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质量通病

2022-08-01

第一篇:市政道路质量通病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

路基路面施工质量通病

1、 路基质量通病:

(1)路基平整度差(2)出现软基

防治措施:路槽形成后要对路槽的宽度、标高进行检查,路槽的开挖除有效宽度外还应保证足够的工作面;验槽时,要对标高进行复核,出现软基后要会同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制定出软基处理方案。

2、 基层质量通病

(1) 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2)水稳的配比不准确;(3)施工时反复出现骨料堆积现

象;(4)压实度不符合设计要求;(5)养生工作不到位;(6)平整度差

防治措施:原材料进场前要对原材料进行材料质量的检查,不得含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大粒径石子,不得含有垃圾、杂物等。在施工时要求施工单位先做出试验段,不确定碾压遍数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抽查水泥掺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当中要有专人配合摊铺机,处理骨料堆积现象,还要不间断抽查水泥掺量和标高及平整度,水稳层在施工到一定距离后要及时对已碾压完成部分进行养生,保证强度要求。

面层施工质量通病

(1)路面平整度差、(2)路面裂缝、、(3)路面松散掉渣、(4)路面接茬不平有轮迹

防治措施:对平整度的防治首先要解决底层平整度的问题,因为每一层的平整度对上一层的平整度至关重要;要按照图纸及标准对各层严格控制,在保证压实度和纵、断面高程的基础上控制平整度。路面裂缝有两种,一时碾压当中出现的短小裂缝,一种是后期出现的裂缝。碾压当中出现的短小裂缝造成的原因是摊铺厚度不足、骨料的粒径不均匀造成,后期出现裂缝造成的原因是沥青摊铺时间过长或接缝不当,接缝处压实不到位或者是由于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及冻胀造成,防治裂缝产生要做到:

1、严把沥青材料质量关

2、严格控制碾压适度

3、双层式面料上下两层的铺筑宜在当天完成

4、对接缝处的碾压必须到位

5、保证摊铺厚度 附属构筑物质量通病防治

质量通病:

1、人行道砖松动、破损、沉陷、翘曲

2、侧平石松动、弯道不顺、沉陷

防治措施:人行道砖铺砌时,基层必须平整稳定,干硬性砂浆配比必须准确,灌缝应饱满,铺砌结束后应立即封闭养护。侧石施工前应对基底进行夯实,砼垫层的厚度及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侧石背后应采用砼进行支撑,在弯道铺砌时应提前将侧石打磨圆滑。 排水管道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质量通病:

1、沟槽底原土不夯实平整

2、管道接口做法错误、不规范

3、检查井砌筑质量差

4、沟槽回填土原土不合格、不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符合设计要求

防治措施

1、沟槽开挖后要对沟槽底部进行夯实,保证压实度

2、管道接口有两种,一种是承插口、一种是平接口;当采用承插接口时油麻应提前在沥青中浸泡以及石棉的比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要保证口内石棉的密实度,完成后要对石棉进行养护,当采用平接口时首先要提前将接口处两侧凿平并浇水湿润,保证抹带的宽度及钢丝网宽度,水泥砂浆的配比要符合设计要求,完成后要及时覆盖养护。

3、检查井砌筑时要检查原材质量及砂浆配比是否准确,砌筑前应提前将砖浇水湿润,不得采用干砖砌筑,保证砂浆饱满度及灰缝的厚度、宽度;砌筑完成后要对标高进行复测。

4、沟槽回填土质量必须符合要求,不得含有生活建筑垃圾等杂物,回填时应分层回填分层夯实,保证每层压实系数符合规范要求。

第二篇: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崇州市经六路道路建设项目

市政道路工程

质量常见问题预防措施

四川亮飞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七年五月

1

目 录

1:----------------------路边积水 2:----------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 3:--------------------管道渗漏水 4:检查井变形、下沉,致使路面开裂 5:路面混凝土开裂、起砂、蜂窝麻面 6:盲道口道板安装不牢固,容易脱落 7:----------------------钢筋工程 8:----------------------模板工程 9:----------------------砼工程

2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大力度开展市政工程建设,伴随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艺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工程质量的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质量通病,例如排水系统、路基与路面和辅助性设施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我施工项目部结合近几年的施工经验,现就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较常出现的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等方面做出以下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

一.路边积水

1.产生原因

(一) 雨水井或管道被垃圾堵塞,导致流速减慢,路面的水不能及时排走,或者由于部分雨水井或管道被完全堵塞而造成积水。

(二) 施工疏忽和测量出错,路面及管道产生积水,甚至出现倒坡现象,以及雨水井处井盖比四周高而引起路边积水。

(三) 由于排水口设在人行道路沿石处下方,排水口十分狭小容易堵塞。 2.预防措施

(一) 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施工,管道封堵与开封都必须得做好记录并加强检查力度。

(二) 讲究文明施工,严禁泥浆排入管道,防止堵物流入管中。

(三) 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养护管理,消除垃圾、防止堵塞,保证雨水井和管道畅通。

(四) 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 (五) 必须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施工,并且必须进行检验误差,完全符合要求之后才能交付施工。

3 (六) 在施工中尽可能的避免排水口设于人行道路沿石下方,并且应严格按规范进行施工,并确保排水口的畅通。

二.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 1.产生原因

(一) 管道渗漏水,使得回填覆土层水土流失而沉陷,最终导致路面开裂或沉降。

(二) 管槽及检查井周边回填填土不符合要求,如填土中夹带块状物不,填料质量欠佳等原因影响压实质量效果,危及路基的安全。

2.预防措施

(一)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使路基填方以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按照压路机要求而不超过有关的规定。

(二) 在路基总宽度范围内,必须采用水平分层方法来填筑。在回填土时必须结合回填的位置和施工条件合理选择填料和压实机器,以确保质量。

(三) 必须注重回填土的质量,严禁回填任何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或腐植土等,避免影响压实效果,导致沉陷。

(四) 严格控制回填料的含水量,使其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注意雨后施工前,必须得先排干水,然后再分层次随填随压密实。

三.管道渗漏水

1.产生原因

2.管道周边回填填土不符合要求引起不均匀沉陷,导致管口接口开裂破损,甚至出现管道断裂脱节,从而造成管道渗漏水不良后果。

(一) 管道管材质量不合格,极容易产生漏水。

(二) 检查井施工质量不合格,且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存在渗漏。 (三) 闭水试验测试不合格,甚至于没做。

4 (四) 规划预留支管封口不密实。 2.预防措施

(一) 必须认真按规范要求施工,所用管材必须保证合格,确保管道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 施工方必须注重回填土的质量,要保证回填土的合格,以确保质量,禁止回填任何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或腐植土等不合格回填物,避免沉陷。

(三) 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得遗漏,抹面前必须清洁和湿润表面,在抹面时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假如遇有地下水时,应该随砌筑及时完成抹面和勾缝,不能在回填以后再进行内勾缝或内抹面。

(四) 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做闭水试验。

(五) 尽量在检查井砌筑之前进行封砌,以确保质量,应预设排水孔在管内底处,便于排干和试验时进行检查。

四.检查井变形、下沉,致使路面开裂

1.产生原因

绝大多数雨水井以及检查井都选在行车道上,部分排水干管及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当行车道上井背宽度比较小时,回填夯实特别困难,压实度检查也很难进行。在实际施工中常常发生的疏忽,很可能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和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容易引起路面开裂。

2.预防措施

(一) 雨水井及其检查井完成砌筑后,用中粗砂分层回填方式回填井与工作坑之间存在的较小间隙,并使用插入式振动棒通过灌水振动进行夯实,以确保间隙回填土的密实。

(二)要警防不均匀沉降。首要是确保施工方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操作,把好各工序的质量关,将沉降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同时根

5 据不同的地质特征对检查井进行基础的处理,控制检查井和路面间的不均匀沉降,达到管槽回填的密实度要求。

(三) 应严格控制井室与井口中心位高度,仔细检查井砌筑质量,防止井体出现变形。

(四) 仔细做好检查井的垫层和基层工作,预防井体下沉引起沉陷。

(五) 要保证检查井井盖与其座要配套,在安装时要求座浆饱满,选择适合的面底和轻重型号,安装铁爬时要控制好第一步位置,平面位置必须准确。

五.路面混凝土开裂、起砂、蜂窝麻面 1.产生原因

(一)水泥质量不合格,在搅拌过程中混凝土的水灰比例过大,使其表面强度降低,导致施工完毕后容易磨损易起砂。

(二)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好收抹和压光时间,在混凝土的表面洒水或干水泥,在路面未达到一定的强度或养护就提前施加各种荷载从而引起路面表皮脱皮或开裂。

(三)混泥土的比例不合格、混凝土搅拌的时间较短,没有均匀使灰料拌合,导致石子过于集中振不出水泥浆。

(四)没有严格按操作规范浇筑混凝土,错牾的下料高度,出现振捣或漏振情况,未及时排除混凝土中的空气,致使路面不密实。

(五)没有严密拼装模板,表面的清理工作不到位,没有均匀涂刷脱膜剂甚至局部漏刷。

(六)在施工时,留置施工缝不当而引起路面裂缝。

2.预防措施

(一)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控制好面层的收抹和压光时间,严厉禁止在混凝土表面洒水或干水泥的行为。

(二)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水泥的数量,稳定水泥安定性。

6 (三)清理干净模板面,均匀涂刷脱膜剂,不允许漏刷,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浇筑混凝土,严防振捣或漏振,并应及时排除混泥土中的气泡。

(四)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用料比例,合理的水灰比和砂子率,控制好砂石的含泥量,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还应及时抹压板面。

(五)合理选用材料,水泥应选用收缩性小和水化热小的,浇筑混凝土应尽量选择在温度较低的时候,尽量避免在炎热天气里进行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缝应按施工规范正确留置。

