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项目建议书

2022-08-23

第一篇:标准规范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规范

附:项目计划书概要范例:

*封页:(日期、项目名称、公司名称及联系方式)

*目录

*项目概要(总论)

*项目背景: (问题、现状、数据)

*目标与产出:(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程划分、可量化的阶段性结果)*项目受益方: (目标群体、数据、范围)

*项目实施计划: (需要的投入、必要的内外部资源、计划的执行程序)*时间表: (每一阶段、每工作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项目组织架构: (参与人员的责、权、工作流程)

*费用控制: (费用预算、财务规则、审计制度)

*监控与评估: (如何发现问题并及时纠错)

*附件:

文件

名单

预算清单

图表

第一章 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和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4、项目概况

5、主要结论和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2、现有信息系统装备和信息化应用状况

3、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4、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四章 需求分析

1、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3、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4、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第五章 总体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和策略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总体设计方案

第六章 本期项目建设方案

1、建设目标与主要建设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

4、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

5、网络系统建设

6、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建设

7、安全系统建设

8、其它(终端、备份、运维等)系统建设

9、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软硬件配置清单

10、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

第七章 环保、消防、职业安全、职业卫生和节能

1、环境影响和环保措施

2、消防措施

3、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4、节能目标及措施

第八章 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

1、项目领导、实施和运维机构及组织管理

2、人员配置

3、人员培训需求和计划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

第十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2、项目总投资估算

3、资金来源与落实情况

4、中央对地方的资金补贴方案

第十一章 效益与风险分析

1、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2、项目风险与风险对策

附表:

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2、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初步核算表

3、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4、项目资金来源表

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议书编制指引

1 城市规划及发展简述

2 项目决策背景及摘要

2.1外部环境

1)城市发展规划与宗地的关系及对项目开发的影响,如:交通捷运系统规划与建设、城市功能规划与布局、局部区域开发重点、政府重大政策走向等;

2)宗地所属地域在该城市的历史、经济、文化、战略发展等方面的地位;

3)项目渊源,特殊的政治或文化背景,如:危房改造、高新技术区生活住宅配套、文化园、政府重点工程等。

2.2内部因素

1)项目启动对公司未来几年发展战略的意义(一般3至5年),在公司发展中的地位(是否核心项目);

2)公司进入重点区域市场、项目合理布局,对公司提高市场覆盖率、提升品牌形象、降低经营风险、扩大社会影响力的作用;

3)从项目投资回报率、可持续经营等角度描述立项的意义。

3 项目概况

3.1宗地位置

3.2宗地现状

四至范围,地势比较,地面现状,现有居民情况,地下情况,土地的完整性,地质情况。

3.3项目周边的社区配套

3.4项目周边环境

3.5大市政配套

3.6规划控制要点

总占地面积、净用地面积、绿化面积、道路面积;住宅建筑面积、公建建筑面积;综合容积率、住宅容积率;建筑密度;控高;绿化率等。

3.7土地价格

3.8土地升值潜力初步评估

3.9立即开发与作为土地储备优缺点分析。

4 法律及政策性风险分析

土地使用权归属、土地的他项权力、土地的用途、有关项目用地现状的政府文件;立项情况;规划用地用途、有关项目用地规划的政府文件;征地批文、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拆迁安置补偿、有关项目地块的政府文件。

5 市场分析

区域住宅市场简述、区域住宅市场各项指标成长状况(近3-5年)、区域市场在市内各项指标的排名状况及发展趋势;各档次产品供应状况、各档次产品的集合特征、区域内表现最好个案状况、未来2-3年区域内可供应土地状况、产品供应量和产品类型、本案在区域市场内的机会;产品特征、重点个案、成长状况、市场容量、消费者特征;产品定位及建议。

6 主要经营指标分析

开发建设期间计划分析;购置土地的资金来源计划分析;营销计划分析;成本、费用、税务分析;赢利能力分析。

7 结论和建议

第二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议书

**县**乡**村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建 议 书

**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一一年三月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1

二、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

(一)开发的必要性„„„„„„„„„„„„„„„„2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4

三、项目区基本条件„„„„„„„„„„„„„„„„4

(一)项目区水文气象„„„„„„„„„„„„„„„4

(二)项目区地质及农田水利现状„„„„„„„„„„„5

四、建设范围、规划及主要治理措施„„„„„„„„„„6

(一)项目范围„„„„„„„„„„„„„„„„„„6

(二)项目建设规模„„„„„„„„„„„„„„„„6

(三)项目建设主要治理措施„„„„„„„„„„„„„7

五、投资估算及来源„„„„„„„„„„„„„„„„8

(一)投资估算„„„„„„„„„„„„„„„„8

(二)资金来源„„„„„„„„„„„„„„„„9

六、效益预测„„„„„„„„„„„„„„„„9

(一)经济效益„„„„„„„„„„„„„„„„9

(二)社会效益„„„„„„„„„„„„„„„„10

(三)生态效益„„„„„„„„„„„„„„„„11

七、结论„„„„„„„„„„„„„„„„12

**乡**高标准农田建设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县位于****地区中部,界于N45º00ˊ-48º10ˊ,E87º00ˊ-89º04ˊ。全县南北长350公里,东西宽25至150公里,总面积36543.9平方公里。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农业大县。

**乡位于县境中北部**县城西3公里处,下设18个行政村,其中12个农业村,6个牧业村。据2008年底统计,全乡总人口13140人,共2716户(包括非农业户),哈萨克族占总人口的45%;耕地总面积7.5万亩,牲畜最高饲养量22.6万头(只),年末牲畜存栏18185头(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308元。

**乡相邻省道318线。乌伦古河是乡境主要灌溉水源,境内有乌伦古河、额尔齐斯河两大河流,水资源丰富。该乡土地肥活,水草丰美,东北西与蒙古国接壤,是一个以哈萨克为主、多民族聚居的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民族边境乡。由于自治条件和历史原因,**乡长期以来地下水排泄方式及灌排渠系不配套,造成土地盐碱化严重,目前有中高标准农田建设3.8万亩(含弃耕地),迫切需要改造。

**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内现有牧民160户,878人,全村劳动力为293人,哈族(主体民族)占99%。其中贫困人口46 3

胡195人,总耕地面积18000亩,项目区距乡政府驻地以北16公里,项目区东面以阔克阿尕什乡为界,南面以乌伦古河为界,系**乌伦古河灌区。该区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广阔,地理条件优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该项目区土质肥活,水源充足,农作物连年丰收。目前,由于该片区位于乌河下游,引水渠渗漏严重,农田水利设施不配套,运行时间较长,设施已老化,致使耕地次生盐碱化日益严重,而且有部分耕地已弃耕。

