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护理论文

2022-04-12

小编精心整理了《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护理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关键词肺心病尿激酶肝素肺心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常导致肺、心功能衰竭。重症肺心病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过重,造成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

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护理论文 篇1:

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Solitaire AB 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效果及护理要点。 方法 应用 Solitaire AB 支架对9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机械取栓治疗,术前积极降颅压、抗凝治疗,术后加强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抗凝治疗的控制和管理,预防再栓塞等并发症,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结果 9例患者中7例闭塞静脉窦完全开通,症状明显减轻,顺利出院。2例造影显示静脉窦未完全再通,但术后症状有所改善。 结论 快速有效地完善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病情,尤其是颅内压和意识的变化,术后做好抗凝治疗的控制和管理,以及早期康复训练是 Solitaire AB 支架机械取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护理重点。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形成;Solitaire AB 支架;机械取栓;神经内科护理

Nursing experience of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with Solitaire AB stent in the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ZHANG Junfang

Second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Zibo Central Hospital in Shandong Province, Zibo 255000,China

[Key words]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Solitaire AB sten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Neurology nursing

顱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发病率较低[3~4/(100万·年)]但病死率较高(10%~20%)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诱因复杂,主要有感染、血管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1-3]。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及相应局灶性症状。误漏诊率较高,早期诊断不易。肝素抗凝或静脉内溶栓治疗是最传统的治疗方式,但血管较低的再通率、并发症较多等不利因素致使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4-6]。自去年以来,颅内静脉窦内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在我院成功应用,结合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9例取栓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CVST患者9例,男3例,女6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2.2±26.5)岁。血栓形成部位:上矢状窦血栓9例,横窦血栓4例,直窦血栓2例。患者发病到治疗时间在3 d~4周,平均14 d,临床表现为头痛伴进行性意识障碍,2例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2例癫痫发作。CT检查见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均行MRI及脑血管造影(DSA)证实CVST。研究对象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为:①经头部CT、MRI、磁共振静脉造影(MRV)提示脑组织肿胀、静脉窦走行区特有的“条带征”和“三角征”,最终经DSA证实的上矢状窦、直窦或侧窦内血栓形成,或合并皮质静脉血栓形成;②应用Solitaire支架进行取栓者。排除标准:①单纯脑皮质静脉内血栓形成;②颅内压增高症状轻微,单纯应用抗凝治疗症状明显好转者。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局麻或全麻成功后,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置5F导管鞘,连接高压冲洗装置,全身肝素化,采用5F造影导管行诊断性颈内动脉造影,延时60 s,显示上矢状窦及双侧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的具体情况。从右侧股静脉置入6F Envoy支撑导管至右侧颈内静脉起始部,联用微导管及微导丝将微导管头端插管至上矢状窦,造影确认置管位置良好,在0.356 mm微导丝导引下,将Rebar-18微导管送入血栓远端,手推造影证实远端血管通畅。将Solitaire(4 mm×20 mm)支架输送到血栓处释放,等待5 min后给予取栓治疗1~3次,当造影显示血管通畅、血流恢复后,根据血管狭窄以及远端血流情况决定是否局部使用尿激酶溶栓。取栓完毕即行DynaCT观察有无颅内出血。术毕拔除右侧股静动脉导管及血管鞘,股静脉穿刺点无菌敷料加压包扎。用动脉闭合器封闭右侧股动脉穿刺点,加压包扎后送回病房右侧,术后常规应用替罗非班抗凝治疗。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急救与护理 患者确诊后即给予肝素系统抗凝治疗。如症状在24 h内无改善或进行性加重,则进行静脉窦内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术前禁食、禁水6 h,给予常规备皮,讲解手术方法、术中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留置导尿管。

1.3.2 术后一般护理 患者头高15°~30°,持续吸氧2~5 L/min。环境安静,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坠床,做好基础护理。

