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外交新局面学案

2022-09-26

第一篇:开创外交新局面学案

开创外交新局面

江宁高级中学2009级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案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主备人 陆秀玲

【教学目标】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

【课前知识梳理】

一、打开外交新外局面(20世纪70年代)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 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 集团所非法占据;

(2)进入20世纪70年代,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 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恢复: 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 届大会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1、缓和的原因:改善中美关系是 的共同要求。

2、中美建交过程

(1)1971基辛格秘密访华 (2)1972年 访华,并签署 (3) 年,中美建交

(三)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注: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 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目标:反对 ,维护

2、新时期外交成就

(1)开展以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积极参与 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成功举办 会议 (3)中国积极发展与 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001年成立 组织。

江宁高级中学2009级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案

【课堂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商船横渡太平洋,从美国驶抵中国通商口岸——广州,与当地中国商人进行贸易活动,并于次年5月返抵纽约。这是迄今所知中美两国之间的首次交往。随船而来的萧卫少校曾有一则这样的手记:“中国皇后号荣幸地升起了在这海域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这一天就是1784年8月28日。”

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这是个被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一瞬间。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把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没有交往了啊。„„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平等地交换意见,弄清彼此之间的分歧,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摘自记录片《周恩来》

材料三:2006年11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在越南首都河内会晤。胡锦涛表示,自我们7月圣彼得堡会晤以来,中美关系又取得了新进展。我们对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发展感到高兴。布什表示,美中关系发展良好,美中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致力于保持同中国的良好关系。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最初来到中国时,中国政府采取的是怎样对外政策?当时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源是什么?

(2)材料二中,周恩来所说的“最辽阔的海洋”和 “新的开始”各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的开始”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

(3)当前,保持“中美关系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的主要前提是什么?影响“中美关系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的主要障碍又有哪些?

问题探究二: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江宁高级中学2009级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案

图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握手。 图2:20世纪70年代“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图3: 2000年9月,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会晤。 (1)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怎样?

图1

图2

图3 (2)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图3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是什么?

问题探究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11月2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在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九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材料三: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

(2)材料二“中国侵略朝鲜”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如何理解?

江宁高级中学2009级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案

【构建结构导图】

【课堂反馈练习】

1、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据此图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B.第三世界的力量迅速崛起

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D.西方国家逐步放弃了长期以来敌视中国的政策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席位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D.中日正式建交

3、下列有关周恩来的外交活动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接见尼克松

②出席日内瓦会议

③提出求同存异

④会见田中角荣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4、2001年4月13日 ,日本文部省宣布,“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教科书检定合格。该教科书删除了“从军慰安妇”,“侵略”等记述和用语,中.韩等国政府就日本教科书问题提出了强烈抗议。下面有关论述中正确的是 ①这类事件的发生阻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②日本右翼势力发展较快 ③亚洲人民反对新殖民主义任重道远 ④我们应发扬五四爱国精神,抵制日货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中国积极推进与下列哪些地区性国际组织相关的区域合作

①亚太经合组织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

③世界贸易组织

④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课后反思】

江宁高级中学2009级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案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答案

【课堂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

(1)政策:闭关政策。根源: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2)喻指:中美二十多年的断绝交往、尼克松访华。

影响:打破了由于美国遏制中国所造成的外交僵局,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中日关系迅速发展;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与尼克松会晤。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为我国打开外交新局面起了推动作用。

(3)前提:坚持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障碍:一是美国没有完全放弃遏制中国的政策,不断干涉中国内政,并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设置障碍;二是支持台独势力,阻挠中国统一大业;三是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问题探究二: (1)“一边倒”。有利于打破美国的外交封锁,有利于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2)中美关系开始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并进行战略收缩。 (3)一超多强。出现多极化趋势。

问题探究三: (1)①新中国成立后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提出驱除国民党集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的要求。②美国以“时机不成熟”为由,拒绝讨论新中国的提案。 (2)“中国侵略朝鲜”是美国对中国的污蔑。抗美援朝是为了打击美国对朝鲜的侵略并保卫中国 (3)中国取得的胜利,表明中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美国等国家的阻挠;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日益壮大,已经不是少数西方国家一统天下的时代了,美国自“二战”以来称霸世界的地位受到动摇。因此,中国的胜利是“历史的转折”。

【课堂反馈练习】 1——5 D C D CD

第二篇: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引言部分是以历史照片并配以文字出现的,所表现的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这一历史瞬间。这张照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后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照片中不同的人物表情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国将在国际舞台上有什么影响,国际关系将有什么变化和发展?

