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文化产业范文

2022-06-19

第一篇:黑龙江文化产业范文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政策情况

2010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行动规划》、《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理顺全省电影管理体制的通知》

正在制定《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黑龙江省关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筹划建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2011年7月23日黑龙江省成立了

黑龙江省成立了黑龙江省文化改革与发展促进会》 《北京龙江国际文化发展促进会》

黑龙江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

黑龙江文盛文化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黑河市文化产业情况

(三)文化产业

1.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打造精品文化

旅游线路,形成以五大连池风景区、爱辉历史陈列馆、知青博物馆、中俄民族风情园、孙吴胜山要塞、逊克沾河漂流、五大连池山口湖、嫩江高峰森林公园、北安博物馆、卧牛湖风景区为中心的点、线、面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中俄交融的特色文化旅游集群。围绕五大连池风景区、中俄民族风情园、瑷珲古城等开发建设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拓展旅游娱乐项目,开发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加快培育文化旅游市场主体,鼓励投资文化旅游。

完善政策措施,扶持新兴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地方与院校合作机制。黑河学院开设动漫专业、研究新兴创意文化业态、培养新兴创意文化产业人才、扶持动漫、策划、文化服务外包等新兴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拉长产业链,优化创意策划、市场推广、产权交易和衍生产品开发流程,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积极推进文化体育会展中心的建设,完善会展设施,走文化会展和商业会展相结合之路,大力发展文化艺术品展销、展示,动漫、诗歌、服装展示、比赛等活动,提高黑河会展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发挥大黑河岛国际经贸洽谈会的品牌效应,加快产业化开发。

加强对娱乐业发展的引导,发展符合群众消费愿望和能力的文化娱乐品种。调整娱乐场所结构,支持连锁经营,引导规模发展。加强布局引导,建设不同档次的演出场所,满足城乡群众多样化需求。繁荣演出市场,积极引进高水平院团进行商业演出;

做大节庆演艺市场;培育发展小剧场演出;发展民间演出经纪机构、民营演出团体。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有序发展、满足需求”的要求,引导演艺、游艺娱乐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大力发展网络广播影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发展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发行、技术开发运用、电影院线、农村电影放映、有线电视接入网、宾馆饭店视频点播服务等产业。挖掘我市独特的影视题材,运用市场机制,拍摄影视精品。到2015年,全市数字影院数达到家,放映厅数达个以上、座位数达个以上、银幕面积达平方米以上,力争我市院线建设规模有所突破。

大力发展印刷业。引导印刷企业转型升级,向多色、高速、数码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引进、培育几家大型印刷企业。

2.优化产业布局

——建设四大版块:

一是自然风光板块,以五大连池风景区、五大连池山口湖景区、逊克沾河漂流、卧牛湖风景区等为主体发展自然风光生态文化旅游。二是红色文化板块,以孙吴胜山要塞、侵华日军军人会馆、五大连池朝阳山、北安赵光红灯记原型地、黑河王肃烈士纪念园等为主体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历史文化板块,以瑷珲古城、北安北部重镇、嫩江(墨尔根)站人文化、逊克鄂伦春民俗等为主体的历史文化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四是中俄文化板块,以黑河大黑河岛中俄自由贸易城、国际商贸城、

逊克、孙吴国家一类口岸为载体,促进中俄文化交流,发展国际文化品牌。

——建设四大园区:

一是继续推进中俄民族风情园建设,突显中俄民俗文化特点,建立健全黑河特色中俄文化。二是大力开发知青文化产业园,打造知青文化,成立知青文化研究机构。三是瑷珲古城文化展示区,展示历史仓桑变迁和历史磨难。四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政策宽松、发展迅速的新兴业态创意文化产业园区。

——建设四大基地:

一是创建冰雪画创作生产基地,以黑河冰雪画创作协作为依托,以北方冰雪为题材,建设成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冰雪画创作基地。二是玛瑙工艺品生产加工基地,以逊克盛产的红玛瑙为重点,打造玛瑙工艺品特色品牌。三是创建桦树皮工艺品创作生产基地,以爱辉区、逊克鄂伦春民族乡为基地,创作生产鄂伦春传统民族工艺品生产加工。四是中俄油画、美术、摄影作品创作基地,通过建设俄罗斯艺术馆、中俄油画村等发展优秀油画、美术、摄影产业。

——建设四大重点项目:

