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路径研究

2022-10-23

自2016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以来, 全国、全省各高校纷纷积极行动,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为原则, 不断探索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方法途径。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顺应时代发展, 积极探索增强内生动力的方法途径, 提高工作实效。

一、创新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

实现以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动力, 首先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的设计、运行和评价。

(一) 更新教育目标设计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设计具有一定的目标指向。它不仅是一个事实判断, 也是一个价值判断。目标设计要把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从而提升教育客体在工作机制运行中的内在驱动力。

(二) 规范教育方式合理运行

外语专业学生男女比例差异大, 情感、心理问题多。因此, 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 既要注重学生的群体教育, 还要积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要注重发挥“学生-班委-团学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及“个人-宿舍-班级-院系”等纵向扁平化工作模式。群策群力解决学生共性问题, 有的放矢处理学生个体需求, 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教育,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三) 健全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确定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计划。对外语专业学生而言, 不仅要将是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 而且要注意把思想政治素质等价值元素纳入一般性教育评价、人才核心素养等评价体系之中, 自觉做到同向同行、双向融合。因此, 要积极探索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定量评价是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化简为具体的数字或文字予以评价的教育现象[2]。这种评价方法简单易操作, 但是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所以还应结合定性评价来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估。例如, 在讲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消费观问题时, 任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 也可要求学生以英文书面形式表达个人观点。教师在批阅时, 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 而且要把学生的个人观点态度作为对学生评价的重要指标。

二、增强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蕴涵

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主动迎合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和兴趣性, 将中国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具体来说, 就是要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来育人, 用革命文化熏陶人, 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人。

(一) 增强传统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 是外语专业学生构筑精神支柱、坚定理想信念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可以激发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战国时代的屈原、汉代的苏武等爱国民族英雄的炽热报国之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可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等积极乐观的人生境界可激励学生克己、立志、修身、勉学的进取动力。将这些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 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培养文化自觉, 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底蕴和感染力。

(二) 增强地方文化底蕴

以我校为例。我校处于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特色的牧野大地——新乡。自古以来, 新乡地区人杰地灵, 厚重的人文积淀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先进典型人物。史来贺、郑永和、吴金印、刘志华、张荣锁、耿瑞先、裴春亮、等一大批新老典型的交相辉映和相得益彰折射了新乡先进人物的群体特点和集聚效应。这是我们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地方特产和生动的教科书。他们身上所共有的崇高信仰、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凝聚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共同理想诉求, 是一种独特的、生动的“红色资源”[3], 对于在外语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要充分将新乡先进群体与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 利用鲜活生动的本土素材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挖掘新乡先进群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培育放大其思想引导力, 引导外语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的真切情感, 进而形成崇尚模范、学习先进、择善而从的新常态, 促进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土化和特色化。

三、建构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

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坚持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自信, 不断提升学科质量、促进发展, 同时也要坚持问题导向, 尤其是外语专业学生的个性问题, 充分借鉴其他学科、平台力量和研究方法, 构建学科交叉研究平台、网络对话平台, 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实问题, 形成“思政+”的大学科格局。

(一) 思政+人文学科的人文关怀

人文学科在外语专业学生课程中包括大学语文、教育学、心理学、思政系列课程、外语专业课等。它们的教育强调通过文化的感召来突显广泛的人文关怀, 提升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 从而在浓郁的人文情感中接受教育, 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在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我们在坚持政治性、方向性的同时要注重以人为本,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正视他们的成长发展需求, 在实践中广泛寻找教育内容与学生需求的情感共鸣, 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 增强思政工作的人文属性。

(二) 思政+外语专业的文化特色

外语专业课程作为外语专业的核心课程, 同样担负有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任。这些课程作为外语专业的必修课, 贯穿大学四年。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使学生不仅能深入了解西方文化, 拓展文化视野, 而且能够批判性地看待西方文化, 熟悉中外文化的差异。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 专业课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内容, 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内容适时地融入专业学习, 在培养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举个例子, 我校外语专业一位教师在讲述《综合英语教程1》第一单元My First Job时, 教师在讲完课文中作者的求职经历和心得感受后, 马上做现场调查, 比较中西方大学生的不同择业观, 探讨不同择业观背后的文化价值差异, 然后结合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就业问题展开对大一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使学生受益匪浅, 教育效果很好。

(三) 思政+网络平台的线上育人

在外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要积极扩大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网络育人平台。目前, 我校外语专业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托“外语青苑”微信公众号、QQ、微博等自媒体平台。

这些平台每天除报道学院的重大新闻外, 还负责根据外语专业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筛选出新鲜、活泼、有意义的话题进行图文推送, 并在线上与学生沟通交流, 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如结合十九大召开推出的“十九大之青年说”“十九大关键词之双语解读”等, 结合团日活动举办“民族巨浪一二九”“网上祭英烈”等, 这些线上活动在寓教于乐的轻松氛围中引导学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 提高中英文化交际能力, 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这些网络平台突破时空限制, 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结语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我们立足外语专业这一群体特征, 关注外语学生思想特点, 积极更新教育理念, 丰富工作内涵, 构建多元格局, 大力开展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努力激发增强工作动力, 提高工作实效。

摘要:增强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生动力, 提高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是积极响应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化蕴涵, 努力构建“思政+”工作格局, 在思想政治工作大潮中做出特色, 持续发力, 久久为功。

关键词:外语专业,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319/zb_2016n/2016_zb08/201612/t20161208_291276.html.

[2] 姚智军.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 (11) :227-228.

[3] 团南昌市委.高校思想政治引领的三套组合拳[J].中国共青团, 2017 (3) :18-2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在基坑工程的实践应用下一篇:耕地占用税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