本课的重要内容包括三部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上的重大突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家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改革开放后,及时调整外交政策,坚持改革开放,维护世界和平,在国际舞台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外交卓有建树。

第一目“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中应了解:

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按照国际惯例公认的原则,台湾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代表已经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实的根据,应该立即从联合国所有机构中排除出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致电联合国要求取消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新中国的要求得到苏联、印度等国家的支持。由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极力阻挠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新中国成立后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联合国中逐年增加亚非会员国,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赞成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也越来越多,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建议学生阅读112页的[历史纵横]中的有关内容,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认识与加深理解。)

1971年9月20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开幕。10月25日大会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了投票表决。投票表决的结果是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大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通过了这一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76个赞成票中还有英、法、意、加拿大等13个西方国家。(可再读课文开始的引言。)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具有重大意义:第一,这是中国、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国家的胜利。第二,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普遍认同,有利于中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国际事物中来。

1974年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六次特别会议,阐述了中国对世界局势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受到热烈欢迎。

第二目“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是本课中的重点,第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应了解两个问题:一是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二是中美关系改善后对两国和世界发展的影响。

①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这个问题可以与学生阅读[学思之窗]中的内容。教师要适当补充。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力量加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增长;美国的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美国不得不调整他的全球战略,希望从根本上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也开始对自己的战略、外交政策做出重新的认识。改善中美关系,以应对苏联的威胁,同时,为了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也需要适时改善同美国的关系。这样中美两国都有了改善关系的要求。(注意课文中的思考问题,学生的看法可以是多角度的,立足于从国家利益考虑即可。)

②了解在两国关系发展进程中的概况和重大事件。

早在1967年,美国《外交》杂志发表了尼克松的一篇题为《越南战争后的亚洲》的文章。文中写到:“从长远观点来看,我们实在不能让中国永远呆在国际大家庭之外。”1970年9月,已经当选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对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谈话时说:“如果在我去世之前,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那就是要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是他第一次以总统的身份公开表示愿意访华。

1970年10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21周年的庆典上,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夫妇被邀请上了天安门城楼,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一起检阅国庆游行队伍。第二天,毛泽东与斯诺夫妇在天安门城楼观礼的照片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的显著位置。两个月后,毛泽东再次接见斯诺并对他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这实际上是毛泽东向尼克松发出了邀请。

在这里,可以请了解这段历史的学生聊聊他所知道的“乒乓外交”,也可以师生一起来读读课文中的[历史纵横]所提供的资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同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问中国,(参看案例)28日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宣布中美双方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样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它所确立的两国关系的原则,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两国关系的发展开辟了新前景;《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随着两国关系的逐渐发展,中美建交的时机日益成熟,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在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进程中,影响双方关系最大的障碍是台湾问题。建议在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同学生一起回忆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最初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提出“双重代表权”问题,这个过程是曲折、复杂的,到《中美联合公报》中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并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断交、废约、撤军,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③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后对两国和世界有什么影响:有利于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1979年初,邓小平访问美国,这是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它揭开了中美关系的全面发展阶段。

第二部分“中日关系正常化”,应了解: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正常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华的消息震撼了日本,这使一直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日本左藤内阁十分被动。在这种形势下,田中角荣取代左藤出任首相,他明确地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机正在成熟”。1972年9月25日田中访华。29日两国政府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这样,日本抢在美国之前断绝了与台湾的官方关系,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第三部分: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从1970年到1972年,先后有十多个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其中包括意大利、加拿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等,西方社会封锁新中国的铁幕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出现了新的局面。

第三目“新时期的外交建树”应了解:

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进行的调整,不是单纯为应

付客观形势变化而采取的应急措施,而是在总结了建国以来对外政策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才最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采取的主动行为。首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其次,国际上美苏争夺的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苏联被拖在阿富汗,而美国却在中美洲连连得手。在美苏势力基本平衡、对峙争霸的格局中,中国作为一个有一定实力的大国,无论与哪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都有可能打破力量平衡,助长某一方的霸权主义倾向。而中国作为和平力量独立于两大国之外,则对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还有,中国认识到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影响,认识到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认识到和平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是和平的根本保证。

