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建设培训计划

2023-04-09

无论你是处在何种工作岗位上,书写工作计划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通用工作技能。在新的年度,很多人又在为如何写好计划苦恼了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师资队伍建设培训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师资队伍建设培训计划

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资兴市职业中专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随着国家、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乘着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劲东风,我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迅速改善,办学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任务显得尤为突出。为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师德好”的教师队伍,根据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围绕“省示范性性中专职业学校”建设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针,紧紧围绕学校创建“省示范性性中专职业学校”目标和学校内涵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培养、稳定、创新、带动等措施,建立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师资保障

二、建设基础

1.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师管理机制。目前学校已有《资兴市职业中专教职工岗位目标管理考核方案》、《资兴市职业中专教职工出勤考核办法》、《资兴市职业中专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资兴市职业中专教职工学习研修制度》、《资兴市职业中专“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资兴市职业中专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选拔认定标准和考核奖励办法》、《资兴市职业中专青年教师培养办法》、《资

兴市职业中专教职工评先评优与奖励办法》、《资兴市职业中专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等制度,实行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对兼职教师实行合同管理。

2.有一支与办学规模大体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1832人,在职教职工128人,其中专任教师109人,专业教师59人,“双师型 ”教师55人,聘用兼职教师28人,35岁以下年轻教师40人,本科以上学历102人,45岁以下拥有研究生硕士学位或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教师3人,高级教师20人,兼职教师全部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师生比为1:14,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4.1﹪,“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93.2%。但专业教师相对紧缺,特别是机电、旅游、烹饪等专业的教师紧缺,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动手实践能力不强

3.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培训。学校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计划,有教师培训专项基金。一方面积极送培,近三年,有145人次参加过国家、省、市、县级培训。其中参加国家级培训为6人,参加省级中职专业教师强化培训教师数30人。与沈阳车床厂、海信集团、粤兴汽配、盛华机械等企业合作培养教师,共组织20名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教研教改,立足学校和教学实际,规定每周二下午为专业组教员研活动时间,积极开展学习研讨、听课评课等活动。

4.教职工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多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政治思想上的战斗堡垒作用,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每月一

次的政治学习活动,积极开展“作风大整顿”、“争先创优”、“反腐倡廉”等活动。建立了完善的督促检查机制,每两周出一期《资兴市职业中专督查简讯》,对学校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并进行及时通报。多年来,学校教职工中无违法乱纪现象,也没有发生重大的教学责任事故。

5.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师管理制度还不够全面完善,有待进一步补充、修改、完善,制度的落实有的还不够。二是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机电、旅游、烹饪等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动手实践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教师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教师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不强;五是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教师的考核评价还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六是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比例不高,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不高。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师德好”的教师队伍。

2、具体目标:

(1)到2020年,学校办学规模学生人数达3000人,专任教师总数达到140人左右,兼职教师达到40人左右,各专业教师基本满足需求,师生比达1:16。

(2)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100%,45岁以下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12%以上。

(3)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65%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95%以上。

(4)实习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全部具备高级职业资格或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20%以上。

(5)具有省级专业带头人3名、省级骨干教师5名、市级专业带头人5名、市级骨干教师10名。

(6)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全部达到或超过规定要求,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达到高级水平,能熟练应用多媒体、职教新干线、网络等进行教学。

(7)教师师德合格率、优秀率分别达100%、80%。

四、主要任务

1、大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精神。以活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政治思想工作上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使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师德规范。

2、建立灵活而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要按照“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总体要求,畅通教师引入和流动渠道,使教师既引得进,又稳得住,还流得出,保持教师队伍应有的朝气与活力。

3、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鼓励教师自我研修,深入进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上一堂示范性观摩研讨课,解决一个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指

导帮扶一名学生或教师。有计划逐步安排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培训和学历进修,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和实践动手能力。高度重视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的岗位培训。加强校企合作,有计划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业课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制定校本研训制度,拓展校本研训的形式和内容,使校本研训制度化、系列化、常态化、有效化,打造学习型校园。

4、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制定“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选拔应用标准和奖励办法”,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通过招考引进、自主聘请、选拔培养、岗位锻炼等方式,加强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5、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比武、“以老带新,结队帮扶”、进修培训等活动与方式,不断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加强师徒间的交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青年教师。组织好师徒结对达标和创优活动,期末在师徒结对达标考核的基础上,评出相应的优秀人物。