1.3.3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持续心电图监测、监测血压、心率、SpO2尤其是血压监测。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夜间或清晨时明显,呈持续性、搏动性、伴有阵发性加剧;颅内压增高使眼眶内静脉回流受阻,产生视物模糊[7]。当患者出现心率减慢、脉搏宏大,血压升高,脉压差大,提示有颅内压增高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降颅压药物治疗,应用20%甘露醇,要求快速静滴,以保证降颅压的效果,以免造成颅内压急剧增高,出现脑疝。

1.3.4 呼吸道管理 注意翻身拍背,按需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呼吸机管道和湿化管理。气道内的分泌物及时清除,保持气道畅通,防止气体交换不足。持续吸氧2~5 L/min。本组9例患者,2例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给30°~45°头高卧位,每天2~4次雾化吸入,4~6次口腔护理。

1.3.5 穿刺侧肢体的观察 本组患者均行股动脉+股静脉穿刺,术后股动脉血管缝合器缝合,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穿刺部位给予沙袋压迫4~6 h。密切观察足背动脉脉搏,皮肤的温度,颜色和外围血液循环情况,每小时1次,以防止血栓形成。如果脉搏减少或不清楚,应尽快通知医生及时处理。病重和年长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组常规抗凝治疗,监测凝血功能。24 h后鼓励下床活动。无法下床活动者肢体被动活动每天2~3次,每次10~20 min,下肢穿循环减压弹力袜,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C饮食。多喝水可以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液粘度。

1.3.6 癫痫发作的护理 一旦癫痫发作,应保护患者,防止跌倒和坠床,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强行按压患者肢体,防止患者骨关节损伤[8];及时应用制止癫痫发作药物,如苯巴比妥钠、地西泮;患者清醒后方可加用口服抗癫痫药物。

1.3.7 腰椎穿刺护理 脑脊液检查可为CVST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9]。特别是当视力受到严重影响时,腰椎穿刺释放脑脊液可迅速降低颅内压[10]。腰椎穿刺结束后嘱患者去枕平卧4~6 h,保持穿刺点干燥,禁浴3 d,如有低颅压性头痛等不适及时通知医生。

1.3.8 出血倾向的观察与护理 术中肝素化、术后抗凝和抗血小板、扩容治疗延长凝血时间均增加出血倾向的风险。患者应密切关注穿刺点渗血、局部血肿和瘀斑。颅内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术后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和意识状况,如有血压急剧升高、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加剧可能发生颅内出血[11],要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1.3.9 康復护理 应进行吞咽功能评估。注意调整喂养的位置,改善患者的注意力,吃饭时食物的性状,口内食物的位置和一口量的调节[12]。宣传和教育患者家属,注意定期观察有无误吸和肺炎。通过早期功能训练,注意翻身,减少侧体的压力,防止足下垂。中期注意关节的被动和主动运动和床上动作训练,如移动、搭桥、躯干运动和卧坐变化训练。恢复期进行坐姿、垂直平衡、重心转移、站立、步态、上下楼梯等训练。

1.3.10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常规服用抗凝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告知注意事项和药物不良反应,如何观察出血倾向,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如出现牙龈出血、皮肤黏膜瘀斑明显,或出现黑便以及呕血等消化道出血症状、月经量增多等情况需立即就诊。若出现头痛复发或加重立即就诊。门诊随访。制定语言功能和肢体训练计划,坚持康复训练。在出院时仍有吞咽困难的患者继续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

2 结果

9例患者取栓1~3次,预后较好,其中7例闭塞静脉完全开通,症状明显减轻,顺利出院。2例造影显示静脉窦未再通,但术后症状有所改善。未出现脑疝、窒息、呼吸道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本组有2例癫痫发作,经精心护理好转。1例患者出现症状性脑出血,经脱水、降颅内压、抗炎、神经营养支持治疗后症状改善出院。2例患者有语言障碍(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康复良好。1例患者为单侧肢体偏瘫,取栓前患侧肌力2级。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出院时患侧肌力为4级。

