点创设的帮助学生学习的问题,它有激趣、引导等作用,是高效活动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三、发展农村小学语文阅读中语言文字训练运用的主要措施

1.以参与式阅读体验活动促进农村学生养成阅读文字等好

习惯为目标

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一般都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平常只有极少的阅读机会,教师借助参与体验阅读任务活动为学生语言文字训练和运用提供条件,学生从主观上加强阅读,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态度对待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运用,才能提升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明确提出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能力的具体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不论是阅读中的问题,还是在语言文字训练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只要是自己不懂的、不理解的,都要专门用一个本子记录下来,养成积累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2.以兴趣点为重,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与运用的情景问题设计

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学生生活的载体和案列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多利用学生喜欢的事物和现象,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分析语文知识,展示相应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文字,理解和提取其中的信息。

总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参与体验活动任务设计需要把握农村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虑农村学生兴趣做到有明确的任务为指导,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毛敬珍.关于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活动教学法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2014(4).

[2]李艳玲.小议新课改时期农村小学语文阅读高效活动教学的应用[J].学周刊,2013(12).

编辑 温雪莲

作者:陆英进

语言文字与阅读教学论文 篇3:

充分利用文本资源为学生写作服务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又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说:“作文指导主要的工夫在作文前,而且主要是在阅读上,倘若在教学实验中,我们一味注重作文指导的详尽,而忽视了阅读课,天长日久的积累,那可以说是本末倒置了。”可见作文教学必须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广大的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回归文本,利用文本的有效资源,读写互动,以读助写,为学生的写作服务。

一、充分利用文本的优美语言为学生写作服务

没有大量的文本阅读帮助积累语言,要写出具体、语言准确的作文是不可能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写作而言,这“平地”就是扎实地大量地阅读文本,积累丰富的语言。教材是最理想的范文,集名家名作之大成,其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高尚的情操无一不是常人习作所追求和向往的。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充分应用教材,合理地利用文本优美的语言,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语言进行对话,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深深感受语言艺术美,在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吸收积累写作语言。有了丰富的语言,学生写作时绝不会无话可说。例如教学《乡下孩子》一课,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到乡下孩子生活的快乐美好,也激发起他们的共鸣,学生畅所欲言,假如自己是乡下孩子会去做哪些有趣的事,然后仿照课文内容,自己也编写了有趣的诗歌,如:“采一把野花,放在房间能带来清香∥捉几条虫子,小鸡乐得叽叽叫∥拔一个萝卜,小兔乐得蹦蹦跳∥种一棵小树,为人们带来凉快∥捉一只蝈蝈,能带来动听的歌。

尽管仿写练习是对课文文本语言的“复制”,但正是这样无数的文本语言“复制”,可以在一个个刚刚抓起笔杆头写作的孩子心目中形成“写作就是那么简单的”的念头,写作的兴趣自然被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随着孩子阅历的加深,语言的丰富,孩子定会扔开文本语言“复制”的拐杖,学会创新写作。而且与文本语言的对话,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过程。因此借助文本,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吸收积累大量的语言,再在吸收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转换创造,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库,就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新写作。

二、充分利用文本的情景对话为学生写作服务

听、说、读、写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所培养的能力。叶圣陶曾言:写作与说话有相通之处,都是把心里想说的、要说的、非说不可的话“发表”出来,只是“发表”的方式不同而已,即一个用嘴,一个用笔。听、说、读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到写的能力的高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就是我们所说的口语交际。文本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赖以口语交际的“桥梁”,利用文本训练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教学除鼓励学生在师生交流中说话详尽、有条有理外,还应联系自己知道的课外知识和生活阅历,大胆紧扣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充分利用文本,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如结合文本中优美而有特色的句段模仿口语训练;结合故事性强的文本进行复述、续说的口语训练;结合文本的某个环节进行拓展口语交际等。在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课例观摩报告会上,陈金龙老师在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口语交际片段:如果你是作者,阔别了多年,又回到了德国,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子前还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此时的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待会我来采访你。课堂上,学生众说纷纭。又如教学完《倔强的小红军》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口语交际片段:万里长征路漫漫,水迢迢,所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请你结合课前的收集和阅读,说说你阅读的故事和你的感受。一时间学生象打开了的闸口的洪水,滔滔不绝,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有效地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文本的细腻情感世界为学生写作服务

