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

2022-05-14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是大学生能力的综合考察。民族院校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学生选题大而空泛、写作过程中创新与分析问题能力不足以及论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究其原因,是有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一些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投入不够、学校对毕业论文答辩等管理流于形式等。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促进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入手。

第一篇: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

提高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效果的途径研究

【摘要】 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一般采取校外集中实习、“委托承包”实习、“就业”实习、分散自主实习四种模式。由于毕业实习管理体制不健全,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应调整毕业实习时间,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和动员工作,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完善实习成绩考核机制,创新实习模式。

【关键词】 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研究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06.009

毕业实习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提供了桥梁,是学生走上社会的预演,是提高业务技能的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和就业。由于各种原因,毕业实习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为例,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多年来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其他院校的工作经验,探索提高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 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模式

湖北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自1994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以来,一直在探索提高毕业实习效果的实习模式,目前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一) 校外集中实习模式

由金融系统一联系实习单位,指定具体教师负责实习指导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传统的毕业实习方式,具有以下优点:便于统一管理、减少实习开支,便于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和成绩评定,便于加强与定点实习单位的沟通等。

(二) “委托承包”实习模式

“委托承包”实习是金融学专业近年来采取的一种新型实习模式。学校首先与条件较好、指导力量较强的实习单位签约, 委托实习单位对实习生进行全面指导,然后选派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定期联系,进行巡回指导,协助实习单位做好实习生的思想工作和技术指导。这种模式能够使实习生获得较好的指导和锻炼,尽快适应工作并进入角色,有利于实习生锻炼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等。

(三) “就业”实习模式

学校对联系好就业单位的学生考虑就业单位的实际要求, 让学生集中一段时间进行顶岗实习,学校只对学生进行结果考核。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岗位工作,缩短试用期,有助于学生就业。

(四) 分散自主实习模式

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按要求实习,不专门安排教师带队,但为学生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在实习中遇到实际问题可以与其联系。实习期间,教师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实行指导与监督:一是编制实习指导记录,系统记录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情况;二是要求学生每周撰写实习周记,将每一周的实习内容及感受进行小结式的记录;三是预先布置调研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习。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思想态度及业务能力作出全面的鉴定,学生回校后,由金融系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并结合实习单位的反映与实习报告、实习周记、与教师的联系情况等评定实习的综合成绩。这种模式具有针对性强、锻炼机会多、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等优点。

二、 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北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在学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实习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实习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每一届的金融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学生缺乏实习积极性

通过对历年毕业生访谈记录看,有30%的学生缺乏毕业实习的积极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就业形势影响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根据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较为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都放弃了毕业实习,把时间投入到找工作中去。另外,由于受就业形势的影响,金融学学生择业由以前的“专业对口” 演变为多元化,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可能不从事本专业工作。这一部分学生认为既然不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就不必去耗费时间实习,这样势必影响一部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2. 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的实习能够认真对待,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为实习环节可有可无,没有进行真正的实习,利用弄虚作假的手段来应付教师的检查,如做假的实习鉴定、拼凑实习报告、抄袭实习周记。

(二) 实习接收单位热情不高

毕业实习已经成为每一位学生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阶段,但是现有的大学生实习基地在数量上很难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在类型与实习生的专业和就业取向等方面更难以对口。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组对106家用人单位的调查,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的占48% ,不太愿意的占52%。很多金融机构如银行不愿意接收大学生实习。其主要原因有:一是接纳实习单位要抽出骨干力量来指导,给单位增加了任务,带来了麻烦;二是有的实习可能要影响实习单位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增加工作的成本;三是学校对实习单位不可能有很多的支援和帮助,单位和职工只是尽了义务,而无任何实惠可得。