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内容。可以借鉴课文中[历史纵横]中的内容,增加学生对中国在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中的了解,也可以使用新闻报道、影像资料,利用历史回放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从中体会到: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各项多边活动,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导作用。2003年11月26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会继续扩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稳定作出应有贡献。

③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其实是中国一贯的外交方针。早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提出要“安定四邻”,这一方针始终贯穿新中国的外交历程。从1989年中国首次确定“立足亚太,稳定周边”的外交原则,到党的十六大更明确地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指导思想,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一直在继续。这一部分内容中与学生一起了解两个中国积极参与的地区性组织:

第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包括亚太22个国家和地区,APEC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额分别占世界总额的55%和46%。从合作模式来看APEC是一个开放性的区域组织,其宗旨是促进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1992年4月,澳大利亚总理基廷首次提出以亚太经合组织为基础,举行一次亚太首脑会议。1993年,美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东道主,正式提出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之后召开一次首脑会议。由于没有得到全体成员的赞同,美国建议召开的首脑会议被定名为“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3年11月19~20日,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西雅图的布莱克岛举行。除马来西亚外,该组织其余14个成员的领导人或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所有领导人

不着西服,而穿休闲装,为的是营造一种较为轻松的气氛。

2001年的APEC上海会议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在即将召开的部长级会议上启动新一轮谈判,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并且重申发达国家成员在2010年,发展中国家成员在2020年实现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在江泽民主席的主持下,与会各成员领导人围绕“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主题,达成广泛共识。随着经济技术合作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在APEC中积极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将参与APEC事务与国内的经济建设与改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通过区域合作将成员间合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第二,中国积极开展有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不断深化。2001年6月,中、俄、哈、吉、塔、乌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该组织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紧密纽带。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组成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随后,六国元首举行了首次峰会,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成员国之间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作为相互关系的准则。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扩大并深化了多边外交关系,为中国在新实际拓展发展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后小结:总之,我国外交经过充实、调整和发展,已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外交格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国际关系正经历深刻的调整。要从国际形势演变的总体趋势上进一步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本课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对外关系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处理这一部分的教学时建议教师可以充分与学生探究,如美国等在联合国所设的阻力是如何被层层击破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什么重要意义等,希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认识问题。

第二部分关于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是本课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内容丰富、生动,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历史内容。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新闻报纸、图片或影像资料,力求展示历史的原貌,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参与意识,不妨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谈谈自己的认识与理解,

从这个过程中更能体会中国外交政策与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获得对知识探究后的愉悦和满足,更会激发他们去了解和探索更多历史知识的渴望和信心。

第三部分关于新时期的外交建树,有些内容是学生熟悉的,还有正在发生的,所以教师可以尝试请学生搜集、整理他们能找到的材料做个介绍和展示,亲自体会看到的、经历过的外交活动,这样既增强了教学的时事性,又使学生明白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与外交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中也许还会体会到分析外交问题中的智慧与远见,这些应该都会是学生获得知识以外宝贵财富。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介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时,用新闻报纸或多媒体技术展示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的照片。1972年2月21日中午,在北京机场,摄影师摄下了这一历史的瞬间:身穿大衣的尼克松与夫人两人走出机舱门,当离地面还有三四个台阶时,尼克松微笑着伸出了他的手,急步朝离旋梯还有几步远的周恩来走来。周恩来也把手伸出来,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在一片掌声中周恩来意味深长地对尼克松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尼克松说:“I am very happy”(我非常高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尼克松那震撼世界的历史性握手,使历史在一瞬间改变:中美关系乃至世界关系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案例二

在学习新时期外交建树这一内容之前指导学生搜集关于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上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等相关的材料,包括报纸、新闻图片、相关杂志甚至影像资料,从这些活动的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分组整理,在课上展示并在各组之间交流,形成有自己观点或想法的文字。在活动以后,这些材料可以作成小型展板。

教学反思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题关键: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思路引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答案提示: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关系的新篇章。中美、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

定。它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学习延伸

请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其历史原因。

提示:从两段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同苏联、俄罗斯的关系已从向苏联“一边倒”,在东西方冷战中站在以苏联为守的东方阵营一边调整为与俄罗斯走合作之路、谋求共同利益、求自身安全。这表明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理解与信任不断增加,也说明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时期的发展和深化,坚持对外开放,愿与其他国家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等。

第三篇: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以及基本史实

2、探讨取得外交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2、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对基本事实已有基本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三张图片:

乔冠华的笑、跨越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要求学生观察图片。通过图片,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 问:图片反映70年代中国外交的哪三件大事?