3 讨论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术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中具有广阔前景[13-15]。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Solitaire AB 支架静脉窦取栓术具有血管再通率高、创伤小、恢复快,近、远期效果肯定等优点。但操作时间长,操作步骤多,对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CVST患者的绿色通道的建立和使用是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改善预后的首要措施。医院建立了联合急诊科、神经内外科、放射科、麻醉科、导管室等多部门的急救绿色通道,开展一体化全程抢救。

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夜间或清晨时明显,呈持续性、搏动性、伴有阵发性加剧;颅内压增高使眼眶内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视乳头水肿,展神经受到牵拉,产生视物模糊。当患者出现心率减慢、脉搏宏大,血压升高,脉压差大,提示有颅内压增高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降颅压药物治疗。

由于大脑皮质的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皮层充血水肿,甚至出血,容易形成致癫灶而诱发癫痫发作,一旦癫痫发作,应保护患者,防止跌倒和坠床,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强行按压患者肢体,防止患者骨关节损伤;及时应用制止癫痫发作药物,如苯巴比妥钠、地西泮;患者清醒后方可加用口服抗癫痫药物。本组有2例癫痫发作,经精心护理好转。

颅内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原因可能有:⑴静脉窦闭塞引起的颅内静脉血液循环受阻,使颅内静脉压增高;⑵导管、导丝对静脉窦的损伤;⑶血管内溶栓治疗理论上有增加出血的风险等[11]。术后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和意识状况,如有血压急剧升高、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加剧可能发生颅内出血,要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本组1例患者出现症状性脑出血,经脱水、降颅内压、抗炎、神经营养支持治疗后症状改善出院。

康复护理是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环节,贯穿于患者住院治疗和院外治疗的全过程。本组2例患者有语言障碍(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康复良好。1例患者为单侧肢体偏瘫,取栓前患侧肌力2级。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出院时患侧肌力为4级。我们鼓励患者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如手指、手势、面部表情、书写、绘画、交流板等。同时要了解患者的行为和行为,并采取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一定要从简单到困难,从浅到深,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添加或更新内容。我们通过早期功能训练,注意翻身,减少侧体的压力,防止足下垂。中期注意关节的被动和主动运动和床上动作训练,如移动、搭桥、躯干运动和卧坐变化训练。恢复期进行坐姿、垂直平衡、重心转移、站立、步态、上下楼梯等训练[16]。

CVST患者病情复杂多变,要求护士具有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手术前做好术前准备和心理疏导,积极降颅压、抗凝治疗,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出血倾向,重视出院宣教,就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凌锋,缪中荣.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9-177.

[2] 肖建英,华莎.选择性静脉溶栓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82-84.

[3] 郭新宾,范一木,管生.介入微导管窦内溶栓治疗产后重症静脉窦血栓[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4):271-273.

[4] 韩福平,赵君,张文英,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5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2(12):225.

[5] 王玉芝,孙淑嫔,张玉香.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护理[J].吉林就医学,2005,26(11):1147-1148.

[6] 查缓缓,刘亚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护理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10,14(2):74-75.

[7] 蔡軍,刘胜,王诚.脑静脉窦血栓临床诊治现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12-14.

[8] 田玉波,王海萍,王军红.脑静脉窦血栓2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7):905.

[9] 王晓红,吴丽平,王景燕.妊娠合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接触性溶栓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0):943-945.

[10] 李素秀.以问题为基础护理模式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6):866-867.

[11] 陈洁.血管内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1):92-93.

[12] 刘凯,宋波,方慧.14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短期转归不良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6):582-585.

[13] Smith Hammond CA,Goldstein LB.Cough and aspiration of food and liquids due to oral-pharyngeal dysphagia: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hest,2006,129(1 suppl):154S-168S.

[14] 谭衍,唐树洪,冼克聪,等.Solitaire AB型支架机械取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中华神经学杂志,2014,11(13):1131-1134.

[15] 邱修辉,李光标,陈光忠.支架取栓碎栓在重症脑静脉窦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 35(2):270-272.

[16] 封浑,李吕力.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4,21(24):4500-4502.

