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理论转变论文提纲

2022-09-07

论文题目: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内在统一 ——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变革

摘要: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变革是理解马克思辩证法的独特性、批判性、革命性和当代性的重要切入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受到理论与现实的交织影响,长期存在着对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变革的两种外在性的割裂理解:一是在旧唯物主义的立场上理解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变革。“推广论”将马克思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关系理解为机械的“应用关系”,把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变革归因为“唯物论”;二是在具有浓厚黑格尔主义色彩的立场上理解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变革。卢卡奇从“历史与阶级意识”解读马克思辩证法及其理论变革,基于黑格尔辩证法和“抽象的、唯心主义的实践概念”,虽然强调了马克思辩证法的社会历史性维度,但实则脱离辩证法的唯物论基础(唯物史观)予以了历史的、思辨式的解读,这种解释力图消除“唯物论”的影响。从致思路径看,这两种外在性理解都是脱离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理解其辩证法的理论变革。从理论内涵看,无论是“推广论”还是“黑格尔式”的解读都没能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社会历史的前提——去理解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变革,造成了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各种退行性和片面性理解。二者作为两大理论源头长期影响着对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变革的研究,也影响着人们关于辩证法理论的一般映像。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变革的真实内涵被遮蔽和忽视了。由于这种遮蔽和忽视,在现代西方哲学语境中,辩证法作为形而上学的残留,其合法性和当代性遭到了挑战和质疑。在反思前两种观点中,国内外学者在体系、方法、对象、性质、主体等方面理解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变革,提示出唯物史观对于理解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变革的重要性,但缺乏进一步系统性和专门性的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主张从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的内在统一出发,“回到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变革”。立足于马克思的文本,通过史论结合的方式,在唯物史观与辩证法内在统一中阐明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变革的哲学史根据、实现路径、理论内涵和当代意义。寻求辩证法与历史观的统一是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变革的哲学史根据。在辩证法的历史上,黑格尔之前的辩证法经历了“两次历险”,分别是在“对话”与“诡辩”、“真理”与“幻相”的语境中发生的。辩证法所特有的主体性和否定性维度演变为主观性和消极性,陷入了理论危机之中。到康德那里,辩证法成为“幻相逻辑”。对此,黑格尔进行了深入反思,揭示出辩证法陷入主观性和消极性的根源在于非历史性。黑格尔在形而上学的框架内第一次将辩证法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在思辨的总体性中,“概念自身生命”的精神历史观与“规定了的否定”的概念辩证法成为一体。由此,黑格尔建立了思辨式的历史辩证法,推动了辩证法从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转向,完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共谋。黑格尔对以往辩证法的理论变革,在一定意义上消解了以往辩证法的主观性和消极性,为历史找到了“抽象的表达”,揭示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一方面,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论变革开辟了辩证法的新道路——辩证法与历史观的统一,即“辩证法就是历史观”;另一方面,黑格尔历史观的意识绝对性构成了新道路的障碍。辩证法被神秘化了,再次陷入了理论危机之中,遭到了当时一批德国哲学家的批判与蔑视。与此同时,通过哲学史的梳理发现,旧唯物主义总是与辩证法处于疏远状态,辩证法长期处于唯心主义状态。由于非历史性的直观或客体的思维方式和机械性的抽象物质观,旧唯物主义从根本上吸收不了辩证法理论,至多能在直观的意义上获得朴素的辩证法观念。因此,从旧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无法完成对辩证法理论危机的拯救。黑格尔辩证法所达到的理论顶峰及其造成的理论危机都源于历史观的引入。因此,历史观的变革构成了拯救辩证法理论危机的关键,是辩证法革新的必由之路。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变革是通过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内在统一而实现的。从思想形成史的视角看,唯物史观的创立与辩证法的理论变革是内在统一的,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体现为辩证法与历史观的双重变革。一方面,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优先性的揭示为辩证法提供了唯物主义基础,推动了唯物辩证法的生成;另一方面,辩证法为唯物史观提供了认识论基础。辩证法的“抽象力”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推动了唯物史观自身演进的具体化和深化。从理论性质看,在理论互成与互释中,马克思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内在统一关系得以确立和阐明。一方面,马克思的辩证法具有社会历史性,是“社会历史的辩证法”。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性来源于人的社会历史活动。同时,人的社会历史活动构成马克思辩证法的内涵逻辑。正是从社会历史性的维度出发,马克思推动了辩证法从理论理性层面到实践理性层面的历史性转变;另一方面,唯物史观具有深刻的辩证本性,是“辩证的社会历史观”;作为“历史科学”,唯物史观实现了对历史规律的辩证觉解,克服了历史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抽象二元对立及其局限性和片面性,成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科学;作为“为历史服务的哲学”,唯物史观实现了对历史主体的辩证觉解,克服了以往历史观的“无人身”性质。通过批判性地研究和揭示个人的历史性生存状态,唯物史观成为推动人类解放和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从理论基础来看,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与辩证性构成了二者性质一致性的基础;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基本形式——劳动——构成了二者对象一致性的基础;实践所蕴含的人的现实发展构成了二者主题一致性基础。正是以实践为根基,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统一才不是外在性的机械应用关系,而是内在统一关系。正是通过历史观领域的变革,马克思完成了对辩证法理论危机的拯救,并为辩证法提供了新的理论根基,从而完成了对传统辩证法理论的历史性革新。在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的内在统一中,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内涵逻辑构成马克思辩证理论变革的理论内涵。这体现在辩证法的理论性质、思想观点和理论范式三个方面。第一,从理论性质上看,马克思辩证法实现了从“精神活动”到“社会生活”的变革。在辩证法客观性与唯物论基础方面,唯物史观完成了对辩证法与唯物论的双重变革,使辩证法与唯物论结合得以可能,为辩证法提供了“物质的生活关系”的唯物论基础,从而赋予了辩证法真实的客观性;在辩证法的主体性与批判性方面,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辩证法批判性的根源在人的现实活动过程,实现了从意识主体性到实践主体性的转变,从而恢复了辩证法特有的主体性与否定性维度,建立起作为“社会历史前提批判”的辩证法。第二,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变革还具体体现为对辩证法思想观点的革新。从“联系”上看,实现了从思辨的总体观到社会生活的联系观的变革;从“发展”上看,实现了从抽象时间的过程观到人及其历史的发展观的变革;第三,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变革还特别深刻地体现为对辩证法理论范式的变革。具体而言,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推动辩证法的内涵逻辑从“存在”到“现实的人生活过程”转变,建立了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内涵逻辑,从而实现了辩证法的生存论转向。在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方面,唯物史观的创立消解了辩证法的形而上学阴影,祛除辩证法的“神秘形式”,建立起后形而上学意义上的辩证法。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变革在社会发展和哲学变革方面展现出双重的当代意义。在现代社会生活方面,面对资本主义及其现代性的矛盾性后果和“知性形而上学”的特征,马克思辩证法构成对资本同一性力量造成的“知性危机”的深层次批判,指向捍卫社会生活的丰富总体与自由个性,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变革为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发展提供了“批判的武器”和发展智慧。在哲学变革方面,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变革提供了“反哲学”的哲学智慧,在后形而上学的意义上建立起哲学的合理形态和合法性根据。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变革推动了哲学摆脱“唯我独尊”的独断性质和同一性的逻辑,使哲学成为捍卫社会生活的丰富总体和自由个性的人类自觉意识。在后形而上学维度上,面向现实生活的哲学自我理解方式被确立起来。