虽然湖北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在武汉、荆州、洪湖等地有实习基地,但每个基地由于规模的限制一般只能接受8名学生实习,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在金融机构进行金融技能方面的实习,而转向其他单位。一些金融单位虽然接收了毕业生进行实习,但实习的金融单位主要依靠单个教师的个人关系进行联系和维持,学校没有进行资金和荣誉的投入,造成实习单位员工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金融业务(特别是银行业务) 对安全性、精准性方面要求很高,因而业务人员不会对实习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更不会放手让实习生独立去操作一项业务, 实习生更多的是承担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比如引导客户填写表格或单据。这些实习内容与平常所学知识关联度不强,不能体现金融专业的特色,与学生的心理预期相差较远,学生产生失望的情绪,难以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在非金融企业实习,要真正实现金融学实习的目的,必须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融资情况等,而这些资料又是企业不愿公开的,学生往往难以涉足,难以达到实习的预期目标。

(三) 缺乏完善的毕业实习考核机制,成绩不能体现实际实习情况

虽然在毕业实习管理办法中对师生在实习期间应履行的职责都作了规定,如要求“学生不得无故不参加实习,凡无故不参加实习的时间超过规定实习时间的三分之一者,不予评定实习成绩”,但这些规定没有具体的、量化的指标,对学生没有约束力。

目前对毕业实习的考核首要标准是实习鉴定表是否有实习单位的公章和学生所提交的实习报告,对学生形成综合成绩,而对学生的日常实习表现没有体现在实习成绩中,这样给一些没有参加实习的学生提供了造假的可能。有的学生甚至随便找个单位盖上公章,拼凑实习报告。

三、 提高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效果的途径

抓好毕业实习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培养是否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要提高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质量,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 调整毕业实习时间

以往金融学毕业实习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开学后第四周进行,时间约1个月。考虑到学生这一阶段面临撰写毕业论文、就业、研究生面试、补考等问题,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毕业实习,学校应考虑适当调整毕业实习时间。学校可以将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结束后的暑期进行,原因有三:其一,根据和学生的交流,每年暑假不少学生想找单位实习,但很少有学生如愿,如果学校安排学生在暑假进行集中实习,可以满足学生的愿望;其二,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在专业知识、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还有一年的时间进行充实和提高,学生在大四学年的学习目的会非常明确,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其三,可较好地解决与找工作、毕业论文设计间冲突的问题, 保证充足的实习时间和较高的实习效果。

(二) 做好毕业实习前的准备和动员工作

毕业实习前的准备和动员工作是毕业实习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各教学系应充分向学生介绍实习单位的性质及实习岗位对学生的要求,以便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缩短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距离感,降低学生对实习的恐惧感;签订协议书,实习前学校要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书,明确实习单位、学校、学生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发放实习大纲、实习计划和日程安排;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或指定负责人,负责人要切实负起管理与协调、沟通的责任,定期与不定期地向负责实习的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召开由院(系)主要领导参加的实习动员会,对学生进行动员,向学生宣布实习纪律、要求以及成绩的考核标准和办法,条件允许时,也可请实习单位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动员会,从思想上、组织上和业务上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

(三) 加强毕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1. 加大对毕业实习基地经费的投入。由于毕业实习基地一般都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因此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减轻实习单位的负担,提高实习单位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目前,实习单位的指导人员都是无偿提供业务指导,可以由学校设立优秀实习指导奖金,对实习单位出色的指导人员进行奖励,提高他们指导业务的热情。

2. 重视与毕业实习基地的联系。目前,学院和毕业实习基地的联系基本处于平时不闻不问,临时突击公关的现状,每年等到学生实习之前才和实习单位联络,这样学院和实习基地之间缺乏交流,关系比较疏远。学院应和实习基地建立一定的联系机制,并与实习基地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加强交流合作。如学校可以考虑定期召开实习基地联谊会,组织实习基地负责人座谈,听取他们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意见。学校还可以和实习基地进行密切的双向合作,利用学校拥有的科研、技术优势为实习单位提供相应服务,为实习单位培训干部和业务骨干,促进实习基地的发展。学院可以考虑聘请实习单位的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为学生作学术报告,参加学生论文答辩,不断巩固双方的合作基础。