6、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机械制造与旅游专业是学校的两个重点专业,学校将以机械制造、旅游两大专业群建设为核心,建立机械制造、旅游两大专业教学团队。通过不断引进新教师、加强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创新专业教学团队管理办法,不断促进专业教学团队的形成和发展。机电、旅游两大专业各建立一个“名师工作室”, 要确保“名师工作室” 的建设符合规范和要求,所形成的专业教学团队要能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技术创新和资源开

发,并能充分发挥其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7、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要通过送培、自培的方法努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与水平,使教师掌握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教学、利用职教新干线教学等技术和方法。

8、创新教师的管理方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建立健全教职工工作考核评价、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等制度,用制度管理、引导和调动教师,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实行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每期期末一次,采用自评、他评、组织测评相结合的方法评议师德。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管理,对教师教育教学实行“一月一查一通报”制度,把检查结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使检查考核真正起到奖优罚劣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注意营造良好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广开言路,强化民主管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工作安排

1、2014年9月—12月:(1)组建组织机构,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2)摸清底子,。对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爱好、专业、专长、计算机水平、努力方向等进行全面摸底,列出统计表;(3)根据教师现状情况,结合学校发展需要,进行比较分析,制定好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2、2015年:(1)由资兴市委、市政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制定落实“编制到校、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建立顺畅的教师引入和流动机制;(2)修改完善教师管理制度;(3)全面启动教师建设计划:招聘新教师6人,积极送培:国培2人,省培6人,市培10人,下企业实践20人;(4)开展校本研修:突出“五个一”、师德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教学比武、技能大赛等内容;(5)启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实施“名师工作室”建设。

3、2016年:(1)继续修改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并抓好制度落实;(2)继续实施教师建设计划:招聘8人,国培3人,省培8人,市培15人,下企业实践20人;(3)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基本形成了,运转顺利,“走出去,请进来”、校本研修等常态化、规范化。(4)继续开展“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名师工作室”建设,推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5)启动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开展“以老带新,结队帮扶”活动。

4、2017年:(1)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师管理制度,狠抓制度的落实;(2)继续实施教师建设计划, 招聘8人,积极送培:国培3人,省培8人,市培15人,下企业实践20人;(3)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常态化、规范化,突出“五个一”、师德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教学比武、技能大赛等内容;(4)继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实施“名师工作室”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5、2018年:(1)将教师管理制度汇编成册,抓好制度的落实,形成常态化和自觉行为;(2)灵活而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基本建立,招聘6人;(3)积极送培:国培3人,省培10人,市培20人,下企业实践25人;(4)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常态化、规范化;

(5)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与水平达高级水平,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比例达到70%以上。(6)持续开展“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实施“名师工作室”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6、2019年:(1)继续实施教师建设计划:招聘6人,积极送培:国培3人,省培10人,市培20人,下企业实践25人;(2)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常态化、规范化;(3)“名师工作室”建设基本完成,形成机械制造、旅游两大专业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人数达到相应要求。

7、2020年: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全面完成,各项指标全面实现,学校拥有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师德好”的教师队伍。

六、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办学和发展的关键,教师队伍强,则学校强,质量高。学校领导班子要统一思想认识,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上的重视,给以政策支持。学校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支部书记任副组长,整体负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每学期开学时要召开专门的工作研讨会,研究安排部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设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小组,由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教研室主任任副组长,负责教师队伍建设的日常工作。

2、分工负责,周密安排。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广、人员多,时间跨度长,必须统筹安排。要注意“长计

划、短安排”,分工负责,紧密配合,才能确保整体推进,取得效果。

3、加强督促,落实责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要定期对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安排部署和检查督促,设立工作奖励制度和通报制度,强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4、加大投入,保障到位。设立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基金,每年从学校公用经费或建设专用经费中列支68万元,用于实施师教师伍建设计划,确保教师的培养培训。

2014年10月

第二篇:2009-2010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2009-2010年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师德建设为关键,以全员培训为抓手,以学历提升为重点,以完善管理为核心,大胆实践,求实创新,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我校素质教育水平,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师德建设,不断规范从教行为,大力弘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优良师德师风