**县委政府结合实际,根据项目区的条件理出了针对该项目区实施的节水实施方案,计划于2014年实施该项工程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1万亩。

二、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开发的必要性

1、该项目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逐步建立新型城镇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构想,也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主要内容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牧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传统的灌溉方式使本来就高的地下水位更高,而又无处排水,致使土地下潮,再加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配套,耕作粗放,管理不善,致使耕地盐碱化严重,造成农作物低产,草场严重退化,草的质量数量均很低,草场载畜量不断下降,已不能满足畜牧业发 4

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农牧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影响了乡、村经济建设的发展,阻碍了农牧民增收的步伐。

2、该项目是农牧民增收的有力保障,**乡农牧用地主要分布在乌伦古河河谷和乌河间平原,为供水冲积倾斜平原,其基底下伏不透水第三纪地层,土地盐碱化严重,加之地下水位的上升,造成土地盐渍化,渠系设施年久失修。灌区内绝大多数村民耕地少,人均占有耕地不足5.2亩,种植方式落后,粗耕简播,高投低产,造成收入低下,发展落后。灌排渠系配套后,经过1-2年的运行,将彻底改变项目区土地碱渍化状况,提高种植产量,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3、该项目是发展畜牧业、调整经济结构、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大大提高牧区防灾、抗灾能力,改变以往传统畜牧业“夏肥、秋壮、冬瘦、春乏(死)”的恶性循环,改变正如牧民所说“大灾大损失,小灾小损失,无灾也损失,年年有损失”致使牧民生活水平仍很低的现状。因此,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总产,同时建成一个稳固高产高效的饲草料基地,对大大提高防灾保畜能力,做大、做强畜牧业,从传统型逐步向效益型和现代型畜牧业转变,恢复植被,彻底改变牧区落后面貌,使牧民尽快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长远意义。

4、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让农牧民增加收入、安心定居,是巩固边疆、促进社会安定的要求。项目区以哈萨克牧民为主,有 5

了充足的饲草料做保证,有了种植业收入的提高,有了牧民定居的保障,从而改变以往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解放出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和收入,也必将促进全乡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该村最大的优势是地处布伦托海平原区,土地平整、土层较厚、耕性良好、靠近318省道交通便利。

2、该村距乡政府和县城较近,便于发展

二、三产业,进而搞活流通,拓宽增收渠道。项目实施后将给当地农牧民带来丰厚效益。

3、目前土地生产率很低,高投入低收入,生产潜力还未挖掘出来,只要适当投入,改良土壤条件,进行节水灌溉,经济和社会效益将十分可观。

4、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广大农牧民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积极性很高,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得到项目支持后,项目实施将会得到当地农牧民的极大支持。

三、项目区基本条件

(一)项目区水文气象

本项目区属于大陆性温带寒冷区气候,特点为春旱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严寒,年气温平均为3.4℃,农作物生长季节月平均气温在11℃以上,最大可达22.3℃。全年极端最低气温为-42.7℃。年平均降水为112.7mm。作物生长季节4-9月,

各月蒸发量为182.2mm-339.9mm。本项目区日照时数为2889.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5%。全年总光辐射量平均达131千卡/cm。积温是评价一个地区热量条件的重要指标,≥10℃的积温**为2890.3℃。本项目区属平原地带,无霜期平均为149天,终霜和初霜出现最早和最晚年份可相差一个月,年际变化可达30-40天。本项目区年平均大风天数为33-55天,多发生于4-5月,风向以西北风为主,最大风速34m/s。寒潮各月平均为0.4-1.1次,最多1-3次,多发生于冬季。项目区是种植玉米、打瓜、油葵、苜蓿等作物的良好区域。

(二)项目区地质及农田水利现状

1、地形、地貌及土壤

**乡**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地形特征:项目区地处布伦托海平原,地形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地势比较平坦。内局部沙丘固定,地形无大的变化,全区呈四边形,本项目区规划改造的10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质地为沙壤至中壤。据实地调查采样分析,土层较厚,厚度在0.4-0.9米之间,耕地优良,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大于4% 的占24.5%,2-3%的占23.7%,1-2%的占28.5%,小于1%的占19.3%。含氮0.04-0.196%,碱解36-108ppm,速效磷3-4ppm,速效钾152-541ppm,土壤呈中性,PH值大于等于7。

2、水资源及排水出路

本灌区地表水源丰富,属中线干渠灌区用水,中线干渠年径流量1.8亿/m,**年用水量0.24亿/m,水质较好,宜于饮用和灌溉,地下水资源丰富。项目区临近阿克达拉水库,属**灌区,年来水量2.0亿m。该项目区进水水量3 m/秒,计划灌溉面积1万亩,可以满足项目区的供水要求。

四、建设范围、规划及主要治理措施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距**县驻地以北10公里,项目区东面以北屯镇为界,南接318省道,西邻**县城,北邻乌伦古湖,系**中线干渠灌区。

(二)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实施高效节水10000亩,建设期为一年。

(三)项目建设主要治理措施

项目区建设遵循灌排配套,条田、林网、道路规范的标准实施改造,保持原有渠系的走势,局部改造并完善农水配套体系,使项目区耕地形成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金。项目实施后,可改造高标准农田10000亩,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并把改造后的土地重新交给广大牧民,推动农业、畜牧业的整体发展,进而推动全乡及该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1、水利措施

管网埋设50.22公里,渠系防渗长16公里,水工建筑物16

333

3 8

座,输变电线路10公里。

2、农业措施

(1)实行深翻、秋翻带肥下地等多项措施,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施肥,多施发酵好的农家肥,适量使用化肥。

(2)完善田间道路修建,修建标准按照田间道路要求,宽8米,高0.5米,长13公里。

3、林业措施

营造农田防风林,分别在斗、农田级渠系上配植防风林,主林带宽6米,次林带宽3米,共营造防风林700亩。

4、科技推广和培训

(1)根据县内外市场需求,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 (2)引进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先示范后推广,如打瓜、玉米的地膜栽培技术。大力推广青黄贮技术,提高科技饲养水平。