未来五年要重点推进建设五大连池火山博物馆、黑龙江文明博物馆、俄罗斯艺术展览馆、黑龙江中俄冷水鱼水族馆,形成与爱辉历史陈列馆、知青博物馆和旅俄华侨纪念馆相配套的“黑河

博物馆群”,提高黑河城市和旅游的文化品味。

第二篇:黑龙江服务外包产业园项目申请

xx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精神,为促进全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和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有序承接以服务外包为主要代表的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是xx省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途径。

(一)发展目标。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的契机,大力发展境内服务外包和离岸服务外包产业,接包和发包并举,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提升我省现代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将我省建成我国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十一五”末要吸引20户以上国内外知名企业将其一定规模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我省,培养承接国际、国内服务外包业务的规模企业(800人以上)20户以上,其中大型骨干企业(3000人以上)3户,服务外包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

(二)发展重点。我省服务外包产业要以国内金融、保险、电信、石油石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流通等行业及政府为重点发展境内外包,努力发展面向美国、日本和欧洲市场的离岸外包。大力发展应用软件开发与服务、嵌入式软件开发与服务、软件即服务(SaaS)和地理信息等信息技术外包业务(ITO)以及呼叫中心、金融与财务技术支持、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数据加工、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等业务流程外包业务(BPO)。

二、加快服务外包基地建设

(三)鼓励建设服务外包园区。鼓励有条件的地市以政府投入和民办官助等多种形式,按照国际标准将服务外包园区建设成为服务模式创新基地、技术创新基地、产品开发基地、人才培训基地、企业孵化基地和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各地市要在已有高新技术园区等专业园区内,结合实际各有侧重地发展服务外包业务,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外包集聚产业。

(四)优化产业布局。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已列入我省“十一五”发展规划,有条件的地市要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列入本地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省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服务外包产业的统筹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开展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的认定工作。积极创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市申报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和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三、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快速发展

(五)积极培育我省服务外包企业。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积极从事和发展服务外包业务,引导事业单位积极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加大对服务外包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扶持其做大做强。鼓励我省服务外包企业与国际、国内服务外包企业或机构广泛开展合资合作,推进企业联合,形成大型服务外包企业、产业集团和策略联盟,建立产业合作机制。服务外包产业相关资金优先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对服务外包所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的扶持,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改善服务质量。鼓励企业取得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FMMI)认证、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CMM)认证、信息安全管理标准(ISO27001/BS7799)认证、IT服务管理(ISO20000)认证和服务提供商环境安全性(SAS70)认证等国际资质认证。对取得国际资质认证的企业,给予不

低于20万元的补贴。

(六)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培育发展出口名牌,符合国家及我省有关规定的,可享受国家和省扶持出口品牌的各项政策,并可优先获得外贸发展资金的支持;对已形成规模、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现有服务外包企业品牌给予保护。

(七)支持服务外包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组织服务外包企业参加各类专项展会,大力开展国内外宣传和推介。利用政府拥有的资源,建立境外接包网络,促进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在国内外开办分公司或设立办事处,直接承接外包订单。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服务外包企业可将外汇收入的20%留存在境外,用于企业海外市场的开拓和业务发展。

四、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

(八)积极吸引服务外包急需人才。积极吸引国内外具有从事服务外包经验和对服务外包市场熟悉的外包人才,特别是熟悉国际外包业务流程管理、与国内外客户进行直接业务沟通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我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急需的本科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我省工作,不受城市落户指标限制,有关部门要及时为其办理调动和落户手续,其子女在落户地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就近入园、入学;如其家属暂时没有接收单位,可将其档案交由调入地人才中心管理。对在服务外包企业长期工作的外籍人员,按规定优先给予办理外国人居留许可和多次往返签证;对需要多次临时入境的外籍人员,凭企业出具的邀请函等证明材料优先核发半年或一年多次入境签证通知;对因紧急事务申请入境的外籍人员,可按规定向公安部门申请口岸签证入境。

(九)加强对服务外包专业人才的培养。各级各类高等院校、中等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实验设备、校内外实习基地等软硬件资源,在原有相关专业和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服务外包领域急需的课程,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外包专业教育,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

(十)建设服务外包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我省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建设满足我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和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通过企业人才定制培训、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和职业鉴定、服务外包企业国际资质认证培训等方式,加快培养熟练掌握外语技能的各类实用型服务外包人才。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逐步建立服务外包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体系。

