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教育地理教学论文

2022-04-28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环保教育地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搞好环保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环保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以环保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为研究范围,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区域环境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分析地理新课程中环境教育的几种尝试,得出初中地理新课程落实、实施环境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环保教育地理教学论文 篇1:

浅析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教育

内容摘要: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触目惊心的事实,时刻提醒我们:进行环保教育势在必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意识;环保教育

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许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有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我国在1992年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环境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口号,环境教育逐步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渗透到各个学科里。地理作为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与环境关系最为密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课中选进了大量的环境教育内容,增设了“环境保护”的选修模块,作为培养学生环境观和资源观的重要依托,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一、培养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早期人类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人与环境简单和谐。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口号的驱使下,疯狂地掠夺大自然。而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人类不但掠夺式地开发着自然资源,还不断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净化能力,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一系列严重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一)环境污染

人类时刻在向大气排放着各式各样的有害气体,使地球大气的质量在急剧下降。有害物质的超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改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全球性问题已刻不容缓。

全球已有20多亿人缺乏清洁用水,每年有2.5亿人因水污染问题而染病或死亡。我国被联合国列为全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每天排放污水在1亿吨以上,全国85﹪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约有7亿以上的人口饮用大肠杆菌超标的水,有近2亿的人饮用受到有机物污染的水。

(二)生态破坏

全球耕地每年的表土流失量约有240亿吨,我国就流失约50亿吨。水土流失面积达160.3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6。全国有1/3以上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

全球35﹪以上的土地面积处于沙漠化的威胁之中。涉及100多个国家,受影响的人口近10亿。我国是受沙漠化影响或威胁严重的地区,全国现有沙漠和沙漠化面积约153.3万平方千米,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并且仍以每年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在不断增加。

触目惊心的事实,已经向我们敲响警钟。保护环境,维护家园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教育势在必行。目前我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环保意识、开展环保教育,是最好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捷径。

二、在地理教学中贯穿环境教育

新的课程标准把环保、人口、可持续发展等,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高中地理教材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作为核心内容,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可持续观念,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教材以大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示人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境道德观念。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好教学与环保教育的结合点,培养环保意识,完成环保教育。教材设计了“活动”内容和问题研究部分,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和问题研究进行环保教育。组织学生针对这些“活动”和问题研究开展小组讨论或演讲。引导学生关心我国气候变化、水质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自然灾害的增减程度,了解我国目前的环保工作重点,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了解环境保护的行为准则,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让我们的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环境教育贯穿整个中学阶段的地理教学。需要我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开展环保教育。

三、开设选修课,开展环境保护公益活动

环境教育的核心就是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具有环境道德。环境意识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开设选修课《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整个教材的始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实质;知道了環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更好的进行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参与环境管理的积极性。选修教材通过生动事实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索,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产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进而产生环境危机感,以及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促进学生环境意识的发展。在本地有可持续发展的典例:稻田养蟹,生态养猪,又有著名湿地红海滩。学生自己整理小资料,开展演讲活动,普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增强环境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开展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如美化校园、植树造林、种植花草等。让生态意识理念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通过参与环保行动,强化环保道德行为意志,形成牢固的行为习惯。例如现在学生生活消费中,喝瓶装水,用塑料袋装食物用后即丢,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现象。一周开展一次活动,在活动当天要求学生在食堂用餐,不用塑料袋带食物、不用一次性筷子,用杯倒开水喝。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创造美好环境有赖于大家的共同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理性行为。并且要求每个学生以身作则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并且影响督促周边的人。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使课堂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扩展。

四、组织环保实践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让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掌握观察、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基本技能。在教育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使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针对性强,效果更为显著。

有很多与环境有关的重大纪念日,如“3.12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在这些重大的纪念日,举办相应的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或观看有关录像;举办图片展览、黑板报、墙报等,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学习,带着问题参观学习。在学习《大气污染》时,参加石化加工厂,了解工厂在带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对当地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讨论分析如何解决这些影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环保意识。