(四) 建立健全毕业实习成绩考核机制

目前,学生毕业实习考核主要由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意见两部分构成,成绩简单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对集中实习的学生来说有考核的依据,但是缺乏量化的指标,考核的随意性、主观性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毕业实习考核的量化指标,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对自主实习的学生来说,应加强对过程的考核,要求其提供实习单位的地址、联系人等情况,随时对他们的实习情况进行抽查;和实习单位进行座谈,了解学生的实习表现;要求学生通过电话或互联网每天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等,如有必要可以对自主实习的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答辩。

(五) 创新实习模式

根据金融学专业的特点,可以采用“模拟实习+单位见习”的实习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生班级为主体,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先在校内实验室中进行全方位模拟实习,然后有组织地去实习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见习。

这种模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方位模拟实习阶段,目前金融学专业拥有功能完善的实验室,实验室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金融投资模拟系统、商业银行模拟系统、保险业务模拟系统、金融产品创新实验系统等,学生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模拟实习。第二个阶段是有组织的单位见习阶段,通过校内的“模拟实习” 阶段,学生不仅巩固了金融专业知识,而且还有一定的“ 人机对话” 操作体验和印象。但是,校内模拟实习与真正实践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一方面模拟实习环境与实际单位不同,另一方面模拟实习中缺少活生生的客户。因此,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单位见习,使其感受到真实金融工作岗位的氛围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程度,尤其要树立良好的金融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华银峰,周贵勤.毕业实习:大学生就业的直通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3)

[2]王海鹰.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毕业实习模式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2)

[3]杨洋.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习模式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

[4]周再清,钟翼.金融学本科实习模式探讨[J].金融经济,2009(8)

【基金项目】湖北工业大学教务处教研项目(200920)

【作者简介】 陈李宏(1970-),女,湖北松滋人,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讲师;彭芳春(1963-),男,江西德安人,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副教授。

(责编黎原)

作者:陈李宏 彭芳春

第二篇:指导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点体会

摘要: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 是大学生能力的综合考察。民族院校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学生选题大而空泛、写作过程中创新与分析问题能力不足以及论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究其原因,是有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一些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投入不够、学校对毕业论文答辩等管理流于形式等。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促进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入手。

关键词:金融学;毕业论文;综合能力

一、民族院校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选题大而空泛,与实践严重脱节

好的毕业论文选题,是论文成功的一半。不少学生缺乏正确的选题方法,选题随意,选题范围重理论轻实践,或好高骛远、求大轻小。例如,金融专业的同学前几年喜欢选诸如“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等,去年甚至有同学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还有些同学选题犹豫不决、随意换题,不少老师都抱怨学生选题不和导师商量,当导师不同意时甚至随意从网上直接下载论文,结果不但影响了选题的质量,又不利于导师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创新与分析问题能力不足

金融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也应遵循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即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实践中,不少学生只为交差过关了事,不仅相关文献阅读十分有限,如有的参考文献几乎都是网上转载的各类文章甚至博客文章等,笔者甚至发现有个别同学的参考文献竟然是学院自己办的内部杂志上的文章,既不权威又不准确,有的参考文献几乎都是几年前出版的教材等,对于文献调查等基本收集资料的方法不会运用。同时,论文写作过程中又缺少相关的调查和实证分析,要达到深入分析,甚至要有所创新自然就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三) 论文结构不合理、语言表述欠规范,极个别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限

按照我国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笔者所在高校也制定了毕业论文管理的相关规定,但不少学生却达不到这些要求。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在论文评阅环节要求:(1)内容:立论正确,方案设计、论证、计算正确;内容完整充实,论文结构合理;结论正确;工作量足、难度适当。(2)水平:有独特的见解与创新,或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对所学专业知识有较好地运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或应用价值。(3)格式:全文格式、中英文摘要、参考文献完整且符合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数据、图表完整,图纸规范。而不少学生在论文写作中,或者出现头重脚轻,即前面的概念、发展历程、问题现状等罗列较多,而后面的原因分析和相应的对策部分十分简略;或者是另一极端,前面的分析介绍简短,而后面列出的建议对策动辄十几条,甚至有的问题分析和后面的建议几乎没有直接关系,论文质量堪忧。笔者还遇到过极个别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比较有限,完成规范的毕业论文有相当的难度。