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十一)设立xx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利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与自身发展,服务外包急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企业取得国际认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服务外包企业参加国内外相关展会等。

(十二)加大对服务外包园区建设的资金支持。省政府对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所在地市要投入相应资金,用于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入驻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的国内外著名服务外包企业给予购地、购买或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补贴。省、市两级政府按照国家要求对取得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和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认定的地市给予配套支持。

(十三)充分利用各类基金扶持服务外包产业。积极支持我省服务外包企业争取国家扶持出口型企业发展基金、外贸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和人才培训等各类相关专项资金。各有关部门分管的省级相关专项资金要从不同角度优先支持服务外包项

目,引导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省外国专家局的专项资金要对聘请国外服务外包专家来我省讲学和培训给予资助。对为我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服务外包企业或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给予奖励。

(十四)加强对培训的资金支持。对纳入国家培训计划的各类培训,省、市两级政府给予配套资助,加大对准备从事服务外包工作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尚未就业的往届大学毕业生和服务外包企业新员工培训力度。经服务外包企业或培训基地培训合格后,实现在我省就业,并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培训对象,每人一次性享受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按照培训项目打捆拨付给承担培训工作的服务外包企业或培训机构,所需经费由省、市共同负担。

(十五)改善服务外包企业投融资条件。对服务外包企业适当扩大企业信用或商业信用融资的规模。针对服务外包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担保融资业务。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功能,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的信贷投入。各金融机构对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去”项目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采取优惠政策,加大银行对服务外包企业的资金投放,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的比例;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放宽服务外包企业信贷的利率浮动幅度。利用配比投入和无偿补贴等形式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吸引风险投资。政策性担保公司要积极为中小服务外包企业提供短期资金贷款担保。

六、大力优化发展环境

(十六)进一步放宽我省服务外包市场准入。服务外包企业符合有关企业登记法律法规规定登记条件的直接予以登记注册。对需要前置审批的,相关部门要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在企业取得相关部门审批后,工商部门在其经营范围中核定“以服务外包方式从事×××”,以方便企业按照国际惯例承接外包业务。设立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可申请核准冠用“xx”或“xx省”的企业名称,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也可直接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核准无地域企业名称。

(十七)服务外包产业享受已有相关优惠政策。经认定的服务外包企业,享受国家及省政府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外包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软件产业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享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等有关政策。

(十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对服务外包企业专利申请费用、专利信息检索费用给予适当资金补贴;对服务外包企业申请的符合我省专利技术产业资金支持条件的专利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并将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列入省专利试点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指导;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必要的知识产权法律咨询服务,及时调处服务外包企业遇到的专利法律纠纷。加强企业诚信制度建设,规范从业人员诚信管理,保护客户商业秘密,遵守信息安全规则,加大对软件盗版等各类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十九)发挥各类中介组织作用。省、市两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类中介组织的作用,为服务外包企业利用市场机制形成产业联盟提供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形成我省服务外包产业的集聚效应;积极拓展与国际、国内相关中介组织的联系与合作,推动外包业务拓展和产业辐射。

(二十)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各相关部门要积极整合资源,并充分利用国家各部委相关的公共资源,建设我省服务外包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政府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公共服务职能,稳步增加政府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公共服务投入,切实为服务外包活动提供保障、创造条件。重点建设战略研究、人力资源、技术支撑、招商引资与市场开拓以及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

(二十一)建立统计指标体系。按照国家最新统计标准,建立反映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特点的统计指标体系,并试行服务外包统计制度,加强服务外包发展的趋势分析,为

政府决策提供统计信息和统计咨询,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

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本意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008年3月26日

2009-02-04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2月3日电 记者从国务院2日在南京召开的服务外包座谈会上获悉,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批复了商务部会同有关部委共同制定的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措施,批准北京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在20个试点城市实行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加快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20个试点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大连、深圳、广州、武汉、哈尔滨、成都、南京、西安、济南、杭州、合肥、南昌、长沙、大庆、苏州、无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批复,将在这20个城市实行以下政策:在苏州工业园区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税收试点政策继续执行的基础上,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离岸服务外包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符合条件且劳动用工管理规范的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可以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每新录用1名大专以上学历员工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央财政给予企业不超过每人4500元的培训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培训的从事服务外包业务人才(大专以上学历),通过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并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央财政给予培训机构每人不超过500