地理学科的独特性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育中无法替代的优势,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贯穿环保教育,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参考资料:王英杰《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王存志《在中小学进行环保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王永民《以地理课堂为主阵地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周宏福《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张华玲《增强“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李铁《警惕环境危害策划环境教育》

作者:杨晓磊

环保教育地理教学论文 篇2:

新理念下环保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作用研究

摘 要:搞好环保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环保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以环保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为研究范围,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区域环境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分析地理新课程中环境教育的几种尝试,得出初中地理新课程落实、实施环境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环保教育;地理;新课程;渗透;环境保护;和谐

我们国家对环境问题已经重视起来了,我们也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当前,地理新课程在环保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初中地理新课程在实施环保教育内容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如何落实好初中地理新课程条件下的环保教育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

一、环保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环保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

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赋予环保教育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环保教育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赋予环保教育以基础地位。

2.环保教育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环保生态建设可以改善环境,环保产业可以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环保教育生态和产业的双重性决定了环保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和作用。

二、在地理新课程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综合分析

1.环保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地位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情和国策教育;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教科书按教学大纲要求,以地理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作为线索,确定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通过利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中学生正处于增长知识、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青少年时代接受过的环保教育和参加过的环保活动,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2.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作为环境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环境教育过程中是必要的保障。根据我国目前环境教育的实际情况,依据教材,立足课堂,以现有的课本内容为基础,尽量挖掘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自觉地、有效地渗透环保教育,是充分发挥教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一个显著标志。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和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中会出现不少新的问题,也会有新的成就和经验,应及时地有选择地补充到教学中,这就需要开放性教学。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指环境教育中利用一些开发性教学材料,即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收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

3.精心备好地理课外兴趣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

初中地理新课程课外兴趣活动安排得较为丰富,在备课中如何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环境教育内容,也是实现渗透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方面。

(1)进行环保知识讲座,观看录像。教师在初中地理新课程备课中,结合教学内容,可安排课后环境知识讲座,观看环境问题治理的录像,由于一些专题报告、讲座及问答、讨论等是由学校或主管部门邀请环保机构、地方政府、环境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这些报告和讲座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分专题、有计划地进行,每次重点解决一个侧面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环境教育的知识面,弥补课堂教学中环境教育时间不足的缺憾,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促进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2)对环境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初中地理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是多样的,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这种方式应该予以提倡。教师在备课中,结合教学需要,让学生对家乡附近环境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参观前精心备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参观,让学生在参观中思考,在访问中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能够提出一些有创意的建议,这样,无形中学生受到的环境教育是巨大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

(3)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初中地理新课程中,还有许多要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的片段,在备课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备好这部分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备课一定要细致,要让学生明确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什么?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调查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只有在教师认真备课,精心安排下,学生的调查才能够取得成功,才可能写出良好的调查报告,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的应用中去,从而培養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创新兴趣,达到多重教学效果。

三、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实行环境保护

依法行政,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强化预防监督,坚决遏制人为环境破坏。同时,通过法律执行,切实保障环境保护者的合法权益,把环境教育的宣传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快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步伐,加强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坚定不移地控制人为造成的新的环境破坏,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工作重治理、轻预防的工作思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养育了祖先,抚育着我们,也是子孙后代繁衍的根基。然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我们的家园正经受着种种环境问题的困扰。环境问题正在危害着我们的家园,破坏生态平衡,威胁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过去一些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以环境污染为代价,造成公害横流的发展经济的道路,应当引以为戒。人类要过幸福生活,使经济持续发展,就要保护好环境。环境问题需要我们人人参与。人们环保意识的优劣,对环境保护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总之,环保教育事关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走环保产业化发展道路,才能够继续再造一山川秀美、物丰民富的地球。实践证明,在地理课堂内外的环境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意识,是学校实施环境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其意义是极其重大而深远的。

参考文献:

[1]刑继德,林成果.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开朗出版社,2003:27,90-93.