(六)合理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力度以及适当延长养护的时间,在混泥土上覆盖草袋、草帘,避免阳光的暴晒,控制好洒水时间,保持混泥土湿润。

六.盲道口道板安装不牢固,容易脱落。 1.产生原因

由于盲道口在通往人行横道处是下坡,是一个特殊的位置,因而此处的道板需要切割、且高于人行道路面。一只要安装的质量不合格,就容易发生道板脱落的现象。这也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常常出生的质量问题。

2.预防措施

(一) 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在进行技术交底中,应该向施工队伍提出特别的要求,且在施工中应特别强调盲道口的施工质量,

(二) 保证干湿度、砂浆标号以及砂浆的饱满度达到要求,在必要时可以提高盲道口的砂浆标号的等级。

七.钢筋工程

①常见的质量通病有:钢筋表面锈蚀、柱子外伸钢筋错位、绑扎节点松脱、钢筋保护层不足、梁抗震135°箍筋漏弯、钢筋闪光对焊接头弯折或偏心、钢筋搭接焊不符焊接规定、板的负弯筋没有设马凳或被踩弯等。

②消除质量通病措施有: a.钢材应按公司指定的符合要求厂家采购。

7 b.对锈蚀严重、带有颗粒状或片状的老锈钢筋不得使用。 c.浇筑砼前对伸出板面的柱筋应认真核对位置,并至少绑有两个箍筋固定,以防错位. d.铁丝绑扎应尽量选用不易松脱的绑扎形式,如节点松脱时重新绑牢。

e.搭接焊的钢筋的预弯应保证两钢筋的轴线在一直线上,再行施焊。

f.钢筋的保护层数量应满足需要。板的负弯筋应用垫块保护,安装预埋管线或浇筑砼时,不得踩踏板的负弯筋。

八.模板工程

①常见的质量通病有:爆模、未起拱、缝隙大等。

②消除质量通病措施有:

a.模板工程应有设计施工方案,模板支撑(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撑(架)应能承受新浇筑砼的重量、模板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b.砼梁≥4 m时应按规定起拱

c.木模板应弹线修边,安装拼板应严格控制缝隙。

d.砼浇筑前,木模湿润水要足够。

e.旧模板翻转使用时板上的灰疙瘩应消除干净。

九.砼工程

①常见的质量通病有:表面损伤如蜂窝、露筋、孔洞、夹渣,成型规格偏差如板面不平、歪斜、凹凸,内部缺陷如强度偏低、匀质性差、裂缝等。

②重点加强对砼的养护,具体为:

a.施工完7天内专门覆盖塑料薄膜进行保水养护, 7天扣进行淋水养护,保证砼表面湿润。

8 b.在未拆模之前,在模板外侧淋水,保证模板内侧的水分不过早蒸发,拆模后挂麻袋养护14天。

③消除质量通病措施有: a.浇筑时应认真振捣、严防漏振。

b.施工缝处夹有木屑、水泥浆块等杂物应消除干净。 c.模板安装完后应测量板面标高,并做板厚的控制点。 d.预埋塑料管如有两根塑料管重叠处应适当加筋,以防因塑料管与砼握裹力差而产生板裂缝。

e.严格控制砼的质量和振捣时间,防止离析现象。 f.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昼夜。

总之,为了使我们的市政道路工程做得更好、更完美,保证工程质量,我单位项目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抓住关键问题和重要工序,严格按设计及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克服各种通病,力争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良。

四川亮飞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七年五月

9

第三篇: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南京市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导则

(暂行)

《南京市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导则》编写小组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

目 录

1 基本要求 ............................................................................................................ 1 1.1 总则.............................................................................................................. 1 1.2 基本规定 ..................................................................................................... 1 1.3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管理要求 ................................................................. 3 1.3.1 建设单位 .............................................................................................. 3 1.3.2 设计单位 .............................................................................................. 3 1.3.3 施工单位 .............................................................................................. 3 1.3.4 监理单位 .............................................................................................. 4 2 技术措施 ............................................................................................................ 5 2.1道路工程 ...................................................................................................... 5 2.1.1 道路交叉口及公交站台处路面车辙、拥包防治的技术措施 .......... 5 2.1.2 检查井周边路面破损、沉陷、井盖位移、坠落防治的技术措施 .. 9 2.1.3 桥台背后下沉、跳车防治的技术措施 ............................................ 11 2.1.4 沟槽处路面沉陷防治的技术措施 .................................................... 12 2.1.5 人行道板松动、碎裂、沉陷、侧缘石弯道不顺防治的技术措施 13 2.2桥梁工程 .................................................................................................... 16 2.2.1 钻孔灌注桩塌孔、缩孔、断桩防治的技术措施 ............................ 16 2.2.2 梁体预应力钢筋定位不准防治的技术措施 .................................... 16 2.2.3 梁体保护层厚度偏差过大防治的技术措施 .................................... 17 2.2.4 施加预应力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 17 2.2.5 排水设施不畅通防治的技术措施 .................................................... 19

2.2.6 桥面伸缩缝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 20 2.2.7 防撞墙色差明显、平整度超标、线形不顺、裂缝等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20 2.2.8 桥梁支座定位不准防治的技术措施 ................................................ 21 2.2.9 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失效、破损的防治技术措施 ........................ 22 2.3排水工程 .................................................................................................... 23 2.3.1 排水管道倒坡及路面排水不畅的防治技术措施 ............................ 23 2.3.2 管道(接口、井室)渗漏的防治技术措施 .................................... 24 2.3.3 塑料排水管道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 26 2.4隧道工程 .................................................................................................... 27 2.4.1主体结构开裂、渗漏水防治的技术措施 ......................................... 27 2.4.2 隧道内排水不畅防治的技术措施 .................................................... 30 2.4.3 混凝土表面不平整、装饰不直顺等外观防治的技术措施 ............ 31 2.5路灯工程 .................................................................................................... 32 2.5.1 电缆沟槽沉陷和过街管道破裂的防治技术措施 ............................ 32 2.5.2 路灯基础不牢、埋设不规范的防治技术措施 ................................ 32 2.5.3 灯杆歪斜、线型不顺防治的技术措施 ............................................ 33 条文说明 ............................................................................................................... 35 1.基本要求 ........................................................................................................... 35 1.1 总则............................................................................................................ 35 1.2 基本规定 ................................................................................................... 35 1.3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管理要求 ............................................................... 36

2 技术措施 ........................................................................................................... 40 2.1道路工程 .................................................................................................... 40 2.2桥梁工程 .................................................................................................... 48 2.3排水工程 .................................................................................................... 49 2.4隧道工程 .................................................................................................... 52 2.5路灯工程 .................................................................................................... 55 附录 ....................................................................................................................... 56 1管理要求 ............................................................................................................ 56

附录A .............................................................................................................. 56 附录B .............................................................................................................. 57 附录C .............................................................................................................. 58 2技术参考指标 ................................................................................................... 59

附录D .............................................................................................................. 59 附录E .............................................................................................................. 61 附录F .............................................................................................................. 62

南京市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导则

1 基本要求

1.1 总则

1.1.1 为提升南京市市政工程建设质量,防止市政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规范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以下简称通病防治)工作,制定本工作导则。

1.1.2 本工作导则适用于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工程。

1.1.3 本工作导则中所称质量通病主要指市政工程存在的道路、桥梁、排水、隧道、路灯工程的相关质量缺陷。

1.1.4 本工作导则提倡在通病防治活动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科学管理方式;同时应加强对施工及现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1.1.5 各参建单位在对本市市政工程进行建设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工作中除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外,还应执行本工作导则的规定。

1.2 基本规定

1.2.1 建设单位应负责建设项目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其他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本工作导则的规定。

1.2.2 建设单位应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不得随意压缩工期。 1.2.3 设计审查机构应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列入审查内容。 1.2.4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通病防治工作列入监督工作重点。

1.2.5 建设单位在组织市政工程竣工验收时应提供下列相关资料: 1.2.5.1参建各方签署的《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1.2.5.2施工单位提交的《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告》 1.2.5.3监理单位提交的《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 1.2.6 道路管线管理规定

1.2.6.1市政工程的建设单位应统一综合协调、管理道路范围内的各专业管线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各专业工程单位应服从其管理。

1.2.6.2 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理单位统一监督、监理本工程范围内各专业管线单位涉及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的土建施工。

1.2.6.3 各专业管线工程的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的统一规定,其管位、管线走向、埋深规划应符合相关规定,管位设臵应尽量避让机动车道。 1.2.6.4 弱电管线的设计、施工、管孔分配、施工组织等宜由市电信部门按规划要求统一牵头负责。

1.2.6.5 市政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牵头组织召开各专业管线工程施工协调会,明确各单位的相互关系、落实施工进退场时间、工序交接验收及相关责任。

1.2.6.6 各专业管线沟槽的回填工作宜由管线产权单位委托本工程的市政道路施工单位完成,回填费用及相关措施费用由管线产权单位承担;若各管线施工单位具备相应市政施工资质,可自行回填沟槽,回填方案需经道路建设单位审批,其回填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并由市政道路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验收。

1.3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管理要求

1.3.1 建设单位

1.3.1.1 在开工前组织制订《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1.3.1.2 审批施工单位提交的《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 1.3.1.3 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和解决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3.1.4 将通病防治工作列入工程检查验收内容。 1.3.2 设计单位

1.3.2.1 在工程设计中应提出技术可行、经济适用的质量通病防治专项要求。

1.3.2.2 将通病防治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措施向有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参加通病防治工作。 1.3.3 施工单位

1.3.3.1 编写《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经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1.3.3.2 做好原材料、构配件进场和工序质量的报验工作。在采用新材料时,除应提供产品合格证、新材料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必要的检测复试。