二、影响民族院校金融学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民族院校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论文写作中投入精力十分有限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又遇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从四年级上学期开始直到毕业,除了考研的同学外,大部分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上面。而一般毕业论文撰写正好是这段时间。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都知道,毕业论文成绩对找工作并没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学生对论文并不重视,投入的时间十分有限,甚至个别学生在答辩前两三周才与指导老师联系,论文写作的质量自然无法保证与提高。笔者每年指导的学生中,总有个别同学忙于实习或各地找工作,要等到最后才与老师联系,考虑到就业的压力等老师往往无法严格要求学生。笔者所在学院的老师还发现,对毕业论文投入较多精力的学生,往往是那些工作落实得较早的学生,自然毕业论文也写得比较规范;那些工作一直没有落实或落实较晚的学生,很难把主要精力和时间花在毕业设论文撰写上,论文选题和质量自然存在不少问题。这在二本院校中应该不是个别现象,尤其是民族类高校。

(二)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投入不够

影响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指导教师投入精力的多少。毕业论文指导一般从学生选题、拟订论文提纲、收集资料到规范写作、反复修改等过程中都要给予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而现在高校教师本身也存在攻读学位、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等压力,再加上论文指导的报酬通常都不太高,因而面临指导动辄10来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实际分摊到每个学生身上指导论文的时间、精力必然相当有限。如笔者所在的学院,老师平均指导的学生通常在10个左右,甚至有些学院的个别教研室老师指导学生有时多达15个以上,教师的指导任务相当繁重。尽管毕业论文早就布置下去,但学生往往集中在最后时间才联系导师,这时在正常的教学、生活之外,导师的指导工作量突然增加。所以,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老师也是希望论文只要过得去就行,论文质量的提高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

(三)学校对毕业论文答辩等管理流于形式

与国外高校的“宽进严出”不同,国内高校多年来普遍实行“严进宽出”原则,只要学习成绩、学分修够了,很少有高校在学生临近毕业之际在毕业论文环节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对论文自然采取东拼西凑的态度,毕业论文答辩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尤其是现在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反过来使学校在论文质量把关和就业率压力之间偏重就业率的提高,自然就会更加放松论文答辩及其管理环节。因为高校每年都面临一次就业率的排名,甚至第二年招生指标、招生计划等的变化都与就业率直接相关,论文质量的提高也就被忽略了。如笔者所在的高校,毕业论文成绩=评阅成绩(60%)+答辩成绩(40%),且答辩成绩不能低于60分,但在答辩中,即便对极个别答辩学生想给低分,考虑到就业形势以及民族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文化基础等综合因素,最后往往也是手下留情。

三、完善民族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的一些建议

在面临持续的严峻就业形势下,民族类高校毕业生质量的提高需要各方的努力。

(一)学校要加强论文质量的全过程管理

民族类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培养模式和办学条件,努力探索切实有效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途径,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如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适当提高导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报酬,努力提高教师积极指导论文的积极性;又如,近年各省(市)教育厅(局)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抽查和评优等,在职称评聘、教学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向毕业论文工作有所倾斜;再如,进一步落实毕业设论文写作与实践的联系, 加强民族高校与民族地区生产部门、企业之间开展协调工作,为学生论文选题、写作等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另外,民族类高校有些汉语水平确实较差的学生,可否采取其民族语言写作和答辩,至少不要和其他高校一样搞一刀切,真正发挥论文写作环节对学生的能力考察和提升功能。

(二)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应早作准备

针对目前就业与论文写作的冲突,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也应宜早不宜迟。如果前面几年的学习中没有思想准备和材料积累,仅在几个月乃至最后一学期或一年的时间里,要完成从选题、研究到写作的全过程,确实很难指导或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如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就应先学习一些指导论文写作的有关论著,提高文字修养;还要选读一些本专业的优秀论文,从中学习写作经验和了解学术动态;掌握做简单的文献综述的方法和基本格式等;对本学科领域中自己感兴趣的某些专题或方面,有意识地积累资料,为论文写作进行各方面的准备,还可适当缓解导师集中指导的繁重任务。

(三)学生要正确认识论文写作与就业之间的冲突

客观地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生没有就业压力,可专心致志做毕业论文;而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学生应聘时若已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工作会落实得较早、较容易。而毕业论文的写作,正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基本要求。所以,学生应正确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否则对其就业、毕业论文完成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夏鲁惠. 高等学校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 2004,(1):46-48.