元的培训支持;中央财政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公共服务平台设备购置及运营费用和服务外包企业创建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参加境内外各类相关展览、国际推介会、取得国际资质认证等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服务外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可按规定享受中央财政贴息政策;鼓励政府和企业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将数据处理等不涉及秘密的业务外包给专业企业;制订符合服务外包企业特点和需要的信贷产品和保险险种。

批复还同意建立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库和服务外包人才网络招聘长效机制,设立服务外包研究和行业性组织。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把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编辑:吴海杰)

第三篇:黑龙江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三、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一)生物医药。重点在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抗生素、化学原料药领域实现突破。建

立和完善新药研究院、抗生素研究中心、现代中药研究中心、国家动物医学研究中心和动物 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体系。开发生物基因治疗类药物、新一代头孢菌素系列 产品、具有独特地域品质的中药产品及化学合成原料药,抗生素及粉针、中药粉针、OTC(非 处方药)及保健药品生产规模力争居全国首位,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经营和集群化发展 。到2010年,全省生物医药企业产值超亿元的8家,超5亿元的2家,超100亿元的1家。全省

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

1.疫苗。建立人用疫苗研发技术中心,重点开发防控艾滋病、流感、肝炎、肺炎等疾病和

治疗肿瘤、乙肝、七价肺炎、子宫癌等疾病的新型人用疫苗,加快产业化进程,形成规模化 生产。

2.诊断试剂。建立诊断试剂研发技术平台,重点开发梅毒、衣原体、人乳头瘤病毒(HPV) 、肿瘤等诊断试剂,肺癌、胃肠癌、卵巢癌快速检测试剂盒,生物芯片等产品,加快产业化。

3.创新药物。建立动物细胞(大规模)重组蛋白药物研发技术平台、蛋白多肽药物研发技

术平台、治疗性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技术平台、新型药物制剂研发技术平台及动物细 胞大规模培养表达重组蛋白中试平台。重点开发治疗自身免疫疾病、遗传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的基因重组蛋白类药物、抗体药物等新型生物技术创新药物,治疗类风湿病的基因工程药物 及控释、缓释、靶向、透皮、粘膜给药等各类新型制剂,掌握核心技术,形成产业化。建立 抗感染药物研发技术平台,重点开发以β-内酰胺类为核心的第

三、四代头孢、碳青霉烯类 药品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生素新药,建成国内最大的头孢类药物生产基地。在生化药物 领域,采用生物提取、分离、纯化等新技术,重点开发多糖、核酸类及酶制剂新产品,形成规模化。

4.现代中药。构筑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现代中药标准和规范,突破一批中药研发和核心关

键技术,开发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品,实现中药产业现代化。

(1)中成药。建立完善药物安全评价中心、新药中医临床药理基地、中药剂型改革基地、

现代中药工程技术中心和药物临床实验机构。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疗效确切、安全 可靠、技术先进的预防和治疗地方常见病、呼吸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肝病等中药新药 。生产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二类新药注射用刺五加冻干粉针、注射用金森脑泰,治疗肝病 的中药三类新药圣宝肝泰胶囊及护肝滴丸、双参乙肝滴丸等中药新品种。对有市场竞争力、 疗效可靠的传统名优中药大品种进行二次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推向国际市场。

(2)中药材。以龙胆草、甘草、穿山龙、细辛、平贝、黄芪等道地药材和刺五加、防风、

五味子等特色药材为重点,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开展资源普查,按照GAP(生产质量管

理规范)要求建设道地、特色药材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建立防风、龙胆草、五味子、紫胡、

穿山龙、刺五加、红豆杉、细辛、平贝等野生种质资源库及管理系统,建立道地和濒危药材 生物繁育工程中心。

(3)中药饮片。加强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及规范研究,发展标准提取物,推进中药饮片生产

向标准化、可控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5.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外包。进一步优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依托哈尔滨医科大学、黑

龙江中医药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搭建生物医药信息、活动和技术平台,初步形成涵盖 新药研发各阶段的“外包”服务链,为创新企业提供实验场所、实验设备、实验室服务、新 药申报、临床研究等一系列技术外包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探索生物服务产业运作 新模式。

6.生物工程相关设备。开发制造优良生物反应器、提高氧传递效率的发酵罐、膜生物反应器、液固二相和液固气三相生物反应器、培养箱、冻干机等设备。

7.加强国内外合作。加强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合作,重点在基因工程、重组疫苗、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生物芯片、人造器官、新型给药系统、新型医疗器械等领域加大合作力度。