学生回答——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总结提问:大家知道,我国现在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

一、中美、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是,你知道中国是如何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吗?你知道中美、中日是怎样确立外交关系的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

外交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呢?从而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观看视频,结合课文第一目内容思考:

1、为什么使用“恢复”而不用“加入’?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

(2)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动动脑:阅读课文112页历史纵横思考: 假如你是当时外交部发言人,对于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你作何回应?

2、我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情境设置:毛泽东曾风趣地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结合教材与毛泽东的话思考: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1)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根本原因) (3)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3、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何意义? (!)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2)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4)有利于世界和平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

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华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主动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的回忆录《领导者》

①材料中说的“握手”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在外交礼仪中,往往是迎接一方首先主动伸出手,而这时为什么尼克松将手伸到了太平洋的彼岸,同周恩来握手?大家看这二段材料,从中找出其原因。 材料一 改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政府在实行二十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之后,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

材料二 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线,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而美国在亚洲虽具有较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但它在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所以,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映。„„

尼克松总统到访时曾对周总理说“I am very happy”。美国从最初不愿意同中国交往到现在为什么又愿意同中国交往呢? 对于中国来说,为什么想同美国这个宿敌改善关系呢?

实际上这是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

材料中提到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什么事件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持续恶化;台湾问题悬而未决;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相对衰落;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从中也可看出两国关系缓和主要是从哪方面去考虑?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虽说出乎当时人们的意料,但今天看来也是在情理之中。当中美这两只手握在一起的时候标志着: “一个时代的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那么两国是怎么

样一步步走向正常的?

图说历史:结合课文内容给这四幅图片排序。(找一个学生说)这就是中国外交上有名的乒乓外交,最终以小球转动了大球。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双方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关于台湾问题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中国 美国 世界

过渡:“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在对待日本上,中国人表现了最伟大的宽容与魄力。

三、中日建交

回顾历史,日本曾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日本为什么想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不计前嫌,伸出友谊之手,化干戈为玉帛?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日本曾带给中国人民的是苦难和仇恨.但改善与日本的关系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更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 引田中角荣的话设问:

1、直接原因?

2、此行目的?

探究:联系热点: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是什么?中日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忽冷、忽热;最大的障碍是历史问题、领土问题(联系热点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

过渡:所以70年代在这三方面的突破就为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一切的工作都要服务于这一中心,所以新时期我们的外交政策也随之进行了调整。新中国的外交又打开了新的篇章——和谐之篇?

四、新时期的外交

“和而不同、和谐世界”这是孔子的理念,传遍五洲。那么新时期的中国作为一个自信、自豪、真正的负责任大国,在外交上有哪些成就体现了这一理念呢?

1、背景

2、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

2001年,上海 APEC会议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课堂小结: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外交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但外交是为社会现实服务的,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通过这些成就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国力有什么变化?(富强、崛起)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平) 所以我们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同时从古代我们的富强,到近代我们所遭受的屈辱,再到我们今天外交取得的成就,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着他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将再次屹立于民族之林。 作业:以“新中国外交成就展”为主题进行板报比赛

教学反思:本课应该让学生自己编制中国外交成就大事年表,学会一些构件知识体系的方法

第四篇: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范文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影响。探究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中国新时期全方位外交之间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与学生一起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进行探讨,组织学生对中美建交过程中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讨论。

3、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2、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接受过历史义务教育课程,对基本事实有基本的认识,而且对最近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学生知识空白点,扫除知识盲点。让学生在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本课以中国外交篇为主线,表现各个时期的外交的政策。屈辱篇——近代中国的外交,引导学生回忆近代中国的历史,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启示。重建篇——回忆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振奋篇——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振奋了所有中国人的心。惊喜篇——中美关系改善。友谊篇——中日建交。和谐篇——新时期以多边外交为主线,体现了中国人民以和为贵,爱好和平。同时,整节课内容隐含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两条线索。