[2] 曹士云.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若干误区的审视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85-87.

[3] 周建涛,李欣.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北航经管学院金融(保险)专业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91-95.

作者:王永莉

第三篇: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热点问题,而金融学专业作为近十年来排名前十的热门专业,其间的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以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2001级至2010级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针对毕业生的个人情况、在校时情况、工作发展状况以及对母校的建议等方面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数据的整合,从就业意愿、就业能力、自我认知与企业需求的差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影响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 毕业生就业 课程改革 职业规划

一、金融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近几年来金融学一直是人们在大学中选择专业时的宠儿,但随着报考人数的成年累积导致金融学专业毕业人数增多,其就业状况也不再是真正的热门。从金融业就业的角度来看,国内金融业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已经呈下降趋势。由于金融研究生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金融行业对金融本科生实用性的质疑以及近年来法律、计算机信息专业毕业生的金融从业进入口径扩宽。这在无形中也缩小了金融学专业毕业生进入金融业的门径,增加了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

本文主要探究金融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影响就业的因素。笔者调查选取了河南省内较有代表性的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毕业生为调查的主要对象,通过科学系统的研究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为高校制定出合理的金融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意见,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毕业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与就业相关的资料,帮助其正确制定适合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培养适应社会的基础。

二、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2001级至2010级毕业生。针对毕业生的个人情况、在校时情况、工作发展状况以及对母校的建议等方面,共设44题。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电子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35份,回收率为67.5%,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考虑到每一年级的问卷回收数量不同带来统计结果的偏颇,故我们对毕业生样本采用分类统计的方法进行,力求全面客观。具体分布如下:

表2-1

表2-2

表2-3

(一)对毕业生就业意愿的调查研究

在是否考研的选择上,过半的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就业,2001~2003年期间的毕业生对于继续深造的热情相对较高,2008年金融危机后毕业生毕业后选择考研的人数又有所上升。大部分的金融学毕业生将发展地区选在河南省内,有近三分之一的金融毕业生就业地点选在生活条件好、发展空间大的大中型城市。部分金融学毕业生选择中西部城市,这与政府近年来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有关。在工作机构的选择上集中在国企、民营、事业单位以及国家行政机关,说明工作的稳定性以及福利待遇的完备是毕业生考虑的首要条件。

(二)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调查研究

证书获得量最多的是英语四六级证书和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专业方面的证书,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和保险代理证相对较多。对于就业政策关注度,上大学之前就关注就业政策的学生仅占到5.2%,可见大学生对于就业信息、就业政策的关注度仍有待提高。获得奖学金的次数能体现学生的进取心及学习能力。近两成的毕业生获得3次以上奖学金,近一半的毕业生拿过奖学金,说明大家对于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较好。

(三)对毕业生自我认知的调查研究

对比分析得出,毕业生认为自己最欠缺的能力是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而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能力却是工作态度,其次就是专业技能以及工作经验。大部分毕业生目前的薪酬水平较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水平已经有较大的提升,但是目前企业所能提供的薪酬距离大部分人对未来的期望仍有一定距离。

三、影响金融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本文假设大学期间的课程设置以及职业规划对就业状况有影响,将课程设置、职业规划定义为自变量,将就业意愿与就业能力定义为因变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相关因素逐个分析和解释。

(一)课程设置

通过对课程设置与是否考研、就业地点、就业单位分别做单因素方差分析,课程设置对于就业意愿影响不是很明显,但在均值上两者存在一定差异。注重实验实习以及基础知识的毕业生更加倾向于考研,说明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毕业生未来是否选择直接就业有一定的影响。注重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的毕业生中相较其他毕业生有更多的人选择去大城市就业,可以看出实践能力的以及课外创新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对于未来就业地点的选择。注重毕业设计及论文的毕业生毕业后选择在事业单位、国家行政机关等相对稳定有保障的机构工作。