第四篇:浅议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优点及改进之处 本文来自

http// 摘要:黑龙江冰雪旅游是我国冰雪旅游产业的龙头。通过借鉴国外冰雪旅游产业的经验及结合自身特点,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现状的分析,并根据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对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一定的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冰雪旅游 产业 发展 模式

黑龙江省在我国境内是滑雪的好地方。黑龙江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其海拔高度多在300~1000米之间,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8%左右。山区冬季雪量大、雪期长(雪期一般长达100~150天)、雪质好[1]。大兴安岭、张广才—太平岭和完达山、分水岗、大青山以及齐齐哈尔西部的大兴安岭东麓山地,绝大多数山体坡度在45度以下,大部分在30度左右,山地落差适中,是辟建滑雪场的理想场所。

一、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现状

早在20世纪40年代,黑龙江就有滑雪场出现。1996年,亚冬会在黑龙江省举行,以及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的建成,标志着黑龙江滑雪旅游进入产业发展阶段。1998年开创的中国黑龙江国际冰雪节,极大地促进了滑雪产业的开发和滑雪旅游市场的发育,使黑龙江滑雪旅游成为冬季旅游的主打产品和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黑龙江建有初、中、高级滑雪场百余家,滑雪场的数量约占全国雪场的二分之一,雪季旅游接待量居全国第一。

从2005年1月哈尔滨获得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主办权开始,到2009年2月大冬会圆满落幕,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充分借助大冬会这一难得的机遇,加强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冰雪旅游服务质量、加大冰雪旅游宣传力度,使黑龙江冰雪旅游软、硬件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幅提升,实现了“旅游助力大冬会”和“借力大冬会提升旅游”的双赢目标。

黑龙江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让“酷省”的旅游热潮进一步升温。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冰雪旅游版图正徐徐铺展开来;滑雪、冬猎、冬泳、冰雪民俗、冰雪汽车拉力赛、雪雕冰雕大赛等系列冰雪旅游产品,大海林雪乡、伊春雾凇雪凇、镜泊湖冰瀑、扎龙雪地观鹤、大庆雪地温泉、北极村极地观光、兴凯湖冬钓等50余个冰雪旅游精品项目,使全省冰雪旅游设施实现了全面的升级[2]。到2010年黑龙江省旅游业各项指标将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使

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7%以上。

二、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现存的问题

黑龙江省的冰雪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客观上讲,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

冰雪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配套设施不完善

1.公路建设不完善。虽然多数雪场在中心城市周围,但仍有部分雪场没有直接与高等级公路相连,途中时间相对较长。一些雪质优良、富有特色的滑雪场仅由于交通不便便失去部分顾客。

2.设施设备老化。一些早期兴建的大中型雪场设备明显老化,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对游客的安全也构成一定

的威胁,亟待更新换代。

3.产业链布局不合理。冰雪产业应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体,

一、

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各项效益最佳组合的生态经济综合体。目前黑龙江省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冰雪产业链,统一的冰雪产业体系还只是一纸蓝图。冰雪运动器材绝大多数依靠从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进口,同样,虽然国内一些厂家已经开始推出自己的机型,但造雪机多数仍只能从国外进口。因此,存在一个如何合理地整体布局问题。

(二)创意含金量不高

1.冰雕雪塑缺乏创新。哈尔滨冰雕雪塑的规模和知名度,在国内外都有一席之地,但每年创作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冰雕雪塑作品屈指可数。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比照哈尔滨市发展各自的冰雪产业,并在学习哈尔滨人工制作的冰雪景观的同时加以发展创新,如长春的雾凇等。因而,如果哈尔滨的“冰雪节”不力求创新,不形成自己的文化,必然会丧失吸引力,冰雪产业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2.可参与性冰雪游乐项目缺少推陈出新。从冰雪的互动性上看,缺乏创意,无非滑雪、滑冰、冬泳、雪地足球、雪地摩托等项目,冰雪旅游与冰雪体育脱节,冰雪产业与其他产业脱节,已成为阻碍哈尔滨冰雪发展的“瓶颈”,面临“提档升级”的哈尔滨冰雪品牌,亟待挖掘创新的灵感元素。

