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研究

2022-11-19

在中学生的教育中, 运用科学的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是广大初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是广大教师值得认真探索的问题。笔者是一名初中数学教师, 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下几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方法。

1 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 兴趣同样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 学习的过程需要兴趣来支撑, 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对未知的、以及能力范围内事物的好奇心理, 确保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初中学生都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理, 如果在学习以及学校的生活中屡屡失败, 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该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平时的教育中, 教师要多关注每一位学生, 挖掘学生各方面的闪光点。同时,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生活中有丰富的图形, 其中有些是几何图形本身, 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 因而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 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感知, 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

此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师还应擅于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 帮学生建立全面的、形象的和多维的知识体系, 并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 通过画面的引导、启发, 学生更易于从有限的视野中得到有用的灵感, 这样,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比如,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给出△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1) 将△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DEF, 请画出△DEF, 并写出F点的坐标; (2) 将△ABC绕原点O旋转180°, 得到△LMN, 请画出△LMN, 并写出点M的坐标。在这个问题中, 要想使学生体会本题中的运动变化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可以先由教师做好准备, 选择合适的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画出相应的图形。学生从中不仅可以直观地理解题意, 还可以体会到动态问题的解法, 形成一种动态数学的观念, 养成利用动态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 这也就是创新精神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2 改进和丰富教学方法, 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单一的灌输式教育, 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们必须改进和丰富当前的教育教学方法, 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动笔尝试、解决问题, 将学习的过程变为探索创新的过程。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应力求教学方法打破常规, 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注意培养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一题多解的创新思维。比如, 在讲“中位线”章节的时候, 有道证明题: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的中点, 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任意四边形, 并连结四边的中点, 让学生猜想所得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四边形, 然后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思考证明的方法。这样, 学生对中位线的基本性质理解更为深刻, 掌握也就更加牢固, 从而也为进一步的创新打下了基础。

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培养起来的, 因此, 教学不应仅限于课堂,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具有丰富潜在价值的课外活动也应成为一种教学方式, 值得推广。教师可以经常组织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竞赛、兴趣小组、专题讲座、问题研讨、社会调查之类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从社会和生活中寻找与学习相关的问题, 自我设计、探索思考、自我解决。

3 营造宽松、积极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发挥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广大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给学生创造出一种宽松、积极的环境尽量做到多一些引导, 少一些讲解;多一些民主、少一些“包办”;多一些点拨, 少一些分析;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与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数学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各种可能的办法都表达出来, 而不是急于指出学生答案的正误。同时, 教师应该把结论和评价分开, 以公平正确的态度对待不同的学生, 遇到问题时要通过启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发展。

另一方面, 数学教师还要积极构建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既鼓励学生在成绩上出类拔萃, 也要能允许落后, 克服传统的偏见, 要给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这样才可能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

4 促进集体交流, 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 再怎么优秀的学生也总是会有缺点和不足, 一个人要有所创新, 除了个人努力外, 还要有擅于与人合作的精神。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经常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解决问题, 使学生能有知识的相互补充以及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相互补充, 培养学生的协作创新精神。比如, 在教“同类项”相关知识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现有长方形 (长为a, 宽为b) 、正方形 (边长为x) 、正方体 (棱长为y) 各2个, 所有长方形的周长及面积、正方体的体积各是多少?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自己列出不同的代数表达式, 接着, 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列的代数式进行比较,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出同类项的概念, 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启发, 集体创新精神也就得到培养, 学生个人也就可以从中得到教益。

由于初中学生成长学习的不稳定性以及教育的特殊性,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突出进展的, 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循序渐进, 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实践, 并总结经验教训,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社会不仅要求人才学识渊博, 而且还要求具备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 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毫无疑问, 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因此, 在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 作为科学的基础学科——数学,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精神,数学

参考文献

[1] 魏金转.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2] 李海英.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科技资讯, 2006.

[3] 李建基.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 200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当今网络学习方式和其对大学生的影响下一篇: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