【导入新课】

近代的中国饱受着列强入侵的苦难,在与西方列强的多次交手中都以失败而告终,回望中国近代史,令人感慨。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国力所限,中国的百年外交史几乎变成了一部订约、修约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条约也成为国人心中的一根刺。

展示图片:屈辱篇——不平等条约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1

——《周恩来传》

(1)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

(2)“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

重建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站起来了,拉开了中国外交史上新的篇张,在建国初的外交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让学生说)

中苏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过渡:但同时也遭到了一些国家无情的拒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采取敌视的态度。但是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并没有气馁。到了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又发生了怎样的突破和转机呢? 【推进新课】

一、振奋篇——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观看视频,结合课文第一目内容思考:

1、为什么使用“恢复”而不用“加入’?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

(2)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动动脑:阅读课文112页历史纵横思考: 假如你是当时外交部发言人,对于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你作何回应?

2、我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设置情境:毛泽东曾风趣地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结合教材与毛泽东的话思考: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1)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根本原因) (3)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3、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何意义? (1)、说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2)、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4)、有利于世界和平

突出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改变了联合国被大国控制的局面,成为第三世界伸张正义的讲坛。

二、惊喜篇——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大家看一下这段材料,在日内瓦会议上。。。。。。而72年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里握手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华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主动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的回忆录《领导者》

①材料中说的“握手”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在外交礼仪中,往往是迎接一方首先主动伸出手,而这时为什么尼克松将手伸到了太

2

平洋的彼岸,同周恩来握手?大家看这二段材料,从中找出其原因。

材料一 改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政府在实行二十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之后,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 材料二 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线,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而美国在亚洲虽具有较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但它在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所以,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映。„„

尼克松总统到访时曾对周总理说“I am very happy”。美国从最初不愿意同中国交往到现在为什么又愿意同中国交往呢? 对于中国来说,为什么想同美国这个宿敌改善关系呢?

实际上这是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 材料中提到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什么事件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中苏关系持续恶化 • 台湾问题悬而未决 • 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 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 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从中也可看出两国关系缓和主要是从哪方面去考虑?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虽说出乎当时人们的意料,但今天看来也是在情理之中。当中美这两只手握在一起的时候标志着: “一个时代的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那么两国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向正常的?

图说历史:结合课文内容给这四幅图片排序。(找一个学生说)这就是中国外交上有名的乒乓外交,最终以小球转动了大球。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双方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关于台湾问题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中国 美国 世界

过渡:“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在对待日本上,中国人表现了最伟大的宽容与魄力。

三、友谊篇——中日建交

回顾历史,日本曾给中国带来哪些灾难?日本为什么想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不计前嫌,伸出友谊之手,化干戈为玉帛?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日本曾带给中国人民的是苦难和仇恨.但改善与日本的关系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更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

引田中角荣的话设问:

1、直接原因?

2、此行目的?

探究:联系热点: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是什么?中日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忽冷、忽热;最大的障碍是历史问题、领土问题(联系热点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

过渡:所以70年代在这三方面的突破就为中国的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一切的工作都要服务于这一中心,所以新时期我们的外交

3

政策也随之进行了调整。新中国的外交又打开了新的篇章——和谐之篇?

四、和谐篇——新时期的外交

“和而不同、和谐世界”这是孔子的理念,传遍五洲。那么新时期的中国作为一个自信、自豪、真正的负责任大国,在外交上有哪些成就体现了这一理念呢?

1、背景

2、目标

3、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

2001年,上海 APEC会议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课堂小结: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外交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但外交是为社会现实服务的,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通过这些成就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国力有什么变化?(富强、崛起)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平)

所以我们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同时从古代我们的富强,到近代我们所遭受的屈辱,再到我们今天外交取得的成就,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着他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将再次屹立于民族之林。

随着我们国家的和平崛起,民族的伟大复兴,目前我们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外交理念——和谐的世界。这一理念在今年的奥运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们真诚的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可以化作友谊的旗帜,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让我们用同一的梦想去拥抱同一个世界,共同构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第五篇: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设计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中外关系正常化的症结

