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情的诗歌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景情的诗歌范文

诗歌鉴赏景情反衬练习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沈郎: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此处是诗人自指 1. 赏析“此情唯有落花知” 一句的妙处。(5分)

2. 词的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含蕴丰富,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它包含了哪几重意思。(6分)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即金明池。③鹓(yuān)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飞盖:疾行的车辆。

3.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6分)

4.“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5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①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做,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5、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对“炼字”这一技法作出简析。(6分)

6、“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内容,从诗歌的思想感情入手加以分析 (6分)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①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②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①折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②斩楼兰”典出《汉书·傅介子传》。据记载,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恋他所献金帛,傅介子于是引诱楼兰王到帐中,杀死楼兰王。

7、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首联在表情达意上极尽妙处,请简要分析。

8、请分别谈谈本诗颔联、颈联、尾联是如何表现情感的。

抒情技巧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浣溪沙》参考答案:

1、我的情感只有落花知晓,该句采用拟人(移情入景)手法,赋予落花以人的情感,写出我只能视落花为知己,满腔愁苦无人诉说,表现了作者思念故旧亲人和孤独寂寞的感情。(意对即可)

2、“此情”是指诗人思念故旧亲人和孤独寂寞的感情;第一重,这种情感无人理解,惟有落花能知,足见作者心情之孤独;第二重,落花之所以能理解作者的心情,是因为作者的命运与落花相似,同病相怜;第三重,即使落花能理解作者心情,但落花无言,无可劝慰,更显作者心情之凄惘。(意对即可) 《千秋岁》参考答案:

3、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同时,以乐景衬哀情:春色虽美,但词人远在他乡,孑然一身,形容憔悴,哪有对酒赏花的心情;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词人对往昔的回忆。(意对即可)

4、“春去也”一声慨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易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借代、比喻(答“夸张”也可)的修辞手法,“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易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意对即可) 《闽中秋思》参考答案:

5、这一联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风”和“雨”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和“叶叶”两词运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

6、全诗承用以乐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2分的方法,前三句写景,明丽欢愉,气象开阔。2分末一句两个“堪”字,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却只堪图画,不能慰藉自己的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但曲尽委婉之情,使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2分 《塞下曲》参考答案:

7、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首联写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皑皑,全没有内地五月的春花春草,天气仍十分寒冷。既向读者展示了边塞的苍凉、苦寒,又是对戍边将士英勇精神的反衬。

8、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入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诗人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出战士戍边为国的情操。

颈联通过写将士们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靠着马鞍入眠,表现出了边塞军情十分紧张急迫。“随”和“抱”字两个动词,不但表现将士们守边备战的英勇、警惕,而且也暗示了将士们力争建功立业的心态。

尾联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典故,表现自己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抒情技巧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浣溪沙》参考答案:

1、我的情感只有落花知晓,该句采用拟人(移情入景)手法,赋予落花以人的情感,写出我只能视落花为知己,满腔愁苦无人诉说,表现了作者思念故旧亲人和孤独寂寞的感情。(意对即可)

2、“此情”是指诗人思念故旧亲人和孤独寂寞的感情;第一重,这种情感无人理解,惟有落花能知,足见作者心情之孤独;第二重,落花之所以能理解作者的心情,是因为作者的命运与落花相似,同病相怜;第三重,即使落花能理解作者心情,但落花无言,无可劝慰,更显作者心情之凄惘。(意对即可) 《千秋岁》参考答案:

3、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同时,以乐景衬哀情:春色虽美,但词人远在他乡,孑然一身,形容憔悴,哪有对酒赏花的心情;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词人对往昔的回忆。(意对即可)

4、“春去也”一声慨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易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借代、比喻(答“夸张”也可)的修辞手法,“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易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意对即可) 《闽中秋思》参考答案:

5、这一联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风”和“雨”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和“叶叶”两词运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

6、全诗承用以乐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2分的方法,前三句写景,明丽欢愉,气象开阔。2分末一句两个“堪”字,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却只堪图画,不能慰藉自己的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但曲尽委婉之情,使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2分 《塞下曲》参考答案:

7、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首联写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皑皑,全没有内地五月的春花春草,天气仍十分寒冷。既向读者展示了边塞的苍凉、苦寒,又是对戍边将士英勇精神的反衬。

8、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入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诗人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出战士戍边为国的情操。

颈联通过写将士们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靠着马鞍入眠,表现出了边塞军情十分紧张急迫。“随”和“抱”字两个动词,不但表现将士们守边备战的英勇、警惕,而且也暗示了将士们力争建功立业的心态。