(收稿日期:2018-07-25)

作者:张俊芳

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护理论文 篇2:

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肺心病的疗效观察

关键词 肺心病 尿激酶 肝素

肺心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常导致肺、心功能衰竭。重症肺心病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过重,造成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2006年2月~2007年8月,我们采用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肺心病3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2月~2007年8月我们收治肺心病患者36例,均符合1971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42~76岁,平均61.5岁;病程6~28年;其中Ⅱ型呼吸衰竭32例、Ⅰ型呼吸衰竭6例、Ⅱ°心衰16例、Ⅲ°心衰22例。随机選择了38例肺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均查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治疗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常规采用鼻塞吸氧、合理使用抗生素,止咳化痰、平喘、对症、营养等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肝素50mg皮下注射,每日2次,用7~10天,尿激酶10万U静滴,每日1次,用3~5天,治疗前后复查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用药前准备:用药前向患者和家属说明用药目的、常见并发症,使病人和家属有心理准备,消除顾虑,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使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询问患者有无出血性疾病或消化性溃疡,如有活动性肝炎、控制不满意的高血压、心肺复苏后、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以及有过敏史者禁用。严格执行医嘱,准确掌握用药剂量。肝素为抗凝药,尿激酶为溶栓药,两种药物用量较多时,均会出现出血现象,故每日注射前及用药期间均应进行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测定。

在用药过程中:用药剂量要准确,尿激酶不能用酸性液体稀释,以免药效下降;且溶解后容易失活,因此应现配现用。每天监测血常规,定期复查血气分析,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碰撞或跌倒等。用药中加强皮肤护理,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皮下瘀血、咯血、消化道出血等,大量咯血应立即停药,并做好输血准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30分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1次,发现异常及时减慢滴速,通知医生处理。

用药注意事项:在抗凝治疗初期,患者仍需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翻动,限制亲友探望,防止情绪激动,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导泻药。

做好治疗期间的自我护理指导:出血是治疗期间的主要并发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观察牙龈、皮肤黏膜有无自发或穿刺后出血,有无不明原因的关节肿痛或痰中带血。

做好病人住院期间及出院指导很重要:教会病人预防出血的诱因,不要挖鼻,不要用锋利的剃须刀、避免碰撞等。监测出血征象,观察鼻腔、全身黏膜、大小便颜色等,及时发现可使一些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

结 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的血气分析值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无严重不良反应。

讨 论

尿激酶是肾小管上皮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分解酶,为高效的血栓溶解剂,作用机制与链激酶不同,本品可直接促使无活性的纤溶酶原变为有活性的纤溶酶,使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水解。临床上用于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周围动脉或静脉血栓症、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等。也可用于眼科溶解眼前房的血纤维、血块。由于本品是人体内存在的蛋白质,比链激酶不良反应小。

肝素首先从肝脏发现而得名,天然操作于肥大细胞,现在主要从牛肺或猪小肠黏膜提取。肝素是一种由葡萄糖胺、L-艾杜糖醛苷、N-乙酰葡萄糖胺和D-葡萄糖醛酸交替组成的黏多糖硫酸脂。制剂分子量在1200~40 000,抗血栓与抗凝血活性与分子量大小有关。肝素具有强酸性,并高度带负电荷。

临床应用:①肝素是需要迅速达到抗凝作用的首选药物,可用于外科预防血栓形成以及妊娠者的抗凝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用肝素预防病人发生静脉栓栓塞病,并可预防大块的前壁透壁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动脉栓塞等。②肝素的另一重要临床应用是在心脏、手术和肾脏透析时维持血液体外循环畅通。③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也用于治疗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10年前据在全国调查了2000多万人,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为0.4%。1992年在北京、湖北、辽宁某些地区农民中普查了10万余人,肺心病的平均患病率为0.47%,基本与前相似。居住在高原(如东北、华北、西北),日照不足又过于潮湿的西南地区及吸烟的人群患病率较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91.2%以上患者年龄在41岁以上。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随职业的不同,患病率依次为工人、农民及一般城市居民。患病率最高可达15.7%~49.8%。本病占住院心脏病的构成比为46%~38.5%。在气候严寒的北方及潮湿的西南地区则为首位。