关键词:辩证法;唯物史观;内在统一;实践;理论变革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指导教师对博士论文的评阅意见

评阅小组对博士论文的评阅意见

答辩决议书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简述

(二)国内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简述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本文的主要思路

第1章 寻求辩证法与历史观的内在统一: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变革的哲学史根据

1.1 辩证法的历险

1.1.1 辩证法的特质与发展

1.1.2 第一次历险:对话与诡辩

1.1.3 第二次历险:真理与幻相

1.2 黑格尔对辩证法的拯救:辩证法与历史观的统一

1.2.1 黑格尔对康德辩证法的反思

1.2.2 辩证法理论危机的根源:非历史性

1.2.3 黑格尔对以往辩证法理论的变革:辩证法与历史观的统一

1.2.4 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论困境与辩证法的“第三次历险”

1.3 历史观的变革:辩证法理论危机的内在要求

1.3.1 辩证法就是历史观:辩证法的新道路

1.3.2 黑格尔历史观的意识绝对性:新道路的障碍

1.3.3 克服黑格尔辩证法的关键:历史观的变革

第2章 马克思辩证法与历史观的双重变革

2.1 唯物史观的创立与辩证法理论变革的内在统一

2.1.1 社会历史优先性的揭示:唯物辩证法的生成

2.1.2 辩证法的“抽象力”:唯物史观的具化

2.2 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的理论互成与互释

2.2.1 社会历史的辩证法

2.2.2 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2.3 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统一的实践论基础

2.3.1 实践:辩证法与唯物史观性质一致性的基础

2.3.2 劳动: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对象一致性基础

2.3.3 人的现实发展: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共同主题

第3章 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内涵逻辑: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变革的理论内涵

3.1 理论性质的改变:从“精神活动性”到“社会生活性”

3.1.1 辩证法的客观性与唯物性:从客观的自然到“物质的生活关系”

3.1.2 辩证法的主体性与批判性:从意识主体性到实践主体性

3.2 思想观点的革新:社会生活的联系观与人及其历史的发展观

3.2.1 从思辨的总体观到社会生活的联系观

3.2.2 从抽象时间的过程观到人及其历史的发展观

3.3 理论范式的变革:超越形而上学的辩证法理论范式

3.3.1 从“存在”到“人的现实生活过程”

3.3.2 形而上学阴影的消解与后形而上学视域下的辩证法

第4章 马克思辩证法理论变革的当代意义

4.1 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变革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智慧

4.1.1 现代化与现代性的矛盾性

4.1.2 现代性的“知性形而上学”

4.1.3 马克思辩证法:捍卫社会生活的丰富总体与自由个性

4.2 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变革与后形而上学的哲学维度

4.2.1 哲学终结与哲学的合法性危机

4.2.2 马克思辩证法的“反哲学”智慧与“形而上学的终结”

4.2.3 面向现实生活的哲学自我理解方式:后形而上学的哲学维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广播电视广电网站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动画艺术语言多元化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