(3)做好对农牧民的科技培训,每年充分利用科技之夏、科技之冬等活动每年培训农牧民450人(次)。

五、投资估算及来源

(一)投资估算

1、水利措施

(1)管网全长50.22公里,需资金582.9万元. (2)渠系防渗长16公里,需资金185.3万元。 (3)水工建筑物16座,需资金64.8万元。

(4)输变电线路10公里,需资金160万元。 以上合计投资993万元。

2、农业措施

改良土壤,新技术推广,完善田间道路25公里,需资金137.5万元。

3、林业措施

营造农田防护林700亩,需资金58.5万元。

4、技术推广及培训

(1)引进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进行示范推广3500亩,需资金51万元。

(2)进行农牧民科技培训450人(次),需资金12万元。 以上两项合计需资金63万元。

5、项目管理费

(1)项目管理费需资金26万元。 (2)项目管护费需资金12万元。 以上两项合计需资金38万元。

6、投工投劳

项目区受益群众的积极性很高,在农田渠系防渗、林网配置、管网埋设方面预计投工投劳0.86万个工日。

(二)资金来源

该项目总投资为129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860万 10

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44万元,自筹资金86万元。

六、效益预测

(一)经济效益

项目区建成后,除少量种植优质紫花苜蓿、油料外,全部用于种植打瓜和优质玉米。建成的优质作物基地,将为加快**乡农业大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项目区内具体效益分析如下:

种植小麦3500亩,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每亩可增产80公斤,总产量可增加280吨,按市场价2.4元计算,可增加产值67.2万元,新增利润40.3万元。

种植油料2000亩,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每亩可增产40公斤,总产量可增加80吨,按市场价4元计算,可增加产值32万元,新增利润19.2万元。

种植苜蓿2000亩,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每亩可增产100公斤,总产量可增加80吨,按市场价元1.3计算,可增加产值26万元,新增利润15.6万元。

综合以上效益分析,**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后,每年可新增种植业总产值125.2万元,新增利润75.12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二)社会效益

**村项目区的合理改造,将使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农牧民人均增收显著,地方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对于做大 11

农业产业化,巩固和完善农村承包经营体制,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都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三)生态效益

**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防护林的建设使灌区林业覆盖率达10%以上,加上牧草和种植业面积,全灌区的绿色覆盖率可达20%,对防风治沙改善气温环境也有很大帮助。有效地控制了灌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逐步减少土地盐碱化危害,项目区内形成绿树成荫,水土平衡的绿洲生态环境。

七、结论

综上所述,乡镇府领导给予大力支持,符合**乡“十二五规划”,项目区内牧民积极性高,建成后将产生极大地综合效益。

第三篇: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建议书

石泉茶叶加工厂建设

编制单位:石台县丁香镇石泉茶叶专业合作社编制日期:二○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项 目 建 议 书

目 录

第一章 概论 ··································································································································· 2

1.1 项目提要 ··································································································································· 2 1.2 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 4 第二章 项目背景··························································································································· 4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4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 ························································································································ 5 2.3 项目执行单位基本情况 ············································································································ 6 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和实施条件 ································································································· 6

3.1 项目区概况································································································································ 6 3.2 实施条件 ··································································································································· 7 第四章 市场分析和产品方案设计 ····························································································· 8

4.1 市场分析 ··································································································································· 8 4.2 产品方案设计 ···························································································································10 第五章 技术方案设计和技术评价 ··························································································· 10

5.1 项目的方向和目标 ···················································································································10 5.3 技术评价 ··································································································································12 第六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安排 ··························································································· 12

6.1 项目建设规模 ···························································································································12 6.2 项目建设内容 ···························································································································12 6.3 项目实施进度 ···························································································································13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13

7.1 投资估算 ··································································································································13 7.2 资金筹措方案 ···························································································································13 7.3 还款计划 ··································································································································14 第八章 财务效益分析 ················································································································ 14

8.1 财务效益估算 ···························································································································14 8.2 风险分析 ··································································································································14 第九章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14

9.1 社会效益分析 ···························································································································14 9.2 生态效益分析 ···························································································································15 第十章

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 15

10.1 项目的组织管理 ·····················································································································15 10.2 项目建成后的运行机制 ··········································································································15 10.3 保证措施 ································································································································15

第一章 概论

1.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石泉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 1.1.2 项目执行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执行单位:石泉茶叶专业合作社 法人代表:唐长江

电话/传真:0566-6545668,手机:18056611059。

1.1.3 项目建设地点:石台县丁香镇石泉村大屋组 1.1.4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石台县茶叶局 1.1.5 项目属性:股份合作制 1.1.6 项目性质:新建 1.1.7 项目总体目标

新建一座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实现茶厂标准化、加工清洁化和产品无公害化达到绿色食品的目标,根据石台县的总体茶叶建设要求,以“石台硒茶”、“石台香芽”品牌为依托,加工中高档绿茶和红茶,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石泉村茶产业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效益化发展。 1.1.8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内容: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一座,提升茶叶加工能力及加工质量,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带动石泉村茶叶增效、茶农增收。

示范规模:新建一座茶叶加工厂,新建厂房560㎡,购置名优茶生产机械一套、中高档红毛茶加工机械一套。制定一系列茶厂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茶叶加工基本操作规范。 1.1.9 项目主要辐射地点和技术内容

项目主要辐射地点:重点为石泉村,并向周边村辐射。 主要技术内容:新建标准化厂房、购置加工机械、标准规范加工场所的建立以及厂内各项制度、规范的制定等。 1.1.10 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62万元。

资金筹措方案:申请财政资金30万元,专项银行贷款12万元,合作社自筹20万元。 1.1.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税后投资回收期:5年 投资利润率:7 %

产值利润率:6.5 % 1.1.12 项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实施,一是拓展了茶叶鲜叶收购空间,为石泉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二是提升了茶叶初制场所的环境和加工条件,提高了茶叶产品品质,提升了石泉村茶叶市场的竞争力;三是有效带动茶农走出传统加工模式,带领茶农增加收入;四是随着茶叶加工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对稳定社会环境秩序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生态效益:通过标准化茶厂的建设,降低了农户单独加工对木材、电等能源消耗;通过茶厂的运作,可有效推广有机茶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态保护能力;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可降低生产嘈音,减少烟尘排放,对优化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

1.2 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①安徽省茶叶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②国家实行的“茶叶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及“出口茶叶基地备案制度”

③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

④中共石台县委 石台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⑤石台香芽地方标准 ⑥清洁化茶厂建设技术规程

第二章 项目背景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丁香镇石泉村近几年通过实施现代农业茶产业发展项目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达1000余亩,加上原有的老茶园面积,全村茶园面积已达2000亩,未来几年,石泉仍将继续发展无性系茶叶基地,全村的茶园面积将达3000亩。但目前石泉村尚无一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为了适应全村的茶叶发展要求,在石泉村茶叶专业合作