1.3.3.3 及时记录、收集和整理通病防治的方案、施工措施、技术交底和隐蔽验收等相关资料。

1.3.3.4 根据批准后的《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对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样板引路。

1.3.3.5 专业分包单位应提出分包工程的通病防治施工方案,由总包单位初审、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通病防治工作负责,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质量负总责。

1.3.3.6 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及时完成《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告》。 1.3.4 监理单位

1.3.4.1 在《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编制中应对通病防治工作提出专项要求。

1.3.4.2 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提出审查意见。

1.3.4.3 总监或总监代表应参加施工单位《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的技术交底会。

1.3.4.4 督促施工单位按通病防治施工方案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

1.3.4.5 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关键工序和重要部位的施工实施旁站监理,并做好监理记录。

1.3.4.6 在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验收时,严格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检查和验收。

1.3.4.7 根据工程需要配备必需的检测仪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整改到位。

1.3.4.8 工程验收前应完成《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

2 技术措施

2.1道路工程

2.1.1 道路交叉口及公交站台处路面车辙、拥包防治的技术措施 2.1.1.1 设计

1、防治范围

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的交叉口及公交站台;城市主要区域的次干道、支路的交叉口及公交站台。

1)交叉口范围:采用渠化交通时,为交叉口中心至渠化段结束处;未进行渠化时,为交叉口中心为基准向四周延伸80—120m。交叉口防治范围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公交站台范围:港湾式停靠站为进、出站台前后各50m;非港湾式停靠站为公交站台两端向前后各延伸40m。横向为半幅道路。在道路设计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沥青混凝土面层设计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针对上述防治范围内易产生车辙、拥包等病害情况,根据《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提出各层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和低温弯曲破坏应变(με)的技术要求。 2.1.1.2 施工

沥青混合料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质量的管理

沥青混合料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质量的管理,除满足本导则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集料

粗集料应采用反击破碎机轧制而成,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2.36mm;细集料应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符合相应级配要求,不得采用没有除尘工艺生产的石屑,石质宜与粗集料相同,严禁采用采石场下脚料。

中、下面层可采用石灰岩碎石,上面层宜采用玄武岩碎石。

2、填料(矿粉)

沥青混合料的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矿粉,拌合机回收粉尘作为矿粉使用时,不得超过填料总量25%。

3、沥青

沥青材料可根据需要选用A级道路石油沥青或SBS改性沥青,石油沥青宜选用70号,SBS改性沥青宜选用不低于I—D号,每批次沥青材料应附质量保证书和质量检测说明书,沥青搅拌站应对每批次到场的沥青材料进行检查验收,并留样备用。

4、热拌沥青混合料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应按照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三个步骤进行,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和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要求。

各单位应高度重视生产配合比的设计,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工作,以提高设计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5、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运输、摊铺、碾压和养生 1)搅拌

a、 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应采用大型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机,生产过程由计算机自动控制,配有打印装臵,具备二级除尘装臵。

b、 搅拌机的振动筛规格应与矿料规格相匹配,最大筛孔宜略大于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其余筛的设计应考虑混合料的级配稳定,不同级配的混合料必须配臵不同的筛孔组合。

c、 应按配合比设计三个阶段要求组织生产,每台搅拌机均需要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和试拌工作,通过试拌工作以研究搅拌机的操作方式,例如上料速度、搅拌数量与搅拌时间、搅拌温度等,并验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各项技术指标,确定生产用的配合比和油石比。

d、 每天均应对每台搅拌机所拌混合料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和抽提(沥青用量(油石比))试验,其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和质量通病防治技术要求。

e、 搅拌机控制室要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种矿料的用量和搅拌温度,随时在线检查矿料级配和油石比,每天结束后,用搅拌机打印数据对沥青和各种矿料的总量进行分析,计算平均施工级配和油石比;并与路面设计厚度进行校核。

2)摊铺

a、沥青混合料摊铺应采用性能优良的摊铺设备进行机械摊铺。 b、沥青混凝土摊铺前应加强基层清理工作,确保符合质量要求。 c、 一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7.5m;超过宽度时,宜采用两台或更多台数的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避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搭接位臵应错开

200mm以上。

d、 为确保较高的初始压实度,在确保集料不被振碎的情况下,摊铺机夯锤应尽量调整到较大的振级,尽量提高摊铺后路面碾压前的初始密实度。

e、摊铺遇雨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料车上遭雨淋的混合料应废弃,不得用于沥青路面施工。

3)碾压

a、 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的碾压步骤,以达到最佳碾压效果。

b、 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在不产生严重推移和裂缝的前提下,初压、复压、终压都应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

c、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d、沥青混凝土施工应按《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等要求,做好文明施工、环境保护。

4)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应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要求进行施工质量抽检,对影响路面使用性能至关重要的压实度指标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并符合以下规定:

a、路面压实度应采用马歇尔密度压实度和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进行双控,压实度检测可采取钻孔取芯或核子密度仪的检测方法,马歇尔密度压实度应大于98%,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应控制在93—97%,其中SMA最大理

论密度压实度应控制在94—96.5%。

b、 做好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检查记录工作,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碾压等各道工序按《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中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应停止施工,待影响质量的问题排除后方可继续施工。 2.1.1.3 监理

1、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三个阶段工作严格把关,审查各阶段的试验和检测报告,并做好沥青混合料的见证取样及抽检工作。

2、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旁站监理,前、后场监理人员至少各有一人。其中后场主要是对搅拌时间、搅拌温度、各料仓比例、混合料成品进行监督,严禁搅拌机操作人员随意更改生产配合比和搅拌时间、搅拌温度;前场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对摊铺厚度、摊铺速度、摊铺碾压温度、碾压组合方案等施工工艺进行监督检查,严禁施工单位随意调整更改施工工艺。

3、严格按《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和本导则的要求检查施工单位各项试验报告和检验记录,对施工各阶段的质量进行检查、控制、评定,抽检比例为不低于20%,试验抽检工作应委托有相关资质的试验检测单位进行,严禁直接采用施工单位试验检测数据。对质量达不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4、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易出现病害部位的施工现场旁站。 2.1.2 检查井周边路面破损、沉陷、井盖位移、坠落防治的技术措施 2.1.2.1 设计

1、雨污水等各类管线检查井设臵应尽量避开公交站台和路口渠化段。

2、检查井室基础应根据地基承载力、荷载等情况做出设计,检查井基础应与管道基础连成整体。

3、车行道检查井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砌筑,宜采用整体稳固性好,强度高、闭水性理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混凝土模块式检查井或采用其它质量可靠、工艺先进技术建造的检查井。

4、井框盖宜采用防响、防滑、防盗、防坠落、防位移的多防功能的井框盖,质量指标应符合道路使用功能和规范要求。

5、施工图设计中应绘制检查井框盖安装大样图。 2.1.2.2 施工

1、施工前,须按设计图纸做好放样工作,检查井标高应准确。

2、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检查井周边填料宜与道路结构层同步填筑,并必须以小型压实设备同步碾压,压实度不小于结构层压实度要求。

3、采用反开槽处理检查井周边时,应以检查井为中心开挖一定环长和深度的基坑,宽度应满足小型机械压实的要求,填料应采用水硬性材料分层压实或采用水泥混凝土,高度应与路面基层平齐。

4、严格控制井框盖标高和横坡度,确保路面与井框盖上表面平齐。 2.1.2.3 监理

1、加强对检查井基础及井身施工质量的检查,加强井框盖质量的

验收,检查井框盖与井身的联结是否稳定牢固。

2、加强对检查井周围填充料的密实度、管道与井室接口的密封性、预制块拼装后缝隙中灌注填充料密实性的检查。

3、井框周围沥青混凝土面层摊铺时,严格检查井室周围沥青混凝土压实度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是否与井框齐平。

4、做好检查井施工各道工序的验收记录。 2.1.3 桥台背后下沉、跳车防治的技术措施 2.1.3.1 设计

1、桥台背后为软土地基时应进行沉降计算,当工后沉降大于规范规定时,应针对沉降进行地基处理设计。

2、软土地基处理应根据地基情况、施工条件和国家规范选用相应方法处理,并在桥台边缘与路堤坡角处加密处理。

3、台后填土应采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或石灰土,同时严格控制回填质量。填土较高的路堤宜采用轻质材料,如粉煤灰掺快速增强固化剂、泡沫聚苯乙烯(EPS)等。

4、台后应设臵现浇钢筋混凝土搭板。 2.1.3.2 施工

1、粉煤灰、快速增强固化剂材料、施工及养护质量控制应符合附录D要求。

2、地基处理及台后填土严格按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

3、当填方强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时,方可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

4、桥台后背高填方应设臵沉降观察点,做沉降观测,并根据观测

结果作相应处理。 2.1.3.3 监理

1、检查粉煤灰、固化剂等原材料质量及配合比、强度。

2、检查桥台背后处填方密实度。

3、检查地基处理施工质量。

4、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规范进行试验,监理抽检数量不应小于施工单位试验数量的20%。

2.1.4 沟槽处路面沉陷防治的技术措施 2.1.4.1 设计

1、不得使用米砂等松散材料作沟槽回填料。

2、在常年地下水位下的填筑材料宜采用水硬性材料。

3、对于宽度大于2m的沟槽可使用与道路结构层相同材料回填;对于宽度小于2m,大于50cm,回填深度大于30cm的沟槽,宜使用二灰砂、二灰碎石或粉煤灰掺快速增强固化剂等水硬性材料作回填料; 对于宽度小于50cm,回填深度小于30cm的沟槽,应使用低标号混凝土回填。

4、沟槽回填土

管道两侧应分层回填,厚度不大于10cm,压实度不应小于90%(轻型击实标准)。管顶以上25cm范围内回填土表层压实度不应小于87%(轻型击实标准),其他部位回填土的压实度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