尾联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典故,表现自己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第二篇:梅雨情的诗歌

我站在窗前

注视着那顺着玻璃而下的雨滴

凝神汇往,

那时的你我

是那无忧的春草

享受自然的呵护

感受生命的魅力,

天真的我

用那孩童般的口气

说我们会永远在一起

不分彼此,

无情的岁月呵

该说你是柔情还是冷漠

使我们成长又分离,

雨中的我

朝着你远走的方向

默默守望;

雨中的我

站在曾经欢笑的地方

暗自徘徊;

雨中的我

任雨水打湿我的衣裳

思念不改初衷,

梅雨又是一季

春雨一场又是一场

你那玲珑的身姿

笑靥如花的俏脸上带着丝丝的忧伤

在我梦中是那样的清晰,

我该如何

如何去寻你

分别

成殇

第三篇:景情阶进 那时花开

那时花开

北风凛凛,梧桐叶落了一地。

老汉独自坐在院里,旱烟,抽了一袋又一袋。那缭绕在他头上的烟圈,正如他的思绪。

从昨天收到儿子的来信,他就食不甘味,竟也一宿未眠。

儿子在信中说,公司面临倒闭,与他同一车间的同事大多辞了职。就在昨天,他们的车间主任也另谋前途去了。一方面面对曾经对自己有恩的老板,另一方面面对自己的前途,儿子犯了难,这才写信给父亲征求意见。

又一个晌午过去,老汉方才站起,伸了下腰,哈了口气,踱进屋子,提笔给儿子写信。他歪歪斜斜地写到:

“二牛啊,爹没读书,没啥子文化,在这大事上也不能给你拿主意。但俺还是要告诉你:咱庄稼人从来不在节骨眼上抛弃别人,更何况当初还是那老板破格录用了你这个没文凭也没经验的工人。再说公司也不一定会倒闭,或许后面蹦达一下就好起来了。爹不晓得大道理,但知道院里枯落的梧桐明年春天还会抽芽„„”

北风依旧怒号,但此时的梧桐却显得格外苍劲。

信写好后,父亲小心翼翼地把它寄了出去。

日子很快恢复了平静,老汉依旧天天下地干活,送孙子上学。偶尔得空,他便坐在院里抽起旱烟,那浑浊的目光时而望向远方,好象在期盼着什么。春暖花开时节,梧桐又吐出了新芽,儿子也来信了。

儿子告诉爹说,他没有离开公司,还努力劝回了几个想要离开公司的好友,为此他坐上了那个车间主任的位置。更为重要的是,公司与另一家企业联手合作,渐渐摆脱了困境。

看着儿子的来信,老汉又抽了一袋烟,笑道:“小子,不憨。”

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经过几番春雨的滋润,院门口的梧桐嫩芽换了新叶,慢慢茂盛了。这时儿子来了第三封信。

“爹,上周公司竞标成功了一个大项目,这标志着公司将有长远的发展。我立了大功,被提为副总了,今年夏天我打算带您来度假。”

老汉两眼放光,乐得合不上嘴。虽然他不知道竞标是嘛东西,也不晓得副总是干甚的,却知道儿子有出息,也知道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老汉在孙子的语文书上破天荒地写了这么一句有些意味深长的话:记住,孩子!冬天不要砍树!

那夜,梧桐开满了花。

第四篇:粽子情的优美散文

过年,粽子在我们这当是每个家庭所需准备的一道美食,这是风俗还是习惯,不得而知,只知道以往过年到亲戚朋友家拜年的礼品中没有粽子的话,不像是在拜年走亲戚,而大家在拜年中互换粽子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回赠回来的粽子,还可以再拿到下一家拜年,而当左邻右舍聚在一起品尝的同时,都会对粽子的外形和口味做评论,不论你包得好不好,味道怎样,大家都不会计较,笑哈哈的品尝中增加的是节日里一道浓郁的气氛。只是,这是过去了的岁月。如今的拜年,很少有人再拿粽子去拜年,市场上各式各样的大礼包、精品年货让已是有所选择的人们眼花缭乱,那不起眼的粽子又如何还能和价格品质高又上得了档次的拜年礼品相抗衡呢。