1.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师德建设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力争出台《龙兴中学教师师德考核方案》,建立涵盖教师职业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师德师风考评监督机制,完善师德考核细则,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2.以组织开展学习师德先进活动为契机,积极倡导热爱事业、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德才兼备、为人师表的奉献精神;勇于创新、勇争一流的进取精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学文章,讲师德,树形象”活动,师德承诺活动,培植宣传优秀师德典型,大力弘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优良师德师风。

3.认真评选师德标兵,不断加大师德典型宣传力度:①在学校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利用教师节进行表彰;②选择事迹感人的师德典型上报教育局;努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教师队伍。

(二)以提高教师综合水平为目标,加大培养优秀人才的力度

牢固树立大教育观、大服务观和大人才观的教育理念,着力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体系,形成学校教师人才培养机制。

1.确定培养目标和对象,加大培养的力度。培养的对象为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今年,在认真组织推荐评选工作的同时,组织推荐学区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及教坛新秀。

2.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在教学和教研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不断壮大优秀教师队伍。

(三)完善培训制度,注重教师的不同层次类型不同培训模式,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

1.认真做好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①继续加强技能科教师队伍建设,采用教师自学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优化学科教师队伍建设。②扎实推进学主任培训工作。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拟采用骨干班主任培训和校本全员培训相结合

的形式开展培训,努力做到统一计划、时间和考核,确保培训质量。③进一步抓好教师读书活动,通过读书笔记检查、读书体会评比、读书论文交流等平台推动读书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

2.认真组织骨干教师的提高培训。①制定切实可行的骨干教师培训方案,扎实开展语文、数学、英语骨干教师的提高培训,聘请名教育专家来校讲学,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③根据市区的培训要求,适时选送一批骨干教师参加市、区组织的骨干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培训。

(四)强化绩效考核,不断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大力弘扬教师的敬业精神,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加强教师评价办法的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教师评价办法,完善教师考评激励机制,加大岗位绩效考核力度。从今年开始,以绩效考核为杠杆,进行过程评价和科学评价,实施奖惩制度,与教师的年奖励直接挂钩,学校根据绩效考核情况予以奖励。

2.建立和完善师德评价机制,将教师的师德表现列入过程考核和任职考核。严格执行《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八条行为规范》,用明确的要求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并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考核作为一项专门性、经常性的工作,与学期考核、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作为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的首要条件,完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大力宣传优秀师德典型,大力

弘扬为人师表的优良师德师风。

3.进一步鼓励教师加强教学实践、教学理论研究,建立和完善推动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机制,使之成为教师成长和进步的助推器。

东坡区龙兴中学校 2009年9月18日

第三篇:浙江师范大学2002-2005年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教师是学校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职能的主体力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在未来的四年中,学校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的双重艰巨任务,师资队伍建设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关键阶段。为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根据学校《2001-2005年发展规划纲要》,特制定2002-2005年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一、现状分析

截止到2002年9月底,我校在职专任教师数为1062名,其中教授10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6%,副教授284人,占26.7%。教授平均年龄为51.8岁,副教授为42.8岁,分别比1997年底下降了3.2岁和5.2岁。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6%,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25人,占21.2%,二项和为27.8%,比1997年底提高了9.8个百分点。从最后学历看,本校毕业的教师占33.1%,本省外校毕业的占21.1%,外省外校毕业的占45.9%,学缘结构比较合理。

教师中有13人进入浙江省“151人才工程”,23人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有校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66人,院级优秀青年教师7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3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曾宪梓奖获得者14人,硕士生导师125人。1998年以来,有3名共享院士和1名双聘教授加盟我校,引进特聘教授5名,教授7名,副高职称以上教师35名,博士40名,硕士108名。

以上数据表明:1998年第二次师资工作会议以来,学校努力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通过自我培养和积极引进,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师资结构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优化,四级人才梯队逐渐壮大,中青年教师日益成为教学科研的主力。在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完成了第二次师资工作会议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但仍应看到,我校师资队伍与学校“十五”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师资队伍的数量与日益扩大的办学规模不相适应,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结构与提升办学层次的要求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