(二)职业规划

通过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意愿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看出选择就业的意愿随着规划程度的减弱而减弱。通过对职业规划与政策关注度做单因素分析,得出的结论较为明显。有职业规划并且基本按照规划发展的毕业生在上大学之前就开始关注就业政策。从均值分布上可以看出这一点的显著性,考虑到样本的数量,应该更加谨慎的认为,两者间的关系强度不是很强是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对职业规划与所获奖学金次数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并没有显示越是有职业规划的毕业生获得奖学金次数越多,两者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四、金融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有待提高

专业类从业资格证的持有相对较少,其中较多的是证券从业资格证。此外,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比较少,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学生时期仍比较安逸,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对于就业压力感知力差,对就业政策也就缺乏准确的了解和认识。在金融学刚毕业大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中,经验不足,缺乏职业技能占这两项占比重比较大,说明大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训的不足。目前毕业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对岗位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对企业用人标准不太了解,工作经验不足、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二)大学生自我认知与企业需求存在差异

在对以往工作不满意的调查中,近一半的人认为与自己期望差距过大。大部分毕业生目前的薪酬水平较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水平已经有较大的提升,但与其对未来的薪酬期望仍有一定距离。以河南省为例,近年来河南省的经济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大,但对求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金融机构对于大学培养出的金融人才持有怀疑态度,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在于文凭证书,而是更加看重高精尖的专业素养以及具有竞争力的英文水平,甚至包括精通电脑操作以及法律知识。高校的人才供给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未形成有效对接,很多职位没有合适的人才填补仍处于空缺状态。

(三)课程设置及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在影响就业的因素当中,自身素质对毕业生就业影响最大,其次是就业观念,学历层次对就业也起到一定的影响。目前毕业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对岗位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对企业用人标准不太了解,工作经验不足、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由此看来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就业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课程设置对于就业意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职业规划对于毕业生就业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促进金融学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一)大学生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应该对于自我能力有一定的认识,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专业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尤其是专业方面创新意识的培养,多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灌输。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即使是工作多年的毕业生仍有人在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问题上感到困惑。

在毕业之际做好进入社会心理准备。大多数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其对自我认识不足、工作期望过高有关。提前关注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对自己准确定位,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的减少面临就业时的困惑与不安。

(二)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应切合实际,以就业为导向将专业培养课程进行调整。当下,用人单位对于金融学毕业生的质疑,计算机、法律、数学专业毕业生与金融学毕业生造成就业压力,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重视课程设置与改革。金融学越来越倾向于融合发展,离不开数学、科学以及人文自然知识。高校应当重视对金融学人才在数学研究领域的深度培养,教学期间看重学生对于问题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注重突出能力的培养。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大数据时代的引领下,现代信息技术是金融学专业长远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大学生应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金融学的教育必须融入高精尖的信息化教育,加强金融学与时代背景的融合,优化金融学教育。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完善

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课程对于大学生的指导意义越来越重大。对未来有全面合理规划的毕业生日后的职业发展较为顺畅。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应强调目标的重要性,详尽计划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方案的延续性。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在课程设置上多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提升应变能力,从而适应社会需要。加强与政府社会就业指导部门的有效结合,完善毕业生信息,主动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综合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轨迹,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以及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秦俭.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09).

[2]李军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11).

[3]李峰,柯峰,文鹏.大学生择业期望现状及差异性分析研究——以武汉市七所部属高校为例[J].人口与发展.2012(04).

[4]罗兰芬,甘保和.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结合[J].科技资讯.2007(34).

作者简介:周书晴(1992-),女,汉族,河南周口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生,金融学专业;杨晗(1992-),女,汉族,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生,金融学专业;孙德琳(1993-),女,汉族,甘肃兰州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生,金融学专业;何宁(1993-),男,汉族,河南南阳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生,金融学专业;周祎(1994-),男,汉族,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生,金融学专业。

作者:周书晴 杨晗 孙德琳 何宁 周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会计核算论文下一篇:工程预决算编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