社牵头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一座。

加工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工序,也是茶叶生产实现从茶树鲜叶到茶叶产品的必需过程。茶叶加工厂是连接茶园基地和茶叶产品的重要生产环节,茶厂环境及加工过程是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的重要潜在污染源之一,茶叶加工场所的环境、设计、车间、设备、卫生等基本技术条件,对保证成品茶质量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原料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茶厂的无公害化就没有茶叶产品的无公害化。随着茶叶市场的国际化,茶叶市场对茶叶品质尤其是卫生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地农户小型茶叶加工作坊存在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已成为茶叶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和实现茶叶产业升级的瓶颈。适时地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对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有效破解国际“绿色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

我村茶叶是以绿茶和红茶生产为主,“十二五”期间,茶叶总面积将达3000余亩,年鲜叶产量达1500吨,现全村仅有农户手工作坊式加工点,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加工能力低,不能满足石泉茶叶发展要求;二是加工设备陈旧落后,装备水平低。目前使用的加工机械陈旧老化程度十分严重。三是茶叶加工点选址不尽合理,卫生状况差,加工场所基本上是与居民点建在一起,生产与生活相混合,厂房简陋,基本没有卫生措施,车间 5

内茶、碳、物混杂,茶叶直接与地面接触,工人穿戴随便,随地吐痰等现象普遍;四是产品没有品牌,产业化水平低,制作方式落后,不能适应石台对茶叶品牌化要求,缺乏市场竞争力。

为此,实施茶叶加工厂的建设项目,更是保障我村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3 项目执行单位基本情况

石泉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5月,合作社成员450人,全村绝大部分茶农加入了本合作社,拥有标准化茶叶基地2000亩。

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和实施条件

3.1 项目区概况

3.1.1 项目区地理位置

石泉村地处丁香镇西部,S325省道附近,交通比较便利,离县城20公里,距发达城市上海、南京、合肥等大城市只有3-5个小时的路程。 3.1.2 气候条件

气温:最高气温的历年平均值为38.8℃,年平均气温16℃,累年最低气温的平均值为-8.9℃

雨量:年平均降水量为1626.4mm 日照: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704.4小时 3.1.3 生产状况

丁香镇石泉村近几年通过实施现代农业茶产业发展项目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达1000余亩,加上原有的老茶园面积,全村茶园面积已达2000亩,未来几年,石泉仍将继续发展无性系茶叶基地,全村的茶园面积将达3000亩。茶叶鲜叶产量将达2000吨。 3.1.4 基础设施

石泉村除过境省道外,各组的道路都全部贯通,并全部是沥青或混凝土路面,交通较为便利。

项目区380V输电线路延伸到茶厂,220V输电线路进入家家户户,通过全面进行的农村电网改造,完全能够满足当地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及居民生活用电需要。具有较强的承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能力。

全村已建设安全引用水工程,丁莘河穿村而过,生产生活用水,茶厂的生产生活用水充足安全。 3.1.5 现行经营管理状况

目前全村所有茶叶都是个人经营,茶叶加工点也仅作为季节性使用的临时加工场所。为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模式,管理松散。

3.2 实施条件

3.2.1 地理优势

石泉村地处325省道附近,交通比较便利,距发达城市上海、南京、合肥等大城市只有3-5个小时的路程。 3.2.2 原料优势

全村的茶园面积3000亩,茶叶鲜叶年产量达2000吨,茶厂加工原料充足。 3.2.3 产品销售优势

茶厂生产产品定位为中高档绿茶和红茶,为目前茶叶消费的主要产品。根据全县的硒茶定位,我地茶叶将面临更加崭新的销售前景。

第四章 市场分析和产品方案设计

4.1 市场分析

4.1.1 产品市场供需现状

茶厂主要生产产品为石台硒茶、石台香芽、红毛峰等。 目前绿茶国内市场主要以中高档为主,且以干毛茶销售,不需精制加工,尤其我县的石台香芽品牌更是供不应求。我地茶叶经测定硒含量高,具有广阔的消费前景。当今的消费红茶则是以中高档红毛茶为主,中高档红茶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 4.1.2 产品市场预测和前景分析

中国茶叶市场巨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以及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茶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茶叶的销量也在逐年的上升,中国的茶消费市场规模较前10年整整扩大了10倍,每年的市场消费总量已高达6000亿人民币。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全民喝茶时代。

随着硒与人体健康研究的深入,硒对人体保健作用机理的阐明、硒资源的普查、茶硒形态的鉴别及提取分离技术的提高,高硒、富硒茶的开发利用必将有广阔的前景。这是因为:第一,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是我国的传统饮料,长期饮用经久不衰,除一般茶富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等微量元素外,高硒、富硒茶,还含有机硒,是一种集多种营养素为一体的天然饮料。而克山病、大骨节病是我国特有的地方病,病患处于低硒地带,硒茶开发利用的针对性、现实性、科学性都比较强,有广阔的市场。第二,富硒茶的物质基础比较雄厚,除一般的茶富有的维生素C、E抗氧化成分外,硒茶还富有强抗氧化的硒。1988~1989年英国世界著名生物化学家,国际防癌基金会主席斯莱特教授在实验室研究证实紫阳富硒茶抗氧化效果为90%。这次研究的结果是在1990年国际生物化学学术会上公布的,因此,硒茶是集多种抗氧化物于一体的天然物品,竞争力强。第三,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世界上40多个国家缺硒,我国有15个省约一亿人处于缺硒地带。采取硒茶补硒,可主动而不间断地摄取硒。全世界有51个国家种茶,饮茶的有121个,进口消费茶的国家和地区有94个,这预示硒茶有广阔的市场。 4.1.3 营销计划

通过茶厂的标准化建设和建立茶叶安全生产的工作制度,促进茶厂生产的茶叶达到国际要求标准。

4.2 产品方案设计

4.2.1 产品方案

产品针对国内市场,一是生产石台硒茶、石台香芽、毛峰等中高档适宜国内市民口味的绿茶;二是生产红毛峰类中高档红茶。 4.2.2 生产规模

石台硒茶、石台香芽、毛峰等中高档绿茶每年生产10000㎏;红毛峰类中高档红茶每年生产10000㎏。

第五章 技术方案设计和技术评价

5.1 项目的方向和目标

5.1.1 选择符合茶叶生产的地址新建茶厂厂房、购置先进的加工机械,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 5.1.2 项目目标

通过标准化茶厂的建设,对茶叶加工过程的控制以及茶厂内部制度与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健全,规范完善茶叶制作环境,实现“茶厂标准化、加工清洁化、环境环保化、产品绿色食品化”的目标。