(一)师资总量明显不足。按生师比15:1要求计算,到2005年,共需教师1700名,除200名兼职教师外,专任教师需1500名,缺口438名。由于每年还要选派相当一部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教师实际缺编情况更为严重,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二)师资结构仍需优化。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只占教师总数的27.8%,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硕士生的比例只占该年龄段教师的23.2%,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所要求的60%差距甚远。35岁以下副教授占副教授总数的3.9%,且只占该年龄段教师的2.2%,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占比例偏低;56岁以上教授占教授总数的41.2%,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年龄偏高;尤其是61-65岁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23.5%,新老交替形势不容乐观。专业教师分布不够协调,新兴学科、非师范应用性新专业教师不足;学科梯队发展不平衡,有的学科和专业教师队伍阵容不整齐,有的尚未形成完整的梯队;有的学院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还是空白,硕士学位获得者匮乏。

(三)师资层次亟需提高。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比例偏低,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杰出学科带头人严重匮乏;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善跟不上新兴学科、新

专业发展的需要;部分教师科研能力较弱,成果不多,水平不高。少数教师教学技能未能达到要求,无法真正胜任教学工作;教师队伍中外语水平偏低,也严重制约了外送进修和对外学术交流教师的选派。

(四)师资引留困难加重。现有的吸引人才政策在日益加剧的人才竞争中已失去优势;引进人员配偶就业安置越来越困难;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的住房条件急需改善;人才稳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建设计划

(一)总体目标

以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学位点建设为中心,以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目标,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化大力气培养一批省内外有影响的国家级、省级学科带头人,并以他们为骨干,建设好一支有较高教学水平、较强科研能力的,数量相对充足,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以满足学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需要,保证学校“十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到2005年,按生师比15:1计算,教师总量应达到1700名。其中,固定编制教师达到1500名,兼职教师200名左右;在原有50名流动科研编制的基础上,再设立50名固定科研编制,以建立和充实专职科研队伍。今后四年中平均年增加教师为140名。

要在总量扩充与层次提升的同时,着力于结构优化,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

1.专业结构:保证基础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充实新兴学科师资力量,优先引进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以及新兴专业、应用型专业所急需的教师,努力形成一支专业结构能主动适应教学科研需要的教师队伍。

2.学历结构:以较快的速度提高研究生比例,努力实现硕士研究生占专任教师60%以上的目标,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180名;

3.职称结构:正高职称教师达到150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副高职称教师达到480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努力实现教学研究型大学高级职称比例占专任教师编制总数45-55%的要求。

4.年龄结构:通过有计划地补充中青年教师,加大培养力度,到20005年,45岁以下的教授要达到教授总数的60%左右,并较大幅度地提高35岁以下副教授占副教授总数的比例。

5.学缘结构:通过多元化地引进外校毕业生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力求使在校外完成某一级学历(学位)教育或在校内完成其他学科学历(学位)的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75%以上,进一步优化学缘结构。

(二)基本思路

根据上述总体目标,在未来的四年中,要努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1.学历层次提高方面的突破。

针对我校师资学历严重偏低的状况,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拓展提升学历层次的途径,使我校教师中的博士生、硕士生比例得以快速提高。

2.学术骨干培养方面的突破。

要以“四级人才梯队建设”计划为基础,更加重视学科带头人、后继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促进我校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成长。要积极创造条件,优化选拔机制,造就一批处于学术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师。

3.师资结构优化方面的突破。

要通过内培外引,双管齐下,促进我校师资队伍在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的整体优化,逐步形成“三高一低”即高学位、高职称、高水平、低年龄的群体优势。

4.学科梯队整合方面的突破。

要根据专业、学科、学位点建设需要,有重点地引进学科带头人、年轻教授、博士与硕士,在注重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科梯队的整合,实现学科梯队优质资源的优化配置。

5.智力引进工作方面的突破。

要加强智力引进的探索与研究,扩大和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不唯求所有,重在所用。此外,还要开阔视野,在海外人才资源的引进和利用方面有一个大的突破。

(三)重点计划

1.“四级人才梯队”建设计划:四级人才梯队建设计划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成长途径,从1998年实施以来,通过考核遴选、跟踪培养、优升劣汰、流动发展,队伍建设已初见成效。随着教师数量的不断扩大,在其规模上需进行必要的扩充。

至2005年,省“151人才工程”入选者和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分别达到30名,争取有人选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行列,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达到50名;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达到150名;院优秀青年教师达到200名。