肺心病人由于缺氧刺激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后者刺激骨髓使红细胞生成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加之缺氧又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右心衰竭致血液瘀滞易合并肺动脉血栓形成。肝素和尿激酶联合应用,既可以降血液黏稠度,又可以溶解肺动脉血栓,从而改善了肺血流量,有利于氧合的改善,提供了肺心病治疗的全新概念。

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说明抗凝和溶栓是治疗肺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 奇 王翠丽 李春来

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护理论文 篇3: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置管溶栓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总结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并分析2013年1~12月收治的3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结果 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积极配合治疗,29例患者栓塞动脉完全开通,9例部分开通。临床症状完全缓解31例,部分缓解7例;患者术后1周内在心理状态、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置管溶栓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适宜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信心,减少心理问题,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下肢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cute limb arterial embolism, AE)是常见的血管外科急症之一,发病急,进展快,具有较高的截肢率和死亡率[1],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pain)、麻木(paresthesia)、苍白(pallor)、无脉(pulseless)、运动障碍(paralysis)及皮肤温度变化(polokiothermia),简称“6P”征[2]。与全身性溶栓疗法、传统的取栓术、Fogarty导管取栓术等相比,目前研究表明下肢動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具备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3,4]。2013年1~12月我院采用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3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12月我院共治疗3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24~81岁,平均64岁。栓塞部位为左下肢21例,右下肢17例,全部患者诊断均符合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标准(上述6P特殊征象)中的1条或数条,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有下肢动脉缺血栓塞。

1.2手术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健侧股动脉插管行选择性患侧肢体动脉血管造影,以明确动脉栓塞的部位,然后将导管插至血管病变处,即刻推注生理盐水50 mL+尿激酶25万U+肝素钠3000 U,20~30 min推完,之后改为生理盐水500 mL+尿激酶(25~50)万U行输液泵持续溶栓治疗,速度为(20~40) mL/h,溶栓期间同时予低分子肝素4000 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每天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对经上述方法治疗后残留的动脉狭窄,在导丝引导下置入球囊导管行扩张治疗,对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30%的膝关节以上的动脉行支架置入术。

1.3护理方法

1.3.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患者多为急性起病,患肢疼痛、治疗费用以及治疗效果等因素对患者有一定影响,容易出现焦虑、紧张及恐惧等负性心理,将对治疗效果带来严重影响,且不利于患者康复。责任护士尽可能了解每个患者的心理变化,通过关心、倾听、安慰、鼓励等方式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进行健康指导,纠正患者不恰当的认知,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治疗积极性。(2)患肢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左右,避免加重肢体缺血及栓子逆流,患肢禁止冷热敷,适当保暖。(3)术前准备:做好健康宣教,如是吸烟患者,劝导其禁烟,完善相关检查,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治疗工作,改善患者症状,做好穿刺部位常规备皮、碘过敏试验、备用术中用药等工作,并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法、目的、手术经过及术前、术后需要注意事项。

1.3.2术中护理 患者在完全清醒局麻下置管进行治疗,介入室护士接好心电监护仪,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耐心倾听患者主诉,适时与患者进行交谈,分散其注意力,避免术中紧张引起不适,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确保顺利完成手术。同时,准备手术所需材料,记录各类所需药物用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患肢的颜色、皮温、动脉搏动等变化,并至少保留一条静脉通道,便于术中用药。