5.2 项目建设内容和技术流程

5.2.1 项目建设内容与要求 5.2.1.1 环境要求

茶厂选择地势干燥,远离有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离交

通干道20m以上。 5.2.1.2 厂区布局要求

厂区根据加工要求合理布局,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厂区应整洁、干净、无异味。厂房和设备布局应与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相适应,能满足生产工艺、质量和卫生的要求。根据当地地理位置选择合理的朝向,锅炉房、厕所处于生产车间的下风口。 5.2.1.3 生产车间要求

生产车间由贮青间、加工间、包装间等组成,面积与加工产品种类、数量相适应,地面坚固、平整、光洁,便于清洁和清洗,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墙壁无污垢。贮青间独立设置,贮青车间面积按堆放厚度不超过30cm标准确定,设备贮青按设备作业效率确定。成品仓库设在干燥处,地面垫板高度不得低于15cm。车间窗户安装纱门、纱窗或并设置防鼠设施。车间高度不低于4m。 5.2.1.4 加工设备要求

引进先进的加工机械。 5.2.1.5卫生设施与管理要求

车间进口处设更衣室,更衣室与车间设通道。有相应的盥洗、防蝇、防鼠、防蟑螂、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厕所有化粪池,有冲水、洗手等等设施。与茶叶接触的物品与场地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禁止与有害、有毒、有异味、易污染物品接触。加工厂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并明示。加工厂健全加工记录、保存各项原始记录。

5.5.2 茶厂建设流程

选址→规划布局→茶厂厂房建设→设备购置、安装→附属设备购置、安装→人员培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投产

5.3 技术评价

该项目技术简单,技术流程合理,操作方便,易于实施。

第六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安排

6.1 项目建设规模

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一座。

6.2 项目建设内容

整合资源优势,实施布局优化;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茶厂环境、厂房和加工实施等硬件;建章立制,实现加工规范化;创新管理机制,做好好软件建设。 6.2.1 厂房建设

在丁香镇石泉村大屋组征用土地1500㎡,建设厂房560㎡。主要由贮青间、加工车间、包装间、成品仓库等组成。 6.2.2 机械设备购置

购置中高档绿茶加工机械1套。主要设备:鲜叶分级机、杀青机、揉捻机、理条机、烘干机。工艺流程:鲜叶(适当摊凉)→杀青(摊凉)→揉捻(摊凉)→理条(摊凉)→烘干-(冷却)

→绿茶。

购置中高档红毛峰加工机械1套。主要设施:萎凋槽、揉捻机、发酵间、烘干机。工艺流程:鲜叶采摘→ 萎凋→ 揉捻(揉切)→ 发酵→干燥→红毛峰。

6.3 项目实施进度

2012年11月开始建设厂房,2013年2月完成厂房建设; 2013年3月引进加工机械并安装,2013年投产。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 投资估算

总投资:62万元。 其中:征用土地4万元

厂房建设36万元

购置加工设备:15万元

其中:名优茶生产机械一套10万元(附件表1);

炒青茶生产 一套5万元(附件表2)。

附属设施建设6万元

人员培训1万元

7.2 资金筹措方案

申请财政资金30万元,银行专项贷款12万元,自筹20万元。

7.3 还款计划

该项目投资建设期短,从第二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还清全部借款本息。

第八章 财务效益分析

8.1 财务效益估算

通过本场到比较标准的茶厂建设地的考察和参考近三年茶叶市场行情状况,确定该项目的主要经济指标为: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6.95%,税后投资回收期为5年,投资利润率为7%,产值利润率为6.5%,预计投产后五年内可以还清借款本息。

8.2 风险分析

产品定位适宜,市场前景良好,资金回笼快,一般在产品交付后三个月内,可收回全部货款,无投资风险。

第九章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9.1 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实施,有力改善了石泉村的茶叶制作和销售环境,提高了茶叶产品品质,提高了茶叶出口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对带动周边茶叶茶厂走出传统加工模式,带领茶农增加收入起到了引导作用,并有效促进石泉村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随

着茶叶加工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增加近百人的就业机会,对稳定社会环境秩序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9.2 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标准化茶厂的建设,降低了农户单独加工对木材、电等能源消耗;通过茶厂的运作,可有效推广有机茶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态保护能力;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可降低生产嘈音,减少烟尘排放,对优化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十章

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

10.1 项目的组织管理

合作社成立茶厂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茶厂建设的具体实施,实行定岗定责,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确保该项目能够高速度、高质量实施。

10.2 项目建成后的运行机制

该项目完成后,组建茶厂领导班子,服从合作社的管理单独核算。

10.3 保证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二是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三是重视制度建设,搞好软件建设;四是聘请县茶叶局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

第四篇: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工程变更建议书

广东省201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工程变更建议书

监理单位:*****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土地开发中心 设计单位:****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在实施建设中,由于原规划设计的部分沟渠和田间道路及配套工程与实际使用极不方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当地村民代表的意见,农田水利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建议作如下规划变更调整:

一、灌溉与排水工程

1、维修支渠原设计规格为1.0宽×1.2高矩形三面光240砖砌灌渠,由于渠道面宽,渠深,为了确保支渠质量和安全,建议渠道面加安C25钢筋砼拉杆和人行过路板(具体见施工单体图)。

2、斗渠工程

⑴、斗渠-1原设计规格为0.6×0.6矩形三面光240砖砌灌渠,由于渠道长灌溉面积大,建议编号改为斗渠Ⅰ-1共1条,规格改为1.0宽×0.8高矩形三面光240砖砌灌渠,长度按原设计要求施工(具体见施工单体图)。

⑵ 、规划调整变更斗渠Ⅱ共3条,规格为0.6×0.6矩形三面光240砖砌灌渠(具体见施工单体图)。

3、农渠工程

⑴、规划调整变更农渠Ⅰ共3条,规格由原设计0.4×0.4变更为0.4×0.5矩形三面光180砖砌灌渠。并根据现场实际规划布局合理变更沟渠和调整沟渠位置,满足现场使用功能(具体见施工单体图)。

⑵、规划调整变更后农渠Ⅱ共24条,规格由原设计0.5×0.35设更为0.5×0.5矩形三面光180砖砌灌渠。并根据现场实际规划布局合理变更沟渠和调整沟渠位置,满足现场使用功能(具体见施工单体图)。

4、支沟工程

⑴、规划调整变更后支沟Ⅰ共5条,规格原设计1.0×1.2高M7.5浆砌石,变更后为1.0×1.2高矩形三面光240砖砌支沟。并根据现场实际规划布局合理变更沟渠和调整