新中国建立以后,美国不仅自己拒不承认新中国,还阻止其他国家同新中国建立正常关系。他们继续“承认”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采取了排斥新中国的立场。因此,是否真正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许多国家同中国建交和发展关系的症结所在。对中国来说,台湾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则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同西方国家的建交谈判中,始终坚持“一个中国”这个不可动摇的原则立场。因此,在与中国达成建交公报中,外国必须就这一问题表明自己的立场,并且在实际行动中断绝与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

二、学习自评

(一)知识掌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恢复是在联合国( )

A.第24届大会 B.第25届大会 C.第26届大会 D.第27届大会

2.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

C.为了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3. 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中美双方签订了( )

A.《中美联合公报》

B.《中美建交公报》

C.《中美和平友好条约》 D.《共同防御条约》

4. 1972年访问中国的日本首相是( )

A.大平正芳 B.田中角荣 C.佐藤荣作 D.福田赳夫

5.下列国家不属于上海合作组织的是( )

A.俄罗斯 B.吉尔吉斯斯坦 C.乌兹别克斯坦 D.土库曼斯坦

(二)能力提高

1.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下列属于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有( )

①发动侵朝、侵越战争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度与苏联缓和关系 ③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④对中国大陆实行全面经济封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70年代初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与美苏争霸的发展态势有关

B.它是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表现

C.它是中美两国在对外政策原则上的调整

D.它不能消除两国关系发展中的所有障碍

3.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尼克松访华 ②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③邓小平访美 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④①②③

D. ④②①③

4.日本抢在美国之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直接原因是( )

A.中日两国人民有着长期友好的交往 B.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恢复

D.中美关系开始改善

5.当前存在着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其根源是( )

A.帝国主义 B.霸权主义 C.殖民主义 D.恐怖主义

(三)延伸拓展

1.美国总统尼克松在20世纪70年代接见《时代》周刊记者时表示:“如果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这段话的实质是( )

A.尼克松敬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B.尼克松渴望看一看新中国

C.美国急于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

D.美国人对新中国不了解

2.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时( )

A.没有必要区分朋友与敌人

B.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C.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 D.应该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3.人们称1972年尼克松访华为“改变世界的七天”,主要原因是( )

A.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B.美国长期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C.为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奠定基础

D.中美人民有改善两国关系的要求

4. 2004年3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加勒比海国家多米尼克建立外交关系,承认台湾的国家数量减至26个。这件事表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B.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C.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D.美国孤立中国的图谋失败

5.当前我国政府继续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战略意图是( )

A.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争取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

C.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四)模拟练习

1.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对35票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促成这一事件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持

B.中美关系、中日关系趋向缓和

C.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及其友好合作 D.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得到提高

2. 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与美苏争霸的发展态势有关

B.它是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表现

C.它是中美两国对外政策在原则上的调整

D.它不能消除两国关系发展中的所有障碍

3. 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历史作用是( )

A.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B.为尼克松访华作了充分准备

C.为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开辟了道路 D.翻开了中美睦邻友好的新篇章

4.下列关于上海合作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强了中俄与美国、欧盟抗衡的能力

B.有利于东亚、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C.加强了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经济合作

D.有利于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联合打击恐怖势力

5.下列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美建交 ②中日建交 ③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④①②③ D. ①④②③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2年2月28日中美上海公报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美两国同意,不论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引自1972年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我喜欢中国人民。(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对中国一无所知,但此后我就一直研究中国文化,致力于中美关系的发展,并确实为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这并不只是因为个人的好恶,因为我相信中美关系的发展符合两国的利益。

──引自基辛格:《如果美国要遏制中国,这将超出它的能力》

材料三 如果有人认为,美国的战略是要阻止在欧亚地区出现一个能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大国,那么,我要说,没有力量能阻挡一个新的大国的崛起。美国如果想遏制中国,这将超出美国的能力,耗尽美国的财富,而且也没有国家站在我们这一边。

──引自基辛格:《如果美国要遏制中国,这将超出它的能力》

请回答:

(1)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有哪些意义?

(2)美国能否遏制或阻止中国的崛起?为什么?