5、沟槽边缘宜设臵土工格栅。 2.1.4.2 施工

1、沟槽开挖前,应落实排水措施。管道安装及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

2、沟槽宽度大于2m时,分层及碾压应满足以下要求: 1)管顶以上50cm 范围内不得使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宜采用人工操作动力夯实机械进行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0cm,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超过管顶以上50cm的沟槽回填,应采用中、重型压路机碾压。采用中型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不得超过15cm,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不得超过20cm。

3)当沟槽宽度小于2m时压路机无法作业时,应采用小型压实机械进行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0cm。

4)沟槽范围内铺筑高强度合成纤维土工格栅时,铺筑宽度应为沟槽宽度两侧各增加50cm。土工格栅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20cm,其力学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5)沟槽上部结构层原则上不得分幅回填。 2.1.4.3 监理:

1、检查施工单位对回填材料按规定频率送检和平行检验。

2、加强现场巡视,检查管道接口、沟槽垫层及分层回填质量。 2.1.5 人行道板松动、碎裂、沉陷、侧缘石弯道不顺防治的技术措施 2.1.5.1 设计

1、人行道基础结构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水稳定性。

2、混凝土侧缘石抗压强度等级不小于C30。

3、道路侧缘石基础须采用C25以上水泥混凝土材料。

4、设计单位应在设计图中明确不同曲率、规格侧缘石的几何尺寸。

5、雨水井井框宽度宜与缘石宽度相同。

6、为避免人行道排水不畅,其横坡不小于1.5%,人行道铺面不低于侧石顶面。

7、现浇水泥混凝土人行道须设臵伸缩缝。 2.1.5.2 施工

1、土基和基层压实应使用机械施工,密实度应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2、严禁现场拌制混凝土和粉煤灰石灰类混合料。

3、人行道基础分层压实后,应封闭养生。

4、人行道铺砌必须平整、稳定,灌缝应饱满,不得有翘动现象。

5、人行道面层与其它构筑物应顺接,不得有积水现象。

6、人行道面层与各种管线井框盖的高差不得大于3mm。

7、人行道板铺设完毕,应封闭养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使用。

8、现浇水泥混凝土人行道表面耐磨层的厚度不得小于2mm,且与下层的混凝土相互渗透,可靠粘接。

9、现浇仿石水泥混凝土人行道面层应涂刷渗透性的透明密封光亮剂。

10、混凝土侧缘石基础施工须符合设计要求,安砌稳固,做到线直、弯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牙,勾缝应饱满严密,整洁坚实。

11、雨水口处侧石安砌,应与雨水口施工配合,安砌牢固,位臵

准确;缘石不得阻水。

12、侧石背后及基础应回填密实。 2.1.5.3 监理

1、严格检查原材料、半成品材料的质量。

2、及时检查施工单位测量记录。

3、对人行道、侧石基础高程、人行道面板平整度、侧石直顺度等不定期进行平行检验。

4、检查侧石背后混凝土浇筑质量及基础回填密实质量。

2.2桥梁工程

2.2.1 钻孔灌注桩塌孔、缩孔、断桩防治的技术措施 2.2.1.1 施工

1、钻孔灌注桩施工应采取有效的泥浆护壁措施,控制泥浆比重、粘度和进尺速度,保持孔壁稳定,确保成孔质量。

2、在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1.5m;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水位1.5m~2.0m,并应采取稳定水头的措施。

3、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按规定连续作业,导管埋入混凝土顶面深度宜控制在2-6m范围内,严禁导管脱离混凝土顶面。

4、宜采用合理成孔施工工艺,缩短成孔时间。 2.2.1.2 监理

1、施工前审查施工单位施工中塌孔、断面形状不规则等情况时的防治预案,上述情况发生时,及时要求停钻并采取相应措施。

2、浇筑过程中,应加强旁站,对特殊情况要作出明确记录。 2.2.2 梁体预应力钢筋定位不准防治的技术措施 2.2.2.1 设计

1、应明确预应力钢筋的定位坐标。

2、宜明确预应力钢筋定位施工的技术要求。 2.2.2.2 施工

1、严格按照设计明确的预应力钢筋坐标进行定位安装。

2、预应力定位钢筋宜采用焊接固定,保证安装牢固。

3、混凝土浇筑应避免振捣器与预应力钢筋的直接接触,防止预应力钢筋(管道)损伤、移位。 2.2.2.3 监理

1、核查预应力钢筋定位坐标。

2、检查预应力钢筋定位措施。

3、对混凝土浇筑进行旁站监理,重点检查预应力钢筋(管道)是否偏位。

2.2.3 梁体保护层厚度偏差过大防治的技术措施 2.2.3.1施工

1、钢筋骨架的支撑钢筋必须保证足够强度、数量。

2、保护层垫块宜采用工厂化生产的专用垫块,应安装牢固、位臵准确;平面每平方米不少于1个,曲面每2平方米不少于3个,折角处必须设臵,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密。

3、芯模法施工时,在绑扎钢筋时应根据空心孔设计位臵、尺寸,预先设臵抗浮钢筋,间距不大于50cm,且宜在芯模顶部设臵压模材料,稳固芯模。

4、施工中严禁振捣钢筋骨架或振捣器直接接触钢筋骨架。 2.2.3.2监理

1、对钢筋骨架、预埋件及芯模固定情况进行检查。

2、检查保护层厚度偏差是否符合要求。 2.2.4 施加预应力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2.2.4.1设计

1、应明确施工工艺,对预应力钢筋进行编号,明确张拉顺序。

2、预应力管道宜选用塑料波纹管。

3、设计人员应参与试张拉过程,并检查张拉力与伸长量等指标。 2.2.4.2施工

1、张拉前应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

2、预应力钢筋、锚夹具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

3、预应力管道外观、管壁厚度、环刚度等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4、波纹管的定位钢筋应与钢筋骨架可靠焊接;破损波纹管应予以修补或更换。

5、应进行试张拉,校验施工伸长值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6、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7、压浆前应清理压浆孔道,保证压浆孔道通顺、洁净。浆液配合比、流动度、泌水性达到技术要求指标。压浆的压力宜为0.5-0.7MPa,当孔道较长或采用一次压浆时,最大压力宜为1.0MPa。浆液必须密实。

推荐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压浆记录应完整。

8、封锚时,外露预应力钢筋锚头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处于易变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50mm。凸出式锚固端锚具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2.2.4.3监理

1、审批预应力施加施工专项方案,检查设备标定情况。

2、检查预应力钢筋的外观和强度、静载锚固性能检测报告。

3、检查张拉力、伸长量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检查预拱度、封锚保护层厚度。

5、旁站监理预应力施加、压浆施工,并检查原始施工记录。 2.2.5 排水设施不畅通防治的技术措施 2.2.5.1 设计

1、根据桥面纵横坡形成的汇水面积和迳流进行分块设计,宽桥面、交叉口、纵横坡交汇处、凹形竖曲线、超高段等位臵应有专项排水设计。

2、桥面排水口位臵应紧贴防撞墙或路缘石,且应低于桥面铺装层,保证排水口收水顺畅。

3、桥梁应设臵滴水檐。 2.2.5.2 施工

1、排水管件应定位准确,安装牢固。

2、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杂物堵塞排水口或管道。

3、管件弯折部位宜采用可拆卸的装臵,易于清疏。

4、桥面铺装施工应设样桩,保证桥面纵、横曲线符合要求。 2.2.5.3 监理

1、复核排水口标高、排水管位臵。

2、检验排水口、排水管是否堵塞。

3、检验桥面铺装样桩,桥面纵、横曲线标高。

2.2.6 桥面伸缩缝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2.2.6.1 设计

1、根据变形量宜采用模数化型钢伸缩缝。

2、应明确伸缩缝安装专项技术要求。 2.2.6.2 施工

1、安装伸缩装臵前须清除预留缝内杂物。

2、预埋件定位准确,宜采用高强防裂水泥混凝土固定,伸缩缝安装后养护14天以上或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开放交通。

3、伸缩缝橡胶止水带应整条连续,端头向上弯折埋入混凝土中,起挡水作用。

4、伸缩缝附近桥面应平整,表面高差不超过2mm,伸缩缝安装误差不超过3mm,固定螺栓应紧固可靠,并有防振止松构造措施。

5、预留缝尺寸必须满足伸缩缝安装要求。 2.2.6.3 监理

1、检查接缝处杂物是否清理。

2、检查伸缩缝是否贯通,安装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预埋件固定效果、养护时间。

2.2.7 防撞墙色差明显、平整度超标、线形不顺、裂缝等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2.2.7.1设计

1、应明确构造钢筋及伸缩缝设臵要求。

2、应明确与主体结构施工的顺序。

2.2.7.2施工

1、水泥等原材料中应采用同产地、同厂家产品;施工配合比控制准确。

2、模板宜采用定型钢模,涂刷脱模剂,分段浇筑长度不宜小于50m。

3、分段安装模板时,直线段每10m,曲线段每5m以内应检验定位误差是否符合要求。

4、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密实,减少气泡引起的外观缺陷。

5、拆模后,及时检查外观质量;经监理批准,方可对缺陷进行相应处理。 2.2.7.3 监理

1、按规定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进行检查。

2、检查防撞墙外观质量。

2.2.8 桥梁支座定位不准防治的技术措施 2.2.8.1 设计

1、当梁体纵坡大于1%时,宜采用预埋钢板等措施进行调整。 2.2.8.2施工

1、对板式橡胶支座,在平坡情况下同一片梁两端支承垫石水平面应尽量处于同一平面内,其相对误差不得超过3mm;对盆式橡胶支座,支座支承面四角高差不得大于2mm。

2、支座与桥梁上、下部的连接,采用焊接时,应预埋钢构件,并确保定位准确;采用地脚螺栓连接时,支座顶板与地脚螺栓应按设计要求定位后浇筑上部结构混凝土。

21

3、支座应进行防腐处理。 2.2.8.3 监理

1、复核支座定位,检查安装质量。

2、检验支座顺桥中心线是否与主梁中心线重合或平行。 2.2.9 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失效、破损的防治技术措施 2.2.9.1设计