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人物对话的过程,也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过程,是生命感动生命的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读者不能隔岸观火,必定是把自己也燃烧进去,把自己的心交出来,与主人公共命运同呼吸,共同承担着生命的轻与重,与作者同哭同笑同焦虑同挣扎,读者在不知不觉的言语体验中丰富着自己的情感世界,陶冶自己的情操。学生与《麻雀》《猫》《鸟情》等文本的对话,犹如进入一个由“情”编织的世界,又怎能不受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间的真情所熏陶呢?与《黄河魂》、《镜泊湖奇观》等文本对话,学生在被祖国山河的壮美陶醉的同时,又怎能不为大自然的力量所折服?有丰富的情感,学生才会对生活的一切触及得细腻,敏感,真诚之语才会流露于笔尖。受琦君《桂花雨》那份对童年的无比向往和浓浓的思乡情所熏陶,有位学生李舒莹在习作《第一次捉鱼》的结尾这样写道:“忘掉了许多落日的黄昏,却忘不了在北江河的捉鱼乐,忘不了那一分浓浓的捉鱼情,于是,站在阳台上,望着北江河上的浅滩,我又一次想起了第一次捉鱼的快乐情景,还有那溅起的阵阵水花。”正是读朱自清《匆匆》,面对时间的匆匆流逝而茫然而不甘的情感激发,有学生在《难忘的爱》的习作中留下了这样的情感:“看着妈妈两鬓增多的白发,额头加深的皱纹,我曾给妈妈留下些什么呢?我不禁头涔涔,泪潸潸了。”虽只是只言片语,但流露了面对妈妈对自己付出无尽的爱却无一以回报的茫然和不甘,自省。学生在习作中一字一句的情感流露,无不见证了文本对学生情感陶冶起着无足轻重的作用。

四、充分利用文本中的高超的艺术技巧为学生服务

生活再丰富,思想再深刻,感情再真挚,如果没有准确、生动、形象、意蕴无穷的语言去表现,如果没有独特高妙、出人意料、精巧灵活的艺术技巧去表现,有谁还愿意去读那味同嚼蜡的文字,接受那干巴巴的思想说教?叶圣陶先生言:“教学生阅读,一部份目的是给他们写作的榜样。”因此,我们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作者运用的写作技巧和具有独特风格和个性特点的语言,以积累丰富多样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小学阶段的文本集名家名作之大成,构思精妙,手法多样,语言艺术的表现手法更是直接影响着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立足文本找准语言因素与作者情感、训练形式与写作意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技巧训练。抓住阅读吸收与说写表达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思路与表达方法,让学生理解怎样用语言文字来准确表情达意,使作文教学借读悟写,以读促写,把写作建立在理解、吸收、积累,感悟上。 如写人的文本语言中,写了什么人,这些人有什么性格特征,有什么精神品质,作家用什么手法写这些人的,对这些人是怎样评价的,这些人物有什么典型意义,通过这些人物要反映什么社会现实等。写景的文本,写了什么景,作家是以怎样的视角抓了怎样的特征写景的;抒了什么情,借什么来抒情的;讲了什么道理,阐发了什么哲理,这些道理或哲理是怎样讲出的;作家要在景、情、理中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天长日久,在文本中学生可从中学到平日学不到的东西,可从中借鉴许多自己在生活中一时难以经历和体验到的经验,借助前人的阶梯从而使自己少走许多写作弯路,甚至超越前人。这样,文本的价值也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离不开文本,所以教师不可以忽略文本这一为学生写作服务的有效资源。利用好文本这一有效资源,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不断积累语言,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断丰富情感,不断揣摩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龙塘镇中心小学)

作者:盘少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普通法文化产生探讨论文下一篇: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