(三)专业人才匮乏,服务水准低

1.专业人才匮乏。无论是滑雪场的规划、设计,还是滑雪场的经营、管理,滑雪场专用设备的配置和合理使用,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亟需专业人才,高水平的滑雪教练更是迫切需要的。

2.服务质量亟待改善。黑龙江省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上与国际、国内发达地区比较差距较大。所招聘的一线服务员,虽经一定的上岗培训,但服务质量处在较低水平:在节假日,个别滑雪索道、缆车的数量和速度与客流激增明显不适应,滑雪教练不足,施教能力不高,讲解水平低,现场救援反应迟缓。

三、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建设

(一)加强旅游基础建设,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1.规划为前提。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要想加快发展,使黑龙江省成为中国冰雪旅游胜地,首先要有一个高水平的规划。在规划中应把本省最优的冰雪资源结合配套设施,结合可借助条件,组合成若干个在时间、空间上布局

比较合理的冰雪旅游区。

2.节约为原则。有关部门应紧密配合,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旅游产品的需求,做出可行性的发展规划,使之既能满足体育旅游发展的需求,又不会造成社会巨大浪费。有关部门也应通过制订发展规划,指导各地或企业不要一窝蜂式地盲目兴建滑雪场,以防止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避免恶性竞争。

3.政府为后盾。政府扶植,多元化投入,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对冰雪产业实行联合开发,尽快形成以冰雪旅游为龙头的冰雪产业完整体系,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开发,开发系列冰雪旅游及配套产品,推动冰雪产业市场化、规模化,使冰雪旅游真正成为拉动黑龙江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二)培养冰雪旅游人才

1.培养冰雪旅游人才的指导思想。冰雪旅游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指导思想,而且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冰雪人才的全面发展,努力实现人才培

养多样化。

第五篇:打造龙江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

发挥科教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优势 打造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

——哈尔滨市南岗区抢占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制高点

日前,在我省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南岗区推出特装展区,并进行专场推介,全面展示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成果和入驻企业的产品和科技研发实力。依托南岗区丰厚的科教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南岗区正在全力打造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

★哈南工业新城南岗产业园区立足于集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基地

2009年底,哈尔滨市正式启动了“南拓”发展战略,哈南工业新城全面启动建设。作为哈南工业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岗产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38.2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0平方公里,起步区2平方公里。

着眼于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和省政府确定的“十大重点产业”要求,结合南岗区丰厚的科教资源禀赋,南岗区委、区政府确定了园区主导产业定位为“新材料、新能源”。由此开始,南岗区按照打造省级新材料产业基地的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在两年多的建设推进中,“五大主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具备了省级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基础性条件。

1 第一条主线,完善了一个规划。园区启动建设之初,南岗区委、区政府将条件最优良、配套最完善的2平方公里用地作为新材料产业基地,先期启动征地,高标准编制建设规划。目前,新材料产业基地规划确定,西起京哈高速公路、东至松花路南岗区域路段两侧,北起南城第七大道、南至高压廊道北侧。

第二条主线,形成了一个布局。确定了“一个体系、三大组团”的布局安排。一个体系,即: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基础,组建科研、生产、应用于一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技术和服务支撑平台,促进“政、产、学、研、用”结合。三大组团,即碳纤维上游龙头产业组团、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产业组团和产业关联项目配套产业组团。

在哈南工业新城的产业布局中,南岗区规划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与东轻铝镁合金、哈飞空客复合材料、航空产业园区共同构成了哈南工业新城新材料产业集群。今年4月,哈工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先生亲自为园区题字命名。

第三条主线,搭建了一个平台。南岗产业园区平台建设涵盖了软、硬件两个方面。

硬件方面,南岗区政府在起步区内投资2亿元建设“创业孵化园”,总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2012年启动了一期工程,建设2.4万平方米创业孵化大楼和1.2万平方米标准化工业厂房,为企业入驻提供先期条件。

2 软件方面,就是我们在创业孵化大楼内打造了一个面向整个园区的行政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着力带动和打造产学研合作信息网络平台、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培训服务平台、人才交流平台和企业投融资平台“五大平台”建设。

第四条主线,推进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3月底至5月中旬,陆续启动了南城第七大道、南城第九大道、南城二路和松花路至双城段四条道路建设,可以满足南岗园区周边路网组织需要。今年启动南城第九大道与京哈高速公路互交通口建设,园区可以直接上下京哈高速公路,市区内30分钟可以到达新材料产业基地。园区周边路网组织进一步完善。