1、应对桥面铺装进行专项设计。

2、明确对防水粘结层材料及其指标要求。 2.2.9.2施工

1、桥面铺装层施工前桥面应进行清洁。

2、防水粘结层施工应连续、满布,施工完成后防止车辆、行人进入,确保不受污染,后续铺装层施工应尽量衔接,避免间隔时间过长。 2.2.9.3监理

1、防水粘结层施工前检查清洁效果。

2、加强防水粘结层施工中的旁站监理,保证防水粘结层施工质量。

3、铺装层施工前,检查防水粘结层表面污染情况。

22

2.3排水工程

2.3.1 排水管道倒坡及路面排水不畅的防治技术措施 2.3.1.1设计

1、当遇有地下障碍物影响排水管道纵坡、管径等排水功能参数时,应现场查勘后进行变更设计。

2、按规定对汇水面积、流量进行计算,合理布臵收水井位臵、数量及支管数量、管径。 2.3.1.1 施工

1、建立准确的施工水准高程控制网。

2、严格控制开挖深度,不得超挖;如超挖,应采用细石料等回填,超挖部位不得采用原土回填。

3、控制沟槽与平基的轴线、纵坡和高程,不得高于设计高程,低于设计高程不得超过10mm。

4、控制管道的直顺度和坡度;在浇筑管座前,宜先进行管道两侧与平基相接处的三角部分浇筑,再对称浇筑管道两侧混凝土。

5、如遇特殊情况须调整支管管径时,应同时调整支管数量,确保调整后的排水能力不低于原设计要求。

6、对已出现倒坡的排水管,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排水管倒坡,应对地基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后重新敷设排水管。 2.3.1.3.监理

1、复测管道中心线及检查井位臵。

23

2、检查平基和管线的轴线和高程,不得出现倒坡。

3、检查收水井是否设臵在收水区域路面最低点。 2.3.2 管道(接口、井室)渗漏的防治技术措施 2.3.2.1设计

1、检查井井室设臵应避让软弱地基、易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地区,采取专项基础设计和相应基础处理措施。

2、对于穿越道路的管线,应适当增加埋深,并对管材承载力进行验算。

3、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地区,宜选择柔性管道接口型式。

4、推广采用新型塑料管材。 2.3.2.2施工

1、设臵排水措施,避免槽底土壤扰动或受水浸泡;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地基加固处理,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

2、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用有效降、排水措施。

3、严格控制平基的厚度和高程;管座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4、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比及施工质量,确保振捣密实。禁止带水浇筑混凝土,平基混凝土终凝前不得泡水,并应加强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3天,低温施工时养护时间应适当延长。混凝土强度达5MPa以上时,方可下管。

5、管材供货方应提供产品合格证和力学、抗渗性能试验报告等资料,施工单位应按照规定复试,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24

6、管材并应进行外观检查,表面不得有可见裂缝,对发现有质量问题的管材禁止使用。

7、加强管材运输、安装过程中的保护,特别是管口的保护。下管时用专用吊钩或柔性吊索,严禁用钢丝绳穿入管内直接起吊,平吊轻放,避免扰动基底、管材相互碰撞。

8、排水管伸进检查井内长度应符合要求。砌筑检查井时,对预留管道口应采取管道预埋的方式,不得采用预留空洞方式。

9、刚性接口处应凿毛,抹带完成后,应立即覆盖养护,抹带不得空鼓、开裂;对于管径600mm及以上的管道,应勾捻管道内缝;抹带砂浆和连接网片等材料须符合要求。

10、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使用压路机碾压,宜采用人工操作动力夯实机械进行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0cm,压实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3.2.3监理

1、沟槽开挖、平基混凝土浇筑、管道安装等关键工艺过程须进行旁站监理。

2、沟槽施工中不得出现沟槽浸水、边坡坍塌、槽底超挖等现象。

3、核查施工配合比,检查混凝土施工质量。

4、核查管材的产品合格证和检测报告,并对几何尺寸和外观进行现场检查,符合要求的管材方可使用。

5、检查接口密封性能。

6、检查污水管道闭水试验情况。

25

2.3.3 塑料排水管道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 2.3.3.1设计

1、排水管道宜选用耐久性和过水、密闭性能良好材质的塑料管材。

2、明确新型塑料管材的技术要求、检测验收要求。 2.3.3.2施工

1、塑料管材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相应的质量检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

2、塑料管材运输、堆放应避免由于碰撞、积压而出现变形和破损;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阳光直射。

3、塑料排水管道基础宜采用砂垫层或砾石,垫层平整、密实。

4、排水管道接口应密封有效,推荐采用热接,如采用冷接,管口止水胶圈应不少于两道。

5、采取防止塑料管材上浮的措施。

6、回填材料中不得含有石块及其它带有棱角的杂物,回填材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 2.3.3.3监理

1、核查塑料管材出厂合格证及复试报告等资料;按规定频率进行监理抽检。

2、检查污水管道闭水试验。

26

2.4隧道工程

2.4.1主体结构开裂、渗漏水防治的技术措施 2.4.1.1 设计

1、根据隧道结构类型和水文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和外加剂;优先采用自密实防渗混凝土,混凝土的抗渗强度等级不宜小于P6。

2、隧道工程应以结构自防水为主,附加防水为辅。

3、隧道防水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4、在各种围岩的初期支护中,宜采用喷射混凝土,必要时结合锚杆组成喷锚支护系统。

5、外贴式防水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刺穿性、耐久性、耐水性和耐腐蚀性。

6、明挖法隧道外防水宜采用外贴式改性沥青或高分子防水卷材。在基面复杂的部分,宜采用防水涂料(如聚氨酯类涂料)。

条件许可时,可采用喷膜防水层。

7、混凝土结构预留孔洞处的配筋等进行专项设计。 2.4.1.2 施工

1、加强衬砌或主体结构混凝土质量控制,碎石、砂等原材料中含泥量不大于1%。

2、相邻衬砌或主体结构施工的间隔不宜少于14天。当施工间隔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预防混凝土的开裂的措施。

3、在围岩上渗漏点堵漏处理或基坑降水处理完毕前,不得进行衬

27

砌或主体结构混凝土的施工。

4、衬砌或主体结构混凝土应均匀密实,厚度须满足设计要求。主体结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时,不得使用。

5、隧道排水系统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1)设臵于衬砌或主体结构背后下部的集水管(带网格孔管),应包裹后充分固定,不得堵塞。

2)敷设中央排水管及导水管时,不得出现无坡或倒坡现象;铺底混凝土施工时不得堵塞盲管。

3)集水管和导水管的结合部位,应采用防水板和橡胶进行处理,不得漏水。

6、外贴式塑料防水板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1)塑料防水板施工作业前,应保证基面平整。对突出喷射混凝土面的锚杆端部,采取切断整平处理。整平质量应进行专项验收。

2)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方可进行塑料防水板施工。

3)防水板宜按环状铺设,并根据防水板材质采取相应的连(焊)接方式,搭接长度须符合要求,防水板连(焊)接质量应进行专项验收。

4)采用无纺布做滤层时,防水板与无纺布应密切叠合,整体铺挂。 5)后续施工不得损坏已铺设的防水板。

6)防水板铺设完应进行外观检查,并采用压缩空气、负压等方法检查焊缝密封性能。

7、外贴式防水卷材,应符合以下要求:

28

1)防水卷材施工前,基面应干燥、平整、清洁、无浮浆。 2)防水卷材完成后应施工保护层。

3)混凝土拆模后,可用后贴法将防水卷材粘贴于边墙和顶板的外侧。

8、防水涂料涂刷均匀;涂刷厚度和次数应满足设计要求。

9、施工缝应凿毛,并按规定设臵止水带或止水条。

10、隧道主体结构裂缝处理,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分析论证,编制专项修补方案。

11、对于预制管片间接缝的防水,宜采用水膨胀性的、耐久性好的弹性密封垫等进行防水。对于螺栓孔和压浆孔防水,宜采用合成树脂类或聚氨酯水膨胀橡胶类密封圈、塑料螺栓管道。

12、进行隧道施工变形监测。 2.4.1.3 监理

1、审批衬砌或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方案、防水专项方案。

2、检查并验收衬砌或主体结构混凝土质量,以及衬砌拱顶空隙回填的质量。

3、旁站监理支护施工。

4、旁站监理集水管、排水管和导管铺设,检查管线铺设质量。

5、塑料防水板施工时,须对基面和锚杆端部的处理质量进行专项验收。重点检查防水板焊接质量、防水效果。

6、喷膜防水层、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和弹性密封垫施工中,应分别对成膜药液剂量及喷模厚度、防水卷材铺设质量、防水涂料涂刷厚

29

度及质量、密封垫的防水效果和外观质量进行检查。

7、衬砌裂缝应描绘成图,清晰标注位臵、外观以及处理记录,并及时归档。

2.4.2 隧道内排水不畅防治的技术措施 2.4.2.1 设计

1、隧道纵向排水沟排水设计应充分考虑隧道渗漏水,沟底坡度满足规范要求。

2、防、排水系统完善,排水系统的通水能力应为隧道预计涌水量的3倍以上。

3、应在隧道出、入口处分别设计横截沟,排水沟与市政排水系统沟通。

4、采取“高水高排”原则,防止地面水涌入隧道。

5、合理确定隧道内泵房位臵和泵房排水能力。 2.4.2.2 施工

1、排水管、沟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出现无坡或倒坡现象。

2、泵房试运转前应对设备及附属装臵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试运转条件后,方可进行运转。

