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分层次教学方法研究

2022-11-07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属于不同层次, 构成一个需要的“金字塔”。马斯洛指出, 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之后, 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 也就是说, 人的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具有连续性, 但也不排除跳跃式的可能性。

需要指的是一种内部状态, 它使人感到某种结果具有吸引力。当需要未被满足时就会产生紧张感, 进而激发个体的内驱力, 这种内驱力会导致个体寻求特定目标的行为。如果目标实现, 则需要得以满足, 紧张得以解除。在动机方面, 马斯洛指出, 每个需要层次必须得到实质的满足后, 才会激活下一个目标。同时, 一旦某个层次的需要得到实质的满足, 它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了。按照马斯洛的观点, 如果想激励某人, 就必须了解这个人目前处于哪个需要层次上, 并重点满足这一层次或这个层次之上的需要。在各大高职院校追求工学结合, 大抓学风建设的新时期, 把需要层次理论用于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上, 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学生学习状态差异分析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的示范建设中学风建设是其中一项关键任务, 也是各高职院校最头痛的一个问题。针对学习态度和动机, 我们做了相关调查。经调查发现, 各高职院校间学生的学习状态总体水平有较大差异, 而同一所学校中不同的学生群体间也呈现出明显的学习状态的差异。从学习的动机上研究,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1.1“上紧发条的钟型”

这类学生有自己明确的目标, 能积极主动的去追求知识, 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一样充满前进的动力。但是在高职院校中, 这个群体数量并不多, 只占被调查对象的25.15%。从需要层次角度分析, 这类学生相对较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都已基本满足, 主要表现为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追求。努力学习, 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认同感, 使自己成长, 实现理想, 成了他们主动学习, 追求进步的不竭动力。

1.2“算盘珠子型”

这类学生相对比较“懒”,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自己要求不是很高, 就像算盘珠子一样, 拨一下动一下, 不拨不动。在高职院校中, 这个群体数量占的比重最大, 约为64.95%。从需要层次角度分析, 这类学生只是基本满足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在社交需要上比较茫然, 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追求爱情、友谊, 寻求归属感上面, 因此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 主要表现为学习缺乏动力, 得过且过。

1.3“生锈的螺丝型”

这类学生几乎没有自我管理能力, 对自己大学生活非常惘然,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甚至对能否拿到毕业证都没有憧憬, 就像是生锈了的螺丝, 捶打不动。在被调查的学生中, 约占9.9%。从需要层次角度分析, 这类学生生理和安全需要其实并未得到真正的满足, 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吃喝玩乐或者沉浸于某样事物上, 正因为如此, 缺乏自我安全感, 表现为自卑、过于自我保护、百无了赖或者偏激, 甚至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对于学习根本就不当回事, 成绩的好坏也对他没有任何刺激作用。

2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分层次教学方法贯穿

在现阶段教学模式中, 追求的是双主教学, 即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教师做为主导。学生能否主动学习, 这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而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天生爱学习的, 一个人是否好学由很多因素影响。同一个教学班级当中就存在不同的需要层次群体, 简单的说就归结为上面分析的三类, 而对于不同类型的群体, 如果采用普通的教学方式, 采取“一刀切”的模式, 那么学生就完全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本身爱好学习的学生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些, 而相对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则表现出倦淡和反作用, 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教授不会教, 讲师不会讲和学生不会学的局面。追根究底, 对于不同需要层次的学生, 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 来刺激和满足其内部需要, 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 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需要层次理论在实际应用时, 关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调查分析本教学班级学生需要层次结构的状况, 为分层次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 (2) 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 提出相应的教学管理措施; (3) 注意学生需要层次结构的变化, 适时调整满足学生需要的管理方法。以上即为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分层次教学法的核心内容, 具体可按如下方法实施。

2.1 荣誉激励法

这是主要针对“上紧发条的钟型”的学生群体。荣誉激励是一种终极的激励手段, 它主要是把学习成绩与晋级、提升、选模范、评先进联系起来, 以一定的形式或名义标定下来, 主要的方法是表扬、奖励、经验介绍等。荣誉可以成为不断鞭策荣誉获得者保持和发扬成绩的力量, 还可以对其他人产生感召力, 激发比、学、赶、超的动力, 从而产生较好的激励效果。从需要层次理论看, 追求良好声誉、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这类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 实施荣誉激励法将有效的促进学生朝着即定目标前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可采取如下措施: (1) 开展优秀学生的评比活动; (2) 给予学生非成绩性竞争荣誉; (3) 颁发荣誉证书; (4) 借助黑板角来激励学生; (5) 以学生的名字命名某项事物等等。从人的动机看, 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学习表现比较突出, 具有代表性的学生, 给予必要的精神奖励, 都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在荣誉激励中还要注重对集体的鼓励, 以培养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2.2 目标管理法

“算盘珠子型”的学生群体所占的比重最大, 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的学风建设。但是这类学生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学习动机。在高中时把升大学作为冲刺目标, 而在大学里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没有人监管, 就放松了自己。对于这类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目标管理法, 参与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 具体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绩效目标, 并且定期检查完成目标进展情况, 由此而产生的奖励或处罚则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一般可遵循如下程序: (1) 制定目标; (2) 实施目标; (3) 信息反馈处理; (4) 检查实施结果及奖惩。教师在引导此类学生制订目标时既不能过高, 也不能过低, 最优化的目标是“伸手弗得, 跳之可获”, 目标要明确、醒目, 又鼓舞人心。目标制订后教师定期督促、检查目标实施和完成情况。对实施、完成好的,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使其上进心更强。对完成不够好的, 引导他自我检查, 进行自我教育。通过目标管理, 学生就会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在外部监控和内部控制的双重压力下, 需要层次向上一级转化, 从而真正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3 斩草除根法

这是针对“生锈的螺丝型”学生群体的一种“治疗”方法。所谓斩草除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彻底的消除“差”生自卑感和潜存的劣根性, 然后引导差生在自我发展的基础上, 激发自我教育动机, 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类学生所占比重较小, 平时缺课率较高或者在课堂上精神萎靡, 教师再精彩的讲课丝毫都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 这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师在面对这样的学生时除了讲授课程, 更重要的是充当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谈心, 聊天, 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 才能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医治潜存于学生身上的顽固“病毒”, 让学生从对低层次需要的追求向更高层次发展, 从而转变观念, 重塑自我,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教育是促使差生转化的外部条件, 能否转化, 最终还得靠差生通过思想矛盾斗争才能成功。差生是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 其内在积极因素是自尊、自强、自信。这些因素在差生身上是潜藏的、脆弱的, 教师必须适时地激发, 才能得以充分表现。

3 结语

总之,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目标就是用仅有的资源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要想摆脱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的问题, 就要求用需要层次理论来研究学生群体需要层次结构, 有目标有方向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 满足或转移学生目前内部需要, 激发更高层次的需要提高学习动机和热情, 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这需要各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进一步注重对教师管理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 使教学和育人有机结合, 同时把学生的各项需要作为一个需要体系综合考虑, 以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摘要:文章运用需要层次理论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了差异分析, 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实际出发, 证明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学生所处的需要层次及其满足情况, 提出对不同需要层次的学生群体进行分层次教学的策略, 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教学效果取得最大限度的改善。

关键词:需要层次,高职院校,学习状态,分层次教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Stephen P.Robbins.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 陈业通.浅议层次需要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9) .

[3] 张婵.需要层次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 2008 (2) .

[4] 申世涛.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不足及改进[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2) .

[5] 曲世卓.高校课堂教学创新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浅析下一篇: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整理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