第五条主线,引入了一批新材料、新能源项目。经过两年多的扎实工作,园区项目导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项目和企业集聚入驻,集中显效,实现了“链条式入驻发展、组团式布局衔接”的项目摆放格局。截止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的新材料项目有10个,总投资70亿元;正在抓紧谋划的项目有19个,总投资100亿元。

2012年4月26日,在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成为永载园区建设史册的一天。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基地创业孵化园、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哈尔滨锾宇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哈尔滨腾远新材料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欣贝LED照明有限公司

3 等五个项目集中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新材料产业基地大项目建设正式拉开了大幕。

新材料、新希望,新南岗、新跨越,在新世纪又一个黄金发展的十年,沉寂了几个世纪的这片沃土,正在见证南岗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定位清晰、产业鲜明、链条完整、优势集聚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正在加速崛起,南岗区正在举全区之力、汇各方之势,力争用五至八年时间,在龙江大地上打造一个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2010年至2011年,完成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基地的总体规划,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

2012年至2015年,加快项目建设和企业入驻,形成集聚态势,入驻企业达到25户以上,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完成公共服务体系和功能性平台建设。

2016年至2020年,基地内入驻企业50户以上,年产值突破300亿元,打造成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在9月7日的新材料产业博览会成果发布对接会上,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正是授予哈南工业新城南岗产业园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牌子,成为我省目前唯一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基地是发展的宝地,是发展的载体;项目是发展的生命,是发展的灵魂。新材料基地建设启动以后,在推进规划、征

4 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南岗区着力突破新材料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大、门槛高、范围窄”的不利因素,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9月7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上,南岗区与六个入驻项目集中签约,与“黑龙江省高性能纤维及先进复合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黑龙江省化工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集中打造优势更加明显、科技支撑作用更强的基地发展平台。

★新材料企业和项目集聚入驻,集中显效,实现了“链条式入驻发展、组团式布局衔接”的项目摆放格局

新一届南岗区委、区政府提出“1536”发展战略和“三产领军、二产跟进”的发展要求后,新材料产业基地始终坚持“做好规划、摆好项目”,始终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龙头项目带动”,始终坚持“产业链完整、上下游衔接”的招商引资工作原则,严把“两关”,一是产业定位关,二是项目准入关,加强对入驻项目的实地考察和深入调研;同时,创新网上招商、依托产业联盟招商和以商招商的工作模式,广泛宣传和推介基地的产业定位和招商引资政策。

经过两年多的扎实工作,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导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项目和企业集聚入驻,集中显效,实现了“链条式入驻发展、组团式布局衔接”的项目摆放格局,“二产跟进”初步显效。截止目前,南岗区正在加快推

5 进的项目有10个,总投资70亿元;正在抓紧谋划的项目有19个,总投资100亿元。

入驻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基地的项目主要有: ●哈尔滨天顺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哈尔滨天顺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集科研开发和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经营实体。经过十年的艰苦创业与不懈努力,1998年公司进入国家级科技园区;2003年被黑龙江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和全国创业之星;2007年荣获国家科技部颁发的全国“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2010年荣获哈尔滨市第三十二届模范单位,在同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该公司高性能纤维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多项生产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地位,高性能纤维项目已被列为省、市重点推进项目。公司现在投资3亿元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正在安装,年底投产后将达到年产600吨高性能碳纤维的规模。该公司二期高性能碳纤维原丝、碳丝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7.9亿元,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投产后预计实现高性能纤维2000吨的生产目标,产值将超过20亿元,利税3.5亿元,将带动省内碳纤维原丝、碳丝产业化加速发展,成为国内同行业龙头企业。

●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主要铲平涵盖结构粘

6 接材料、密封材料、表面涂料、复合材料基体树脂、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硫醇、硫醚、聚酰亚胺单体等方面,在国防、航空军事等高端领域,技术水平及研发实力居国内领先地位。

为适应未来发展,该院调整发展战略,立足于科研与生产结合,投资1.2亿元,在新材料产业基地兴建2万平方米的航空航天及民用结构粘接剂项目,力争成为国内新材料领域的一流研究及生产机构。

●哈尔滨空天工大复合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哈尔滨空天工大复合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黑龙江省高性能纤维及先进复合材料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要成员单位,长期从事复合材料设计、制备与表征研究工作,公司一直重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等各类课题。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品具有轻量化、高强度、良好的耐久性等特点,生产技术和科研水平在国内复合材料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公司现进驻黑龙江省复合材料产业基地,投资4000万元兴建2700平方米复合材料产品加工制造项目,达产后将带动国内复合材料制品在航空航天及国防军事等领域的产业规模及技术延展。