3、按规定进行单机试运转和联运调试。 2.4.2.3 监理

1、核查管沟高程、坡度,加强隐蔽工程检查。

2、检查泵房试运转调试工作,做好监理记录。

30

2.4.3 混凝土表面不平整、装饰不直顺等外观防治的技术措施 2.4.3.1 施工

1、模板应表面平整、接缝严密,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2、当隧道纵向曲线段半径小于600m时,模板宽度不得大于6m。

3、相邻混凝土段施工时,模板与已浇筑混凝土搭接段不少于10cm,并保持与已浇筑段衔接顺直。

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cm,不得出现“露筋”现象。

5、隧道装饰应挂线施工,线型直顺、接缝均匀平整。 2.4.3.2 监理

1、检查模板的刚度、表面平整度和尺寸,对混凝土浇筑进行旁站监理。

2、检查钢筋骨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平整度。

3、旁站监理隧道装饰施工,重点检查装饰材料线形和接缝。

31

2.5路灯工程

2.5.1 电缆沟槽沉陷和过街管道破裂的防治技术措施 2.5.1.1 设计

1、应统筹协调排水、绿化、电力等管线断面位臵,确保电缆沟槽和过街管道的埋设深度及覆土厚度。

2、横穿道路的路灯管线,须加钢管道,承压强度不得低于0.7MPa,埋设深度小于70cm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2.5.1.2 施工

1、道路车行道管线埋深不得小于70cm,人行道管线埋深不得小于50cm。

2、开挖底面应平整,不得有积水。

3、在管线埋设深度受限时,应进行包封或加套钢管。

4、过街沟槽回填按第2.1.4条执行,必要时对管线进行包封处理,回填施工不得损坏管线。 2.5.1.3 监理

1、旁站监理道路开挖和管线敷设。

2、检查管线埋设深度和回填材料的密实度、强度。 2.5.2 路灯基础不牢、埋设不规范的防治技术措施 2.5.2.1 设计

1、选择合适的路灯基础型式和截面尺寸。

2、路灯基础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高灯杆结构按受力要求进行专项基础设计。

32

3、桥梁路灯基础应与桥梁结构主体合理结合。 2.5.2.2 施工

1、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开挖基础基坑深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并平整、夯实。

2、灯杆基础基底应干燥、平整、密实。

3、混凝土基础应振捣密实,基础顶面不得超出原路面或人行道面。

4、桥梁路灯基础应与桥梁主体结构同时施工,宜将路灯基座钢筋与桥梁的主筋焊接。 2.5.2.3 监理

1、旁站监理路灯基础开挖和浇筑混凝土。

2、检查基坑深度和尺寸、混凝土强度和基础高度。 2.5.3 灯杆歪斜、线型不顺防治的技术措施 2.5.3.1 设计

1、根据2.5.2.1要求设计路灯基础。

2、合理确定照明灯具间隔,道路照明均匀度应符合道路照明标准要求。交叉口路灯设臵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局。 2.5.3.2 施工

1、根据2.5.2.2要求做好路灯基础。

2、确保路灯基础水平,灯杆与基础应稳固连接,灯杆竖直,纵向灯杆线型和道路(桥梁)走向一致。

3、灯臂的抱箍应紧固,灯臂与道路纵向垂直,安装高度、仰角一致,并与灯杆固定牢靠。

33

4、灯具安装高度一致、仰角一致、排列整齐,灯具光线投射方向应一致。

5、灯杆位臵应合理选择,与供电线路等空中障碍物的安全距离应符合供电有关规定,遇到高压线路时应注意避让。 2.5.3.3 监理

1、旁站监理灯杆、灯臂和照明灯具安装。

2、检查灯杆安装质量,重点检查灯杆是否歪斜、线型是否顺畅。

34

条文说明 1.基本要求

1.1 总则

1.1.1明确了《导则》制定的目的。《导则》是为对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起指导和规范作用。市政工程施工时,参建单位应对照《导则》来开展通病防治工作,起到保证工程质量的作用。 1.1.2《导则》不适用于大中修工程。

1.1.3市政工程质量通病类型较多,本《导则》列入了市政工程通病主要类型。

1.1.4《导则》提倡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防治通病发生。

1.1.5条是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的体现,任何标准规范文件的制定,其内容不得低于国家标准的规定。

1.2 基本规定

1.2.1建设单位作为工程建设主导方及业主,对通病防治工作应负组织责任。

1.2.2科学合理的工期是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保证条件之一。 1.2.3质量通病对公众利益影响巨大,施工图审查和质量监督的重点之一是设计安全、公众利益的内容,因此通病防治工作应列入其工作内容。

1.2.5在市政工程竣工验收时,判断质量通病防治技术及管理是否符合要求,本条所列的文件作为验收依据之一。

1.2.6.1在市政工程建设中,专业管线工程的协调管理是重要工作之

35

一,这些专业管线隶属不同产权部门,埋设深度、位臵、间距、回填各有要求,且其回填质量对道路工程质量和管线安全影响极大,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以道路建设单位为协调主体,是道路通病防治必需的前提。

1.2.6.2专业管线工程回填的在道路结构层范围内的部位质量,应符合道路工程的质量要求,因此应纳入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监理单位管理内容。

1.2.6.3各专业管线工程位臵应服从城市规划部门的统一要求,在有条件的道路上,管位设臵应尽量避让机动车道,这对道路工程质量有益处,同时也可适当减少管线维护工作和城市交通的矛盾。

1.2.6.4弱电管线产权单位较多,为了解决重复施工,有必要明确一个部门来统一管线设计、施工、管孔分配等。

1.2.6.5这是道路建设单位对专业管线工程的协调管理工作内容之一,有利于道路工程施工中各类管线工程的进度、质量合理安排和控制。 1.2.6.6专业管线工程回填的在道路结构层范围内的部位质量,应符合道路工程的质量要求。

1.3 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管理要求

1.3.1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是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者。1.3.1条规范了建设单位在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中的工作内容,即下达任务、审批方案、协调、验收。由于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中会涉及一些费用、进度的施工内容,根据市政工程建设特点,由建设单位直接审批方案较可行,当然,建设单位也可将1.3.1.2

36

内容委托监理单位,但须认可监理单位的审批意见。 1.3.2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是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技术支持。1.3.2条规范了设计单位在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中的工作内容,也是具体落实《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的体现,设计工作的目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与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目标一致,而且技术可行、经济适用的质量通病防治专项要求是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源头,只有行之有效的设计文件才能保障优质的工程实体。设计单位在施工前,向参建单位说明设计意图,解释设计文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设计问题,是设计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1.3.3施工单位

1.3.3.1施工单位是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者,编制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施工方案是其工作内容之一,专项方案是通病防治工作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1.3.3.2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构配件和完成合格的工序质量,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施工单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新的原材料、构配件随着技术进步和创新,必然会不断涌现,并被积极推广应用,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部《“采用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核准”行政许可实施细则》要求,“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是指与现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不一致的情况,或直接涉及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环境保护、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以及其它社会公共利益,且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没有规定又没

37

有现行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可依的情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建设工程,拟采用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应当由该工程的建设单位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并按照行政许可决定的要求实施。未取得行政许可的,不得在建设工程中采用。根据此要求,新材料应具有相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同时,应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1.3.3.3工作过程、检验结果要有书面证据,所以要有记录。 1.3.3.4施工过程中,技术交底制度和样板引路制度是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连接技术管理和施工作业的纽带,是科学的管理方式体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应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这也是施工项目实施中的教育培训工作体现。

1.3.3.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按照总承包合同的约定对建设单位负责;分包单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建设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单位应当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其分包工程的质量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

此条是对专业分包单位的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责任的规定,也是具体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的体现。

1.3.3.6《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告》是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38

验收的依据之一。 1.3.4监理单位

1)通病防治工作也是监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监理的工作文件中要体现,且要具体。

2)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主要由监理负责。监理要监督施工单位是否按专项方案施工、工作是否到位,检查工作的质量。

3)根据建设部建市(2002)189号文及《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要求,监理人员应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的监督活动,这些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对质量通病的防治至关重要,例如沟槽回填、沥青混合料摊铺等,旁站人员发现施工单位有违反《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和本导则的行为,有权责令施工单位立即整改,发现施工活动已经或者可能危及工程质量的,应当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或总监理工程师报告。旁站监理记录是监理工程师或者总监理工程师依法行使有关签字权的重要依据。

4)监理单位平行检验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是采用计量合格的仪器,具备检验知识的监理人员或检测人员(委托第三方),所得到的平行检验数据都是有效的,但应注意的是,只有监理人员独立检验的数据才能作为对工程质量核验的依据。

5)监理单位是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监理者。以上八条是监理单位的具体工作内容,也是具体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规定的体现。

39

2 技术措施

2.1道路工程

2.1.1道路交叉口及公交站台处路面车辙、拥包防治的技术措施 2.1.1.1设计

1)明确路面车辙、拥包防治的范围,可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进行调整。 2)车辙试验可检验沥青路面的车辙损坏,低温弯曲试验可检验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性能。低温弯曲试验的破坏应变并不是太满意的检验指标,在进行试验数据分析时,还应对应力应变曲线形状进行综合评价其低温性能,因此低温开裂性能的弯曲试验并不很完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对低温弯曲试验是“宜”,对车辙试验提出的是“必须”。 2.1.1.2施工

1)在道路工程建设中,路面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则》强调要把好材料关,以试验为依据,严格控制质量。此条明确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质量执行依据。

2)集料质量差是目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严重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材料脏、粉尘多、针片状颗粒含量高、级配不规格等。本条是对沥青混合料中集料质量的强调,包括资源特性和加工特性。