1 沟渠位置,满足现场使用功能(具体见施工单体图)。

⑵、规划调整变更后支沟Ⅱ共1条,规格原设计2.5×1.2高M7.5浆砌石,变更后为2.5×1.2高矩形三面光240砖砌支沟。并根据现场实际规划布局合理变更沟渠和调整沟渠位置,满足现场使用功能(具体见施工单体图)。

⑶、规划调整变更后支沟Ⅲ共1条,变更后为2.0×1.2高矩形三面光240砖砌支沟。并根据现场实际规划布局合理变更沟渠和调整沟渠位置,满足现场使用功能(具体见施工单体图)。

5、斗沟工程

⑴、规划调整变更后斗沟Ⅰ共1条,规格原设计0.6×0.6高M7.5浆砌砖,变更后为1.0×1.2高矩形三面光240砖砌斗沟。并根据现场实际规划布局合理变更沟渠和调整沟渠位置,满足现场使用功能(具体见施工单体图)。

⑵、规划调整变更后斗沟Ⅱ共1条,规格原设计0.8×0.7高M7.5浆砌砖,变更后规格按原设计施工,根据现场实际规划布局合理调整沟渠位置和长度,满足现场使用功能(具体见施工单体图)。

6、农沟工程

⑴、规划调整变更农沟Ⅰ共1条,规格由原设计0.4×0.4变更为0.4×0.5矩形三面光180砖砌灌渠。并根据现场实际规划布局合理变更沟渠和调整沟渠位置,满足现场使用功能(具体见施工单体图)。

⑵、规划调整变更农沟Ⅱ共2条,变更后为0.5×0.5矩形三面光180砖砌排沟。并根据现场实际规划布局合理变更沟渠和调整沟渠位置,满足现场使用功能(具体见施工单体图)。

7、涵管工程

⑴、项目区沟渠排灌水横穿田间道、生产道由涵洞变更为涵管过水,涵管安装用Φ400砼涵管安装过水,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布置(具体见施工单体图)。

⑵、支沟Ⅰ和斗沟Ⅰ横穿道路接驳涵管用Φ1200砼涵管安装过水(具体见施工单体图)。

8、沟渠配套工程

⑴、沟渠两边砖墙上间距30m安装PVC-200过水管连接涵管过水,墙壁安装PVC管每节30cm。

⑵、沟渠面宽度大于或等于500的沟渠,渠面上加安C25钢筋砼拉杆,间5m设一条。规格按设计图纸要求。

2 ⑶、沟渠面加安C25钢筋砼过路板,间100m设一块。规格按设计图纸要求。 ⑷、支道和田间道穿过沟渠的,沟渠面增加C25钢筋砼过路桥板,桥面比路面宽50cm,桥面砼板厚20cm,(具体见施工单体图)。

二、 田间道路工程

1、支道工程

⑴、规划调整变更支道Ⅰ共1条宽4m,原规划设计支道Ⅰ为C20混凝土路面,30cm碎石基层,5cm粗砂垫层,15cm混凝土面层;调整变更后支道Ⅰ为C25混凝土路面,10cm碎石基层,取消5cm粗砂垫层,20cm混凝土面层;支道两边各加宽50cm回填土路肩。 ⑵、规划调整变更支道Ⅱ共4条,原规划设计支道Ⅱ为C20混凝土路面,30cm碎石基层,5cm粗砂垫层,15cm混凝土面层,支道两边浇筑C15混凝土路肩25cm;调整变更后支道Ⅱ为C25混凝土路面,10cm碎石基层,5cm粗砂垫层,20cm混凝土面层,取消支道两边C15混凝土路肩;支道两边各加宽50cm回填土路肩。

⑶、调整变更增加支道Ⅲ共1条面宽3m,浇筑C25混凝土路面,10cm碎石基层,5cm粗砂垫层,20cm混凝土面层,支道两边各加宽25cm回填土路肩。

⑷、调整变更增加支道Ⅳ共1条面宽4m,浇筑C25混凝土路面,10cm碎石基层,5cm粗砂垫层,20cm混凝土面层,支道两边各加宽50cm回填土路肩并加砌挡土砖墙护坡。

2、田间道路工程

⑴、规划调整变更田间道共20条,原规划设计田间道为20cm泥结石路面,30cm回填土路基夯实,田间道两边M7.5浆砌石路肩梯形30cm/42cm,路面宽3.0m;调整变更后田间道泥结石路面20cm,回填土路基夯实30cm,取消田间道两边浆砌石路肩;路面宽变更为4.0m,并根据现场实际规划布局合理变更调整道路位置,满足现场使用功能。

2、生产道路工程 ⑴、生产道Ⅰ

①、规划调整变更生产道Ⅰ共9条,原规划设计生产道Ⅰ为20cm泥结石路面,30cm回填土路基夯实,田间道两边M7.5浆砌石路肩梯形30cm/42cm,路面宽1.5m;调整变更后生产道Ⅰ泥结石路面20cm,回填土路基夯实30cm,取消生产道Ⅰ两边浆砌石路肩;路面宽为1.5m,并根据现场实际规划布局合理变更调整道路位置,满足现场使用功能。 ⑵、生产道Ⅱ

①、规划调整变更生产道Ⅱ共18条,原规划设计生产道Ⅱ为20cm泥结石路面,30cm回填土路基夯实,田间道两边M7.5浆砌石路肩梯形30cm/42cm,路面宽2.0m;调整变

3 更后生产道Ⅱ泥结石路面20cm,回填土路基夯实30cm,取消生产道Ⅱ两边浆砌石路肩;路面宽为2.0m,并根据现场实际规划布局合理变更调整道路位置,满足现场使用功能。

三、 为进一步完善项目区道路交通实际需要,方便农资运输,部分沟渠没有生产道的增加生产道,村与村之间增加田间道连接,并对个别道路位置进行调整。

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变更规划调整后,不改变项目面积,不改变原有耕地土地权属,不改变当地村民耕作习惯,不影响灌溉水源分配等原则,在满足工程设施的使用功能,符合国家有关土地整理标准的前提下提出以上规划变更调整请示,请主管单位同意在该项目区内作合理规划变更调整。

施工单位:**********有限公司

****年*月*日

第五篇:一万亩柠檬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新建一万亩柠檬标准化示范园区。

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1、安岳柠檬发展历程:

安岳柠檬是1929年由龙台镇花果村人周湘亭(原华西医科大学教授从美国带回枝条嫁接在龙西一株酸柚上,以后由这株母树发展开来。安岳种植柠檬在50年代以前,主要是观赏、鲜食和药用。50年代以后,随着外贸出口量的加大,种植数量逐渐增多,1960年原龙西乡开始栽植200株,1965年大面积栽植1000亩,到70年代末,安岳县在成都和重庆香料厂的支持下,办起了芳香油厂,生产迅速发展,鲜果和芳香油产量跃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1986年安岳被国家计委、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商品生产基地县。1993年安岳柠檬在泰国国际水果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此后多次获得国内优质柑桔评比最高奖。1999年被确定为全国柑桔品种结构调整推荐品种。2000年12月被命名为“中国柠檬之乡”,2001年11月在北京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殊荣,被国家技监局确定为柠檬标准示范区,同时还被省农业厅命名为首批优质柠檬生产基地。2004年8月柠檬标准化示范园区以95分的高分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验收。

2、产业现状:

安岳柠檬生产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缓慢生产到较快发展的历程。历经几十年的努力,已取得较大的成就,为柠檬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选育了优良的品种。全国985县市种植柑桔,而种植尤力克柠檬面积大、产量最多的只有安岳。安岳柠檬从美国引入,在安岳经过70年的驯化、选育和栽培,其品质远远高于美国柠檬和意大利柠檬,93年在泰国国际水果博览会上获得金奖,2001年获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又获得国家优质柑桔金奖。2003年1月在第四届全国优质果品展销会上荣获“中华名果”称号,《中国柑桔》杂志将安岳尤力克柠檬作为国内柑桔品种结构调整的主要推荐品种。2001年1月,安岳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柠檬之乡”。

——种植初具规模。安岳现已建成基地乡镇23个,基地村230个,栽植柠檬23万亩,1400万株,年产鲜果10万余吨,建成柠檬标准化示范园1.5万亩,柠檬种植专业村达90个,专业社800余个,种植户6.7万余户,种植果农达23余万人,发展业主经营大户150余户,面积13000余亩,其中100亩以上达50余户,面积7000余亩。2008年柠檬产量达10万吨,果农收入18000万元,基地乡镇果农柠檬单项收入人均年收入达800元,重点村社人均达到3000元以上,安岳柠檬的产量、规模、市场占有率均占全国70%以上,现建成柠檬脱毒母本园50亩,脱毒繁育基地100亩,优质苗木繁育圃300余亩,每年能出圃优质柠檬苗200余万株,现已成立新世纪绿色柠檬产销协会及分会、恒源柠檬产销协会、普州柠檬专业合作社等柠檬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会员达到3500余人,现有柠檬加工企业7个,年加工能力3万吨,生产开发柠檬油、柠檬果胶、柠檬发酵酒、柠檬果醋、柠檬茶、柠檬饮料等系列产品十多个。安岳柠檬品质世界一流,多次荣获国优、省优水果和四川省知名品牌,泰国园际博览会金奖,北京国际农产品博览会名牌产品,全国名特优农产品评比金奖,中华名果等殊荣,安岳柠檬鲜果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认证。安岳县被批准为四川省柠檬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安岳柠檬以其自然优势、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品质优势和品牌优势赢得了“中国柠檬看四川,四川柠檬看安岳”的美誉。鲜果及其加工产品远销意大利、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港、澳、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北京、上海、厦门、广州等五十多个大、中城市。

——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全国唯一的柠檬生产基地和“中国柠檬之乡”的称号,为安岳柠檬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使安岳柠檬近年价格长期居高不下,且供不应求。在柠檬市场,安岳柠檬可谓“一枝独秀”。

——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和多种多样的生产管理模式,初步建立了营销网络,培养了一批从事鲜果销售的营销队伍,为柠檬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发展趋势:

安岳柠檬品质优良,柠檬鲜果远销东欧、东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工附加值高,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此,县委、县政府将柠檬列入安岳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项目,实施产业化经营,扩大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标准化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高产量和品质,到2010年,全县柠檬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产量实现20万吨,年鲜果加工10万吨,“安岳柠檬”成为中国柠檬第一品牌,柠檬技术研发引领全国,柠檬文化繁荣发展,柠檬产业对农民增收、财税增加、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0%、25%、21%,成为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安岳对外的“名片”。

(二)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

1、省、市、县鼓励投资优惠政策。

2、安委发〔2008〕1号中共安岳县委安岳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中国柠檬之都的实施意见》的相关特殊支持政策:坚持量质并举,完善和拓展财政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专项预算柠檬产业发展资金300万元,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重点支持柠檬业主开发、市场拓展、品牌建设、产品研发、文化建设等方面。金融部门要创新金融产品,加大支持力度,在推进中国柠檬之都建设中实现创新发展。县级各部门要围绕“五个中心”建设,千方百计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开展条件性招商和竞争立项,优先支持积极性高的企业率先发展,用现代物质条件加快中国柠檬之都建设步伐。

3、安委办发〔2008〕33号中共安岳县委办公室安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建设中国柠檬之都扶持奖励政策》:鼓励规模化建设柠檬基地,对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严格按照《柠檬体系标准》生产,集中成片租地承包栽植柠檬面积50亩以上的业主,经本人申请,县柠檬办审核确认后,给予以下扶持政策:

(1)资金扶持政策。经规划新建成集中成片、租地承包、标准化种植面积达50亩以上100亩以下的柠檬园,每亩补助50元;新建成面积达100亩以上(含100亩)的柠檬园,每亩补助100元。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园区,不重复享受此政策。

(2)项目扶持政策。对集中连片栽植面积达500亩以上,且生产、经营、利益联结机制健全的柠檬园,配套农业项目,支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标准化生产水平。

(3)技术扶持政策。对面积达100亩以上的柠檬园由县柠檬办负责定专人进行技术指导,并对业主及其技术人员实施定期技术培训。

(三)项目的投资人概况(对拟引进投资商的要求)

有经济实力,致力于发展柠檬产业的企业及个人投资者。

三、项目定位和选址

(一)项目定位(地位及发展方向)

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以业主经营为模式,以树立柠檬的“窗口”形象为目的,以推广成套技术为重点,全面提高全县果农的柠檬种植技术和果园管理水平,有效地推进全县柠檬产业化进程。

(二)项目选址

1、区域综合环境:

安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跨沱、涪二江分水岭,东南与重庆接壤,北与遂宁市相连,西南与内江市比邻,西北与资阳、乐至相依。县城岳阳镇处于成渝两地直线中点,内关遂高速、成安渝高速、国道319线与省道206线的捷径交点。