1.3.3术后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及心理护理:患者返回病房后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脉搏及呼吸的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异常生命体征,并及时做出诊治。此外,术后留置导管对患者生活带来一定不便,告知患者留置导管的必要性,使其积极配合后续相关治疗。(2)患肢护理:术后患肢仍需注意保暖,嘱患者平卧,并对穿刺侧肢体制动,股动脉穿刺点给予加压包扎,防止穿刺点出血。同时,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及肢体远端皮温、感觉等情况,进行左右肢体对比,询问患者临床症状,做好评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早处理。(3)留置导管护理:导管与鞘妥善固定,防止动脉鞘管脱落、打折,每次注药前必须严格消毒导管与鞘头端,抽吸见到回血且不含血凝块后才能推注溶栓药物,然后予肝素钠封管,保持导管输入药物通畅。(4)出血倾向观察及护理:因患者使用较大量抗凝药物,容易出现出血,每天配合医生监测凝血功能,既要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及血肿,又要观察有无血尿、黑便、牙龈出血等情况。(5)饮食护理:患者由于需卧床较长时间,胃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出现腹胀、便秘等症状,做好患者术后饮食宣教,告知患者进食易消化的食物。

1.4评价标准

评定标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5]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IEF)[6],于入院时和术后1周内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评价,两次均采取现场问卷的方式进行,由责任护士完成。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结果

所有患者置管成功率为100%;栓塞动脉完全开通29例,部分开通9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31例,部分缓解7例。围手术期间无一例死亡,无一例颅内出血、严重消化道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3例出现腹股沟留置导管口渗血、周围瘀斑,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未见渗血,瘀斑逐渐消退。

2.2护理结果

入院时绝大部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较高,经过综合个体化护理干预,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较入院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脏、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下肢,阻塞下肢血流而导致肢体缺血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临床表现为“6P”征[2]。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如果诊治不及时容易造成严重后果,严重者需截肢甚至可引起死亡。文献报道[7],急性动脉栓塞的病死率为10%~30%,截肢率为10%~30%。近年来,介入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致残率。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下肢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具备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3,4]。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溶栓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5-7]。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患者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对疾病严重认知不足,急性起病,患肢疼痛、治疗费用以及治疗效果等因素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容易出现焦虑、紧张及恐惧等负性心理,随着病情发展或加重,患者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不利于治疗。从本组病例中观察到以上这些情况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患者中更容易出现,适宜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生活质量,这与国内[8-11]报道相一致。按Cooley标准[9],恢复优秀为栓塞动脉恢复搏动,良好为栓塞部位恢复血运,但无搏动,差为栓塞部位功能恢复,但肢体有缺血表现。本组研究提示栓塞动脉完全开通29例,部分开通9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31例,部分缓解7例,提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置管溶栓治疗是有效的方法,值得继续推广应用,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采用适当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信心,减少心理问题产生,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有重要临床意义。但是笔者认为也有不足之处,第一,受试者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对诊治存在一定认知偏差,容易出现偏倚;第二,本组研究病例数相对较少,其远期治疗及护理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同时,只进行自身比较,未排除术后患者病情好转后对患者自身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Rutherford. Vascular Surgery[M]. 6th ed. Elsevier, 2005:959-1000.

[2] 张培华. 临床血管外科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344.

[3] 薛冠华, 梁卫, 黄晓钟,等. 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评价[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0,19(9):715-717.

[4] 黄晓钟, 张纪蔚. 下肢动脉栓塞的置管溶栓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13,21(5):326-328.

[5]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等.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235-237.

[6] Engel J, Kerr J, Schlesinger-Raab A, et al. Quality of life in rectal cancer patients: A four year prospective study[J]. Ann Surg, 2003, 23(8):203-213.

[7] Schumann R, Rieger J, Ludwig M. Acute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J]. Med Klin(Munich), 2007,102(6):457-471.

[8] 李燕, 葛静萍, 顾建平.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行置管溶栓的护理干预[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20(10):829-831.

[9] 李光新, 張曙光,于振海, 等. 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体会[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1,1(6):391.

[10] 孙岩,张十一,刘洋,等.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 40(5):54.

[11] 娄尧强,徐侃,王林君,等. 置管溶栓术在下肢急性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J]. 浙江创伤外科,2011,35(1):43.

(收稿日期:2014-07-17)

作者:余伟兰 罗爱琼 刘湘梅 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论文下一篇:高校护理专业医学创新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