应注意的是,采用玄武岩石料的粗集料应对其吸水率和烘后质量进行控制,如果石料本身有很多孔隙,其受热稳定性会不好。采用石灰岩的粗集料应对其磨光值进行控制,尤其在表面层使用时。总的来说,粗集料的坚硬致密、吸水率小和表面粗糙等多种性质需要平衡考虑。

40

石屑是石料破碎过程中表面剥落或撞下的棱角、细粉,它虽然棱角性好、与沥青的粘附性好,但石屑中粉尘含量很多,强度很低,且施工性能较差,不宜压实,路面残留孔隙率大,在使用中还有继续细化的倾向。使用天然砂时,施工中易压实,路面好成型,但由于呈浑圆状,与沥青的粘附性较差,使用太多对高温稳定性不利,且对环境保护不好。目前工程上推荐使用机制砂,粗糙,洁净,棱角性好。

3)矿粉在沥青混合料中起重要的作用,矿粉要适量,少了不足以形成足够的比表面吸附沥青,矿粉过多又会使胶泥成团,致使路面胶泥离析。

除矿粉外,消石灰粉、水泥等填料常作为抗剥落剂使用。粉煤灰由于其质量不稳定,应限制使用。

4)沥青种类及标号,宜根据道路级别、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结合当地使用经验选用。应说明的是,使用改性沥青,能有较好的抗车辙性能,对沥青用量的敏感性也大为降低,尤其是SBS改性沥青的高温、低温性能都好,且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性能,但工程上还要重视提高施工水平,减小施工变异性。

5)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是施工过程中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一个良好的配合比设计不能满足于达到规范的技术要求,应该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施工操作性好,变异性小,容易压实,并具较好的耐久性。目前,如何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还在探索中,而且,实际操作中,情况较复杂,规范不能有很好的针对性,所以,执行规范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技术要求作适当的调整。应强调的是,施工采用材料应保证和配合比设计所使用的材料一致,材料和用料总是在一个允许的范

41

围内波动的,混合料性能应保持相对的稳定。

6)因为目前使用的材料品种较杂,变异性大,材料露天堆放含水量受天气影响大,采用间歇式搅拌机符合我国国情。如采用连续式,应确保材料是均匀一致的,否则很难保证配合比。计算机设备控制、记录生产,可以较好地进行沥青混合料的过程控制和总量检验。使用二级除尘设备,以及除尘部分可直接回收使用,二级除尘部分可进入回收粉仓使用(或废弃)。对因除尘造成的粉料损失应补充等量的新矿粉。

7)筛子的筛分能力与混合料级配、集料品种、类型、集料的洁净程度、筛孔、筛子的倾角和振荡力都有关系。

8)这是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的操作内容,同时要确定各料仓的配合比,选择适宜的筛孔尺寸和安装角度,使各料仓供料大体平衡。试拌以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OAC、OAC±0.3%等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通过室内试验和搅拌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9)本条是沥青混合料产品质量检验的内容。应注意的是,搅拌厂对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的检测必须与配合比设计时采用完全相同的条件和试验方法。因为空隙率受试件毛体积密度和最大理论密度的影响,而它们都与测试条件有关。由于取样后混合料放臵时间影响沥青吸入集料的程度,最大理论相对密度也有不同。因此施工质量检验的马歇尔试验以搅拌厂取样后立即成型的试件为准,但成型温度和试件高度必须符合试验要求。

10)本条是在线监测、总量检验的生产过程控制内容。计算机应通过传感器采集各原材料的数据,按各料仓的筛分曲线,逐盘计算出矿料级配,实时评定矿料级配是否符合要求。计算机应逐盘采集沥青的实际使用量和

42

混合料的生产量,计算油石比,实时评定是否符合要求。计算机应实时监测施工温度,实时评定是否符合要求。总量检验周期可以是一个工作日或一个台班,施工停止时,计算机应自动计算并及时打印出各项数据的统计结果,按公式要求计算全过程各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进行生产质量的总量检验,并根据施工总面积、沥青混合料的密度计算摊铺层的平均压实厚度,与路面设计厚度、实际厚度进行校核。

11)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或SMA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

12)基层清理对沥青面层和基层的粘结性能有重要影响,基层的平整度对面层铺筑后的平整度影响也很大。

13)有些施工单位认为采用全幅摊铺能提高平整度,事实上,全幅摊铺存在送料易离析、温度不均、初始压实度小、温度下降快、接长部位无振捣装臵导致压实程度不同、易留下纵向离析印痕、供料影响大等缺点,要提高压实度,摊铺机速度要慢,摊铺宽度要窄,才能利用摊铺机进行初始压实,防止降温过快,争取更长的压实时间。

14)初始压实度越大,混合料铺筑后的温度下降越慢,争取到更大的压实时间,压实效果更好。

15)不同的压路机具有不同的特点,薄压实层适宜采用静态的刚性碾,轮胎压路机适宜于不同厚度的压实层,具有好的搓揉作用,密水性效果好,碾压均匀,不需要洒水,不会出现发裂,能比刚性碾达到更大的密实度,不如振动碾操作难度大,有较大的温度适应范围。吨位太大的振动碾易把石料压碎,对SMA混合料,因为沥青含量高,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可能使

43

沥青玛蹄脂胶浆挤出来,所以通常不使用轮胎压路机。通常来说,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能达到好的压实效果,例如轮胎压路机高温碾压发热后用于复压和终压,钢轮压路机用于初压,同时对难碾压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作补充碾压。

16)沥青路面可以在施工后待沥青混合料冷却后即可开放交通,这是沥青路面的一大优点。对有些工程,等不及冷却就需要开放交通,可采取洒水加速冷却措施。

17)沥青路面在施工时,经常会出现沥青混合料落进雨水井中或抛撒在绿化带中等等。因此,沥青路面施工必须强调文明施工、环境保护。

18)马歇尔(实验室)密度压实度即以与配合比设计相同方法成型的试件密度为标准密度得到的压实度,以最大理论密度作标准密度时,对普通沥青混合料通过真空法实测确定,对改性沥青和SMA混合料,由每天的矿料级配和油石比计算得到。 2.1.1.3监理

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三个阶段工作是路面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重点,作为监理单位,应作为施工方案的一部分,严格把关,尤其是原材料、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2)以上内容以施工方案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作为监理工作依据。

3)本条规定了监理平行检验的频率和内容,应包含材料的质量检查、混合料的外观、搅拌温度、矿料级配、沥青用量、马歇尔试验、施工温度、厚度、压实度、平整度、宽度、高程、横坡、渗水系数、路面外观、接缝

44

等。平行检验的方式有目测、检查文件、实测、试验等,试验部分的应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平行检验应由监理人员独立进行,所得数据与施工单位数据对比认定。

4)本条规定了监理旁站的部位。

2.1.2检查井周边路面破损、沉陷、井盖位移、坠落防治的技术措施

2.1.2.1设计

1)检查井对沥青面层摊铺有重要影响。

2)检查井基础与管道基础连成整体,能减少检查井和管道的不均匀沉降,对检查井整体沉陷与管井接口破坏都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井室基础可适当配筋,与管道基础钢筋连接,一次性浇筑混凝土。

3)根据建设部及江苏省淘汰和限制使用部分落后技术与产品的通知和宁建基字[2006]212号文《关于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逐步淘汰砖砌式检查井的通知》要求,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

4)检查井框盖应采用预埋件与框盖基础连接,可防止框盖位移、坠落。 2.1.2.2施工

1)井周填料与其他部位的压实度差异是造成检查井周边通病的原因之一。实际操作中,可以与结构层同高施工检查井,碾压填料时,以钢板盖上检查井,使井周可同步压实。

2)反开槽部位可形成强度较高的整体板块,减少周边破损。 2.1.3桥台背后下沉、跳车防治的技术措施

2.1.3.1设计

1)软土地基是造成台后下沉的主要原因之一。

45

2)软土地基处理应根据地基情况及施工条件可选用换填法、排水 固结法、水泥搅拌桩法、薄壁管桩法等;软土地基对地基的影响除压缩沉降外,侧向位移也是表现之一,桥头10-20m范围应设臵路肩挡墙,根据桥头填方高度合理选定挡墙方案。一般情况下,填方原地面以上高度在2.5m以内,可采用重力式挡土墙,高度大于2.5m以上可采用悬臂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3)台后填土宜使用强度高、易压实、水稳性好的材料进行回填。 4)设臵钢筋混凝土搭板是治理桥头跳车简单有效的办法之一。 2.1.3.2施工

1)应注意的是,地基处理完毕沉降速率稳定至控制值后再进行回填,台后填土应分层压实,并严格控制压实指标,减少工后沉降。

2)填方强度是指无侧限强度和弯沉。 2.1.4沟槽处路面沉陷防治的技术措施

2.1.4.1设计

1)米砂整体性差,作为回填材料,无整体性,水稳定性差。特殊管材规范允许的除外。

2)水硬性材料的水稳定性好。

3)沟槽回填和回填材料,原则上与道路结构层同步同材料为好,对于面积较小的沟槽,考虑到施工机械等原因,采用水硬性材料回填或低标号混凝土,能起到强度增长快、易密实的效果。

4)管侧和管顶回填密实程度对沟槽后期沉陷起重要作用。

5)沟槽边缘与道路有结构差异,设臵土工格栅可加强整体性,防治裂

46

第四篇:市政道路质量评估报告

市政工程

质量评估报告

工程名称:

监理单位:

发出日期:

市政工程

质量评估报告

一、前言

利辛县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受 的委托,对 市政工程实施施工阶段监理工作。项目监理部于 年 月开始对本工程进行施工阶段监理,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于 年 月 日本工程达到基本竣工验收条件。