2.特聘教授引进计划:特聘教授是为吸引高级人才来我校工作,以加强我校学科建设,提升我校学术地位而设立的特殊岗位。到2005年,校级特聘教授达到10-15名。同时,积极完成省特聘教授岗位的选拔和引进工作。

3.名师培养计划: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授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培养具有师大特色的教学研究型杰出人才,在我校教授(含低职高聘教授)中,以考核竞聘方式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教授,在其学术研究上加以资助,享受相应的岗位津贴,提供学术假,配备科研助手。

4.客座教授聘任计划: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学校设立50个客座教授岗位,采取聘任制方式,聘请外校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直接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参与学科建设,申报国家、省级科学研究基金,直接参与研究生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等工作,以增强学术骨干队伍实力。

三、保障措施

(一)通过指标分解,层层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的落实。

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合力,通过指标分解,把师资队伍建设计划落到实处。要建立师资队伍建设责任制,明确学校、学院、学科各自的职责。学校要负责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并统筹和协调扩充总量、提高层次与优化结构之间的关系;学院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根据专业、学科、学位点建设需要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实施办法;学校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按参与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要进一步发挥学院、学科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对于工作出色、成效显著的学院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完善选拔机制,逐步形成学科带头人的群体优势。

要进一步完善行之有效的“四级人才梯队建设”计划,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尤其要鼓励他们到国内外名牌大学和机构进修、合作研究、攻读学位,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形成学科带头人培养与成长;要全面落实省

“151人才工程”入选者和省学科带头人的配套措施,力争有人选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要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造就一批处于学术前沿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师,并以他们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素质的提高;要继续积极引进共享院士,加大引进特聘教授与知名教授的力度,促进相关学科的建设与拓新,逐步形成一批高水平的优势学科。

(三)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提高师资的学历层次。

要制定更为优惠的政策,鼓励教师报考在职博士生和硕士生。从今年起,机关工作人员脱产攻读在职博士、硕士期间,可以享受70%的机关津贴,各学院可据此作相应的调整;要适当提高博士生、较大幅度提高硕士生的安家费,加强引进博士、硕士的力度;要重点在青年教师相对集中的学院,与兄弟院校联合举办硕士学位班,加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速度。继续执行第二次师资工作会议提出的“1995年以后大学本科毕业的教师申报副教授以上职务应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政策,对2002年以后分配的大学本科毕业的教师,要求必须取得硕士学位才能申报中级职称,对少数特殊专业,也应要求必须考取定向研究生,否则不予申报中级职称。

(四)加大引进力度,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机制,多元化、多渠道、多类型引进各类人才。要重点加强高学位、高职称、高水平、低年龄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促使我校师资队伍结构的整体优化。同时,为满足紧缺专业的师资需求,将提前选留本校优秀在读硕士研究生,并继续选拔本科三年级优秀学生送名校培养。要加强智力引进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聘任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技术专家及境外学者来我校工作和讲学,开展学术交流,参加学科建设,培养研究生和指导青年教师;鼓励师资紧缺的特殊专业外聘兼职教师,以充实专业教学和学科建设需要。有条件的学院及研究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以联合培养、课题合作研究的方式吸引博士生、博士后来我校学习和工作,壮大并提高我校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品位。要充分吸纳中学特级教师的人才资源,选聘部分成果卓著的特级教师为兼职教授,担任学科教学与研究工作,并以此为纽带,加强与基础教育界的联系。

要积极妥善解决配偶安置问题,解决骨干教师的后顾之忧。安置的配偶可以不占用人单位编制指标。对于无法安排工作的,则按期提供一定数额的生活费。

为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最近学校已成立以分管校领导为组长、相应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才引进协调小组。各学院也要更加重视人才引进工作,院长书记一同抓,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五)推进制度创新,更加合理利用和配置人才资源。

要大力推进师资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与信息化工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要根据管理权限由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全校教师信息库,为更加合理利用和配置人才资源提供信息依据。要充分利用已有十五个学科副高评审权的条件,积极争取部分学科的正高评审权,要对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应用学科等急需岗位适当倾斜。要继续实施低职高聘制度。除副教授外,具有博士学位的专职教师,也可根据标准申报低职高聘教授。具有硕士学位且教学科研业绩突出的教师可以提前一年破格晋升讲师,使青年教师尽早脱颖而出。