尽管粽子的地位在今天看来已经大不如前,但平凡的粽子于我、于我们家却有着某种很深的情结。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过年的时候家里不缺粽子,而母亲说,从她嫁给父亲的那一年开始,除非特殊情况以外,她每年都会包粽子。每每小年夜一过,母亲就会把粽子叶和竹叶先买回来,在屋檐下晾干水分,粽叶有两种,大粽叶是一种,包在最外面,另外的竹叶在包的时候是紧贴糯米放在最里层的,因为竹叶比较容易吸收水分,粽子煮熟后捞起来水分被竹叶吸附,容易晾干,保存的时间也可以稍微久一些。

还在我的少女时代,父亲就对我说,你要学学你母亲包粽子了,不然以后没人包给你吃哟。而那时候的母亲也会附和着说,是该学学了。尽管说是这样说,父亲和母亲却没有逼迫我认真地去学,而我也只是在母亲的吩咐下打打下手,洗粽叶的事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学包粽子前的功课,而最后还没等我把粽子包出个样子就出嫁了。其实那时的想法真的很简单,也总是想着有母亲在,我还怕吃不到粽子吗?却不曾认真地想人是会老去的,而父母终究不可能时时陪伴在我们身边。婚后,远离家在外工作十年,平时很少有时间回家,但过年的时候一定会回家看望父母,而在返程时,母亲也总是会让我带上她包的十来个沉甸甸的粽子,在离家以外的地方打拼,品尝粽子的同时,偶尔地也会念及在父亲母亲身边的日子。十年后,重新调回父母所在的地方工作,就近娘家的地方买了房子。每到过年的时候,父亲就会打电话过来,问及我的休息时间,然后会在年三十的前几天,喊我回家和母亲一起包粽子。

那时候,才算是开始真正向母亲学习包粽子,母亲会一面操作一面细心地教我步骤。比如晾干的粽子叶在包粽子前需要在沸水中煮软再清洗,而捆扎粽子的稻草则只需用热水浸泡一下,糯米用热水洗两遍,然后浸泡几分钟后再捞起,磨好的绿豆,泡水去壳,猪肉则在包粽子的前一天晚上腌好,第二天在包的时候就容易入味。

母亲还会一再地叮咛我,包粽子的稻草一定要绑紧,不然粽子包得不结实,煮好的糯米就容易散烂,也保存不久。腌制猪肉要用的姜和酒要搓在一起,之后加上新鲜大蒜的蒜苗、五香粉、胡椒粉、豆腐乳、生抽、花生油等腌制。糯米每十斤放八钱到一两盐左右,加入少许的碱砂或者小苏打搅拌可防止煮熟的粽子在短期内变酸,粽子包好后放到大锅里煮,根据粽子的大小,重量为二两米或三两米的煮上五到六个小时,中间的过程会起锅翻一次,上下互换粽子位置再煮,最后捞起,晾干。

在母亲的教导下,所有的用料和步骤我很容易地就学会了,但真正拿起粽叶包粽子的时候,还是觉得颇有一番费劲,包出来的粽子不是两边不对称,就是大小不一,再就是稻草绳捆扎得不结实,看着母亲包的粽子有棱有角,结实、饱满而圆润,听到很多人对母亲包的粽子的称赞,心里就想着在这包粽子的手艺上我可是学不会母亲的手巧了。

一年一年,在观看母亲如何捆扎粽子如何做出形状多次后,我包粽子的手艺慢慢有了进步,只是父亲还是会在吃粽子的时候,看着粽子的形状轻易地区分出我和母亲包的粽子,然后哈哈大笑,而我在父亲的笑声里,也还是会和父亲开着玩笑说,等等啊,下次您老就分不出了。父亲之后便又是一阵呵呵大笑,说,好好,我的小女儿我相信做什么都很出色。之后几年,虽然父亲还是能一眼看出母亲和我包的粽子,但是看到我已经包得有模有样的粽子后,父亲还是用赞赏的口吻肯定了我。

2012年国庆节后第二天,我挚爱的父亲离开了人世。2013年春节,我们家没有包粽子,这是距爷爷走后的第35个年头,母亲进入这个家门后的50年里,第二次没有包粽子的一年。在我们这有个风俗,当年家里有亲人去世的,之后在这一年过春节的时候是不包粽子的。这个风俗的来历不曾明了,只是记得母亲曾说过包粽子意味着捆绑,束手束脚,而在我的潜意识里,觉得包粽子意味着放不下,放不开。