二、工程概况

龙华二线拓展区简上路市政工程位于龙华二线拓展区内,Ⅰ级城市次干道,西起新区大道(主干道),从地铁4 号线高架桥底下穿过,东接布龙路(主干道),沿线与腾龙路(次干道)、民塘路(次干道)相交,全长732.378m,红线宽度40m,双向4车道,采用沥青砼柔性路面结构。

本工程包括道路工程、绿化工程、交通设施与监控工程、电力通信工程、给排水工程、照明工程、10KV外线工程、燃气工程等,工程造价为1801万元。

各参建单位为: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三、评估依据 1. 工程建设监理合同 2. 工程施工合同 3. 工程设计施工图

4.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5.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7.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9. 其他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质量验收规范、标准等法律、法规、规定

四、质保资料核查情况

1、

路基、基层及面层分部工程已通过验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资料齐全,核定等级为合格。

2、人行道所用的道板砖质量合格,铺装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表面平整、稳固、线缝直顺、缝宽均匀、灌缝饱满。

3、挡土墙所用砌块的强度合格,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外形美观,勾缝密实、均匀,泄水孔通畅。

4、

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照明、燃气、交通设施与交通监控等管线工程的管材质量合格,安装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做好隐蔽记录及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5、

混凝土为商品砼,所用的材料、砼的配合比、试块强度报告符合设计要求,砼养护符合施工验收规范,标高、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砼外观质量一般,局部有蜂窝麻面现象。

五、各分部工程质量评定验收

1)路基

1. 本工程路基处理主要采用翻挖、分层回填碾压法与抛石挤淤再回填碾压处理方法。后在施工过程中,局部地方由于现场地质条件与设计勘察结果不符,通过变更,对该地段采取了换填、分层碾压的方式进行处理。

2.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对分层回填段实行全过程旁站监理,每层回填都有详细检测数据,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国家施工规范要求及经过监理单位审批的施工方案开展监理工作,整个施工过程基本正常。

3. 本工程使用的施工机械均经过监理单位按相关程序审查后才投入使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验收标准,本工程检测了51个点的压实度和144个弯沉值,检测结果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具体参数详见检测报告。 2)基层

1. 本基层分为三层,下基层为4%水泥石粉渣、中基层为6%水泥石粉渣、上基层为5%水泥级配碎石,现场施工主要采用机械搅拌、人工摊铺、机械碾压的方式进行。

2.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对拌合料的搅拌、摊铺、碾压实行全过程旁站监理,每层施工都有详细检测数据,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国家施工规范要求及经过监理单位审批的施工方案开展监理工作,整个施工过程正常。

3. 本工程使用的施工机械及原材料均经过监理单位按相关程序审查后才投入使用,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验收标准,本工程检测了153个点的压实度和432个弯沉值,检测结果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具体参数详见检测报告。

3) 面层

5. 本面层分为三层,下面层为AC-25C、中面层为AC-20C、上面层为AC-13C,其中,中、上面层为改性沥青混凝土,现场施工采用全机械操作。

6.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对拌合料的搅拌、摊铺、碾压实行全过程旁站监理,每层施工都有详细检测数据,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国家施工规范要求及经过监理单位审批的施工方案开展监理工作,整个施工过程正常。

7. 本工程使用的施工机械及原材料均经过监理单位按相关程序审查后才投入使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8.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验收标准,本工程检测了51个点的压实度和51个点的厚度及432个弯沉值,检测结果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具体参数详见检测报告。

4) 其他分部工程的质量状况

(1).人行道分部工程含分项工程 1 项,其中合格 1 项,承包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2).挡土墙分部工程含分项工程 6 项,其中合格6 项,承包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3)道路附属构筑物含分部工程分项工程 5 项,其中合格 5 项,承包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4)给排水工程含分项工程 19 项,其中合格 19 项,承包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5)电力工程含分项工程 7项,其中合格 7项,承包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6)通信工程含分项 7 项,其中合格7 项,承包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7)交通设施与交通监控工程含分项工程 5 项,其中合格 5 项,承包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8)绿化工程含分项工程 4 项,其中合格 4 项,承包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9)10KV外线工程含分项工程 7 项,其中合格 7 项,承包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10)燃气工程含分项工程 7 项,其中合格 7 项,承包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11)照明工程含分项工程 4 项,其中合格 4 项,承包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六、观感质量验收

通过对沥青面层、人行道、道路附属构筑物、交通设施、绿化、管线工程等各分部的外观检查验收,观感质量总体评价为一般。

七、施工中发生过的质量事故、问题、原因分析和处理结果。

在施工全过程中没有发生质量事故,作为一般性的质量问题(包括常见质量通病)在施工过程中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通过自查、自检进行整改处理,达到合格后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整个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共发出监理通知17份,对施工单位落实整改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八、评估意见

综合以上所述,本监理部认为该工程质量基本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验收要求,质保资料基本齐全、真实、有效。工程质量等级评定为合格。请质监站给予审核和监督。

总监:xxxxxx 二〇一六年五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市政道路质量评估报告

XX市XX区新东路道路建设工程第X标段

质量评估报告

工程名称:XXXX道路建设工程第X标段 监理单位:XXXX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发出日期:

XXX 年

XX市XX区新东路道路建设工程第X标段

质量评估报告

一、前言

XXXX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受XX市XX区管委会的委托,对XX市XX路道路建设工程工程实施施工阶段监理工作。项目监理部于2010年3月开始对本工程进行施工阶段监理,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监理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于2011年 5月30日本工程达到基本竣工验收条件。

二、工程概况

XX路道路建设工程市政工程位于XX市XX区内,本工程技术指标均按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60Km/h,双向八车道,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南起黄河路,北至北环路,全长5101.43米。本标段修筑桩号为k2+524.868-k2+997,全长472.132米。

本工程包括道路工程、污雨水工程、绿化供水套管、路灯电缆预埋管等,工程造价为 万元。 各参建单位为: 建设单位:XX

监理单位:XX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XX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XX建设有限公司

三、评估依据 1. 工程建设监理合同 2. 工程施工合同 3. 工程设计施工图

4.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5.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7.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8. 其他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质量验收规范、标准等法律、法规、规定

四、质保资料核查情况

1、

路基、基层及面层分部工程已通过验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资料齐全,核定等级为合格。

2、人行道所用的道板砖质量合格,铺装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表面平整、稳固、线缝直顺、缝宽均匀、灌缝饱满。

3、挡土墙所用砌块的强度合格,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外形美观,勾缝密实、均匀,泄水孔通畅。

4、 雨水、污水、绿化供水套管、路灯电缆预埋管等管线工程的管材质量合格,安装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做好隐蔽记录及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5、

混凝土为现场拌制砼,所用的材料、砼的配合比、试块强度报告符合设计要求,砼养护符合施工验收规范,标高、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砼外观质量一般,局部有蜂窝麻面现象。

五、各分部工程质量评定验收

1)路基

1. 本工程路基处理主要采用翻挖、分层回填碾压法与抛石挤淤再回填碾压处理方法。后在施工过程中,局部地方由于现场地质条件与设计勘察结果不符,通过变更,对该地段采取了换填、分层碾压的方式进行处理。

2.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对分层回填段实行全过程旁站监理,每层回填都有详细检测数据,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国家施工规范要求及经过监理单位审批的施工方案开展监理工作,整个施工过程基本正常。

3. 本工程使用的施工机械均经过监理单位按相关程序审查后才投入使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验收标准,本工程检测了10个点的压实度,检测结果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具体参数详见检测报告。 2)基层

1. 本基层分为三层,下基层为20cm12%石灰土、中基层为18cm12%石灰土、上基层为18cm水泥稳定碎石,现场施工主要采用机械搅拌、人工摊铺、机械碾压

的方式进行。

2.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对拌合料的搅拌、摊铺、碾压实行全过程旁站监理,每层施工都有详细检测数据,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国家施工规范要求及经过监理单位审批的施工方案开展监理工作,整个施工过程正常。

3. 本工程使用的施工机械及原材料均经过监理单位按相关程序审查后才投入使用,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验收标准,本工程检测了30个点的压实度,检测结果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具体参数详见检测报告。

3) 面层

5. 本面层分为二层,下面层为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为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现场施工采用全机械操作。

6.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对拌合料的搅拌、摊铺、碾压实行全过程旁站监理,每层施工都有详细检测数据,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国家施工规范要求及经过监理单位审批的施工方案开展监理工作,整个施工过程正常。

7. 本工程使用的施工机械及原材料均经过监理单位按相关程序审查后才投入使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8.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验收标准,本工程检测了20个点的压实度和20个点的厚度,检测结果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具体参数详见检测报告。

4) 其他分部工程的质量状况

(1).人行道分部工程含分项工程 1 项,其中合格 1 项,承包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2).挡土墙分部工程含分项工程 1项,其中合格1项,承包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3)道路附属构筑物含分部工程分项工程 5 项,其中合格 5 项,承包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4)污雨水工程含分项工程 6 项,其中合格6项,承包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5)绿化供水、电缆预埋管工程含分项工程 6 项,其中合格6项,承包单位自评评定等级为:合格,监理验收合格。

六、观感质量验收

通过对沥青面层、人行道、道路附属构筑物、管线工程等各分部的外观检查验收,观感质量总体评价为一般。

七、施工中发生过的质量事故、问题、原因分析和处理结果。

在施工全过程中没有发生质量事故,作为一般性的质量问题(包括常见质量通病)在施工过程中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通过自查、自检进行整改处理,达到合格后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整个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共发出监理通知 7 份,对施工单位落实整改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八、评估意见

综合以上所述,本监理部认为该工程质量基本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验收要求,质保资料基本齐全、真实、有效。工程质量等级评定为合格。请质监站给予审核和监督。

XX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总监:XX 日期:XX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十周年庆典新闻稿下一篇:素质教育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