●哈尔滨飞天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7 该公司致力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复合材料制品的研制、生产、技术咨询及服务:包括各种玻璃纤维、碳纤维、kevlar纤维实体及夹层(蜂窝及泡沫)制件、金属蒙皮蜂窝夹层制件等。公司以专业的航空复合材料制造技术与装配协调技术,先后完成国产C919碳纤维尾部部段研制,海鸥Ⅱ型无人直升机、V750无人直升机复合材料机身(整流罩、门、桨叶等)制造,Z-

9、Y-

12、塞斯纳等型号飞机用户端改装任务。公司现入驻黑龙江省复合材料产业基地,投资1500万元建设3000平方米飞机复合材料配件制品项目,为航空业及其他行业提供具有专业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全方位的服务。

●哈尔滨锾宇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该公司依托哈工大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的技术支持,在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基地投资1.5亿元兴建4.8万平方米高性能摩擦导电材料项目,主要生产新型纤维增强树脂基受电弓滑板,该企业产品由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具有减摩、抗磨损性能优良、耐腐蚀性能好、寿命长等优点。该企业生产的高铁刹车闸片主要应用于高速列车的制动领域,由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耐高温程度性好,摩擦系数稳定,具有优良的抗磨损性能和长寿命等优点。

●哈尔滨腾远新材料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该公司主要从事碳纤维预浸料制备产业化,公司资金、

8 技术力量雄厚,员工队伍素质高,具有高新技术产品及项目的研发能力,先进的计算机测试系统和完备的机械设备使产品的质量得以保证。为摆脱碳纤维预浸料主要依靠进口的现状,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公司投资1.2亿元,在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3万平方米碳纤维预浸料产业化项目,从而达到我国碳纤维预浸料产业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力争短时间内实现碳纤维预浸料达产见效。

●哈尔滨黑龙伟业碳纤维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是哈尔滨市民营高科技企业,是哈尔滨市科技局“产、学、研促进会”先进复合材料分会成员单位,现进驻黑龙江省复合材料产业基地,投资1亿元建设3400平方米碳纤维设备制造项目。

公司以哈工大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为技术依托,结合热工设备技术专长,研发制造出国内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成套设备线,改变了目前我国碳纤维设备依靠国外进口的现状。黑龙伟业公司以其雄厚的资金技术、完备的机械设备、优质的研发队伍长期致力于碳纤维成套设备线的研发生产工作,现已经为哈尔滨天顺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制造了国内首台T300级以上的碳纤维中试线,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公司秉持世界的眼光,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民族一流的碳化设备。

●哈尔滨华美亿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9 该公司是东北地区最大的SMC组合式水箱、大型水处理罐(缸)、以及不锈钢焊接水箱、变频、水泵等输水设备及碟式、槽式太阳能聚光系统的制造企业。公司秉承“专业专做、质量第

一、服务至上、诚信发展”的经营理念,生产的华循牌玻璃钢水箱等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在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及消防用水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加快在新材料领域的拓展,该公司还从事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设备制造,主要产品有3KW、10KW、15KW碟式太阳能热法点系统;碟式、槽式太阳能供暖、制造系统及自动跟踪太阳能碟式聚光系统。

●黑龙江省化工研究院

黑龙江省化工研究院研发的新型护坡覆盖网用新型生态修复材料是国内此领域的领先先进技术成果,该项目采用的技术适用范围广,产品具有恢复植被、坚固耐久、降低成本等特点,不仅能有效治理地震灾区的滑坡,而且还可用于各类边坡的加固和生态修复、铁路公路路基加固、江河岸坡、水坝、矿山尾矿坝加固、软地基处理、隔音防爆墙等工程,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预计实现年产5000吨护坡网的生产规模,将对我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具有重要的意义,更能带动国内护坡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促进民族工业的科技进步。

10 新的机遇昭示着新的未来!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基地是一片承载着创业梦想的发展热土,是一片托举着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广阔天地!

哈尔滨市南岗区有着悠久的历史积蕴和丰厚的科教资源!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基地热忱地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兴业、壮大发展、共创辉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海口公交车路线范文下一篇:会计学期末试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