今年快到年三十的那几天,母亲对我说,孩子们都喜欢吃粽子,你回来和我包粽子吧。那天中午我回家,客厅里,看到母亲已经把包粽子的前期工作都准备好了,而从未包过粽子的二姐也已在凳子上就坐,认真地开始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尝试,当我坐下,拿起粽叶在手掌上摊开,操作这一道包粽子的程序时,望着面前准备好的一切原料,不觉夸起母亲动作的神速,三十斤的糯米,那么多粽叶都洗好了,要知道洗粽叶仅这一道工序就要花好些时间才能完成,母亲抬头很柔地笑了笑,说这些粽叶昨天她就洗了,今天只是泡好米等我们回来一起包就行,说完这些话的时候,母亲低低地加了一句,以前你们爸爸在的时候,都是他洗的粽子叶,蹲在卫生间里好几个小时他却从不喊累,昨天,我亲自洗的粽叶,才知道蹲在那的累……

母亲的话,让我心中一酸。长大的儿女们先后成家离开,父亲和母亲在20年前就开始两个人相依为命地过日子,想到离去一年多的父亲,看着眼前已经是花白头发的母亲,听着母亲一声唠嗑:人老了,真的一年不如一年了,明年,我就不包粽子了,你们姐妹也学会了。

母亲说这句话的时候,平平静静。而我,如锥刺心,别过脸去,泪开始在眼眶打转。

对面的墙上,遗像上的父亲神情安详,他正慈祥地看着我,而我也真切地知道,人终将是会老去,会离去……

第五篇:凉粉情的优美散文

今逢盛夏,热浪袭人。时下人们喜欢吃喝的解暑食物和饮料是清补凉、矿泉水,但我喜欢的还是凉粉儿。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跟祖祖辈辈的父老乡亲一样喜欢吃凉粉。

我家兄弟姐妹多,家又贫。幼年时,没有什么佐料可以充饱肚皮,要买米没有钱,母亲只好在村的集市上跟王亚婆买便宜的凉粉儿给我们吃,有时以地瓜换粉。每当妈妈小心翼翼地捧回家时,我们弟兄已拿好土碗在屋外等候。妈妈拿着小杓子分给我们,由于我吃得快,完了我又拿着小筷子敲打着土碗,以乞求的目光示意妈妈再施舍些,但不敢出声要求。在那时,妈妈的“平均主义”思想是不能更改动摇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她的心上肉。

年复一年,我们也渐渐长大,能够与妈妈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对凉粉儿还是比以前更馋了,于是妈妈就自制炊具做起凉粉儿来。

妈妈个子矮小,但精明能干。他用竹竿从祖母种下的椰子树上勾下一个硕大无比的椰子来,去皮取肉留壳,然后在椰子壳的上端用锯锯出一个大口,再用大钉在椰子壳的下端钻成十个八个小孔,利用自家种的番薯自己磨制薯粉。一切准备齐全后,她把薯粉调成粉稠状,然后把这些粉稠了的薯粉用土碗一碗碗的盛到椰子壳做的漏斗中,左手拿着漏斗,右手用轻微的力小心敲打漏斗,那些粘稠了的薯粉就从漏斗孔中一条条均匀地下落到早已准备烧滚了的大锅开水中。等到煮熟之后,再把粉条捞到凉水桶里,浸一分儿,又再把它捞上来放到干净的竹筐里排凉。等到你要吃时,才把它和土虾、花生米、酱油、葱等佐料一起搅拌着吃。看着妈妈制做凉粉的道道工序,她脸上沁出的汗珠,我们弟兄既心酸又口馋。妈妈看到了就摆好矮桌,弟兄几人围坐一起,端起父亲自制的“椰子碗”盛起来。

稍长大些后,自己也能捡点儿破烂儿卖钱了。卖了钱就呼着三朋五友一起到附近的九所墟或利用墟去吃凉粉。妈妈此时已不做凉粉了。但我们对凉粉儿还是钟情有加,口馋更甚了。到了集市日,游人众多,可热闹啦,小食店遍布大街两旁,卖小吃的摊铺连成一片,炸糕、豆腐脑、粽子、玉米汤……应有尽有。我是穷孩子,贵的买不起,每次都直奔凉粉摊。一到摊前坐下,我就要吃个够,慢吞细嚼。品味着别人做的凉粉和母亲做的异同,每次吃着,我都感觉到妈妈做的凉粉酸甜而喷香。

到了成年,我们相邻的几个小镇上卖凉粉的人愈来愈少了,这也许是现在市场上芒果汁、菊花茶、矿泉水冲击的缘故,抑或是年轻人吃不惯吧,可是我喜欢吃凉粉的嗜好不减当年。只要一听到哪儿有凉粉摊,不管多远,也要抽空去品尝。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师聘任书范文下一篇:集团式采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