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数学情感教育

2022-09-10

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更应结合课堂教学, 通过不断的渗透教学, 将情感教育进行到底。本人对数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优化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活泼课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 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中学生心理、情感尚没成熟, 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矛盾的时期。只有热爱学生、关心、了解、尊重学生, 才能得到学生的热爱和尊重, 增进情谊, 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有一年我任教高二, 开学不久发现有小部分同学课堂精神不集中, 有的显得精神疲惫。通过个别交流, 了解到有的同学上高中后思想松懈, 甚至沉迷于电子游戏、网络等, 有的同学在高一就对数学产生畏俱心理, 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等。针对这些情况, 我主动与这些学生接触、谈心, 真诚倾听她们的意见, 设身处地地为他们分析问题, 激励他们克服困难, 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习惯。受到我情绪的感染, 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的心理话, 表现出对我的信任与亲近;另外, 我经常给这些同学开小灶, 这样他们课堂听讲的热情大大提高, 课堂气氛前所未有的和谐、活跃, 课后问题频频, 成绩也逐渐提高, 部分同学在高考中取得单科600多分的好成绩。师生情感共鸣, 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2 坚持以生为本, 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活动是认知与情感相辅相成的过程, 兴趣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 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的性质, 变消极为积极状态,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 关注差异, 调控消极情绪, 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 尊重并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跳一跳, 够得着”, 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学中, 我坚持“宜浅不宜深, 宜精不宜泛, 宜慢不宜快”的原则, 精讲多练, 练习分层设计, 作业分层要求。因材施教, 才能增强学生信心数学的信心, 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拓展教学思路, 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首先,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 使图形动起来, 从感性认识上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展示下载资料, 介绍数学史知识;让学生设计和制作课件, 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又增加了趣味, 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其次, 挖掘生活资源, 让数学具体化、生活化。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养成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中, 我有意思地引导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如最近几年来贷款购房改善住房条件或作为投资是普遍现象, 而银行贷款有多种, 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收入预期为消费者设计较理想的贷款方案。再次, 利用变换思想解数学题。当面对一道比较复杂而又难以直接求解的数学题时, 使用变换法往往可以收到分散难点, 化难为易的效果, 或者延展了空间。如:在上完《椭圆和它的标准方程》的例3“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 半径为2, 从这个圆上任一点P向X轴作垂线段PP1, 求线段PP1中点M的轨迹。”后, 可将此题目变为:

变式 (1) 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 半径为2, 从这个圆上任一点P向Y轴作垂线段PP1, 求线段PP1中点M的轨迹。

变式 (2) 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 半径为2, 从这个圆上任一点P向坐标轴作垂线段PP1, 求线段PP1中点M的轨迹方程。

变式 (3) 已知一个椭圆的方程为Y, 从这个椭圆上任一点P向x轴作垂线段PP1, 求线段PP1中点M的轨迹。

变式 (4) 已知一个椭圆的方程为Y, 从这个椭圆上任一点P向坐标轴作垂线段PP1, 求线段PP1中点M的轨迹方程。

变式 (1) 是对例题的模仿, 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利用中间变量法求轨迹的过程;变式 (2) 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利用中间变量法求轨迹的方法, 并要进行分步讨论;四个变式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掌握利用中间变量法求轨迹的方法。

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对相关题目进行多种变式和对精髓的点拨, 学生所拥有的知识又一次得到了深化也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创设情镜, 以镜育情, 激发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思维来自于疑问, 意向产生于恰当的问题情镜。寻找可以数学化的问题,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 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努力去深入问题, 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 课题引入需要情境, 解题教学需要情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问题情境。例如, 在学习完成概率统计后, 根据大家所知的福彩、六合彩设计有关问题, 让学生分析判断, 说明中奖率、中奖期望、中大 (特) 奖的可能性等,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激发学习的好奇心, 使她们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域,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3 渗透数学美育, 增强学习情趣

数学是一门优美的学科, 从形式到内容, 从理论到实践, 都体现着美的特征, 展现着独特的风格。数学具有形态美、思维美、历史美、作用美等。“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中学生正处在青年期, 爱美之心尤其强烈。在教学中逐渐进行“数学美”的渗透,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启迪她们的思维, 开阔他们的视野, 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总而言之, 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让学生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积极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终身发展。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活动和情感交流的过程, 教师的情感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 热爱自己的学生, 对他们充满发自内心的爱,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 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感情化”, 使认知和感情和谐发展, 达到“知情合一”的理想境界, 将有利于学生与教师自身的提高, 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路, 而且能引起学生的不同情感体验, 对学生认识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优秀的老师总是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动学生, 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产生情感共鸣。在中学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对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 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 各有各的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会感到满意与欢乐;学习失败则感到痛苦、恐惧或憎恨;遇到新奇的方法、结论则有惊讶与欣慰。情感虽然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 但对学习起着调节、推动、坚持、增效等作用。所以, 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而且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也有益。

关键词:数学,教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结合下一篇:探究教学,改善方法——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语言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