[2]陈鹏飞.聚焦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6):37.

[3]梅桃源.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6,97,114.

(作者单位 福建省晋江市远华中学)

作者:陈栋梁

环保教育地理教学论文 篇3:

浅议将环保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摘 要:时代发展的今天,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其中最有影响力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地理知识是与环境问题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高中学生是距离社会最近的“建设者”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融合环境教育,对于解决社会存在问题积极有效,对于学生了解国计民生作用明显。

关键词:环保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重要性

未来的问题需要学生们去解决,社会的问题需要学生们去解决。将环境问题作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步入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建设者。那么怎么正确认识地理知识与环境问题的融合呢?怎样实现高中地理教学中对环境问题资源的应用呢?本文将对此作出阐述。

一、融入意义

1.环境问题是地理教学的新课题

时代发展有经验可循,也有新问题可探,目前最有影响的社会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环境状况并不乐观。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向自然界索取的自然资源也越来越多,给全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也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为历史所淘汰。如今,土地荒漠化、酸雨、雾霾、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要想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入手进行环境教育。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让青少年认识到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从而在生活与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是教育教学课改的要求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社会所需就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向,目前人才的选拔方式还主要是高考。高中地理课不但是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还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科目。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学生不仅要通过教师讲授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做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灵活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需具备丰富的地理专业理论知识,能够深入理解地理教材的内涵,深入浅出地通过地理课本上各个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其与环境的结合点,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其责任感。将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结合,挖掘地理课本上的环境教育资源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基本方向,高中地理要重视这个方向。

二、具体措施

1.融入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指导,任何行动的实施与变革都是在理念的指挥下完成的,任何变革首先改变的就是观念。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课本上所列出的内容。但在如今的素质教育下,这一观念已经不合时宜。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在给学生讲授基本的地理知识的同时,渗透环境教育。高中学生的理解力、洞察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让他们了解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认真备课,挖掘现有教材中蕴藏的环境教育要素,并尽可能地将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和地理课本上的某些知识点结合起来,给学生营造出环境教育无处不在的氛围,让环境教育真正成为地理教育的一部分,从而为更好地实施环境教育创设条件。

2.依据教材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的融入要与教材资源互相辅助,融合过程中要将教材资源作为根本。高中地理知识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知识点繁多而零碎,要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并记忆这些知识,教师必须依据教材要求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来为学生讲授,并在授课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与环境教育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大气环境这一章节时,教师可根据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把雾霾、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引入课堂,具体地来分析、探讨每一种大气问题的成因以及它的解决措施;在讲解我国的气候类型时,教师可以以当地的气候类型为例,在学生掌握了这节课必要的知识点以外,通过视频或图片详细介绍当地所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知识科学性强、专业性强,可是其实践性也强,环境问题是我们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直接的生活資源之一,将其融入会使学生学有所用。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亲自实践的机会非常少,致使很多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把教材上的知识与环境教育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环境问题的调查,指导他们分析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并激励他们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共同为环境保护工作出一份力。这样,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拓展高中地理课堂

实践出真知,地理知识不是仅仅在课堂上就能完美解读的,环境问题的解决也不会仅仅局限在学校的“方寸之间”。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职责,环境教育也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停留在高中地理课堂上。为了更好地实现环境教育的力量,高中地理教师应在合适的时机组织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并邀请家长前来和学生一起参加。例如,举办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感染、熏陶每一位家长和学生,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做到节约用水用电、把垃圾分类整理等,把环境教育和地理教学进一步地紧密结合,使环境教育走进每一个家庭。把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而且更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环境问题,提高自身环保意识,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力求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共同创建生态和谐的人类家园。

综上所述,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任何社会问题都需要他们去解决,关注社会问题,关注生活问题,也是学生们必须具备的学习态度。目前最受瞩目的社会问题之一就是环保问题,而环保问题与高中地理知识联系最为密切,所以将环保问题融入地理教学是必然的。

作者:邹亚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论文下一篇:学校网络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