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2022-05-01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培养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话说:“嫩枝易弯也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有人说过,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培养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篇1:

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

◆摘  要:在我国现阶段,素质教育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幼儿园在实施教育工作时,需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习惯养成教育,确保能够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科学培养,提升幼儿思维品质,本文综合探究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使现代学前教育得到更大的发展,使其教育工作能够高度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为我国现代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幼儿;习惯养成教育;培养

一、引言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效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合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确保能够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有效培养,推进现代教育发展,提升幼儿思想品质。为了进一步明确幼儿园如何更为有效地落实习惯养成教育,特此进行本次研究工作,希望能够使幼儿园更为高效的开展教育工作,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使幼儿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

二、提升教师素质

幼儿园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言行具有一定的关键性价值,会在很大程度内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充分发挥自身表率作用。首先,教师需要重视社交礼仪,在待人处事时,需要高度重视一些细节,利用使用礼貌用语,在请幼儿或其他教师帮忙之后,需要及时感谢,同时,在与幼儿及其家长见面时,需要主动打招呼,在幼儿离园时,还需要与其说再见,使幼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模仿教师的礼貌,待人和文明用语,从而实现幼儿沟通意识的有效形成,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其次,教师在具体进行教育工作时,还需要对自己的仪态,坐姿,站姿等行为细节高度重视,在具体开展游戏活动,需要和幼儿进行有效的交流与配合。在吃饭时还需要细嚼慢咽,引导幼儿养成珍惜粮食的行为习惯,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示范,幼儿会主动学习教师的行为举止。

三、优化教育环境

通常情况下,幼儿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会对其习惯养成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幼儿园在进行教育工作时,需要对幼儿进行良好成长环境和学习氛围的合理营造。首先,需要营造幼儿园环境,例如,可以在园内张贴文明用语,并在宣传栏内展示典型事迹,为幼儿营造阳光,开放,健康的良好环境,确保能够实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的有效形成。与此同时,教师在具体进行教育工作时,需要营造良好教学前景,合理优化学习氛围,确保幼儿能够进入具体情境。例如,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献爱心时,可以结合本次新冠疫情,组织幼儿观看相关报道,强化幼儿直观感知,最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幼儿探究:在面对本次疫情使各行各业都如何奉献爱心,我们可以怎样献出自己的爱心?通过该种情境,可以使幼儿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品德。

四、确保因材施教

在现代社会形势下,幼儿普遍是全家的中心,部分幼儿由于家长的溺爱,养成了任性、固执、爱发脾气、自私、爱哭爱闹、不爱惜公物等不良个性品质,所以,教师在实施行为规范教育,需要确保因材施教,结合幼儿身心特点设置教育方式。例如,如果幼儿性格怯懦,则需要对其进行勇敢品質的科学培养。而当幼儿个性霸道时,需要对其进行与人为善、和谐、宽容等品质的培养。如果幼儿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教师,则需要进行综合训练,针对幼儿不良个性开展矫正训练。不同幼儿具有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会对教师教育方式产生不同反应,此时,教师需要对幼儿心理特征进行深入观察,合理优化教育方式,使其教育工作有的放矢。

五、矫正不良习惯

通常情况下,幼儿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具体包括自身发展水平不足,教育质量偏差,社会环境不良和家庭教育不当等多项原因,习惯矫正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教师需要分析幼儿出现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具体原因,采取有效应对方法,确保能够对其不良行为进行有效的矫正。首先,需要消除障碍,在对幼儿进行不良习惯的调整时,需要对幼儿人际关系进行科学调整,教师在开展日常教育时,需要端正教学态度,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关心与爱护,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组织互助组,一帮一等多种活动,确保能够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提供充分的帮助,强化幼儿情感认同体验,实现幼儿正确态度定式的有效形成。其次,在对幼儿进行不良习惯的矫正时,需要多次重复,持之以恒,同时,还需要进行检查督促措施的有效落实,例如,当幼儿在回家之后可以长时间看电视,教师需要和幼儿家长及时联系,通过网络和电话进行有效交流,强化家校合作,确保能够帮助幼儿改掉不良习惯。最后还需要及时强化,教师在对幼儿进行不良习惯的矫正时,需要关注幼儿行为习惯中存在的坏苗头和闪光点,及时表扬宣传幼儿的点滴进步,同时,还需要严格控制幼儿行为中存在的坏苗头。在发现幼儿的不良习惯时,需要在班级内进行教育工作,并与其他同学共同制定应对措施,此时,幼儿为了逃避惩罚,会遵守秩序,扛幼儿由于自控能力较差违反规则时,通过惩罚可以使其体会到违反规则的后果,进而保障幼儿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则。

六、结束语

幼儿园通过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育环境,确保因材施教,矫正不良习惯,可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习惯养成教育,强化幼儿思想意识,合理优化幼儿的行为习惯,确保能够提升幼儿整体素质,使其教育工作能够高度满足现代素质教育发展需求,为现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段鸿.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现路径探析[J].幼儿·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0(4):1-1.

[2]邝蝶芳.幼儿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J].国际教育论坛,2020,2(4):207-207.

