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改革的视角看应用型大学教学文化建设路径

2022-11-16

2012年7月, 教育部发布《关于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 明确将“推动营造重视和研究教学的氛围, 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文化。”“教学文化”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华勒于1932年在《教学社会学》一书中提出, 主要指学校教育中教师群体的教学方式风格与价值观。1大学教学文化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

抽象的教学文化表现为在长期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大学所积淀下来并持续发挥作用的教学价值观等观念形态的东西;具体的教学文化则表现为在教学实际工作中教师所展现的教学目标、喜好和追求等。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关系着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及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的建设, 在国家未来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改革, 突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 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教学文化, 既能发挥地方本科院校在地方建设中的作用, 同时也能提升大学教学文化的内涵发展。

一、教学文化的内涵

关于教学文化的界定, 学者们从文化学、生态学、历史学的角度给予其不同的界定。教学文化的产生是在教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演变也而来。从高校文化的种类来看, 教学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的层面。

从师生关系、教学活动的角度来看, 教学文化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是师生关系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教学环境或教学秩序, 更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而形成的教学学术氛围。教学文化可以概括为教学活动文化、师生关系文化或者是学术文化。

二、教学文化的特点

(一) 教学文化具有激励性

教学文化是教师的教学信念、教学精神、教学风格的精神基础。优秀的教学文化会促使教师在工作中将信念与理想结合, 将作风与情操相融合。优秀的教学文化会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爱, 调动教师的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教师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 教学文化具有熏陶性

教学文化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中形成的一种职业信念或职业操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受到自身教学态度、教学行为的熏陶, 形成严谨治学、从严执教、追求自身价值等优秀的职业素养。浓厚优秀的教学文化会激发教师对教学的热爱, 对教学的热情也会形成促进厚的教学文化的形成, 二者相辅相成。

三、教学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 通过教学改革, 树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

随着互联网、智能时代的到来, 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成为社会未来的需求人才。然而, 长期以来, 知识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校始终占据重要位置。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学活动。大学的教学活动不仅以知识的传播和承继为目的, 更注重知识的创新与应用。因此, 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改革的首选途径。通过教学培养人才, 培养社会、地方需求的人才是应用型地方院校教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双创背景下,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各高校普遍开设。创新教育已经融入各个学科, 通过学科的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目标更加体现应用型和创新型, 树立了培养创新人才的价值取向。

(二) 通过教学改革, 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

网络时代、新媒体时代,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媒体的忠实使用者。他们更有能力及热情去接受新的观念和知识。利用新媒体传播传递信息, 往往就更容易被大学生所关注。因此, 借助网络媒体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及引导,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 通过教学改革,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不仅是教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 更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在教学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 形成“青老教师帮代、以评促长”的教师成长模式, 加强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同时,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 可以培养一批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或聘用一些兼职教师。这些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还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可以有效弥补在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以教学为导向, 优化教师资源, 构建和完善教师队伍,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四) 通过教学改革, 形成项目为导向的课程建设

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 使用项目教学法, 进而设置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建设,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项目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 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 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 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 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建设, 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项目导向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的改革。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专业性和未来职业工作的职业性, 使得课程更符合社会实际需要。

(五) 通过教学改革, 培育教师文化自觉意识

费孝通先生指出, “文化自觉”意为人们要明了其所处文化的本源、特点和发展趋势。冯骥才强调, 如果人类失去了文化自觉, 便会失去自我。2教师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 就会进一步了解教学文化的内涵, 了解教学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行为, 明确自身所担负的文化责任。教师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 会促进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 自我调整、自我认识。较高的文化自觉意识会促进教师的不选成长, 教师的成长又会促进优秀教学文化的建设。

摘要:教学文化建设在我国各高校受到了高度重视。优秀的教学文化可以促进高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形成。本文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 以期探讨通过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文化的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文化,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茹.新时期我国大学教学文化建设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4。

[2] 胡芹龙, 程孝良.大学教学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培育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 2014 (6) .

[3] 别敦荣等.大学教学文化:概念、模式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 2015 (1) .

[4] 曹荣誉, 邓若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文化建设探论——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 2015 (1) :86-89.

[5] 李志鸿.“互联网+”背景下大学教学文化探析[J].2018 (1) .

[6] 别敦荣, 李家新, 韦莉娜.大学教学文化:概念、模式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 2015 (1) .

[7] 宫隽睿.大学教学文化反思与重振[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化工设备设计中焊后热处理的分析下一篇: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分析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