2、局部环境:

全县幅员面积2690平方公里,耕地159.4万亩,其中水田73万亩,土86.4万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充足。县境内丘陵起伏,海拔在300-500米之间,年均气温17.9℃,年积温6250度,年降雨量998毫米,年日照1305.1小时,一月平均温度7.2度,极端低温-1.4度,空气湿度75-80%,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3、周边环境:

安岳是长江上游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县,有耕地159.4万亩,宜园荒地30万亩,且土地肥沃,宜种柠檬面积广,因此,在制定退耕还林工程方案时,已将柠檬作为首选的经济林品种。

(三)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安岳柠檬鲜果及其系列产品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抓好万亩柠檬标准示范园建设,为全县18万亩柠檬提供高标准的试点示范及更加成熟的栽种技术,对于推动柠檬产业化进程是十分必要的。

1、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的需要。

柠檬生产是安岳县农业产业化的骨干项目,已列入了全县“十一五”规划。目前,产业化进程的主要障碍是产业链的种植环节滞后,柠檬种植生产水平不高,品质不稳。因而,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柠檬产业,必须运用新技术发展优质高产柠檬,通过创建万亩标准示范园,向全县果农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全县柠檬单产和总产,同时,通过大规模、高标准的果园建设带动农民规模种植,推动业主经营,加快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发展的步伐。

2、建设柠檬标准化示范园是提高柠檬内在品质的需要。

虽然安岳柠檬已占领国内柠檬的大部分市场,但是,柠檬鲜果由于受种植技术与流程的影响,全县柠檬鲜果优果率仅40%,部分鲜果农药残留超标。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全县柠檬鲜果的商品价值,而且制约了柠檬系列产品的深度开发。建设高标准的示范园,实施脱毒技术和绿色食品生产配套技术,能有效改变柠檬的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为安岳柠檬顺利进入国际国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设高标准示范园,是实施生态农业的重要手段。

安岳是长江上游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县,有耕地159.4万亩,宜园荒地30万亩,且土地肥沃,宜种柠檬面积广,因此,在制定退耕还林工程方案时,已将柠檬作为首选的经济林品种。为全面实施这一工程,必须抓好示范园建设,采用无公害综合防治和科学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及管理手段,力树安岳柠檬形象。

四、项目开发思路及初步规划

(一)本项目开发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目标是新建标准化柠檬种植园10000亩,年增产销果2万吨,业主年增收7000万元,财政年增税700多万元。指导思想是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以业主经营为模式,以树立柠檬的“窗口”形象为目的,以推广成套技术为重点,以提高柠檬品质和产量为核心,全面提高全县果农的柠檬种植技术和果园管理水平,有效地推进全县柠檬产业化进程。

(二)总体规划布局

1、园区排灌系统建设

新建田间排灌渠86.6千米,开挖土方8.7万立方米,安砌石料8.82万立方米。

新建沿山渠18千米,开挖土方2.16万立方米,安砌石料2.88万立方米,安砌砼U槽18千米。

新建电灌站5座,装机容量375千瓦。

新建水肥池650口、容积3.25万立方米,开挖土方4.55万立方米,安砌水泥砂砖7800立方米。

新安装滴灌微灌系统650台(套)。

新开挖园区作业厢沟1100千米,开挖土方17.6万立方米。

2、园区交通系统

新建园区机耕道90千米,开挖土方10.8万立方米,安砌片石8.1万立方米,安砌条石7.56万立方米。

新建园区人行便道100千米。

3、机电系统

新架田间作业电网30千米,建配电房100间。

4、计算机辅助系统

新购叶面诊断仪治,肥水一体化系统一台(套),病虫防治系统1台(套)。农药残留检测系统一台(套)。

5、生产生活用房

新建生活用房2000平方米,生产用房4000平方米。

6、整地

耕整土地10000亩,调整田形开挖土方3.3万立方米。

7、定植

开盘打窝110万个,定植幼苗110万株。

8、购置作业机具100台(套)。

9、自动育苗系统,年产幼树50万株。

10、贮藏运输系统

修建简易通风库1万平方米。

新建自动化洗果、分级、打蜡生产线一台(套),日处理鲜果200吨。

新建冷藏库5000平方米。购置冷藏运输车10台。

(三)功能分区

种植区、渠道、园区通道。

(四)建设周期

2-3年。

(五)项目经营思路

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以业主经营为模式,以树立柠檬的“窗口”形象为目的,以推广成套技术为重点,以提高柠檬品质和产量为核心,全面提高全县果农的柠檬种植技术和果园管理水平,有效地推进全县柠檬产业化进程。

五、项目财务分析

(一)投资估算

排灌系统投资:1696.2万元

交通系统投资:694.45万元

机电系统投资:190.00万元

计算机辅助系统投资:45.00万元

生产生活用房投资:140.00万元

整地费用:1806.45万元

植树与前3年固定支出:2254万元

冷藏运输设施投资:1065万元

不可预见费:300万元

项目建成总投资8691.1万元

(二)项目收益

该项目建成后,从第3年开始挂果,从第7年开始年平均产量达3.3吨/亩,平均年收入可达6600元/亩,在生产期内,累计总产量达501600吨,总产值为100320万元,累计上缴税金8025.6万元。

1、收入:100320万元;

2、营业税及附加:8025.6万元;

(三)项目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预计8年。

(四)项目社会效益

项目的建成必将带来极大的示范效果;能向全县提供成套的柠檬栽种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能为柠檬加工企业及柠檬产业化链条提供数量巨大的鲜果。有利于提高安岳柠檬的总体水平。

(五)项目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由于柠檬生产的特殊性,栽植后第

1、2年无产品,第3-6年产量低,故从第5年开始当年才有盈利,到第6年当年利润已能弥补以前亏损。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利用有关原理对项目进行分析,当贴现率为14%时,投资动态回收期为8.82年,静态回收期为7年,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5.58%,利润/成本比为1.96 ,各项指标均表明该项目效益良好,投资前景看好。

(六)资金筹措方式

第一年投资3895.7万元,自筹3895.7万元。

第二年投资1641.15万元,自筹1641.15万元。

第三年投资1332.65万元,自筹1332.65万元。

第四年投资1821.6万元,自筹1821.6万元。

该项目以自筹资金为主,政府视项目进度,安排项目资金补助基础设施建设,并兑现鼓励投资政策。

(七)还款计划

投资期内,累计贷款为7707.17万元,从第3年开始逐年用销售收入还本付息,到第8年能清偿全部贷款本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备孕注意事项和准备下一篇:班组规章制度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