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修订校聘岗位考核办法,逐步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科研岗位考核体系,优化人才竞争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优

秀的学科带头人予以倾斜,对其科研予以重点资助。对不能取得高校教师资格或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实施解聘、缓聘、低聘,实行岗位聘用中的“合理分流”。

要重视拓展引才渠道,开发人才资源,完善兼职教授管理办法,积极尝试契约型的短期教授聘用制度,以更好地挖掘校外智力资源,发挥其在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要探索归国留学人员的聘用机制,对具有士学位且成果突出的留学回国人员,要打破常规,实施不拘一格的聘任方式。

要加强管理部门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优秀管理人才的引进,对行政管理人员、教育教学辅助人员要适当充实人员数量,对现有管理人员要通过加强业务学习、进修培训、提高学历、鼓励参加业务竞赛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六)坚持教师为本,努力创造优良的成才环境。

要坚持以教师为本,努力营造“我与师大同创业、我与师大共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成长环境。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倡导和发扬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岗位聘任、职务评审、考核中,要把师德作为首要内容和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师德优秀的教师,要进行政策性倾斜。要倡导和发扬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反对学术虚假的不道德行为。在校学术委员会中设立学术规范监督小组,以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创造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要牢固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在制度留人的同时,更要注重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要加大经费投入,较大幅度地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额度,今后四年中累计达到三千万。要逐步改善教授与学科带头人的工作条件,力争经过数年努力,分期分批地为他们配备独立的工作室。要为教师的学术发展提供教学、科研条件,注重营造教师间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愉快的学术氛围,努力建设良好的工作软环境。

要关心教师的生活,不断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要启动新的教工住宅项目,在新征的300亩土地上新建教工住宅2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青年教工住宅过渡用房、客座教授公寓。从根本上解决我校目前教师住房的困难,为引留人才创造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

第四篇: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建设好一支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为造就一支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特制定我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以“实实在在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扎扎实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工作重点,坚持 “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之路,坚持深化改革、发展内涵、讲求实效的原则,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机制,建设一支素质良好、敬业爱生、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习型、创造型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三、具体措施:

(一)提高师德修养,规范教师行为。

1.开展师德风范教育。重视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奉献精神、师德规范、人文素养等为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地对教师开展教育和熏陶,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人文修养。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师德感悟、师德演讲、学身边的榜样、讨论交流等活动进行师德教育。

(2)坚持坚持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讨论,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形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风尚。通过导读、精读、赏读等形式,培养教师乐于读书、勤于思考的习惯, (3)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加强与结对校的校际互动交流。

2、学校在学生中进行了“感受师恩”征文活动,在教师中进行了铸师魂、育师德、树师表的征文演讲比赛,树立典型,鼓舞教师争先创优的士气。开展“说说我身边的人”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

(二)、积极搭建平台,提升师能水平。

1.注重师资培训。以人为本,多措并举,将上级组织的培训学习与校本培训学习相结合。落实“全员岗位培训工程”,按上级要求组织教师参加三期小学公共课远程培训;强化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五个一”(读好一本教学论著、写好一份教学案例、写好一篇教学论文、上好一堂公开课、参加一个研究课题)活动;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每位教师自觉阅读教学理论书籍期刊等,撰写3000字阅读笔记,并积极将所学理论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以“说说我身边的人”、“阅读之星”评选活动为载体,培育教师精神文化,强化师德师风教育。

2、落实“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达标工程”。一是通过常规管理抓教师备课功,二是通过推门听课、组织课堂教学展示观摩活动抓上课功,三是通过教研活动评课和对听课记录中评课意见的检查与指导抓听、评课功。本期将通过观课议课、课堂观测问诊的方式组织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全员展示课和校级评优课。

3、落实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一是认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上级各类培训并汇报学习心得;二是做好校级培养工作,通过师徒结对、压担子、针对性跟踪指导、搭建展示平台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缩短其成长周期,促其尽快成长。本期,每位青年教师要完成1篇优秀论文(反思)、1份优秀教案、1000字左右的读书心得体会,上一次较为成功的展示汇报课。

4、增强教研活动。

制定教研组活动的相关制度,明确教研组活动要求,强化教研组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能,通过经验反思、行动研究、案例分析、同伴互动等形式,帮助教师认识、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跨教研组的互动交流活动,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用好教材的能力。