作者:杨维红

培养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篇2:

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格

话说:“嫩枝易弯也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有人说过,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若不注意,就有可能成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义不容辞地承担着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任。而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更是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怎么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从教多年,我也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

一、养成教育要从大出着眼,从小处入手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儿童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感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行为随兴趣而转移,还不懂得所有的行为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更不懂得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唤起学生的习惯养成意识。每学期开学初都让学生温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和《学校文明公约》等,按照学校和班级的要求去做,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等。使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小学生因知识浅簿,经验欠缺,经历短浅,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应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因此我们低年级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我们把一年级入学当成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二、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學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我每天利用晨会时间都要对学生前一天的表现进行小结,对今天的学习生活提出具体的要求;每节课下课时我都要提醒学生在走廊靠右侧通行;每天让生活委员在第一节课之前检查大家的卫生,督促大家注意个人卫生;每天作业完成的好的、认真预习的我都会给予精神上的奖励;对于“学困生”,我从不灰心,每次犯错时我都耐心的帮他矫正,其实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痉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由于这个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是不可能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断鼓励,才能见效。广大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也要严爱结合,通过“严”达到“爱”。最后,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如低年级学生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等,可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反反复复,学生们便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养成习惯。

三、养成教育要注重行为示范

老师以身作则。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小学生具有崇拜老师、模仿性强的特点。而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相当大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树立优秀学生榜样。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的力量十分重要。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的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我们不能奢望短时间就把学生身上的坏毛病统统改掉。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养成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己为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树立“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给予孩子更多好的习惯。

作者:桑次仁

培养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篇3:

浅析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

摘 要:幼儿阶段是人们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人们在幼儿阶段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习惯,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每个幼儿,发现幼儿的不同,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推动幼儿更好地发展。文章主要从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进行浅析,希望能给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幼儿 习惯 养成教育

植物经过耕耘收获成果,人类借助教养获得进步。幼儿是学生成长路上的第一个阶段,幼儿时期的习惯的培养,会影响他们成年后的性格及价值观。因此,幼儿时期是幼儿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及幼儿家长都应该重视培养幼儿的习惯。

1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习惯

1.1 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是德育工作中的一部分,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可以提升幼儿的文明素养。幼儿的卫生习惯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教师主要从幼儿个人、集体和公共卫生三个方面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在培养幼儿养成个人卫生的习惯时需要运用养成教育的方法,在集体卫生教育中应该运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在公共卫生习惯中主要通过制度规范学生。

1.2 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的生活习惯。但是,近些年人们没有重视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家长也没有重视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这样幼儿园就应该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方面的补课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涉及到睡眠、进餐、生活能力方面的习惯。例如,在睡觉时不能打扰别人休息、在进餐时不能交头接耳、不许剩饭、不能乱花钱、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生活习惯时通过制度规范养成实现的。

1.3 行为习惯

幼儿的行为习惯主要体现在文明素养的外在体现,像坐、立、行的姿势,这些都会影响人的整体素养。换句话说,就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要求。虽然幼儿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但是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幼儿的行为习惯主要依靠训练为主的途径。

1.4 文明礼貌

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的关键阶段,幼儿园应该重视让幼儿更有礼貌。文明礼貌主要体现在:文明语言;待人接物有礼貌;与人为善等。教师在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的习惯时应该注重运用常规训练的方法。

2 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养成教育

家长也是幼儿的教师,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比在幼儿园中长。根据调查显示,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行为是不一致的,在幼儿园中一般都比较听话,在家庭中对家长的依赖性非常强。这主要是因为:

2.1 家长对幼儿十分溺爱

根据调查显示,幼儿在家庭中的行为没有加强,反而呈现弱化的特点,甚至会中断。在家里,所有的家长以幼儿为核心,幼儿俨然成为了“小皇帝”,独生子女更是如此,家长将自己的爱心和精力、时间都给予了幼儿,这样学生就会过分受到宠爱,慢慢形成自私心理。长久以来,幼儿在得到关爱后就会不懂汇报,甚至出现了唯我独尊,呈现了孤僻、不合群等特点。

2.2 没有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育专家建议家庭成员应该多进行交流。在家人聊天中孩子会形成倾听的习惯,还能让整个家庭会更加和睦,每个人都愿意倾听,并学会关心彼此。家长在与幼儿聊天中应该帮助幼儿形成自尊心、责任心以及其他的好习惯。良好的习惯不用幼儿的意志力就能做出反应,幼儿的习惯影响着他们日后的行为,行为又关系着幼儿的成就。孩子在生活中的不好习惯,也会影响着幼儿的性格。

家庭教育应该和幼儿教育紧密联系起来,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习惯,而且需要同步进行,相互渗透。

3 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的建议

3.1 重在强化

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的行为时,要从每个活动、游戏和环节中进行。教师要注重增强幼儿热爱劳动的品质,让幼儿能够独立完成某些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叠衣服,整理好自己的用品等。如果幼儿有做得不好的动作,教师就应该为幼儿提供示范,不厌其烦教给幼儿。另外,教师还应该运用口头表扬、奖励小红花等形式让幼儿反复练习,直到将动作做得比较规范。教师不断强化幼儿的行为,并严格约束幼儿,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2 适当激励

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在幼儿的生活和活动中,发现幼儿身上的优点,并及时对幼儿表示肯定。在家庭中,家长应该让幼儿积极参与到家庭事物中,这样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家中的一名成员,当幼儿有表现良好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表示肯定、鼓励,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幼儿的生活信心,并肯定自己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3.3 贵在坚持

教师在培养幼儿的行为时,应该注重坚持。只有不断培养幼儿的行为,幼儿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礼仪教育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问好,放学时学会跟教师说再见;在生活习惯上,教師要让幼儿学会饭前饭后洗手,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幼儿坚持执行,就会形成习惯。

4 结语

总之,幼儿的行为养成需要不断坚持,教师、家长和幼儿园培养幼儿行为也是如此,需要不断努力,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练习,实践,从而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朱江琴.重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叶圣陶养成教育思想的启示[J].基础教育论坛,2019(04):61-62.

[2] 李梦竹.养成教育下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探究[J].成才之路,2018(33):76.

作者:林彩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气象灾害危机管理论文下一篇:托电公司科技管理论文