三、能力拓展

(一)学法指导

如何总结专题知识

一般来讲,总结历史专题知识,首先要划分历史阶段,依据时代背景(国内、国际)把握阶段特点,然后了解有关史实(包括有关政策及实施情况),最后再分析其影响。如新中国的外交: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形成外交政策、开拓外交局面。第二阶段(60年代),外交环境恶化;第三阶段(70年代),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第四阶段(80年代以后),外交政策调整,外交事业取得

新的发展。

(二)例题解析

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

利。这主要表现在(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的一切合法权利

B.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

C.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位提案被废置

D.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

解析:本题答案为A。选项B错在这个事实不是发生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最早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是法国,时间为1964年。选项C错在史实方面。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美日提出的不是保留台北席位的提案,而是抛出“双重代表权”方案。选项D的错误是,美日确实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双重代表权”方案,企图继续保留“中华民国的代表权”。在大会表决时,由于首先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提案,美日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提案根本就没有付诸表决就成了“废案”。

(三)学习拓展

在中美谈判过程中,台湾问题是公报的难点。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双方产生了很大分歧,有时为一项内容、一句话的措辞,争论几个小时。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将支持任何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办法。周恩来明确告诉他,采用什么方式实现自己的统一,完全是中国的内政,决不允许任何外国加以干涉。中方“希望是和平解决”。最后还是一位中国人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词汇,使《中美联合公报》得以发表。同学们,凭借你们现在拥有的英语水平,想一想当时这位中国人用了一个什么英语单词解开了双方的僵局。

(prospect:英文指“预期、盼望的事情”,中文可以理解为“我们希望发

生的”)

四、相关信息

(一)历史随笔

几十万人连夜清扫积雪

尼克松访华仅仅7天,这期间安排他爬长城是在24日。但是从他到达北京第一天,就开始阴天下雪,一直下到22日。天气预报称24日仍然有雪。尼克松及夫人一再表示,游览长城是他们盼望已久的愿望。中国方面工作人员考虑是否将本活动推迟到第二天。天气预报的答复是:25日雪更大。周总理听了汇报后,当即决定动员群众扫雪。当时,开完会已经是晚上10点了,就一层层通知,连夜扫雪。从钓鱼台到八达岭长城大约有七八十里路,第二天早晨7点,马路已全部清扫干净。车队准时浩浩荡荡地去了长城,尼克松和夫人的愿望实现了,这件

事给他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二)历史资料

美国总统尼克松谈周恩来

如果让我评价,我认为与其他各国领导人相比,周恩来毫无疑问是第一的。

他是我遇到过的最伟大的外交家。

在我去之前准备了六个问题,周恩来把英文翻译成中文。我发现他没有谈及那六个问题,因为他完全不同意我的政治观点。他重新回到主题,认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他回忆了长征,回忆了他们如何坚持到底的过程。慷慨地谈到我的政治生涯,说我非常了不起,1960年时竞选总统失败,到1962年却成了州长。他认为不仅是美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我回答说,人从失败中学到的比从胜利中学到的要多,我唯一的希望是我一生中的胜利次数比失败的次数多一次。然后他略带总结性地说,那些一生道路都很平坦的人是不会有所成就的。

《联合国歌》

1945年,在和平的曙光向全人类微笑之际,美国诗人罗美尔根据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为电影《相逢》谱写的主题曲《相逢之歌》重新填词,一首气势恢弘、凝聚着人类共同理想的《联合国歌》便诞生了。歌中唱道:

太阳与星辰罗列天空,大地涌起雄壮歌声。

人类同歌唱崇高希望,赞美新世界的诞生。

奋起解除我国家束缚,在黑暗势力压迫下人民怒吼,声发如雷鸣。

光阴如流水般无情,太阳必然迎着清晨,江河自然流入海洋,人类新世纪已

经来临。

我子孙多自由光荣,联合国家团结向前。

义旗招展,为胜利和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为胜利和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

(三)学术前沿

中国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面对新的挑战,各国应超越传统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交流合作,密切相互协调。应当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建立适应各国发展水平和要求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保障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当充分尊重各国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各种文明和各种发展道路应和谐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

进步。

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协调与合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实现一个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的世界作出积极的努力。

(四)书目网址

1.《改变世界历史的七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外交官手记──尼克松首次访华震撼世界》,《参考消息》,2004年

2月19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业劳务分包合同下一篇:建筑业企业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