5、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形成我校名师教师梯队。(1)有针对性地做好名师及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一是通过师风师德教育强化教师成为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内在动力;二是通过针对性培训、指导等方式促有潜力教师探索个人教学特色,形成个人教学风格;三是强化外力作用,通过给任务、压担子的方式,促教师加快成长。(2)做好宣传动员,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县级“首届名师”和“州级第四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发挥区州级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区州级骨干教师每人上1节观摩研讨课,做1次组内或校级讲座。本期争取推出5名左右县级名师以及州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三)、以校本研修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新学年、新环境中,我校科科研工作要落实州“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题要求,注重全体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抓教研组长队伍建设。一是配强教研组长。二是组织开好教研组长例会,做好教研组长培训。

2、以有效活动策划提升教研活动实效。一是坚持学科教研组周活动制度。校领导将分学科深入各教研组进行跟踪指导(李世和——初中政治组,蔡雨花——小学语文组,叶玉燕——中小学英语组,热哈提——小学综合组,李今——小学数学组)。二是在梳理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组织不同层面的研讨、交流活动。鼓励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使教研活动呈现主题化、序列化,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3、聚焦课堂,努力实现有效教学。(1)组织教师学习“有效教学”相关理论,从不同角度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组织关于有效课堂教学论文比赛,引导教师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理性推进有效课堂教学研究。(2)分学科精心组织好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讨论课、展示课、精品课,以观课议课、课堂观测问诊方式对课例进行剖析和改进,以课例引领全体教师聚焦课堂,推进有效教学。本期将组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热点问题交流会。

(四)、重视继续教育,加强岗位练兵的紧迫感。

1、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组织好在职教师、班主任、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使教师有层次地发展,建设一支坚实的教师队伍。安排青年教师第三单元的岗位培训,组织好全体教师的教材培训工作。

2、支持和鼓动教师进行学历提高培训。对于学历不达标和专业技术能力不扎实的教师,督促其加强自学,或进行相近专业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学校将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专业理论知识考试,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

3、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安排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网上计算机培训,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同时,强化专业素养的提升。

4、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必须成为“职业读书人”、“终身读者”,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为推动学习型学校的深入开展,打造“文化校园”、“书香校园”。学校从本学期开始,将开展读书交流栏目,由部分教师向全体教师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育人方法,教学艺术,班级管理方法等。同时也可利用QQ群过学习交流,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本学期继续在教师中开展“阅读之星”的评比。读2本以上的书,摘抄不少于5000字,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心得,期未学校进行评比。

第五篇: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计划

班干部在整个班级运行和管理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届班委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的凝聚力是否强劲、学风是否正确、班风是否端正等各种指标。所以,从整个班级的外在形象和学科成绩,可以从一定的层面上反映一个班子的合格与不合格,为了实现分工闽南歌却,各尽所能,同时又要团队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做出如下规划:

一、 拟设置岗位

以班级为单位,拟置岗位如下:

班长、团支书、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副班长、心理委员、文艺委员

二、 各班委主要职责:

 班长:

1、负责班级的全面工作,在班级的建设中起带头作用,定期对班级工作统筹分析;

2、开学初,对班风、学风、思想作风建设作详

细的计划。期末,对该学期的工作认真总结,仔细分析,发现不

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对于优点要号召全班继续发扬;

3、对班

委的工作有明确的规划,分工要细,同时定期对各班委的工作进

行考核;

4、时刻关心每一个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保持清晰

的头脑,对每一次活动都要对详细计划认真审核,确保万无一失,

不允许存在失误。

 团支书:

1、负责团支部的主要工作,密切配合班长搞好班风学风建

设,及时传达、贯彻团总支布置的各项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工作计划;

2、做好班委的工作考核工作,关注团员们的思想动态,做好同学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3、严格认真抓好优秀团员推优工作,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培训工作;

4、积极组织开展适合学生的团日活动,寓思想教育于其中,丰富团支部的生活;

5、负责团费的收缴工作和团员的年度注册;

6、积极组织同学参与科技创新立项和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并书写社会实践报告;

7、做好主题教育工作

 宣传委员:

1、负责了解和掌握党内外思想情况,,围绕每个时期的

工作任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根据上级党委的决定和党员的思想实际,提出宣传教育的意见,拟定学习计划,做好各项通知、精神的下达任务;

2、负责班级网站及QQ群的管理;

3、负责以海报或网络形式对节日、纪念日、班级活动、班级最新动态进行宣传;

4、做好每次会议记录;

5、积极配合班级团支部及其他班委的工作。

 组织委员:

1、组织课外实践及志愿者活动,旨在多向同学们提供一

些与社会交流的机会,是同学们能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提高自身各方

面的能力;

2、组织班内的活动,班内活动主要分为文娱、体育两方

面,除了参加学校和院里的活动外,班级内搞一些特色的知识竞赛

以及体育竞赛等,增强同学之间的互动性,丰富课余生活;

3、注意

掌握团员的思想、学习、参加团活动的表现;

4、协助其他班委,做

好同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参与对共青团“推优入党”的同学的审核。

 学习委员:

1、按时收发作业;

2、帮助同学整理学习资料:下载课

外的习题,打印出来分发给大家;

3、提醒和监督大家认真上课与学

习;

4、联系老师与同学: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状况,向老师反映同学

们的接受状况,以使老师对教学过程作出相应的调整;

5、带头搞好

学习,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

 生活委员:

1、负责各宿舍卫生的监督和检查;2;做好班费的进出

管理工作;

3、关心同学,了解同学们生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

帮助同学解决。

 体育委员:

1、及时传达院校的各种体育比赛的信息;

2、积极组织

好同学们参与学院、学校统一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比赛;

3、平时

班级里组织一些体育活动,要负责策划,组织等工作。

 心理委员:

1、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定期在班上开展一些心理健

康教育活动,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总结;

2、准时参加心理委员例会,

并及时准确地向全班同学传达有关会议精神;

3、对心理有困惑的同

学能做到及时发现、主动沟通、耐心开导,帮助其走出困境;

4、发

现心理上有严重问题的同学,要在第一时间给予关注,并向学院心

理老师提供书面报告,以便作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5、及时做好班

级心理健康信息的检测工作;

6、充分遵重每位同学的隐私,为每位

同学严守秘密。

 文艺委员:

1、组织开展班级文艺活动,丰富同学业余文化生活;

2、

负责组织带领本班的同学参加院系的各项文娱活动;

3、做好班上其

他的工作。

 权益委员:

1、宣传相关知识;

2、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3、维护合法

权益;

4、制止、干涉有损益的行为,计划和总结、分析、调查、建

议等。

 副班长:主要关注生活委员、体育委员、组织委员、文艺委员、心

理委员、权益委员的各项工作,保证班级同学有丰富的课余生活,

三、班委选举制度

候选人资格:

本班及全体成员,具有明确的政治立场。 学习态度端正,刻苦努力。 思想进步,集体荣誉感强,愿意为广大同学服务。 具有良好的个人威望。 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有创新的意识,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满腔热情倾注于工作,任劳任怨,踏实肯干。

竞选方式及要求:

候选人准备个人演讲,对自己进行介绍,发表对班级发张的建设性意见等。

选举方法:

第一轮选举:职务:班长、团支书,得票最多且过半者当选,若得票最多但未过半者,得票前三名进行差额选举,得票多者当选。

第二轮选举:在第一轮竞选结果公布之后,新当选班长、团支书有选举权。 竞选职务: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副班长、心理委员、权益委员,得票较多者当选。

四、班委换届制度

每届班委或者是每个职位,原则上任期为一年,任期满一年后,要从新通过民主选举,从新产生。原位置人员可选择当或不当,可以选择从新选举也可以选择放弃改制为选举,参加其他职位的选举。换届选举办法同班委选举制度。

五、班委罢免制度

在班委会成员,在任期内,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可立即罢免其职务:一学期挂科两门以上者;综合测评在班级后30%者;有重大违纪现象者;无故旷课达到5课时及以上者。

以上制度的 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在职的各位班委成员,都能尽心尽力的为同学、任课老师及辅导员服务,在服务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大局观、团结协作能力、组织协作能力、语言协作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个人能力。

第14组

同组成员:简东、陈姣、张静波、李琼、龚运

分析时间:2012/3/2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安排下一篇:数字地形测量实习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